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

大学生在找工作中如何识别传销骗局

传销于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且愈演愈烈。近年来,传销活动受害者的层次有所提高,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也深陷其中,全国发生了多起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的事件。这不仅危及校园安全稳定局面,更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传销定义

在国家颁发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对传销进行了一个概念的定义: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以下几种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1、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2、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3、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传销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

传销的资料 一、什么是传销? 根据第444号国务院令,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定义了什么是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通俗的理解,传销就是用劣质的货以次充好或干脆是无虚有的什么货让你购买,当你购买后就上当了,甚至会让你血本无归乃至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费用,为了摆脱这种生活状况你必须想法设法用你手里的所谓的“货”去引诱另外一个人购买,就这样,这件劣质的或跟本不存在的货就以一个很高的价位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一个传一个,所以才叫传销。同时由于你很难取得一个陌生人的信任并让他去购买你的东西,你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你的亲戚朋友,这样做的时候你就极大地伤害你的亲戚和朋友,可谓害人至深了,传销之令人痛恨可想而知。 二、实质 传销作为危害个体和社会的一种有组织带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活动,传销的实质就是: 通过欺骗等手段有组织地获得非法利益,它的核心环节是下线,因此也有人把传销界定为多层次的直销,但与当下的直销、代销、转销等有明显的区别,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什么是传销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四、传销的组织形式 传销组织一般都以“介绍生意”、“介绍工作”或“招聘”的名义,谎称可以获得高额回报,进行拉人头发展下线,利用亲属、朋友、同学、战友等各种关系,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手段,将人员骗往异地。他们许诺发展人员数量越多,获得的报酬越多,采取利诱甚至威逼、暴力等手段,对参与人员进行人身控制和精神控制。传销组织者、策划者和骨干分子在短时间内可以非法获取大量财物,大多数参加者常常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参与传销引发的夫妻反目、父子失和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传销方式在世界各地都较为流行,传销企业因此获取大量货物的差额利润,但并非佣金。正因为传销的巨大商业利润,趋使有些不法商人利用传销的方式开展非法传销,将正当传销演变为“网络连锁”等非法形式,变相聚敛财富、欺诈群众,从而连 锁引发非法传销人追求财产为核心的各类型犯罪。“拉人头”式传销活动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欺骗、威胁手段滚动式发展人员,骗取“入门费”。传销组织者对传销人员实施“家长式”管理,进行人身控制,并对其宣扬、灌输“暴富”理论,进而达到精神控制目的,使参与者痴迷其中、不能自拔。传销团伙组织严密,活动隐蔽。上线与下线一般实行单线联系。参与传销的绝大多数为外地人,几乎涵盖全国所有省份,年龄大多在16—25岁之间;人员多为农民、外来打工者,还有学生、工人、退伍军人等。传销人员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差,一旦发现赚钱无望,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整个传销网络完全依靠下线人员交纳的入门费维系运作,传销人员的报酬取决于发展人员的多少,因此,“拉人头”传销极易滚雪球般迅速膨胀。传销活动的隐蔽性、欺骗性、流动性和群体性,以及它独有的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使之极易演变为有组织的社会犯罪,产生更为可怕的杀伤力。

