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对话

2010年5月的广东省江门市,时值初夏,“2010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论坛”在山环水绕的“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的故乡召开了。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为舞蹈理论家与编导家搭建的这一对话的平台,依遵讲实话的原则,开展了一场畅所欲言、开诚布公的学术研讨。

会议为期三天,出席会议的40位正式代表和100多位列席代表进行交流,分别带来了各自成功经验和需要排解的迷惑与难题,论坛研讨的氛围活跃而热烈。大家围绕着当前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创作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路,针对民族属性、文化品格、作品创作的多样性及传统文化形态在当下的生存转型机制,以及传承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辩论。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必然也会在社会转型中不断地发展变化,进入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加速期的问题,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各抒己见、热情洋溢地发言,让与会人员感受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和使命感。论坛中,反复强调坚守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精神底线,并以此作为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脉络和精髓。

长期以来,坚守这一底线的舞蹈实践者与理论者,都在不断地以各种形式进行着深入的探讨。通过会议代表感人肺腑的发言,大家打开一个广阔的视野,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存在的问题,更清楚地认识到舞蹈者的时代责任。这次会议集中的议题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参会代表强调了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的重要性。任何一种形式的舞蹈都立足于浓郁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应该将“浓郁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艺术主张提升为中国民族舞蹈的艺术走向。首先,要明确“民族风格”的概念,简要地说,它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依托于民族生活习俗,在民族心理素质支柱下形成的动态、情感和节奏等该民族的舞蹈风格和审美意蕴。与会编导针对地域性民间舞蹈风格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指出应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舞蹈文化,认同各族群的民间舞蹈,进而提升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力。与会人员都认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要保持“万变不离其宗”的严谨创作态度,失掉了民族之根,把属性混淆了,民族舞蹈固有的精魂就不见了,只有紧紧结合民族特有的、个性的文化根基,才是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方向。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多样化存在的现实。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多样化的发展,是各民族多样化存在的生动体现。与会代表在谈到民族舞蹈作品创作的多样化时,对我国民族舞蹈作品创作多样性的特点进

行了梳理和阐述,认为,民族舞蹈的发展需立足于本民族之根,以其特有的动作语汇,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与会代表认为,民族舞蹈的多样化发展能够使社会保持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的精神营养,使各种文化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民族文化总体上的优势互补,最终推动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推动民族舞蹈的风格性发展进行互动研讨,推崇文化多样化会产生各民族舞蹈文化之间的生存张力和发展竞争力,从而保持民族文化总体的内变力、鲜活力和生命力,有利于民族舞蹈文化不断地创造性地发展。大家认为民族舞蹈作品既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精神内涵出发,着力于发挥民族文化中的精神气蕴、神圣价值和高尚文化,还要保护民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充分认识到文化的精神实质,从精神修养方面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舞蹈文化个性,把握民族传统文化的脉搏,允许保留多民族的民间信仰遗风,不断地寻求和探索其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这样对我国民族舞蹈进程将会产生长久而深刻的影响。

三、来自理论阵营的呼声。与会舞蹈理论家代表指出,民族民间舞蹈要找到民俗与作品融会贯通的桥梁,对远离民族舞蹈文化内涵的倾向提出了批评与警示,呼吁民族舞蹈作品的创作发展首先要理清学科概念。并号召编导应着力创作真正能够强烈震撼人们心灵的民族舞蹈作品,反对只停留于生活表象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晚会式的、以虚浮的新意包装的“泡沫舞蹈”;鼓励挖掘生态环境中的传统文化,真实生动地表现民众的生命感悟、生存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作品;刻画表现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文化阐释 摘要:傣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苑中的一朵 奇葩,它体现着傣族人民的灵魂、心声。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 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 层把握。 关键词:地域文化;水文化;拟兽舞蹈;图腾崇拜;风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 文化。舞蹈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积淀古代文化,而又不受语言文字局限的特殊文化现象,传承着民族审美心理。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社会群体、风尚习俗,都哺育、陶冶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同时又塑造着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独 特风格。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特色、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拟兽舞及图腾崇拜、艺人及艺术家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探寻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 对其有一个文化层次的深层把握。 一、地域文化的特色

