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地建筑整理

山地建筑整理

山地建筑整理
山地建筑整理

一、什么是山地?山地建筑?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是结合山地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取得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建筑形态。

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建筑内设有阶梯,该范围内建筑则属于山地建筑设计范畴。

坡地建筑,即多半建在山坡地段上,并依坡势而盖的建筑,它的这种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利用坡地地形创造独特的视觉空间以及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质。由此可以看出,坡地建筑并不是开发商兴之所致的成品,也不是开发风潮能轻易模仿的对象,坡地的自然特征——原生、稀有、有所保留不能被破坏,决定了建筑的珍贵及气质。

坡度分级标准

类型坡度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

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

缓坡地3—10% 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

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

中坡地10—25% 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

群布置受一定的限制

陡坡地25—50% 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

置及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

急坡地50—100% 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

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

悬崖坡地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

做建筑用地

二、坡地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坡地建筑当中的设计原则,也是

其特色。坡地有高差,做到户户有景

的机会比平地上更加理想,因为坡地,

一般有园林、山谷、河道,在小区设

计的同时保护山区的生态是非常重要

的。

(1)要显山露水

不要影响到坡地山水自然的美,尽量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2)要依山就势

依山造势,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户型。例如花园洋房,情景洋房。

(3)要错落有致

增加景观的开阔道。山坡建筑可以令空间更加丰富,因为错落有致,令到天际线更加多层次感。

(4)不随意伐木

除了保护生态环境来说,具体来讲,超过15米以上的大树,或者是有价值的树种,珍贵的树种,要尽量的保留,不要砍伐,必要的时候可以移栽。(5)不大量挖填土

尽量不做大量的挖土和填土。

(6)不做太高的挡土墙

认真地做总图设计,利用坡地的原件,减少很多挡土墙,挡土墙最好不要超过1.5 米。

(7)架桥道路不要过高

如果坡地建筑区内的道路要横过山谷,这个架桥道路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1.5 米,因为挡土墙和高架桥,不单只是建筑成本比较贵,而且在视觉上会影响山坡的生态,要令到小区里面的规划一方面可以减少道路面积,做到局部的人车分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成本效益。

三、坡地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1)发挥坡地山体应有的特性

因为山体建筑的平地是有限的,大规模的绿化空间,大规模的广场不容易做到,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不必将平地建筑的一些条件和设计的元素强加在坡地建筑里面。而应该发挥坡地山体应有的特性,创造坡地建筑,提供一些另类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的环境给购房人士。

(2)处理好容积率

一般0.8 以下的容积率肯定是做别墅,1.0 的容积率,可以高低搭配,做一些多层或者联排别墅,如果容积率到1.5,一般就是做多层,如果容积率到2.0 的话,那就只能做高层。所以容积率直接确定了产品的形态。

(3)建筑风格与山体相融合

坡地建筑的建筑风格、立面设计、外形选材应该融合到山体里面,不能太喧宾夺主,尽量发挥坡地的优势,创造一些真正优美的居住环境。因为坡地建筑的道路系统是比较复杂的,环境、绿化和空间之间每一个道路和每一个环境空间之间会有结点,要利用这些结点,突出每一个组团的分区和个别的主题性,不但只增加识别感,更要增加趣味性。

(4)雨水的收集,山体的排洪

在坡地建筑规划的最早期,就必须及时关注雨水的收集,山体的排洪。令一些没有排洪沟,雨水收集管道的地方与园林环境配合,将技术上必须使用的排洪沟转为有利环境绿化的一部分。

(5)通风防潮问题

解决通风防潮一般采用把山体和建筑的外墙托开,不是做在一起。托开之后,后面做挡墙或放坡,那么外墙和后面的放坡和挡墙之间是空的,两个端头就可以开通风的洞口,让空气能够流动,这样背后潮湿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而对付地面的防潮,现在防水材料已经非常先进了,只要地面防水做好了,一般是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可采用更保险的方式——架空,但前提不能是非常大体量的建筑物。南方地区都非常的潮湿,要把整个底部架空,北方一般升高半米,做成一个半空的架空层,这样解决潮湿问题,也是非常简单有效的一个方法。

(6)消防车的问题

特别是高层的坡地建筑,在规划道路的时候,最早期的时候就要考虑走消防车的道路坡度。如果以后再加上去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规划,很多时候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7)噪音问题

噪音问题可以用很多办法解决。比如在坡地上面,沿着基地干道一直往上,如果项目是一个高层,多层、别墅搭配的项目,那么就沿着城市干道把多层放在后面,把别墅放在更后面。这样到城市主干道上面,高层可以挡掉很多的噪音,坡地上高层也不会挡掉它的视线。

四、坡地建筑六大设计要素

建筑形态要素——三种接地模式

对于坡地建筑单体,最复杂的就是住宅和地形的结合的地方——接地模式。复杂多变的接地方式是坡地单体住宅的典型特征。

(1)埋地式

埋地式有窑洞式和覆土式,窑洞式就是正面向前面开畅;覆土式就是把整个建筑埋在土里面,出于对生态和节能的要求利用地下的地热资源,最大限度的

节省建筑所需要的能源。

(2)接地

接地

式就是建

筑的底部

和地形直

接发生密

切的接触,一种是掉层式,这种做法在重庆做得非常多,特别是在住宅里边。第二个就是退台式,退台式就是每一个户型形成一个平台,这个户型前面是下一户型的屋顶。

①掉层式

主要是利用地形的高差,在上面和下面分别设两个出口解决交通的问题。

②退台式

退台式坡地建筑每一户都有很大的私密空间。地面和屋顶上都做成退台的形式,主要是适应周边山地的环境,通过退台形成一个层面,可以做成山地本身和

退台相呼应。

(3)离地式

离地式分成两种,一种是全架空,一种

是吊脚式。

①架空式

这种方式就是地面完全不接触,完全架

空的方式。

②吊脚式

第二种是一个角度放在地上,另外一

个角度采用柱子支撑起来。

山地建筑适应地形的处理手法

五、总体布局要素——两种规划模式

坡地建筑讲究自由的总图布局,主要是跟地形结合。群体的布置,要注意解决合理利用地形、少开土石方、节约用地和投资,用满足各类建筑总体设计的功能使用要求的矛盾;同时也要考虑日照、通风、防火及道路、绿化、环境等技术要求。有两种布局形式,一个是分散式布局,一种是集中式布局。

