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家公司实现债转股案例分析.doc

首家公司实现债转股案例分析.doc

首家公司实现债转股案例分析.doc
首家公司实现债转股案例分析.doc

首家企业实现债转股案例分析-

实施债权转股权是国务院决定的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国企脱困的重大举措。1999年9月2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建材集团共同签订了北京水泥厂债转股协议书。北京水泥厂也由此成为中国首家债转股试点企业。

北京水泥厂是日产二千吨水泥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但该厂过去在投资建设期间,曾向建设银行贷款5.1亿元人民币,到1998年底本息总额已达9.68亿元。过重的债务负担,使这家工厂的生产经营面临着严重困难。

1999年3月份,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剥离、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推动国企改革的试点工作。信达公司成立以后,将债权转股权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实施债权转股权,努力盘活不良资产,同时使实施债权转股权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现企业扭亏为盈。

北京水泥厂的母公司北京建材集团经过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友好协商,在对北京水泥厂进行资产评估、企业财务评价的基础上,就北京水泥厂债权转股权的原则、转股金额、股权回购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确定了转股方案。

据悉,实施债权转股权后,北京水泥厂1999年就可实现扭亏为盈。自2000年起,每年可实现利润二千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八十点一下降为百分之三十二点四。同时,企业通过资产剥离,减员增效并成立由北京建材集团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将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首家乡镇企业股联姻遭骗中国最大股权诈

骗案宣判-

; 中国最大诈骗案一审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落槌

联益股权诈骗案尘埃落定曾汉林获刑15年罚200万

1月20日,号称中国最大股权诈骗案一审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落槌,被告人曾汉林犯合同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

并处罚金200万元。现年66岁的曾汉林被指掏空旗下广东飞龙集团(简称飞龙集团),以资产重组,借壳上市为名,利用合同诈骗成都联益集团(简称联益集团)所持价值6800万元的成都联益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联益,交易代码001696 )法人股。曾汉林在1999年年底经多米尼加潜逃至加拿大,去年2月份从加拿大遣返回国。

法院认定诈骗罪成立

判决书显示,法院认定了检方指控的犯罪事实,认为飞龙集团构成合同诈骗罪,曾汉林身为董事长、总经理,是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行为也构成合同诈骗罪。

一审判决书显示,飞龙集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隐瞒其负有高额债务,无力支付股权转让款的事实真相,诱骗成都联益(集团)与其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履行合同,骗取其价值6800万元的法人股权后质押贷款并占有使用。该行为已经构成合同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

被告方表示要上诉

此前的庭审中,曾汉林及其辩护律师认为,飞龙集团主观上没有占有成都联益股权的故意,客观上没有实施具体的诈骗行为,飞龙集团不构成合同诈骗罪,曾汉林也不需承担刑事责任。

曾汉林的辩护律师出具的证据,包括加拿大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文翻译版等书证,该审计报告反映飞龙集团财务状况良好。此前,公诉机关认定该审计报告为虚假证明,成都中院在一审判决书中认定境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国内企业的审计没有法定效力。

辩护律师质疑控方所列飞龙集团当时债务计1.2亿元左右仅以口头猜测为主,一审判决最终认定飞龙集团当时负债为3000万元。

曾汉林的辩护律师之一、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朱亚玲赶赴成都中院,另外一名律师杨照东因为出差未能及时抵达。朱亚玲认为法院的认定结果与事实出入较大,并对一审判决表示遗憾。

20日下午,曾汉林的家属表示,对法院的判决很失望。杨照东称,当事人在与律师会面后,已明确地表示要上诉。(据羊城晚报京华时报)

案卷阅读

首家乡镇企业股

联姻却遭遇骗局

成都联益的前身是1978年创办的双流县团结轧钢厂。1985年,由该厂组建为双流县联益钢铁企业公司,1989年组建联益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股票。

1997年3月6日,成都联益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乡镇企业股,主业为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当时年产钢铁仅10多万吨,无法与大钢厂竞争。

1997年11月29日,成都联益发布董事会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联益集团将所持3421.6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40%)以每股1.99元的价格转让给飞龙集团,转让款共计6800万元。按双方约定,飞龙集团支付200万元订金,并将在以后的18个月内分4次付清转让款。联益集团负责人说这主要是因为有广东

证券担保。

截止到1997年6月30日,成都联益每股净资产为1.82元,而飞龙集团所给的收购价为1.99元,收购价较高。此次转让后,飞龙集团成为成都联益第一大股东,联益集团退居第二大股东。

1998年初,飞龙集团董事长曾汉林当选为成都联益新任董事长。

看上去很美的账面利润

1998年1月,飞龙集团将其控股75%的广东飞龙高速客轮有限公司(简称飞龙高速)的股权含权转让给成都联益,协议受让价为7400万元,可延缓到2002年支付。经过这次资产置换,飞龙高速1997年全年利润按75%的份额全部并入成都联益1997年年度报表,成都联益1997年未分配利润增加了2792万元。飞龙高速在1998年又为成都联益贡献了2300万元利润,但这些都只是账面利润。

飞龙集团上述慷慨解囊之举,让成都联益利润大幅增长,1997年成都联益的净利润较1996年增长115.55%,每股收益从

1996年的0.17元升至1997年的0.38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7.85%。

但是,飞龙集团从未真正参与成都联益的经营管理,而成都联益作为飞龙高速的控股股东,也从未有机会插手其经营和业务。这样的重组,实际上只是账面重组。

看到催款单如梦初醒

1998年8月18日,飞龙集团私自将这价值6800万元的法人股权作为抵押,从交通银行广州一家支行贷款3500万元,并将其中的600万元支付给成都联益。9月30日,飞龙集团与联益集团签订《股权转让的补充协议》,说自己在未付完款之前,这部分股票的所有权仍属于联益集团所有,飞龙集团无处置权,不得将此股权进行任何形式的质押和抵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