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城地形 山脉 水文 气候

增城地形 山脉 水文 气候

增城地形 山脉 水文 气候
增城地形 山脉 水文 气候

增城市地形特征

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3%;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市面积的35.1%;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市面积的23.2%;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33.4%。

山地

山地分布在北部的山脉,属九连山脉的延长,即南昆山的南缘,由牛牯嶂、大尖山等组成。高度500~1000米,其中牛牯嶂高1084.3米,为县内第一高峰。超过1000米的山还有8座,大都是与龙门县交界。山脉向西南一直伸延至广州白云山。东部为罗浮山的余脉,以与博罗龙门交界的四方山(1012米)为最高。

丘陵

在市内中部及西部,山势降低,成为丘陵,高度200~500米。中部丘陵有数十座超过400米的山峰,其位置正好在市内地理坐标的中间,如梅花顶(494.7米)、王屋山(449.4米)等,形成增江与西福河分水岭。

南部的丘陵,地势更低,仅南香山(433米)、油麻山(433.6米)超过400米,其余一般为200~300米,不少呈台地状态,高度150米以下。

平原

增江以及西福河两岸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平原。其中派潭河中上游为第四系近代冲积物组成,厚约13米;增江中游为泛平原,堆积层厚3.5~12米。

河海堆积平原分布在市南部新塘、仙村、三江一带,是珠江三角洲的东北部平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原为古代海湾,由东江、增江冲积物及古海湾长期堆积下来的物质堆积而成,厚约20~30米,海拔约1~2米。土壤肥沃,是全市高产农业地区。

增城城市山脉

增城市北部、东部山地属九连山山脉及罗浮山山脉的延伸部分,全市最高山峰为牛牯嶂,海拔1084.3米。牛牯嶂

牛牯嶂因山形象水牛伏在水中而得名。是南昆山山脉的组成部分,海拔1084.3米,为增城第一高峰。山势高耸,山脊狭窄,山坡陡峻,山间有多处瀑布、奇石、岩洞,著名的有“七仙姑”、“星岩”、“石室”,最大的岩洞,人称“石洞天”,洞内可容纳数百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特有树种和珍稀草药,如沙树、红稠、格木、巴戟、沙参、牛膝、土当归、鸡骨草、七叶一枝花等。还有很多珍禽异兽,如百灵、画眉、鹧鸪、石燕、石蛤、山牛、山猪、野鹿、野兔等。目前在山上筑了大猪兜水库和灯芯塘水库,在山脚建了两座水电站,并修筑灵山公路,直通发电站。

南香山

南香山位于宁西与永和交界处,山北为宁西,山南为永和。四面有小径登山顶。

南香山,古称南樵山,意与粤中名胜西樵山、东樵山(即罗浮山)鼎足对峙。山虽不高,海拔仅433.2米,但它具有罗浮山巍峨雄伟与清幽秀丽的特色,又因它突兀于平川之上而特别引人注目,在东江口与珠江口航船上亦能瞧见它的雄姿,因而被誉为珠三角上的天然航标,历代均有文人墨客为之咏唱。清初屈大均有诗“东樵西望是南樵,四面芙蓉海上标。……南支十里云尝暖,瀑布秋雪消。”

山上原有“百花寺”,它比增城建县(公元201年)还早100多年,故有“先有百花,后有增城”之说。山上昔时建有莲花书院,明朝大儒湛若水曾在该书院讲学。山上除人文古迹外,还有许多自然胜景如石庵、石室、瀑布、无底潭等,漫山苍绿犄黛,游人漫步其间,可尽情享受近山滴翠与远山苍茫的神奇色彩,悠然

自得其乐。

凤凰山

凤凰山原名春岗,位于荔城街旧城区内。相传北宋熙宁七年(1074),一对凤凰在春岗上空盘旋,后又栖息于岗上的树林,半天才离去。人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便把春岗改名为凤凰山,并建凤凰亭为记。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理宗帝御笔亲书“菊坡”二字赐予名臣崔与之(增城人,家住凤凰山),崔逝世后改凤凰亭为菊坡亭。此后,凤凰山更是历代骚人墨客吟诗作赋的游览胜地。目前成为闹市区内的一座文化公园。

