第五期-EPP产品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96 MB
- 文档页数:57
ERP系统基础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1. ERP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2. ERP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如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3. ERP系统的实施流程,包括项目策划、需求分析、系统选型、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2. 使学生掌握ERP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能够分析各个模块在实际企业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ERP系统实施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ERP系统的实施流程、核心功能模块的应用;2. 教学重点:ERP系统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白板、投影仪;2. 学具:教材、笔记本、电脑(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一个实际企业案例,引出ERP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详细讲解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功能模块和实施流程;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企业为例,分析ERP系统在其运营中的应用;4. 例题讲解:讲解ERP系统在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六、板书设计1. 板书ERP系统基础知识2. 板书内容:ERP系统定义、发展历程、作用;核心功能模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实施流程:项目策划、需求分析、系统选型、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实践案例:某企业ERP系统应用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ERP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2)分析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以某一功能模块为例;(3)结合实际案例,说明ERP系统实施流程的各个阶段及其重要性。
2. 答案:(1)ERP系统是一种集成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它通过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1.生产类型划分(1) 从生产工艺角度:离散型生产和连续型生产离散型生产:产品在结构上是可拆分的,产品由零部件或元件组成。
连续型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从一投入就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作地点,直至产品产出。
(2) 从生产组织方式角度面向库存生产(Made To Stock, MTS);面向订单生产(Made To Order, MTO)面向订单装配(Assemble To Order, ATO)面向订单设计(Engineer To Order, ETO)或面向项目设计(Engineer To Project,ETP);2.ERP基本概念:ERP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系统,还是一种管理理论和思想。
它利用企业所有资源(包括内部和外部),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和计划,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对企业一切资源的全面计划和控制。
简要地讲, ERP是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3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3.ERP的内涵ERP中第一个字母E(enterprise)是企业的意思,首先对企业的内涵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ERP是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的,为企业全局服务。
ERP中第二个字母R(resource)是代表资源,资源对于企业而言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企业获取资源是有代价的,且是有限的。
企业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资源是运动和变化的,且是有规律的。
第三个字母P(planning)是代表计划,这是ERP理念中和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
企业要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并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对资源的利用必须是有计划的。
4.ERP发展的几个阶段库存订货点法ROP:订货点法依靠对库存补充周期内的需求量预测,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设备,来确定订货点。
再订货点=单位时段的需求量*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量物料需求计划MRP(时段式):目标: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应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ERP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引言 (4)一、什么是ERP? (4)二、ERP发展的几个阶段 (5)三、企业为什么要用ERP (5)1。
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 (5)2。
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 (6)第一章 ERP基础知识 (8)一、ERP的基本原理 (8)1.从定货点法到MRP (8)2。
闭环MRP (8)3。
制造资源计划MRPII (9)4.企业资源计划 ERP (9)二、与ERP有关的主要管理概念 (9)1.供需链 (9)2。
增值链 (9)3。
JIT(准时生产制) (10)4。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10)5.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10)6。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10)7。
BPR(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11)8。
资源 (11)三、ERP的管理思想 (11)1。
