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 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 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  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  教学大纲

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案

二、教学参考书:

(一)资本主义部分:

1.张彤玉等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2.魏埙等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

4.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版

(二)社会主义部分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及要求

政治经济学是大学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及运动规律。政治经济学致力于揭示隐藏在经济现象表面以下的本质规律,并运用所揭示的本质规律解释呈现在社会表面复杂纷繁的经济现象。

政治经济学特定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对象,使它所阐述的原理超出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经验的局限,深入到经济的本质层次揭示经济的深层规律,给予社会经济活动以整体上逻辑一致的科学解释。这是其它经济理论所做不到的,因此,政治经济学在了解和认识经济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仍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

“资本主义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揭示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各种经济范畴的本质、成因、现象及其规律,使学生从理论上全面了解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虽然被称为“资本主义部分”,它所阐述的原理在广

泛而深刻地存在于当前的市场经济制度之中。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正象马克思当年想要大声说的:“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社会主义部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共同富裕,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社会物质条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创造社会条件。当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大量未能很好地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这些问题进行的深入的探索。

政治经济学课程是一门思想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深入进行理论思维的能力和大量了解关于实际经济活动的背景知识。学习政治经济学在紧密联系实际的同时,又必须突破常识和感觉经验对自己的束缚,摒弃庸俗经济观念,领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是如何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和制约,领会生产关系是如何从根本上决定我们的经济生活面貌的。

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由以下环节构成:

1.学生预习:学生在课前必须认真作好预习,初步掌握下次课程学习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2.课堂讲授:由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教师要在对课程内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3.学生提问和课堂讨论:由学生提出在预习和听课过程中未能理解的问题。学生提问和讨论应紧紧围绕课程内容进行,不宜漫无边际地“结合实际”。

4.课外答疑:由授课教师本人或安排助教在指定时间进行。

5.课程作业:由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题目撰写学习心得。

6.期末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范围包括本学期讲授的所有内容,不允许考前为学生划定“重点”、“范围”等。

本课程学习成绩由以下几方面构成:出勤:10%、课堂讨论及课后作业:40%、期末考试:50%

四、课程大纲及阅读文献资料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日历

教学学期与课程安排:

第一学期资本主义部分每周3学时共18周共54学时

第二学期社会主义部分每周2学时共18周共36学时第一学期教学日程安排:

导论(3课时)

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下,关于社会经济活动本质、规律的系统理论。本章通过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的形成历史、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与方法等问题,以使学生在总体上对于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内容进行把握,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93页

4.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第2章第二个说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思考题: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法论上有怎样的区

别?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有哪些内容,思考它们对于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指导作用。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掩饰自己的阶级性,而西方经济学则声称经

济学要保持科学性,就必须是普适的、无阶级、无国界和价值无涉的科

学,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章商品(3课时)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经济一切矛盾的胚芽。政治经济学从分析商品内部矛盾入手,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本章通过对商品的分析,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容包括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及其发展过程、以及价值的本质等。政治经济学从分析社会生产关系认识价值的本质,认为价值范畴是在商品经济中劳动产品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作用下取得的社会形式。本章阐述的劳动价值论相关内容,为学习和研究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理论基础。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2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马克思:《马克思致路?库格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80-58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思考题:

1.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从对商品的分析得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这一结论的?

2.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怎样解释了商品具有二因素的原因?

3.价值形式表现了价值的哪些属性?简单价值形式是如何使商品价值得到表现的?

4.劳动产品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作用下是如何转化为商品的?

5.什么是商品拜物教,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第二章货币(3课时)

本章在第一章关于价值形式发展与货币产生及本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

商品交换矛盾运动角度阐述货币的产生原因及其性质。本章介绍了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形式的发展以及货币流通规律,进一步说明货币的本质是如何通过货币的职能来体现的,同时也阐述了大量一般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3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希法亭:《金融资本》第1章,商务印书馆

3.伊藤诚:《货币与金融的政治经济学》,第1、2章,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思考题:

1.什么是商品交换矛盾?这一矛盾如何使货币成为价值的一般代表?

