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地基沉降 作业

第5章 地基沉降 作业

第5章  地基沉降   作业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 力学法、 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 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 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 时,见图6-5,表面位移w (x, y, o )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 E r P s 2 1μπ-?= (6-8) 式中 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 —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0); r —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P 作用点的距离,2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 所示,设荷载面积A N (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 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 0(ξ,η)d ξd 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 点距 离r =22)()(ηξ-+-y x 的M (x, y )点的沉降s (x, y ),可由式(6-8)积分 求得: ??-+--=A y x d d p E y x s 22002 )()(),(1),(ηξηξηξμ (6-9)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 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 沉降已知又可以反算出应力分布。 对均布矩形荷载p0(ξ,η)=p0=常数,其角点C的沉降按上式积分的结果为: 2 1 bp E s c ω μ - = (6-10) 式中cω—角点沉降影响系数,由下式确定: ? ? ? ? ? ? + + + + + =)1 ln( ) 1 1 ln( 12 2 m m m m m cπ ω (6-11) 式中m=l/b。 利用式(6-10),以角点法易求得均布矩形荷载下地基表面任意点的沉降。例如矩形中心点的沉降是图6-6(b)中的虚线划分为四个相同小矩形的角点沉降之和,即 2 21 )2/ ( 1 4bp E p b E s cω μ ω μ- = - = (6-12) 式中cω ω2 =—中心沉降影响系数。 图6-7 局部荷载作用下的地面沉降 (a)绝对柔性基础;(b)绝对刚性基础 以上角点法的计算结果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柔性荷载下地面的沉降不仅产生于荷载面围之,而且还影响到荷载面之外,沉降后的地面呈碟形,见图6-7。但一般基础都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因而沉降依基础刚度的大小而趋于均匀。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沉降可以近似地按绝对柔性基础基底平均沉降计算,即 A dxdy y x s s A / ) , ( ??= (6-13) 式中A—基底面积, s(x, y)—点(x, y)处的基础沉降。 对于均布的矩形荷载,上式积分的结果为:

地基不均匀沉降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前言 随着房改政策的推行和人们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在群众在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的投诉中,常常举报砖混结构建筑物出现裂缝并询问建筑物的安全状态。在砖混结构中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质量中的老大难问题。分析一下引起问题的原因,有些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地震力、荷载和施工质量等。其中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应力造成的裂缝所占比例大,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砖混结构中地震力、荷载和施工质量引起的墙体裂缝有时可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重点谈谈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开裂。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分析 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基土层的均匀性、地基土的压缩性及荷载差异等有关。根据我国国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允许砖混结构有沉降,并允许有沉降差。虽然规范要求控制沉降差,但在砖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太被人们注意。此沉降差反映到地基上的砖混结构上,有时可引起墙体裂缝。 2.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特征 1、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 度,呈正八字形。 2、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 3、当房屋的沉降分布曲线呈凸形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倒八字形倾斜裂缝处,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在多层砖混结构中,也有在窗口下坎墙上出现竖向裂缝的。 2.2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1.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是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多与设计有关,例如:①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设计不协调或在同一建筑物基础下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②由于建筑立面的错层,平面的变化引起荷载不均匀,如处理不好,可以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③当房屋纵墙刚度较差时,由土壤的应力扩散作用,房屋两端应力逐渐减小,可以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④还有的设计不符合规范的规定,实际中有的筏板从横墙轴线算起挑出长达 2100mm 远远超出规范的“不宜超出1500mm”的规定。结果

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

第三节 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 一、弹性理论法计算沉降 (一) 基本假设 弹性理论法计算地基沉降是基于布辛奈斯克课题的位移解,因此该法假定地基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线弹性的半无限体,此外还假定基础整个底面和地基一直保持接触。 布辛奈斯克是研究荷载作用于地表的情形,因此可以近似用来研究荷载作用面埋置深度较浅的情况。当荷载作用位置埋置深度较大时,则应采用明德林课题的位移解进行弹性理论法沉降计算。 (二) 计算公式 建筑物的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压缩变形达固结稳定的最大沉降量,或称地基沉降量。 地基最终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变形完全稳定时基底处的最大竖向位移。 基础沉降按其原因和次序分为:瞬时沉降d S ;主固结沉降c S 和次固结沉降s S 三部分组成。 瞬时沉降:是指加荷后立即发生的沉降,对饱和土地基,土中水尚未排出的条件下,沉降主要由土体测向变形引起;这时土体不发生体积变化。(初始沉降,不排水沉降) 固结沉降:是指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使土体积压缩而引起的渗透固结沉降,也称主固结沉降,它随时间而逐渐增长。(主固结沉降) 次固结沉降:是指超静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后,主要由土粒表面结合水膜发生蠕变等引起的,它将随时间极其缓慢地沉降。(徐变沉降) 因此:建筑物基础的总沉降量应为上述三部分之和,即 s c s s s s s ++=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目的:(1)在于确定建筑物最大沉降量;(2)沉降差;(3)倾斜以及局部倾斜;(4)判断是否超过容许值,以便为建筑物设计值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1、 点荷载作用下地表沉降