傣族人民居住在平均海拔500~1000m之间的平坝地区和江河之畔。那里风光绮丽、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史书记载,大约两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们就已进入“盖房建寨、定居种瓜”的农耕时期,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长期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故而人们具有清新、雅致、平和、善良的民族心理。 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传入,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不同,只主张“自我解脱、自我拯救、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因此,它的舞蹈风格不似大乘佛教那样雄阔、壮美,有救众人于水火的气势,而是比较柔婉、秀美,与秀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如“蜡条舞”,这是一种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舞者两手各托一支燃烛,在鼓、钹等乐器的伴奏声中起舞。主要动作是两手向内或向外划圆旋绕,或半蹲,或跪下,形成各种“三道弯”的舞姿,十分柔美。有时做缓步流动,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而摇曳,营造出端庄、典雅、安静、祥和、虔诚、神秘的气氛。烟烛在佛教中喻意光明,因此舞蹈带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求得佛祖保佑,使自身能够在光明中超脱、升华。又如广为流传的孔雀舞,也是按佛经中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编的。舞者身穿白衣,头戴璎珞,手执莲花,乘金孔雀传经,这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4-6级师资培训理论考试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 4—6级师资培训班理论考试题 培训地点:甘肃兰州培训时间:2012年6月18日至6月22日培训级别:4—6级答卷人:王英 第一题: 五级舞目——小卜少(傣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双腿的屈伸结合勾踢步、前点步位以及掌形、翻腕等手位、脚位的运用,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傣族民间舞蹈。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难点:追鱼手、勾踢步、曲掌翻腕、 教学对象:8—10岁儿童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准备:五级DVD、CD碟,傣族舞服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大部分居住在云 南省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感情内在含蓄, 下肢多屈伸,身体和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造型。今天,我们来学习傣族舞蹈《小卜少》,一起感受傣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二、欣赏:

1、播放《小卜少》,学生欣赏,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特点。 2、分发傣族舞蹈服,了解傣族舞服,穿着舞服,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习关键动作: 1、勾踢步: ①讲解要点并示范:勾踢步后踢的脚要快速、轻盈,快踢慢落。 ②带领学生练习,反复示范以供学生模范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 2、追鱼手: ①掌形手:学生做手型,明白掌形手是傣族舞的基本手型。 ②讲解并示范追鱼手,学生练习。 3、曲掌翻腕:讲解并示范,学生练习。注意手型的变换。 四、教学舞蹈《小卜少》 前奏 [1] 1—8 体对7点,六人成一横排,正步位,第一人左手点肩,其 他人搭前一人的肩,目视1点。 [2] 1—8 保持舞姿,屈膝4次,右手下垂甩摆。 音乐 [1] 1—4 屈膝两次,右手从身体左侧摊出至右侧。 5—8 屈膝两次,右手里绕腕至托掌位,头、身左倾。 [2] 1—8 屈膝4次,右手经旁按掌落至旁平位,右倾头。 [3]—[4] 重复[1]—[2]动作。 [5] 1—8 体对1点,提裙手,左起单数人左勾踢步4次,双数人动 作相反。

[课程]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课程]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浅谈民族民间舞价值的开掘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发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流失问题着手,以人文精神关怀为根本,以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及文化市场发展规律为例,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价值。 关键词:开掘,民族民间舞,舞蹈语言,价值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界定及现状 (一)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界定 民间舞是相对于宫廷舞而言的,也是由舞蹈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而来。它强调是民间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民间舞蹈来源于原始舞蹈,当社会发展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一直发展成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社会功能性的舞蹈而发展为民间舞蹈”[1]。民间舞蹈指舞蹈形式及流传的社会层面——具有民间性。 民族舞则是从地域、民族性角度来界定,指具有某种民族特性的舞蹈内涵或形式。它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比如中国民族舞蹈,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 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个性及样式。民族舞蹈指舞蹈的内涵和个性——具有民族性。 (二)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现状 1民族性流失 不同民族,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差异,积淀了不同的文化传说。目前,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艺理念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现代