求职就业陷阱的识别与防范

求职就业陷阱的识别与防范 本文是关于求职就业陷阱的识别与防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求职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求职心切而采用的手段,用于骗取求职人员的财物、个人信息或者低廉甚至免费的人工。 对于即将迈出校门,投身各场招聘会,来往于各家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来说,有必要增强对用人单位的认识,提高对职场陷阱的辨别能力。如何找到一份满意工作而又不会掉入就业陷阱,我中心根据历届毕业生的经历,整理出十大就业陷阱,供各位同学参考。请务必在应聘时擦亮眼睛,慎而又慎:尽管求职路上陷阱可遇,但并不至于“防不胜防”。 今天就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求职就业陷阱的识别与防范。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市场日趋饱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供需矛盾的影响下,各种就业陷阱也出现在就业市场上。很多大学生对就业陷阱的认识不够清楚,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误入其中,使自己不能成功就业,甚至损害自身利益。因此,指导大学生警惕并防范就业陷阱,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提高就业质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就业陷阱及其特征 (一)就业陷阱 就业陷阱,是指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借工作机会和拥有信息的有利条件,以发布虚假、夸大或模糊的招聘信息为手段,以牟利或者其他意图为目的的招聘,或违反求职者个人意愿使其额外支付财物或诱骗求职者进行违背法律道德的行为等情况。 (二)就业陷阱的特征 1.欺骗虚伪性。欺骗虚伪性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以虚假宣传、不实承诺来取得求职大学生的良好期望,以此提高招聘条件,隐藏各种不法目的。 2.诱惑性。就业陷阱的诱惑性主要表现在不法单位用高工资、高待遇来吸引求职大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某单位承诺待遇有多高多高,但求职者入职后却告

大学生求职警惕传销陷阱

一个求职大学生悲剧遭遇 大学生坠入传销组织的招聘陷阱,不是简单的防范意识弱的问题,而是对传销组织犯罪打击力度弱的问题。传销组织越来越严重的暴力化倾向,涉及的犯罪不仅仅限于非法经营,而且可能涉及抢劫、伤害、诈骗、非法拘禁等诸多罪名。人们熟悉的传销组织犯罪手段是以欺诈手段将受害人骗到传销组织控制地,现在发展到以暴力拘禁受害人、洗劫受害人的财物,逼迫受害人编造谎言向家人要钱,或者设置工作陷阱,诱使亲友坠入等等。 警惕传销 山东工商警示:大学生暑期求职谨防传销陷阱毕业生应尽量把所在学校提供的需求信息、校内或政府部门组织的招聘会作为求职主渠道,对网上求职等其他途径获取的招聘信息要注意甄别,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工商部门咨询、核实。 湖北工商提醒:大学生暑期打工警惕传销陷阱近期,一些传销组织打着“天津天狮”“美亚国际”“武汉新田”“月月爱”的名称,应对此类招聘信息保持警惕。此外,广东茂名、韶关,广西北海、玉林及湖北荆州、襄樊等地有传销组织诱骗在校学生参与传销,对来自上述地方的招聘信息要保持警惕。如遇到疑似传销的招聘或工作介绍,请及时向工商机关12315、公安机关110咨询或举报。石家庄工商部门提醒暑期求职谨防传销陷阱一些传销组织往往针对大学生的求职信息设置圈套。对此,学生们要有分辨意识,找准自我定位,别被对方的“高薪”所迷惑;要注意查询招聘单位的合法性,最好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确认招聘单位的资质。第二招,精神“洗脑”。看中一些大学生存有“一夜暴富、急于成名”心理,传销集团会鼓吹所谓的团队精神、家庭温暖以及几何倍增、高额回报来诱骗和控制大学生。 陷入传销 受骗大学生:我是如何落入传销陷阱的

大学生常见的八种求职陷阱

大学生常见的八种求职陷阱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求职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陷阱。简要罗列八种常见的求职陷阱如下,请大家谨慎提防: 第一[中介陷阱] 这类中介往往设施简陋,无正规的人员机构,是不够资质的“黑中介”,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中介方就会列出种种理由,或者说招聘单位不要人、或者说不招大学生,来骗取毕业生的中介费,甚至有的单位根本就是假单位。而当求职者要求退钱时,他们会一副无赖嘴脸,毕业生只有白白受害。 第二[招聘会陷阱] 此类招聘会大多名不符实,常常对外宣传称有多少用人单位和岗位,职位层次有多高,很适合毕业生求职等等,而实际上多为虚假宣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只有专门的主管部产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得为目的的毕业生市场活动。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低。 第三[电话陷阱]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致电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 第四[合同陷阱] 在合同中,有的位设置一些模棱两可或带有诱惑性的条件,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慎重签约,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资询老师或法律专家的意见。 第五[试用陷阱] 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得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使用期满后蓄意辞退。