2.货币有哪些职能?货币的这些职能如何体现着货币的本质?

3.货币形式的变化对货币执行职能有怎样的影响?

4.当代货币的性质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使它们在执行职能时产生了哪些新现象?

第三章价值规律(3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主要内容包括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本章进一步揭示价值规律是人类社会生产中节约劳动时间规律和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体现。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章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章2.流通手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2章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37章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14-717页、第719-720页、第722页)

思考题:

1.价值规律怎样体现了人类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规律和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2.价值规律作用过程中为什么价格与价值不能经常保持一致?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生产关系基础是什么?

第四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6课时)

本章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出发,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生产;通过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及其各自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是表现为活劳动的可变资本;考察了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指出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阐述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最后揭示了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分析了工资形式和工资的国民差异。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4-14章、第17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第1章劳动和劳动力、第2章管理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思考题:

1.什么是一般劳动过程?它与一般商品生产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有什么不同?

2.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分析各种歪曲剩余价值源泉的理论观点。

3.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商品价值形成与资本价值增殖中各自起着什么作用?

4.运用马克思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理论分析庸俗经济学关于资本创造利润的观点错误.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管理的二重性是什么?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6.政治经济学区分劳动力价值或价格与劳动价格的意义是什么?

第五章资本的积累(3课时)

本章通过考察资本的再生产过程,阐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分配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就是通过扩大再生产而不断积累扩大的。本章通过对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主要揭示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人口规律。本章还要阐述资本的原始积累以揭示资本主义的历史起源。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21-24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赫尔南多?德?索托:《资本的秘密》,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任何再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如何通过再生产过程而延续下来的?

3.资本积累的本质是什么?

4.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

5.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六章资本和循环与周转(6课时)

本章从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角度,研究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关于资本的循环,考察的重点是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以及产业资本连续运动所需要的条件;考察资本周转,重点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阅读文献资料: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1—4章、第7-9章

第七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及其周期性(6课时)

本章研究作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更新过程,阐释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揭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同时,考察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条件遭到严重破坏而出现的经济危机,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周期性及其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平衡的强制作用。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18、20-21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熊性美、薛敬孝、陈漓高:《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周期与危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思考题:

1.社会总资本与单个资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从社会总资本角度研究再生产问题?

2.试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以及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有人说,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以及再生产图式和西方经济学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一样,反映了一般均衡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八章利润、平均利润及生产价格(3课时)

本章阐述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以及相应地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等问题。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科学地解决了导致李嘉图理论破产的两大矛盾之一,即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进而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作为阶级整体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对立。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2章、第8-10章、第13、15章

2.希法亭《金融资本》第11章利润平均化的障碍及克服,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3.霍华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第7章关于利润率下降规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思考题:

1. 预付资本和成本价格的关系,什么时候可用成本价格进行利润率计算?

2. 为什么剩余价值会转化为利润?这一转化怎样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3.利润率平均化的原因是什么?它怎样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4.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它怎样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5.平均利润率下降激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哪些矛盾?

第九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3课时)

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是适应产业资本价值增殖需要,从产业资本循环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它通过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帮助产业实现剩余价值,从而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本章主要研究商业资本的形成、职能和作用、商业利润的来源,以及剩余价值在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分配规律。本章还介绍商业资本活动中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方式,以及商业职工工资的性质。

阅读文献资料: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6、17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思考题:

1.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关系是什么?

2.商业利润的源泉是什么?商业资本是如何获得利润的?

3.什么是纯粹流通费用?用以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价值最终来自商品价值的哪一部分?

4.商业职工工资来自商品的价值哪一部分?

