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续页

教案末页

骨骼、关节和肌肉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骨骼、关节和肌肉》优秀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

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 (4按记录表要求记录。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5、先前我们观察记录的结果描述的准确吗?可以怎样完善? 6、延伸:(起立,弯腰,直立,又弯腰):解释一下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产生的?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里泽小学蔡沈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方式(画、摸、查资料等)进行观察和研究骨骼、关节和肌肉,能够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协作完成 教学难点 对肌肉变化形成运动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课 T:同学们记得全民健身的口号吗? S: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T:今天我们就先来运动一下,请你跟我一起做,准备好了吗? S:好了。 T:那么开始。(播放《健康歌》) 二、新课知识 (一)提出问题,发现骨骼、关节和肌肉 T:同学们跳的真不错,在刚才的运动中,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呢? S:自由回答。 T:不错,那我们来摸一摸这些部位,摸摸你的手和腿,你摸到了些什么?

S:自由回答。 T:也就是说刚才的运动中,我们的骨头、关节和肌肉参与了运动,那它们三者又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的骨头、关节和肌肉。(板书课题) (二)观察骨骼,发现作用 T:同学们刚才提到了骨头,关于骨头你还知道些什么? S:自由回答。 T:同学知道的知识真丰富。我们人体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有机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体的骨骼(板书骨骼,同时出示人体骨骼模型)。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人体的骨骼(这是颅骨——这是肋骨……),你觉得人体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S:支撑、保护…… T: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如何来验证它呢?我们真实的骨骼不能拿来实验,但我们可以模拟一下,老师有两块“神奇”的橡皮泥,我们来看看神奇在哪里。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为什么一块能“站立”起来,另一块不可以? S:自由回答 T: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剥开露出吸管),那我们的模拟实验中的吸管相当于人体中的什么? S:骨骼。 T:所以骨骼的作用是? S:支撑。(板书支撑) T:骨骼还有其它作用吗?比如我们来看这是我们的头部,中间是柔软的大脑,外面是坚硬的颅骨,颅骨可以起什么作用? S:保护。(板书保护) T:人体当中还有像这样起保护作用的骨骼吗? S:自由回答。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docx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 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配套实验用具。 【教法】电教多媒体法、讨论法、比较法、运用引导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现实活动引入:(提出问题)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健康歌》,我们 一起运动起来,请你跟我这样做。 2?师:“同学们好,请坐。”通过刚才的一段舞蹈,我发现大家精神了许多。请你带着这份好心情跟我出发,一起步入今天的发现之旅吧!大

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宣布:上课)师:同学们,在我们刚刚完成的这个舞蹈动作中,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动起来了?”生1:大腿。生2:胳膊。 师:那下面我们就摸摸自己的胳膊,看看你都摸到了什么样的东 西?分别有什么特点?(指名说)(骨头硬、关节能活动的、肌肉是软的) 生1:骨头硬,有血管、筋、脉搏生2:上面有肌肉,有关节。 师:(师板书:骨头、关节、肌肉)在刚才的舞蹈当中,这三者都参与了运动。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探究骨头、关节、肌肉有些什么作用以及这三者在身体肢体活动当中又是怎样相互协调运动的。 二、探究体验 (一)针对问题,合理猜测,探究骨骼的作用 1?师:刚才大家提到了骨头,谁能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关于骨头你都知道些什么?(指名说,了解原有认知)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是呀,在我们人的身体里有206块骨头,(师板书:206块)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师修订板书:骨头一一骨骼) 2?师:(出示人体骨骼模型)同学们往前看!这就是人体骨骼模型,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骨骼还有什么特点?”生1:骨骼是一节一节的。 生2: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 3?师:你能说一说:身体中一些骨头的名称吗?”