第六[承诺陷阱] 有些单位为了招聘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单位后却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现。因此毕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鍵还是签好合同。第七[职位陷阱] 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和单位明确约定。 第八[地点陷阱] 很多大企业在全国放多地方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的大城市,结果上岗后被分到其它地区。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必要时在合同上写明相关条款。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常见的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所谓考察有猫腻,人人需小心 【前言】有些单位以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的面试过程中,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并以此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由于应聘者维权意识不强,维权依据往往不足,此类无偿占有求职者劳动成果的情况时有发生。提醒广大求职者,应聘时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注意保护个人研究成果成果,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向面试单位展示固然重要,但要学会有所保留,以免被别有用心的用人单位利用而造成损失。 案例: 某软件公司招聘一些程序员、美工等岗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工作环境整洁,招聘流程正常,岗位提供的薪酬符合市场价位,一切看似都在常理。应届毕业生小张,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上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规定的编程语言,时间不限,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但不能相互交流,只要能完成目标。一个教室里,八个求职者,每个人的试题不同,几个年轻人无意中发现,看似八段程序,其实恰巧能合整合成一个项目……结果可想而知,八人无一被该公司录用。

专家提醒: 现在正值应届生求职旺季,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在擦亮眼睛挑选自己中意的另一方。然而,就在纷至沓来的各种招聘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却以招聘为幌子,收取简历、组织面试,窃取着应聘者殚精竭虑做出的一份份计划书、策划创意和科研成果。求职者丢了无形资产--思路,却没得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乐得吃上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 类似遭遇“智力陷阱”,也就是劳动成果被招聘方以招聘为由而窃取的情况最近屡见报端。专家指出,“智力陷阱”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甚至知识产权。这种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性质极为恶劣。 专家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主要方式有: 1、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

面试时隐瞒了工作经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面试时隐瞒了工作经历 篇一:面试时95%会问到的问题,不看后悔! 不管是首次面试还是跳槽求职,每次面试前都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精力来对待。看起来除了自我介绍外,面试官的所有问题似乎不尽相同,但不管问题多么千奇百怪,其主要目的都是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最多的个人信息。万变不离其宗,面试时95%的问题与下文有关。推荐添加微信eLizhi,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免费的成功教练。 一、基本情况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您从前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成果。 考察要点:测试应聘者是否能够用几句话概要地介绍其主要的工作信息和重点业绩,而不是以流水帐的形式重复履历表有已经注明的内容。在介绍工作成果时,注意应聘者能否正确表述其在原单位所发挥的作用。尽管有关基本能力的提问大多可以通过简历或应聘表格反映出来,但通过回答可以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仪表神态、目光注视程度、

肢体语言等方面。 2、您为什么重新求职? 考察要点:测试应聘者的求职动机是否合理。重新求职的原因可能因为应聘者原单位的问题,但通过回答可以考察应聘者是否既能客观、委婉地说明原由。 3、什么样的单位是您求职的第一选择? 考察要点:测试在应聘者心目中是否对自己和单位的定位清晰明确,而不是盲目应聘。 二、专业背景 4、您认为此工作岗位应当具备哪些素质? 考察要点:测试应聘者认为的岗位素质与招聘需要的岗位素质的吻合程度。 5、请谈谈你对您所从事专业的理解,在专业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成果? 考察要点:考察应聘者的专业功底。 6、您认为自己应聘的职位在公司里所应当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您个人有哪些方面的优点? 考察要点:势能够胜任这一职位?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准备如何来弥补?考察应聘者个人对工作的理解以及是如何考虑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匹配性的。 7、您认为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考察要点:通过回答找到此应聘者与其他应聘人员的优

常见的八大求职陷阱.

