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基础技术培训提纲.doc

计算机基础技术培训提纲.doc

计算机基础技术培训提纲.doc
计算机基础技术培训提纲.doc

2011年人口信息技能万人培训大纲

教学目的

普及信息化基础知识,提高各级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使省、市、县、乡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达到国家人口计生委规定的信息化管理和操作人员能力标准;全面推进信息应用,提升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培训对象

省、市、县、乡人口计生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开展信息化管理的村级信息员,全省10000人。

总课时:72课时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

2、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熟练掌握计算机外设安装调试。培训对象: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8 课时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简介

1.1 计算机发展史

1.2 计算机工作原理

1.3 计算机特点

2 计算机基本概念。

2.1 计算机概念和分类。

2.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2.2.1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内设、外设)

2.2.2 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

2.3 磁盘管理和性能优化

2.3.1 磁盘基本知识(属性)

2.3.2 磁盘分区管理

2.3.3 磁盘清理与格式化

2.3.4 磁盘分析及碎片整理

2.4计算机系统主要部件维护及外部设备的连接

2.4.1 外部设备的连接

2.4.2 计算机自检与故障

2.5 计算机软件系统

2.5.1 软件系统概念、分类、区别

2.5.2 软件系统下载、安装与卸载

2.6 计算机文件管理

2.6.1 文件的类型和命名要求

2.6.2 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

2.6.3 文件的查找和分类搜索

2.6.4 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2.6.5 文件及文件夹操作(创建、复制、剪切、粘贴、删除)2.6.6 使用资源管理器

2.6.7设置文件及文件属性

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3.1 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与操作

3.2 我的电脑及属性

3.3 网上邻居

3.4 控制面板的操作及应用

3.5 输入法添加、设置及使用

3.6 常用DOS命令

3.7 系统安装、备份与恢复

3.8 Windows 7新功能

3.9 Windows Server 2003

4、系统安全

4.1 杀毒软件、防火墙系统安装、设置

4.2 操作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管理

4.3 系统分角色管理

4.5 系统漏洞扫描,系统补丁安装

4.6 系统安全监测

5、数据库技术

5.1 数据库基础

5.2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5.3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和实例

5.4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故障处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的:

1、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硬件,掌握基本的使用配置方法

2、了解互联网概念,能够进行局域网构建、网速测定

3、掌握电子邮箱的注册及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

4、借助工具能够进行远程协助操作

培训对象: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二、计算机网络硬件

2.1 连接设备

2.1.1 路由器

2.1.2 交换机

2.1.3 调制解调器

2.2 安全设备

2.2.1防火墙

2.2.2网闸

2.2.3隔离卡

3、计算机网络

3.1 组建小局域网

3.2 IP地址的设定

3.3 网速测定

4、局域网应用

4.1 网络资源共享

4.2 网络文件共享设置

4.3 网络打印机共享设置

5、电子邮件

5.1 邮箱注册方法

5.2 邮件的接收与发送

6、因特网应用

6.1 IE使用技巧

6.1.1 IE安全设置

6.1.2 清除上网记录

6.1.3 网络信息过滤

6.1.4 修复IE设置

6.1.5 清理恶意软件

6.2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6.3 远程协助

7、计算机网络安全。

7.1 物理安全。

7.1.1物理安全措施。

7.1.2物理隔离设备。

7.2 逻辑安全。

7.3 安全软件

第三部分:办公软件

(20课时)

第一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教学目的: 掌握Word2003 的基本操作

培训对象: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1、Word 2003基本操作

1.1、Word 2003工作界面介绍

1.1.1菜单、工具栏

1.1.2工作区

1.1.3状态栏

1.1.4名称框及编辑栏

1.2、文档的基本操作

1.3、设置文本格式

1.4、设置段落格式

1.5、使用表格

1.6、表格数据计算

1.7、插入、编辑对象

1.8 插入特殊符号、图片、艺术字、页眉页脚

1.9 绘图工具

1.10 页面设置

1.11 设置打印域、打印预览、文件打印

1.12 视图方式

1.13 查看方式

2、Word 2007 新功能

第二章电子制表软件(Excel)

教学目的掌握EXCEL2003 的基本操作培训对象: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8课时

教学内容:

