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女子把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脸上,两分钟后,她的脸竟然…

一女子把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脸上,两分钟后,她的脸竟然…

一女子把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脸上,两分钟后,她的脸竟然…
一女子把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脸上,两分钟后,她的脸竟然…

一女子把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脸上,两分钟后,她的脸竟

然…

1洗发水中加阿司匹林

1.去屑

阿司匹林洗头发能去屑一直是国外流行的一种偏方,将阿司匹林片捣碎后放入洗发水中,和洗发水充分混合,对于真菌引起的头皮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是水杨酸,可以修复正常的头皮细胞,减少脱落,从根源上减少头皮屑的产生。

2.消炎阿司匹林还具有消炎作用,对于油性发质或溢脂性皮炎具有一定调理作用,避免毛囊细胞感染,而且对于抑制真菌的滋生也有一定作用。

3.去头发上的污渍头发上容易黏上污渍,出现不同颜色的斑点。利用阿司匹林片捣碎,用温水稀释,将水溶液涂抹在头发上,可以去除难看的污渍。

4.治疗皮癣将阿司匹林片捣碎参入其他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药水,一同洗发,具有协助治疗皮癣的作用。小步骤1. 将3~4片阿司匹林碾碎。2. 将粉末倒入洗发水瓶中,轻微摇晃,使阿司匹林与洗发水混合均匀。3. 平时洗发时,将泡沫停留在头发2~3分钟,让阿司匹林充分发挥作用,再冲洗干净。2治疗粉刺首先将一片或者两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加入少

量水混合。一切准备妥当后,你就可以把它们敷在粉刺上。两分钟之后,再用水和洁肤液清洗。不仅有效对抗痘痘,而且你的粉刺将变得更加干瘪并且以更快的速度从脸上消失。3祛污洗手液如果将柠檬的酸性与阿司匹林的祛污特性结合在一起,你便得到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祛污剂,祛除手上的烟渍、咖啡渍和草渍。具体方法是:将几片阿司匹林捣碎而后与柠檬汁混合。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你就可以用这种自制祛污洗手液,清除手上不雅观的污渍。4活化土壤在植物的土壤上喷洒少量阿司匹林溶液可消灭土壤与植物争抢养分

的真菌,但要注意不可过量。

5自制抗真菌粉几片阿司匹林外加爽身粉便可治疗由真菌引起的脚癣以及其他皮肤刺激。方法很简单:只需将3片阿司匹林捣成粉末而后与爽身粉混合即可。治疗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自制的抗真菌粉敷于患处。每天敷两次,最终杀死真菌,还身体以本来面目。6保持插花的新鲜从花店里买来鲜花后,在花瓶的清水中放入两片阿司匹林,便可保持鲜花常开不败。7祛除织物污渍阿司匹林可用於祛除织物上的污渍。具体方法是:将两片阿司匹林放入水中稀释,而后将得到的溶液涂抹在污渍上。对於蛋渍、血渍等难於祛除的污渍,你可以采取在溶液中加入塔塔粉的方式。这种厚厚的浆糊几乎可以清除所有污渍。8除老茧

手脚等部位的老茧是不是让你觉得难看,可以用6片阿司匹

林捣碎,然后与半匙“清水+柠檬汁”混合,将混合物敷在老茧处,用温热布包好,15分钟后摩擦生茧部位即可轻松除茧。9消灭真菌将阿司匹林粉末与爽身粉混合,之后将其敷在真菌滋生处,每天两次可以有效消灭真菌。皮肤炎症,尤其是因真菌感染引起的湿疹等问题。

10 遮住吻痕

如果爱人不小心把吻痕留在身上,在吻痕处抹点阿司匹林溶液后,用眼药水清洗剂可清除较浅的痕迹。

11 治疗昆虫咬伤被昆虫咬伤的症状是红肿、发痒,有时还伴随一种灼热感。你可以用阿司匹林清除这些恼人的伤口,方法与治疗粉刺一样。不管是被蚊子叮伤还是被蜜蜂蜇伤,阿司匹林都能让伤口逐渐消失。

12 祛疣(yóu)疣(俗称瘊子)是很恼人的皮肤累赘,鸡眼也是疣的一种,患了鸡眼的朋友可以将阿司匹林捣碎后敷在疣上,然后用胶布贴住,如此重复7天后,疣会慢慢消失。

13 治脚癣阿司匹林5一10片研成细粉,与具有消炎、脱敏功能的卜药物牙膏5一8克拌匀,装瓶备用。洗净患脚,涂搽自制的阿司匹林膏,每日1次,一般2次可显效。治疗1一2次末愈者,可继续涂敷。平时注意保持脚部空气流通,外出办事穿鞋的话也尽量选择透气性较好的,能有效抑制灭杀真菌,解决脚部异味痕痒问题。

14 防治晕车乘车前半小时服阿司匹林一2片,如果中途稍

有晕车感觉,再服1片。实践证明,阿司匹林可显著减轻晕车症状,有的服用2一3次后就不再晕车。如果乘车前一晚休息良好,乘车前喝足水,少吃油腥类食物,效果更好。

15 面部磨砂膏阿司匹林中发现的水杨酸经常被用於制造面部磨砂膏和洁面乳。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购买这些昂贵的化妆品,只需借助水和阿司匹林的混合物便可以让皮肤看起来更加亮丽。下面这些法宝你家都有它们和阿司匹林一样好用哦~喵橘子皮、指甲油、丝袜,这些家中的常见小物,其实还隐藏着特殊功能哦!快一起来一探究竟吧!1.苹果醋

