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9
甘蔗形状调查报告范文甘蔗形状调查报告一、引言甘蔗是一种富含糖分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甘蔗的形状对于其种植、收获和加工工艺均有一定的影响。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甘蔗的形状特征以及其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甘蔗种植业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1. 选择样本:选择了来自不同地区的甘蔗种植基地,共计10个样本。
2. 数据收集:在每个样本基地随机选取50根甘蔗,测量其长度、直径和重量。
3. 数据分析: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图表展示。
三、调查结果1. 甘蔗的长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甘蔗的长度基本呈正态分布,大多数甘蔗的长度集中在100-150厘米之间。
2. 甘蔗的直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数据显示,甘蔗的直径分布较为均匀,主要集中在1-3厘米之间。
3. 甘蔗的重量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数据显示,甘蔗的重量呈现明显的偏态分布,大部分甘蔗的重量集中在200-300克之间。
四、结果分析1. 甘蔗的长度与直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般情况下,甘蔗的长度与直径呈正相关,即长度越长,直径越大。
然而,由于生长环境和品种的差异,也会出现长度短但直径大的甘蔗。
2. 甘蔗的重量与长度、直径有关。
一般情况下,甘蔗的重量与长度和直径呈正相关,即长度、直径越大,重量越重。
但是,也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长度较长但重量较轻的甘蔗,可能是由于浇灌不足等因素。
五、结论通过对甘蔗形状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甘蔗的长度主要集中在100-150厘米之间,直径集中在1-3厘米之间。
2. 甘蔗的长度与直径呈正相关,但也会存在长度短但直径大的情况。
3. 甘蔗的重量与长度、直径呈正相关,但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如浇灌等的影响。
六、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建议种植者在种植甘蔗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 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甘蔗的生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以促进甘蔗的生长和形状的正常发育。
2. 对于长度短但直径大的甘蔗,应注意选择适当的品种和科学的栽培方式,以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广西甘蔗种植成本调查分析广西是中国主要的蔗糖产区之一,甘蔗种植成本的调查分析对于了解广西蔗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提高甘蔗种植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甘蔗种植成本主要涉及土地租赁、种植费用、农药、化肥等投入,以及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体如下:一、土地租赁成本甘蔗种植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土地租赁费用是甘蔗种植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广西不同地区土地租赁价格的调查,一亩土地租赁费用在300-500元之间,具体价格会受到土地质量、地理位置、土地用途等因素的影响。
二、种苗费用甘蔗种植的第一步是选购种苗,种子是决定甘蔗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广西种植甘蔗的农户在购买甘蔗种苗方面的花费平均约为每亩100元。
三、农药和化肥成本甘蔗作为一种高产作物,需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和生长促进。
根据广西农药和化肥市场的调查,平均每亩甘蔗的农药和化肥投入约为300元。
四、劳动力成本甘蔗种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活动,种植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和劳动投入,包括耕地、播种、管理、采收等环节。
据广西农户的反馈,平均每亩甘蔗种植需要4-5人的劳动力,共计约20-25人工作日。
按照当地劳动力工资水平(每人每天100元)计算,劳动力成本约为每亩2000-2500元。
以上是广西甘蔗种植成本的主要部分,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综合计算出广西甘蔗种植的平均成本。
假设一亩土地租赁费用为400元,种苗费用为100元,农药和化肥费用为300元,劳动力成本为2500元,那么广西甘蔗种植的平均成本为400+100+300+2500=3300元每亩。
根据广西的种植面积,可以得出广西甘蔗种植总成本的大致估算。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据仅为平均水平,具体成本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甘蔗品种选取等。
此外,劳动力成本的计算也会受到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和政策的影响。
对于广西甘蔗种植产业来说,高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甘蔗种植的效益,是广西农户和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蔗”里看广西中国第一产糖省区背后的故事撰文/许伟明摄影/黄佩强等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01期大家都知道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现在我国食糖产量的六成以上都来自广西。