1、Excel2003工作界面

1.1标题栏

1.2菜单

1.3工作表区

1.4 状态栏

1.5名称框及编辑栏

2、Excel2003常用介绍

2.1 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使用

2.2 视图方式

2.2.1 普通视图

2.2.2 页面布局视图

2.2.3 分页预览视图

2.2.4 全屏显示视图

2.3 查看方式

2.3.1拆分

2.3.2冻结

2.3.3对比窗口

3、Excel2003工作簿和工作表操作:

3.1 工作簿

3.2 工作表

3.2.1工作表操作(选择、插入、重命名、移动和复制、隐藏和显示、删除等)。

3.2.2工作表编辑(选择单元格、输入内容、设置单元格格式、快速填充数据、修改单元格数据、复制和移动数据、插入和删除单元格、撤销和恢复操作、查找和替换数据等)。

3.2.3工作表美化(单元格的合并和取消合并、更改行高和列宽、套用表格格式、撤销套用格式、填充颜色等)。

3.3 页面设置。

3.3.1页面

3.3.2页边距

3.3.3页眉/页脚

3.3.4工作表(打印标题、打印区域)

4、图表的使用

4.1 图表的标准类型

4.2 图表的自定义类型

4.3 新建图表

4.4 编辑图表

4.4.1设置图表数据源

4.4.2设置图表类型

4.4.3设置图表位置和大小

4.4.4图表元素调整

4.4.5图标区格式

4.5 图表美化

4.5.1布局图表

4.5.2选择样式等

4.5.3设置填充效果

4.5.4边框效果

4.5.5文字样式

5、Excel2003公式和函数:

5.1 公式:

5.1.1认识公式

5.1.2输入公式

5.1.3编辑公式

5.1.4引用单元格

5.2 函数:

5.2.1认识函数

5.2.2输入与修改函数

5.2.3定义单元格名称

5.3 数据管理:

5.3.1数据排序(单列内容排序、多列内容组合排序、自定义排序)

5.3.2数据筛选(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

5.3.3创建和清除分类汇总

6、Excel表的安全设置

6.1 保护

6.2 加密

7、Excel模板的应用

8、Excel 2007的新功能

第三章演示文稿软件的应用(PowerPoint)教学目的掌握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培训对象:全省计生系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1、PowerPoint 2003 工作视图

1.1菜单栏

1.2工作区

1.3状态栏

2、基本操作

2.1 创建演示文稿

2.2 选择幻灯片

2.3 复制和移动幻灯片

2.4 添加幻灯片

2.5 删除幻灯片

3、母板制作

3.1 母版的作用

3.2 设置标题

3.3 设置页眉页脚

4、文本框操作

4.1 新建文本框

4.2 文本框设置

4.2.1文本框边框颜色

4.2.2文本框填充颜色

4.2.3文本框线条设置

4.2.4文本框排版

4.2.5文本框背景

5、表格和图表

5.1 插入表格和图表

5.2 调整表格和图表布局

5.3 编辑表格和图表内容

5.4 设置表格和图表外观样式

6、绘图

6.1 自选图形

6.2 插入艺术字和图片

6.3 设置艺术字和图片效果

7、自定义动画

8、图形组合及取消组合

9、叠放次序

10、在幻灯片中添加多媒体资源

11、幻灯片播放

12、笔记本和投影仪的连接与切换

13、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者数据转用

第四章其他常用软件

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常用软件的基本知识。

培训对象: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1、压缩软件WINRAR

2、电子邮件OUTLOOK

3、图片处理系统自带画图ACDSEE

4、抓图工具系统自带红蜻蜓抓图

5、电子阅读PDF

6、清理工具360 qq管家优化大师

7、搜索引擎百度

第四部分:信息系统安全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安全措施、病毒防护方法,能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培训对象:全省计生系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1、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1.1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

1.2 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

1.2.1黑客犯罪

1.2.2病毒泛滥

1.2.3网络垃圾

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2.1 加密技术

2.2 访问控制技术

2.3 数字认证技术

2.4 防火墙技术

2.5 虚拟专用网技术(VPN)

3、日常工作信息安全注意事项

3.1 电脑病毒的防治

3.1.1电脑病毒的概述

3.1.2电脑病毒的特征

3.1.3电脑病毒的破坏表现

1.4防范病毒的常识

3.2 使用个人防火墙

3.2.1个人防火墙概述

3.2.2个人防火墙的安全

3.2.3个人防火墙的使用

3.2.4个人防火墙的设置

3.2.5 Windows XP防火墙的使用

3.3.数据备份与恢复

3.3.1硬盘信息的备份及恢复方法

3.3.2一般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3.3.3使用备份与恢复工具

3.3.4操作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第五部分: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掌握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基础知识