(1)分散式

分散式的好处是跟整个地形和场地的环

境相互交融的关系比较好,对整个山形的呼应

感觉比较自然。

(2)集中式

集中式把住宅建中在一起,做成高密度的

低层的方式,这种方式占地会小一些,但是也

会产生对山体的遮挡,或者产生建筑形态的拥挤感和

单调感。

山地居住组群可采取

点状、线状、片状及混合

式布局。点状布局易于适

应地形,不知灵活。线状

布局可与等高线平行、垂

直或斜交布置,也可顺等

高线成曲折形,构成外部

休息空间。片状与混合布

局则是以上两种布局的综

合,以适应多种多样的地

形条件,创造丰富多彩的

群体景观。

六、交通要素

山地交通的特点

山地区域,由于地形起伏,各建筑单体或群体之间的位置在高差上常会发生变化,因此,山地交通空间轨迹呈现明显的三维特征;地形的起伏,人们在实现交通活动过程中常会感受到因地表凹凸而形成的丰富视景,于是,山地建筑又具有独特的景观特征;另外,常规的交通方式(车行、步行)常会受到限制,一些适合山地环境的特殊交通工具(如缆车、索道)应运而生,体现了山地交通方式的多样性。

1、立体化

与平地交通不同,要实现山地空间之间的交通联系,除了要考虑它们的水平位移以外,还需要特别考虑它们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使得山地交通呈现立体化的特点。对于山地建筑来说,立体的交通,将为建筑组群的功能及形态组织提供丰富的选择可能,使建筑的复杂流线可以得到很好的立体分流组织。

2、景观化

在山地环境中,由于交通的三维特征,人们在途中获得的视景比在平地显著,而且不断发生变化。随着道路的升降、曲折,人们的视点高低、视角俯仰、视域开合都会产生丰富的变化,这会为人们带来富有情趣的景观感受,使人们的感觉置身于风景之中,而不像在平地,任何景物都只是在人们旁边一闪而过,体会不到强烈的旷奥感受。

3、多样化

山地地形的凹凸起伏,为常规交通制造了障碍,人们不得不运用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如坡道、架空道、隧道、索道、缆车等。

三种交通组织模式

坡地建筑的路网一般做成自由的路网,有

两方面原因,一个方面是地形的限制,第二个

是成本的原因,一般坡地建筑路网组织有三个

方式。

1、多采用主干道加尽端路

①干线式环线就是从主干线上发出若干的

尽端式的道路,深入到组团。

②干线进入树枝状干线绕过去之后穿过环

线进入组团。

③干线里面有环线组团里面有尽端式干线也有环线,不

是非常确定形式,两种形式结合。

2、以大台阶为轴线组织步

行系统

坡地建筑步行交通最大

的特点要克服做台阶的难题,对台阶的处理是坡地步行系统要处理的重点,把步行交通通过大台阶,组织到一个主要的通道上面,用大台阶展示坡地建筑居住的主要特征。现在虽然交通形式以车行交通为主,但是实际上大台阶仍然不可缺少。可以使居民走一段休息一下,创造一个舒服的步行的大踏步的环境。

3、以电梯廊桥组织公共垂直交通系统

电梯出现以后,可以用电梯来解决出行交通,所以电梯塔的利用也成为我们坡地住宅的一个亮点。如右图这是在香港一个居住区的例子,把电梯塔和过街天桥结合在一起。

山地车行交通

根据现代社会的物质水平,山地车行交通是联结山地建筑及其群体的主要方法。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车行道只需同道建筑群体中的入口,其余的交通联系由步行系统和其他交通工具解决。

1、纵坡设置

山地建筑的纵坡不宜太大,坡段也不宜太长。山地公路的最大纵坡应小于

9%,根据不同坡度还应有适当的限制坡长。建筑小区或群体内部的车型路,由于车速较低,其最大坡度可以放大到10%,特殊情况下,甚至达到13%。适宜于自行车行驶的纵坡宜在 2.5%以下,对于小区内的自行车道,其最大纵坡可放大至3.5%。

2、道路布线

山地区域内的车行道路的布线通常是复杂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道路的布线只能顺应地形,因地制宜,沿等高线蜿蜒曲折。

(1)布线与地形的结合

山地环境中,道路线型选择首先取决于地形。从生态观出发,我们一方面要使山地道路适应爬坡的要求;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变,是道路布线与山地景观相协调。

道路布线结合地形

道路布线与等高线的关系

(2)布线与建筑的结合

山地建筑的群体布局中,道路线型往往是建筑排列的骨架,它的形成对于建筑的功能组合,空间布局影响较大。一般来说,道路系统的线型包括棋盘式网、

络状、环状、心形放射状、支状、立交等。其中,就联系方便程度来看,网络状、环状、放射状等较为有利,但应用范围比较有限,不如支状、立交线型更能适应山地环境。

道路与山体坡度

架空和隧道的布置

山地道路线型

建筑群的道路布线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之前进行,然后将建筑单体填入。也可根据建筑单体设计的要求,同时考虑地形特征,综合组织路网结构,以达到建筑群总体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3)道路截面

通常情况下,山地车行道路的截面有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等几种方式,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局部采取架空、悬挑或隧道等方式。后几种方式对经济技术要求较高;前三种简便易行。

车行道路的截面形式

山地车行道路与建筑、步行道路的分离

(4)停车场地的设置

山地停车最常用的方式是利用建筑的勒脚层,或放大勒脚层成平台,在其下停车。另外,在总体设计时,尽量考虑与地形的结合,尽量少做大面积的集中的由人工硬地组成的停车场地,可适量保留停车场周围的一些自然植被和地形起伏,以山体自然地形或植被形成对停车场的视觉遮挡,或者索性结合挡土墙形成室内车库,并在其上部覆土、培育植被,形成山体的延续。