常见的八大求职陷阱 2019-01-01 又逢毕业季,很多学生又要离开校园踏进社会,加入到求职大军中来, 。但是由于刚刚踏进社会,很多人会因为求职心切而陷入不法分子设计的求职陷阱中,这需要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小心谨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大求职陷阱,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常见的几种求职陷阱 1.骗取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有些不法分子以为名收集简历骗取个人信息进行违法行为,因而求职者在填写简历时不要随便泄露家庭电话等,也要早做预防跟家里人交流过有利用家庭电话的诈骗行为。 2.上岗前的非法体检 上岗前的体检是常规的程序,即使是公司所指定的体检医院也必须是正规医院,如果是私人诊所、非正规医院就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在体检完之后向求职者收取超额的体检费。 3.偏远、非常规的面试地点 求职者须当心面试的地点,有一种陷阱就是诱骗求职者到偏远的地方“面试”,实施抢夺财物、威胁人身安全等犯罪行为。正规的公司面试地点应该是单位办公室之类的。 4.强迫加入非法组织 有些犯罪集团假借招聘之名诱骗求职者,强迫其加入非法组织,如、非法兼职等,侵犯其人身自由权, 《》()。 5.赚取廉价劳动力 一些用人单位看准了求职者的求职心切,以试用期为名赚取廉价劳动力,在试用期满后立即解雇员工。有关人士提醒,诸如“本广告长期有效,长年招聘,且报名不受限制”的招聘广告,求职者一定要小心。 6.剽窃求职者作品

有些用人单位看似正儿八经地进行笔试面试等以之名要求职者完成一份作品,无偿侵占设计程序、广告文案等他人的劳动成果。这就是所谓的陷阱,求职者需倍加小心。 7.合同圈套 签合同时,要看企业是否有工商部门的登记和企业注册,还有劳动合同是否正确合法,内容是否完备,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而且还必须是书面合同。 8.诱骗到外地上班 在面试应聘等前的过程中,要留意确认上班的地点。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有欺瞒上班地点时应该立即拒绝。对于标榜高薪高待遇的公司,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和警惕,不可轻信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以免上当受骗甚至是被贩卖。

大学生防传销陷阱知识

大学生防传销陷阱知识 目前国内传销活动日益猖獗,尤其在大学生中发展的势头逐渐显现,为加强我院学生防诈骗、反传销的意识,现将有关传销知识总结如下,供全院学生学习参考。 一、什么是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及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二、直销和传销有什么本质区别? 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营方式。”第二条规定:“直销产品的范围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直销业的发展状况和消费者的要求确定、公布。”国务院规定的直销产品种类包括:化妆品(包括个人护理品、美容美发品);保健食品(获得有关部门办法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及生活清洁用品);保健器材;小型厨具。同学们可以对照这些规定界定你朋友的公司是否属于合法直销。 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二条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及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谋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按照以上规定,传销主要有三个特征:以发展下线及再下线的数量计酬,收取或变相收取入门费,以下线的销售额计提上线报酬。可参照这三个方面来认定该企业是否非法传销。 三、非法传销活动惯用手法 以帮助找工作、安排学习、朋友相见、一起旅游为诱饵。只用手机和公用电话联系,态度急切,一周数次,地点多变。答应车站相接,安排景点会面,不提供办公场所,不让与其他熟人联系。见面设法骗收手机、证件,鼓惑创业、经商,索取财物,控制对外联系,限制人身自由,劝你发展新成员。 四、防范学生误入非法传销陷阱的几点意见 1.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一般要到政府和学校组织的人才交流市场,因为这些用人单位都要向人事劳动部门提供完整的资质材料。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1).doc

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常见陷阱 陷阱 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在看到“某公司”或不写明公司的电话和地址的招聘广告时,求职者一定要谨慎! 陷阱 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 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 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 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时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 4、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 5、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 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 6、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 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 80%,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就这样,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实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陷阱 7、注意“要求低,报酬高”的招聘信息 许多虚假招聘信息以“要求低,报酬高”为诱饵,诱骗求职者上当!如:急招兼职(家里网吧均可)日结 80 元/时,地区不限;做网络推广员,日赚 100 元,轻松在家赚钱。骗钱手法:骗子发布这类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些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些 大学生求职陷阱有哪些 大学生有哪些,你了解过有什么样的求职陷阱容易让我们陷入其中吗?下面为大家介绍大学生求职陷阱,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两位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