天然护肤品:泡澡的时候在水里滴几滴醋有助于排除毒素和让皮肤更显水润。

柔顺发质:如果你的发质干枯,可在洗发后用护发素护理,然后用稀释后的苹果醋洗净护发素,可让你的头发变得柔顺有光泽。帮你减肥:节食的朋友在沙拉里撒点醋,可以延长饱腹感。

2.爽身粉鞋子除臭:汗脚娃们可以在脱下鞋子后在鞋子里涂一层爽身粉,可以快速除掉臭味,也能缓解汗脚症状。去除头发油脂:大概每个女生都有这样的烦恼。睡过头的早上发现头发油光发亮,可又不够时间洗头。在手上撒点爽身粉,然后抓到头发上,能够有效去除油脂。地板消声:你家地板开始出现嘎吱嘎吱的声音了吗?试试在地板缝隙里撒点爽

身粉,能够起到润滑作用,降低声响。家庭除虫:家里有蚂

蚁了?撒点爽身粉在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你就再也不会见到它们了。提高植物成活率:想让你的球茎植物快高长大吗?在下种之前,把球茎装进塑料袋,放一大勺爽身粉进去,摇啊摇让球茎沾满爽身粉,然后再下种,能有效防止虫害,提高成活率。

3.橘子皮天然清新剂:像橘子皮、柚子皮和橙皮都有去味功能,例如柚子皮可以剥成几块放进冰箱里,能快速去掉冰箱异味。做完烤鸡烤肉的烤箱,可以把橘子皮放进去,180摄氏度(或350华氏度)烤三四分钟,可以有效清除残留味道。把橘子皮放热水壶里烧一壶热水,倒进下水道里,可以有效辟味。清热下火:橘皮本身比较上火,但泡水喝却能起到去火的功效。若因上火引发痔疮,可用橘皮水清洗疮口,持续一个月便能解决痔疮问题。保护植物:如果你在阳台养了花花草草,可以在土里放一些柠檬皮和咖啡渣,能让家里的宠物(汪星人和喵星人)或虫子远离它们。

4.指甲油加固眼镜螺丝:戴眼镜的人可能都有这烦恼,就是眼镜腿(小编就是这么叫的)与镜片之间的螺丝用一段时间就会松脱,如果身边没工具或指甲比较短就很难拧紧。这时候指甲油就派上用场了,先把螺丝拧紧,然后在螺丝上蘸一点点指甲油,让其自然风干。以后螺丝就没那么容易松脱了。防止扣子脱落:衬衣上的扣子突然崩开可会引起很多尴尬哦。用指甲油可以帮你免除这类尴尬。滴一点指甲油在纽扣的缝

纫线上,自然风干后,坚硬的指甲油可以有效延缓缝纫线磨损,防止纽扣脱落。灰指甲:得了灰指甲的朋友就不要再涂指甲油了,平时一定要注意指甲的卫生和保养。防锈:在容易生锈的金属表面(例如金属浴缸的脚)涂上透明指甲油,可以有效延缓锈蚀的过程,也不影响金属本身的颜色。相同的原理,给铜质首饰涂上一层指甲油可以延缓铜绿的出现。修补家具小裂缝:当你发现家中的木家具出现小裂缝的时候,涂上一层指甲油,可以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但只对小裂缝有用)。

5.卫生巾

出门时用来当鞋垫:柔软舒适又透风,让你日行千里脚不疼脚不臭!用姨妈巾,保证你所有香港脚、澳门脚、台湾脚,通通搞定!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用作除味剂:姨妈巾各种吸吸吸……吸附异味性能也超强的,为此在冰箱之中放一块姨妈巾,可以很好吸附冰箱中的各种异味,保证冰箱无味。超强止汗贴:腋下出汗,湿了两大块!不怕,赶紧贴两片,吸汗吸异味!解决你所有的尴尬!

6.咖啡渣去角质:洗澡的时候加一点咖啡渣到沐浴露里,咖啡渣可以增加摩擦,有效去角质。去味:咖啡渣是天然的吸味剂,在冰箱里放一小碗,可以有效去除冰箱异味;手上沾上了顽固的气味,如烟味、蒜头味等,可用洗手液结合咖啡渣搓手,能去掉手上的气味;鞋子有汗味,也可撒点咖啡渣