白水山

白水山山势陡峭,风景优美,古代已是增城八景之一。自唐代《元和郡县志》起,历代志书均突出记载此山,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曾慕名登山游览。白水山主峰名胡芦顶,海拔462.3米。山间泉水曲折迂回,聚汇于主峰南麓形成一泓浅湖。每逢雨季,湖水外溢,从山腹的峭壁悬崖泻下,气势磅礴,远眺犹如绿色帷幕上挂着一条白色绸带,故名“白水带”。

增城水系属东江水系。流域超过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条,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条。全市多年平均流量19亿多立方米,过境客水179亿立方米,南部还有潮水涌入,水资源十分丰富。

增城水文

主要河流

东江东江从市东南博罗交界处流入,经该市南部至西南角流入广州市黄埔区,流程为30公里,是我国罕见的西向的流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50亿立方米。

增江增江是市内最主要河流。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经从化、龙门在增城市东北角流入市内,自北向南纵贯全市东部地区,至石滩镇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9亿立方米。增江在境内河长66公里,河宽90~220米,流域面积97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53%。增江在市内最大支流为派潭河,此河发源于南昆山马坑嶂,流经派潭圩于小楼附近与二龙河汇合流入增江,河长36公里。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亿立方米。次为二龙河,河长22.5公里,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增江过去是增龙两县内主要交通动脉(50年代后期,逐渐改以公路为主)。

西福河西福河原名绥福河,发源于鹧鸪山麓,经福和、仙村汇入东江,河长58公里。流域面积580平方公里,市境内54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1亿立方米。50年代初,在福和圩以下可以通航,因水土流失,河床淤浅,加上沿河修闸,现仅铁路以南几公里可以通航。

雅瑶河雅瑶河发源于华峰山,于新塘大敦注入东江,河长24.4公里。流域面积129平方公里。沙埔以南可以通航。

官湖河官湖河发源于石径,经官湖于久裕流入东江,河长24.4公里。流域面积106平方公里。

兰溪水兰溪水下游称紧水河,发源于博罗县罗浮山酥醪洞白水门。北流经增城兰溪折向南流,再入博罗县联和水库,后汇入东江。全河长58.6公里,市内长29.8公里。市内流域面积84.3平方公里。此河原分别注入增江和东江,后建堤围与增江隔断。河流差落1083米,为各河之冠,水力资源丰富。

水力资源

地表水资源增城地表多年径流深1099.9毫米,年径量19.15亿立方米,但年变化大。丰水年径流量28.15亿立方米,平水年为18.3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1.3亿立方米。此外,过境客水:增江为28.7亿立方米,东江为150.8亿立方米,主客合计为198.6亿立方米。人均30090立方米,为全省人均6604立方米的4.5倍,居全省前列。

地下水资源市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位也较高。派潭、正果、小楼、荔城等地区,地下水一般深为

2~4米。朱村、中新、福和、永和、宁西等地区,地下水一般深为3~5米。三江、石滩、仙村、沙埔、新塘等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更为丰富。全市地下水量为3.4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为2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39万千瓦,理论年发电量为5.69亿度,可开发量为3.67万千瓦。

增城气候

北回归线经过该市北部派潭附近,全年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炎热多雨,长夏无冬。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风交替迟早及强弱不同,气候多变,受地势影响,北部山地与南部平原,气候亦有差异。

按气温10~22℃为春秋季、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划分,增城没有冬季。以1960~1969年统计,平均最低候温(5日为1候)为12.1℃,最高为28.5℃(在第40候,7月16~20日)。春季从2月4日(立春日)起至4月15日止共71天,候温在12.7~21.7℃之间。夏季从4月16日至10月25日共193天,候温22.4~28.5℃。秋季从10月26日至次年2月3日,最低候温为12.1℃,共101天。市内虽无气候学上的冬季,但习惯仍将天气较凉的12~1月,称为冬天。