Er Q y x E Q s πνπν)1() 1(22 22-+-= = 2、 绝对柔性基础沉降 ?? ----=A y x d d p E y x s 2 202 )()(),(1),(ηξηξηξπν 0) 1(2bp s c E c ων-= 3、 绝对刚性基础沉降 (1) 中心荷载作用下,地基各点的沉降相等。 圆形基础:0)1(2dp s c E c ων-= 矩形基础:0)1(2bp s r E c ων-= (2)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要产生沉降和倾斜。 二、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 分层总和法都是以无側向变形条件下的压缩量公式为基础,它们的基本假设是: 1.土的压缩完全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少导致骨架变形的结果,而土粒本身的压缩可不计; 2.土体仅产生竖向压缩,而无测向变形; 3.在土层高度范围内,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目前在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以无测向变形条件下的压缩量计算基础的分层总和法。具体分为e-p 曲线和e -lgp 曲线为已知条件的总和法。 1.以e~p 曲线为已知条件的分层总和法 计算步骤: (1)选择沉降计算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上选择若干计算点。 1)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尺寸,判断在计算其底压力和地基中附加应力时是属于空间问题还是采用平面问题; 2)再按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的性质(中心、偏心或倾斜等情况)求出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布; 3)然后结合地基中土层性状,选择沉降计算点的位置。 (2)将地基分层:在分层时天然土层的交界面和地下水位应为分层面,同时在同一类土层中分层的厚度不宜过大。分层厚度h 小于0.4b ;或h=2~4m 。

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将随时间发展,其发展规律可以通过土体固结原理进行数值分析来估算。但是由于固结理论的假定条件和确定计算指标的试验技术上的问题,使得实测地基沉降过程数据在某种意义上较理论计算更为重要。通过大量的沉降观测资料的积累,可以找出地基沉降过程的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变形规律,还可以根据路基施工时的实测沉降资料和已取得的经验进行估算,是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根据经验沉降预测一般要经过3~6个月恒载(或预压)的观测才能建立。曲线回归法法是变形预测最常用的方法,德国无碴轨道的经验,认为当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2时,所确定的沉降变形趋势是可靠的;当预测的6个月以后的沉降与实际沉降的偏差小于8mm 时,说明预测是稳定的,但要达到准确的预测还要求最终建立沉降预测的时间t 应满足下列条件 s(t)/s(t=∞)≥75% 式中: s(t): t 时间的沉降观测值; s(t=∞): 预测的总沉降。 通常利用沉降资料进行预测路堤沉降随时间发展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双曲线法 双曲线方程为: bt a t S S t ++=0 (3.3.2-1) b S S f 10+= (3.3.2-2) 式中:t S ——时间t 时的沉降量; f S ——最终沉降量(t =∞); S 0——初期沉降量(t =0);

a、b——将荷载不再变化后的3组早期实测数据代入上式组成方程组求得的系数。 沉降计算的具体顺序: (1)确定起点时间(t=0),可取填方施工结束日为t=0; (2)就各实测计算t/(S t-S0),见图3.3.2-1; (3)绘制t与t/(S t-S0)的关系图,并确定系数a,b见图3.3.2-2; (4)计算S t; (5)由双曲线关系推算出沉降S~时间t曲线。 图3.3.2-1用实测值推算最终沉降的方法 图3.3.2-2求a,b方法 双曲线法是假定下沉平均速率以双曲线形式减少的经验推导法,要求恒载开始实测沉降时间至少半年以上。 2 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 由于固结度的理论解普遍表达式为:

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摘要:地基土层在建筑物的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建筑物基础亦随之沉降,尤其是当荷载较大或地级土层软不均匀时,往往导致建筑物基础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以致建筑物某些部位开裂,倾斜,甚至倒塌.下面我们就地基沉降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治和处理措施。 , 关键字:地基,不均匀沉降,分析原因,防治处理。 对于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裂缝等问题,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虽然经过了长期的使用,但其不均匀沉降有可能仍在发展。然而,这种不均匀沉降问题涉及上部结构,下部基础以及地基等问题,解决起来还是相但困难的。本文针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着重分析其原因并探讨防治和处理措施。 一,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地基 (1)支承地基层软弱。尽管建筑物的质量一般是体形均匀分布的,但各部分的重力却均集中在建筑物的中央处。所以均匀体形的建筑物中部比端部沉降大。 (2)粘土侧向位移。在沿河,沿湖,沿海边上的建筑物,在重力的作用下,粘土层会向岸边发生位移。类似这种粘土层的水平位移,有时也发生在已有建筑物相邻的深挖工程中,他一方面产生侧移,同时也导致发生沉降。 (3)因干燥,收缩产生的沉降。当伴有较大热源的建筑物,如锅炉房等,当热量传到地基内,就是粘土层水分蒸发,从而产生地基土收缩,于是发生较大的局部或整体沉降。 (4)软土地层厚度不均,因地层倾斜等原因造成建筑物下部地基软土层厚度不均,由于软土层厚的部分压缩量大,而薄的部分压缩量小,从而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5)建筑物跨建在不同种类的土基上。由于建筑物跨建在不同种类的土基上,有如未固结和已固结的地基上,松砂层和沙砾层地基等,因沉降状况不同,必然形成了不均匀沉降。 (6)建筑物接近倾斜地段或崖地地段。由于建筑物的自重,引起下部地基滑移,或者由于建筑物自重,引起建筑地段移动滑坡,也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2基础和上部结构 (1)采用不同基础结构。若建筑物一部分被桩基支承,另一部分被加固的地基支承,这样将造成地基结构的的受力状况和沉降规律各自不同,必将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这种事故也常发生在建筑物各部分质量显著不同或不同时期内进行改建,扩建的工程中。 (2)采用同类型的基础结构,但其形状,分布有显著差异。即使采用统一形式的基础结构,但是,若基础的地面积,或桩的长度,或桩的间距等均有显著不同时,也将产生不均匀沉降。 (3)建筑物的改、扩建或局部拆除时改变了原基础结构工作状态。由于改建、扩建中增加了上部结构和在,所以也局部地增加了基础结构荷载,从