减少停车场对环境的影响

山地步行交通

同车行交通相比,步行交通的布置受地形坡度限制较小、其形式也较为自由。在步行交通中,人是交通活动的主体,因此,步行交通的设计应从人的行为能力以及心理感受两方面考虑;除了满足交通的功能以外,山地步行系统还是山地建筑室外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常常与步行广场、庭院、室外运动场地等相连接;同时,山地步行交通还应与建筑形态、景观相结合。

1、基本要求

从人的行为能力出发,我们应注意山地步行系统的功能合理性和安全性。对于室外踏步开说,其尺度应比建筑室内的楼梯更为平坦、舒适,一般为130*350mm,最好不超过150*300mm,并须设置扶手栏杆,以保证行人安全。从人的体力方面考虑,应适当考虑踏步级数并设置休息平台。坡道坡度一般应控制在1/12以内,并且地面铺材需选用防滑材料。

从人的心里感受出发,我们应在步行系统的细部处理上注意保持山地特征,以视线联系的多样性、地貌地物的参与性来获得丰富的景观变化,激发人们对环境的兴趣,减弱因地形多变而带来的疲劳感。

2、踏步

踏步是山地步行

交通的主要形式,山地

的起伏、高差通过踏步

来沟通。山地建筑环境

通过踏步创造丰富的空

间和景观。在他不懂组

织、设计时,既要适应

山地的坡度,又要考虑

结合自然环境。适应坡

度,选择各种踏步形式

;结合自然环境组织踏

步;踏步与坡道相结合。

3、联系建筑空间

山地建筑空间的步行系统,通常运用踏步、坡道、人行天桥和电梯等手段相结合进行综合组织,以适应建筑功能的需要。

4、联系城市空间

山地城市和建筑群如果单纯依赖车行道路联系各撞建筑,会造成人车混流,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缺乏人情味。山地居住区的步行系统也很重要,特别是居住楼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联系应充分保证居民,特别是儿童与老人的安全。

七、山地建筑日照

1、

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照要求。为了保证房间得到必要的日照时间,来确定建筑物之间的合理距离,称之为日照间距。

2、

在建筑群体布置时,要根据山地的地形坡度、坡向,建筑布置形式及朝向等确定合理的日照间距。同时还应综合考虑采光、通风、防火、工程间距及建筑投资等因素。

3、

山地地形坡向一般习惯分为南、北、东、西四个主坡向,并可细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破向。从日照角度分析,南、东南、西南坡向为全日向坡;东,西向坡为半日向阳坡;北、东北及西北向坡为背阳坡。从卫生角度讲,向阳坡最好;半阳坡次之;背阳坡最差。但南方炎热地区夏季防晒效果考虑,南、北向坡最好;东南、东北向坡次之;东向坡较差,西向坡最不利。

4、

当建筑平行于等高线布置时,向阳坡地,坡度愈陡,日照间距愈小,可提高建筑密度,节约用地;背阳坡地,坡度愈陡,日照间距愈大,用地不经济。

5、

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将房屋斜交或者垂直于等高线布置,或采取斜列、交错、长短结合、高低搭配和点式平面处理手法。

6、

当建筑方位与等高线的关系一定时,向阳坡的建筑与东南或者西南向的日照间距为最小,南向次之,东、西向最大。背阳坡则以建筑为南北朝向时日照间距最大。

7、

当房间的朝向一定时,则日照间距以朝向与地形坡向相一致为最小。如南向房间在南向坡上日照间距最小,在北向坡上日照间距最大。

八、山地建筑通风

山地建筑风气候

影响山地建筑自然通风的风气候,除了大气候风(如季风)外,还由于地形和温差的影响而产生局部地方风。有时这种地方小气候起着通风的主要作用,在建筑布置中应充分应用,以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

当风吹向山丘时,由于地形影响,在其周围产生不同的风向变化,一般分为几个风向区,同时也产生不同的风速区。设计时需结合地形和风向进行总体布局,以获取良好的通风效果。

山地建筑

一、什么是山地?山地建筑?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是结合山地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取得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建筑形态。 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建筑内设有阶梯,该范围内建筑则属于山地建筑设计范畴。 坡地建筑,即多半建在山坡地段上,并依坡势而盖的建筑,它的这种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利用坡地地形创造独特的视觉空间以及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质。由此可以看出,坡地建筑并不是开发商兴之所致的成品,也不是开发风潮能轻易模仿的对象,坡地的自然特征——原生、稀有、有所保留不能被破坏,决定了建筑的珍贵及气质。 坡度分级标准 类型坡度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 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 水 缓坡地3—10% 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 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 中坡地10—25% 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 群布置受一定的限制 陡坡地25—50% 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 置及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 急坡地50—100% 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 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 悬崖坡地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 做建筑用地 二、坡地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坡地建筑当中的设计原则,也是 其特色。坡地有高差,做到户户有景 的机会比平地上更加理想,因为坡地, 一般有园林、山谷、河道,在小区设 计的同时保护山区的生态是非常重要 的。 (1)要显山露水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摘要: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使得坡地建筑越来越多。坡地的地形处理是一种在新型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工作,比平坦的地形更复杂,通过设计,探讨边坡的环境如何结合实际需要,分散的高和低的地形,科学合理利用,建筑设计点的地形,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与建筑环境的生态原则相一致的。 关键字:坡地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坡地建筑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愈发地受到欢迎,坡地建筑指的是建在地面起伏较大处的建筑物,坡地是自然界的原生态资源,坡地建筑应该是景观建筑、原生态建筑和人文建筑。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使坡地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坡地建筑的定义 坡地建筑,即建于地面不同地形坡度的建筑物。坡地建筑是基于地貌环境的一种建筑类型,与其他建筑不同,它不同于一般的一段时间,风格,流派或功能划分的建筑类型。它具有以下特性:环境形态的复杂性—坡地环境是坡地建筑生成基因之一,它的空间属性和形态特征直接影响了坡地建筑形态的组织与体现。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然而由于它千变万化,庞杂浩繁,因而很难准确地以某一种方式加以分类。坡地建设用地常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通达性和安全性等人居环境的条件要素。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可使人们享受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UDC 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201× P备案号J×××-201×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structure on the slope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近年来山地建筑结构应用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结构设计基本规定;荷载与作用;结构计算分析;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编制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政编码:400045)。 本规程主编单位:重庆大学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重庆建筑科学研究院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 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建筑设计院 海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奥雅纳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本稿条文仅供征求意见使用,此后部分内容可能会有变化,不得作为工程应用的依据。 为阅读方便,本征求意见稿各条的说明暂列在条文之后。

