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1.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必须做到哪几点

一:针对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实际,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针对我国农户规模小、数量大、经营分散的实际,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三:针对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的实际,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针对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处于弱势地位的实际,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亿万农民务农种粮、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

五:针对我国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任务艰巨的实际,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坚持不懈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转移就业农民市民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六: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融合日益加深的实际,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支持农业“走出去”,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努力搞好进出口余缺调剂,既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又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利益。

七:针对我国农村地域广、资源禀赋差异大、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多种模式,推动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使一些行业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前列。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以2011年12月底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农业科技无疑将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期。

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长远发展,同时丰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必将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他认为,“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他还指出,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抓农业科技就抓住了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农业部已提出在“十二五”末,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的目标。

连续8个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确立了支持“三农”的政策框架,直接促进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吨以上,农民收入连年提高,实现“八连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站在了新的起点之上。随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系列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将陆续出台,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将得到更多政策的滋润。

我国农业发展到现在,传统的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来继续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而由于农业劳动力成本上涨非常快,那种依靠大量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也在迅速减小。要提高土地产出率、突破资源制约瓶颈、应对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继续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本依靠是加快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断增强科技支撑引领能力。现代农业的提出,更加突出了对科技进步的迫切需求,更加凸显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目前,世界性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形成,这也迫使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要有突破性进展。

中央一号文件的春风必将吹掉存在多年的一些“顽疾”。一些方面已经开始破题,例如,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是存在多年的一个短腿,为了彻底改变这个局面,农业部已经出台了“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新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这几项政策的推出,对农业基层推广机构和人员来说是重大利好,对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农业科技公益性定位进一步清晰

中央确定,2012年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而且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一些科技界人士表示,由于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投入主体的确定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要在农业科技上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由此,困扰业界多年的农业科技的定位问题,有了确切的答案,就是要突出其公益性属性。

2002年,根据科技部、中编办、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正式启动了机构改革。”三院”的所有研究所按照转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转为农业事业单位、进入

大学四种类型进行了分类改革。此次改革促使“三院”科研人员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公益性研究越来越弱化,究其原因,正是机构改革定位不准确造成的。

在这次改革中,迫于改革“硬指标”的限制,“三院”共有22个研究所要转制为企业,11个研究所转为农业事业单位。这些研究所多数在本行业、本领域科技创新中居于龙头地位,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公益性研究任务和基础性服务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实验数据和品种资源等,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转为企业后,其公益性研究明显弱化。

鉴于此,农业部在2011年对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进行了认真的再研究。其中有一点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农业科研单位改革要充分考虑科研本身的事业特性,要考虑农业的特殊产业特性和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农业科研院所的公益性定位应得到明确,其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有专家建议,对上一轮改革中定位不准确的研究所,实事求是地进行重新定位,科学调整和完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其公益性职能任务,重新核定创新编制,增加经费和补贴,增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和服务能力。

世界各国都坚持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农业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也是世贸组织规则鼓励、倡导的重要的支农途径。我国也需要坚持农业科技公益性定位,具有外部性的技术以政府投资和公共科技部门研发为主。

3.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体制机制是保障农业科技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强化制度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针对农业科技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表示,要下决心对农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加快建设和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让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这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是建立机构布局科学、学科结构合理、队伍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按照“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建平台、以平台促协作、以协作创机制、以机制建体系”的工作思路,农业部依托已有的农业科技基础,综合考虑产品、技术和区域因素,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将加强国家基地、区域中心和试验站的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建设,配备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比例和力量。有关农业科研院所负责人表示,拟引进“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研新机制,依据项目、课题推行科研人员聘用制度,进行竞争上岗,积极引进有用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是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国务院的部署下,农业部正大力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切实加强以科技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

务,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农民手口企业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专业队伍与农民组织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道路。

三是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发挥产业部门在农业科技立项中的主导作用,强化科技协作,引导联合攻关,加强科技项目绩效考核,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有关方面正考虑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院所的基本科研业务费,保障其根据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需求自主立项。

从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入手,才是抓住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

4。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长江中下游稻区主要的迁飞性害虫,以前,对其主要来源地等问题一直搞不清。为此,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当地政府共同投资上千万元,正在广西兴安县建设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初步取得的成果就包括已经弄清楚两种害虫虫源主要来自中南半岛和广东、海南等地。可见条件建设对农业科研的重要作用,很明显,农业科研条件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农业科研条件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同时,我国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速造就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组成的农业科技队伍。