化进程中逐步变化,西方的动作、节奏、叙事等手法,冲击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其形式化,民族性的元素减弱。 “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2]。而民族民间舞这一特有的风俗文化的发展现状让人担忧。现在众多舞蹈打着民族民间舞的名义,却完全没有民族舞的内涵,壳是民族性,而魂却已完全不具备民族性。 2民间性流失 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尤其受文革影响,普遍认为传统的东西是陈旧的、有害的,应学习西方的、现代的文化。一度造成重视现代创新,而压制传统发掘,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甚至对立。 传统的民族民间舞也成为革新对象,而当市场经济大潮涌来,刚刚向本位靠拢的民族民间文化又一次偏离轨道,受到冲击,不再保留其民间性本色。而在其变化过程中,民间性只是形式化的宣传口号,已经逐步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等相去甚远,而不能在民间普遍流传和发展,这也是众多民族民间舞只适应舞台表演的要求,而丧失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所在。 二、民族民间舞的价值体现与开掘 (一)民族民间舞的价值层面 民族民间舞蹈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首先,它是物质的,受原始的自然环境制约而产生形式。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早期原始舞蹈,即民族民间舞蹈的雏形,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 其次,它是制度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性使得它逐步成为一种稳定的艺术形式。作为祭祀、庆典、群众自娱等,民族民间舞蹈在表演中呈现可见的物质性、动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 关于舞蹈,我自问没有很深刻的见解。但我总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它就该与文化密切联系,并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或思想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舞蹈的创新也就该源自生活。所以我觉得像林怀民这样的艺术家是值得钦佩的!他自己建的舞团名称就采自中国古书《吕氏春秋》中的黄帝时代中国舞蹈的名称—“云门”舞集。像他的经典之作《九歌》、《白蛇传》、《红楼梦》、《行草》、《水月》等,都彰显着雄厚博大的中国文化,无论他的目的是不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他就是经意或不经意地做到了!就如他编的《水月》,演员的起承转合有太明显的太极拳套路,甚至于直接用了太极拳的起势、收势。由太极生发的身体律动呈现连绵不断、周而复始、柔中带刚的宇宙节奏,黑与白、明与暗,中国古典哲学阴阳二元论构成舞台色调选择的依据,明镜与水将舞者的身影层层倒映,虚实之间生成灵动幻化之美。待到尽头,舞者一一隐去,带走了之前所有的幸与不幸,挣扎、焦虑与困惑,唯有空静的舞台水声自在,无言却令人了悟“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意味。《水月》带领我们观照生的世界,人生浮华如同幻象,各色生命的历程终究化为空无,爱欲纠葛也许经历后才能明白,原来活着不必如此执着,幡然醒悟人生原本如此简单,舍此身外,别无他想的清明···当然,我们中国还有许多值得骄傲的舞蹈艺术家和舞蹈作品,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是一大群人的辛苦努力,任何一个人都不具备批评或者斥责某部舞蹈作品的资格!尤其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灿烂辉煌,光照比邻,不记得哪位大家说过,其实,外国的舞蹈文化先是受中国影响才发展的,现在反过头来,中国的年轻一辈却老是跟随西方舞蹈文化发展潮流···或许,发扬中国传统魅力并为其注入新鲜血液才是今后中国舞蹈该前进的方向了,就像大师林怀民···

舞蹈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且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及教学等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舞蹈人才的培养,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民族民间舞组合的教学是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组合编创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品舞蹈的表演,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编排有其自身规律和特色内涵。本文分别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方法以及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创编的原则 (一)民族性与风格性原则 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与风格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美学风格的重要标识,是民族民间舞创编之魂,是舞蹈创编应把握的首要原则。即使舞蹈动作编创的再好看、再花哨如不把握此原则就即会使舞蹈看起来似是而非,且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最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这就要求编导在创编民族民间舞时应准确的把握该民族的舞蹈风

格特点,对该民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都要有非常精准的掌握和了解。如东北秧歌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维吾尔族舞蹈的“立腰拔背、挺而不僵、颤而不窜”;安徽花鼓灯的“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等。这些都是历代舞蹈先辈经实践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对各民族舞蹈风格与动作特征的准确总结。 (二)目的性与功能性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院派教育事业的初衷是通过系统、有规律的教学培养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表演以及教学等人才。民族民间舞组合的训练是成功表演民族民间成品舞蹈的阶梯和有效途径,每个组合都有自己独立的训练目的,体现着强列的功能性,既要保持风格的准确又要达到训练的目的。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创编不能盲目拼凑,一味追求创新,避免主体动作复杂,元素不能太多,应根据教授的具体对象、具体程度,训练的具体部位、具体目的给予恰当的动作组织和编排。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和审美,都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格。民族民间舞组合的编排不仅要体现传承性,也要体现创新性。这使得舞蹈组合既要保持传统舞蹈的风味,又要与现今时代接轨,与现今观众的审美和生活需求相吻合。保留传统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简单地再现和风格性展示,因而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动律和体态是不可更改和违背的,应该强调和突出。另外,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随意打破民族禁忌,舞蹈的编排要尊重当地的民族特色与风俗习惯。只有突出其个性特征,才能显示出它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 (四)观赏性与表演性原则