气温

增城年平均气温(1959~1989)为21.6℃,最大年际温差1.3℃(21.1~22.4℃)。1月平均气温为13.2℃,最低10.4℃。极端低温-1.9℃(1963年1月15日);7月平均气温为28.3℃,最高29℃,极端高温38.2℃(1980年7月10日)。该市南北部温差在0.5℃左右。全年积温7910.9℃,其中12~2月平均在440℃以下,最低2月为410.4℃;6~9月平均在800℃以上,最高8月为877.1℃。地表温度年平均为23.8℃,极端高温为69.7℃,极端低温为-5℃。

雨量

1959~1989年,增城平均雨量1921.6毫米。4~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85%,10~3月为干季,占雨量15%。日最大降雨量253.5毫米(1981年7月1日),年最大降雨量为1983年,降雨2691.7毫米。最少降雨量为1963年,降雨1206.4毫米。受地形影响,降雨量北多南少:北部正果最多年雨量3049.1毫米,南部石滩最少年只有877毫米。

日照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09千卡/平方厘米,有效辐射约50%。年平均日照1953.5小时,最多2231.1小时,最小1612.9小时。

蒸发量

增城年平均为1450.5毫米,低于降雨量。最多年1957.7毫米(1963年),最少年1341.3毫米(1970年)。各月蒸发量差别较大,3~9月降雨量大于蒸发量,10~2月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风向

受季风影响,增城春多静风,夏多南风,秋冬风向北。又受地形影响,中部城区常年多偏北风,其频率占48%,偏南风占24%,静风占24%;南部平原地带,偏南风率占50%以上。风速年平均为2.3米/秒,秋冬平均为3米/秒。夏秋间常有台风入侵,年平均2次,最多年(1961)达7次,也有无台风的年份。风力最大可达11级,对南部地区影响较大。

霜冻

增城多年平均霜冻天数为19天,初霜1月6日,终霜1月25日,但常有推迟或提早的年份。霜期多年平均3天,最长9天(1976),也有无霜年份。

【微专题】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整理汇总 一、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 此外,山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白尔佼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高处不胜寒”。 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由此可见,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下原因不同。简单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的影响。而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气温低的根本原因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含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二、地形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1.山地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2.高原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三、地形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贺志强 21534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著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的作用,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一、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二、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来简要说明。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 40°N之间,南北约跨纬度10°,东西约跨经度35°,有相当大的面积高度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顶部海拔超过了7000--8000米,占据了对流层中下层,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

《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和自然资源》专题训练一

2011年《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和自然资源》 专题训练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最低气温的成因主要是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该区域 D.太阳辐射少 ⑵.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2、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⑵.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丁地带的是 ①东北平原②塔里木盆地③雅鲁藏布江谷地④横断山区,红水河流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⑴.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 D.洋流性质 ⑵.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③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①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⑶.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地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①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4、读图,回答⑴-⑶题。 ⑴.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B.②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③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④图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M等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⑵.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穿越的山脉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⑶.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 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不同自然带环境特征差异较大。 3世界自然带的类型与分布规律(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单峰驼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 林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 林 阿尔卑斯山 羊、黇鹿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猕猴、灵猫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 叶林和温带混交 林 松鼠、黑熊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 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驯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极地气候 苔原 驯鹿、紫貂 灰化土 冰原带 极地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非地带性: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 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 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形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考法:通过获取和解读新情境、新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小尺度区域内地形对水、热、光照、风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真题再现: (18年新课标1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复习探究: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为特征,西北地区是不是所有地方气候都一样呢?2018年暑假,建文外国语学校高三美术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地理研学走进西北,从地理的视角去细细观察,认识多样的西北,探究地形对西北气候的影响…… 材料1: 第一站我们到达银川平原,这也是地理老师向往的“塞上江南”,毕竟,这里盛产枸杞等名特优产品。银川平原发展农业其中的一大优势,便是贺兰山的“守护”,其冬季气温比纬度更低的兰州还要高。 试推测银川冬季气温高于兰州的原因? 材料2: 火车途径后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沿线两山夹峙,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最大的特色,便是农田与雪山并存,班上的徐客同学不禁朗诵: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请问造成祁连山山麓与山顶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材料5: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伊犁谷地,这里是世界上第二大薰衣草产地,同时拥有“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由于当地年降水可以超过400毫米,被称为“西域湿岛” 1.试分析伊犁谷地“西域湿岛”的成因 体系建构:

巩固训练: (2017年深一模)福建省云霄县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11一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 1)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8分) (2)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分析该县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受到风害的原因。(6分)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013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和它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4.地形与降水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其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5.山脉与气候 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殊的气候特征,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在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多种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归纳】在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突出: (1)西部海岸山脉紧逼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山脉以西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脉以东降水急剧减少。 (2)东部低缓的高原和山地对大气的阻挡作用不明显,因而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3)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汇编

学习-----好资料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之二 1、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更多精品文档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 地形、气候和河流

专题复习(三)——地形、气候、河流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 B.南极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非洲大陆 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科迪勒拉山系 B.喜马拉雅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安第斯山脉 3.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4.下列平原中,位置不在欧洲的是() A.西欧平原 B.波德平原 C.东欧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5.下列叙述中,属于高原地形特征的是() A.海拔较低,起伏不大 B.海拔高,起伏大 C.四周高,中部低 D.边缘陡峻,地面坦荡 6.“地球的伤疤”指的是() A.科罗拉多峡谷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东非大裂谷 D.马里亚纳海沟 7.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巴西高原 C.澳大利亚高原 D.伊朗高原 8.下列地形区与其分布的大洲,正确的是() A.刚果盆地― 南美洲 B.巴西高原― 非洲 D.亚马孙平原― 北美洲 D.青藏高原― 亚洲 9.下图是沿某一纬线方向的某国家的地形剖面图,这个国家可能是() A.俄罗斯 B.巴西 C.澳大利亚 D.美国 10.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A.山河相间、东西排列 B.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中部高、周围低 11.气候最复杂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12.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极地气侠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3.下列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14.下列大洲与亚洲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欧洲 D.非洲 15.在亚洲,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长冬无夏,有的地方雨水丰沛,有的地方常年干旱……这些都说明了亚洲范围广,各地气候差异大。下面有关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复习

2013高三地理河流专题复习 一、知识体系 提供淡水 排水不畅 二、相关概念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 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 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 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 (最冷月月均温),⑤ 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 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① 河流长度、流向 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状水系) ④河网形态、密度 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 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3?水位变化:补给、气候——水位 (1)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 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 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一一 ;东北地区的河流 (4) 墨累一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一一 ;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一一冬汛。 4. 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5. 含沙量: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 江,东北地区的河 流。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 6冰期: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 例:东北一一纬度高,中纬度,寒温带,秦淮以北一一位于暖温带,冰期短, 秦淮以南一一流经亚热带,冬季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无冰期 7 .入海口盐度:入海口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雨季结合 例:长江:冬季——盐度高夏季一一盐度低 8.水系形态 (1) 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 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 水系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f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三、 河流与地貌 1、 侵蚀作用 ---- 沟谷、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2、 堆积(沉积)作用:山口的冲积扇,下游河口的冲积三角洲,大江大河中下游的 冲积平原(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 3、 地偏力的作用形成: 侵蚀岸一一陡峻,堆积岸一一坡缓 四、 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补给指河流的水源,一般分为 5类: 1. 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 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 雨 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 化来得平缓。 3. 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 发 流 长 流 支 水 分 流 注 源 经 域 流 系 段 向 入 地 地 度 面 状 形 情 海 区 积 况 状 况 洋 雨 季节性 地下 冰雪 湖泊 水 积雪融 水补 融水 水补 补 水补给 给 补给 给 给 源流概况 河流补给 改造 流 水 结 含 流 落 量 位 冰 沙 速 差 变 期 量 1 化 4 水源补给 来水大 开发水能 发展航运 整治 河道 兴修 水库 水 利 工 程 正面 影响 保持 水土 负面 影响 控制来水 泄洪 调洪蓄洪 加固堤坝 利用 洪涝-河流 特征 气候 植被 地形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第六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影响气候的方式:动力,热力 ?地形影响气候的因子: 1. 几何特征 平原,高原,盆地,峡谷,丘陵,山峰 2. 地理特征 纬度,海拔,山脉的走向和方位,坡地的坡度和坡向 3. 所处环境 海边,沙漠中,季风区或者是副热带高压区 第一节地形对辐射的影响 一.地形对总辐射的影响 1. 直接辐射:增强; 2. 散射辐射:减弱; 3. 总辐射:增强 二. 地形对反射辐射的影响 三. 有效辐射随高度的变化 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都随高度减少,因此有效辐射的变化取决于以上两个因素的综合。四. 地面辐射差额随高度的变化 第二节地形对温度的影响 一. 对温度直减率的影响 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与自由大气接近,且地形影响随高度减弱,气温递减率随高度增大。 二. 山区逆温 产生原因:辐射,平流,下沉绝热增温 三. 地形对温度日变化,年变化的影响 1.谷地、盆地:年日变化大; 2.山顶、山峰:年日变化小。 3.高原: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第三节地形对气流的影响 地形对气流的影响表现为热力和动力效应 一. 大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1. 迎风坡 2. 背风坡 3. 大地形的作用