结构工程师必知的100个设计要点

方案阶段 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 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 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 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 距离, 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 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当需要在 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 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 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 产生的放大作用, 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 在1.1~1.6 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 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实际上, 有时边坡 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 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 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 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 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 6。高 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 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 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须设 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 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 碰撞导致破坏。结构长度大于规范时, 应设置伸缩缝,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框架 结构为 55m, 剪力墙结构为 45m。 7.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问题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愈加稀缺。而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合理利用地形是对地形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提升,但进行结构设计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根据多年结构设计经验,对坡地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 discussion about structure design in hillside building/shen jian (china merchants shekou industrial zone co.ltd)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land became more and more scarce, and hillside land is a sort of common topography in practical project. rational use of topography is very benefic to increas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but it’s usually difficult for structure design. base on years of design experience,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structure design in hillside building. key words: hillsid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坡地的概念 坡地是种倾斜面的概念,具有一定倾斜度的自然或人工场地均属于坡地的范畴。“坡地”广义的概念是一种具有特殊场所感的建筑场地与环境,给人以独特的心理感受及其客观的可利用性,且其主

山地建筑成本分析

山地建筑成本分析 张伟标 一、前言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在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山地面积的比例更大。为有效保护耕地、开拓生存空间、获取山地资源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山地建筑将越不越多,房地产开发中山地建筑的项目也必将越来越多。 山地建筑很复杂,包括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都对山地建筑及其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目前对山地建筑的设计、规划等多有专门研究,但考虑到山地建筑的复杂性,还没有对山地建筑的成本进行详细研究的,加之我们也没有山地建筑的工程经验,仅能参照设计研究部提供的和其它参考资料并结合山地建筑的一般做法作些肤浅的分析,仅供参考。 二、山地建筑主体工程成本分析 1、建筑物的布置及常用处理方法 不同于平地,山地建筑为结合地形,避免大量的开挖土方,降低成本,在建筑手法上不同于平地建筑,常用处理方法的有以下几种: 1)提高勒脚:即将房屋四周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作为建筑基底的处理手法。 适用于坡度平缓的地段。勒脚高度随地形坡度和房屋进深的大小而变化。例如当勒脚的最大高度为0.9米,进深10.8米时,其适应的坡限为9%。 2)筑台:即对天然地表进行开挖和筑填,使其形成平整台地修筑建筑的处理手法。筑台采取的开挖方式不同,经济效果也不同,关键在基础埋深。一般情况下,建筑基底尽量落在挖方上。 3)错层:即将房屋同一楼层作成不同标高,适应地形坡度的处理方法。常利用

楼梯平台的不同高度作错层布置。错层对坡度的适应范围与错层高度、进深、及竖向布置有关。 4)跌落:即房屋以开间或单元为单位,顺坡势沿垂直方向段段跌落,形成阶状布置的处理方法,跌落高差与间距可随地形不同进行调整,对坡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5)掉层:房屋基底随地形筑成阶状,并使其阶差等于层高的处理方法,有沿纵轴掉层,沿横轴掉层,分阶掉层及局部掉层。掉层对坡度的适应范围与掉层高度、进深及竖向布置有关。 6)错跌:房屋顺坡势逐层或隔层沿水平方向作一定距离的错动和重迭形成阶状布置的处理手法。适用于陡坡地段,其适宜坡度可达50~100%,错动的水平距离为1~2开间。错跌的高差等于建筑的层高,一般在2.7~3.3米之间,错跌的水平距离可以根据平面布局及结构情况任意调整,适应坡度较宽。当层高为2.7~3.3米,水平错动距离3~6米时,适应坡度为46%~110%。当坡度太陡,易造成道路及环境工程的困难。 7)架空式:分架空与吊脚二种类型,其中架空是将建筑的底面与地面完全脱开,

