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PH-I型 智能动平衡实验台指导书

DPH-I型 智能动平衡实验台指导书

DPH-I型 智能动平衡实验台指导书
DPH-I型 智能动平衡实验台指导书

实验二、机械动平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的系统特点及工作原理;

2.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实验方法,学会使用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进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3. 巩固动不平衡和动平衡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进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三、实验仪器

1.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

2. 转子及平衡块

(a)

1. 光电传感器

2. 被试转子

3.硬支承摆架组件

4.压力传感器

5.减振底座

6.传动带

7.电动机 8.零位标志

(b)

图1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的外观(a)和结构简图(b)

四、实验原理

转子动平衡检测是一般用于轴向宽度B与直径D的比值大于0.2的转子(小于0.2的转子适用于静平衡)。转子动平衡检测时,必须同时考虑其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的平衡,即Pi=0,Mi=0。如图2所示,设一回转构件的偏心重Q1及Q2分别位于平面1和平面2内,r1及r2为其回转半径。当回转体以等角速度回转时,它们将产生离心惯性力P1及P2,形成一空间力系。

由理论力学可知,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与它平行的两个分力。因此可以根据该回转体的结构,选定两个平衡基面I和II作为安装配重的平面。将上述离心惯性力分别分解到平面I和II内,即将力P1及P2分解为P1I及

P2I(在平面I内)及P1II及P2II(在平面II内)。这样就可以把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两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了。显然,只要在平面I和II内各加入一个合适的配重QI和QII,使两平面内的惯性力之和均等于零,构件也就平衡了。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

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克),校正角(度),以及实测转速(转/分)。

五、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使用指南

1.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586以上微机,32M内存,彩色显示器

Win98,Windows2000,WinNT操作系统

2.软件界面介绍

本软件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和演示如何对转子进行动平衡的,因此功能很强大,不但能找到偏心的位置和偏心量的大小,而且可演示整个检测处理过程。下面将对软件界面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 系统主界面介绍

系统进入所需要的时间由计算机系统的配置而定,计算机系统的配置越好,软件的启动速度越快,启动进度由上面绿色滚动条指示。通过点击启动界面可进入系统主界面。

1、测试结果显示区域,包括左右不平衡量显示、转子转速显示、不平衡方位显示。

2、转子结构显示区,用户可以通过双击当前显示的转子结构图,直接进入转子结构选择图,选择需要的转子结构。

3、转子参数输入区域,在进行计算偏心位置和偏心量时,需要用户输入当前转子的各种尺寸,如图上所示的尺寸,在图上没有标出的尺寸是转子半径,输入数值均是以毫米(mm)为单位的。

4、原始数据显示区,该区域是用来显示当前采集的数据或者调入的数据的原始曲线,在该曲线上用户可以看出机械振动的大概情况,根据转子偏心的大小,在原始曲线上用户可以看出一些周期性的振动情况。

5、数据分析曲线显示按钮:通过该按钮可以进入详细曲线显示窗口,可以通过详细曲线显示窗口看到整个分析过程。

6、指示出检测后的辊子的状态,灰色为没有达到平衡,红色为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的标准通过“允许不平衡质量”栏由用户设定。

7、左右两面不平衡量角度指示图,指针指示的方位为偏重的位置角度。

8、自动采集按钮,为连续动态采集方式,直到停止按钮按下为止。

9、单次采集按钮。

10、复位按钮,清除数据及曲线,重新进行测试。

11、工件几何尺寸保存按钮开关,点击该开关可以保存设置数据(重新开机数据不变)。

● 模式设置界面

如上图所示,图上罗列了一般转子的结构图,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来选择相应的转子结构来进行实验。每一种结构对应了一个计算模型,用户选择了转子结构同时也选择了该结构的计算方法。

● 采集器标定窗口

用户进行标定的前提是有一个已经平衡了的转子,在已经平衡了的转

子上的A,B两面加上偏心重量,所加的重量(不平衡量)及偏角(方位角)用户从“标定数据输入窗口”输入,启动装置后,用户通过点

击“开始标定采集”来开始标定的第一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操作是针对同一结构的转子进行标定的,以后进行转子动平衡时应该是同一结构的转子,如果转子的结构不同则需要重新标定。“测试次数”由用户自己设定,次数越多标定的时间越长,一般5~10次。“测试原始数据”栏只是用户观察数据栏,只要有数据表示正常,反之为不正常。“详细曲线显示”用户可观察标定过程中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来判断标定数据的准确性。

在数据采集完成后,计算机采集并计算的结果位于第二行的显示区域,用户可以将手工添加的实际不平衡量和实际的不平衡位置填入第三行的输入框中,输入完成并按“保存标定结果”按钮,“退出标定”完成该次标定。

● 数据分析窗口

按“数据分析曲线”键,得如下窗口,可详细了解数据分析过程。

※滤波器窗口:显示加窗滤波后的曲线,横坐标为离散点,纵坐标为幅值。

※频谱分析图:显示FFT变换左右支撑振动信号的幅值谱,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幅值。

※实际偏心量分布图:自动检测时,动态显示每次测试的偏心量的变化情况。横坐标为测量点数,纵坐标为幅值。

※实际相位分布图:自动检测时,动态显示每次测试的偏相位角的变化情况。横坐标为测量点数,纵坐标为偏心角度。

※最下端指示栏指示出每次测量时转速、偏心量、偏心角的数值。

六、实验操作步骤

1. 平衡件模式选择

点击“动平衡实验系统”, 出现“动平衡实验系统”的虚拟仪器操作前面板,点击左上“设置”菜单功能键的“模式设置”功能,屏幕上出现模型ABCDEF六种模型。根据动平衡元件的形状,选择其模型格式。选中的模型右上角的指示灯变红,点击“确定”,回到虚拟仪器操作前面扳。在前面扳右上角就会显示所选定的模型形态。量出你所要平衡器件的具体尺寸,并根据图示平衡件的具体尺寸,将数字输入相应的A、B、C、框内。点击“保存当前配置”键,仪器就能记录、保存这批数据,作为平衡件相应平衡公式的基本数据。只要不重新输入新的数据,此格式及相关数据不管计算机是否关机或运行其它程序,始终保持不变。

