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变量识别评价表

2018版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变量识别评价表

2018版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变量识别评价表
2018版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变量识别评价表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的内容与要求。 适用于公司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能源因素识别与控制活动。 2 目的 本程序旨在识别公司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能源因素,评价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并确定控制次序,为制定目标、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3 术语 3.1本程序采用GB/T23331-2012 idtISO50001-2011中规定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3.2能源因素: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 4 职责 4.1 安全保障部负责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安全保障部负责确定能源因素评审小组,并召集会议,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4.3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能源因素进行排查、识别和控制措施制定、实施。 4.4 安全保障部负责编制企业的能源因素清单,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清单。

4.5 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及控制方案的审批。 5 管理程序 5.1 能源因素的识别 5.1.1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能源因素调查工作,对存在的或者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相关的或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识别时填写《能源因素调查表》(附录A),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列出本部门的能源因素,填写部门《能源因素清单》(附录B),经部门领导审批后,将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附录B)报安全保障部备案。 5.1.2 安全保障部负责组织能源因素的识别工作,在部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特别是针对企业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相关的或可能存在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并建立企业《能源因素清单》(附录B)。 5.2 系统划分 将公司整个能源流程划分为生产系统、供能系统、办公系统、辅助系统和其它系统。 a.生产系统包括:制造部管辖的中型电机分厂、高速电机分厂、大型电机分厂、线圈分厂、冲剪分厂、金加工分厂、工具分厂、轴承分厂、特种电机分厂和质量保证管辖的试验室。 b.供能系统包括动力站房及其相关输送管线网。 c.办公系统包括各管理部门。 d.辅助系统包括后勤、服务等。

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 目的 识别和评价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能源因素,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为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涂布白卡纸、食品卡纸、液体包装纸和烟卡纸等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服务全过程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活动。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优先控制能源因素及管理方案的审批。 3.2生产经营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分厂对公司能源因素进行识别、汇总、评价和更新,确定优先控制能源因素。 3.3各部门/分厂负责其所辖区域及业务范围内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 4 工作程序 4.1能源因素识别 4.1.1 识别的范围 在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已纳入计划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4.1.2 系统划分 将公司整个能源流程划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其他系统。 a)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制浆分厂、造纸分厂、热电分厂。 b)辅助生产系统包括生产经营管理部、采购中心、物资管理部、品管部、电仪分厂、环保分厂等。 c)其他系统包括行政管理部、营销部、市场部、项目部、财务部、保卫部、食堂及生活区等。 4.1.3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 a)纸产品的设计开发、工艺开发过程。 b)原料(如:原木、浆板、废纸、化学品等)采购、能源(如:原煤、电力、燃油、燃气、水等)的采购。

c)生产过程/活动,包括备料、制浆、抄纸和完成等。 d)能源贮存、分配、输送、转换和回收利用配套设施运行,如:发电、供配电、供配汽、污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白水和冷凝水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活动等。 e)管理办公活动,如:管理信息系统、照明设施运行等。 f)设备维修、建筑维护、物资运输等辅助活动。 g)食堂、消防、绿化、保洁等生活后勤活动。 h)生产涂布白卡纸、烟卡纸、、液体包装纸、食品卡纸及其他附属产品。 i)公司使用的原料、能源、设备、设施、系统等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 4.1.4识别能源因素时应考虑八个方面: a)能源的消耗:包括燃料、电力、蒸汽、水、燃油、燃气等的消耗,如锅炉运行中煤的消耗、制浆和抄纸过程中电、蒸汽和水的消耗等,通过识别有关工序和用能设备的能耗,以便找出不合理的能源消耗,识别节能环节。 b)热量或冷量的辐射、传导散失:主指在生产、输送、分配过程中,设备、设施、管道由于辐射和传导散失的能量,如;锅炉炉壁散失的热量、蒸汽管道管壁散失的热量、空调系统管线散失的冷量等。 c)燃料、热载体、水和耗能工质的跑、冒、滴、漏。 主指燃油、燃汽和水等在生产、输送、分配、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d)载热性余能的利用即余热的回收。 余热包括排出的烟气和产品、物料、废渣、传热工质所带走的高温热及化学反应热等。余热的回收主要是将余热当作热源来使用,如热电联产、蒸汽冷凝水的热量回收等。 e)可燃性余能的利用,即燃烧排放的可燃性废气、废料中含有可燃成分,如树皮、木屑、可燃垃圾、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等,利用其中的可燃性成分作为燃料来产生热能。 f)余压的利用,即有压性余能的回收。余压指有压流体的能量,如蒸煮放气、高压蒸汽、管道中的高压流水等,可动力利用,余压发电。 g)电的损耗。 1)供电的合理性:如供电方式合理性、功率因素、输送过程中的线损、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自耗电、输送电过程中的电损耗等。 2)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合理性:如节能型电机的使用、电动机功率在经济运行范围内、变频器的采用等。 3)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合理性:如电加热设备效率。