果受骗上当。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寻找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

常见求职陷阱汇总

常见求职陷阱汇总 如今又到了求职旺季,求职陷阱对大学生求职而言是一 个最大的障碍,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常见求职陷阱汇总, 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虚假广告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 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 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 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 (二)、色情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 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 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 “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面对这样的问题 或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随便跳入这种陷阱。 (三)、传销陷阱 所谓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 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 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 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 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骗求

职者去进行非法的传销活动。求职者一旦进入陷阱,便限制人身 自由,被迫从事传销,要么交3000—4000元入门费,要么花3000—4000元购买传销产品作为入门条件。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 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等手段不让受骗者离开,强迫他 们联系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 (四)、协议陷阱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 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对双方都具有 约束力。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这样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常见的毕业生签 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又分为以下几种: 1。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 2。用人单位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4。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 (五)、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就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但决非是用人单位 对劳动者的单方“试用”。我们这里所说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 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而选择、约定的考察期。 一般来说,单位用人有试用期是正常的,试用期的薪水 一般都不高,等到转正之后,薪水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很多公司 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堂而皇之 地打出试用期的牌子,看起来非常规范,待试用期一过,以种种 理由告诉求职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就将其解聘了。这样的公司不断 地炒人,毕业生永远不会成为正式员工。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 求职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求职心切而采用的手段,用于骗取求职人员的财物、个人信息或者低廉甚至免费的人工。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常见求职陷阱类型及应对措施,赶紧一起看 看吧! 一、求职陷阱有哪些: 就业,已成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头之患。“现在的我们就是" 热锅上的蚂蚁",连做梦都想找工作的事。”而今,毕业生们除了 焦虑,还得提防来自不法分子的“就业陷阱”。一项由12463人 参加的调查显示有55%的人遭遇过就业陷阱,其中遭遇收费陷阱、 试用期陷阱、无偿占有智力陷阱的比例最高。 陷阱一:巧立名目,收取费用。 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的屡见不鲜,但仍有不少求职心切 的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 这些公司招聘时常常不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要求求职者支付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当他们填满自己的“钱袋”后,就会找 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这是黑心单位最常用的欺骗手法。

陷阱二: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用人单位不允签订就业协议,甚至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的相当普遍,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都不约定违约金,而在20%有约定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害怕学生违约而提出的要求,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毕业生之所以没有约定,一方面是不想自己被“套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陷阱三:长期试用,榨取人力。 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最容易遭“忽悠”的就是“试用期”了。试用期过长或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的普遍遭遇。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与正式合同期相比,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低,长期耗在试用期内,不仅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陷阱四:弄虚作假,不讲诚信。 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在介绍招聘岗位信息时歪曲、编造、美化,极尽包装。这些公司常以高薪为诱饵,迫使应聘者立刻签订合同以及约定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还有些不规范的网站和中介机构,通过接取求职简历,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出售给企业作为销售信息。更有甚者,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

在校大学生被骗加入传销组织的案例分析

在校大学生被骗加入传销组织的案例分析 近几年,一度沉寂的传销向学校渗透发展。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欠缺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和煽动,这就绐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以下为我在工作中的遇到的学生参与传销工作案例。 一、案例介绍 张某某,男,21岁,为计算机控制技术06级的学生。张某某性格外向,和同学关系处理的不错。由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给身为2009届应届毕业生的张某某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由于张某某家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在校3年学习期间有2年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因此该生急于寻找理想的工作,在2009年4月份即将毕业前被其高中同学以介绍高薪工作为名拉入传销组织,骗至三门峡一传销窝点洗脑,在被传销组织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后,开始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二、解决方案 我作为毕业班的辅导员,在学生请假离校找工作前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联系体制,通过定期的电话联系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工作动态。而在与张某某的联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反常现象,其手机经常无法接通,好不容易联系上后询问该生当前的工作状况,该生支支吾吾,不能说明其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随后我便与其家长联系,了解该生的情况发现该生已经长时间不与家长联系,而且在春节过后返校前谎