教科版科学四上《骨骼关节和肌肉》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骨骼关节和肌肉》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躯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看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状的观看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看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比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躯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看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摸索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情愿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看、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看、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和谐运动,及躯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观看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方法与摸索过程。 教学预备 人体差不多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的躯体里有一个支架,这确实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躯体,爱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和谐工作呢? 二、观看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看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和谐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看方法及观看目的 分解观看上肢运动,降低观看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看 用图文记录观看所得,强调将学生观看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看记录,学生把自己关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看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锤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细小、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锤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肌肉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X 线表现为主。 2、常见部位骨骼骨折的X 线、CT 表现,椎间盘病变的CT、MRI 表现。 3、骨、关节化脓性和结核性感染的X 线表现。 4、最常见骨肿瘤影像学表现,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5、佝偻病的X 线表现。 (二)熟悉: 1、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表现。 5、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和正确应用。 (三)了解: 1、骨骼和关节CT、MR 检查技术。 2、其他全身疾病的骨骼改变。 3、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内容: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含关节外伤) (1)骨折:1)长骨骨折X 线平片、CT 2)脊椎骨折X 线平片、CT、MRI。(2)椎间盘脱出、CT、MRI。 (3)肌腱与韧带损伤:CT、MRI。 (4)关节脱位:1)、X 线平片2)、CT、MRI。(5)关节软骨损伤MRI。 3、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平片、CT、MRI (2)软组织感染:CT、MRI (3)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平片 4、骨骼与关节常见病: (1)脊椎结核:1)X 线平片2)CT、MRI (2)关节结核:1)X 线平片、分型和表现2)CT、MRI 5、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良恶鉴别。 (1)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软骨瘤X 线平片、CT 表现。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骨骼和肌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骨骼和肌肉》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 (4按记录表要求记录。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5、先前我们观察记录的结果描述的准确吗?可以怎样完善? 6、延伸:(起立,弯腰,直立,又弯腰):解释一下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产生的? 四、知识迁移 1、人们利用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们和人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图片:吊车、挖掘机、高塔……) 2、小组讨论汇报,想说哪种就先说哪种。(万节天线像关节;吊车像手臂;挖掘机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 五、健康教育

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教科版

骨骼、关节和肌肉 一、聚焦问题: 1、这是什么?(哑铃)干什么用?谁来示范一下? 2、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身体的哪一部分在运动?(手臂) 3、手臂里有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运动呢?(骨头、肌肉、关节) 其实在我们人体有运动、呼吸、消化、生殖等等功能,直接参与的部位都是不同的。在运动中直接参与的主要是骨头、肌肉和关节。 二、初步认识骨骼、肌肉、关节(用概念图的形式来板书) 1、关于骨头、关节和肌肉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1)骨骼:出示骨骼模型,介绍骨骼说说骨骼的分布,数量,作用等,出示骨骼图片说明其作用。把骨头转换成骨骼 让学生看着模型摸摸身体上的骨骼(肋骨、头骨),想一想骨骼有什么作用? 假如人体没有骨骼支撑会怎样?(模拟:气球、筷子) (成人一般有206块骨骼,小孩会多几块;骨骼一般是长长的、中间是空心的;骨头中有骨髓;骨骼能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 PPT:骨骼图 (2)关节: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使我们能做出各种动作。 假如没有关节会怎样呢?(指套模拟) (3)肌肉:肌肉和骨头、关节之间有关系吗?(A出示全身的肌肉图,了解肌肉一般在附在骨骼外面。B出示手臂肌肉图片,问看看肌肉怎么连在骨骼上的。) 三、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1、在一个动作中,这三者又是怎样参与运动的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就以抬哑铃为例,小组讨论。 2、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看看。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进行抬“哑铃”,用左手拿起桌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反复做这个动作,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3)以手臂伸直为参照,在图上画出手臂弯曲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情况。 3、反馈分析:出示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 (1)当弯曲手臂的时候,里面的肌肉鼓起来了,其实也是缩短了。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肌肉的收缩。(简单的说,弯曲手臂时,上侧的肌肉收缩了) (2)当弯曲手臂的时候,下侧的肌肉伸长了,肌肉舒展开去了,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肌肉的舒张。(简单的说,弯曲手臂时,下侧的肌肉舒张了) (3)当手臂弯曲时,肌肉有什么变化?