能源体系审核要求内容

能源体系审核要求: 一,根据国家认可委(2010)26号文件的规定,能源体系的审核重点是: 1,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标准的要求(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 3,能源体系的管理绩效 4,体系持续改进、提高的能力 二,审核的方法: ▲:通过现场观察、询问、查资料的方式进行现场审核。 ▲:审核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了解组织及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文件的初步审核; 第二阶段:进行全面、认真的审核 (见国家认可委文件) 三,如何确保实现以上要求: 1,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的工作包括: ▲:1)建立了法律法规的收集渠道 2)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进行的识别 3)对自己企业的行为进行了合规性评价; 4)落后产能、高耗能机电设备、设施的淘汰工作计划及具体工作; 5)相关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等,如:

①国家发改委(2010)6号令(关于能评要求) ②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 ③工信部2010年176号文件 ④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 ⑤工信部《高耗能淘汰机电产品目录(第一批)》 ▲:工作的证据: 1)法律法规的收集渠道明确,建立了法规清单,收集了法规文本; 2)做了合规性评价报告,或有合规性评价的工作计划; 3)有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机电设备的计划或有淘汰工作的报告; 4)清洁生产标准的执行情况报告; 2,标准的符合性工作包括: ▲:1)标准的25个要素;(1 : 3 : 5 : 7+5 : 3 :1)2)特别是能源因素、优控因素的评价及改进; 3)基准、标杆的确定、控制; 4)运行控制(文件控制、设计、设备/设施、采购、运行绩 效); 5)重要耗能设备/设施的确定; 6)重要耗能过程的确定; 7)人员资格的鉴定等; 8)另外文件、记录、信息交流、资源配置等也不能忘记; ▲:工作的证据: 1)能源因素识别表,优控因素清单;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用能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2引用标准 无 3术语 引用 GB/T 23331—2012中的术语和定义。 能源: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能源管理体系:用能单位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方针并管理其用能活动。 用能单位:消耗能源的独立核算单位或其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能源因素:在用能单位运营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过程和环节。 重要能源因素:指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和环节。能源方针: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宗旨和方向。 能源目标:用能单位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

能源指标:为实现部分或全部目标而设定的、量化的、可测量的绩效要求。 关键岗位: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用能设施、设备操作岗位。 能源管理基准:用能单位为评价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通过对历史数据收集与分析,确定的某一年(或某一时期)能耗指标、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管理标杆:用能单位参照比对的、同行业同类型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 能源管理绩效: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能源管理方案:用能单位为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针对能源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4职责 4.1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重要能源因素的审核、批准。 4.2 各车间、部门负责本区域能源因素的识别与更新。 4.3 整车制造部负责对能源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能源因素,对能源因素和确定的重要能源因素进行汇总并更新。 5工作程序 5.1 能源因素的识别 5.1.1能源因素的识别范围 5.1.1.1对能源流转全过程分专业、分系统进行识别,并细化用能系统及过程和

