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基本概念(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加权平均值)

数学基本概念(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加权平均值)

数学基本概念(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加权平均值)
数学基本概念(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加权平均值)

一.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数学内涵: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方差:一般地,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

算术平均值Arithmetic mean:等差中项:n个数字的总和除n. [(a1+a2+……+an)/n是算术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Geometric mean:n个数字的乘积的n次根.

[(a1*a2*……*an)^(1/n)是几何平均值]

n个数的平方根,就是n个数的平方和除n,再开根号。

例如a b c 的均方根即

[(a*a+b*b+c*c)/3]^(1/2)

均方根值(RMS)、均方根误差(RMSE)、各种平均值

论文写作中经常需要比较几个算法的优略,下面列举的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

均方根值也称作为效值,它的计算方法是先平方、再平均、然后开方。比如幅度为100V而占空比为0.5的方波信号,如果按平均值计算,它的电压只有50V,而按均方根值计算则有70.71V。这是为什么呢?举一个例子,有一组100伏的电池组,每次供电10分钟之后停10分钟,也就是说占空比为一半。如果这组电池带动的是10Ω电阻,供电的10分钟产生10A的电流和1000W的功率,停电时电流和功率为零。

那么在20分钟的一个周期内其平均功率为500W,这相当于70.71V 的直流电向10Ω电阻供电所产生的功率。而50V直流电压向10Ω电阻供电只能产生的250W的功率。对于电机与变压器而言,只要均方根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即使在一定时间内过载,也不会烧坏。PMTS1.0抽油机电能图测试仪对电流、电压与功率的测试计算都是按有效值进行的,不会因为电流电压波形畸变而测不准。这一点对于测试变频器拖动的电机特别有用。

均方根误差为了说明样本的离散程度。

对于N1,....Nm,设N=(N1+...+Nm)/m;则均方根误差记

作: https://www.doczj.com/doc/d21869097.html,.F6F!M n+t8Q5i.Y-m

t=sqrt(((N^2-N1^2)+...+(N^2-Nm^2))/(m(m-1)));

比如两组样本:

第一组有以下三个样本:3,4,5

第二组有一下三个样本:2,4,6

这两组的平均值都是4,但是第一组的三个数值相对更靠近平均值,也就是离散程度小,均方差就是表示这个的。

同样,方差、标准差(方差开根,因为单位不统一)都是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的。

几种典型平均值的求法

(1)算术平均值这种平均值最常用。设x1、x2、… 、x n为各次

的测量值,n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2)均方根平均值

(3)几何平均值

(4)对数平均值

(5)加权平均值

统计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我们观察一组数据a 1,a 2,…a n?1,a n 的平均水平,需要借助这组数据的平均 数、中位数和众数三个统计量。 一、平均数a)算数平均数,一般我们讲的平均数即算数平均数,计算起来很简单,就是 将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求和后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就能得到。计算公式为: A n =1n i=1n a i b)几何平均数,是将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求乘积后再求n 次方根。计算公式 为:G n = n i=1n a i c)调和平均数,又称为倒数平均数。H n =n i=1n 1a i d)加权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 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原始资料已经分组,并得出次数分布的条件。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根据分组整理的数据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A =i=1n a i ?f i i=1n f i 式中f 为对应数据在总体中出现的次数。 e)平方平均数,又名均方根,是指一组数据的平方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 应用在一些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的边长、直径、半径等资料上。其计算公式为:

M n= 二、中位数 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中位数用Me表示。 从中位数的定义可知,所研究的数据中有一半小于中位数,一半大于中位数。中位数的作用与算术平均数相近,也是作为所研究数据的代表值。在一个等差数列或一个正态分布数列中,中位数就等于算术平均数。 在数列中出现了极端变量值的情况下,用中位数作为代表值要比用算术平均数更好,因为中位数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如果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中间水平,当然也应该用中位数。在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时,可结合使用中位数。 中位数就可以按下面的方式确定: M e= n为奇数n为偶数 三、众数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一组数据可以有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众数是由英国统计学家皮尔生首先提出来的。所谓众数是指社会经济现象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从分布角度看,众数是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数值。 统计上把这种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叫做众数。用M o表示。它主要用于定类(品质标志)数据的集中趋势,当然也适用于作为定序(品质标志)数据以及定距和定比(数量标志)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