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探讨

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的不断被开发以及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城市的郊区也纳入了住宅规划之中。而坡地建筑的结构底部构件并不能同一水平面上,呈现不规则形式,对结构抗震不利。因此,结构设计工程师并不能以简单的平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思维进行设计。本文主要对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进行探索,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平地建筑;特点;抗震设计 一、山地建筑结构的界定与震害特点 山地建筑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即吊脚结构和掉(错)层,见图1: 图1 山地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 5?12汶川地震后,诸多结构专家深入灾区现场调研,对典型山地建筑震害特点进行分析例证,为后续的这种特殊建筑类型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②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③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④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 ⑤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经验和启示:①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和陡坎;②山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③山地建筑结构架空层易形成柔弱底层,对于不等高柱架空,建议从概念设计上考虑和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尽量避免短柱和上刚下柔;④由于山地建筑结构竖向刚度不规则,扭转效应明显,建议设计时底部加强;⑤山地建筑架空层常会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直接把桩基础伸出地面当柱使用,由于其抗弯和抗剪都较弱,出地面的桩身容易发生破坏,建议设计时勿用桩代替柱,如代替柱,桩应按柱设计; 二、山地建筑与平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差异 (1)房屋建筑高度的确定 房屋的总高度是指起算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①平地建筑,起算地面一般指室外地面,半地下室时指地下室室内地面,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室外地面。 ②坡地建筑,起算地面指较低一侧的室外地面。 (2)结构计算嵌固端的选择 ①平地建筑,无地下室的结构,可取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底为计算嵌固端,有地下室的结构,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端时应满足规范对于计算嵌固端下一层与上一层比值的要求,《抗规》中6.1.14条及《高规》5.3.7条中都有规定。 ②坡地建筑,掉层结构当下接地部分面积小于上层面积的15%时或上下接地位置高差小于1/2层高时,嵌固端可视为同高;当嵌固端选为上接地位置时,下部结构与上部对应部分的侧向刚度比值不应小于2;当嵌固端选在不同高度位置时,宜优先采取独立设计的挡土结构,保证上接地部位坡地的稳定性。 (3)风压高度起算点的确定 ①平地建筑,风荷载计算中高度的起算点为建筑室外地坪。 ②坡地建筑,风荷载计算中高度的起算点宜取为建筑较低一侧的室外地面;考虑地形条件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修正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第43卷第9期f h丨v£讨 V〇1.43,N〇.9 2017 年 9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Sep.,2017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宋兵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在山区坡地建筑设计中,对山体边坡加强维护、确保 山体坡地稳定性在保障建筑设计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因此,对山区坡地建筑设计要点进行深入探究至 关重要。本文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 工程实例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探究。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 U3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 - 4011 (2017)09 - 0097 - 02 DOI:10.3969/j.issn. 1672 - 4011. 2017. 09. 047 1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1.1采用天然地基建筑 山地建筑采用天然地基设计浅基时,应保证基底传力至 稳定持力W,并避免过大的基底传力至临近台地边坡下的挡 墙类支护体上,根据G B 50007 -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中第5.4节的规定,对土层的稳定边坡坡角及基底传力 扩散角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可以推导出建筑基底边缘至挡墙 墙背(Xf应基底传力至挡墙基脚以下)的最小水平距离,或逐 步加深前排基础埋深,从而尽量消除设挡墙后基础对挡墙的 附加力影响。对于抗震设防地区,按照G B 50330 -2013《建 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及G B 50011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的相关规定,还应注意分析建筑基底地震水平附加推力 对支挡结构的影响。 1.2采用桩基础建筑 对于建筑浅基附加荷载易产生失稳隐患的坡体环境,采 用粧基是个有效的工程手段,既保证建筑附加荷载能深传至 更稳定的下W稳定持力土层,又对浅W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坡 层冇辅助抗水平滑移作用。但是,采用粧基不等可忽略滑坡稳定问题,对于坡地存在滑坡隐患的场地,特别是形成陡 坎台地的情况下,并非采用了粧基就解决了问题#比如,某 建筑建在6m高墙后的顶面平台上,虽然采用了粧基,由于 挡墙因地基不稳而前倾,使墙后场地土随之变形,导致基粧 被水平力拖带,粧身上段随土体的变形而位移,此时易被认 为是桩基础的竖向抗力不足而下沉变形。对于这种情况,如 只加固粧基竖向抗力,是不能完全消除建筑安全隐患的,应 先解决粧侧土体的稳定问题,再考虑竖向加固问题。某建筑 工程采用坡脚大挖方施工方式,工程项目仅采用了 6m左右 高坡脚挡墙,墙顶还有约4 m放坡尚度形成的台地,挡墙后 约4 m位置建了 6以建筑,建筑基础3时已采用了粧基,在 使用过程中,建筑有沉降变形时经再反查场地,发现了场地 收稿日期=2017 -07 -14 作者简介:宋兵(1969 -),男,四川三台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 事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工作。有拉裂变形的迹象,建筑前端开间地梁有拉断裂缝,对应挡 墙下腰部有明显水平裂缝等,说明存在台地失稳问题。对于 因坡体下滑产生的建筑粧基“下沉”变形,应注意,这个“下 沉”可能是水平位移产生竖向变形的表象,特别是地梁被拉 裂的情况就更能说明存在水平位移问题了a根据分析,对粧 身处在滑移土体的部分,一般易随土体的水平位移而首先产 生弯曲变形,同时也会造成粧顶竖向位移的假象,而粧基加 固时往往会去注意补强竖向承载力,同时忽略粧身水平位移 过大或产生大偏心受压,也会产生粧身弯折断裂等问题Q 1.3 结构架空(吊脚楼)方式调整坡地建筑场地 对于仅利用挖填方^5不能满足建筑场地平整要求,建筑 物特别是框架结构,可采用“ ±0.〇〇”以下逐步下沉架空的结 构形式,即采用建筑物自身体系构件调整来构筑使用环境,尽可能避免大挖填土方,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地下架空W来满 足其他使用功能空间要求。类似建筑比较常见,如一些山区 建筑的“吊脚楼”,但其使用条件是自然坡地稳定、可靠及建 筑荷载有效的传力保障措施,同时这些“吊脚楼”是要进行专 门建模分析计算的,所建模型需与工程实际相符。 1.4 多台地方式的场地利用 在山地建筑中,结合功能要求,设置多台地的平面比只 设一台大平面场地,对山坡稳定或工程综合造价更显合理 多层台地意味着设置的各台级挡墙高度小,形同修坡,故挖 方也少,同时对坡脚前置建筑物的采光影响也不大0对高坡 地的坡脚,应考虑高坡顶坠物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如建筑 物前有大面积平地要求,可分|些面积于屋后、坡前,并设置 1些缓冲区,避免更大的危害产生。 2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贵州省毕节市南光新城建设项目所在地为居住用地,其 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高程为1 501. 85?1 514. 30 m,对 此,在进行山地建筑工程设计中,应解决以下问题:③高差问 题、山地地形问题以及高容积和低密度设计条件之间的矛 盾;②对山地建筑景观视线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③避 免建筑工程停车场地下空间面积与山体保护之间出现矛盾^ 2.2布局设计 在该山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设计 密度、山地地形条件等因素,在建筑布局设计过程中,应该充 分结合当地地形特征,可以采用北高南低的设计模式#在山 地北侧,可以进行高层建筑设计,建筑高度为30 U,对于临 近城市干道的地区,可以设置低层商业,将建筑高度设置3 层,保证景观效应的良好$另外,还应该进行不同的标高设 计,景观良好、视线开阔的设计最为合理。对于山地北向建 ? 97 ?