能源使用相关变量(能源因素)识别教材汇总

能源使用相关变量(能源因素)识别教材 前言 有目地进行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系统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系统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此,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和排序控制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1、为什么要进行能源使用相关变量的识别? 1.1.GB/T23331-2012标准的要求: GB/T23331-2012标准4.4.2条款指出:“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 ——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主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 ——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 ——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a)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 ▲:标准在这里明确了: a) 要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主要影响的范围、区域 b) 识别重点用能区域内对能源使用、消耗有主要影响的设备、过程、岗位 c) 要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因素) d)识别改进的机会并对改进的实施次序进行排序 1.2.加强钢铁企业能源管理、利用的要求 钢铁工业当前处于发展的艰难时期: a.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使企业的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钢铁工业目前产能过大,能源消耗过高,与国内的资源、能源、市场需求不协调,国家要求必须调整。钢铁工业是国家的能源消耗大户,在节能方面也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 b.钢铁市场遭遇天花板,高成本不能转化为高价格、高效益----2012年,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实现利润15.81亿元,利润率仅为0.045%。 c.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高质量、高增产、多品种不能带来高效益 d.靠地区差异、规模差异、模仿技术和发展模式已不可能改变钢铁企业的经营状态 e.行业的产业链面临挑战,突显工艺链竞争的重要性----靠知识、智慧、自主创新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f.钢铁行业靠技术、规模、市场的竞争空间已十分有限,但从碳素流的使用看可有很大的竞争空间(钢铁成本以超总成本的30%以上),我国钢铁生产中能源的有效使用率平均仅为28.3%,余热余能占全部能耗的70%以上,折合490kgce/t,但利用并不理想。 1.3钢铁工业能源管理粗放: 表现为: a.能源系统没有得到精细管理,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不够,导致管理粗放。 b.“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工艺装备长时间处于高耗能状态。 c.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充分,往往重过程,轻结果; 重回收,轻转化; 不重视回收利用的效率,造成了低效回收,无效回收,甚至负效回收。 d.工艺技术落后,介质使用不合理,落后设备、产品仍大量存在,过程的控制集约化程度低造成浪费等。 1.4为解决企业能源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七无”问题: ●使用无依据-----对能源介质的质量不分析,使用很随意,高质低用; ●分配无定额-----无用能的基准值,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的计算,只能无计划的分配; ●考核无计量-----计量器具配置不达标; ●管理无计划-----无基准,无计量、无依据决定了管理无计划; ●损失无监督-----无管理就无法进行监督; ●节约无措施-----不重视、不管理就不关心,也就不关心节约问题; ●浪费无人管------由于以上种种现象,因此浪费也就正常了。 2、几个概念 2.1 能源 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热值)的资源。 (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相似介质) 又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 2.1.1 一次能源:

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管理程序

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管理程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的内容与要求。 适用于公司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能源因素识别与控制活动。 2 目的 本程序旨在识别公司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能源因素,评价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并确定控制次序,为制定目标、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3 术语 3.1本程序采用GB/T23331-2012 idtISO50001-2011中规定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3.2能源因素: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 4 职责 4.1 安全保障部负责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安全保障部负责确定能源因素评审小组,并召集会议,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4.3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能源因素进行排查、识别和控制措施制定、实施。 4.4 安全保障部负责编制企业的能源因素清单,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清单。