广西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产糖省区的?在“第一产糖省区”桂冠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沉重和艰辛呢?在全球范围内糖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广西糖业又该如何应对呢?峰丛峰林下,青青“竹”成排苏轼谪居海南时写《甘蔗》诗曰:“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
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
”足见甘蔗外形挺拔俊秀,颇类青竹。
甘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秆高约3米,粗2—5厘米,表皮以紫色和绿色最为常见。
现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出产甘蔗,其中巴西、印度和中国分列前三位。
在中国,甘蔗最集中的出产地是广西。
在广西的峰丛洼地、峰林平原间,随处可见茂密的蔗林。
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果蔗”,而更多的则是用来榨糖的“糖料蔗”。
摄影/王宁甘蔗,甘蔗,甘蔗,第一次来到广西的人,难免会讶异于这里竟种着如此之多的甘蔗。
从南宁市区出发,沿着老省道向西,沿路大片绿色的甘蔗林在喀斯特峰丛间舒展,像是覆盖在大地上的一层绿色的厚地毯。
离开南宁地界,便进入崇左市,蔗海的规模也愈加盛大。
崇左市是整个广西乃至全国蔗糖生产第一大市,该市250多万人中,有130多万人靠甘蔗吃饭,全市甘蔗种植面积多年来在400万亩以上,2016/2017年榨季(我国食糖的生产销售年度从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9月,甘蔗糖榨季从每年的11月开始,次年的4月结束)产糖182.57万吨,连续14个榨季居于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糖都”。
我们的车辆随着道路的延伸,深入到崇左的蔗海中了,犹如一艘小船在广阔的芦苇荡里行进。
沿途所见的甘蔗,基本不是用来吃的“果蔗”,而是当地人所称的“糖厂蔗”或“糖料蔗”,比果蔗的糖含量更高,也更细一些,但质地也更加坚硬,牙齿咬不动,只能送到甘蔗厂榨糖。
红土之上,遍植甘蔗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天以上。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县甘蔗种植的成果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甘蔗种植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种植概况1. 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年来,我县积极响应国家农业政策,加大甘蔗种植力度。
据统计,XX年度,我县甘蔗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约为120万吨,同比增长10%。
2. 种植区域与品种我县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台糖05-159、柳城白皮、桂糖11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病性,适应了我县的气候条件。
3. 种植模式我县甘蔗种植采用“一膜两用”模式,即铺设地膜覆盖,既保温保湿,又防止杂草生长。
此外,还推广了“蔗-稻”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种植成果与经验1. 产量提高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我县甘蔗产量逐年提高。
XX年度,平均亩产达到4吨,较XX年度提高了0.5吨。
2. 品质提升通过加强甘蔗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措施,我县甘蔗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糖分含量、纤维含量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3. 经济效益甘蔗种植为我县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渠道。
XX年度,全县甘蔗种植户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同比增长15%。
4. 技术进步在甘蔗种植过程中,我们不断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如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机械化种植等,提高了种植效率。
四、存在问题1. 品种单一我县甘蔗品种较为单一,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有待提高。
2. 种植技术有待提高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导致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3.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滞后现象,导致甘蔗产量和品质下降。
4. 市场波动受市场波动影响,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益不稳定。
五、改进措施1. 优化品种结构引进和推广抗病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品种多样性。
2. 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2020年广西甘蔗收获机质量调查报告广西农机中心标准信息部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下达2020年农业机械质量调查计划的通知》(桂农厅办函 〔2020〕48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关于印发〈2020年广西甘蔗收获机质量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机办〔2020〕78号),自治区农机中心组织开展了2020年广西甘蔗收获机质量调查工作。