进去除味哦。去油:用咖啡渣可以去掉锅碗瓢盆上的油腻。驱虫驱宠物:把咖啡渣洒在蚂蚁蜗牛等常出没的地方,下次就再也见不着了;咖啡渣和橘子皮一起洒在土里能让家里宠物远离你的植物。亮发:用冷咖啡洗头可以让头发有光泽。增强土壤肥力:咖啡渣中的氮能提高土壤酸性,有利于种植玫瑰、绣球花等植物。7.柠檬清新口气:柠檬水漱口可以有效杀死引起口气的细菌,常喝柠檬水能保持口气清新。天然漂白剂:机洗白色衣服时放100-150毫升柠檬汁到洗衣机里,然后自然晾干,可以有效漂白发黄的衣服。美白祛斑:柠檬能美颜是众所周知的,因其柠檬酸能去斑、防止色素沉着,内服外涂均有效果。清洁淋浴房玻璃:往清水里挤一点柠檬汁,用海绵蘸着擦,可以有效清理淋浴房玻璃上的污迹。缓解鼻炎症状:柠檬皮对鼻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抛光金属器皿:抹布蘸上柠檬汁和盐来擦铜质器皿,能有效除锈抛光。祛除狐臭:患有狐臭者,洗澡过后将新鲜柠檬切片搓擦腋下,每日1~2次,可治狐臭。在卫生方面需要注意,轻者不必治疗,勤沐浴,勤换衣物、袜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8.阿胶糕补血养颜:女人气血足才会拥有好“脸色”。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补血益血的食物,如黑豆、发菜、胡萝卜、龙眼肉等,也可以吃阿胶糕达到滋补的目的。女人血气足才能使皮肤显得红润,面有光泽。平时没事吃上两块永兴合阿胶糕美味又健康,有效改善月经不调、痛经、头晕目眩、心悸

失眠、食欲不振及贫血。如果从年轻时就养成吃阿胶糕的习惯,每次月经之后连续服用一周,既能减轻痛经,又可以保健美容、延缓衰老的良效。

9.牙膏填补墙面缝隙:墙面出现小裂缝或有留下钉子留下的孔,可用牙膏填补,当然,只能用白色的牙膏。抛光金属:牙膏里含有很细微的粉末,可以用来抛光银器、铜器等物品,例如戒指、银质餐具等。美白牙齿:牙齿是我们外在形象一个十分关键的窗口,为了保障牙齿健康洁净,刷牙的时候可以加点盐,再顽固的黑牙黄牙都可以搞定。千万别去洗牙,价格几百上千不说还损害牙齿。防雾:游泳或滑雪的时候泳镜和护目镜上很容易结雾气,而且刚擦干净只要出现温差又会一片迷茫。我们可以在出去之前用把牙膏涂在镜片内侧,然后用干布擦干净。这样镜片上就不容易结雾气了。去味:薄荷味的牙膏能去掉手上的腥味、蒜头味等难以去掉的气味。

10.丝袜除尘:家里总有一两双破丝袜,大多就是破了个洞或者抽丝了,丢了实在可惜。尼龙是一种很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所以拿来做吸尘器就最好了。拿一只丝袜,里面填充旧报纸或者旧衣服,绑在扫帚杆上,就成了一个很适合用来清理沙发底冰箱底的“吸尘器”了。扫头发:把丝袜套在扫帚头上,专门用来扫掉落的头发,头发会自然吸在丝袜上,搞定了把丝袜一翻转,就把头发都装在丝袜里,直接丢在垃圾桶咯。·丝袜表面的摩擦力比一般抹布大,又比刷子小,很适合

用来擦容易刮花的表面。拿丝袜蘸上清洁剂擦浴室瓷砖,可以很容易除掉上面的肥皂印;拿丝袜擦皮鞋比用刷子更好得保护皮质。丝袜的网眼致密透气性好,可以装上咖啡渣或猫砂,弄紧实然后封口,放进衣柜里可以去除霉味。更多健康美丽小秘方让你从头美到脚~睫毛增长:想让睫毛看起来更加浓密纤长,以往我们采用的最简单方法便是贴假睫毛。

治疗红鼻子:在洗完脸后,先用手指沾些细盐在鼻头两侧轻轻摩擦,然后再用清水冲净,黑头粉刺就会清除干净,毛细孔也会变小。强肾健体:肾虚之人容易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甚至早年白发,大便燥结,平时应多补充强肾的食物,如山药、小米、核桃、黑豆等。

妇科护理:平时要注意饮食和作息调理,同时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最好不要用太多沐浴露、肥皂等碱性清洁产品,以免破坏私处的酸性环境,加重妇科炎症。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 告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阿司匹林的合成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溶液。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0.028mol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0.028mol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0.028(mol)×180(g/mol)=5.04g 产率: 4.5 /5.04×100%=89.3% 六、思考题: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得不说的秘密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认为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杰作。我们老祖宗早就发现嚼柳树皮可以退烧和止痛,而到了19世纪,欧洲科学家发现柳树皮的有效成分是水杨酸,成功提取出来但是对胃刺激太大。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成功将水杨酸乙酰化合成为乙酰水杨酸,保持了原来药效但副作用大大减小。1900年,德国拜尔药厂投入生产。一战德国战败,失去了专利权保护,阿司匹林在世界范围普及,惠及全世界人民。 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现在更多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但是,目前阿司匹林的应用存在诸多误区,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乱用怪现象,乱象层生。阿司匹林不是没有副作用,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乱用阿司匹林有害无益。 1.哪些人必须要用阿司匹林? 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做过支架和心脏搭桥手术已经确诊心血管病的人,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让所有没有阿司匹林禁忌证的心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心血管专科医生确诊的冠心病,不是因为心电图或有早搏、房颤等情况扣上的冠心病帽子。 2. 40岁以上没有心血管病的人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 有一误区45岁以上人都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很多医生也搞不清楚,没有心血管病到底需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这方面确实存在争议。研究发现,在没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减少死亡,每10000人每年仅减少5个心肌梗死,但增加3个严重出血,净获益不明显。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南的建议也不一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无论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只要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2009年美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制备方法、疗效和使用后的不良反应。 2.了解青霉素的疗效及使用方法。 3.了解抗酸药的化学成分、疗效以及麻黄碱的结构简式、疗效及不良反应。 4.认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三种人工合成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抗酸药的疗效和使用方法。 2.掌握天然药物麻黄碱的结构、性质以及功效。 3.认识毒品的危害性。 课题难点 1.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主要成分 2.掌握天然药物麻黄碱的结构、性质以及功效。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大家平时生病都吃的什么药呢?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贡献大吗?学生讨论,然后 [阅读] 课本P38第一段