供需链管理与精益生产 (11)2.供需链管理与敏捷制造 (11)3.供需链管理和约束理论(TOC) (12)4。
供需链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TQC) (12)5。
供需链管理与准时制生产(JIT) (12)第二章 ERP的基础数据概念 (12)一、管理数据的分类 (13)1。
静态数据 (13)2。
动态数据 (13)3。
中间数据(或称中间信息) (13)二、物料分类与类型 (14)1。
物料类型 (14)2。
物料分类 (14)三、物料编码: (15)四、物料清单(BOM) (15)1。
物料清单的作用 (15)2.物料清单与零件明细表的关系 (15)3.建立物料清单的方法 (16)4。
物料清单的种类 (16)5.虚拟件 (17)6。
模块化物料单 (17)7。
设计变更通知 (17)五、提前期 (17)1.提前期的类型 (18)2。
生产提前期的5种时间构成 (18)六、工作中心 (18)1.工作中心 (18)2.工作中心的作用 (18)3。
工作中心的设置 (18)4.关键工作中心 (19)5。
ERP系统基础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与应用》教材的第二、三章内容进行构建。
详细内容包括ERP系统的基本概念、核心模块(财务、采购、库存、销售、生产管理等)、以及ERP系统的实施与运行策略。
二、教学目标1. 掌握ERP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部分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
2. 理解ERP系统中各核心模块的业务流程和相互关系。
3. 能够分析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了解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ERP系统各模块的深入理解及其在企业运营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ERP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实施的关键步骤和成功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演示课件、ERP系统操作示例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随堂练习和模拟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企业日常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引入ERP系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介绍ERP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功能。
3. 核心模块解析(25分钟):对财务、采购、库存、销售、生产管理等模块进行详细讲解,配合实际案例。
4. 模拟操作(20分钟):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进行ERP系统操作,加深理解。
5. 系统实施讲解(15分钟):分析ERP系统实施的过程、关键步骤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6. 随堂练习(20分钟):设计案例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ERP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核心模块。
2. 右侧列出系统实施流程和关键成功因素。
3. 中间区域用于记录学生随堂练习的案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家企业,分析其适合采用ERP系统的业务环节,并提出实施策略。
2. 答案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现状分析、适用的ERP模块、实施步骤、预期效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ERP系统的理解和操作进行自我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ERP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引言 (5)一、什么是ERP? (5)二、ERP发展的几个阶段 (5)三、企业为什么要用ERP (6)1。
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 (6)2.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 (7)第一章 ERP基础知识 (9)一、ERP的基本原理 (9)1。
从定货点法到MRP (9)2。
闭环MRP (9)3。
制造资源计划MRPII (9)4.企业资源计划 ERP (10)二、与ERP有关的主要管理概念 (10)1。
供需链 (10)2.增值链 (10)3。
JIT(准时生产制) (11)4。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11)5.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11)6.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11)7.BPR(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12)8.资源 (12)三、ERP的管理思想 (12)1。
供需链管理与精益生产 (12)2。
供需链管理与敏捷制造 (12)3.供需链管理和约束理论(TOC) (12)4.供需链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TQC) (13)5。
供需链管理与准时制生产(JIT) (13)第二章 ERP的基础数据概念 (13)一、管理数据的分类 (14)1.静态数据 (14)2。
动态数据 (14)3.中间数据(或称中间信息) (14)二、物料分类与类型 (16)1。
物料类型 (16)2.物料分类 (16)三、物料编码: (16)四、物料清单(BOM) (16)1.物料清单的作用 (16)2.物料清单与零件明细表的关系 (17)3。
建立物料清单的方法 (17)4。
物料清单的种类 (18)5.虚拟件 (18)6.模块化物料单 (18)7。
设计变更通知 (19)五、提前期 (19)1.提前期的类型 (19)2.生产提前期的5种时间构成 (19)六、工作中心 (19)1。
工作中心 (19)2.工作中心的作用 (20)3。
工作中心的设置 (20)4。
1.财务会计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 FI)指必须能够按有关规定向股东、债权人、劳工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披露并提供所需的信息,而有效的公司管理会计必须包括控制和转移的功能。
财务会计模块由总分类帐、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固定资产、法定合并以及特殊统计会计功能组成。
2.管理会计管理会计(Controlling, CO)指提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及内部考核评价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与销售模块、采购模块、财务会计的集成功能,将生产经营中的各种信息在CO中进行分析比较,由一般费用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和获利能力分析等子模块组成。