培训对象:全省计生系统工作人员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1、人口统计基本概念

1.1 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

1.2 绝对数指标与相对数指标。

1.3 比、比例、率。

2、人口数量

2.1 概念

2.2 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

2.3 平均人口数

3、人口构成

3.1 人口自然构成

3.2 人口社会构成

3.3人口经济构成

4、人口变动

4.1 人口变动统计

4.2 人口自然变动

4.3 出生人口

4.4 死亡人口

4.5 出生率

4.6 死亡率

4.7 自然增长率

4.8 人口机械变动

4.9 迁入(出)人口

4.10 迁入(出)率

4.11 人口总变动统计

4.12 人口平衡公式

4.13 人口增长量

4.14 人口增长率

4.15 生育率

4.1

5.1一般生育率

4.1

5.2分年龄组生育率

4.1

5.3总和生育率

4.1

5.4生育率指标间关系

4.16、死亡人数统计

4.16.1死亡人数

4.16.2人口死亡率

4.16.3婴儿死亡率

4.16.4死亡数据分析

5、计划生育相关指标

5.1 孩次率

5.2 出生政策符合率

5.3 孩次结构

5.4 双女户比例

5.5 独生子女领证率

5.6 避孕措施的落实率

5.7 避孕措施及时率

5.8 落实各种节育措施人数

5.9 避孕节育措施构成比例

5.10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

5.11 重点对象三查率

5.12 孕产妇死亡率

5.13 出生缺陷发生率

第六部分: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教学目的:掌握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各相关业务知

识,熟练系统操作。

培训对象:各业务系统相关业务人员

教学内容:

1、流动人口管理子系统

培训对象:相关人员教学课时:四个课时

2、计划生育事业人员统计子系统

培训对象:相关人员教学课时:四个课时

3、财务报表和服务站管理子系统

培训对象:相关人员教学课时:四个课时

4、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对象管理子系统

培训对象:相关人员教学课时:四个课时

5、统计监测与区划代码管理子系统

培训对象:相关人员教学课时:四个课时

第七部分: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

系统应用与规范

教学目的:掌握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操作基本知识。

培训对象:计生办主任、计划统计、信息化管理人员等

教学课时:24课时

教学内容:

1、人口信息录入

1.1 户信息录入

1.2 户成员信息录入

1.3 育龄妇女信息录入

1.3.1家庭子女录入

1.3.2婚姻信息录入

1.3.3 妊娠史录入

1.3.4 避孕信息录入

1.4 集体户录入

1.5 注意事项

2 人口信息变更

2.1 婚姻信息变更

2.2 妊娠信息变更

2.3 出生人口

2.4 避孕信息变更

2.4.1 新婚育龄妇女避孕信息变更

2.4.2 使用药具信息变更

2.4.3 使用宫内节育器变更

2.4.4 取出宫内节育器变更

2.4.5 其它避孕信息变更

2.5迁入人口

2.5.1 合并

2.5.2 新增

2.5.2.1 新增户

2.5.2.2 新增户成员

2.5.3 新组合家庭

2.6迁出人口

2.7死亡人口

2.8退出育龄期信息注销

2.9姓名身份证更改

3 人口信息应用

3.1 综合服务

3.1.1 人口计划

3.1.2 独生子女证

3.1.3 优惠措施

3.1.4 社会抚养费

3.1.5 放弃二孩

3.2 信息引导

3.2.1 信息引导名单生成(请讲解怎样生成村级全员人口信息报告单中需要粘贴的名单)

3.2.2 信息引导反馈

3.2.3 信息引导查看

3.2.4 未录入身份证名单生成

3.2.5 重复管理对象名单生成

3.3 查询

3.3.1总人口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8个 B.16个 C.128个 D.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102 B.210 C.103 D.28 7、RAM代表的是(C)。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 D.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D.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A.1011 B.1100 C.10111 D.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本课程定位与性质 本课程是中级技工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本课程除了要 求学生通过结束课程考试外,还要求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级考证。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办公软件文档的排版 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3.为今后的后继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任务 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 Windows7 的使用方法, 具有操作微机系统的初步能力。 2.了解计算机文字和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3. 掌握 Word 2003 文字编辑软件、 Excel 2003 表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Word 和 Excel 综合应用。 (四)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开课时间 1.本课程适:中级技工学校各专业一年级 2.开课时间:第一学年(两学期) (五)课程总学时学分要求 本课程总共105 学时(理论44 学习,实践61 学时)见附表--学时分配表