[问] 课本上的两个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即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和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所占的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 药物的普及。 [查阅资料]医药对我国居民寿命的贡献。 [交流]获得的信息: 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由1949年时的35岁,提高到200年的70.8岁。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由35%降到5%。两项指标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原因是应用了新型 药物,化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讲述] 人工合成药物许多,估计已达10万多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解热镇 痛药、抗生素药和抗酸药等常用药物。 一、人工合成药物 [展示] 阿司匹林药片及其说明书。 [学生活动] 让一位学生简要念一下阿司匹林药片的说明书,并把阿司匹林的化学名、分子式和结构式写在黑板上。(以自愿为原则,后面也是) [板书] 1、阿司匹林 (1)化学名: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9H8O 结构式: (2)主要用途: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防心血管老化等。 [实验] 将少量的阿司匹林放入试管中,加水,观察现象,并结合课本归纳其物理性质。 (3)物理性质: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含义是什么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含义是什么?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含义 最佳剂量最佳剂型最佳疗程 75-150mg/d 长期服用 精确肠溶剂型 合适人群 符合适应症、排除禁忌证

Part1: 阿司匹林适用人群选择

人群选择总体原则—— 权衡获益与风险,识别CVD高危人群识别CVD 风险人群识别阿司匹林不 良反应高危人群

2011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各国指南推荐的抗栓药物仅有阿司 匹林。一般推荐在10年心脑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不推荐在所有中老年人群均应用。 我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专家共识推荐如下:(1)患有高血压 但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75-100 mg/d)进行一级预防: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2)患 有2型糖尿病,40岁以上,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 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者,应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 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 ②吸烟,③肥胖,④≥ 50岁,⑤早发CVD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

服用阿司匹林发生消化道副作用的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 >65岁 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 合并Hp 感染 联合多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 联合使用NSAIDs 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 联合螺内酯、抗抑郁药 吸烟和饮酒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溶液。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 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mol)×180(g/mol)=5.04g 产率:/×100%=% 六、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不加浓硫酸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替代醇羟基完成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都需要用脱水剂来催化。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脱水剂和吸水剂,一方面脱水作用促进酯化反应,另一方面