四年级科学上册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教科版

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 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 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肌肉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X 线表现为主。 2、常见部位骨骼骨折的X 线、CT 表现,椎间盘病变的CT、MRI 表现。 3、骨、关节化脓性和结核性感染的X 线表现。 4、最常见骨肿瘤影像学表现,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5、佝偻病的X 线表现。 (二)熟悉: 1、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表现。 5、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和正确应用。 (三)了解: 1、骨骼和关节CT、MR 检查技术。 2、其他全身疾病的骨骼改变。 3、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内容: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含关节外伤) (1)骨折:1)长骨骨折X 线平片、CT 2)脊椎骨折X 线平片、CT、MRI。 (2)椎间盘脱出、CT、MRI。 (3)肌腱与韧带损伤:CT、MRI。 (4)关节脱位:1)、X 线平片2)、CT、MRI。 (5)关节软骨损伤MRI。 3、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平片、CT、MRI (2)软组织感染:CT、MRI (3)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平片 4、骨骼与关节常见病: (1)脊椎结核:1)X 线平片2)CT、MRI (2)关节结核:1)X 线平片、分型和表现2)CT、MRI 5、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良恶鉴别。 (1)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软骨瘤X 线平片、CT 表现。

6、代谢性疾病:维生素D 缺乏佝偻病X 线表现。 (二)详细讲解内容: 1、骨、关节正常X 线表现: (1)长骨的发育(2)正常脊椎骨X 线解剖(3)小儿、成人长骨 的不同点(4)关节正常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平片1)四肢关节2)、脊椎 5、肿瘤影像学诊断的要求和X 线鉴别要求。 (三)一般介绍内容: 1、骨骼与关节检查技术: (1)骨骼系统检查技术 1)X 线检查:平片、血管造影。 2)CT:平扫、增强扫描。 3)MRI:平扫、增强扫描。 (2)关节检查技术。 2、骨折愈合及并发症。 3、全身性疾病的骨骼改变:侏儒症、肢端肥大症、类风湿关节炎。 4、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第一节骨与软组织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普通X线检查是该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最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2、CT检查:分辩力高,无影像重叠,对骨内小病灶和软组织的观察远较X线检查为佳。 对骨骼解剖结构较复杂的部位,如骨盆、脊柱检查,可首选CT。 3、MIR检查:三维成像,对软组织和骨髓病变的分辨力比X线和CT更优。如膝关节半 月板、韧带损伤。但对钙化和细小骨化显示不如X线与CT。 二、正常影像表现 1、长骨: 1)小儿长骨:掌握小儿长骨特点,包括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及骨龄的概念、应用 2)成人长骨:骺与干骺端已愈合,骺线消失 2、脊柱:由脊椎和椎间盘组成,脊椎分椎体和椎弓(C1除外)。椎弓由椎弓根、椎弓板、 棘突、横突、关节突组成。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组成。 3、软组织:以CT跟MRI观察为主 三、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

骨骼、关节与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与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人体的骨骼、关节与肌肉及其作用。 2.知道身体各部分活动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 3.知道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使关节更加灵活。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方法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和运动,不断完善对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认识。 2.能正确运用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个名词,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关系作出简要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体会到人体结构是一个互相有联系的整体。 2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学生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可以说很熟悉又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这属于自己身体的部分,说陌生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他们没有接触过,只知道可以走、跑、跳,却不知道为什么可以那样,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一、导入: 1、铃声响了,我们上课。(上课,起立,坐下) 2.师:刚刚大家完成的“起立,坐下”以及课前我们做的礼仪操,在这些动作中,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动起来了?(大腿,胳膊) 3、提问:大家摸摸自己的胳膊,说说你都摸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在科学上我们一般把“骨头”称作“骨骼”)适时板书:(骨骼、关节、肌肉) 4、揭示课题:骨骼、关节、肌肉,在刚才的活动当中,这三者都参与了运动。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探究骨骼、关节、肌肉有些什么作用以及这三者在身体肢体活动当中又是怎样相互协调运动的。 活动2【讲授】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你知道哪些有关骨骼的知识?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吗?(摸摸自己身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肌肉骨骼系统