舞蹈作品舞剧《朱鹮》赏析论文终稿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舞蹈作品赏析》期末考核论文 浅析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 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舞蹈教育) 班级: 2014级4班 姓名:杨骐滔 学号:120810104026

关键词:朱鹮,艺术特征 摘要 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 在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 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矜持、典雅、洁净、高贵,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多疑。 那时节,朱鹮与人类是多么亲近友善,多么情意绵绵。 不知自何时起,“吉祥之鸟”渐渐淡出了人类视线。 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须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仅仅不到100年,野生朱鹮种群便已宣告濒临绝迹。 本文将深入舞剧《朱鹮》的故事去了解在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前言 本文以央视网,星光大剧院,央广网等诸多媒体的阐述以及《大舞台》2016年第Z2期的概述入手,深入探讨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启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但愿,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 一、舞剧《朱鹮》的创作背景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 ,“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 ,“翩 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 ……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 誉为“吉祥之鸟” 、“东方宝石” ,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 时的翩翩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朱脸鹮鹭等, 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 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在朱鹮数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198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共 同保护朱鹮计划》,共同推动朱鹮的繁育和保护。 深入了解朱鹮种群曲折的繁育之路后,陈飞华深受触动,更是感慨人类 在拯救朱鹮过程中的跨越国别、跨越民族的携手合作。这更加坚定了用舞蹈 艺术触发人类思考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的决心。“古代时的朱鹮 和人,和今天农村鸡鸭鹅与人的关系一样祥和。然而,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 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脆弱的朱鹮繁衍 所必需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生态,已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我们希望通过朱鹮曾经的失去,表达人类永久的珍惜,希望今天我们守望的 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的美好家园! ”陈飞华说。 正是带着这样深沉的思考,陈飞华找来了一流的创作班底,让沉淀并孕 育了4年的《朱鹮》终于“起飞”了。佟睿睿编导、郭思达作曲、罗怀臻编剧,青年舞蹈家、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舞林争霸》人气 明星朱洁静、王佳俊领衔主演,舞剧《朱鹮》主创团队可谓阵容强大。更重

民间舞蹈与民间文化

浅谈中国民间文化与中国民间舞蹈的有机结合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通过人的形态、神态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用身体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随着社会生活改变而发展以及从民间向舞台艺术升华这几个方面。民间舞蹈与民间舞蹈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民间舞蹈是传承民间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民间文化为民间舞蹈保存了原有民俗风格,那么,将民间文化与民间舞蹈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民间舞蹈文化,让舞蹈教学不只是身体和神态上的模仿,还有更深层次的舞蹈内涵,同时传承和发扬了舞蹈文化。一、民间文化与民间舞蹈的关系1.传承民间舞蹈文化中国民间舞蹈有独特的传承方式,民间舞蹈的参加者既是表演者也是创作者。民间舞蹈进入课堂,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传承和发扬民间舞蹈。而目前的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注重的是模仿民间舞蹈的形态,对民间舞蹈中蕴含的文化了解不多,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只有形似而缺乏神似。 舞蹈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既具有语言文字的功能,又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既可以积淀古代文化,又能够传承民族审美心理;它可以把社会生活升华为艺术形式,不断汇入时代精神与新的审美情趣。由于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之母,因此,研究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探索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文化类型及其审美特征,不仅是研究中国舞蹈文化之根本,而且有助于中国文化精神的探究。 民间舞蹈寓于民俗文化之中。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民间风俗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看一个舞蹈,了解一个民族。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将舞蹈艺术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民间舞蹈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内容极为丰富的舞蹈种类。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气候差异、风俗信仰不同。各民族人民美的心灵,美的情趣,美的精神,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舞蹈来表达。为很好地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我国部分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背景作简要分析,有重要意义。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的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发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现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一门具有开拓性的、边缘性的新兴学科,是舞蹈学科的一个分支,