方差与标准差测试题及答案

1.数据8,10,9,11,12的方差是 ( ) A .2 C. 10 D .50 2.如果一组数据1x , 2x ,… n x 的方差是2,那么另一组数据13x , 23x ,… 3n x 的方差是 ( )A. 2 B. 18 C. 12 D. 6 3.(2003?四川)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甲=82分,乙=82分,S 甲2=245,S 乙2 =190,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一样整齐 D .无法确定 4.若一组数据a 1,a 2,…,a n 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2a 1,2a 2,…,2a n 的方差是( ) A .5 B .10 C .20 D .50 5.小明与小华本学期都参加了5次数学考试(总分均为100分),数学老师想判断这两位同学的数学成绩谁更稳定,在作统计分析时,老师需比较这两人5次数学成绩的( ). A.平均数; B.方差; C.众数; D.中位数. 二、填空题 1.(2006?浙江)甲、乙两台机器分别罐装每瓶质量为500克的矿泉水.从甲、乙罐装的矿 泉水中分别随机抽取了30瓶,测算得它们实际质量的方差是:S 甲2=4.8,S 乙2=3.6.那么 _________ 罐装的矿泉水质量比较稳定. 2.(2002?宁夏)已知一个样本1,4,2,5,3,那么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_________ . 3.已知一个样本1,2,3,x ,5,它的平均数是3,则这个样本的极差是 _________ ;方差是 ________ . 4.(2007?贵阳)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地某十天的日平均气温统计图,则甲、乙两地这10 天的日平均气温的方差大小关系为:S 甲2 _________ S 乙2(用>,=,<填空). 5. 如果一组数据 1x , 2x ,… n x 的平均数是x ,方差为2S ,那么 (1)新数据 1ax , 2ax ,… n ax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2)新数据 1x b +, 2x b +,… n x b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3)新数据 1ax b +, 2ax b +,… n ax b +的平均数是 ,方差为 .

中位数 众数 平均数三者的区别

个人理解,说简单点: 一组数据中如果有特别大的数或特别小的数时,一般用中位数 一组数据比较多(20个以上),范围比较集中,一般用众数 其余情况一般还是平均数比较精确 一、联系与区别: 1、平均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因此它会因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2、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另外,因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中间的位置, 3、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日常生活中诸如“最佳”、“最受欢迎”、“最满意”等,都与众数有关系,它反映了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缺点. 平均数:(1)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 (2)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中位数:(1)仅需把数据按顺序排列后即可确定;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众数:(1)通过计数得到;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关于“中位数、众数、平均数”这三个知识点的理解,我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⒈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⒉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4.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6.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7.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 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中考数学试题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知识点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一、选择题 1.(2008年浙江省衢州市)为参加电脑汉字输入比赛,甲和乙两位同学进行了6次测试,成绩如下表: 甲和乙两位同学6次测试成绩(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及部分统计数据表 有四位同学在进一步算得乙测试成绩的方差后分别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所以甲的成绩比较稳定; B、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所以甲的成绩比较稳定; C、乙的方差小于甲的方差,所以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D、乙的方差大于甲的方差,所以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2.(2008淅江金华)金华火腿闻名遐迩。某火腿公司有甲、乙、丙三台切割包装机,同时分别装质量为500克的火腿心片。现从它们分装的火腿心片中各随机抽取10盒,经称量并计算得到质量的方差如表所示,你认为包装质量最稳定的切割包装机是()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3.(2008浙江义乌)国家实行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下表是2003年 至2007年我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单位:元),则这几年我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 A.6969元B.7735元C.8810元D.10255元 4.(2008湖南益阳)某班第一小组7名同学的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满分30分)依次为:25,23,25,23,27,30,2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23,25 B. 23,23 C. 25,23 D. 25,25 5.(2008年浙江省绍兴市)在一次射击测试中,甲、乙、丙、丁的平均环数均相同,而方差分别为8.7, 6.5,9.1, 7.7,则这四人中,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2008年四川巴中市)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与标准差