附: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学时 讲授实践第一单元Windows 系统操作1055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1046第三单元Word 格式设置与编排1046第四单元表格的制作与设置844第五单元Word 文档的版式1046第六单元Excel 工作簿操作1055第七单元Excel 数据管理1257第八单元Word 与 Excel 综合应用1055其他期中、期末、等级考试复习25817 合计105446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Word 2003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位于界面最上方的蓝色长条区域,用于显示文件的名称与存储路径,称为标题栏 B.执行菜单栏的“视图”命令,点击“标尺”选项,在文本编辑区上边和下边会显示标尺 C.状态栏中会显示已经打开的Word文档的当前文档页码、文档总共的节数、文档的总页码、文档的作者、当前光标的位置信息 D.Word 2003一般默认安装在【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子文件夹下 2.在PC中,I/O的中文意思是(C)。 A.读写存储器 B.操作系统 C.输入/输出 D.接口电路 3.在Word 2003中,执行菜单栏中的(A)命令进行设置,可以禁止Word启动时自动显示任务窗格。 A.视图/任务窗格 B.文件/属性 C.窗口/任务窗格 D.工具/选项 4.Internet中电子邮件服务使用的协议是(D)。 A.TCP/IP B.HTTP/FTP C.SPX/IPX D.POP3/SMTP 5.当一个文档窗口被关闭时,该文档将(D)。 A.保存在外存中 B.保存在内存中 C.保存在剪贴板中 D.由用户决定是否保存 6. 与十进制数7等值的二进制数是(A)。 A.0111 B.0101 C.1000 D.1001 7.下列存储容量单位中,最大的是(D)。 A.Byte B.KB C.MB D.GB 8.在Windows中按文件名查找时,可用(A)代替任意单个字符。 A.? B.* C.! D.% 9.在PowerPoint 2003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诗情画意”应用设计模板,在文稿中插入一个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板将(B)。 A.采用默认型设计模板 B.采用已选定设计模板 C.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板 D.用户指定另外设计模板 10.Windows窗口菜单中呈灰色的选项,表示(A)。 A.该选项不能执行 B.该选项可以执行 C.该选项正在执行 D.该选项已被删除 11.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是由(D)、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A.加法器 B.控制器 C.驱动器 D.中央处理器 12.在Windows中,若要查看某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可(B)该文件夹图标,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A.右键双击 B.右键单击 C.左键双击 D.左键单击 13.下列程序不属于附件的是(C)。 A.计算器 B.记事本 C.网上邻居 D.画笔 14.计算机系统加电启动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再给(A)加电。 A.主机 B.投影仪 C.显示器 D.打印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 1、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总称为( ) A)CPU B)MPU C)主机D)RAM 2、(188)10转化为十六进制数应该是( ) A)(DB)H B)(CB)H C)(BD)H D)(BC)H 3、完成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管理的系统软件是 ( ) A)操作系统B)CPU C)主机D)语言处理程序 4、下列属于易失性存储器的是( ) A)ROM B)RAM C)磁盘存储器D)闪存 5、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小的一个是( ) A)8 B)Y C)a D)A 6、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 ) A)内存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B) CPU与辅助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C) 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D)主机与外设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7、1MB等于( ) A)1000KB B)1024KB C)1024B D)1000B 8、计算机软件系统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 ) A)实用软件B)数据库软件C)应用软件D)编辑软件 9、GB18030-2000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收录的汉字和藏、蒙、维吾尔等主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总数有( ) A)1.6万个B)2.7万个C)7445个D)3755个