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浅谈民族民间舞价值的开掘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发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流失问题着手,以人文精神关怀为根本,以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及文化市场发展规律为例,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价值。 关键词:开掘,民族民间舞,舞蹈语言,价值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界定及现状 (一)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界定 民间舞是相对于宫廷舞而言的,也是由舞蹈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而来。它强调是民间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民间舞蹈来源于原始舞蹈,当社会发展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一直发展成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社会功能性的舞蹈而发展为民间舞蹈”[1]。民间舞蹈指舞蹈形式及流传的社会层面——具有民间性。 民族舞则是从地域、民族性角度来界定,指具有某种民族特性的舞蹈内涵或形式。它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比如中国民族舞蹈,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

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个性及样式。民族舞蹈指舞蹈的内涵和个性——具有民族性。 (二)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现状 1民族性流失 不同民族,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差异,积淀了不同的文化传说。目前,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艺理念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变化,西方的动作、节奏、叙事等手法,冲击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其形式化,民族性的元素减弱。 “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2]。而民族民间舞这一特有的风俗文化的发展现状让人担忧。现在众多舞蹈打着民族民间舞的名义,却完全没有民族舞的内涵,壳是民族性,而魂却已完全不具备民族性。 2民间性流失 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尤其受文革影响,普遍认为传统的东西是陈旧的、有害的,应学习西方的、现代的文化。

[呼吸,民间,舞蹈,其他论文文档]论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应用

论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呼吸基本概念民间舞蹈科学应用 论文摘要:呼吸是生命的象征,呼吸给予人类生命,给予舞蹈活力,是美的记忆。本文 认为,在论及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作用时,应首先搞清楚呼吸的基本概念、舞蹈中呼吸的作用等问题。 一、呼吸的基本概念 1.生理呼吸 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进行的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都是通过氧化体内营养物质而获得。为此,人体必须从外界不断摄取O2(氧气),同时不断地将体内所产生的CO2(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来完成由外呼吸、气体运输、内 呼吸三个环节组成的全部呼吸过程。[1](P71) 2.舞蹈表演艺术中的呼吸 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者们是在生理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舞蹈时进行合理的呼吸,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的基本恒定,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充分发挥舞者们的机体能力,以创造出最美的舞台形象。在舞台上气喘吁吁,使人看后心里难受,最多只能得到几句怜悯的话。行话说:“雄伟挺拔之姿,气泄则挺不起。舒展优美之志,气憋也展不开。”由此可见,呼吸的合理运用,有时直接影响着舞蹈风格的表现。“在京剧武打中亮相后园场前常有一个吸气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气。气满了,紧配着锣鼓的园场或开打,常是一口气进行”。[2](P45)由此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气息的合理运用方法创造了具有特定武生形象的审美意义。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当舞蹈动作的韵律与呼吸韵律完全一致,才能揭示舞蹈艺术全部的美。 二、舞蹈中呼吸的作用 舞蹈属于特殊的“人体肢体语言”,难以用文字表达,民间舞蹈文化深远,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更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晰。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的肢体语言对民间舞的风格、特点予以体现呢?呼吸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在生理呼吸的基础上控制、处理,合理地把握、运用呼吸,从生理的自然呼吸升级为人体有意识的支配及其运用,使呼吸与舞动达到高度完善的统一。 呼吸给予人的是生命,给予舞蹈的是生命力。舞蹈是舞者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呼吸则控制身体,来帮助四肢更完善地做出各种舞姿,使之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舞者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够把握动作的内在力量,并能解放各部位,使肌肉充分舒张、收缩,动作松驰流畅。[3](P214)这就要求舞者们要正确认识舞蹈 中艺术呼吸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主体精神的结晶。它来源于民间百姓,来源于各民族本身,它是舞蹈艺术的基础,是群众的文化。在表现人物思想情感中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 论文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信阳学院 舞蹈鉴赏考查课论文 (2016至2017学年度第1学期)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芭蕾舞剧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 摘要:我国芭蕾舞较之西方起步比较晚, 1959年我国第一个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简称“中芭”)正式成立,曾先后创作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之作。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本篇借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对比,浅谈关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以及其内在含义。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赵汝蘅 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要情节: 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改编后创作而成。舞剧一共分为五幕。 序幕--幽深的大宅院中,老爷命人将红灯点亮。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 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 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二、内容论述: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为电影和芭蕾舞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大力作,电影片中开头就是大学生张颂莲被母亲强逼嫁到陈家做四姨太,此后她就在阴沉大宅中被封建思想毒害并同化、与其他姨太勾心斗角争宠,最后疯掉。全片主要通过阐述一个退学的女大学生嫁入大宅后的悲惨命运,来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以及封建思想进行批判。而新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仍是张艺谋导演的大作,是张导根据电影改编的。剧中的主人公被简化为只有陈老爷、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京剧武生。 在此先拿《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和芭蕾舞剧做对比。很明显,芭蕾舞剧不能像电影一样可以通过语言来明确表达主人公的性格、思想与心情。舞剧对演员的要求十分高。演员必须用肢体语言来诠释所演的人物与情节。舞台上也没有活生生的风景背景,只能用背景画布上的图画来烘托故事的气氛。人物的介绍也不可能想电影上那样明了,所有人物和角色只能由观众看出来。简而言之,芭蕾舞剧就是让演员用肢体语言辅以音乐、灯光、背景来“讲述”整个故事。 具体来说,如在开场表现的时候电影中女主角是为生活所迫,在母亲的要求下嫁入陈家的,而芭蕾舞剧中可以看得出来女主角是在四位陈家下人的逼迫下上了花轿的。这是因为,在电影中,故事的起因是通过女主角与母亲的对话引起的。而这样的对话用芭蕾舞剧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芭蕾舞剧中,导演用四位下人逼迫女主角上花轿来表明她是被强迫上花轿而不是自愿的,以此来为后面女主角喜欢上京剧武生做铺垫。芭蕾舞剧中,女主角要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通过舞蹈来表现出来,用舞蹈来表现出她努力反抗却无济于事的无奈。又如,讲老爷前两个姨太之间的争宠时,电影要有一系列的故事来表现争宠的险恶与勾心斗角