2. 系统标定

1)点击“设置”框的“系统标定”功能键,屏幕上出现仪器标定窗口。将两块1.2克重的磁铁分别放置在标准转子左右两侧的零度位置上,在标定数据输入窗口框内,将相应的数值分别输入“左不平衡量”、“左方位”;“右不平衡量”及“右方位”的数据框内(按以上操作,左、右不平衡量均为1.2 克,左、右方位均是零度),启动动平衡试验机,待转子转速平稳运转后,点击“开始标定采集”,下方的红色进度条会作相应变化,上方显示框显示当前转速,及正在标定的次数,标定值是多次测试的平均值。

2)平均次数可以在“测量次数”框内人工输入,一般默认的次数为10次。标定结束后应按“保存标定结果”键,完成标定过程后,按“退出标定”键,即可进入转子的动平衡实际检测。标定测试时,在仪器标定窗口“测试原始数据”框内显示的四组数据,是左右两个支撑输出的原始数据。如在转子左右两侧,同一角度,加入同样重量的不平衡块,而显示的两组数据相差甚远,应适当调整两面支撑传感器的顶紧螺丝,可减少测试的误差。

3. 动平衡测试

1)手动(单次)

手动测试为单次检测,检测一次系统自动停止,并显示测试结果。 2)自动(循环)

自动测试为多次循环测试,操作者可以看到系统动态变化。按“数据分析曲线”键,可以看到测试曲线变化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要进行加重平衡时,在停止转子运转前,必须先按“停止测试”键,使软件系统停止运行,否则会出现异常。

4. 实验曲线分析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或在停止测试时,都可在前面板区按“数据分析曲线”键,计算机屏幕会切换到“采集数据分析窗口”,该窗口有四个图形显示区和5个数字显示窗口,它们分别是“滤波后曲线”、“频谱分析图”、“实际偏心量分布图”和“实际相位分布图”四个图形显示区和转速,左右偏心量及偏心角五个数字显示窗口,该分析窗口的功能主要是将实验数据的整个处理过程,详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何从一个混杂着许多干扰信号的原始信号中,通过数字滤波、FFT信号频谱分析等数学手段提取有用的信息,该窗口不仅显示了处理的结果,还交代了信号处理的演变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在自动测试情况下(即多次循环测试),

从“实际偏心量分布图”和“实际相位分布图”可以看到每次测试过程当中的偏心量和相位角的动态变化,曲线变化波动较大说明系统不稳定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详见“常见问题”。

5. 平衡过程

本实验装置在做动平衡实验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是用永久磁铁配重,作加重平衡实验,根据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显示值为去重值),加重时根据左、右相位角显示位置,在对应其相位180度的位置,添置相应数量的永久磁铁,使不平衡的转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在自动检测状态时,先在主面板按“停止测试”键,待自动检测进度条停止后,关停动平衡实验台转子,根据实验转子所标刻度,按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添加平衡块,其质量可等于或略小于面板显示的不平衡量,然后,启动实验装置,待转速稳定后,再按“自动测试”,进行第二次动平衡检测,如此反复多次,系统提供的转子一般可以将左、右不平衡量控制中0.1克以内。在主界面中的“允许偏心量”栏中输入实验要求偏心量(一般要求大于0.05克)。当“转子平衡状态”指示灯由灰色变红色

时,说明转子已经达到了所要求的平衡状态。

由于动平衡数学模型计算理论的抽象理想化和实际动平衡器件及其所加平衡块的参数多样化的区别,因此动平衡实验的过程是个逐步逼近的过程。

七、动平衡实验操作示例

1.接通实验台和计算机USB通信线,并装上密码狗,(此时应关闭实验台电源)

2.打开“测试程序界面”,然后打开实验台电源开关,并打开电机电源开关,点击开始测试。这时应看到绿、白、蓝三路信号曲线。如没有应检查传感器的位置是否放好。

3.三路信号正常后点击退出测试,退出“测试程序”。然后双击“动平衡实验系统界面”进入实验状态。

4.测量A、B、C及转子半径尺寸输入各自窗口,然后点击“设置”窗口进入“系统标定”界面在标定数据输入窗口输入左、右不平衡量及左右方位度数(一般以我们给的最大重量磁钢1.2g作标定,方位放在O 度),数据输入后点击“开始标定采集”窗口开始采集。这时可以点

击“详细曲线显示”窗口,显示曲线动态过程。等测试十次后自动停止测试。点击“保存标定结果”窗口,回到原始实验界面,开始实验。

5.点击“自动采集”窗口,采集35次数据比较稳定后点击“停止测试”窗口,以左右放1.2克为例,左边放在0度,右边放在270度。这时数据显示为:

左右

然后在左边180度处放1.2克,在右边280度对面(280+180-

360=100)100度处放1.2克,点击“自动采集”。开始采集35次后点击停止测试。这时数据为:

左右

若我们设定左、右不平衡量≤0.3克时即为达到平衡要求。这时左边还没平衡右边已平衡。在左边283度对面103度处放0.4克,点击自动采集,采集35次后数据为:

这时两边都≤0.3克,“滚子平衡状态”窗口出现红色标志,点击“停止测试”。

打开“打印试验结果”窗口,出现“动平衡试验报表”,可以看到整个实验结果,结束实验。

八、注意事项

1. 动平衡实验台与计算机连接前必须先关闭实验台电机电源,插上USB通讯线时再开启电源。在实验过程中要插拔USB通讯线前同样应关闭实验台电机电源以免因操作不当而损坏计算机。

2. 系统提供一套测试程序,实验之前进行测试,特别是装置进行搬运或进行调整发生后,请运行安装程序中提供的“测试程序”。运行转子机构,从曲线窗口中可以看到三条曲线(一条方波曲线、两条振动曲线),如果没有方波曲线(或曲线不是周期方波),则调整相位传感器使出现周期方波信号。如果没有振动信号(或振动信号为一直线没有变化),则调整左右支架上的测振压电传感器预紧力螺母,使产生振动信号,三条曲线缺一不可。

机械动平衡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

日期指导教师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实验数据

注:次数以达到平衡质量为标准。六、实验曲线(打印粘贴)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交通工程系 目录 1.目录 (1) 2.实验一汽车检测站见习 (2) 3.实验二汽车发动机功率检测 (8) 4.实验三四轮定位参数的检测 (8) 5.实验四车轮动平衡的检测 (11) 6.实验五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测定 (13) 7.实验六汽油机排气污染物的与检测 (15) 8.实验七柴油机烟度检测 (17) 9.实验八汽车空调的检测 (18)