实验一__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利用酚类的酰化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减压过滤、洗涤、干燥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C,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 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OH COOHH 2SO 4OCH3COOH +(CH 3CO) 2O+CH 3COOH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锥形瓶(干燥),烧杯,抽滤瓶,布氏漏斗等。 2、试剂: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2g水杨酸、5ml乙酸酐、5滴浓硫酸,小心旋转锥形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在水浴中加热15min,控制水浴温度在70C。取出锥形瓶,边摇边滴加1mL冷水,然后快速加入50mL冷水,立即浸入冰浴冷却。若无晶体或出现油状物,可用玻棒摩擦内壁(注意必须在冰水浴中进行)。待晶体完全析出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少量冰水分二次洗涤锥形瓶后,再洗涤晶体,抽干。 将粗产品转移到150ml烧杯中,在搅拌下慢慢加入25mL饱和碳酸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几分钟,直到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抽滤,副产物聚合物被滤出,用5-10ml 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倒入预先盛有5ml 浓盐酸和10ml 水配成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用冰水冷却,使沉淀完全。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 2 次,抽干水分。将晶体置于表面皿上,蒸汽浴干燥,得乙酰水杨酸产品。称重,约 1.5g,熔点为133—135C。 五、注意事项 1 、加样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加水杨酸和浓硫酸,水杨酸就会被氧化。 2、由于产品微溶于水,所以水洗时,要用少量冷水洗涤,用水不能太多。 3、第一次的粗产品不用干燥,即可进行下步纯化,第二步的产品可用蒸汽浴干燥。 4、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 因此烘干温度不宜过高和时间不宜过长。 思考题: 1 、本实验为什么不能在回流下长时间反应? 2、反应后加水的目的是什么? 3、第一步的结晶的粗产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主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16-08-08T15:22:51.4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7期作者:贾淑文 [导读]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主要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等。 贾淑文 (鹤岗市萝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宣传站黑龙江鹤岗 154200)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非常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阿司匹林的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重新认识和评价非常重要,从而对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得到正确有效的使用,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理学;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032-01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主要治疗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同时该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抗肿瘤等均有良好的作用[1],具临床资料显示,阿司匹林用于抗血栓以来,减少了约为25%的心血管时间发生的几率,是一种效果明显且具有多重作用的药物。但随着阿司匹林使用的增多,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步增加,常见的有胃肠道副反应、阿司匹林过敏等,因此,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用药人员对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有充分认识,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从而增加药物效果达到疗效。 1.药理学特性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味酸,遇水微溶解,阿司匹林呈弱酸性,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同时发生分解,阿司匹林的解热止痛作用强于水杨酸钠,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用途不断增多,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中血栓素的合成进行抑制,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2.临床应用 2.1 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范畴,其镇痛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对引起化学性刺激的物质产生抑制作用,缓解短期内的疼痛,如阿司匹林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显著,在出现偏头痛早期服药,能够更好的达到控制效果;解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血管发生扩张,从而使汗液的排放量增加,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消炎作用,但消炎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对溶解酶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来达到消炎的效果。 2.2 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也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对缺血性血管事件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阿司匹林的小伎俩能够对凝血素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使血小板的聚集作用降低,对脑出血、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短暂性缺血性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临床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及心血管事件发生[2],使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的发病率明星的降低,因此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常常会服用小伎俩的阿司匹林来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 2.3 抗肿瘤作用 目前,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已逐步应用到抗直肠癌、结肠癌、乳腺癌的防治中,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血中的前列腺素降低有很大关系,阿司匹林能够通过对COX-2产生抑制作用,导致降低肿瘤细胞代谢降低,从而对肿瘤的转移及生长产生抑制,有研究显示,对于结肠癌、直肠癌等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乳腺癌、胃癌的风险程度,具研究表明长期给予阿司匹林患者使胃癌风险度降低达22%;阿司匹林还能够对抗皮肤癌,对环氧酶蛋白质产生作用,使环氧酶对血细胞的刺激降低[3]。2.4 抗衰老作用 阿司匹林对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1的生成产生促进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老年人具有抗衰老和提高记忆力的效果,还可以增强人体角膜组织的弹性,对角膜组织中糖元的合成产生抑制,延续角膜老化的过程。 3.不良反应 3.1 胃肠道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较为常见,出现恶心、呕吐、严重可发生出血等,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临床上不良反应较少,而对于治疗有些疾病需要大剂量使用,如治疗用于风湿病时需要阿司匹林的剂量相对较大,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其主要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是通过对COX-1产生抑制作用,使PG的合成受阻,而在胃黏膜中COX-1是对PG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从而通过PG对胃肠道黏膜进行保护,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该反应产生破坏,刺激胃肠黏膜导致不良反应。肠溶阿司匹林的外膜主要为纤维素等组成,在胃酸环境下不分解,当药物到达十二指肠内才会分解,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造成损伤,阿司匹林常为餐后用药,减缓药物的直接作用,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伤。而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在碱性环境下分解的特点,如在餐后服用,食物可能使胃部环境出现短暂的变化,导致药物在胃部产生分解,造成胃部损伤。因此,肠溶阿司匹林应在空腹时使用,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避免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3.2 阿司匹林过敏 阿司匹林过敏是指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支气管痉挛、荨麻疹、水肿等,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而有些哮喘患者服药后出现“阿司匹林哮喘”。其主要由于阿司匹林对气道COX产生抑制作用,导致PG的合成受阻,生成的白三烯过多,导致气管严重的收缩反应,引起哮喘严重。因此,在在临床上用该药治疗时需要注意,了解患者是否有阿司匹林过敏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则及时给予吸氧等对症治疗。 4.小结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和有效的使用,其用途仍在不断的被发现,对临床上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充分认识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特性,正确的用于临床患者非常重要,同时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用药医师的配合,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鉴定与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O-酰化(酯化)单元反应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2)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和工业制法,掌握O-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实验方法。 (3) 掌握水杨酸酰化反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以及乙酰水杨酸的鉴定、提纯及含量测定的方法。 (4)了解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5) 进一步熟悉基础化学实验的重结晶及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acetyl Salicylic acid ),通常也称为阿司匹林(aspirin),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合成的。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柳树皮中提取了水杨酸,并注意到它可以作为止痛、退热和抗炎药,不过对肠胃刺激作用较大。19世纪末,人们成功地合成了乙酰水杨酸,直到目前,阿司匹林仍然是一个广泛的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水杨酸是一个具有酚羟基和羧基双官能团化合物,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当与乙酸酐作用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冬青树的香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通称为冬青油。本实验将进行前一个反应的试验。 反应式: COOH OH +(CH 3CO)2O H SO COOH OCCH 3 +CH 3COOH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酯: COOH OH n H +C O O O C O O C O O +H 2O 乙酰水杨酸能与NaHCO 3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而副产物聚合酯不能溶于NaHCO 3,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可用于阿司匹林的纯化。 可能存在于最终产物中的杂质是水杨酸本身,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产物在分离步骤中发生水解造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一样,水杨酸可与FeCl 3,形成深色配(络)合物,而阿司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FeCl 3发生颜色反应,因而未作用