多层框架山地建筑规范要求及处理措施

抗规的规定 4.1.8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抗规的规定 6.1.14 为了能使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本条规定了 地下室顶板和地下一层的设计要求: 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以有效传递地震基底剪力。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这里所指地下室应为完整的地下室,在山(坡)地建 筑中出现地下室各边填埋深度差异较大时,宜单独设置支档结构。如图1 在支挡高度较大时,往往交由岩土工程师负责,支挡高度较小时,通过选择各种挡土墙标准图即可解决。

参考高规的规定 3.4.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1/550 1/1375),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 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在支挡高度未达到层高时,可设置悬臂式支挡 有条件时,应沿续《抗规》分离的思路,首选与主体建筑在结构意义上分离的支挡结构,即“荷载传递,刚度分离”。如当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附带的支挡结构选用毛石混凝土挡墙。 当主体结构为框架-抗震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此时应允许设置和主体一体化的支挡结构。 山坡、谷地等地形必须保持稳定。当土坡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呈不稳定时,必须采用挡土墙、护坡等技术措施。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

浅谈山地建筑设计解析与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融创云南晋宁大湾区SKI地块方案设计来深入浅出解析山地项目建筑设计,以一线房地产开发商所关注的道路设计,建筑图底,景观形态,成本控制,产品设计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借此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合理有效的解决复杂的山地项目设计。取得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从而达到"静居青嶂里,高啸紫烟中"的诗意状态。 关键词:山地建筑、道路设计、建筑图底、景观形态、成本控制 引言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在过去30年里,中国城市大都走过了急速城市化的历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心用地逐渐减少且地价较高,而山地项目多位于城市的边缘和远郊地带,地价要低于平坦地区或城市中心地区的地价,可以减少项目开发中购买土地的费用。同时由于山地的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喧嚣,能够提供独特的视野景观和居住感受,提高了居住建筑的溢价空间。 山地是泛指基地坡度一般会超过5%,在山地项目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坡度和坡向,两大要素决定项目的地形地貌、平面形态、交通组织、空间关系、景观组织、环境特征都会比平原住区项目复杂很多,项目总的工程造价费用也比平原地区会有明显增加,同时还决定了住区居住品质的高低。那么为了更好的解决山地项目设计中各项复杂因素,文章将结合相关案例,针对山地项目工程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工程概况: 融创晋宁大湾片区S.K.I地块项目位于昆明市晋宁区大湾片区,属于云南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圈层式特色休闲旅游区,环滇池山地小镇风光旖旎,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景观资源优势。 S地块基地南北向长约196米,东西向长约168米,为不规则形状。地块内最大高差43.08m。距离滇池仅150米,项目规划为39栋度假民宿。建筑摆布通过场地竖向高差和滇池景观分析巧妙错动布局,为每栋建筑争取到最大的观湖景观空间,保证大多数民宿均能享受水资源景观。 K,I地块规划为8栋7层弧形观湖公寓、50栋度假民宿。建筑摆布结合场地竖向通过朝向分析巧妙错动布局,为每栋建筑争取到最大的景观视野。 1.道路设计--道路与山势的协调 山地城市具有地形复杂、用地有限的特点。如何合理的解决交通和消防是山地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山地住区道路布置应避免横切等高线,采用平行等高线和小角度沿等高线爬升的方式克服地形高差。同时要简化路网结构,越简单的路网意味着对场地更小的影响。另外山地住区主干道纵坡坡度一般不能超过8%,多雪严寒地区纵坡坡度不能超多5%,个别困难地段,道

山地建筑设计浅析

山地建筑设计浅析
环境与设计 Ci ti es a nd Tow ns C on stru ctio n in Gua ng xi 山地建筑设计浅析 ● 张俊华 摘 要 以三个山地建筑设计工程 : 为例, 通过对比分析, 探讨了山地建筑
设计中如何进行建筑的空间布局, 环境 景观及建筑设计如何与地形有机结合, 交通 及绿地系统如何组织等问题。 关键词 山地建筑设计 设计手法 : 分析比较 体会 筑 自身和观景亭、 连廊围合 出入口集散广场和几个各具 功能的半围合式内院, 一方 面将建筑的动静功能相对区 分开。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 将周围的自然景色、 阳 光、 空 气、 水引入建筑内部。 由于建 筑的层数较低且位于山脚处, 设计时着重 处理了建筑的第 五立面——屋顶。 采用了与 白色构架相结合的青灰色坡 屋顶, 与 周围环境非常协调。 建筑沿水 平方向舒展的布局, 使建筑非常自然 地融入整个山 地环境中。 整栋建筑除 在入口处设人车集散广场及沿用地周 边设置消防车道外, 其余区域完全人 车分流, 创造了一个安静优美的环境。b5E2RGbCAP 1.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城镇化进入了一个 高 速发展时期。 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 建设规模的扩大与保护有限耕地资源的 矛盾日 益突出。 在此情况下, 开发和利 用城市周围的山地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 土地紧缺 问题, 无疑是一种可行的办 法。 因而山地建筑必然会是我们今后在 设计中经常遇
1 / 10

到的项目类型, 对山地建 筑设计方法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也日益凸显。
p1EanqFDPw
这是我1995年参加工作后一年做 的一个工程方案, 算是自己山地建筑设 计 的起点。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现今南 宁市隆安县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内的一个 山谷 中, 周围群山环抱, 环境优美。 用 地为公路边界与周围山脚围合成的一个 狭长形 盆地,地形起伏不 大, 用地面积约为1.3公顷。 该建筑是一个集会议、住 宿、 餐馆娱乐于一体的多功 能建筑综合体, 总建筑面积 达到9200平方米。 在建筑 总体布局中, 尽 量保持原有地貌和植被, 充 分利用山谷地形,因地制 宜,在盆地 低洼处引入水 面, 建筑采用多层方式化整 为零,以入口大堂处的餐 厅、 会议室等 公共活动部分 为核心, 客房标准单元部分 呈风车扇叶形发散式放射布 置,顺应地 势自由伸展迭 落。 建筑临水而建, 利用建 DXDiTa9E3d 2 . 工程设计实例 基于对山地建筑设计重要性的这 一种认识, 我对自己以往参加过的一些 山地建 筑设计项目作了一番回顾, 从自 己工作各个时期中筛选了三个有代表性 的实例进行 分析比较, 算是对自己在山 地建筑设计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希 望能加深对
RTCrpUDGiT
山地建筑设计内在本质规律 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自身设计水平。 2.1 实例 1, 某局培训中心龙虎山 庄 (见图 1)5PCzVD7HxA 22 2004? 11 环境与设计 Ci ti es a nd Tow ns C on stru ctio n in Gua ng xi 虽然这个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最 终实施, 但它是我初次独自设计的一个 山地 建筑实际工程, 使我对实际设计工 作中的环境协调, 地形处理, 景观设计 等问题
2 / 10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方案阶段 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实际上,有时边坡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