4.5 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及控制方案的审批。 5 管理程序 5.1 能源因素的识别 5.1.1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能源因素调查工作,对存在的或者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相关的或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识别时填写《能源因素调查表》(附录A),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列出本部门的能源因素,填写部门《能源因素清单》(附录B),经部门领导审批后,将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附录B)报安全保障部备案。 5.1.2 安全保障部负责组织能源因素的识别工作,在部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特别是针对企业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相关的或可能存在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并建立企业《能源因素清单》(附录B)。 5.2 系统划分 将公司整个能源流程划分为生产系统、供能系统、办公系统、辅助系统和其它系统。 a.生产系统包括:制造部管辖的中型电机分厂、高速电机分厂、大型电机分厂、线圈分厂、冲剪分厂、金加工分厂、工具分厂、轴承分厂、特种电机分厂和质量保证管辖的试验室。 b.供能系统包括动力站房及其相关输送管线网。 c.办公系统包括各管理部门。 d.辅助系统包括后勤、服务等。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R4-1 单位(区域):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域 序号发生 场所 活动/产 品/服务 环境因素 时态状态环境影响影响 范围 (a) 影响 程度 (b) 发生 频率 (c) 关注 程度 (d) 排放 量 (e) 评价 分值 (m) 评价 结果相关法规及要求过 去 现 在 将 来 正 常 异 常 紧 急 水 大 气 噪 声 固 废 土 地 资 源 能 源 其 他 1 生活/办 公 排污废水排放√√√√ 1 3 5 1 1 11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国家水污染防治法 2 办公室使用计算 机 电脑辐射√√√ 1 1 5 1 1 9 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 3 办公室使用打印机废墨盒/色带√√√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 办公室废磁盘、光 盘 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5 办公室照明废灯管√√√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 办公室废电池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7 现场/办公 区域 废弃塑料 包装 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8 现场/办公 区域 废弃报纸/ 纸张 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9 现场/办公 区域 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10 办公区域清除落叶杂 草 落叶杂草√√√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1 现场/道 路 办公车辆尾气排放√√√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2 办公楼道清扫扬尘√√√ 1 1 1 3 3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编制人/日期:刘转富2011年12月10 批准人/日期:孙宽用 2011年12月10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评价日期:2019.10.11 序号活动/产品/ 服务 工序/设 备 能源 介质 能源因素 是否优 先控制 能源因 素 判定 方法 现有控制措施备注 1 连 铸 机 生 产 大包回转 台、中间罐 车 电 电机出现故障,设备效 率低 是是非 加强设备点检及时处理事 故 2中间包烘烤煤气煤气烘烤中间包是对比 选用热值适中的高焦转混合煤气;充分利用二次能源降低成本;严格控制工艺停机时间,按照计划检修,降低煤气烘烤时间。 3中间包烘烤煤气管网供应煤气热值不稳 定 否是非 增加煤气热值实时监控设 备实时测量调节加强与相 关部门沟通协调 4中间包烘烤煤气阀门泄漏造成煤气流失否是非岗位操作规程 5中间包烘烤煤气燃烧控制空气过剩系数 不合适 否是非岗位操作规程 6中间包烘烤煤气加热温度超温否是非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岗 位操作规程 7振动台电点检不到位,造成突发 事故 否是非 严格岗位操作规程设备一 书四标准 8结晶器、扇 形段 水出现泄漏造成能源浪费否是非加强点检,及时处理故障。 9扇形段压缩空 气和氮 气 出现泄漏造成能源浪费否是非加强点检,及时处理故障。 10拉矫机电点检不到位造成突发事 故;轴承处漏油转动不 灵活造成电能浪费 否是非 严格岗位操作规程设备一 书四标准,加强点检,及时 处理故障。 11火切机丙烷气 氧气 阀门.阀件调节、控制不 到位造成能源浪费 是是非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设 备一书四标准,加强点检, 及时调整、更换备件 12辊道电点检不到位造成突发事 故;轴承处漏油转动不 灵活造成电能浪费;频 繁出现故障设备效率低 否是非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设 备一书四标准,加强点检, 及时更换备件 13液压站主泵 电机 电 启停方式不合理浪费电 能 否是非 1、一键式节能改造; 2、优 化运行方式,加大管理力 度。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内部审核检查表 过程审核内容审核发现(包括时间、地点、事实)结果 Q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1.是否建立了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机制(文件)。 2.在策划管理体系时有无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信息渠道等(外部因素)。 3.如何收集、识别、分析、评审内外部因素。 4.是否持续地识别、分析、评审内外部因素,动态更新。 注意:该条款宜结合条款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一起审核。 Q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是否建立了识别相关方及其需求的机制(文件)。 2.如何识别、评价相关方;所识别的相关方是否适宜。 3.是否收集并确定这些相关方的需求及期望。 4.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监视和评审。注意:该条款宜结合条款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一起审核。 Q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1.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规定了明确的边界和范围。 2.公司在确定体系范围时是否考虑了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及其应对相关方要求和公司产品服务等因素。 3.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在什么文件中进行明确。 4.若体系标准的某些要求不适用,公司是否进行了声明,声明是否适宜。