怎样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怎样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用作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对防范和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根据制剂工艺不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阿司匹林制剂主要分为普通制剂和肠溶制剂。阿司匹林的普通制剂口服后因为水杨酸的强酸性作用刺激胃黏膜,所以一般建议饭后服用。目前常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采用肠溶包衣制剂技术,使包裹于肠溶衣里面阿司匹林在胃的酸性条件下不被溶解出来,这样就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同时也利于将阿司匹林传递至肠部促进其吸收,故阿司匹林肠溶制剂餐前服用更合适。若在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因食物可以稀释或中和胃酸,降低胃的酸性,可能会使阿司匹林的肠溶外衣提前溶解;同时,食物也会延缓阿司匹林快速通过胃进入肠道,增加阿司匹林在胃部提前释放的风险。而在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时,因为空腹状态下胃呈酸性,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会在胃中释放,不会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同时能更快的通过胃到达肠部进行释放,药效发挥相对更快。 在阿司匹林制剂服用时间的选择方面,有研究显示,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具有轻度降压作用,而上午服用则无此

作用,说明阿司匹林服用具有生物时效性。通常情况下,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间为06:00-12:00,而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在服药后3-4h后才能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才服用本品,则不能起到最佳保护作用,而18:00-24: 00 是人体血小板生成的活跃时段,人体活动少,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故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其抗血小板作用更有时效性。但也有实验发现,早晨服用阿司匹林,血液中的前列环素夜间比白天水平高,而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则血液中的前列环素白天比夜间高。因前列环素具有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夜间凝血度最高,所以在抗血小板治疗时,早晨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更佳。综上,早晨和夜间服用阿司匹林都有其合理性,患者在选择服用时间时,可根据医师治疗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阿司匹林的十大生活妙用

阿司匹林的十大生活妙用 阿司匹林真有奇效吗?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一条关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之神奇功效的消息,转发率极高。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解热镇痛以及抗风湿药,1974年其在预防心脏病方面的功效得到证实,人们发现了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又奠定了它在心血管疾病预中的重要地位,临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如预防心肌梗塞、中风、术后血栓的形成,因此也被称为“万灵药”。 我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专家共识建议以下几种情况服用 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病: 一是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年龄在50 岁以上;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糖尿病。二是40岁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白蛋白尿;血脂异常者。

三是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50岁;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普通人,意图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益寿延年,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此外,阿司匹林的优点很多,但阿司匹林绝对不是保健品。不能盲目的使用,如因治疗确实需要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且在服用过程中应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必要时及时咨询医生。 心梗,口含两片阿司匹灵、千万别躺下! 今年2月初,我突然第二次脑梗,左腿完全没有知觉。患病的前几天,中学同学发给我一篇文章,讲可能患心梗、脑梗的人在床前放两片阿士匹灵和一杯水。于是我马上服了2片阿士匹灵(100㎎片)喝一杯水(看表时间下午6点),坐床上等结果,过一会左腿能动了,完全恢复正常(时间下午6:30分)。各位同学,我们都老了,难免突然得病,把我的亲身体验告诉大家,说不定谁就用的上。祝各位身体健康。 这份邮件是阿根廷心脏学院院长,一位心脏外科权威Serra 医师的太太发给我的。我转发给你...很有意思的。~请你也转发给别人~阿司匹林 和水化开两颗阿司匹林:为什么要放两颗阿司匹林在床头柜上?非常重要!一个值得重视的关于心肌梗塞的小提要。请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3溶液。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

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 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mol)×180(g/mol)=5.04g 产率:/×100%=% 六、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不加浓硫酸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替代醇羟基完成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都需要用脱水剂来催化。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脱水剂和吸水剂,一方面脱水作用促进酯化反应,另一方面吸水作用使这种可逆反应向着酯化反应的正方向移动,促进产品的生成。如果不加浓硫酸则会导致产率下降。 2、制备阿司匹林时,为什么所用仪器必须是干燥的?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心内科靳维华 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传统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药理作用除了退热、抗风湿以外,还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由于它的价格便宜、作用可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阿司匹林,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和减少副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阿司匹林在体内的代谢 阿司匹林口服后易吸收,在体内迅速分解为游离型水杨酸,并分布全身组织,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其药物半衰期为4小时左右。与碳酸氢钠同服时,游离型药物排泄增加,血浆药物浓度降低,则药物作用时间缩短。 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 人们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会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哪些人群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有无出血的危险?多大的剂量合适?一天中什么时候服药效果最佳? 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根据病人的病情,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必须服用,这些人有心脏病史或已被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冠心病搭桥手术后或介入治疗术后、中风以及其他血管闭塞性疾病,不管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患高血压或糖尿病。第二种是可以服用。这类人群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们使用阿司匹林主要是为了预防结肠癌和老年痴呆。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服用就必须权衡利弊。因为,用得不好引起其他病症反而得不偿失。最后一种人群是不应当服用阿司匹林的。 多大剂量合适,以往资料推荐的服用剂量大小悬殊,让人无所适从。这是因为,目前临床上尚没有用于检测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抑制能力实验仪器。很多结论来自观察者的个人体会。有人认为,从5mg起阿司匹林就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至100mg时血小板全面被抑制,超过325mg或500mg时出血危险加大。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日就可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一般来讲,大多数人每天只要服用75毫克的阿司匹林即可获得较好的抗血小板凝聚疗效。但是,多数学者主张每天最小剂量不小于75mg,目前多数人每天服用25~40mg,剂量偏小。我们认为,用于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每天一次口服75~100mg;而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如植入支架)后,应每天一次口服300毫克。 何时服药,由于阿司匹林作用时间比较长,因此一般主张每天服用1次。在早餐前服用往往会引起胃部不适,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在早餐后服用。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以40毫克/次,每天两次为宜,可以在早晚餐后服用。对于高血压病人,最好采用睡前服用,原因是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有协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7.0mmHg,舒张压降低4.8mmHg。因此认为,有轻、中度高血压而同时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者,睡前用药有利于控制高血压。 剂型和给药方式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得使用心得(附件)