舞蹈赏析论文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璀璨不朽的舞蹈文化 经过这几节课老师的介绍与讲解以及通过一些舞蹈视频的赏析,我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同全世界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一样,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贯穿了几千年漫漫的时光,不断发展变化并影响着其他的艺术形式。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罕见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得民间舞经受住了考验,生生不息。世界民间舞如此,中国民间舞亦如此。 其实舞蹈作为特殊的人体文化,情感的表达、动作的模拟,是易于被人们理解的。但一些特殊体态、社会思维、民族意识等标志则不易被本民族或本地区以外的人们所理解。而这些正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例如:游牧民族祖祖辈辈骑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的性格粗犷、豪放,体态彪悍、健壮。因为骑马的关系,所以肩部比较松弛,在舞蹈的基本步态中,多用肩、臂的动作表现感情就成了蒙古、哈萨克民间舞蹈的一种文化标志。山地民族生活在山谷之间,一顺边的体态常常在上下山最为有利,长期的劳动生活就形成了“一顺边”的动作和体态。并且一直保留在它们的民间舞蹈之中。 我们可以知道舞蹈的种类十分丰富,从中国文化着手,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舞蹈文化博大精深,从远古流传至今,一直在宫廷和民间穿插流传。而这些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古文化遗存,就很自然地在民间舞蹈中表现出来,民间舞蹈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既古老,又年轻,情贯古今,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没有一门艺术可以像民间舞那样,能够最直接、最生动、最富感染力,也是最直观地表现该民族人民的性格、气概、气质、生活方式、本质精神、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等等一切。 可见,民间舞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中国文化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永葆这一文化载体的生生不息灿烂美丽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我将浅谈一下我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对待民间舞的传统问题,往往有这样一种观点——民间舞是民族的,也是传

浅谈对民族民间舞的认识

浅谈对民族民间的认识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它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以其绚丽多姿的风采和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民族舞,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民间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接着说说民间舞,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如孔雀舞等,就属于民族舞)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的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练习民间舞好处有较强趣味性、培养舞者气质、让人心情愉悦、有益身心的作用。由此而来,我们如今兴盛的广场舞也是由于此原因而诞生,变的更适合某些年龄段以及更简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属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民俗性。我们从舞蹈功能的角度,将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分属五大类,即:节令习俗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如自娱自乐、社交择偶、健身竞技、表演卖艺等);礼仪习俗舞蹈(如在生育礼、成人礼、婚礼、寿礼、丧礼、祭礼、兵礼等礼仪活动中进行的舞蹈;信仰习俗舞蹈(如在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民间俗信活动中跳的舞蹈);劳动习俗舞蹈。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地区或民族,生活中自然传衍的舞蹈濒临绝境。面对新的时代,他们也渴望以舞蹈来表达心声,树立自己民族的形象。他们甚至向专业舞人提出:“为我们设计一个舞蹈吧!”有许多自编的民族舞蹈就是在这样的呼应下而诞生。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载歌载舞,自由活泼。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巧用道具,技艺结合。中国的很多民间舞蹈都巧妙地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长绸、手鼓、单鼓、花棍、花灯、花伞等等,这就大大地加强了舞蹈的艺术表达效果。 既然说到了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特点那么自然要选取一个典型的民族民间舞的来进行代表说明了,大家都有所了解的《孔雀舞》,它是傣族的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已有悠久的历史。起始于云南省傣族地区。傣族人民把孔雀当做吉祥的象征,以自己扮成孔雀来跳孔雀舞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民间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由一人或二人来跳,吹奏葫芦丝等乐器当伴奏,表演者模拟