Q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公司是否确定体系的整个过程,包括:是否确定了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是否确定了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是否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是否分配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按照的要求识别风险和机遇;是否有改进过程;是否对上述过程进行评价。 2.体系策划是否考虑了、条款的内容,是否包括了变更的策划。 3.形成了哪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形成了哪些记录以证明体系的正常运行。 Q 领导作用和承诺 Q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询问最高管理者: 1.是否清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的职责。 2.如何组织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方针目标是否与公司战略方向、组织环境相适应;资源配置是否满足。 3.对管理体系融合业务过程是如何考虑的。 4.对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是如何运用的;对相关事务有无跟踪、落实和考核。 5.如何体现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6.如何理解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如何致力于顾客满意。 7.如何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8.如何推动体系持续改进。 9.公司其他各级管理者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如何发挥。 Q 方针 1.现场抽查2—3人询问:公司质量方针是什么? 2.方针的制定、实施和保持情况如何;方针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方向。 3.方针是否体现了公司的宗旨及承诺。 4.方针是否反映了顾客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及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5.方针有无形成文件;如何对员工进行宣贯、传达。

水泥厂能源因素识别评价

x x x x水泥有限公司 能源因素汇总 编制: 审核: 审批: 015年5月1日发布 2015年5月10日实施

目录 说明 (1) 重要能源因素汇总表 (2) 一线生料制备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3-4 一线煤粉制备及均化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 5-6 一线熟料煅烧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 7-13 一线水泥粉磨工序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14-20 一线水泥包装、散装工序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21-22 二线生料制备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23-24 二线煤粉制备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25-26 二线熟料煅烧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27-32 余热发电工段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33-36 二线水泥粉磨工序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37-41 二线水泥包装、散装工序能源因素识别评价表…………………………………………………………………………………………42-43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

GB/T23331—2012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全面、系统地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此,能源因素的识别和优控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1.GB/T23331—2012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 GB/T23331—2012标准4.3.1条款能源因素明确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2.几个概念 2.1能源energy 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 a.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中前三者又叫化石能源。 b.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另一形态的能源。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也属于二次能源。如:高温烟气、可燃气体、水蒸汽、热水、带有压力的流体等。 一次能源无论几次转换而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是二次能源。 c.新能源: 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大多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0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pdf