3.是否有地下室。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 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6。高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 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须设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碰撞导致破坏。结构长度大于规范时,应设置伸缩缝,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框架结 构为55m,剪力墙结构为45m。 7.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问题1)扭转不规则,规定水平力作用下位移比大于1.2;2)凹凸不规则,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3)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热点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 "#$%$&’()*+$,-./-0)1,’)234#’1$4103$ 荀平*!杨锐" 摘要!本文从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有机结合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在中国!山地面积更是占 陆地面积的"#$"出于开拓生存空间#获取生存资源和回归自然的需要!人类的山地建筑 创作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b5E2RGbCAP 山地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建筑学#规划学#地理学#生态学#环 境学及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内容!致力于两个方向的拓展$一是探索山地建筑研究的宏观 原则!建立较为合理#可靠的山地建筑观念%二是结合前人的山地建筑实践!创造性地归 纳山地建筑的特征#模式!提出对建筑设计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各项原则"p1EanqFDPw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枕山而筑#襟水而立!时至今日!经济#功能#形式等多方面的要求 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上用地紧张!如何在山地上进行建筑创作成了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山地建筑不同于平地建筑!有着地形#地貌#经济#功能等方面的综合约束"因此对待山地 建筑的创作也不同于平地建筑!不能单纯地套用平地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 手法"地形固然是一种制约因素!但同时又是一个创造契机!换句话说!制约性可引发创 造性"山地地形往往是高低错落!表面起伏大!有时甚至相当陡峭"这种复杂的自然环境 无疑会给山地建筑的创作带来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地形条件会成为山地建筑表现的关 键性#制约性因素"但也正是由于地形的这种特殊性为山地建筑的创作拓展了更为广阔
1 / 11

的空间!同时也为丰富空间层次和创造独特风韵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建筑 所处的山形地貌!尽量契合山地的起伏变化!不去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使 建筑成为融入环境中的有机景观"这就是山地建筑创作的首要设计理念"DXDiTa9E3d 等方面进行讨论!比较分析了山地建筑有别于平地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 计手法"同时!结合以重庆为代表的山地城市的地理特点与文化特征!系统阐述了多层次 全方位的山地建筑设计观!强调了利用原始山地环境进行景观创意!因地制宜#联系传统 文化进行山地建筑的创作"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理念%创作 RTCrpUDGiT !"#$%&’$!!"#$%&’#()*+#$(,$$*$’"*#-’*&%(’#.-/*! ’0**-%&("#’*(’,&*%-+*-1#&.-2*-’%$0*))%$’"*#&"%&2.-#.,$#-’*3&%’#. -4!"*%&’#()*2%5*$%(.2!6%&#$.-7$’8)*%-%)8$#$.-’"*+*$#3-#+*%#+*$#3-’".,3" ’%-++*$#3-0%8.9’"*2.,-’%#-%&("#’*(!’,&*0"#("+#$’#-3,#$"*$0#’"’"*.-* $.99)%’3&.,-+%&("#’*(’,&*4:-(.2/#-%’#.-0#’"2.,-’%#-(#’#*$;3*.3&%6"89 *%’,&*$%-+(,)’,&*("%&%(’*&$&*6&*$*-’*+/8’"*%&’#()*$8$’*2%’#(%)!)8$ ’%’*’"*2.,-’%#-+*$#3-#+*%9&.2%))%-3)*$4:’$’&*$$.-$(*-*&8(&*%’#.-0#’ "’"*,’#)#?%’#.-.9.! #-%)2.,-’%#-*-1#&.-2*-’>0#’"’"*(.-$#+*&%!’#.-.9 ’&%+#’#.-%)(,)’,&*$45PCzVD7HxA ()*+,%-#!2.,-’%#-%&("#’*(’,&*@+*$#3-@#+*%@ !系统观与天际轮廓的创造 环境问题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元素!特别是山地建筑!在考虑建筑与地形的相互 影响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所处的环境"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到建筑的造型不 仅仅属于建筑本身!而是属于整个山地环境"在山地城市中!一切建筑空间的存在实际上 应该当作山体形态构成的一个有机元素!是山地自然地貌的一种延续"而山地城市设计
2 / 11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坡地建筑结构设计,争对常见的坡地建筑结构是否设置地下室嵌固,从前期结构经济性和施工图阶段的结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保证坡地建筑的安全使用的功能。 展。 1 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自上而下依次描述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残积砂质粘性土、④全风化花岗岩、⑤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⑥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⑦中风化花岗岩;地势起伏加大,中间呈U型冲沟,现状地面与设计完成面相差最高约为10m。 2方案前期控制

坡地建筑的场平成本和边坡处理费用占据前期费用的很大部分,在保证安全合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面积开挖对自然地貌的破坏和造成新的地质灾害,更好的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在前期总图规划和方案确定时应结合土建造价综合考虑项目成本,结合实际情况,在方案阶段综合考虑了下列因素: 2.1土石方平衡 深, 2.3排水设计 坡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地质灾害是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需加强对排水等综合管网的布局。根据坡地的具体走势,设计出高效、合理的排水系统,保证及时的降水,确保建筑基础的稳固。对有暴雨可能的南方城市,为了保证瞬时的水头增高(来不及泄洪)影响地下室的抗浮安全,可以在簸箕型的

地下室侧边设置排水盲沟等措施,保证地表水的及时排出,减少需要设置抗浮的设计水头,降低设置抗浮措施的工程造价。 3施工图阶段控制 3.1有完整地下室 根据《地规》的规定,建筑基础埋深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符合:① 1/3且 下基础加固措施:①在墙柱下设置柱帽(即局部基坑,约为0.5~1.0米,基坑在满足岩体自稳定下,不设置斜坡,局部较深基坑可设台阶状)的构造措施,从构造上满足基础的抗滑移和抗剪要求,且在整体计算时满足在风和地震的水平工况下的最大剪力与建筑物的准永久组合下的承载力满足要求;②在墙柱下(建筑物周边)设置抗拔锚杆,确保嵌固端满足抗弯承载力即结构的整体抗倾覆要求。对于一般工程,