民族民间舞考级一级曲目

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一级 一、西瓜(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儿歌的唱词引领学生进入模仿状态。 关键动作:滚动(躺地滚动、坐地滚动)、舔胯。 儿歌: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边,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 二、小熊舞(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 关键动作:前舔、后含、耸肩。 教学提示:1.以模仿小熊、表演小熊为主,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 2.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 三、球球操(儿童舞蹈) 教学目的:以训练腰为目的,通过模仿小球的形态,训练前、旁、后腰以及背肌的能力。 关键动作:卷腰、胸腰、旁腰。 教学提示:1、通过坐地及站立两种不同的状态,训练学生胸腰、中腰以及旁腰的柔韧度。 2、坐地向后卷腰时,要将脊柱最大限度拉伸。站立下胸腰时,要感觉上、往远。

四、打花巴掌(汉族风格) 教学目的:在欢快的儿歌声中,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方位感。 教学提示:1、打巴掌时,以手心交叉击打并带有弹性,眼随手动。 2、体前上、中、下的方位要明确;上 ---- 头部的斜上方;中 ----身体的中轴线;下 ---- 腹部的斜下方。 儿歌:打花巴掌儿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儿灯,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二月二,老太大爱吃白糖棍儿,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打花巴掌儿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儿呀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江西腊呀海棠花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海棠花。 五、蜗牛(儿童舞蹈) 儿歌: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雨点来了我不怕,我会躲进小房子。 以儿歌带领学生在没模仿小蜗牛缓慢的爬行中,对学生脊柱进行抻、拉、含、仰的训练,并在手臂交替划圆运动中,进行手机抡、拉、抻的训练。 关键动作:软手。提示:1、团身时,尽量将身体收成球状,再将脊柱最大限度进行抻、拉、含、仰。 2、手臂做抡、拉、抻时,要贴身体走立圆路线,手尖尽量往远够。 六、我的小手手(儿童舞蹈)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

大学舞蹈鉴赏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天鹅湖我看的享受 内容概要: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源自德国古老的童话,而无论是在 德国还是俄罗斯文化传统那管理,人们都把天鹅等同于纯洁的少女,这 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个舞剧的阴柔基调。古典芭蕾的规范跟这种基调 不谋而合。舞剧中男女演员的舞蹈动作和组合,以及女演员的服饰等, 均表现一种典雅、柔美的女性气质,为舞剧渲染了阴柔的色彩。 关键词:柔美芭蕾艺术典雅 正文: 我在大学,有幸选了舞蹈鉴赏,有幸在老师的有声音引领下,静静的观看了,天鹅湖,看的我是一种享受啊。之后我好好的去,了解了下 天鹅湖的历史背景及柴可夫斯基的创意发展,现在跟大家分享下一下。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 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 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 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 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自其诞生以来,《天鹅湖》几乎成了古典芭蕾或整个芭蕾艺术的一个象征和代名词。它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既有柴科夫斯基的传世音乐,又有凄美的爱情故事;既有俄罗斯芭蕾大师彼季帕学院派的经典规范,也有伊凡诺夫义创作的新鲜血液。在经典性的基础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下面跟大家分享下剧情。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初探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初探 中国,作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舞蹈文化历史资源,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之风表现出空前的活跃。 一、民间舞蹈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和性爱等一切领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发展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很少在史书中留下它们的踪迹。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在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结构,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