第十章借贷资本与利息(3课时)

本章通过对借贷资本和利息、以及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的考察,阐明借贷资本同职能资本在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特殊经济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为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运行基础的资本主义信用,阐明了资本主义的信用关系。本章揭示了由于借贷资本的特殊性质,它的运动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产生了利息来自于资本和企业主收入来自于企业主劳动的假象。

阅读文献资料: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21、23、24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思考题:

1.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相比,借贷资本的性质有什么根本不同?

2.利息的源泉是什么?借贷资本家获取利息的依据是什么?

3.利息率是如何决定的?

4.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来源是什么?银行资本的存在是否影响平均利润率?

第十一章资本主义地租(3课时)

本章以农业部门资本主义经济为对象,考察资本主义在农业部门特殊问题——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农业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转化形式。本章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并介绍作为地租资本化的土地价格及其运动规律。

阅读文献资料: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37-40章,45章、47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思考题: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何不同?

2.运用马克思的地租和土地价格理论思考和分析当前房地产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十二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3课时)

自十九世纪末期开始,资本主义逐渐从自由竞争发展到了私人垄断阶段;二战以后,又从私人垄断阶段发展到了国家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演变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垄断资本主义构成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础。本章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垄断资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垄断给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变化等问题。

阅读文献资料: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生产集中和垄断二、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希法亭《金融资本》,第12章卡特尔和托拉斯、第14章资本主义垄断和银行,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3.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第3、4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保罗.巴兰、保罗.斯威齐《垄断资本》,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5.高峰:《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垄断与竞争—垄断资本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思考题:

1.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阶段的垄断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结构中的垄断有怎样的根本不同?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

3.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在社会经济中的表现和存在形式是什么?

第十三章信用与虚拟经济(3课时)

在信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虚拟资本取得了独立运动的形式。虚拟资本的大量增加和形式多样化,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虚拟化的趋势。虚拟资本大规模膨胀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虚拟化,使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不断提高。本章阐述资本主义信用发展基础上虚拟资本的出现与大量增加,介绍了虚拟资本及其发展的内在动因;进一步分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和虚拟资本导致的经济泡沫化发展;考察了近年来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实质。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25、27、30、31章,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希法亭:《金融资本》,第4编金融资本与危机,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思考题:

1.什么是虚拟资本,它是如何产生的?

2.虚拟资本的价格运动有哪些规律?

3.虚拟资本是怎样实现它的价值增殖的?虚拟资本的价值增殖与物质生产与流通领域实际经济活动的关系是什么?

4.金融危机的出现与虚拟资本膨胀有何联系?

5.从虚拟资本的膨胀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及其前景。

第十四章资本的国际运动(3课时)

资本具有世界属性,为了追求价值增殖,资本的运动必然要突破国家范围走向世界,从而形成资本的国际运动。本章将从世界市场的特点和国际价值理论出发,揭示资本国际化运动的一般规律,并对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经济关系变化进行了阐述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资产者和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四、资本输出五、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六、大国瓜分世界,《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德]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4.张世鹏、殷叙彝:《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5.列宁:“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有国外市场?”《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

6.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思考题:

1.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2.资本输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了怎样的影响,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落后国家各自产生怎样的影响?

3.当代资本国际化发展怎样反映了国际垄断同盟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4.当代资本国际化有哪些形式?

5.什么是经济的全球化,它有哪些的性质,使世界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十五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课程总结

本章从历史的角度概述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灭亡,被更高级社会所代替的规律,说明资本主义在它的存在时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同时又由于

它自身的内部矛盾、性质决定了它在新的生产力阶段与社会化生产力发生严重的冲突,因而引发了许多社会、经济矛盾,产生周期性地产生着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些危机表明曾经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得不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由此要求改变以利润为生产目的的资本主义制度,以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阅读文献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4章 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十、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思考题: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依据是什么?

2.当代资本主义是如何在矛盾中发展的?