10、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 ) A)编译程序B)解释程序C)编辑程序D)应用程序 11、Flash的元件包括图形、影片剪辑和( ) A)图层B)时间轴C)按钮D)声音 12、下列不属于多媒体静态图像文件格式的是( ) A)GIF B)AVI C)BMP D)PCX 13、下列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 ) A) 98.62.53.6 B) 130.53.42.10 C) 200.245.20.11 D) 221.121.16.12 14、以下正确的E-mail地址是( ) A)用户名+@+域名B)用户名+域名C)主机名+@+域名D)主机名+域名 15、下列属于我国教育科研网的是( ) A)CERNET B)ChinaNet C)CASNet D)ChinaDDN 16、在缺省情况下,下列属于C类网络的掩码是( ) A)255.225.255.255 B)255.255.0.0 C)255.0.0.0 D)255.255.255.0 17、WWW是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服务,通常采用的传输协议是( ) A)SMTP B)FTP C)SNMP D)HTTP 18、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 A)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量B)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C)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顺序存储方式D)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 19、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先进先出B)都是先进后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D)没有共同点 20、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列图符名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名的是( ) A) 文件B) 处理C) 数据存储D) 控制流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版)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经成为人们在社会各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不仅是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看,更是技术技能教育。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3. 熟悉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即目前流行的Office 2010的基本组件的用法;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5.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多媒体操作软件;

6.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工作流程; 3. Office 2010各组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5. 多媒体及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的指导思想是: 1. 立足改革,以培养高素质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2.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与现实生活贴切和具有趣味性的实例进行讲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强化实践,大学计算机这门课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因此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致用,通过实践来强化对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的掌握。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期末考试题

1、在Windows启动后,要执行某个应用程序,下列方法中,___ D __是错误的。 A.在资源管理器中,用鼠标双击应用程序名 B.利用“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 C.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应用程序,击Enter键 D.把应用程序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启动”组中 2、在Word中,系统默认的中文字体是(B)。 (A)黑体 (B)宋体 (C)仿宋体 (D)楷体 3、在Excel中,使用“保存”命令得到的文件格式为___ D ____。 A、.doc B、.exe C、.txt D、.xls 4、在PowerPoint中,可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的状态是(C)。 (A)幻灯片视图状态 (B)备注页视图状态 (C)母版状态 (D)大纲视图状态 5、IP地址是由一组长度为(C)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位 B.16位 C.32位 D.20位 6、下列IP地址中,不正确的是(C)。 (A)192.42.34.212 (B)202.116.37.228 (C)202.116.38.256 (D)222.200.132.253 7、下面不属于局域网络硬件组成部分的是(D)。 A.网络服务器 B.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C.网络接口卡 D.调制解调器 8、网络传输的速率为8Mbit/s,其含义为(B)。 A.每秒传输8兆个字节 B.每秒传输8兆个二进制位 C.每秒传输8000千个二进制位 D.每秒传输800000个二进制位