此次甘蔗收获机质量调查共对广西柳工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GQ-1C等4个厂家8个型号的100个用机户进行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一、调研的组织及方式、内容(一)组织分工自治区农机中心为质量调查的具体承担单位,制定了《2020年广西甘蔗收获机质量调查实施方案》,明确由标准与信息化部牵头,联合产业发展部、科技推广部、试验鉴定部、安全监理部共同开展质量调查工作。
(二)业务培训为规范农机质量调查工作,确保调查数据严谨可靠,自治区农机中心于6月2日召开了 2020 甘蔗收获机质量调查培训会,对质量调查员进行了培训。
(三)方式与内容各参与调查的部室及人员根据用户信息,从购机补贴系统调取用户联系方式,与用户联系商定调查时间,采取入户调查方法,按照用户调查表内容,了解甘蔗收获机用户情况、产品情况及产品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售后服务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查看甘蔗收获机铭牌、安全防护装置等机具现状,逐项完成调查表填写。
为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质量调查员间相互沟通交流,及时处理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调查员均及时完成数据的录入、上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及时完成审核、汇总和材料的收集,圆满完成质量调查工作。
二、本地区行业发展状况截止到2019年底,我区甘蔗播种面积790 885 hm2,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3.72%,机械化收获面积125 108 hm2,机械化收获水平15.82%,全区共有甘蔗联合收获机 831 台。
三、企业调查情况自治区农机中心采用深入企业实地核查的方法,生产企业及其售后服务能力调查的企业为4家,8个型号产品。
家乡的做苷蔗的简单调查报告☆ 第1篇:说起家乡的甘蔗,那可是我小时候最甜蜜的记忆。
记忆中的老家,每到秋冬季节,田间地头就冒出了大片大片的甘蔗林。
那时候啊,村里的叔叔伯伯们总是一大早就去田里忙活,砍甘蔗的声音和着清晨的雾气一起飘荡。
甘蔗这玩意儿,在我们那儿不仅是甜品,更是一种产业。
家里长辈经常念叨,种甘蔗可不简单,从选种、育苗到施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照料。
春天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准备土地,挑选那些又壮又直的甘蔗苗插进土里。
之后的日子里,浇水、除草一样都不能少。
到了夏天,甘蔗就像喝足了水的小孩子,蹭蹭地往上长,绿油油的一片,风一吹,沙沙作响,像是在和小伙伴们打招呼。
秋末冬初,是甘蔗收获的季节。
这时候啊,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啦。
男女老少齐上阵,你帮我,我帮你,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
砍下来的甘蔗,一部分直接卖出去,另一部分则被运到家里的小作坊加工成红糖。
熬制红糖的过程特别有趣,大锅里煮着甘蔗汁,上面还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甜的味道。
小孩子最爱围着火炉转,时不时偷吃一口刚做好的红糖,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不过呢,这些年情况有点变化。
年轻人都往外跑,愿意留在村里种甘蔗的人越来越少了。
加上市场上的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让不少农户感到头疼。
尽管如此,还是有那么一群人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这份甜蜜事业。
他们相信只要用心去做,甘蔗依然能给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说到这儿,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并珍惜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
毕竟,每一根甘蔗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一份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现在想想,那些年和家人一起劳作的日子,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 第2篇:嘿,说起家乡的甘蔗,那可真是一段甜蜜又充满回忆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村子外面大片大片的甘蔗田就像是绿色的海洋。
每到收割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甘蔗被砍断后的清香。
家里老人常说,种甘蔗这活儿可不简单。
从挑选种子开始,就得精心照料。
春天的时候,把选好的甘蔗节埋进土里,然后就是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第 1 页 共 9 页 广西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调查报告
引言: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
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制糖业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制定实施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发展以制糖业为主的食品产业等七大千亿元支柱产业,确保到2012年广西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5000亿元,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将会影响到制糖业的发展,因此想通过调查了解近10年来广西甘蔗的产量,分析变化趋势以及其中的原因。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5日——2010年12月5日 调查对象:广西甘蔗种植业 调查方式:查找数据 调查人 :凌敏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第 2 页 共 9 页 一、广西10年来甘蔗的产量状况