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和不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结本学期课程的理论逻辑和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理论体系的整体概念。

第二学期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部分

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4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来源、发展演变,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等内容。

阅读文献资料: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

2.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章。

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1章

4.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十四章。

5.吴易风:《空想社会主义》,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6.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7.曼德尔:《关于过渡社会的理论》,人民出版社,1982年。

思考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2.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3.为什么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主义运动都失败了?

4.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理解?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4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演变,主要包括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和巩固、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特征和缺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等内容。

阅读文献资料: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

2.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章

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1章。

4.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十四章。

5.陆南泉、姜长斌、徐葵、李静杰:《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思考题:

1.“军事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4.查阅历史资料与文献,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本章还将介绍当代中国经济的微观组织形式,包括非公有制的成长和对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探索等内容。

本章阅读文献: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二、三、四章

2.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六章

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3、4、5章

4.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十五、十七章

5.温家宝:“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6.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7.孙景宇:《奥地利经济学传统下的社会主义及相关争论——“社会主义经济大论战”的反思与启示》,《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年第2期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理论意义。

第四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特征、企业制度的三种形式、现代企业的行为和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等内容。

阅读文献资料: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五章

2.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四、五章

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4章

4.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十七章

5.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研究》(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九章

6.景维民、孙景宇等著:《转型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4章

思考题:

1.现代企业制度有哪些基本要求?

2.现代企业制度怎样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3.如何看待股份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4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包括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历程、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以及未来的挑战等内容。

阅读文献资料: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八章

2.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章

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2章。

4、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十六章

5.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研究》(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章

6.景维民、孙景宇:《转型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六章7.白苏珊:《乡村中国的权力与财富: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浙江人民

出版社,2009年

思考题: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性是怎样的关系?

2.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它是如何起到这些积极作用的?

3.仅靠市场配置资源会有哪些弊端?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有怎样的不同?

第六章工业化与现代化(4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包括二元经济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容。

本章阅读文献: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十、十一章

2.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七章

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4.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十九章。

5.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章

6.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思考题:

1.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了解我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2.试述农、轻、重关系的历史经验与政治经济学中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联系。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同阶段上工业化的内容和性质都有什么特点?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理论提出的实践背景是什么?

5.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方向是什么?这种转变需要在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关系方面进行哪些变革?

6.科学发展观包括哪些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了解,阐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几个具体事例。

第七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4课时)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对外开放的意义、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以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阅读文献资料: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十二章

2.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九章

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8章

4.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十章

5.景维民、孙景宇等著:《转型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十一章

思考题:

1.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形式。

2.怎样看待和正确处理对外开放过程中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

3.对外开放政策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是什么?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4课时)

本章主要阐述中国从全能型政府向有效政府的发展历程,包括政府的经济职能即政府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职能和作用,政府的社会职能即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职能和作用,以及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文献资料:

1.柳欣、林木西主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十三章

2.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十章

3.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10、11章

4.逄锦聚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十一章5.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研究》(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六章

6.景维民、孙景宇等著:《转型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七章

思考题:

1.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什么不同?

3.政府的对国民经济管理和调控中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4.试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

课程总结及专题讨论(4课时)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简答题

重点问题: 1.2/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2、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3-34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3.3/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5 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很多高校经济学专业考试包含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今天凯程考研晶晶老师就为大家整理了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帮助。 1.经济制度:在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又被称为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或基本经济制度,它规定着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性质。 2.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运行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它决定着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基础上应该怎样从事经济活动和在怎样的相互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 3.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4.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 5.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到共产主义阶段,其会消亡。 6.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即死劳动,只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7.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8.生产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③产品分配形式。 10.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容和要: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读后感