实验一 汽车检测站见习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检测站的类型,工艺布局和检测线的工位布置和设备配备;了解汽车检测站的检测内容和检测工艺流程;熟悉汽车检测站各个检测工位的检测项目;了解车辆检测员的岗位责任;掌握汽车检测的相关标准与法规,掌握汽车安全环保检测线和综合检测线的工位布局。 实验内容: 参观汽车检测站; 学习汽车检测的相关标准与法规。 实验步骤: 1.按步骤观察汽车检测站的布局、各工位、检测设备; 2.学习汽车检测相关标准法规。 思考题: 1、简述汽车检测站的车辆检测流程。 实验二 发动机功率检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无负荷测工原理;熟悉无负荷测工设备或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的使用;掌握发动机整机功率和单缸功率的检测方法;能正确分析发动机功率偏低的原因。 实验仪器设备: 1、汽油发动机或汽油车; 2、发动机无负荷测功仪或发动机综合测试仪; 3、车用启动电源、工具。 实验内容: 无负荷加速测量发动机在规定转速范围内的加速时间或瞬时的角加速度。实验要求: 1、掌握无负荷加速测功的原理、方法和测功步骤;初步掌握无负荷测功实验的操作步骤。 2、根据无负荷测功的检测结果,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做出判断。 3、了解测量条件、实验操作方法、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发动机油电路的调整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准备: 1、启动并预热发动机至正常的工作温度(80-90℃),然后熄火。 2、接通仪器的电源并进行预热之规定的时间。利用仪器的模拟转速信号对测功初始转速和测功终止转速进行调试,并进行检查数码的显示以及仪器的各功能键的工作是否正常。 3、检查、调整发动机的燃料系、点火系至最佳的工作状态。 4、按仪器的接线要求将各信号传感器连接与规定的位置。

回转体的动平衡实验实验指导书样本

回转体的动平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试验方法。 2、初步了解动平衡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特点。 3、了解动平衡精度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 CYYQ—50TNC型电脑显示硬支承动平衡机 2、转子试件 3、橡皮泥, M6螺钉若干 4、电子天平( 精度0.01g) , 游标卡尺, 钢直尺 图 1 硬支承动平衡机三、 CYYQ—50TNC型硬支承动平衡机的结构与 工作原理 1、硬支承动平衡机的结构 该试验机是硬支承动平衡机, 实物如图1所示。 动平衡试验机是用来测量转子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角位置的精密设备, 一 般由机座6、左右支承架4、圈带驱动装置2、计算机检测显示系统、传感 器5、限位支架3和光电头1等部件组成, 如图2所示。

图2 硬支承动平衡机结构示意图 1.光电头 2.圈带驱动装置 3.限位支架 4.支承架 5.传感器 6.机座 左右支承架是动平衡机的重要部件, 中间装有压电传感器, 此传感器在出厂前已严格调整好, 切不可自行打开或转动有关螺丝( 否则会严重影响检测质量) 。左右移动只需松开支承架下面与机座连接的两个紧固螺钉, 把左右支承架移到适当位置后再拧紧即可。支承架下面有一导向键, 保证两支架在移动后能互相平行, 支承架中部有升降调节螺丝, 可调节转子的左右高度, 使之达到水平。外侧有限位支架, 可防止转子在旋转时向左右窜动。 转子的平衡转速必须根据转子的外径及质量, 并考虑电机拖动功率及摆架动态承载能力来进行选择。本动平衡机采用变频器对电动机调频变速, 使工作速度控制自如。 2、 转子动平衡的力学条件 由于转子材料的不均匀、 制造的误差、 结构的不对称等诸因素导致转子存在不平衡质量。因此当转子旋转后就会产生离心惯性力, 它们组成一个空间力系, 使转子动不平衡。要使转子达到动平衡, 则必须满足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00M F 或 ?????==∑ ∑00B A M M ( 1)

转子现场动平衡实验

实验一 转子现场动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动平衡实验的基本方法 1. 实验原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人们通常用单面加重三元作图法进行叶轮、转子等设备的现场动平衡,以消除过大的振动超差。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只需一块测振表。但缺点是作图分析的过程复杂,不易被掌握,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我们在这里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单面现场动平衡的三点加重法。 假设在假设转子上有一不平衡量m ,所处角度为α,用分量m x 、m y 表示不平衡量。 m x =mcos α m y =msin α 为了确定不平衡量m 的大小和位置α,启动转子在工作转速下旋转,用测振设备在一固定点测试振动振速,设振速为V 0,则存在下列关系 式中K为比例系数 图42.1 三点加重法示意图 在P 1(α=0 )点加试重M ,启动转子到工作转速,测得振动振速V 1,有如下关系: 用同样的方式分别在P 2(α=120o )和P 3(α=240 o )点加试重M ,并测得振动值V 2 ,V 3, 有如下关系: 2 2V m m K y x =+ x ) (3P 1 2 2)(V m M m K y x =++222)2 3 ()21(V M m M m K y x =++- 322)2 3()21(V M m M m K y x =-+-

从以上三式推导可得: 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得: 即由m x ,m y 计算不平衡质量m 和位置α。 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计算机 n 台 2. DRVI 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 1套 3. 速度传感器(CD-21) 1套 4. 蓝津数据采集仪(DRDAQ-EPP2) 1台 5. 开关电源(DRDY-A ) 1套 6. 5芯-BNC 转接线 1条 7. 转子实验台(DRZZS-A ) 1 套 3. 实验步骤及内容 1. 转子动平衡实验结构如图4 2.2所示,将速度传感器通过配套的磁座吸附在转子实 验台底座上,然后通过一根带五芯航空插头-BNC 转接电缆和对应通道连接。图42.5是本实验的信号处理流程框图。 图42.2 转子动平衡实验结构示意图 2. 启动服务器,运行DRVI 主程序,点击DRVI 快捷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 选择其中的“DRVI 采集仪主卡检测”进行服务器和数据采集仪之间的注册。在实验目录中选择“转子现场动平衡”实验。将参考的实验脚本文件读入DRVI 软件平台,如图42.3所示 3. 在转子实验台的配重盘上选取一个位置(比如贴反光纸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即 P 1点),然后用转子实验台附件中的螺钉,任意选取一个位置加上,作为不平衡重。 4. 启动转子/振动实验台到稳定转速,点击“数据采集开始”按钮,再点击“获取初 始振动数据”按钮,获取初始振动数据,然后停止运行转子实验台。 ) (3212 12/)(3/)3(23222 220212202322212V V MK m M MK V V m M V V V V K y x -= --=-++=) /(12 2x y y x m m tg a m m m -=+ =