————————————————————————————————作者:————————————————————————————————日期:

§2、1 方差与标准差审核人:戴蔚 【目标导航】 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卉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 3.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要点梳理】 1.我们知道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 2.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采用先求这组数据的,再求这组数据与的差的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性大小 3.设在一组数据X1,X2,X3,X4,……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 )2,(X2- )2,(X3- )2,……,(X n- )2,,那么我们求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2= . 4.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 5.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数,可通过比较其大小判断波动的大小,方差说明数据越稳定,6.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 7.为什么要除以数据的个数n? 8.标准差与方差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探究】 知识点1.探究计算数据方差和标准差的必要性 例1.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A厂:40.0 ,39.9 ,40.0 ,40.1 ,40.2 ,39.8 ,40.0 ,39.9 ,40.0 ,40.1 B厂:39.8 ,40.2 ,39.8 ,40.2 ,39.9 ,40.1 ,39.8 ,40.2 ,39.8 ,40.2 思考探索: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根据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你能断定这两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吗? 3、观察根据上面数据绘制成的下图,你能发现哪组数据较稳定吗? 直径/mm 直径/mm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2007 江苏省盐城市) 人民商场对上周女装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 经理决定本周进女装时多进一些红色的,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统计知识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2. (2007 四川省南充市)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 如果鞋店要购进100双这种女鞋,那么购进24厘米、24.5厘米和25厘米三种女鞋数量之和最合适...的是( ). (A )20双 (B )30双 (C )50双 (D )80双 3. (2009 山东省威海市)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表: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 .2200元 1800元 1600元 B .2000元 1600元 1800元 C .2200元 1600元 1800元 D . 1600元 1800元 1900元 4. (2009 江苏省) 某商场试销一种新款衬衫,一周内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 商场经理要了解哪种型号最畅销,则上述数据的统计量中,对商场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5. (2009 浙江省绍兴市) 跳远比赛中,所有15位参赛者的成绩互不相同,在已知自己成绩的情况下,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知道所有参赛者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6. (2010 福建省厦门市) 在一次数学单元考试中,某小组7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 65,80,70,90,95,100,7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90 B.85 C.80 D.70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说明6个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内涵,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及主要原因、应对策略. 首先,结合简单实例认真把握这6个基本统计量的内涵。 一、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刻画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数据代表。(八上《第八章数据的代表》)平均数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指n个数据的和的平均值,学生理解与计算都不成问题,只要注意细心运算就是其中的取标准值后的简便算法也都是在小学早已熟练的(公式: x=1/n(x1+x2+x3+……+xn);而加权平均数是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乘各自的“权”之后的平均数。此处理解“权”的概念可能产生很大困难,因为“权”的理解的确不易,若是照搬教材直接给出其定义,学生会迷惑成团,再进行应用更是不可思议。所以应对措施:讲好、用好加权平均数就要先举例、后分析、再给出定义,比如:某同学的一次考试各科成绩如下:语文110、数学105、英语106、物理95、化学90、政治86、历史98、地理66、生物89,你可以先让学生算算各科的平均数,再按中考计分法将语、数、英各取120%,物、化、政各取100%,史、地、生各取40%后的平均值算出,两个结果一比较,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不同的原因是加入了所谓的“权”,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对“权”内涵的理解和应用就不再困难。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其内涵很好理解和掌握,就是结合实际应用也顺理成章,如商店老板进货号多大的男鞋好?那当然是“众数”(调查数据最多的号)所代表的。 中位数顾名思义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但考虑一组数可能有偶数个或奇数个,所以要注意强调取中位数的方法。教材上给出的内涵很好: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一组数据1.5,1.5,1.6,1.65,1.7,1.7,1.75,1.8的中位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小结