(一)2000年—2009年广西甘蔗产量数据 以下是我通过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地方年度统计公报中广西2000年至2009年的甘蔗产量的报告。 年份 产量(万吨) 增长(减少)比率 2000 2936.74 2001 3653.3 增长24.4%; 2002 4593.38 增长7.8% 2003 4861.84 减产9.3% 2004 5003.9 增产2.9% 2005 5154.7 增长3.0% 2006 5924.8 增产14.9% 2007 8297.76 增产40.1% 2008 8215.6 减产1.0% 2009 7509.44 减产8.6% 资料来源:200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广西统计年鉴。 (二)数据的图形表现
资料来源:200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广西统计年鉴。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第 3 页 共 9 页 (三)数据分析
1.2007年甘蔗大幅增产的原因: (1)甘蔗专用肥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1993年开始对甘蔗专用肥的研制,并成立了科研项目,该项目2007年3月8日鉴定批准,项目针对广西甘蔗施肥技术存在偏施单一元素肥料、N、P、K配施不合理,盲目施肥普遍的现象,利用12年的时间,不断开发和研究适应广西旱地蔗区的各甘蔗专用肥配方,研制生产、推广应用甘蔗专用肥产品。通过技术和物质相结合,不但为生产上提供合理施肥的新技术,并提供了物化的科研成果。 项目根据甘蔗对养分的需要量和特定一定土壤类型的养分供应能力以及甘蔗的目标产量,率先应用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及参数,制定适应特定蔗区甘蔗土壤类型的专用肥配方及原料组合,进行配方筛选、产品的研制、生产和田间试验、示范等一系列工作。在科研和成果应用机制上,采用科企结合,与糖厂协作,首创“蔗农互相担保集中向糖厂申请用肥+糖厂向银行贷款订购肥料+科研+肥料企业统一供肥”的推广应用模式,实现测土、配方、产肥、供肥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广西甘蔗施肥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偏施单一元素肥料、N、P、K配施不合理,盲目施肥普遍和千家万户的甘蔗种植方式难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问题。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生产甘蔗专用肥30.13万吨,推广应用面积200.88万亩,增产原料蔗194.45万吨,增糖23.78万吨,蔗农增收35001.14万元,糖厂增产59460.62万元,国家增税收7729.8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项目配方针对性强,推广模式新型,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广西来宾甘蔗增产40% 作为全国最大糖业基地之一的来宾市,07年甘蔗亩产将可能大大超过06年同期,实现大幅增产,增产幅度将达到40%,来宾市糖办公副主任李晓江表示,07年来宾市甘蔗播种面积将超过去年的196万亩,增长7%,达到207亩,而甘蔗单产将比06年增加30%,成为整个广西自治区增产最大的地区,07年由于糖价大幅上涨,农户甘蔗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甘蔗管理充分及时,舍得投入,从而使得亩产大大高于06年,以及从历年的霜冻统计情况来看,来宾地区一般在12月下旬左右可能发生霜冻,而过了明年1月中旬之后,则出现霜冻的几率就很小了。从历史同期来看,广西地区每10年会出现2次左右的霜冻。而距离目前时间最近的霜冻时间发生在1999/2000年度压榨期间,离07年已经有6年了。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第 4 页 共 9 页 (3)种植面积又创历史新高
据各地糖业主管部门的数据统计,2007/08榨季的种植面积又创历史新高,突破1400万亩大关,增幅持平于去年14%的水平。全区前五大产糖市(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百色)增幅在3%-19%之间,其余五大产糖市增幅在0-42%之间。
(4)抓好甘蔗生产管理 确保甘蔗稳产增产 2007年6月14—18日,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进行垦区第二阶段甘蔗生产大检查。由集团领导、农垦糖司各糖厂及种植甘蔗的农场各派出一名农务副总、副场长组成检查组,主要检查各蔗区2007年甘蔗生产管理进度,以促进甘蔗生产劳动竞赛和甘蔗生产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检查组对良圻蔗区进行了现场检查,结合蔗区和良圻的甘蔗苗情长势、生产管理工作进度及甘蔗各项栽培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认为甘蔗生产管理时间已过半,要求各蔗区抓紧时间把甘蔗生产管理工作抓好。一是现在正值高温湿热多雨季节,是甘蔗病虫害高发期,也是甘蔗生产最快速的黄金时期,各蔗区要抓紧时间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强化蔗农用药用肥安全防范意识,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甘蔗又好又快地生长。二是督促还没有完成中耕大培土管理和除草的蔗农,抓紧时间抢农时施肥、培土和喷药管理。三是在糖厂和农场的扶持下,督促蔗农合理投入肥料,对没有施足肥料的要追加施肥,补充甘蔗所需营养,让甘蔗吃足喝饱快拔节增高长大,在干旱到来之际长到一定高度,解决肥料投入不足单产低的问题。四是利用好水利设施,做好汛期和旱灾的防涝排洪和抗旱工作,避免雨季积水引起内涝淹泡甘蔗,天旱无水无灌溉导致甘蔗生长不良,造成甘蔗减产。五是加强“千亩万吨田”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良种化、田园化、设施化、机构化、标准化”的要求抓紧抓好,加强对“千亩万吨田”试验工作,明确责任管理,切实按照目标要求投入管理,做好管理经验记录,以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第 5 页 共 9 页 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千亩万吨田”的建设,建立“吨糖田”,真正建成高产稳产示范基