李嘉图出生于伦敦,系英籍犹太人后裔,幼年在英受普受教育,12岁时赴荷兰留学,2年后返英,即结束学生生活,随父经商。21岁时因婚姻问题,与其父关系决裂,被赶出家门,从此独立经营,任交易经纪人,1797年25岁时,已发财致富。27岁时,偶然阅读《国富论》,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从此一面经商,一面研究经济问题,1809年匿名发表《黄金价格》一文,此时已成为腰缠万贯的金融家。深受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的影响。师承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和当时著名经济学家詹姆士穆勒(James Mill)交谊很深,他于1817年出版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方面都比斯密有所发展,使古典经济学更加成熟。该书的出版被称为“李嘉图革命”。其比较成本学说是对斯密的国际分工论的发展和修正,对发展对外贸易有重大和深远影响:其货币理论,则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其分配理论以价值理论为基石,以地租理论为核心,论证了地租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并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对于经济危机、赋税等问题也有论述。该书出版后多次再版,成为畅销书,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经典研究方法的基础。是继《国富论》之后经济学说史上另一部真正的辉煌巨著。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之一,李嘉图也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也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

其中,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该书包含李嘉图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和基础,是李嘉图的思想集萃,也是《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该书的出版誉为“李嘉图革命”,由此影响可见一斑。李嘉图所处的产业时代是李嘉图相关理论的现实折射。当时产业资本正在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与旧的经济残余势力和政治势力作斗争,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政权实际上落在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手中。长期以来,贵族们维护旧的经济秩序,阻碍新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后,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终于破裂。 于是,李嘉图,处于那样一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代,加上对经济学的热爱,大胆继承批判发展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做出相应的总结,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了高峰。从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书中的经济思想反应了工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发展生产力和扩大自身利益的要求。他致力于证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远比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先进,在当时,这无疑有显著的意义。我们评价一本书,往往看从其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正确窥见了社会生产的必然发展方向,所以,无疑,李嘉图在与封建生产关系斗争正体现当时的发展要求。他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热爱,他坚持通过拥护生产力的发展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并在相关著作中始终如一贯穿。

电大世界政治经济学复习整理(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 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C 70年代) 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4,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D.雅尔塔体制) 5,冷战结束以来,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这关系是(D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 6,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力量对比的改变) 7,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8,“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A.杜勒斯) 9,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B.法国) 10,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11,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A.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12,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B.“布雷顿森林协定”)1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 14,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C.“第四点计划”) 15,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于(C.尼克松政府时期) 16,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A.最大限度地追求国际高额垄断利润)1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D.世界贸易组织)

18,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地区经济论坛) 19,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20,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21.(A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3.(A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24.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D新经济)的旗帜 25.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冷战和遏制政策的是:(B杜鲁门主义) 26.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待第三世界的立场与政策最为开明积极的西方国家是:(C西欧) 27.提出超越遏制的是以下哪一位总统:(B布什) 28.标志着美苏军备竞赛出现质的升级的是(D星球大战计划) 29.(B 2001年)年9月11日,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30.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的对外关系政策是(C政治大国战略) 31.二战后日美签订了(D《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日本获得真正的独立。 3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第二经济强国是(A日本) 33.(B1955年体制的形成)标志着欧美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得以确立。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特色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首先出现的新兴学科,而且是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94年起为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成为国内最早开设该课的院系之一。1999年,该课程入选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2004年又入选骨干基础课建设项目。 教学组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争取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积极向国际一流水平努力。在具体工作中力争体现该课程的三大特点:(1)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和交叉研究方法;(2)提倡综合视角和使用多元方法的研究特色;(3)注重解答现实问题,鼓励政策、对策研究。 二、教学内容 经过多年努力,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完善的课程框架。授课的核心思路是全面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沿革发展和主要内容,继而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凭依,讨论和分析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追述国际体系的变迁。 课程一般分为六个版块。第一部分是主要的理论部分,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关注重点、主要流派、研究方法。集中分析和讨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世界市场与民族国家的相互作用。 第二和第三部分的重点是考察世界市场体系,分析它如何依靠经济与科技的力量不断扩展,又如何为国际政治环境所左右。其中第二部分介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分析方法,回顾两次相互依存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历史,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做出对比分析。第三部分介绍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讨论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体系等国际货币制度的优势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