制动对机体的影响——肌肉骨骼系统 局部制动(包括关节固定和神经瘫痪)对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影响最大。骨折或骨关节手术后均采用不同方式的关节固定,由此导致相当数量的患者在固定去除后发生肌肉、关节障碍,造成新的残疾。康复医学工作者必须致力于积极参与早期康复治疗,避免这类残疾的发生,并促使其康复。 1、骨骼肌 (1)肌肉废用性萎缩全身或局部制动均可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固定2周以上均可造成肌肉萎缩。石膏固定后肌肉萎缩比卧床休息要明显得多。正常人卧床时使用背肌和下肢肌肉翻身,就可以减少肌肉萎缩。而瘫痪和老年患者则会出现更多的肌肉萎缩。健康人卧床休息卧床7天,大腿肌肉容积即可降低3%,一个月肌纤维横断面积减少10%~20%,二个月可能减少至50%。采取单下肢悬吊,另一下肢负重作为模型,制动4~6周,大腿中部肌肉横断面积减少7%~14%。石膏固定131天之后下肢体积减少12%,而肌纤维横断面积减少42%。等长收缩运动可以减轻这种肌肉萎缩,但不能消除。承担体重和步行的主要肌肉制动后萎缩最明显。伸肌萎缩超过屈肌。有研究发现17周卧床肌容积降低为踝背屈肌30%,股四头肌16%~18%,背肌9%,上肢肌无变化。另一组研究证明35天卧床休息使下肢跖屈肌横截面减少12%,而背伸肌群则无明显变化。下肢悬吊6周的研究发现伸膝肌的萎缩几乎是屈膝肌的2倍。而上肢固定9天造成的肌肉萎缩仅为4%。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肌肉横断面积减少,肌肉长期保持在缩短状态可导致肌节缩短,致使肌纤维纵向挛缩,这在制动后的关节功能障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还有肌肉-肌腱结合部的强度降低。 制动后慢肌纤维减少7.5%,而快肌纤维减少14.7%。萎缩的肌肉蛋白合成能力降低,脂肪和结缔组织相对增多。超威结构的改变包括:细胞水肿、纤维结构紊乱、细胞线粒体增大、钙激活蛋白酶增高等。肌肉处于缩短位增加肌肉萎缩程度,因此肌肉牵张或者将肌肉置于延长位有利于减少萎缩。等长或者等张运动可维持肌力。早期站立也有利于减少肌力下降。肌肉电刺激可以减轻制动导致的肌力下降。 (2)肌力下降制动后姿势肌(背肌)或者抗重力肌(下肢肌)影响较大,上肢肌力损失较小。卧床导致肌力完全卧床休息肌肉力量降低速率为每天下降1%(0.7%~1.5%/天),每周10%~15%,3~5周内肌力下降可达20%~50% (平坡)。健康人卧床休息一个月最大伸膝力矩降低21%。石膏制动6~7周,肌力下降为:屈肘肌6.6%,屈肩肌降低8.7%,踝背屈肌降低13.7%,跖屈肌降低20.8%。膝关节手术后27~43天股四头肌肌力降低40%~80%,在主要肌群中,腓肠肌力下降最为明显(20.8%), 其次为胫前肌(13.3%), 肩带肌(8.7%)和肱二头肌(6.6%)。肌力下降不仅与肌肉横截面减少有关,也与肌肉的神经支配有密切关系。制动后定量运动负荷时运动单元募集明显减少,EMG显示肌电活动减弱。肌力和神经功能减退造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降低。恢复活动1周后肌力恢复50%,肌电恢复正常。(3)肌肉血管密度降低30天卧床休息可以造成腓肠肌的毛细血管密度降低38%。实际上维持毛细血管密度的运动量可以很小,高度训练的运动员在停止训练84天后,毛细血管密度并没有减少。 (4)肌肉代谢障碍卧床休息30天后腓肠肌和股外肌β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和鞠缘酸合成酶显着降低,但糖酵解酶无改变。卧床42天使肌肉线粒体密度减少16.6%,氧化酶活性降低