第78课时 第6章总结归纳 (一)知识框架 (二)重点难点突破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特征数,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其中以平均数运用最为广泛,应当注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合理选用,避免平均数的误用。这三个量的各自特点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相应平均数的变动,这既表明平均数非常充分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信息,也带来了求平均数较为麻烦的问题。 中位数的大小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当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于是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因此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排序,而只要数出出现次数较多的数据的频数就行了,众数的大小仅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 整合拓展创新 类型一求平均数 例1已知两组数据x1,x2,x3,…x n和y1,y2,y3,…y n的平均数分别为x,y,求 (1)2x1,2x2,2x3…2x n的平均数(2)2x1+1,2x2+1,2x3+1…2x n+1的平均数 (3)x1+y1,x2+y2,x3+y3…x n+y n的平均数 类型之二求中位数与众数 例22005中考维坊某年北京与巴黎的年降水量都是630毫米,它们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如下表: (1)计算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2)写出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3)通过观察北京与巴黎两个城市的降水情况,用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解释北京地区干旱与缺水的原因。 类型之三求加权平均数 例3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英语成绩时,将口语、听力、笔试成绩按照2:3:5的比例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高一数学 课题:用样本的数据特征估计总体的数据特征 第一课时学案 编制人:魏怡审核人:编制时间:2015年3月18日 【学习目标】 (1)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求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3)能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求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自学指导】 学习重点 (1) 给出一组数据,能够快速求出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2) 掌握这三种数字特征的优缺点,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字特征描述样 本。 学习突破点 给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够求得这三种数字特征,并作出简单、合理的分析。 【知识准备】 1、概念梳理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特征: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也可能没有,反映了该组数据的.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处于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特征: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的,反映了该组数据的. (3)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和与这组数据的个数的商.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 特征: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该数组数据的.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引 起平均数的变化,这是众数和中位数都不具有的性质.所以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 2、基础知识巩固 (1)数据组8,-1,0,4,1 7,4,3的众数是__________. (2)数据组5,7,9,6,-1,0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 (3)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7,17,16,14,12,则其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学习内容】 探究一:频率分布直方图和众数的关系 问题1: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问题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代表什么?小长方形越高,说明什么? 问题3:经过以上思考,想想如何在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出众数的值? 【尝试练习】课本72页图2.2-5是某小区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请问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多少? 探究二:频率分布直方图与中位数的关系 问题1:中位数处于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因此出现在中位数两边的数据在个数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2:如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中位数?(以下图为例) 探究三:频率分布直方图与平均数的关系 问题1:计算数据组2,2,3,3,3,7,7,7,7的平均数 总结:在一组数据中x 出现了k 次,x 出现了k 次,……,x 出现了k 次,则这组数的平均数为. 问题2:如何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以下图为例) 0.08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与方差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与方差 【基本概念】 1.总体:在统计学里,所要考察对象的______,叫做总体。 2.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_______. 3.样本:从_____中所抽取的________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______叫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没有______). 5.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_______. 设一组数据123,,, ,n x x x x 的平均数为x , (1)一般平均数: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权平均数:在n 个数据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1f +2f +… k f =n ),则x =___________________; (3)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是12,,n x x x '''的平均数,(1,2,,),i i x x a i n a '=-=为接近样本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在数据较大且在平均数左右波动时,用平均数简化计算公式较为简便。 6.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___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7.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_________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________)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任何一个)。 例1.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学生的身高状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身高。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确的是( ) A.300名学生是总体B.300是众数C.50名是学生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50 例2.将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都加2,则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与原来那组数据相比( ) A.扩大2倍 B.增加2 C.数值不变 D.增加2倍 例3.要了解某市初中毕业会考的数学成绩情况,从中抽查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指( ) (A )此城市所有参加毕业会考的学生(B )此城市所有参加毕业会考的学生的数学成绩 (C )被抽查的1 000名学生 (D )被抽查的1 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例4.如果x 1与x 2的平均数是6,那么x 1+1与x 2+3的平均数是( ) (A )4 (B )5 (C )6 (D )8 例5.甲、乙两个样本的方差分别是甲2 s =6.06, 乙2s =14.31,由此可反映( ) (A )样本甲的波动比样本乙大 (B )样本甲的波动比样本乙小 (C )样本甲和样本乙的波动大小一样(D )样本甲和样本乙的波动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例 6.某餐厅共有7名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餐厅所有员工工资的众数是______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整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整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5、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初中数学九年级专项训练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一、选择题 1.(2008年浙江省衢州市)为参加电脑汉字输入比赛,甲和乙两位同学进行了6次测试,成绩如下表: 甲和乙两位同学6次测试成绩(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及部分统计数据表 有四位同学在进一步算得乙测试成绩的方差后分别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所以甲的成绩比较稳定; B、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所以甲的成绩比较稳定; C、乙的方差小于甲的方差,所以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D、乙的方差大于甲的方差,所以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答案:C 2.(2008淅江金华)金华火腿闻名遐迩。某火腿公司有甲、乙、丙三台切割包装机,同时分别装质量为500克的火腿心片。现从它们分装的火腿心片中各随机抽取10盒,经称量并计算得到质量的方差如表所示,你认为包装质量最稳定的切割包装机是()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答案:A 3.(2008浙江义乌)国家实行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下表 是2003年至2007年我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单位:元),则这几年我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 A.6969元B.7735元C.8810元D.10255元 答案:B 4.(2008湖南益阳)某班第一小组7名同学的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满分30分)依次为:25,23,25,23,27,30,2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23,25 B. 23,23 C. 25,23 D. 25,25