二. 地形对气流的绕流作用 三. 地形造成的局地环流与地方性风 1.山谷风 2.焚风:气流越过山顶下沉绝热增温造成 3.峡谷风峡谷地带气流加速前进造成 第四节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一. 地形影响降水的原因 ?气流在迎风坡受到抬升;地形对降水天气系统的阻挡、滞留;地形引起湍流上升运动;峡谷地带对气流的辐合,造成上升运动 二. 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 三. 山区夜雨 四. 坡地降水量随高度的分布 ?影响因子:地形,地形大小,局地气候条件,气流。 ?一般情况:呈抛物线分布 ?特殊分布情况 1.单调递减:多形成于湿润的赤道或热带地区 2.单调递增:地形不太高 五. 坡地最大降水高度:取决于气流湿度,凝结高度,稳定度,局地环流,地形,地形大小 第七章冰雪圈与气候 第一节冰雪圈概况 ?地球上水分总量的2.6%为淡水,其中80%为冰雪,即地球上的冰雪圈。冰雪圈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对气候有影响的冰雪覆盖主要有三部分:海冰,大陆冰盖,大陆雪盖。雪线高度与温度和固态降水相关,一般随纬度降低,但最大雪线高度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和副热带,到了高纬则在地面出现永久性的雪盖或冰盖。 第二节冰雪圈的组成 ?季节性降雪(大陆雪盖) 季节变化大,冬季范围大于夏季 ?永冻层 物质表层水分常年冻结,一些地区的永冻层上层会每年发生解冻。 ?山地冰川 出现的高度随纬度而异,与气候平均雪线随纬度的变化相关。 ?海冰 海洋上的冰统称为海冰。根据来源,分为咸水冰和淡水冰,根据运动状态,分为固冰和浮冰。 ?大陆冰盖