称要偿还贷款,跟家长索要了8800元。但是该生并未向我提出还款申请,且之前的种种反常迹象让我觉得不对劲。经过与张某某同班同学的联系,以及与该生家长的沟通,通过电话、QQ等方式最终确定该生被其高中同学骗至三门峡参与传销组织。随后我陪同该生家长到三门峡市报案,与公安机关一起几经辗转找到张某某所在的传销窝点将其解救出来,并带回学校。返校后,经过我与该生的多次沟通和耐心开导,张某某清楚的认识到传销的危害,以及自己所范的错误,并作出深刻的检讨,从而端正了心态,在毕业前顺利找到工作,并与2011年考上家乡所在地的公务员。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案例分析 通过与张某某的深入谈话,该生也知道传销是骗人的,但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身为2009届毕业生的张某某深感就业压力空前加大,急于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以实现所谓的人生抱负,并偿还在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该生之所以被骗,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在起作用:首先,该生接触社会面较狭窄,涉世未深,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社会经验、识别陷阱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传销组织的欺骗性、隐秘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这次受骗就是因为经不起同学的蛊惑而上当受骗;其次,由于该生家庭比较困难,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致富,尽快使家庭脱贫。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导致他对传销鼓吹的一夜暴富的神话具有浓厚的兴趣,把传销当成了实现理想的阶梯,难以抵御所谓的高薪引诱和一些不切实际的“糖衣炮弹”

大学生防传销心得体会

大学生防传销心得体会 大学生防传销心得体会 XX年04月27日我们班综合教学楼A304教室召开了“安全兼职、抵制传销”的专题班会。最近几年里,很多人为了谋生深受传销的毒害,很多人已经对传销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作为还没有为生活担忧过的而且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对传销的为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加之传销人员允诺高收入的诱-惑,使得许多大学生深陷传销沼泽,甚至完全被洗脑。 首先我们来看认识一下传销的三大危害,其一,它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传销涉及地区广、人员多、资金大,有的还伴有非法集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等大量违法行为,诱骗了大量社会人力资源,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其二,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安全。传销违法活动具有很强的继发性,由此引发了大量刑事案件以及扰乱社会治安秩序案件。据统计,XX年,全国由传销引发的杀人、抢劫等暴-力刑事案件100多起,其他治安案件660多起。同时,因传销引起的夫妻反目、父子相向,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给不少家庭造成巨大伤害,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矗其三,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被骗参与传销者多为城市退休、下岗或无业人员、农民等,在校

学生、少数民族群众等被骗参与传销的情况也日益突出。传销组织者对参与人员反复“洗脑”,进行精神控制,唆使参与人员阻挠、对抗执法部门,围攻、打伤工商、公安执法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抗性日益加剧,而且不断引发群体性事件。传销不但极大损害群众利益,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3月以来,湖南省委教育工委连续接到三起关于学生失踪,可能被传销组织控制、或被疑似传销组织的培训机构骗取钱财的情况,涉及6所高校上百名学生。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湖南省高校发生了十多起学生被困参加传销的案件,涉及数千人。 知识水平相对其他人群更高的大学生们,为何也会缺乏起码的是非辨别能力呢?分析来看,“好工作”的诱-惑当然是第一“帮凶”。受就业形势影响,一些在校大学生求职心切,而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使他们丧失了抵制诱-惑的能力。而且传销之所以屡禁不止,有其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目前的传销活动花样翻新,“消费联盟”、“连锁加盟”、“互动式营销”等形式相继出现,故意混淆传销与连锁销售的概念,使其行为更具欺骗性,并利用网络等渠道使其行为更为隐蔽。 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学生们对传销的危害认识不足。高等教育对挽救大学生尤为重要。教育者对此必须有所