答案:D 5.(2008年浙江省绍兴市)在一次射击测试中,甲、乙、丙、丁的平均环数均相同,而方差分别为8.7, 6.5,9.1, 7.7,则这四人中,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 答案:B 6.(2008年四川巴中市)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组数据,它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B.对于给定的一组数据,它的中位数可以不只一个 C.对于给定的一组数据,它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D.对于给定的一组数据,它的极差就等于方差 答案:A 7.(2008年四川巴中市)用计算器计算数据13.49,13.53,14.07,13.51,13.84,13.98,14.67,14.80,14.61,14.60,14.41,14.31,14.38,14.02,14.17的平均数约为( ) A.14.15 B.14.16 C.14.17 D.14.20 答案:B 8.(2008年陕西省)在“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中,文艺工作者积极向灾区捐款.其中8位工作者的捐款分别是5万,10万,10万,10万,20万,20万,50万,100万.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0万,15万B.10万,20万C.10万,15万D.20万,10万 答案:C 9.(2008北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某小组7名同学积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支援灾区,他们捐款的数额分别是(单位:元):50,20,50,30,50,25,13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50,20 B.50,30 C.50,50 D.135,50 答案:C 10.(2008湖北鄂州)数据的众数为,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2 B.C.D. 答案:B 11.(2008年浙江省嘉兴市)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 ,方差分别是,,比较这两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数据较好B.乙组数据较好

(完整版)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方差和标准差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方差和标准差。是在学习了如何抽样与抽样调查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和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后的另一种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节课是七年纪上册“数据与图表”内容的延续,用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特征和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注意力水平不高,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在知识上,我们已经接触过统计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方差,标准差的公式的产生过程。 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3、能通过实例学会用样本方差分析总体方差,用方差公式来分析数据离散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以面对面的互动形式,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感受集体的力量。 2、以具体的例子出发,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计算及其运用。 难点: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及运用。方差是各变量值相对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探究、小组合作,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路,采用矛盾冲突教学方法,加以多媒体的使用,充实了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探索获得方差的公式和标准差的合理出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谁看过射击实况转播? 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看过,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有关射击的问题。