二、民间舞蹈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知道,历史上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经济类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千百年来民间舞蹈是在特定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这个“特定时空”大多包括宗教仪式、祭祖祈神、年节聚会、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谈情说爱等各种民俗事象;这个“特定群体”是指各民族的广大民众。尤其是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总是喜爱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就是在劳动小憩或亲朋相聚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要唱唱跳跳歌舞一番,民间歌舞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产的快速发展,通讯、交通的大力改善,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交通较为便利,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在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民族贸易等地方经济中,接触了外界,开阔了视野,他们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方式,认识世界,了解经济文化的最新信息。当代色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的迪斯科、现代舞、卡拉OK等娱乐方式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所青睐,传统的民间舞蹈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变化,这一变化呈多元、多样、复杂

舞蹈鉴赏优秀论文

舞蹈鉴赏优秀论文——徜徉于舞蹈中 不知不觉就到了第18周,最后一节舞蹈鉴赏就这么上完了——本学期的舞蹈之旅到站了——引言 身为女生的我天生男相性格,总觉得各种肢体表演(尤其是舞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忸怩,然而在学期文化素质选修课中,我却凭着一股自己也说不清的冲动选择了——舞蹈鉴赏,并且很幸运的中选了。 第一节课上,路老师就以独特的活泼风格为我们介绍了本课程的大纲,带我们踏入鉴赏舞蹈的艺术之门。许是路老师轻松幽默的教学与我观念中严肃刻板的舞蹈课堂大为不同,我渐渐地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渴望进一步了解对我来说还颇为陌生的舞蹈世界。我甚至想:既然我不会跳舞,那么就让我在这课堂里尽情徜徉吧。身虽不动,心有所动,dance in mind也是极好的。 在之后的课堂里,我便在老师的引领下领略了东西方舞蹈的不同魅力。从《吉赛尔》、《天鹅湖》、《天鹅之死》、《堂吉诃德》、《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年轻人与死亡》,从《霓裳羽衣舞》、《踏歌》、《谢公屐》、《千手观音》到《小城雨巷》,从西方到东方,从独舞到群舞,从古典到现代,我彻底被舞蹈艺术所折服。这翩翩起舞中,表现的不仅仅是人体的柔韧与美丽,另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有的更是引发人们对这个时代的思考与质疑。 词典解释有云:“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的舞台艺术。”舞蹈之美无处不在,蕴藏于那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构图、舞美、服装之中。舞蹈鉴赏包括三个要素,鉴赏主体、鉴赏客体以及鉴赏中介。对于深谙舞蹈鉴赏之道的人来说,鉴赏舞蹈表演是一种视听觉的高级艺术享受。实在不敢说自己是个合格的舞蹈鉴赏者,但是我的确乐于欣赏舞蹈,感受曼妙舞姿,进而感知作品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本课程中,我领略过梦幻的欧洲芭蕾,欣赏过典雅的中国古典舞和多样的民族民间舞,也观看过印度舞蹈,对于西方舞蹈,我想,还是芭蕾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舞蹈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和芭蕾舞。芭蕾源于意大利宫廷,繁荣与法国,鼎盛于俄国,1851年亨利三世皇后的妹妹玛格丽特的结婚庆典上上演了第一部真正的芭蕾——《皇后喜剧芭蕾》,此后又有了《吉赛尔》《仙女》等浪漫主义芭蕾,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更是经典的芭蕾剧目。芭蕾舞演员表演时姿态优美,每个动作都是那么的精致,空中击腿、挥鞭转、旁腿转,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目不暇接,穿着洁白纱裙的女演员与身穿紧身裤的男演员用美到极致的肢体语言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只是,我不禁想到,在这美的背后,芭蕾演员们承受的痛苦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吧,尤其是穿着足尖鞋的女演员们,这足尖上的优雅岂是轻易得来的? 不仅仅是芭蕾,所有舞蹈背后都承载着演员们的汗水、编导的辛勤耕耘,正是这样,作为观众的我们更应该尊重舞蹈,文明地欣赏舞蹈。对于未能“抢到”票观看中央芭蕾舞团6月1日在我校本部的精彩演出,我任然很遗憾,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经常有的。 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舞蹈的直观感受,下面我就《谢公屐》与《天鹅之死》这两支舞蹈浅谈中西方舞蹈差异的对比。 首先来谈一下《谢公屐》。可以说,这个节目是女踏歌的姊妹篇,也可称之为“男踏歌”。李白有诗云:“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编导孙颖有感于此,便借此典故,参考汉代上层社会文人雅士“以舞相属”的社交舞风,编创了《谢公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