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WTO补贴与
- 格式:ppt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48
五.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及中国对策主讲人:俞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及中国对策第一节补贴原理第二节 WTO补贴与反补贴概述第三节补贴分类与规范第四节反补贴措施与争端解决第五节补贴与反补贴对策案例第一节补贴原理补贴的定义补贴存在的经济学解释补贴的形式补贴的影响1.1 补贴的定义联合国编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年版》的定义:补贴是政府单位,包括非常任政府单位根据企业的生产活动水平或企业生产、销售、进口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量或价值,对企业作出的现期无偿支付,同时补贴由常住生产者或进口商领取。
如果是常住生产者,补贴的目的在于影响其生产水平、产出的销售价格或从事生产的机构单位的收益。
补贴对营业盈余的影响正好与生产税相反,在此意义上,补贴相当于负生产税。
P143 WTO的ASCM对补贴的定义1.1 补贴的定义我国于2002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对补贴的定义(从进出口贸易角度给出的):补贴,是指出口国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
这个定义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定义一样。
我国的财政补贴的定义更着重国家意图,例如对出口补贴的定义更着重于对出口厂商的影响(其目的必须是降低出口价格或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联合国的定义则更着重对企业或从事生产机构的收益和价格的影响方面。
补贴相当于是负税收1.2 补贴存在的经济学解释.公共产品的存在公共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要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排除了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可能性,同时在消费者不为该产品支付费用时,可以将此类消费者排除在外的,即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垄断的存在3.外部效应的存在.信息失灵的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的存在1.3 补贴的形式.按补贴给予的透明度:明补和暗补.按补贴的内容来分 :价格补贴 ,亏损补贴 ,出口补贴 ,财政补贴 (税前还贷)等等.按补贴的来源 :中央政府补贴和地方政府补贴1.4 补贴的影响补贴对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往往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五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WTO(世界贸易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是为了保护贸易自由和公平竞争而制定的。
补贴是指政府给予企业或个人的财政援助,以支持其经营活动。
补贴可以提供给国内生产者,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或提高其竞争力。
然而,补贴也可能导致不公平贸易和扭曲市场竞争。
因此,WTO制定了一系列规则来限制和管理成员国的补贴行为。
首先,WTO规定了不允许的补贴行为。
根据WTO协议,有三种类型的补贴被视为不允许的。
第一种是“禁止补贴”,即给予对进口国或国内竞争产生负面影响的补贴。
例如,直接补贴出口商品的成本。
第二种是“有条件补贴”,即给予对采购商品或使用国内材料产生负面影响的补贴。
第三种是“优惠补贴”,即给予对特定企业或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的补贴。
其次,WTO规定了允许的补贴行为。
根据WTO协议,允许的补贴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以确保其不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公平竞争。
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确保补贴不会导致严重贸易扭曲。
另外,补贴必须与一般经济措施相一致,不能有区别对待。
此外,WTO规定了几种特殊情况下允许的补贴,如对发展中国家的补贴或防止资源枯竭的补贴。
此外,WTO还规定了反补贴措施,以限制和制裁不公平补贴行为。
成员国可以通过发起反补贴调查来申请反补贴关税。
反补贴关税是指对从不公平补贴产生的进口商品征收的额外关税。
调查的目的是确定是否有不公平补贴,并从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如果调查结果表明存在不公平补贴,成员国可以对相关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关税。
然而,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一些成员国被指控违反补贴规则,并通过不合理的补贴行为,扭曲了市场竞争。
其中一些行为可能是隐性补贴,难以监管和限制。
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补贴规则对其不公平,因为他们需要确保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支持。
他们认为WTO在处理补贴规则时应更加灵活,并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大的政策空间。
总而言之,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贸易自由而制定的。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浅析一、反补贴的规则依据及特点规则依据主要是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农业协议》。
《反补贴协定》给出了补贴的定义。
简单地说,为了扩大出口或鼓励进口替代,由政府向特定产业或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价格支持等等,就构成补贴。
《反补贴协定》的目的并不是完全禁止任何成员方政府的补贴行为,而是禁止或不鼓励政府使用那些对其他成员方贸易造成不利影响的补贴。
为此,根据补贴的不同性质,《反补贴协定》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
(一)禁止性补贴1. 出口补贴。
指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以出口实绩为唯一或为其一条件而给予的补贴。
2. 进口替代补贴。
又称当地成分补贴,指以使用国产货物替代进口货物为唯一或为其一条件而给予的补贴。
《协定》规定,WTO农业协议规定可以给予或可以维持的补贴不在禁止性补贴之列。
(二)可诉性补贴又称“黄箱补贴”,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实施,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贸易利益会产生或者已产生不利影响,受到影响的成员方就可以向使用这类补贴措施的成员方提出反对意见和提起申诉。
在《农业协议》中还提出一个“蓝箱补贴”概念,主要是以农产品限产为前提的一些补贴。
“蓝箱”的设置给黄箱政策在执行上有了额外的灵活性,发达成员如美国、欧盟用得比较充分。
总的来说,“黄箱”是有潜力可挖的。
(三)不可诉性补贴又称“绿箱补贴”,分为两类:1. 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
这种补贴不会引发其他成员的反补贴措施,如为保障粮食安全储备而提供的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助,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产补助等。
2. 有专项性特征,但又符合《协定》规定条件的补贴。
比如政府对科研、落后地区以及环保的补贴。
《协定》规定,具有专向性,但符合下列条件的补贴为不可诉补贴:①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开发活动补贴。
该类补贴不能超出项目成本的指定比例,且只能用于某些开支。
具体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合同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补贴,该补贴不超过工业研究费用的75%,或竞争前开发活动费用的50%,并且该补贴仅限于人员开支、仪器设备、土地或建筑、咨询服务以及研究活动直接产生的其他费用等。
W T 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及中国对策主讲人:俞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及中国对策●第一节补贴原理●第二节WTO补贴与反补贴概述●第三节补贴分类与规范●第四节反补贴措施与争端解决●第五节补贴与反补贴对策●第六节案例第一节补贴原理●1.1 补贴的定义●1.2 补贴存在的经济学解释●1.3 补贴的形式●1.4 补贴的影响1.1补贴的定义● 1. 联合国编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年版》的定义:●补贴是政府单位,包括非常任政府单位根据企业的生产活动水平或企业生产、销售、进口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量或价值,对企业作出的现期无偿支付,同时补贴由常住生产者或进口商领取。
如果是常住生产者,补贴的目的在于影响其生产水平、产出的销售价格或从事生产的机构单位的收益。
补贴对营业盈余的影响正好与生产税相反,在此意义上,补贴相当于负生产税。
●P143 WTO的ASCM对补贴的定义1.1补贴的定义●2.我国于2002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对补贴的定义(从进出口贸易角度给出的):●补贴,是指出口国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
●这个定义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定义一样。
●我国的财政补贴的定义更着重国家意图,例如对出口补贴的定义更着重于对出口厂商的影响(其目的必须是降低出口价格或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联合国的定义则更着重对企业或从事生产机构的收益和价格的影响方面。
●补贴相当于是负税收1.2补贴存在的经济学解释●1.公共产品的存在●公共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要的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排除了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可能性,同时在消费者不为该产品支付费用时,可以将此类消费者排除在外的,即它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2.垄断的存在●3.外部效应的存在●4.信息失灵的存在●5.收入分配不公的存在1.3补贴的形式●1.按补贴给予的透明度:明补和暗补●2.按补贴的内容来分: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出口补贴,财政补贴(税前还贷)等等●3.按补贴的来源:中央政府补贴和地方政府补贴1.4补贴的影响●补贴对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往往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