3. 销售和分销销售和分销(Sales and Distribution, SD)指SAP系统中一个用于解决销售过程中相关业务操作的高度集成的模块,通过与财务模块的集成,所有信息可以实时反映到帐务系统。
主要由销售订单的管理、信用额度的控制、发货管理、发票管理等功能组成。
4.物料管理物料管理(Sales Management, MM)指R3后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模块所提供的功能基于物料的物流管理操作:获取、采购、需求计划、库存管理、物理仓库管理以及票据管理。
5.仓库管理仓库管理(Warehouse Management, WM)指MM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利用WM系统,可以对公司中复杂的库存结构进行管理。
这种结构可包括不同的仓库中的区域(即存储类型),如在高架位闲置的存储、可用存储、冻结存储和固定的仓位提取区域等,以及生产供应、发货和收货区域等。
利用WM系统,可以同时对具有随机组织结构和具有固定仓位的仓库进行管理。
6.生产计划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PP)指后勤系统中负责计划、控制、管理生产的模块,提供完善的满足各种制造模式的处理,如重复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流程式生产、批量生产、按订单装配、流程式生产、批量生产和面向库存生产。
集成化供应链如MRPII、电子看板、计划估计器、车间控制器、流程控制系统、PDM等。
合同能源管理 (EPC) 模式知识普及简介EPC模式的基本原理EPC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能源服务公司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对建筑物或工业设施的能源使用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找出潜在的能源改进措施,并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
接下来,能源服务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为设施进行能源改进,包括安装节能设备、优化能源管理系统、提供能源监控和管理等。
EPC合同通常以能源节约或减排量作为衡量指标,并根据实际节约的能源成本来回报能源服务公司的投资。
合同期限一般较长,通常为数年。
在合同期限内,能源服务公司负责设施的能源管理和维护,包括设备的运营和维修等。
EPC模式的优势1.无需投入资本: EPC模式的实施由能源服务公司承担,业主无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能源改进。
能源服务公司通常会从节约的能源成本中获取回报,因此没有投资风险。
2.降低能源成本: 通过实施节能措施和引入可再生能源,EPC 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设施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
3.提高设施效率: EPC模式可以通过优化设备和系统,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性能。
4.减少环境影响: EPC模式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量,有助于降低设施的碳足迹,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保障服务和维护: 能源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负责设施的能源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性能持续改进。
EPC模式的实施步骤1.能源评估: 能源服务公司对设施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潜在的节能和能源改进措施。
2.实施计划: 能源服务公司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设备选型、施工安装、监控和管理等。
3.设备安装: 能源服务公司按照实施计划,进行设备的选购和安装。
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4.能源管理: 能源服务公司负责设施的能源管理和优化,包括设备的运营、监控、数据分析等。
5.绩效监测: 能源服务公司通过监测设施的能源使用和节约效果,评估改进成果,并与业主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和报告。
EPC模式的应用领域EPC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物和工业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商业办公楼和购物中心•酒店和旅游设施•医疗机构和医院•工厂和生产设施•学校和大学校园结论合同能源管理 (EPC) 模式通过与能源服务公司的合作,为建筑物和工业设施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能源管理和优化解决方案。
一、基础知识及概念篇1什么是ERP?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是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
其本质是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II)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整合各种企业资源,提升内部运营的效率和整体的经营水平。
2什么是ERP系统?ERP系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集成ERP管理理念与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借助于ERP应用软件来实现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通常所说的ERP是指ERP系统。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旨在对企业的多种资源进行计划和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 合一。
可从三个层次进行理解:管理思想:ERP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软件产品: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管理系统: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3ERP的主要特点是什么?ERP主要特点有集成性、流程性、规范性、共享性、动态适应性、可回溯性、灵活性、开放性、模块化等。
其集成性是ERP的最大特点。
4ERP集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ERP集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数据的集成,来源唯一,集中共享;二是模块的集成,不同业务模块中的相关活动可以自动触发;三是流程的集成,物与账、账与账之间动态一致;四是组织的集成,不同业务范围的组织单元自动关联。
5财务会计(FI)模块主要包括哪些功能?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主要由总分类账、应收会计和应付会计、固定资产、法定合并报表以及特殊统计等会计功能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