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与山地 地形相结合的山地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郊区的住宅规划中。尤其对于高档 的洋房、别墅等建筑群来说,依山而建的起伏错落感更增强了社区整体的灵动气氛。但是这种在坡地上底部构件约束部位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不能简化为同一水 平面上的结构形式,常常伴随着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等导致结构抗震不利的情况出现,这时结构设计者不能以简单的平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思维来进行概念设计和具 体的施工图设计,而应对山地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复杂性给予特别的重视。现阶段,针对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规范很匮乏,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在实际工程 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的完善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时计算和构造方面的处理办法,增强实际工程应用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山地建筑、震害特点、与平地建筑设计差异 一、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 山地建筑结构的类型界定 对于山地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重庆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给出了 界定,有吊脚结构和掉(错)层结构两种类型。 5?12汶川地震后,诸多结构专家深入灾区现场调研,对典型山地建筑震害特 点进行分析例证,为后续的山地建筑这种特殊建筑类型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和启示。 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 (2) 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 (3) 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 (4) 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 (5) 陡坡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经验和启示: (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和陡坎; (2) 山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 (3) 山地建筑结构架空层易形成柔弱底层,对于不等高柱架空,建议从概念设 计上考虑和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尽量避免短柱和上刚下柔; (4) 由于山地建筑结构竖向刚度不规则,扭转效应明显,建议设计时底部加强; (5) 山地建筑架空层常会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直接把桩基础伸出地面当柱使用,由于其抗弯和抗剪都较弱,出地面的桩身容易发生破坏,建议设计时勿用桩 代替柱,如代替柱,桩应按柱设计; (6) 错层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在错层部位楼梯柱及梯段板震害尤其严重,建议 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对错层部位楼梯柱(短柱)加强; (7) 对于无法避免在陡坎附近建山地建筑,建议在设计时考虑局部场地的影响 及陡坎边坡稳定问题。 二、山地建筑与平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差异 1. 房屋建筑高度的确定 房屋的总高度是指起算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1)平地建筑,起算地面一般指室外地面,半地下室时指地下室室内地面,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室外地面。

山区建筑要点

山区建筑要点 前言 山地建筑是坡度10%以上的地段建造的建筑。10%的坡度是个分界点,超过就是为坡地或山地,未超过就视为平地。山地建筑一般布置在山的向阳面,因为背阳的一面建筑几乎采不到光。这也就是传统的“山南水北”说。建筑建在山的向阳面后是否要朝南?这个问题应该结合地形综合考虑,在顺应地形的前提下能够朝南当然最好,如果不能朝南也没有关系,因为山区土地有限,为了充分利用地形,房子的朝向就不那么讲究了。山地建筑总平面布局一般遵循依山就势的原则。也就是建筑布置顺应等高线,避免垂直于等高线。顺应等高线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土方量,节省造价。山地建筑接地形式一般有:吊脚、窑洞、地表式三种。平面布局一般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平面按功能分成几块,不同体块布置在不同标高处,再以连廊相连,体块之间有高差,体块内部亦有高差。在山地建造建筑,完全顺应地形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需要对山地地貌进行改造。一般做法是把坡地改造为几级台地,在平整的台地建造建筑,然后以道路、踏步连接不同标高的台地。山地建筑车行道路一般采用8%以内的纵向坡度,最大可以达到11%。人行道路坡度应当在15%以内,超过了就要设台阶。15%以内的人行道路可以称之为“无障碍人行步道”。为了保证道路的坡度,道路线型一般采用“S”形,以增加道路长度,降低坡度。车行道路能够环通最好,环通不了则采用尽端式车行道并设回车场地。在车行道路间布置人行步道台阶,使人可以采用最短的步行路径到达建筑的各个方位,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车行道路宽度最小 4.5m,人行一般1-2m. 山地建筑停车一般采用路边停车,也可以根据地形采用底层架空停车或者半地下车库。山地建筑要考虑挡土墙和截洪沟的设置。山地建筑容易受自然灾害侵扰。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那么就要在适当位置设置挡墙和截洪沟,防止自然灾害的破坏。

山地建筑结构在高烈度地震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山地建筑结构在高烈度地震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5T09:47:42.8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秦东胡小云申圣达刘剑 [导读] 该工程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基本风压为0.65kN/m2,计算舒适度时用0.45 kN/m2 (10年一遇)。深圳千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 摘要:山地建筑结构在高烈度地震区的设计,《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相应的计算要求。结构整体抗倾覆与抗滑移计算在山地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山地建筑;整体抗倾覆计算;抗滑移计算;设计 The application of mountain building structure in high intensity earthquake zone engineering Qin Dong Hu Xiaoyun Shen Shengda Liu Jian (Shenzhen qianhe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Shenzhen 518000) Abstract: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structure on the slope(Draft) has stip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requirements about the design of mountain building structure in the high intensity seismic area. The calculation of the overall anti overturning and anti slip of the structur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design of mountain buildings. Key words:mountain building; calculation of overall anti overturning; calculation of anti slip; design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基本风压为0.65kN/m2,计算舒适度时用0.45 kN/m2 (10年一遇)。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列度为8度,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4、大部分异形柱砼节点域剪压比超限。 由于建筑场地地形、地貌的特点,本工程大部分楼栋(均为3~4层的别墅类建筑)建于挖方区域,形成的最高处边坡有9m高(分 3m+6m两个台阶),边坡土以全风化粉砂质泥岩为主。经成本核算,如果大范围做边坡支护结构,其成本造价高昂,经研究对比,决定在建筑长度范围内利用建筑结构兼做挡土墙。但是《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3.1.10条规定:山地建筑结构不宜兼作挡土墙。 当主体结构兼作挡土墙时,应考虑主体结构与岩土体的共同作用及其地震效应。 本文以该实际工程为例,同时以《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为设计依据,从结构体系选形、计算分析等方面提出一些设计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部分解决方法,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2 结构体系选形 根据建筑平面功能要求,可供选择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部分短肢剪力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