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1

预防医学1

预防医学1
预防医学1

预防医学第一、第二篇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问答题】

1.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明人类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答:参见第一章第一节。

2.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答:参见第一章第二节。

3.O3 、SO2、CO、NOX对人体健康各有哪些影响?

答:参见第一章第三节。

4.空气中颗粒物分哪几种,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答:参见第一章第三节。

5.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及其对健康的危害。答:参见第一章第三节。

6.说明水体污染的危害。

答:参见第一章第三节。

7.环境汞污染对健康有何危害?

答:参见第一章第三节。

8.多环芳烃、二恶英、多氯联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答:参见第一章第三节。

9.改良饮用水水质有哪些卫生措施。

答:参见第一章第三节。

10.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

答:噪声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一般经历由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再逐渐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它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引起的听力变化尚未完全恢复又需要再次接触,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完全恢复,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 3 000Hz~6 000Hz(多在4 000Hz) 出现“V”型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即出现听力损伤。随着接触噪声时间延长,除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以外,语言频段(500Hz~2 000Hz)的听力也受到影响,出现语言听力障碍,表现为噪声性耳聋。

11. 如何进行职业病诊断?

答:职业病的诊断应由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结合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集体诊断。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12.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异同。

答: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相同点是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都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控制和消除职业性危害因素,不但可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减少工作有关的疾病。不同点:(1)职业病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所引起的疾病;工作有关疾病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从而表现为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2)职业病病因明确,即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不同,职业有害因素不是工作有关疾病的唯一致病因素,而是该病发生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无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13. 噪声对人体听觉系统产生哪些危害?

答:参见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14. 简述高温作业的类型及特点。

答:参见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15. 中暑分哪几种类型?临床表现如何?

答:参见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16. 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

答:参见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17.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答:参见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18. 简述刺激性气体所引起的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答: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19. 窒息性气体如何引起其毒性作用的?

答: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20. 铅对机体产生何种毒作用?

答: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21. 慢性汞中毒的典型临床是什么?

答:参见教材第三章第四节。

22. 苯的慢性中毒产生什么临床表现?

答: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五节。

23. 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何区别?

答:参见教材第三章第六节。

24. 如何诊断与预防尘肺?

答: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七节。

25. 试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其评价指标?

答:参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26. 试述脂肪的生理功能?

答:参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27. 试述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答:参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28. 膳食纤维和理化特性及其营养重要性?

答:参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29. 简述钙的生理功能?

答:参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30. 简述微量元素铁,锌,硒,碘的生理功能?答:参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31. 简述VitA和VitD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答:参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32. 简述VitB1,B2,B3,B12,VitPP,及叶酸的生理功能及营养状况的评价?

答:参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33.社会因素的概念及内涵是什么?

社会因素是社会各项构成要素的总称,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如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教育的普及、居民收入、社会福利、家庭功能等,这些社会因素都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研究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34.简要说明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泛影响性与整体效应、恒常性与变异性、累积性与自调性(包括功能自调、结构自调、换代升级等)以及双向作用性等。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人类健康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这一中心环节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首先被人的感知觉系统纳入,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为中介,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相应的心理及行为反应或社会适应能力甚至躯体功能的改变。同样的社会因素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健康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大脑的调节和控制来实现的。大脑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功能和社会化程度来体现的。人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人们应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刺激或挑战的承受能力以及应对方式。

35.简要说明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有哪些?