研制、改进,到临床使用,一路走来,阿司匹林已有110年的历史。解热、镇痛、消炎、抑制血小板聚集......作为效价比最高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阿司匹林已处于基石地位。然而,患者在使用中存在诸多疑问和不规范,生命时报精心挑选了100个常见问题,邀请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李小鹰教授给予大家指导。 1.阿司匹林属于何种药物?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即NSAIDs。 2.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是哪些? 青霉素、安定和阿司匹林。 3.阿司匹林是如何诞生的? 早在1853年,弗雷德里克·热拉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对其进行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开始在临床使用,取名为阿司匹林。

4.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主要由乙酰水杨酸构成。加过缓冲剂的阿司匹林通常含有一种碱性缓冲剂,以减少对胃壁黏膜的酸性刺激。 5.阿司匹林的常用名称有哪些? 乙酰水杨酸、醋柳酸、巴米尔等。 6.阿司匹林有哪些功效? 阿司匹林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是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还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聚集,具有抗血栓的作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7.阿司匹林如何代谢? 阿司匹林口服后在胃和小肠迅速吸收,进入胃肠黏膜并入血。口服普通阿司匹林后30—40分钟血浆浓度达峰值;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3—4小时左右血药浓度达峰值。

实验六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

12:47 装置好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及冷凝管的干燥三口烧瓶(250mL)。 12:49 三口烧瓶中加入10g水杨酸(白色晶体),28mL乙酸酐(无色液体,味道类似醋酸),再加浓磷酸(无色液体)3.6mL。 13:00 开始加热,液体飞速旋转 13:05 三口烧瓶温度升为60℃,通过控制加热套使其在60℃保持15分钟13:20 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13:32 三口烧瓶壁有少量白色晶体开始析出。在搅拌状态下,往三口烧瓶中加入140 mL水,放在冷水浴中静置10分钟 13:41 放入冰水浴中静置20分钟,充分冷却,大量白色晶体析出,直至结晶完全。 14:08 抽滤,用冰水洗涤两次,抽干得到白色晶体。 14:28 将晶体放在250 mL烧杯中,加入70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搅拌到没有二氧化碳放出为止 14:45 真空过滤除去聚合物固体,少量土黄色滤渣。 14:54 将滤液放在250 mL烧杯中,慢慢滴入6mol/L盐酸溶液,搅拌 14:56 白色结晶析出后,继续滴加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5。 15:01 烧杯放入冰水浴中冷却,直至结晶完全。 15:11 真空过滤收集产物,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然后抽干。 15:25 取少许(约0.05g)粗产品放入2号试管中。 15:27 其余粗产品放入150mL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乙醇,缓慢加热(微热),搅拌,直至晶体溶解 15:31 再加入80mL水,在室温中静置,再放入冰水浴中冷却,重结晶 15:48 待结晶完全,抽滤 15:57 滤饼用少量35%乙醇溶液洗涤,抽干后取少许(约0.05g)精产品放入3号试管中。并称好表面皿的质量为38.558g。 16:00 置于表面皿,放入烘箱烘干。 16:15 从烘箱取出,称重为46.334g 16:18 取少许(约0.05g)水杨酸放入1号试管中。在1、2、3三根试管中加入1mL乙醇,使化合物溶解。然后在每个试管中加入1滴5%三氯化铁溶液,观察结果 16:30 从烘箱取出,称重为46.084g 16:45 从烘箱取出,称重为45.966g 17:00 从烘箱取出,称重为46.948g(前后两次称量误差在0.05g),计算产率。17:15 测定产品的熔点。 【结果】 45.948 - 38.558 = 7.390 g 1号水杨酸黑紫色 2号粗产品深黄色 3号精产品淡黄色 熔点131.1 ~ 131.5 【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为什么所用的容器要干燥?

18 19专题4第1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 1 页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学习目标:1.能用化学发展史说明并体会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和深入的。2.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在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4.了解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冶炼方法的联系,知道金属冶炼的本质。(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1.金属的冶炼 (1)金属使用的发展历程 (2)写出金属Fe、Cu、Al、Na的冶炼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①Fe:Fe2O3+3CO――→高温2Fe+3CO2, Fe2O3+2Al――→高温2Fe+Al2O3。 ②Cu:Fe+CuSO4===Cu+FeSO4。 ③Al:2Al2O3=====通电熔融4Al+3O2↑。 ④Na:2NaCl=====通电熔融2Na+Cl2↑。 2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1)19世纪时的化学科学理论 ①以道尔顿原子论、分子结构和原子价键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的建立。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③质量作用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④尿素的合成,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 (2)20世纪时的化学科学理论 ①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分子 第 2 页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使用,实现了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3人类对酸、碱理论认识的发展 (1)阿伦尼乌斯电离学说 (2)酸、碱质子理论 二、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1.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与电解NaCl水溶液的比较 电解熔融NaCl 电解NaCl水溶液 存在离子Na+、Cl-Na+、Cl-、OH-、H+ 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 Cl阴极:2Na++2e-===2Na 阳极:2Cl --2e-===Cl2↑ 阴极:2H++2e-=== H2↑ 电解产物Na、Cl2 H2、Cl2、NaOH 电解方程式2NaCl=====通电2Na+Cl2↑2NaCl+2H2O=====通电 2NaOH+Cl2↑+H2↑ 2.合成氨