方差和标准差 知识讲解

方差和标准差——知识讲解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 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体会它们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2. 知道可以通过样本的方差来推断总体的方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 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方差和标准差 1.方差 在一组数据12,,n x x x …,中,设它们的平均数是x ,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2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 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要点诠释: (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 方差越大,稳定性越差;反之,则稳定性越好. (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 k 倍. 2.标准差 一般地,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要点诠释: (1)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 (2)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要点二、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即波动大小)的指标,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 区别:方差是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主要反映整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是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离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每个数据的变化都将影响方差的结果,是一个对整组数据波动情况更敏感的指标. 在实际使用时,往往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而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单位相同. 【典型例题】 类型一、方差和标准差 1. 一组数据-2,-1,0,1,2的方差是( ) A .1 B .2 C .3 D .4

《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2.2 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4.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 ,质检部门从A 、B 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 A 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 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1) 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 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探索活动 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让我们一起来做下列的数学活动 算一算 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二、新知讲授: 讲授新知: (一)方差 定义: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2221)()(x x x x --,,…,,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1222212x x x x x x n x n -++-+-=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variance ),记作2s 。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 越不稳定 归纳:(1)研究离散程度可用2S (2)方差应用更广泛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3)方差主要应用在平均数相等或接近时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练习题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经理决定本周进女装时多进一些红色的,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统计知识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2. 如果鞋店要购进100双这种女鞋,那么购进24厘米、24.5厘米和25厘米三种女鞋数量之和最合适 ...的是(). (A)20双(B)30双(C)50双(D)80双 A.2200元1800元1600元B.2000元1600元1800元 C.2200元1600元1800元D.1600元1800元1900元 ` 4. 商场经理要了解哪种型号最畅销,则上述数据的统计量中,对商场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5.跳远比赛中,所有15位参赛者的成绩互不相同,在已知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知道所有参赛者成绩的()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6.在一次数学单元考试中,某小组7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65,80,70,90,95,100,7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7.

8. 某一公司共有51名员工(包括经理),经理的工资高于其他员工的工资.今年经理的工资从去年的200000元增加到225000元,而其他员工的工资同去年一样,这样,这家公司所有员工今年工资的 平均数和中位数与去年相比将会() A.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变 B.平均数增加,中位数不变 C.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增大 D.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增大 9.有9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他们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小红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9名同学成绩的() 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极差 二、填空题 10. 东海县素有“水晶之乡”的美誉.某水晶商店一段时间内销售了各种不同价格的水晶项链75条,其价格和销售数量如下表: 下次进货时,你建议该商店应多进价格为元的水晶项链. > 11. 某市广播电视局欲招聘播音员一名, 对A、B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两项素质测试.两人的两项测试成绩如右表所Array示:根据实际需要,广播电视局将面试、综合知识测试的得分按3∶2的 比例计算两人的总成绩,那么(填A或B)将被录用. 12. 四次测试小丽每分钟做仰卧起坐的次数分别为:50、45、48、47,这组 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_. 13. 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的进球数分别为:9、9、 11、7, 则这组数据的:①众数为_____________;②中位数为____________;③平均数为__________. 14.李红同学为了在中考体育加试中取得好成绩,每天自己在家里练习做一分钟仰卧起坐,妈妈统计了她一个星期做的次数:30、28、24、30、25、30、22.则李红同学一个星期做仰卧起坐的次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题 15.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众数是.(3分) (2)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分) (3)该班张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3分,能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试说明理由.(3分) )