地形、气候、河流及湖泊

专题九地形、气候、河流及湖泊 ,怀化中考考点梳理 (一)本专题考点主要包括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及中国地形 2.各大洲重要地区的地形特征 3.各大洲的气候及中国的气候 4.各大洲河流及中国的河流、湖泊 (二)知识整合 类型一世界的地形及对人类活动影响 一、地形特征 1.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大洲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 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 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 低悬殊;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高原、山地,周围平 原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 脉、伊朗高原、西西伯利 亚平原等 欧洲平原为主;南北高,中部 低 南北部为山地,中部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 原、中欧平原 非洲以高原为主;东南高,西 北低 东部和南部为高原,中部 和西部为盆地 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 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 地、乍得盆地 南美洲以平原为主;西部山地, 中部、东部平原与高原相 间分布 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 原,西部为山地 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 安第斯山脉 北美洲以山地、高原为主,其次 是平原;东西高,中间低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 原,西部为山地 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 原、落基山脉 大洋洲以平原、高原、山地为 主;两侧高,中间低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 原,西部为高原 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 部高原 南极洲以高原为主冰雪高原和大陆南极高原 2.五大地区的地形特征 地区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 东南亚中南半岛以山地、平原中南半岛北部山地,南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为主;北高南低部平原 南亚以高原、山地为主;南 北高,中间低 北部和南部为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 原、印度河平原、德干 高原 西亚以高原、山地为主,南 北高、中间低 东北部和西部为高原、 山地,中部为平原 伊朗高原、阿拉伯高 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欧洲 西部以平原为主;南北高, 中部低 南北部为山地,中部为 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 原 极地 地区南极地区以高原为主,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南极:高原 北极:海洋南极高原 3.七大国家的地形特征 国家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 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 狭小 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关东平原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势东高西低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高 原,西部为平原 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 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 原、东欧平原 澳大 利亚以平原、高原为主;两侧 高,中间低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 原,西部为高原 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 部高原 续表 国家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 巴西以高原、平原为主;东高 西低 北部平原,南部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 美国以山地、平原为主;东西 高,中间低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 原,西部为山地 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 原、落基山脉 埃及以低矮高原和平原为主; 南高北低 南部为低矮高原,北部为 平原 尼罗河三角

气候因素如何影响土壤性质

气候因素如何影响土壤性质 1、说明气候对土壤有哪些影响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是有机质积累起来;反之,则有机质少。 2、分析母质气候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土壤形成因素包括:母质、地形、生物、时间、气候。每个因素 都会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土壤的形成绝不是单一因素起作用,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母质是土壤的来源,地形、生物、气候在母质风化、运移、新物质合成等重起作用,而时间加重了这些 因素作用的结果。 3、土壤的形成有什么样的气候因素? 4、哪些气候因素对土壤的发生发展起作用?详细回答谢谢 先说土壤影响气候。土壤的结构(分层)和组成(沙土、壤土和 粘土比例)会影响局地的水分循环从而影响气候。举例来说如果土壤 含沙大,土壤空隙大,降水容易下渗,土壤表面可用于蒸发降雨的水 分就比较少,该地区气候易干燥。相反若壤土和粘土较多,土壤持水 力就较强,该地区气候就会比较湿润。土壤化学状况也会通过影响当 地植被从而影响气候,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土壤影响气候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土地利用变化。土壤影响地貌应该是时间尺度很大 的过程,通过长期的土壤与生物,气候,水文共同作用逐渐改变地貌。 5、生物气候因素对土壤的发育有什么影响? 不同生物,植物根系对土壤的风化影响程度不一样,枯枝落叶成 分也不一样,对土壤形成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不同气候,温度和降雨量不一样,对土壤形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气候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对土壤形成产生间接地影响。

6、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的什么来实现 土壤由空气,水,有机质,矿物质组成.降水影响土壤的含水程度;热量也可以影响土壤含水.合适的温度有利于有机质增加.气候对土壤直接间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各个地方的土壤就不一样了.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一、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㈠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 ㈡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1.影响局部气温。 ⑴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⑶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⑷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⑸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⑹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①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大;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②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⑺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4.地形对光照的影响。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较少,光照强。如我国的拉萨由于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 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TU NAN DIAN 突难点)