车轮动平衡实训教案

车轮动平衡实训 一、项目知识衔接 汽车的车轮是由轮胎、轮毂组成的一个整体。但由于制造上的原因,使这个整体各部分的质量分布不可能非常均匀。当汽车车轮高速旋转起来后,就会形成动不平衡状态,造成车辆在行驶中车轮抖动、方向盘震动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或是消除已经发生的这种现象,就要使车轮在动态情况下通过增加配重的方法,使车轮校正各边缘部分的平衡。这个校正的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动平衡。 二、项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车轮如何做动平衡。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如何安全规范的做车轮动平衡。 3、职业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车轮动平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水平,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训器材准备实(附图片说明) 车轮动平衡机一台车轮一个动平衡块若干 四、教学组织与时间 教学组织:分组教学、详尽指导 教学时间:4课时 五、操作工艺流程(附图片说明) 一、清洁车轮 用起子翘掉轮胎花纹中夹着的石子和黏在车轮上的泥土。 二、检查车轮 1、轮辋应无明显变形,轮胎应无变形和不均的偏磨。 2、车轮气压应达到标准气压。 三、车轮准备 拆掉原平衡配重块。 四、动平衡机检查 开机:左显示屏“-a- ”,右显示屏“8.0”。 五、动平衡测试 1、取下快速锁紧螺母。 2、装上车轮,并用快速锁紧螺母锁紧。 3、将拉尺抵住轮辋安装平衡块处,读取尺身上的数值,按“↑”“↓”输入读数。

4、用宽度卡尺测出轮辋对边宽度,按“↑”“↓”输入读数。 5、确认轮辋直径,按“↑”“↓”输入读数。 6、按START钮启动运转,数秒后自动停止。左右显示屏显示出不平衡量。 7、转动车轮至定位灯有一组全亮时停止,此时轮辋最高点为不平衡点。 8、在轮辋不平衡点装上显示屏测得值相应的平衡块。 9、重复检测,直至左右显示屏均为“00”。 10、松开快速锁紧螺母。 11、取下车轮,并装回快速锁紧螺母。 12、关机。 六、注意事项 1、严格定期检查维护轮胎动平衡机。 2、轮胎动平衡前应将轮胎清洗干净。 3、准备好有关铅块、夹子、锤子、胶水等; 4、安装轮胎时应该卡位准确,并且施加合理的扭矩。 5、按照标准的技术参数进行动平衡试验; 6、动平衡机运转时,轮胎运转方向一侧不得站有任何人员。 7、安装和拆下车轮时要轻,不能摩擦轴上的螺纹。 六、考核方式 1、考核评分表 附件:车轮动平衡作业评分表 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项目配分内容扣分标准分值得分一清洁车轮8分 用起子撬掉石子和泥土并清洗干净 4 用专用钳子取下旧平衡块 4 二检查车轮14分轮辋应无明显变形 4 轮胎应无变形和不均的偏磨 4 标准220~280kp 6 三动平衡机 检查 4分开机左显示屏“-a- ”,右显示屏“8.0”。 4 四动平衡测 试 54分 取下快速锁紧螺母。方法正确 4 装上车轮,并用快速锁紧螺母锁紧。方法正确 6 将拉尺抵住轮辋安装平衡块处,读取尺身上的数值, 按“↑”“↓”输入读数。 6 用宽度卡尺测出轮辋对边宽度,按“↑”“↓”输入 读数。 6 确认轮辋直径,按“↑”“↓”输入读数。 6

机械原理实验室方案方案----上海顶邦教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机械原理实验室方案 目前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专门性强,专业性差。虽然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对社会的发展起不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存在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现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最好贴近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电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课程,属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基本理论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械零件的能力。其专业覆盖面约占工科专业的80%,在培养和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课是机械原理课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以前的机械原理课程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试验,只偏重于一些几何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的测定和分析。这些实验对学生掌握课堂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加深理解一些基本原理具有显著的效果,但这些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新机构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方面还远远不够。 提高学生理论学习融会贯通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能力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同我们的培养思想“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相吻合。 机械原理实验室是机械原理系列课程:《机械原理》和《机械原理》的教学实验基地。承担机械与汽车工程系机械原理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课,以及机电综合实践的部分实践环节。 机械原理实验室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造性设计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打破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单一性的实验模式,建立新型的设计型、搭接型、综合型的实验体系;实验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学术型转变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应用型。实验室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陈列演示实验、带传动实验、机齿轮综合实验、转动平衡实验、机械系统创意组合综合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等。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2106220、02106420、02107220、02106520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机械设计基础(B)、机械设计基础(C) 注:1、实验01和10可合并在一起,分两个单元进行; 2、实验03和04应根据学时和专业方向从中选择一个。 实验一机构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机构陈列室机构展柜和各种机构模型。 四、实验原理

(一)对机器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的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所以只要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就不困难了。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副是以两构件的直接接触形式的可动联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如:高副、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等。 (二)平面四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是四杆机构,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常用于把主动构件的连续运动,转变为从动件严格地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由于凸轮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仪器及操纵控制装置中。 凸轮机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凸轮(它有特定的廓线)、从动件(它由凸轮廓线控制着)及机架。 凸轮机构的类型较多,学生在参观这部分时应了解各种凸轮的特点和结构,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 (四)齿轮机构:齿轮机构是现代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具有传动准确、可靠、运转平稳、承载能力大、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器中。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1.平行轴传动的类型有:外、内啮合直齿轮机构、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人字齿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 2.相交轴传动的类型有圆锥齿轮机构,轮齿分布在一个截锥体上,两轴线夹角常为90°。 3.交错轴传动的类型有:螺旋齿轮机构、圆柱蜗轮蜗杆机构,弧面蜗轮蜗杆机构等。 在参观这部分时,学生应注意了解各种机构的传动特点,运动状况及应用范围等。 4.齿轮机构参数:齿轮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等。 在参观这部分时学生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渐开线?渐开线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基圆、发生线? 并注意观察基圆、发生线、渐开线三者间关系,从而得出渐开线有什么性质?