八年级平均数、众数、方差练习题

2017--2018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练习题 1、若1,3,x ,5,6五个数的平均数为4,则x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 2、一组数据3,4,x ,6,8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4 B .5 C .6 D .7 3、某一公司共有51名员工(包括经理),经理的工资高于其他员工的工资。今年经理的工资从去年的200000元增加到225000元,而其他员工的工资同去年一样,这样,这家公司所有员工今年工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与去年相比将会 A.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变 B.平均数增加,中位数不变 C.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增加 D.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增加 4、某校体育节有13名同学参加女子百米赛跑,它们预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 A .方差 B .极差 C . 中位数 D .平均数 5、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150g 的苹果,现有两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格相同,苹果的品质也相近. 质检员分别从甲、乙两厂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了50个苹果称重,并将所得数据处理后,制成如下表格.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本次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B .甲、乙两厂被抽取苹果的平均质量相同 C .被抽取的这100个苹果的质量是本次调查的样本 D .甲厂苹果的质量比乙厂苹果的质量波动大 5、 (A )A 班 (B )B 班 (C )C 班 (D )D 班 6、张大娘为了提高家庭收入,买来10头小猪.经过精心饲养,不到7个月就可以出售了,下表为这些猪出售时A .126.8,126 B .128.6,126 C .128.6,135 D .126.8,135、 7、有一组数据3、5、7、a 、4,如果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2 (B)5 (C)6 (D)7 8、(2010?泸州)4.某校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一学期里的多次检测中,其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相等,但两 班成绩的方差不等,那么能够正确评价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的是( ) A .学习水平一样 B. 成绩虽然一样,但方差大的班学生学习潜力大 C .虽然平均成绩一样,但方差小的班学习成绩稳定 D. 方差较小的学习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 9、上海“世界博览会”某展厅志愿者的年龄分布如图5,这些志愿者年龄的众数是 A . 19岁 B.20岁 C.21岁 D.22岁 10、2010年因干旱影响,凉山州政府鼓励居民节约用水,为了解居民用水情况,在某小区随机抽A.中位数是6吨 B.平均数是5.8吨 C.众数是6吨 D.极差是4吨 11、某同学五天内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单位:小时)分别为2、2、3、2、1,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分别为( )A .2、2 B .2、3 C .2、1 D .3、1

计算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计算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一、全距 R(range) 全距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maximum)与该组数据中最小值(minimum)之差,又称极差。 R=Xmax-Xmin 一般用于研究的预备阶段,用它检查数据的分布范围,以便确定如何进行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计算公式 三、四分位差(Quartile) 四分位差是第一个四分位数与第三个四分位数之差计算公式为 Q=Q 3-Q 1 四、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又称为变异数、均方,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方差用表示,总体的方差用表示。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般样本的标准差用 S 表示,总体的标准差用表示。 标准差和方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的差异量。 分组数据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 ?方差是对一组数据中各种变异的总和的测量,具有可加性和可分解性特点。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它不可以进行代数计算,但有以下特性: 总体方差、标准差或者方差、标准才差的合成 ?方差具有可加性的特点。当已知几个小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时,可

以计算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的总的方差或标准差。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应用同一种观测手段,测量的是同一种特质,只是样本不同的数据时,才能计算合成方差或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 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其值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应用方差和标准差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须注意必须是同一类数据(即同一种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而且被比较样本的水平比较接近。 优点: ?反应灵敏。每个数据发生变化,方差与标准差也随之变化 ?有一定计算公式的严密确定 ?容易计算 ?受抽样变动的影响小 ?简单明了 ?方差具有可加性(区分变异源,组间/组内) 五、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差异系数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它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数。用CV表示。 何种情况下运用差异系数: ?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测特质不同,即所使用的观测工具不同,如何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 ?即使使用同一种观测量具,但样本水平相差较大,如何比较其离散程度? 差异系数的作用 ?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 ?比较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的差异程度 ?可判断特殊差异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