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充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农业部正积极争取这些建设继续向农业领域倾斜。目标是,按照学科领域、产业需求和区域特点,由中央财政支持,建立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的一体化布局的现代农业实验室体系。

对于科研条件更为困难的地市级科研所,有关方面正考虑在全国选择一批综合实力强、区域特征明显、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地区性农科所,进行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农业科研人才是引领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代表农业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正考虑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他们在农业发展的重点关键领域和前沿学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研究。针对目前农业科研青年骨干人才不足的现状,则通过加大农业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方式,重点向青年科研人员倾斜,给予持续稳定支持,加快青年科研骨干培养。

“一小核心、两个环节、三支队伍”或许将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建设的重点,即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培养和使用两个关键环节,

努力建设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农业科研队伍、以骨干农技人员为重点的农技推广队伍、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5.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将被进一步激发

农业企业是距离农业科技需求市场最近的单位,可以通过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但我国的农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底子薄,农业科技资源储备和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创新能力整体较弱,因此,政府正通过有效支持,逐渐将其打造成农业技术创新的新主体。

一是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科技进步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其他基金,资助科学技术进步活动”,政府或据此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农业企业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国家一直想培育一大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农业创新型企业,以促进全国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是支持科技型农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有关方面正考虑将农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纳入国家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农业科技资源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

三是建立农业技术产权展示交易平台。这个平台可有效降低企业获取技术成果的成本,促进企业简便、低成本地获取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农业企业的一些自身创新成果可以及时得到利益回报,从而保护和调动它们参与、投资农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农业高技术引领农业的未来,现代农业和过去农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技

术的水平。就目前来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主要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先进装备技术和农业资源节约技术四大现代农业高技术。其中,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核心的、关键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面对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重视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1、现状与问题

现状与问题现状与问题

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部分领域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

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现在的43%。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

相比(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的农

业科技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显著进

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整

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3%;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品

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农业生产中,为粮

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以及种养、机械化和

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

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

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

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产比率偏低、生产和经营方式

较落后。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编低。如:我国农业有

很多地方仍采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进国家低1倍;肥料利用

效率不到35%,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5%~20%;农药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产稳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

此外,农业生态受到很大威胁。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造成35%的减产,畜

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达10%~15%;农药、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过量和残

留问题等加剧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由于品种类型单一、

产品质量偏低,粮食单产仅是发达国家的50%~70%。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所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为140

人,我国还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

%到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尽合理。农

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二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农技

推广和农民教育工作多头进行,使得有限的经费“撒胡椒面”,难以达到快速提高

农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初步估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总体差距达

15到2O年。

2、政策与措施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科技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一是为农民提供技

术信息服务。二是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在农民遇到新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时给予

一定的补偿,例如遇到农产品价格大跌时给予最低保护价等。三是提供投入市场

的监督服务。这样可以减轻中间商的盘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户应用新技术

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重点

是加强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严肃查处利用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坑农

害农的事件,并依法给不法分子以严厉处罚。

(2)发挥高新技术优势,全面彻底改造传统农业。农业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一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全面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农业的行业弱势,推进农业技术的量化集成和转化推广

速度,减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从我国实际出发,应当优先开展智能化决策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研究和农业经济、资源、科技

信息的研制与开发等。二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生物技术水平。必须集中力量加强植物遗传改良、农用动物遗传改良及生物制剂研究,微生物遗传工程研究等。三是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以高新技术实用化研究为主,对已往成熟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的研究成果,加快推广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要加强其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要加强材料科学、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重点开发航天育种、核辐射育种等。(3)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改革的关键在于面向市场强化公益性,而不是将政府所主管的推广组织市场化、企业化。首先,理顺现有推广机构的权责关系,把有效的政策落实到实处。其次,提高资金保障力度。再次,积极扶持建设市场化主体,一是加强科研单位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公平对待,不能一刀切,避免把原有的推广体系全部市场化,在市场化推广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又毁掉了行政推广这条线。最后,创新推广形式。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特

点,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结合这些特点能大大提高推广的效率。

2.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就业形势变化有哪些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