地,使甘蔗生产不断向标准化发展。六是抓好农村蔗区整合开发管理,加大蔗区开发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实现科学化多种蔗致富,以示范建设带动蔗农甘蔗种植生产。七是各蔗区应该在引进甘蔗良种上下功夫,推广高糖高产良种,加快甘蔗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以有效的科技为手段,技术员多为蔗农指导生产,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努力提高单产和保证甘蔗生产稳产增产,确保各蔗区的甘蔗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2008年以及2009年产量下降的原因: “甘蔗之乡”受灾 蔗糖减产。08年,发生了多年一遇的雪灾,据广西农情统计,截至2月19日,全区糖料蔗受灾面积达1051.1万亩,约占全区甘蔗总种植面积的75%左右;成灾减收糖料蔗400多万吨,损失蔗种约90万吨。据当时广西糖业管理机构提供的数据是,广西自治区全部甘蔗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其中受灾面积达700万亩以上。广西农业厅人士表示,随着气温转暖,受灾面积还会扩大。糖料蔗是这次灾害中影响最大、受灾最重、损失最多的农作物。无论是桂中、桂西北、桂西还是桂南,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桂中、桂西北影响最大。
二、影响甘蔗产量的负面因素
(一)当家品种的退化表现 台糖22号自1997年引种到广西,成为区内当家品种也有10年之久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一两年来表现出明显的退化现象: 1、黑穗病,天牛虫等病虫害根治难;2、品种不纯而混杂;3、出苗不整齐影响宿根能力等等。 所以当台糖22号一统天下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退化症状让广大的农务工作者忧心忡忡:同一个品种对某种病害的免疫能力是相同的,从生态学角度来说,甘蔗需保持其品种的多样性,从而保持发展的稳定和谐。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替代22号的品种,这也是广西甘蔗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土地缺少轮作 广西作为全国第一产糖大省,土地能够轮作的可行性确实较小,一些蔗区经过多年的耕作,肥力的流失在所难免,但蔗农仍可通过肥料尽量补充,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土壤携带的病虫和细菌不能通过自然条件灭杀,从而使黑穗病等病害继续蔓延。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08级2010年学年论文 第 6 页 共 9 页 (三)甘蔗品种结构单一,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
目前广西糖料蔗生产的品种以新台糖系列为主导,种植面积占74.3%,存在新品种单一的技术风险。同时,蔗种的成熟期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分布不均匀,不利于安排甘蔗先熟先砍、晚熟晚砍,既影响甘蔗质量,又影响下一榨季的产量。 (四)高产稳产和"吨蔗田"项目推广不开 尤其"吨糖田"的糖料蔗面积比较少,比重仅为0.45%。"吨糖田"项目的推广大多数地方还只局限于示范点。 (五)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成本较高 目前广西甘蔗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人工耕作,经营粗放,机械化生产较少;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劳力外出,大多数农户在甘蔗生产期间都得雇请劳力,尤其在砍、运阶段用工较多,造成生产成本提高。在甘蔗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57%。 (六)甘蔗绵蚜虫对甘蔗的危害 绵蚜是广西甘蔗的重要害虫之一,甘蔗绵蚜属同翅目,蚜虫科,别名蔗蜮、甘蔗粉角蚜、白蚰、蜡毛虫。绵蚜可为害甘蔗、茭白、柑桔、芦苇、大芒谷草等,但以甘蔗受害最为严重。 (七)蔗农科学文化水平低 我区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71%,小学文化程度占38.03%,两者合计占44.74% 蔗农文化水平低,往往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些偏远地区甚至不知道可以用机械代替人畜力作业。大部分蔗农没有掌握科学的甘蔗种植技术,也不轻易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如:蔗农普遍认为密植才能保证产量,通常种植行距为60~80cm,每亩有效苗数有的高达7000多株,结果是下种多、产量低、广种薄收。窄行距也限制了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八)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虽已设立到乡镇,但多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重视不够,经费短缺。致使宣传手段、信息渠道、交通工具等等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据了解,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机推广机构基础条件极差,有的至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二是推广技术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各级财政投入不足,造成需要的机具无法引进推广,引进的机具没有能力宣传普及;加之农机推广队伍自身缺乏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的条件和手段,一些技术人员知识老旧,对新技术新机具了解不多,技术水平不高,工作能力有限,致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缓慢,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