9、在一座办公楼内各室计算机连成网络属于(B)。 A.WAN B.LAN C.MAN D.GAN 10、PC机的(C)一般由静态RAM组成。 (A)外存 (B)CMOS系统参数存储器 (C)Cache (D)主存 11、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本质上就是(A)的过程。 A.读指令、解释、执行指令 B.进行科学计算 C.进行信息交换 D.主机控制外设 12、微型计算机常用的针式打印机属于(A)。 (A)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B)击打式字模打印机 (C)非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D)激光打印机 13、操作系统是(A)。 (A)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B)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接口 (C)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D)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之间的接口 14、“32位微机”中的32指的是(B)。 (A)微机型号 (B)机器字长 (C)内存容量 (D)存储单位 15、要表示从0到99999的所有的数,至少需要用(D)位二进制数。 (A)14 (B)15 (C)16 (D)17 1、在Windows中的“任务栏”上显示的是(A)。 (A)系统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 (B)系统后台运行的程序 (C)系统禁止运行的程序 (D)系统前台运行的程序 2、在Word中,要将页面大小规格由默认的A4改为B5,则应该选择“页面设置”命令中的(D)选项卡。 (A)页边距 (B)纸张来源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提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提纲 §1、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我校理、工、农、医、文等类各本科专业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初步培养计算机意识,以便能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中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时也为后继计算机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用途,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掌握数制的概念、特点及常用计数制,二进制的加、乘运算及逻辑运算,二、八、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它们与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3. 计算机中的编码 掌握计算机中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如数的原码、反码及补码表示法,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法; 熟悉西文信息、中文信息的编码方法,不同编码的基本作用;理解ASCII码及编码形式;了解BCD 码和Unicode编码。 4.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构成。掌握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特征。 5. 逻辑代数与逻辑电路基础(*) 了解命题的概念、基本的逻辑关系、逻辑代数,基本的逻辑电路:“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半加器”和“全加器”的设计。了解数字集成电路。 6.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具(*) 二、计算机系统 1. 硬件系统 1) 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硬件结构。 2) 中央处理器CPU。掌握微处理器(CPU)的两个基本组成部件的功能(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理解它们的工作过程。了解寄存器组。理解精简指令集技术和复杂指令集技术; 3) 存储器。掌握存储系统的组成。掌握主存储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存储容量及单位,位、字节、KB、MB、GB、TB、PB、字、字长、地址等概念;了解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理解高速缓冲存储技术;熟练掌握辅助存储器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理解虚拟存储技术。 4) 输入输出系统。理解输入输出控制方式;了解总线和接口的概念,了解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的概念;了解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5) 微型计算机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掌握主板、微处理器、内存、外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优盘等)、电源、微机接口和插件(显示卡、声卡、网卡)等的有关功能,掌握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如扩展槽和适配器,端口和外设连接。掌握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常用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熟悉USB接口总线的特点和应用。 了解并行处理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2. 软件系统 掌握软件的概念和软件的分类,各项系统软件的作用。 1) 操作系统 掌握操作系统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分类。 熟知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Windows NT,Unix、Linux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计算机基础作业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习题1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4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4.计算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7.信息技术都包含那些? 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 1.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A)的。 A )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信息处理 2.构成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是(B) A )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的特点(D) 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B)计算机的准确度高C)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巨大D)计算机的体积很小 4办公自动化属于计算机哪项应用(A) A )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人工智能 5.以下关于信息的特征不正确的是(B) A )共享性B)不可存储C)可处理性D)可传递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B.“我的文档”中C.内存中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A.有下级子菜单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控制总线B.地址总线C.传输总线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数据层B.逻辑层C.用户层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外码B.内码C.ASCII码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B.一个文件夹C.一块内存区间D.一块磁盘区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大纲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普通专升本 专业综合(一)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方法与考试时间 为满足准备报考我校普通专升本考生备考的需要,特制订专业综合(一)考试大纲。专业综合(一)考试内容含《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200分,其中《计算机基础》占比70%,《C语言程序设计》占比3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大学计算机基础》,吴宛萍,魏媛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ISBN:978-7-302-50511-2 2、《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版)》,丁益祥,胡新荣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ISBN:978-7-03-039233-6 第二部分复习范围、考试重点及试题类型和分数分布 一、《计算机基础》复习范围与考试重点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 复习范围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及信息表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治。 2. 考试重点 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 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3). 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ASCII码、汉字编码) 4). 数制之间的转换 5). 软件系统的分类 第2章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1. 复习范围 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及分类;Windows 7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 考试重点 1). Windows 7系统界面与各组成元素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2).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选择、移动、复制、重命名、删除、恢复、设置 属性、设置显示方式及搜索等) 3). 资源管理器及其应用 4). Windows 7的系统设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全(借鉴内容)

计算机课后练习答案

习题1 1.1 选择题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 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 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器 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 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 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 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 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 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C) ROM D)CRT 1.2 填空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 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 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系统各种物理部件总称。计算机硬件是一大堆电子设备,它们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微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卷)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学院: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中。 1. 计算机的发展通常认为经历了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 ) A)电子管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189)10转化为十六进制数应该是( ) A)(CF)H B)(BC)H C)(DF)H D)(BD)H 3. HTTP是( ) A)文件传输协议B)一种邮件传输协议 C)超文本传输协议D)超文本标记语言 4. P4 1.4G/256MB DDR/40GB/DVD×16/声卡/1.44/15〞LCD,表示该计算机的CPU时钟频率是( ) A)256MB B)40GB C)1.4G D)16 5. 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大的一个是( ) A)y B)Y C)a D)A 6. 在40×40点阵字库中,存储一个汉字的字模信息需要的字节数为( ) A)40Byte B)200Byte C)1600Byte D)2Byte 7. 111000∨000111的运算结果是( ) A)000000 B)111111 C)000111 D)111000 8. GB18030-2000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共收录了的汉字数有( ) A)16384个B)2.7万个C)7445个D)3755个 9. 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 ) A)编译程序B)解释程序C)编辑程序D)应用程序 10. 能从采样信号中重构原始信号,采样频率应高于输入信号中最高频率的几倍( ) A)二 B)三 C)四 D)一 11. 计算机病毒是指( ) A)设计不完善的计算机程序 B)已被破坏的计算机程序 C)编制有误的计算机程序D)以危害系统为目的的特殊计算机程序 12. 根据域名代码规定,域名为https://www.doczj.com/doc/d22000624.html,表示的网站类别应是( ) A)国际组织B)政府部门C)商业组织D)教育机构 13. 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 ) A)工作站 B)网卡C)网络服务器 D)网络互连设备 14. 60台计算机组成的星型结构局域网中,连接服务器与工作站的最佳设备是( )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15. TCP/IP协议集中,网络层的核心协议是( ) A)ARP B)ICMP C)IGMP D)IP 16. 下列属于算法设计方法的是( ) A)数据流程图 B)列举法 C)判定树 D)数据字典 17. 测试的目的是( ) A)发现错误位置并改正 B)暴露错误,评价程序可靠性

