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题库】2021年清华大学6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简答题+论述

【考研题库】2021年清华大学6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简答题+论述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按照考研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重点试题及高频试题并给出了详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简答题

1.简述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答案】(1)社会历史根源。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自然和对自身的认识都极其贫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形成了原始的宗教和神话,产生了唯心主义思想的萌芽。在阶级社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与对立,以及政治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使得一些思想家得以可能片面夸大人的精神生活和政治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以至于对整个世界的唯心主义解释,出现了理论化、系统化的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

(2)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一些保守的集团,由于其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违背,总要掩盖甚至歪曲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欺骗人民群众,为自己的统治进行辩护,颠倒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关系,夸大精神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作用,竭力利用唯心主义和宣传唯心主义。

(3)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曲折的复杂过程。如果把复杂、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予以绝对化、片面化,使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2.简述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因素。

【答案】(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2)生产关系结构亦称经济结构,其构成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资料与人的结合形式,实质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并以此为标准,将生产关系划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基本类型。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不同,相互间就形成了不同的关系。分配方式是指生产的产品的分配形式。所有制形式不同,产品的分配形式也不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其他两个方面,即它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决定了产品的分配形式。

3.简述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答案】唯心史观是一种不符合社会历史实际的观点,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复杂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以前,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一方面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经济因素的作用没有明显地显露出来,阶级关系为等级关系掩盖着;另一方面历史只是地域的民族历史。无法对各民族历史进行横向比较。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条件还不成熟。

(2)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由于阶级偏见歪曲历史。任何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思想。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愚弄劳动人民,维护其阶级统治,就极力宣扬“君权神授”的神学历史观、“帝王将相”的英雄史观、“智者圣贤”先知先觉的天才史观,还有宿命论等等,这就是唯心史观的阶级实质。

(3)认识论根源。唯心史观也是人们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们自觉活动关系的结果。社会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最突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是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因此,人们很容易形成一种倾向,从思想意识方面和动机上来寻找行动的原因,并进一步把思想意识看作是各种社会现

象和历史事件形成的最终原因。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在哲学史上的变革意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这就使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暴露在人们面前;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就为全面、深刻、正确地揭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支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了独立的行动,迫切需要无产阶级自己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也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实践经验。②自然科学前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大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揭示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性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③理论来源。在继承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看重德国古典哲学,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当作自身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2)在哲学史上的变革意义:

①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束了包罗万象的旧哲学体系,成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②在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世界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③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为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和人类进步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结合的哲学。④在理论趋向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束了旧哲学理论脱离实践的封闭体系,自觉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创立了随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使之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哲学。

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感觉而又为人们的感觉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第一,揭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它有力地回击了唯心主义的攻击,捍卫了唯物主义;第二,揭示了世界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揭示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学说的区别和联系,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第四,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物质性,为完整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基础。

6.简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历史过程。

【答案】(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作为社会历史观范畴,前者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尚未认识和掌握,因而人的活动和行为不得不受这种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后者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使自己成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这样一种状态。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2)无论是在自然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自由总是意味着通过实践驾驭客观必然性,从而对客观世界所实行改造。这种改造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从主观方面来说,要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制约。从客观方面来说,一方面要受到对象自身作为过程展现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要受到客观上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和条件的制约。

(3)人所生存于其中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是永恒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无限的。人类无论是

对自然规律,还是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运用都是无止境的。因此,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只能是一个过程。

7.简述实现人的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答案】人的价值能否由潜在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经历适当的途径。人的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所具备的机体素质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意志、品质等。这些条件为一个人选择较高级的实践形式,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同时也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条件。

客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机遇。社会环境既包括社会的需要,也包括社会为个人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需要的发展,它不仅决定着实践形式的多样性。而且决定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机遇是人在实现价值过程中的偶然性,虽然它受必然性的支配,但是对具体的个人而言,往往成为个人能否实现价值的重要条件,成功的人往往是善于抓住机遇的人。

人的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仅具有主客观条件还不行,还必须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唯一途径。因为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个人才能展现出自己的潜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也才能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以表现而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当然人的价值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8.简述人口生产的特点。

【答案】与物质生产相比,人口生产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口生产的周期较长。人口生产的周期指一代人生育下一代人的间隔时间。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口生产周期在20年以上。相对于人口生产周期,物质生产的周期要短得多。物质生产的周期是指从一个生产过程结束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农产品一般是一年收获一次,大多数工业品生产周期更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生产的周期呈现出缩短的趋势。

第二,人口生产的形式与物质生产的形式不同。人口生产是通过男女结成一定的婚姻关系、组成家庭进行的。在机器大工业以来,则主要以工厂、农场、矿山、企业为单位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与婚姻家庭关系是不同的。

第三,人口生产的结果与物质生产的结果不同。人口生产是为了人类世代延续所进行的生产,生育后代是人口生产的必要环节。而物质生产的结果是生产出为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

第四,人口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人口生产的惯性表现为,凡是长期不断增长的人口,都具有一种继续增长的趋势;反之,长期不断缩减的人口,则具有一种继续缩减的趋势。相比较而言,物质资料的生产则较少惯性,既可以较快地使某些产品的数量增加,也可以较快地使某些产品的产量减少。

9.简述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

【答案】(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的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从理论上论证另一种概念和判断正确性的逻辑手段。

(2)逻辑证明是在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判定认识正确与否的逻辑手段,其作用有三:①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②使实践经验由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③论证实践无法直接检验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3)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也不能独立地成为论证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不能离开实践的基础,逻辑思维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逻辑证明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