轮胎动平衡机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737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轮胎动平衡机操作规程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轮胎动平衡机操作规程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安装车轮时,首先将弹簧和选择好的与被平衡车轮钢圈孔相对的锥体装到匹配器上,再将车轮装到锥体上,装好后盖,然后用快速螺母锁紧; 二、操作时,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一定要注意保护匹配器及轴部,装卸车轮时,要轻拿轻放; 三、用卡规测量钢圈到机箱的距离,旋转对立的旋钮,使之对应于测量值; 四、打开机箱前右上方的电源开关,当显示板显示GB-10后,可按下“START”键,此时

平衡采样开始,传动部分带动车轮旋转,自动停稳后,其结果显示在显示板上; 五、用手缓慢转动车轮,其不平衡位置字符“∧”或“∨”会移动,如测量显示出现“点陈符”,同时会听到制动的声音,即停止转动车轮,这时垂直于轴线上方的外测钢圈位置,即是外侧应配重的位置,同样方法对于左侧,找出相对应配重的平衡位置,先在失重大的一侧进行平衡; 六、经过几次的配重,当不平衡量小于5克时,显示OK,说明已达满意效果; 七、试验结束时,关掉电源。

转子动平衡

实验六转子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巩固转子动平衡知识,加深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 2.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 2.试件(试验转子); 3.天平; 4.平衡块(若干)及橡皮泥(少许)。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本实验采用的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的简图如图1所示。待平衡的试件1安放在框形摆架的支承滚轮上,摆架的左端与工字形板簧3固结,右端呈悬臂。电动机4通过皮带带动试件旋转,当试件有不平衡质量存在时,则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将使摆架绕工字形板簧做上下周期性的微幅振动,通过百分表5可观察振幅的大小。 1. 转子试件 2. 摆架 3. 工字形板簧 4. 电动机 5. 百分表 6. 补偿盘 7. 差速器 8. 蜗杆 图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简图 试件的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可通过安装在摆架右端的测量系统获得。这个测量系统由补偿盘6和差速器7组成。差速器的左端为转动输入端(n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3)与补偿盘联接。 差速器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和一个蜗轮(转臂H)组成。当转臂蜗轮不转动时:n3=-n1,即补偿盘的转速n3与试件的转速n1大小相等转向相反;当通过手柄摇动蜗杆8从而带动蜗轮以n H转动时,可得出:n3=2n H-n1,即n3≠-n1,所以摇动蜗杆可改变补偿盘与试件之间的相对角位移。

图2所示为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试件转动后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 =ω2mr,它可分解为垂直分力F y和水平分力F x,由于平衡机的工字形板簧在水平方向(绕y轴)的抗弯刚度很大,所以水平分力F x对摆架的振动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在垂直方向(绕x轴)的抗弯刚度小,因此在垂直分力产生的力矩M = F y·l =ω2mrlsinφ的作用下,摆架产生周期性上下振动。 图2 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 由动平衡原理可知,任一转子上诸多不平衡质量,都可以用分别处于两个任选平面Ⅰ、Ⅱ内,回转半径分别为rⅠ、rⅡ,相位角分别为θⅠ、θⅡ,的两个不平衡质量来等效。只要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得到平衡,则该转子即达到动平衡。找出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并相应的加上平衡质量(或减去不平衡质量)就是本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设试件在圆盘Ⅰ、Ⅱ各等效着一个不平衡质量mⅠ和mⅡ,对x轴产生的惯性力矩为: MⅠ=0 ;MⅡ=ω2mⅡrⅡlsin(θⅡ+ωt) 摆架振幅y大小与力矩MⅡ的最大值成正比:y∝ω2mⅡrⅡl ;而不平衡质量mⅠ产生的惯性力以及皮带对转子的作用力均通过x轴,所以不影响摆架的振动,因此可以分别平衡圆盘Ⅱ和圆盘Ⅰ。 本实验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用补偿盘作为平衡平面,通过加平衡质量和利用差速器改变补偿盘与试件转子的相对角度,来平衡圆盘Ⅱ上的离心惯性力,从而实现摆架的平衡;然后,将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转移到圆盘Ⅱ上,再实现转子的平衡。具体操作如下: 在补偿盘上带刻度的沟槽端部加一适当的质量,在试件旋转的状态下摇动蜗杆手柄使蜗轮转动(正转或反转),从而改变补偿盘与试件转子的相对角度,观察百分表振动使其达到最小,停止转动手柄。(摇动手柄要讲究方法:蜗杆安装在机架上,蜗轮安装在摆架上,两者之间有很大间隙。蜗杆转动一定角度后,稍微反转一下,脱离与蜗轮的接触,这样才能使摆架自由振动,这时观察振幅。通过间歇性地使蜗轮向前转动和观察振幅变化,最终可找到振幅最小的位置。)停机后在沟槽内再加一些平衡质量,再开机左右转动手柄,如振幅已很小(百分表摆动±1~2格)可认为摆架已达到平衡。亦可将最后加在沟槽内的平衡质量的位置沿半径方向作一定调整,来减小振幅。将最后调整到最小振幅的手柄位置保持不动,停机后用手转动试件使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转到最高位置。由惯性力矩平衡条件可知,圆盘Ⅱ上的不平衡质量mⅡ必在圆盘Ⅱ的最低位置。再将补偿盘上的平衡质量m p'按力矩等效的原则转换为位于圆盘Ⅱ上最高位置的平衡质量m p,即可实现试件转子的平衡。根据等效条件有:

车轮动平衡实验指导书

汽车轮胎动平衡检测 实验指导书 沈阳理工大学

学院名称:汽车与交通学院

、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车轮动平衡测试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验内容 1、 车轮动平衡测试仪的结构。 2、 车轮动平衡测试仪工作原理。 三、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车轮动平衡测试仪。 四、 实验原理及测试过程 车轮不平衡(包括静态不平衡和动态不平衡)会使汽车在行驶屮产生摇摆和跳动,车速 超过60km/h 时更加明显。汽车摇摆和跳动将导致油耗增加, 轮胎不正常磨损,对车上其它 部件也有损害。 卜车轮卄牺不平議虞虽显示屛2-车轮内輛不平斷质S 3■车 宵便置显示屏4车轮內便不平斎忙死显示胖弘相令址制囲平街程序选择显示届6「平衡专用犍7-检谓犍R-整含金例囲平 斷龍梓专用檢A 启动犍10-增屋馆11 ■减量慄12-不平横值竖豕悅□-车轮直辔输人显示键L4-车轮宽廣输人显禾厩毒 一鋼團启部与机保距离綸人显示键〃一急普鋤 ffl 1车轮动平斷测试仪控制面板段按键希? 车轮动平衡: 1)首先安装车轮,安装时先将弹簧、锥体(选择与被平衡车轮钢圈内孔相对应的锥体) 套在匹配器上,再将车轮装到锥体上,装好压盖,然后用快速螺母锁紧(如图 2所示)。安 装高、屮档轿车车轮时,可将锥体反向装入(如图 3所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无论采用 哪种方法,快速螺母一定 [START ] ALU TEST 1 2 V 5 U11N 两|月巴州 血