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教育以及医疗保健制度和卫生服务因素等。

(1)经济发展与健康: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根本保证;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人群健康为条件的,只有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社会发展与健康:社会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同是国家、地区间居民健康水平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3)文化教育与健康:文化贯穿于民族的活动中,是社会资本的总和。文化分智能、规范和思想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人群健康。智能文化通过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来影响健康;规范文化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健康;思想文化通过人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来影响健康。

(4)医疗保健制度和卫生服务因素与健康:医疗保健制度关系到人群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卫生服务,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合理的卫生服务应具有可及性和公平性,这是两条基本原则。在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健康的因素。如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基层为导向的服务网络不完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重治轻防观念等。具体表现为诱导消费、抗生素和激素滥用,服务质量低下等都会对人群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36.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情感智力高,不仅自尊心强,而且满足自己的外表,与社会契合、和谐,人际关系良好,与客观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即整体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一般按以下6条标准来衡量:①思维能够正确地反应现实;②情绪愉快稳定;③意志坚强;④人格健全;⑤人际关系协调;⑥对事

件反应适度。

37.应激的概念是什么?哪些应激源可以引起应激?

应激是指人面对外界有害的物质、威胁或挑战经过自己主观评价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可能引起心理应激的应激源可简单分为三类:第一类,灾难性事件。这类事件的刺激强度比较大,对人们精神上的创伤比较严重,而且影响的范围比较广。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战争爆发等。第二类,个人应激源。这类应激源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受影响的人比较少。比如失学、失业、失恋等。第三类,背景性应激源。这类应激源的刺激强度一般不强,但是它的作用时间长。如噪音、拥挤、空气污染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等。

38.影响健康的主要行为因素有哪些?

影响健康的主要行为因素包括饮食、吸烟、饮酒、运动、吸毒、不良性行为、医疗行为等。

39.吸毒的危害有哪些?

吸毒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状态。吸毒者已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长期使用毒品可致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可造成精神、神经障碍。使用不洁的注射器可传播疾病。妊娠吸毒可对胎儿造成毒害。吸毒可使吸毒者贫困潦倒,家破人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有相当多的吸毒者将铤而走险,进行犯罪活动。吸毒不仅毁坏了个人,而且可能对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

40.你认为就医行为的研究对医生有哪些启示?

医生的诊疗行为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直接为病人服务方面,更主要地应表现在理解病人的病痛(患病经历和体会)和为其解除之,这是医学存在和发展最为深刻的根源和最终目标。

对医生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医疗活动中能否依据病人的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尽可能不出现违规行为。但医生更多地了解病人在就医时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诊治过程中对病人行为的指导,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这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对医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的具体体现。

41. 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答: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42. 传染病的潜伏期有什么流行病学意义?

答:潜伏期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①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凶猛,平息快,常呈爆发型,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见较久。②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时间,一般是常见潜伏期增加1~2天。③判断受感染时间,并以此寻找传染源及确定传播途径。④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确定预防接种时间,如麻疹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能有效。

43.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答: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或消失(住院、死亡或治愈);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③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

44. 试述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答:略。

45. 试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和特点?针对其特点,如何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答: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46. 试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与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二节。

47. 试述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及其“三级预防”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三节。

48. 试述糖尿病的分型、病因及典型临床表现?

答:参见教材第七章第四节。

49. 试述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和“三级预防”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七章第四节。

50. 试述地方病的概念、特点和流行规律?

答:参见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51. 试述碘缺乏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与控制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八章第二节。

52. 试述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八章第三节。

53. 试述伤害的概念、病因及其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的策略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十章第一节。

54. 试述机动车伤害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

55. 试述意外跌落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

56. 试述自杀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答:参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

57. 试述溺水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答:参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

58. 试述意外中毒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

答:参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

59. 儿童和老人有哪些常见的伤害?如何针对性地开展预防?

答:参见教材第十章第二节。

60. 什么是临床预防服务?主要包括哪几项内容?

答:参见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

61. 简述开展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答:参见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

62. 简述筛查的基本原则和几种常见疾病的筛查方法?

答:参见教材第十一章第二节。

63. 什么是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

答:参见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

64. 我国进行周期性健康检查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参见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

65. 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是什么?

答:参见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

66. 什么是健康促进,健康促进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参见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

67. 自我保健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参见教材第十一章第三节。

68. 《阿拉木图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略。

69. 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以及内容是什么?

答:参见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

70.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区卫生保健?

答: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