一、目的 持续识别集团用能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能源因素,并进行评价且确定出重要能源因素,对其进行相应管理和控制。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各用能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及控制。 三、职责 1、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重要能源因素的审核、批准。 2、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的能源因素的识别与更新。 3、生产部负责组织对能源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能源因素,对能源因素和确定出的重要能源因素进行汇总与更新。 四、工作程序 ㈠能源因素的识别 1、能源因素的识别范围: ⑴对能源流转全过程分专业、分系统进行识别,并细化用能系统及其过程和环节的能源消耗,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改造、新建及其它活动。 ⑵对能源消耗过程的识别包括耗能设备的现状分析、匹配情况、能源利用时间和改造创新等。 ⑶包括管网设计,管线的维修、改造、新建过程,能源采购,用能设备的采购、维修,生产服务,水质管理等全过程的识别。 2、能源因素的识别步骤 ⑴各用能单位按照本单位耗能状况,分系统进行能源因素识别,并对能源因素进行能源消耗种类、能源管理现状、能源优化和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对其是否属于重要能源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及时报送生产部。 ⑵生产部对各单位识别的能源因素调查表进行汇总。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现场观察、查阅文件和记录、专家咨询等形式予以确认。当法律、法规有明确或潜在的要求,组织活动、服务及相关方要求发生变化时,对能源因素及时更新。 3、能源因素的识别方法 对于能源因素的识别按系统、能源种类、流程和环节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识别。 系统划分法:各用能单位根据现场实际分专业、分系统对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分类辨识。 能源种类划分法:根据能源种类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用热能、电能、水能和用油等。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各用能系统互相存在交叉,某一用能环节可能存在多系统共用的情况。 流程划分法:根据生产流程,划分为各个生产工序、辅助、附属和其它用能过程进行识别,每一个过程当中的能源消耗种类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种形式,可能是节能的因素也可能是多耗能因素。

20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昆山莎美娜制衣有限公司
标 题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文 件 编 号: 版 本 号: 生 效 日 期: 页 码 编 号:
SA/NYGLCX—20 A 2018年03月01日 1/4
一、目的 持续识别集团用能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能源因素,并进行评价且确定出重要能源因 素,对其进行相应管理和控制。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各用能单位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及控制。 三、职责 1、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重要能源因素的审核、批准。 2、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的能源因素的识别与更新。 3、生产部负责组织对能源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能源因素,对能源因素和确定出的重要能 源因素进行汇总与更新。 四、工作程序 ㈠能源因素的识别 1、能源因素的识别范围: ⑴对能源流转全过程分专业、分系统进行识别,并细化用能系统及其过程和环节的能源消耗,包 括已纳入计划的改造、新建及其它活动。 ⑵对能源消耗过程的识别包括耗能设备的现状分析、匹配情况、能源利用时间和改造创新等。 ⑶包括管网设计,管线的维修、改造、新建过程,能源采购,用能设备的采购、维修,生产服 务,水质管理等全过程的识别。 2、能源因素的识别步骤 ⑴各用能单位按照本单位耗能状况,分系统进行能源因素识别,并对能源因素进行能源消耗种 类、能源管理现状、能源优化和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对其是否属于重要能源因素进行定 性、定量评价,及时报送生产部。 ⑵生产部对各单位识别的能源因素调查表进行汇总。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现场观察、查阅文件和记 录、专家咨询等形式予以确认。当法律、法规有明确或潜在的要求,组织活动、服务及相关方要求 发生变化时,对能源因素及时更新。 3、能源因素的识别方法 对于能源因素的识别按系统、能源种类、流程和环节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识别。 系统划分法:各用能单位根据现场实际分专业、分系统对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分类辨识。 能源种类划分法:根据能源种类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用热能、电能、水能和用油等。这 种划分不是绝对的,各用能系统互相存在交叉,某一用能环节可能存在多系统共用的情况。
SA/NYGLCX—20

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

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 目录 1、ISO50001-2011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 2、ISO50001-2011概念 3、能源因素识别的重要性、目的及步骤 4、能源因素的识别 5、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优控因素)的评价 6、能源因素的更新 7、能源因素识别、优先控制因素评价和控制的程序及要求 8、能源因素识别与优先控制因素评价控制的策划中用到的表格 9、能源因素识别实例 10、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与控制程序

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 全面、系统地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此,能源因素的识别和优控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1、ISO50001-2011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 ISO50001-2011标准4.3.1条款能源因素明确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2、几个概念 2.1 能源 energy 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 a.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中前三者又叫化石能源。 b. 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另一形态的能源。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也属于二次能源。如: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