IPE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李斯特等。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有:生产力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关税是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的经济政策主张包括货币即财富、国际干预经济两大点。 2.相互依存: 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联系加强,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相互依存理论应运而生。它是指跨国界的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流动所导致的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互利、“非零和”和完全平等。其主要特性是敏感性与脆弱性。相互依存是自由主义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提出的有广泛影响的三种学说之一。 3.国际机制:指导国际行为的明示的和含蓄的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国际机制在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行为体围绕机制形成相互预期。这里面的行为体是指国际关系中各种政府和非政府行为主体。它们既是机制的创造者,也受到机制的制约。机制中的原则反映了行为体的观念和信仰。规范是指以权利和义务方式确立的行为标准,规则是指对某些行为的专门禁止,决策程序是指决定和执行共同政策的习惯做法。 4.结构性权力和联系性权力: 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分析法”把权力分为结构性和联系性两种。联系性权力是指甲国依靠权力让乙国去做本来不愿做的事情的能力,经典现实主义主要集中在对这种权

力的研究上。结构性权力比联系性权力更加重要,结构性权力的核心是国家,它包括四个方面: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生产结构、知识结构。 5.新依附P205 二战后,出现了以跨国公司投资为基础的“新依附”。代表人是多斯桑托斯。特征是:(1)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出口产业,因为出口能赚取外汇来购买资本货物。(2)工业发展为国际收支的波动所左右,这往往导致附属国在国际收支上出现赤字。(3)工业发展受帝国主义中心国家的技术垄断所左右。 6.汇率政治的三难P327 汇率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国家自主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各国努力维持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通过促进资本流动进而促进本国的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避免由于各国的互相恶性竞争而导致的世界经济衰退。然而,自从固定汇率制崩溃以来,全球不但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相反,金融危机不断。究竟是采取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策决策者,褒贬不一,理由各异,这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最大困惑。汇率政治三难(P305):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任何单个国家是在追求三个政策目标:稳定的汇率、自主的国家货币政策和资本流动。但是研究者发现,任何一个国家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政策目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实现三个政策目标。任何国家,只要实行开放经济,如果这个国家要保持资本的流动和固定汇率,它就必须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假如一个国家为了促进资本的流动而实行独立的货币扩张政策,那么结果必然是资本外流,国内利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高利率,同时放弃开始的货币政策,才能维持固定汇率。如果政府坚持扩张的货币政策,那政府只能是要么控制资本流动,要么采取浮动汇率,从而牺牲其他两个目标政策中的一个。这是浮动汇率制施行以来任何国家都难以解决的难题。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年剩余价值率是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

读《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有感 2010200017 保险班李清质内容摘要及背景: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李嘉图的经典代表作,曾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这部巨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包含着李嘉图的全部思想精粹,成为了《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李嘉图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 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在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之前,李嘉图首先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这导致李嘉图从更为商业的角度,用更为商人的思想去研究经济学问题。李嘉图正处在英国产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关键阶段。到了19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已扩散到各个部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实行自由贸易。在国内,工人工资和地租都要提高,资产阶级获利减少。从国际上看,商品成本上升,英国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同时,在政治上,社会矛盾成为资产阶级与政治阶级的矛盾。当时社会背景与李嘉图的思想形成可谓密切相关。 一、李嘉图理论大厦的基础——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第一章“论价值”开篇即说,“一件商品的价值或用它交换的其他任何商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它所必须的相对劳动量,而不是取决于支付这种劳动的报酬多少”。在承认亚当·斯密区分商品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前提下,李嘉图对价值有了更深刻层次地认识。他认为使用价值对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并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那么不管它多么珍贵,生产和获取它需