要锁紧,以防止车轮在旋转过程屮窜动。

A-用标

示在显示屏上。车轮外侧不平衡量显示在1屏,内侧不平衡量显示在2屏。 6)用手缓慢旋转车轮,其不平衡量位置会移动,提示车轮旋转方向。当3屏左侧(车 轮外侧不平衡量位置显示)出现点阵符,停止转动,此时垂直于轴线上方的钢圈外侧位置是应配重的位置。内侧不平衡量安装位置搜索类似。找出合适的配重平衡块,嵌入车轮钢圈的边缘上。需要注意的是,应先在不平衡量较大的一侧进行平衡。 7)因为车轮并不是一个等方矩的圆,因此需要进行1-2次,可平衡到10g以下。当不 平衡量小于5g,平衡结束。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过程屮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 2.在试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图示说明并加以简明的理论分析。 3.要求书写整洁, 字体端正。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按操作程序进行实验; 2.学生的实验课,必须在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操作; 3?未经允许,学生不得擅自操作该实验台。

汽车使用维护实训指导书

汽车使用维护实训指导 书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汽车使用维护实训指导书 主编: 施海凤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目录 总论 (3) 课题一汽车一级维护作业 (7) 第一节润滑和补给作业 (7) 第二节检查、紧固作业 (10) 第三节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前的检测 (19) 课题二汽车二级维护作业 (26) 第一节发动机的维护作业 (26) 第二节底盘的维护作业 (40) 第三节电气部分的维护 (56) 总论 一、汽车维护实训的目的 根据我国现行汽车维护制度的特点:“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实行定期、强制执行,着重提高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项性能的方针;对二级维护实行先检测诊断,并进行技术评定,然后确定维护作业内容,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提高汽车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的方针。”本实训课着重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内容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实操技能和专业知识,予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工作的需要。 二、实训教学的方法 1、实训过程中,各重点难点项目内容由指导教师采取边操作示范、边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以观察为主,结合适当的实际操作,讨论各总成、部件的构造、工作过程、调整方法。 2、指导教师校仿汽车维修企业中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的教学方法。

三、实训所用的工、量具和机具 1、汽车维护实训常用工量具和仪器、仪表:开口扳手、梅花扳手、活动扳手、套筒扳手、管子扳手、扭力扳手、锤子、钳子(鲤鱼钳、尖嘴钳、卡簧钳)、螺丝刀、剪刀、手摇柄、火花塞套筒、千斤顶、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厚薄规、直尺、尺;气缸压力表、真空表、燃油压力表、万用表、示波器、汽车解码器、四气分析仪等。 2、汽车专用的工机具:弹簧钳、铳子、錾子、冲子、刮刀、撬棍、铜棒、时规螺母套筒、时规拉器、活塞环钳、轮毂轴承螺母专用套筒、各种拉器、独立悬挂弹拆装器、摇杆、接杆、离合器拆装托架、变速器托架、车桥拆装托架、空气压缩机、风动扳手、悬臂吊、发动机专用吊具等。 四、实训所用的教具和设备 实物教具包括: (1)桑塔纳2000和帕萨特轿车各一辆; (2)凯越和卡罗拉汽车各一辆; (3)两柱举升机; (4)平板式汽车检测线、四轮定位仪、前照灯检测仪、轮胎动平衡机。 五、实训注意事项 1、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人身和机件的安全,不了解的先了解后动手,特别是注意在车底下工作时的人身安全。 (2)未经许可,不准扳动机件和乱动电器按钮开关。 (3)注意防火。 (4)认真接受实训前的安全知识教育。 2、操作注意事项 (1)注意机、工、量具的正确使用。 (2)两柱举升机的升降操作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3)严格按维护技术规程、操作工艺要求进行作业。 (4)需调整的部位,应按出厂技术数据或技术规程规定的数据进行调整。 (5)注意拧紧螺钉、螺母、螺栓的顺序,有规定力矩要求的,必须用扭力扳手拧紧。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大全

机械原理实验项目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一)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及机械效率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机械参数,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 (3) 通过实验认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力。 二、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是一项基于基本传动单元自由组装、利用传感器获取相关信息、采用工控机控制实验对象的综合性实验。它可以测量用户自行组装的机械传动装置中的速度、转矩、传动比、功率与机械效率,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输出结果数据与曲线等功能。 机械传动性能测试实验台的逻辑框图 变频 电机 ZJ 扭矩 传感器 ZJ 扭矩 传感器 工作载荷 扭矩测量卡 转速调节 机械传动装置 负载调节 工控机 扭矩测量卡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二) 慧鱼机器人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慧鱼机器人、机电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组装设计,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 2)利用“慧鱼模型”组装机器人模型,探索机器人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训练。 二、实验设备 1)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 2)计算机一台; 3)可编程控制器、智能接口板; 4)控制软件。 三、实验内容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工程技术型模型,能够实现对工程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的模拟仿真。模型是由各种可以相互拼接的零件所组成,由于模型充分体现了各种结构、动力、控制的组成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块,因此,可以拼装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可以用于检验学生的机械结构和机械创新设计与控制的合理可行性。 慧鱼机器人实验二室 自动步行车 学生创新实验