骨骼肌肉系统考题

骨骼肌肉系统护理常规考题 —、填空题 1.骨折专有体征:(畸形、假关节活动(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2.下肢牵引时,床尾抬高(20---25cm ) 3.牵引分(皮肤)牵引、(骨)牵引 4.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5.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包括休克(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内脏损伤脂肪栓塞,感染开放性骨折可并发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 6.骨折的晚期并发症包括(压疮)坠积性肺炎(缺血性肌痉挛)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 7.膝关节置换术后,口服止痛药后(_60分钟)_观察止疼效果。 8.膝关节置换术后,当引流量过多时,每小时大于(100ml)时,需通知医生。 9.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体位应是(外展中立位)。 10.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严禁(内收),(外旋),患髋屈曲小于(90)度 11.足下垂是由于损伤了(腓总)神经。 12.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宜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 13.膝髋关节置换术后,为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避免过度负荷,应控制(体重)。 14.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为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应进行的静态功能锻炼是(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15.骨科术后留置导尿管期间,应间歇夹尿管,训练(膀胱功能),一天(2)次会阴护理。 16.脊柱肿瘤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时,应避免(热敷),以免烫伤。 17.颈椎骨折或脱位的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颈部制动),(颈托固定)或颌枕带牵引。 18.颈椎骨折病人翻身应确保(头、)(颈、)(肩)一条直线,轻微轴线翻身。 19.患者感觉异常,肌力下降,需注意安全,防(坠床跌倒)、避免(热敷),防(烫伤)。 20.长期卧床患肢保持踝关节在(90度)左右,防止足垂 21.长期卧床患者初次下床应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22.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局部症状有:(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被动牵拉疼)。 23.骨科术后患者为预防肌肉萎缩,根据患者的能力尽早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踝蹦运动)。 24.分离型骨盆骨折避免单纯牵引,必须加以骨盆悬吊。下肢牵引时髋关节屈曲(20度),(腘窝处)垫软枕。 25.髋臼骨折牵引时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 26.膝关节炎急性期患膝(抬高伸膝放置),患肢禁负荷,患膝(制动)。 27.膝关节急性损伤(48小时内),可以冷敷。 28.膝关节置换术前要及时处理脚癣、下肢溃疡、感染,保护好膝部皮肤。 29.大腿截肢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挛缩,小腿截肢要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30.观察血运情况应注意(足背)或(桡动)脉波动情况、指端(皮温)、(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二、单选题 1.按骨折的程度来分类,可以把骨折分为 A.损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B.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骨折 C.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D.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正确答案』C 2.下列哪些不是骨盆骨折本身的并发症E A、神经损伤 B、血管损伤 C、直肠损伤 D 肾脏损伤 『正确答案』D 3.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锻炼贯穿骨折愈合的全过程 B.范围由小到大 C.包括固定范围内的肌原位收缩 D.所有关节应禁止活动. 『正确答案』D 4.下列哪项不是血运障碍的表现 A.指尖青紫色 B.肢体肿胀 C.指尖温度升高 D.局部麻木刺痛 『正确答案』C