国际政治经济学备考重点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也可以说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探讨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关系的一门学问。(定义) 核心概念的三层含义: 1.基本组织形式:(1)市场:16、17世纪之前,市场经济和这些经济形式(原始村舍经济、奴隶经济、封建经济、帝国统治经济)并存,而且影响范围相对狭小。工业革命前后,市场经济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逐步取代了其他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变成组织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亚当·斯密(Adam Smith):1.人是一种经济动物 2.贸易买卖和交换是人的天性 3.市场是为了满足人的这种天性而存在的 4.市场是最基本、最有活力的组织形式。优点:交易成本降低,有效率,开放性,竞争性。(2)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标志着民族国家的出现,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优点:国家成为控制财富和权力的最有效方式,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最重要的行为体。 2.国际关系的动力: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动力是国家与市场的相互作用。(1)民族国家、世界市场与现代国际体系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巧合。(2)国家与市场相互作用推动现代国际关系发展。 3.国家与市场的紧张关系:(1)交织:国家影响市场运行 ;市场决定国家实力(2)对立:国家提供安全防线,市场提倡优胜劣汰;国家是利益集团妥协的产物,市场提倡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具有天然的扩张倾向,民族国家则以固定的领土边界作为存在的前提。 市场的逻辑:自由、变革、脱离控制、无限扩张 国家的逻辑:安定、平衡、内外有别 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流派: 1.自由主义: 三个基本假设:(1)市场据偶内在的稳定性,可以自动校正波动、实现自我平衡(2)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根本利益是协调一致的(3)经济增长的自然规律是渐进、连续、线性的。 主要IPE观点:经济增长的目的:民富(个体福利)>国强(国家实力)。国家不应该干预经济过程(守夜人),“权力不应该干预财富”国际关系的发展:市场力量塑造世界体系,国家不再独占世界事务的核心,(“市场战胜国家”“国家的退却”)国际合作的未来:绝对获益>相对获益。 三种学说:(1)互相依存理论:库珀提出,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他们指出世界市场的扩张使货币、商品、人员、信息的跨国界流通急剧增加,各国的利益交错、难以割裂,事实上处于相互依存的网络当中。相互依存=“彼此之间的依赖”,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2)贸易和平理论:观点: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密切,他们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越小。简单逻辑:贸易促进民主,民主保障和平。(3)国际机制理论:约翰·鲁杰:国际机制:国家间正式的制度安排+非正式的行为规则观点:国际机制可以影响国家的行为模式。 2.现实主义: 最核心的假设:也是和自由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强调相对获益的重要性超过绝对获益。 观点:1.现实主义则坚持国家的核心地位,关注相对收益;2.而现实主义则认为这种贸易关系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3.现实主义则强调国强,认为经济政策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 三种学说:(1)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时间:16、17世纪人物:美国国父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观点:1、多出口、少进口——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市场2、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扶植有竞争力的出口工业,建立专营海外贸易公司(2)生产力理论(Theory of the Powers of Production)时间:1840s人物: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观点:抨击了英国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政策,认为它忽视了国家的作用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应采取保护性关税政策(3)战略贸易学说:时间:1980s。当时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对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观点:提出战略性部门存在的可能性。在一些产业,资本或劳动有时会获得比其他产业高得多的回报,即“租”的存在,政府不介入则难以获取。手段:鼓励对技术研究发展的投资,扶植运用高技术的产业部门。 3. 激进主义: 核心假设:民族国家:并不是自主的,它们受统治阶级利益的趋势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资本主义是扩张性的,它对新市场和更大利润的追逐永无止境 主要观点:1.既不支持民族国家也不支持世界市场;2.既不支持相对获益也不赞成绝对获益;3.强调创建一种更公正的分配制度:无论是在自由市场,还是在民族国家当中,都存在着导致自己灭亡的重大缺陷。只有向更完善的人类组织过度才能建立公正、稳定的国际体系。 两种学说:(1)依附论:人物:萨米尔·阿明观点:第三世界贫穷的根源在于国际结构,而不是自身因素;农村—>外围地区的中心—>发达的宗主国;世界市场越进步,不发达国家越难发展。(2)世界体系论: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观点:经济剩余由外围区转移到核心区;重视在中心国家中争夺统治地位的斗争,认为它对整个体系的影响最大。 现实主义VS激进主义:联系:国家为财富和实力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国家力量的不均衡发展,都是国际冲突和政治动乱的关键所在。区别:激进主义认为国家、国家间的斗争都是资本主义的邪恶表现,所有这一切只有靠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彻底铲除;现实主义则把这些看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国际政治体系的必然特征。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关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读书笔记