动平衡机操作规程汇总

动平衡机操作规程 水泵的转子部件的动不平衡量对整台泵稳定运行有很大的影响。水泵叶轮由于材料组织不均匀及零件加工后产生的形状、尺寸等误差,致使恒态<刚性>转子在对应的工作转速频率下旋转时产生离心力,所引起的振动或运动作用于轴承时该转子所处状态称为该转子的动不平衡。根据GB/T9239.1-2006/ISO 国标。对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分级指南,具体到泵类叶轮为G6.3级。为在动平衡机上求得小于转子允许的剩余不平衡量,特制定叶轮动平衡作业指导规程: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叶轮实际重量选择适合该机允许试验范围的动平衡机。 2、使用前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特别是轴颈,滚轮摆架底部与轨道之间,都要进行擦试清洁,并在滚轮上加少许清洁的机油,严禁转子与联轴节未接好就开车。 3、根据转子和联轴节尺寸配好接头,其要求是形状对称,在强度允许的情况下,重量要轻;各挡内外园同心,工件和联轴节凹孔配合精度为D1/d要保证同心和端面垂直。 4、为减少示值晃动,工件轴颈和滚轮外R应避开相同或接近以免干扰,其比例最好在0.8以下或1.2以上。 二、电气控制部分:(控制原理见说明书附图) 1.本机电动机电源采用380V/50HZ。 2.电机通电后“停止”按钮红灯亮,如联轴节与转子联接好,则行程开关2XK闭合,将转速转换开关拨到高速或低速档(中间为停车档),即可启动。停车时可按停止按钮或车头箱右侧的制动手柄,制动后应将制动手柄抬起,为下次开车接通电路。 3.本机规定转子转动方向为:由车尾向车头看,转子应顺时针方向旋转。 三、操作程序: 1.将叶轮过动平衡心轴(或转子轴)上定位装夹。 2.调整好两摆架间距离。 3.放置转子部件. 4.连接好适合的联轴节接头。 5.放下安全架压紧转子(或心轴)。 6.从低速位启动,由低速至中速和高速逐渐调整提速,最后达到该叶轮在工况时最大转速。7.观察显示屏上显示的左右两处不平衡量G左、G右及测量点半径值R左、R右,G左、G右不计相位角只计量值。 8.按(G左×R左)+(G右×R右)≤U许用g.mm 根据U左= G左×R左U右= G右×R右 U许用值为设计允许不平衡值为:U许用=D2/2?G(g.mm) 其中:D2——叶轮最大外径(mm) G——设计允许不平衡重量(g) 注意:U左和U右比值应尽可能接近分别为:0.3U许用<U左<0.7U许用 0.3U许用<U右<0.7U许用 9、对显示的不平衡量作在相应位去除金属层处理。 10、反复进行上述工步试验和处理,直至合格。 四、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 1.经常保持机器清洁,导轨面上应经常涂油防锈,非常用导规面上涂油后应加贴油纸保护。2.滚轮表面更不准粘有任何灰尘杂物,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清洁滚轮表面,移动摆架时应同

动平衡实验.doc

实验八 零件设计专项能力训练 ——回转件的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运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及转子动平衡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用动平衡机测定回转件动平衡的实验方法。 二、设备和工具 简易动平衡试验机、药架天平。 三、原理和方法 T ?、 ? 内,回转半径分别为r o ?、r o ?的两个不平 G o ?、G o ?所产生,如图8-1所示。因 进行动平衡试验时,只需对G o ?、G o ?进 简易动平衡试验机可以分别测出上述 平衡重径积G o ?r o ?和 o ?r o ?的大小和方位,使回转件达到动平 图8-2是简易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8-1 图8-2 如图所示,框架1经弹簧2与固定的底座3相联,它只能绕OX 轴线摆动,构成一个振动系统。框架上装有主轴4,由固定在底座上的电动机14通过带和带轮12驱动。主轴4上装有螺旋齿轮6,它与齿轮5齿数相等,并相互啮合,齿轮6可以沿主轴4移动。移动的距离和齿轮的轴向宽度相等,比齿轮5的节圆圆周要大,因此调节手轮18,使齿轮6从左端位置移到右端位置时,齿轮5及和它固定的轴9可以回转一周以上,借此调节φc ,φc 的大小由指针15指示。圆盘7固定在轴9上,通过调节手轮17可以使圆盘8沿轴向9上下移动,以调节两圆盘间的距离l c ,l c 由指针16指示。7、8两圆盘大小、重量完全相等,上面分别

装有一重量为G c的重块,其重心都与轴线相距r c,但相位差180°。 被平衡的回转件10架于两个滚动支承13上,通过挠性联轴器11由主轴4带动,因此回转件10与圆盘7、8转速相等,当选取T?和T?为平衡校正面后,回转件10的不平衡就可以看作平面T?和T?内向径为r o?和r o?的不平衡重量G o?和G o?所产生。平衡时可先令摆架的振摆轴线OX处于平面T?内(如图8-2所示)。当回转构件转动时,不平衡重量G o?的离心力P o?对轴线OX的力矩为零,不影响框架的振动,仅有G o?的离心力P o?对轴线OX形成的力矩M o,使框架发生振动,其大小为 M o=P o??l?cosφ 这个力矩使整个框架产生振动。 为了测出T?面上的不平衡重量大小和相位,加上一个补偿重径积G c r c,使产生一个补偿力矩,即在圆盘7和8上各装上一个平衡重量G c。当电机工作时,带动主轴4并带动齿轮5、6,因而圆盘7、8也旋转,这时G c的离心力P c,就构成一个力偶矩M c,它也影响到框架绕OX轴的振摆,其大小为 M c=P c?l c?cosφc 框架振动的合力矩为 M=M o=M c=P o??l?cosφ-P c?l c?cosφc 如果合力为零,则框架静止不动。此时 M=P o??l?cosφ-P c?l c?cosφc=0 满足上式条件为 G o?r o?=G c r c?l c/l(1) φo=φc(2)在平衡机的补偿装置中G c、r c是已知的,试件的两平衡平面是预先选定的,因而两平衡平面间的距离l也是一定的,因此(1)式可以写成 G o?r o?=A?l c(3)其中A=G c?r c/l 为便于观察和提高测量精度,在框架上装有重块19,移动19,可改变整个振动系统的自振频率,使框架接近共振,即振幅放大。 通过调节手轮17和18,使框架静止不动,读出l c和φc的数值,由公式(3)即可计算出不平衡重量G o?的大小为 G o?=A?l c?r o? 其相位可以这样确定,停车后,使指针15转到图8-2所示与OX轴垂直的虚线位置,此时G o?的位置就在平面T?内回转中心的铅直上方。 测量另一个平衡平面T?上的不平衡重径积,只需将试件调头,使平面T?通过OX轴,测量方法与上述相同。 四、实验步骤 1.在被平衡试件上机以前,先开动电机,调节手轮18,使圆盘8与7的重块G c产生的离心力在一直线上,这时力矩M c=0,从主轴下的指针可看出框架是静止状态,此时标尺16所示的读数为l c的零点位置。 2.装上试件,试件的一端联轴节应与带轮接好,以免开动电机时发生冲击。 3.移动重块19以改变框架的自振频率,使框架接近共振状态,这时框架振幅放大,以提高平衡精度,调共振后锁紧。 4.先调节手轮17,即加一定的补偿力矩(将圆盘7、8分开一定距离),然后调节手轮18,即移动齿轮6,使齿轮5与圆盘7、8得到附加转动,当调节到框架振动的振幅最小时不平衡重量相位已找到。然后再调节手轮18,即调节l c,使框架最后振动消除,振动系统