四年级科学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标准教案 教科版

骨骼、关节和肌肉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 1、2号纸每人一份 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 (一)探究、体验骨骼的作用 T: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是鱼的什么吗?------鱼的骨头 在鱼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有你知道骨头的哪些知识?或者你想了解骨头的哪些方面? 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206块 (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 T: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出示人体骨骼图)。 T: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骨骼还有什么特点?” S:交流讨论。------骨骼是一节一节的。------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骨头很硬。……T:同学们想想看,假如我们人类没有骨头会是怎么样呢? S:人就会变成一摊肉团,也就没有身高了。 T:说明我们的骨头有什么作用?------支撑 T:没有骨头还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讲人的头骨、胸腔) A、同学们这是头骨,想想我们的头骨里有什么?(大脑)大脑是一种很嫩、很软的物质,跟我们食用过的豆腐脑很相似。请同学们再拍一拍自己的头骨,感觉有问题吗?这说明头骨有什么作用? B、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块骨头围成的这个腔体是胸腔,在胸腔里面有心脏和肺,同学们拍拍胸部有什么感觉?想一想骨骼起到了什么作用?------保护 (二)探究、体验肌肉的作用 T: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还能保护我们的内脏。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不能。 还有哪些组织与我们的骨骼协调工作呢? S:猜想。------关节、肌肉。 T:我们先来看一下肌肉。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完成伸臂、曲臂运动,用手摸一摸并观察上臂骨肌肉的变化。 T: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在活动中的感受。

教科版科学四上《骨骼关节和肌肉》标准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 盛泽中心升明方慧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 1、2号纸每人一份 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 (一)探究、体验骨骼的作用 T: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是鱼的什么吗?------鱼的骨头在鱼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有 你知道骨头的哪些知识?或者你想了解骨头的哪些方面? 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206块 (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 T: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X光片来看见骨骼(出示人体骨骼图)。 T: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骨骼还有什么特点?” S:交流讨论。------骨骼是一节一节的。------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骨头很硬。…… T:同学们想想看,假如我们人类没有骨头会是怎么样呢? S:人就会变成一摊肉团,也就没有身高了。 T:说明我们的骨头有什么作用?------支撑 T:没有骨头还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讲人的头骨、胸腔) A、同学们这是头骨,想想我们的头骨里有什么?(大脑)大脑是一种很嫩、很软的物质,跟我们食用过的豆腐脑很相似。请同学们再拍一拍自己的头骨,感觉有问题吗?这说明头骨有什么作用? B、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块骨头围成的这个腔体是胸腔,在胸腔里面有心脏和肺,同学们拍拍胸部有什么感觉?想一想骨骼起到了什么作用?------保护 (二)探究、体验肌肉的作用 T: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还能保护我们的内脏。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不能。 还有哪些组织与我们的骨骼协调工作呢? S:猜想。------关节、肌肉。 T:我们先来看一下肌肉。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完成伸臂、曲臂运动,用手摸一摸并观察上臂骨肌肉的变化。 T: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在活动中的感受。 S:我感觉胳膊向上屈肘时,胳膊上面的肌肉鼓起来。伸开胳膊这块又平了。” 上面的肌肉还很硬,下面的肌肉也跟着动。” T:当同学们摸到胳膊上面肌肉变大了,变硬了,鼓起来了,猜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S:有可能是肌肉往一起聚了。 T:同学们,当肌肉鼓起来的时候,这就是肌肉的收缩。当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就是舒张。(师演示:伸臂、曲臂的动作) T:你在观察的时候发现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我们的手臂有什么变化? S:当肌肉收缩的时候,上臂骨是曲臂的,等舒张的时候,上臂骨是伸臂的。 T:这说明肌肉有什么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的结构》,学生已经能够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活动分析】 本课开始,利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一段舞蹈引出要探究的问题:这一常见活动主要由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完成?然后由学生再次实践、感觉,又通过抓举哑铃动作进行观察、体验。学生会体会到人们做的每项活动,都是通过骨骼、肌肉、关节共同协调完成,它们是人们看不到的亲密合作伙伴。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一段舞蹈引出探究问题,整个探究过程由浅入深,遵循以人为本的探究教学理念,以发现探究为手段,通过观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测。在实际活动中自己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经过反复验证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努力使探究教学发挥其独到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肌肉变化引起的运动,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 2.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 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