(完整版)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阿司匹林制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阿司匹林制备实验,初步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等方法。 3、巩固称量、溶解、加热、结晶、洗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4、了解合成中的副产物以及相应的除杂方法。 5、了解阿司匹林合成中可使用的催化剂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以醋酐为酰化剂, 与水杨酸羟基酰化成酯。传统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它存在如下缺点: 1)收率较低(65%~70%),腐蚀设备,有排酸污染; 2)操作条件要求严格。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反应要严格控制其加入速度和搅拌速度, 否则会导致反应物碳化; 3)粗产品干燥时,由于硫酸分离不完全而导致部分产品氧化, 引起产品成色不好;4)产品不能加热干燥, 否则产品中残余的浓硫酸会催化乙酰水杨酸水解成水杨酸。 因而寻找一类新的催化活性高、环保型的催化剂来代替质子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必要的,改进后的催化剂大体可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其他类型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机理如下:在酸作用下,乙酸酐中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增强,使乙酸酐中酰基容易向羟基转移形成酯基, 即完成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催化剂酸性越强, 氢质子流动性越好, 越易于催化酯基的生成, 但在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中, 催化剂酸性太强, 也会造成水杨酸分子中羧基与另一水杨酸分子中的酚羟基脱水酯化,生成较多的酯聚合副产物。因此,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反应为基础, 人们对酸性化合物替代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可喜成果。酸性催化剂包括路易斯酸、固体酸、有机酸、 酸性无机盐、酸性膨润土等。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导读:原则上来讲,每天服用的最大剂量应该根据服用者的体重来计算,最多每公斤5—10毫克,每天最多不应超过1克。……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水杨酸类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2)消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儿科适用。 罗学宏教授说,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原则上来讲,每天服用的最大剂量应该根据服用者的体重来计算,最多每公斤5—10毫克,每天最多不应超过1克。如果服药量过大,将导致体温下降过快,对患者很危险,因为这使得患者的代谢能力突然降到很低的水平,如果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可能会导致休克。 郭施东医生说,阿司匹林比较常用,但是并非人人适合。首先,

浅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音乐有限 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COX)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ox-1活性而减少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从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 CAST试验的Ι级证据和IST试验的II级证据以及诸多的循证医学证据都证明了阿司匹林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AHA卒中专家委员会(1999)、美国胸科医师学会(2001);EUSI(2000)、爱丁堡皇家医师学会(2000)、伦敦皇家医师学会(2000)、南非神经科协会(2000)、苏格兰学院指南(1999)、意大利指南(2000)、血栓兴趣组(2001)等组织,在预防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上,全都选择了阿司匹林和部分选择了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现在我国大多医院对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脑卒中、缺血性脑梗塞、外周动脉性疾病等疾病,都推荐病人长期使用了小剂量(100mg)的阿司匹林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笔者提出的问题一: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来说,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统一按照100mg的剂量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否真的合适?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或许这100mg的剂量是安全有效的。但是,是否真的安全却没有相关的医疗机或研究机构进行跟踪监测,也没有相关的监测报导。现在虽然已经有不少医院的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阿司匹林的剂量调整到40mg、50mg、75mg、100mg或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但有些医院的医生仍坚持服用小于75mg的剂量有可能没有效果的老看法,仍然推荐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要小于75mg。无论服用多大的剂量的阿司匹林,就是否真的安全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的专业医学书籍和资料,都没有详细的和精确的结论,一般都是大概的说有明显的降低死亡率等等。那么分别服用40mg、50mg、75mg、100mg的阿司匹林后的具体效果到底怎样呢?是不是应该有可靠的数据来做依据支持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一定的监测数据来支持。 笔者提出的问题二:对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如患有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脑卒中、缺血性脑梗塞、外周动脉性疾病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血小板集聚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是控制在比正常值低的一定范围内?这仍然涉及到小剂量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监测问题。 笔者为什么提出以上的疑问呢?这还要从笔者遇到的两例服用阿司匹林病人出现 问题所感悟到的。这两例病人都在长期服用100mg的阿司匹林。 一例病人(高血压,高血脂,一直服用降压药物)在服用阿司匹林一阶段后,出现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的现象,只要轻轻磕碰一下,皮肤就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现象,连戴手表的部位都出现了一圈紫手镯的印迹。病人并没有其他的不适,对皮肤出现的问题疑惑才到医院就诊。经过化验显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0.5秒(正常值为26.9~37.6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ATPTR)1.40(正常值为:0.87~1.12),凝血因子VIII(FVIII:C)54.18%(正常值为:78~128%),血小板聚集率(ADP)60.52%(正常值为:48~70.5%),血小板聚集率(Ara)13.8%(正常值为:56~82%)。医生让停止服用阿司匹林,一个月后再去化验,血小板聚集率(Ara)79.70%(正常值为:56~82%)。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的现象消失,再用力磕碰也不会出现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的现象。医生也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