动平衡试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自己看个一遍再抄,挑着抄,之前都预习过,只要把数据整理下,然后思考题写上,再把实验遇到的困难与总结写下就可以了,4/4晚上我来收! 第一题: 1、当试件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风机、水泵叶轮、刀具、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2、转子动平衡和静平衡的区别: 1)静平衡:在转子一个校正面上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在静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静平衡又称单面平衡。 2)动平衡:在转子两个及以上校正面上同时进行校正平衡,校正后的剩余不平衡量,以保证转子动态时是在许用不平衡量的规定范围内,为动平衡又称双 面平衡。 3、转子平衡的选择与确定 1)如何选择转子的平衡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通常以试件的直径D与两校正面的距离b,即当D/b≥5时,试件只需做静平衡,相反,就必需做动平衡。 2)然而据使用要求,只要满足于转子平衡后用途需要的前提下,能做静平衡的,就不要做动平衡,能做动平衡的,则不要做静动平衡。原因很简单,静 平衡比动平衡容易做,省功、省力、省费用。 第二题: 主要原因是因为偏重太大会产生强大的离心惯性力..将在构件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使机械效率,工作精度和可靠性下降,加速零件的损坏.当惯性力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时,机械将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特别是在高速,重载,精密机械中,,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以尽可能减少偏重... 第三题: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例如:转子材质的不均匀性,联轴器的不平衡、键槽不对称,转子加工误差,转子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腐蚀、磨损及热变形等。

轮对动平衡试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轮对动平衡试验

轮对动平衡试验岗位作业要领 第2步:性能校验第3步:动平衡测 试、铣削作业流程重要质量标准 25K 型客车轮对动平衡测试值不大于75g.m,19K 型客车轮对 动平衡测试值不大于50g.m 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动平衡测试和铣削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动平衡试验台状态良好;校验轮对状态良好作业要点第1步:工前准备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动平 衡试验台状态良好;校验轮对 状态良好 三次测得的动不平衡量与样板 轮标准动不平衡量最大差不得 超过30g 连续三次测量样板轮对的动不平衡 值 第4步:打印记录打印相关记录并保存 打印相关记录并保存第5步:完工清理关闭电源、风源,清理工作场地工完料尽场地清,确保关闭设 备电源、风源 安全风险提示 1. 车轮车削时,工作者必须戴护目镜,防止铁屑溅入眼睛; 2. 工作者工作时必须穿戴防砸皮鞋,防止车轮碾伤或铁屑扎伤;

目次 1.工前准备 (1) 2.性能校验 (2) 3.动平衡测试、铣削 (8) 4.打印动平衡试验记录 (14) 5.完工清理 (15)

轮对及轴箱装置作业指导书类别:A2级检修 系统:轮对及轴箱装置 部件:轮对 轮对动平衡试验作业指导书 适用车型:25K、19K、25T 作业人员:镟轮工1名作业时间:20-40分钟/条 工装工具:轮对动平衡自动去重机床、动平衡样板轮对材料:护目镜、擦机布、签字笔、A4打印纸、轴颈橡胶防护套 作业场所:轮对检修流水线 环境要求:室内地面清洁,无油泥、杂物,通风良好。 操作规程: 参考资料: 1.《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客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铁总运〔2013〕191号]

叶轮动平衡试验作业指导书(吕工编写)

叶轮动平衡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号:SL/QS34 叶轮动平衡试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2018年4月30日

叶轮动平衡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对象:硬支撑平衡机的叶轮动平衡检测 通过电子传感测试,将真空泵叶轮动平衡的剩余不平衡量减小到标准要求,以保证真空泵正常的运转,提高产品的质量,达到降低产品噪声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二、准备工作 1. 首先了解准备动平衡试验的叶轮的规格型号,根据规格调整好合适的硬支撑轴径标高尺寸。 2. 准备好合适的配重用铁块等,以及用于测量的架盘天平。 3. 试验前对动平衡机应先检查一遍,如电气线路接头应牢固,接地线牢固、可靠,机械部分转动灵活并适当加油润滑。 4. 确认平衡试验叶轮在平衡机使用范围内后,将叶轮安装在动平衡试验轴内,以便上机试验。 三、操作 1. 接通设备总电源 2.启动平衡机电控箱电源。 3.设定好试验用参数,并输入电控箱。 4.启动平衡机使叶轮转动,试验叶轮的剩余不平衡量。 5.对试验完的叶轮确定平衡配重位置后,用架盘天平称量配重铁块,重量与试验的剩余不平衡量相符,并焊接在叶轮确定的不平衡位置上。 6.焊接完后再次装上动平衡机重新试验,直到达到所需要的平衡精度,要求:剩余不平衡量≤该叶轮许用不平衡量。

四、注意事项 1. 试验叶轮初始,叶轮的剩余不平衡量可能较大,在启动平衡机时,可使用较低的转速,以免损坏平衡机转动试验部件。 2.叶轮在不平衡配重部位的配重铁块应焊接牢固,以免试验中掉落。 3.叶轮的配重铁块焊接时,应在平衡机拆下叶轮至一边焊接,同时应注意避免焊接飞溅附着到平衡测试轴上。 4.焊接的配重铁块,每次焊接完后应清渣,以免影响试验精度。 5.叶轮试验完工后,应注意轻搬轻放,避免磕碰,另外试验完后不得再对叶轮进行去料的加工,以免影响试验好的平衡精度。

机械动平衡

机械动平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转子不平衡的危害。 2.巩固转子动平衡的理论知识。 3.掌握动平衡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动平衡机进行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为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如图6-1所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 图 6-1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结构简图 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g),校正角(°),以及实测转速(r/min)。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有关内容简介见附录Ⅲ。 三、实验原理 由于转子结构不对称、材质不均匀或制造和安装不准确等原因,有可能会造成转子的质心偏离回转轴线。当其转动时,会产生离心惯性力。惯性力将在构件运动副中引起附加动压力,使机械效率、工作精度和可靠性下降,加速零件的损坏。当惯性力的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时,机械将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在高速、重载、精密机械中,为了消除或减少惯性力的不良影响,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 转子平衡问题可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类。 对于轴向尺寸b 与径向尺寸D 的比值b/D ≤ 0.2,即轴向尺寸相对很小的回转构件(如砂轮、叶轮、飞轮等),常常可以认为不平衡质量近似的分布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因此只要在这个一回转面内加上或减去一定的质量,便可使转子达到静平衡。 当转子的b/D≥0.2(如电机转子、机床主轴等),或工作转速超过1000 r/min时,应考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