WU DIAN LI 悟 典 例 ) (2017·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C )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D.④⑤ (2)图示区域(A)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思维过程】 设问信息:1.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2.土壤的成因及特征。 调动知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MING KAO XIANG 明考向) 考向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018·东莞市模拟)纳米比亚西岸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该区域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水汽来自夜间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海雾。植物叶面的气孔在呼吸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读下图“纳来比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纳米布沙漠地区降水少的原因不包括(C)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 C.位于内陆地区大陆性强D.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 (2)当地生长的一种植物名为百岁兰,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叶片呈长带状,长达2-3.5米,宽约60厘米,推测其叶面上的气孔(B) A.数量多,白天张开B.数量多,夜晚张开 C.数量稀少,白天张开D.数量稀少,夜晚张开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纳米布沙漠地区位于沿海地区;纳米布沙漠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影响,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第(2)题,据题干信息“该区城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水汽来自夜间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海雾。植物叶面的气孔在呼吸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可知,该地区处于沙漠地区,白天蒸发作用强,为减少水分散失,叶面上的气孔数量少,关闭;夜晚空气 湿度大,叶面上气孔张开。

地理专题复习---地形、气候、河流.doc

专题复习?地形、气候、河流(导学案) 潍城实验中学郝志鸿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地形图分析地形特点。 2、学会使用气候资料分析气候特点。 3、学会分析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 4、了解地形、气候、河流对人类的影响。 【引桥资料】1、什么是地形和地势?世界地形有哪五种? 2、“五带”的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 【新课导入】电影片段《红河谷》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一】地形及其影响(自主学习后,可在小组内寻找帮助哟!再向自然亲近一步!)1、试一试,对照地图,你能说出各大洲的主要地形区吗?然后你会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地形分布等方面说出下列大洲的地形特点吗? 地形特点地形特色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2、由此及彼:(说出下列地区的地形特点) (1)中南半岛: (2)南亚: (3)日本: 3、及时归纳总结:(下列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A、南、北美洲

B、北美洲与大洋洲 C、交错分布 【合作探究一】智慧分享……举例说明,地形对气 温、对降水、对气候的影 响。 (1)对气温: (2)对降水: (3)对气候: 【自主学习二】气候及其 影响 (自主学习,寻找规律。) 1、怎样描述一个大洲或地区的气候特征? 【合作探究二】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 (1)气候对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影响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自主学习三】河流及其影响(自主学习,善于发现!) 1、指图说出世界主要的大河有哪些? 2、地形对河流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三】(相互合作,学会分析与联系!) 1、气候对河流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8北

2、归纳总结:地形、气候如何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 3、气候、河流又是怎样影响地形的?

专题地形,气候与河流(气候)

专题三地形、气候与河流(二) 世界气候 气候概况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它主要包括、两大要素。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因素、因素、因素等。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同纬度地带,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带降水,两极地区降水;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大陆东岸上降水;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一般来说,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中考链接)读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右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同纬度的①②两地,若①是陆地,②是海洋, 此时该地区是冬季B.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 C.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D.图中等温线能反映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 (典型例题)2.下面各等温线分布图中, 阴影部分表示北半球夏季陆地的是() (中考链接)读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形图”,回答3~5题 3.图中,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气候类型() A.①B.②C.③D.④ 4.图中,亚洲最为显著的气候类型是() A.③②B.①② C.③④ D.②④ 5.图中,欧洲西部和美国都有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气候 亚洲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三面临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的特征。 (中考链接)1.我国所在的大洲—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面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 B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C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2~4题. 1.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4.在①地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排列整齐的橡胶林B.随风摇曳的椰子树C.一望无际的水稻田D.硕果累累的枣椰树日本南部属于季风气候,北部属于季风气候,由于岛国因素,其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性特征。 (中考链接)1.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结合富山市气候资料指出海洋性特征的 主要表现; 2.季风气候一般是夏季多雨,但是富山市却冬季 降水更多,分析富山市冬季降水特别多的原因. 东南亚中南半岛绝大部分属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________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良好的水热条件,为种植(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如、、、等)提供了重要保证。 印度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________ 气候为主,这种气候类型具有全图7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不仅影响大尺度气候,也影响局地小气候。 一、地形对大尺度气候的影响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影响大气环流。 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 二、地形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1.影响局地气温。

⑴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⑶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⑷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⑸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⑹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①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大;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②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⑺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4.地形对光照的影响。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较少,光照强。如我国的拉萨由于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