2021年找工作被骗钱办

找工作被骗钱办 找工作被骗钱怎么办 找工作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大,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不少应聘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到一条非常满意的招聘信息,精心准备后赶往面试现场,而招聘方只随意询问几句,填张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从此就杳无音信。其实,这种类型的企业,多数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们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收信息,积累所谓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传销在我国是法律明令禁止的,有的企业却总想耍把戏、钻空子。如有的求职者看到这样的一条招聘信息:招聘 ___接线员20名,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学历不限,月薪800元。求职者前去面试后都大呼上当。原来,公司要求他们 ___一定数量的产品,然后通过 ___销售给其他客户。用单位的话来说, ___接线员工作就是通过 ___ ___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和 ___。但明白了 ___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传销。

由于网络的传播面广、传播速度迅速,不少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招聘,来为企业进行另一种形式的 ___宣传。通过 ___发布招聘信息,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见光率”,另一方面利用可观的招聘数量,制造一种公司发展迅速、求才若渴的假象。其实,这都是企业假借招聘之名,进行的一些 ___炒作。 如果说有家公司连员工工资也付不起,被起诉后败诉了,但还在进行招聘,你能相信么?这可不是笑话!这种企业一般拖欠每个员工2~3个月的工资,在试用期内又辞退这些员工。他们往往都承认赊欠工资,并且保证一旦公司正常运转,立刻偿还所欠薪资。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仅仅是为了分散企业的内部矛盾,使企业暂时逃避破产的危机。 利用招聘敛财可以说是老伎俩了。直截了当地收费早就被广大求职者所识破,所以现在的敛财手段就更加隐晦了。比如应聘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轻松通过面试后,公司要求在上班当天交纳300元(其中包括制服费用及各类工本费、押金等)。如若员工离职,这些制服及用品公司不负责回收,理所当然的,那些所谓的押金和工本费用也就回不来了。 在铺天盖地的招聘 ___中,高薪的职位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除去高层次的技术类、管理类岗位,那些岗位要求低、薪资待遇优

暑假大学生常见的八大求职陷阱

暑假大学生常见的八大求职陷阱 暑假到了,暑假求职的热潮也来了。下面为大家介绍暑 假大学生常见的八大求职陷阱,希望能帮到大家! NO.01虚假广告信息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 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 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 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 NO.02色情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 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 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 “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面对这样的问题 或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随便跳入这种陷阱。 NO.03传销陷阱 所谓传销,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 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 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 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 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

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骗求 职者去进行非法的传销活动。求职者一旦进入陷阱,便限制人身 自由,被迫从事传销,要么交3000-4000元入门费,要么花3000-4000元购买传销产品作为入门条件。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等手段不让受骗者离开,强迫他们联系 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 NO.04协议陷阱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 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对双方都具有 约束力。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这样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常见的毕业生签 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又分为以下几种: 1. 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 2.用人单位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4.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 NO.05试用期陷阱 试用期,就是劳动关系的试验阶段,但决非是用人单位 对劳动者的单方“试用”。我们这里所说的试用期,是指用人单 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而选择、约定的考察期。 一般来说,单位用人有试用期是正常的,试用期的薪水 一般都不高,等到转正之后,薪水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很多公司 为了使用廉价劳动力,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堂而皇之 地打出试用期的牌子,看起来非常规范,待试用期一过,以种种

如何防范求职陷阱以及注意事项

如何防范求职陷阱以及注意事项 如何防范求职陷阱?求职要注意些什么?为大家收集了相关的 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何防范 (1)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 (2)先花钱后赚钱的陷阱,应拒交各种费用。有些单位对那些 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宣称可以培养为某某师,而实际上是让求 职者先购买产品或是选修课程。这些单位往往在求职者缴费后才 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回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 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在应聘过程中,大学生应该 也有权拒绝交纳任何由招聘单位收取的费用。 (3)虚假招聘陷阱,谨慎对待小广告。对街道上散发和张贴的 一些招聘启事或在非主流媒体上刊登的虚假广告,要谨慎对待。 有时他们会临时在写字楼租一间(套)办公室,进行虚假招聘,诱 人上当。 (4)薪酬陷阱。一些招聘人员在求职者的询问下,给出一个含 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却多半会说你没完成工作量, 或工作失误,以此来扣除你的部分薪酬。