重庆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编码:18012625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课程负责人:郭松涛 2.学时学分: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32/2学时),2.5学分 3、适用专业:大学本科各专业 4.预修课程:无 5.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1+X体系)基本要求而设立的大学本科各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在原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以及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和水平,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做了重大的修改。该课程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后继计算机课程的选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软件系统、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信息表示、运算基础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概述、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模块、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及使用方法和Linux 操作系统简介等;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和系统构成、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MS-Office中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等、国产WPS Office特点及功能等);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概念、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程序设计基本思想等);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知识、关系模型基础、SQL语言简介等);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和Internet的使用、Internet信息检索及软件使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等);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与流媒体概述、多媒体系统的硬件构成、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环境、数据压缩与存储知识、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等);信息安全与社会社会责任知识(包括:信息安全及网络攻击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备份、防火墙技术、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等)。 该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是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系列”的第一门必修课程。它既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又面向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使学生进入大学,就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体系,以便后继相关课程的选课和学习。 从09级开始,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班针对计算机知识基础薄弱或中学没有学习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提高班针对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或具有了操作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学生,通过开学分级测试分班。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全部)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题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计算机基础(理工科)_闫巧_教学大纲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0860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 开课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制订(修订)人:王志强 审核人:张席 批准人:明仲 2014年8月26日修订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总学时:56 其中:实验课 28 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无 教材: [1]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视角,第2版),陈国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实验指导,林少聪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0 参考教材: [1]大学计算机-信息、计算与智能,李波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2]可视化计算,程向前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授课对象:各学院所有专业一年级 课程性质:√综合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全校公选 教学目标: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以计算思维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人类行为理解能力。 本课程围绕着使用计算手段求解问题的全过程来规划所要讲述的内容。首先,讲述问题能否利用计算的方法求解与求解有多复杂,即可计算性和计算复杂性问题;其次,讲述如何利用算法和程序来形

式表达和描述待求解的问题;最后,讲述如何选用合适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来具体实现待求解的问题。 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力求做到传承计算文化、弘扬计算科学、培养计算思维,使学生体验计算的愉悦、感悟计算之美。 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1+X”课程设置方案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 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一样,大学计算机课程应讲授计算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的核心概念、方法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去。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理论与计算模型、算法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IT新技术以及大学计算机素质教育等。课程实验内容涉及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算法工具、计算机网络等,使学生能在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算法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云南“三校生”高考《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提纲(三)

第五章网络基础 6.1基础知识点 基础1.计算机网络简介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2)计算机网络阶段。 (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和快速通信。 1)快速通信(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用户提供了快速传输信息的手段,网上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可以传送数据、交换信息(目前可以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2)共享资源 共享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等。所谓共享资源就是指网络中各计算机的资源可以互相通用〕比如:在办公室里的几台计算机可以经网络

共用一台激光打印机。 3)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相设置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网络中的后备机即可代替继续执行,保证任务正常完成,避免系统瘫痪,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 4)分担负荷 当网上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过重时,可将部分任务转交到其他较空闲的计算机上去处理,从而均衡计算机的负担,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5)实现分布式处理 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由网上的计算机分别承担其中的一个任务,共同运作并完成,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这就是分布式处理模式。计算机网络使分布式处理成为可能。 基础2 数据通信常识 计算机通信有两种,一种是数字通信.另一种是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数字数据通过数字信道送;模拟通信是指将数字数据通过模拟信道传送。 1.信道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等。 2.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信号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类。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常用一个脉冲表示一位二进制数。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信号,声音就是一种典型的模拟信号。目前,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 3.调制与解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