班级:经济三班 姓名:古芷超 学号:201307000084 关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读书笔记在做读书笔记之前,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些杰出的古典经济主义学者,李嘉图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由配第开始,由李嘉图结束。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之一,李嘉图也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也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 其中,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该书包含李嘉图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和基础,是李嘉图的思想集萃,也是《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该书的出版誉为“李嘉图革命”,由此影响可见一斑。 李嘉图所处的产业时代是李嘉图相关理论的现实折射。当时产业资本正在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与旧的经济残余势力和政治势力作斗争,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政权实际上落在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手中。长期以来,贵族们维护旧的经济秩序,阻碍新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后,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终于破裂。 于是,李嘉图,处于那样一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代,加上对经济学的热爱,大胆继承批判发展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做出相应的总结,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了高峰。从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书中的经济思想反应了工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发展生产力和扩大自身利益的要求。他致力于证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远比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先进,在当时,这无疑有显著的意义。我们评价一本书,往往看从其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正确窥见了社会生产的必然发展方向,所以,无疑,李嘉图在与封建生产关系斗争正体现当时的发展要求。他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热爱,他坚持通过拥护生产力的发展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并在相关著作中始终如一贯穿。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共32章,但是结构比较松散,各章之间似乎没有紧密的联系。马克思曾经指出,“李嘉图的理论完全包括在他这部著作的前六章中”,其实,更进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即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考试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介绍是本学科目的的第一部分。这篇文章将从思维导图的角度给你一个知识的全面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简称《马原》,共八章,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地图 科学社会主义思维导图 【温馨提示】以上图片由测绘社区用户@Ye Mo收集,仅供参考。据说世界上有一群聪明的孩子,他们会思考。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思维地图。人们常说,美国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那么,这种神秘的“心态”是如何传授的呢?事实上,现在美国有很多学区都在提倡教师做思维地图培训,而小绿老师所在的学区就组织了这样的专业培训。现在我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给大家一个工具来分析这个有趣的逻辑训练。

在美国的小学里,经常有图形组织者和思维地图来帮助孩子们思考。后来,在小鲁老师参加了一系列的专业思维地图培训后,我被要求制作Graphic organizer,就是帮助我通过图形来澄清事实、概念或想法。例如,给定一个由四个圆圈组成的网络,孩子会在圆圈中填写四个答案。给孩子一个夹有两片面包、一块肉和一片绿叶的汉堡包,孩子会在面包、肉和绿叶之间填写答案。图形组织者是一种方法,安排文本到不同的空间与框架。它更像是已经有了一堆书面文本,像是在填充空白,填充已经制作好的图表。网上至少有700个图形组织者——包括KWLchart, Sandwich,Web, Spider Map等等。 而思维地图只有八个。这八种思维导图都是有版权的。发明这八种思维导图的人是David Hyerle博士,他发明它们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如今,美国的许多学校都会从Thinking Maps公司购买员工来培训教师。这种培训需要授权。这是一个不同于Graphic Organizer 的概念,它反映了一个从零开始的思考过程。 例如,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故事的主人公之间的异同。老师不会给你双气泡,甚至不会说我们要用双气泡。从8个心理图标中,孩子们选出了最适合这个任务的一个——比布鲁斯,因为它代表了对比和比较的概念。所以思维导图更多的是关于你思考的方式,而不是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