(5)抵押陷阱。虽然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 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 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以 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证件。企业在收取押金或 证件之后,便有可能为所欲为,求职时一定要小心。 (6)义务劳动、试用陷阱。一些单位以考察学生能力为由安排 实习或试用期,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 鱿鱼。这样一来,求职者交了培训费不说,还给老板白干了几个月。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不给报酬,理由是他提供了让你 学习技术的机会,并且你在试用期期间,无可避免地损耗了工厂 的原材料,没有要你赔他的损失已是不错了。 (7)口头承诺陷阱。口头承诺的过高的待遇,最有可能是陷阱。无论用人单位做任何口头承诺,只有写成文字才能相信。 (8)托儿陷阱。要找正视的用人单位,小心人才市场上的托儿。另外,女生还要避免单独应试。 注意事项 本着对求职者负责的态度,我们郑重提醒求职者: 1、填写个人简历时,请不要在规定的表单以外的地方填写你 的联系方式,这样会使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联系方式,从而导致不

求职陷阱案例汇编

求职陷阱案例汇编 (招生就业指导处二○一二年十二月汇编)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统计,这种案件在近两年内呈急剧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一、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受骗案例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案例:小王是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一段时间后,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情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情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电话告诉了对方。就在这段时间里,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救女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5000元到指定账号。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现在这种骗术十分流行,有的人无意间被骗子探听到家中的电话号码,就出现了类似的骗局。有的人在手机丢失后,没来得急挂失,骗子就利用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由于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提醒大家都要对这种骗术提高警惕 2、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案例一: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元注册费,成为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人单位进行面试。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小吴发现,其他在该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自己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忽悠”学生。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生投诉无门。

最新求职陷阱

最新求职陷阱 对于诸多的求职者来说,通常的求职门路主要有包括媒体、网络广告,各类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公司、职业介绍所等。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广泛的求职市场上存在许多的机会,但也要、意识到其中也有可能存在许多骗局与陷阱,加之骗术手法的不断更新,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据有关人士介绍和记者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事件,一般在人才市场上遇到的常见的求职陷阱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这种类型的骗局很多,各种行业几乎都存在,但保险业尤其突出。以拉保险为例,公司开始可以是以招聘秘书、行政人员为名目,使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等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加入。求职者在面试时往往会被招聘人员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当你交了押金或培训费后,在上班时,你在发现工作没有底薪、更没有员工福利,根本就是叫你去拉保险。 据涪陵师专99级的薛伟介绍,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是专科毕业,在招聘会上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前不久他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某大型公司急聘业务员招聘广告,便马上前去应聘。他找到了这家公司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专门推销洗涤用品的销售点。招聘负责人

称:虽然没有底薪,但提成10%,实行上不封顶。当他正在犹豫时,该负责人告诉他公司有不少人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他虽然半信半疑,但由于苦于求职,决定试一试。一个月后,他实在吃不消每天都要提许多洗发水之类的东西走街穿巷,就决定辞职。当他向单位索取提成时,却被告之自愿辞职,工资扣发。 2.满足求职者的虚荣心。有些公司的招聘某某师,如美容师、电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他们就宣称培养求职人员为某某师,而实际上让求职者先购买美容产品或是选修课程。公司往往会在求职者缴费后才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规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 3.职位、公司和薪酬描述失实。招聘单位将原本很小的私营企业,说成拥有上亿元资产的大公司,将办公室内勤人员称为文员。以花言巧语说服求职者,利用马上签订合同和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套牢求职者。例如,市场上推销员等业务人员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但用人单位需求甚多,于是普通的推荐工作往往被极尽粉饰、包装之能事,求职者往往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知道实情。还有些公司不成规模,职位的工作内容也不明确,但为了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就对应聘者许以很高的薪水或职位,如年薪10万元、市场总监、财务总监等。有的单位既然打肿脸充胖子付高薪,但高薪的背后常常是超负荷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