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采取的防治措施

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建筑物一般总会产生一定的沉降,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易使上部结构开裂与破坏,造成建筑物各处渗水、下水道堵塞不畅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对于多层砌体结构,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较低,在地基沉降时,很易在墙体上产生斜裂缝或踏步式裂缝,窗洞的四角部位尤其厉害。 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首先是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实际施工中,有些工程不进行地质勘察盲目施工;有的勘察不按规定进行,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建筑物的资料等,都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或设计错误,使建筑物可能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其次是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未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建筑物层高相差大所受荷载差异大;地基土的压缩性显著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不同;以及设计方面的错误等都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最后是施工方面存在问题。没有认真进行验槽;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推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也会引起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针对以上问题,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主要有: 一、保证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 建筑物体型应力求简单。建筑物立面的高差不宜悬殊,所受荷载差异不宜太大;在平面上开头应力求简单,尽量避免凹凸转角,同时平面上的转折和弯曲也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其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降低。另外,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建筑物在平面上的长度和从基底算起的高度之比),其越小,整体刚度越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一般控制在 2.5~3 之间。对于砌体承重结构,为保证其整体刚度,应合理布置纵横墙。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 1.5 倍为宜。 2. 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各自独立的单元,各单元的沉降不相互影响。一般在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长高比嘉宾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西式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 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时,见图6-5,表面位移w(x, y, o)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E r P s 2 1μ π - ? = (6-8) 式中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 r—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P作用点的距离,2 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内N(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0(ξ,η)dξd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点距离r =2 2) ( ) (η ξ- + -y x的M(x, y)点的沉降s(x, y),可由式(6-8)积分求得: ?? - + - - = A y x d d p E y x s 2 2 2 ) ( ) ( ) , ( 1 ) , ( η ξ η ξ η ξ μ (6-9) 从式(6-9)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了应力分布就可以求得沉降;反过来,若 沉降已知又可以反算出应力分布。 对均布矩形荷载p0(ξ,η)= p0=常数,其角点C的沉降按上式积分的结果为: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a)任意荷载面;(b)矩形荷载面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 建筑物一般总会产生一定的沉降,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易使上部结构开裂与破坏,造成建筑物各处渗水、下水道堵塞不畅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对于多层砌体结构,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较低,在地基沉降时,很易在墙体上产生斜裂缝或踏步式裂缝,窗洞的四角部位尤其厉害。 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首先是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实际施工中,有些工程不进行地质勘察盲目施工;有的勘察不按规定进行,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建筑物的资料等,都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或设计错误,使建筑物可能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其次是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未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建筑物层高相差大所受荷载差异大;地基土的压缩性显著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不同;以及设计方面的错误等都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最后是施工方面存在问题。没有认真进行验槽;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推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也会引起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针对以上问题,防止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主要有: 一、保证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建筑物体型应力求简单。建筑物立面的高差不宜悬殊,所受荷载差异不宜太大;在平面上开头应力求简单,尽量避免凹凸转角,同时平面上的转折和弯曲也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其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降低。另外,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建筑物在平面上的长度和从基底算起的高度之比),其越小,整体刚度越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一般控制在 2.5~3之间。对于砌体承重结构,为保证其整体刚度,应合理布置纵横墙。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宜。 2.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各自独立的单元,各单元的沉降不相互影响。一般在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长高比嘉宾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西式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等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建筑物越高(层数越多),缝就越宽。具体缝宽和构造见规范及有关资料。 3.相邻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地基土中的附加应力会扩散到基础外的一定宽度和深度,如果两相邻建筑物距离过近,就会产生应力叠加,而引起过大的不均匀沉降;特别是在原有建筑物旁新建重高建筑物时更应注意。 4.适当调整建筑物标高。各建筑单元、地下管线、工业设备等原有标高,会随着地基的不断沉降而改变。国契约,预先可采取一定措施给以提高。如(1)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高,可根据预做沉降量予以提高。建筑物各部分(或设备之间)有联系时,可将沉降较大者标高提高。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在今年史佩栋教授赠寄给我的,他主编的《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刊物上,我看到一篇高大钊先生谈差异沉降的文章,觉得非常好。里面的内容很实用,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差异沉降问题有很高的指导性,故将其推荐给大家。但采用照片或扫描版,不便于大家阅读和下载,而我的工作又很忙,没有时间,只好请一位技术人员将其打成word文档,发在下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样原因,我没时间对打成的文章做仔细的校核,如有个别错漏,还请大家谅解。 同时在此向史佩栋教授、高大钊先生和《浙江隧道与地下工程》杂志社表示诚挚的感谢! 土力学若干问题的讨论 (网络讨论笔记整理)之四怎样计算差异沉降? ——沉降计算中的是是非非 本刊特邀顾问同济大学教授 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高大钊 执业之格考试专家组副组长 进20年来,地基基础设计的变形控制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最近5年来,由于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必须计算沉降的建筑物范围扩大了,除了丙级建筑物中的一小部分之外,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要求计算建筑物地基的变形,沉降计算就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在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提出了对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行评价的要求,再加上审图要求在勘察阶段计算和不均匀沉降,沉降计算的一些是是非非就浮出水面,在网络讨论中也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课题。这些问题反应了对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漠视,也反映了工程勘察中的一些最基本方法的失落,看来是人们在关注更高的精度,而实际上却在总体上失去了对建筑物沉降的总体控制。 1、在我工作地区,对于多层建筑(层数低于6层),由于相连建筑物的层数差而出现过墙体裂缝的现象,因此当地审图中心要求在正常沉积土的区域,对有层数错的建筑应进行变行验算。 我想问的问题是:在假定地基土为正常沉积土,其层位、特征指标等的变化均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差异沉降最大的两个点应该是两建筑物的接触部位点角点及较低建筑物的另一边的角点,也就是说,应该验算这两个点之间的差异沉降而按规范要求,则应该验算基宽方向两个角点下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考虑计算沉降量最大的两个点,则应验算相连两建筑物接触部位的两个角点县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而按上述条件,这两个点之间的差异沉降应该不大,那么这种验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知道我的理解偏差在那里望给予指教! 答复:你对这种情况的沉降计算和差异沉降的计算,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下列两个问题。 1)对于如土所示的有层数的建筑物,根据规范的规定,应当计算存在高差处的角点b和与其相距1~2个开间处点d之间的沉降差,用以计算b~d之间的局部倾斜。而不是如你所说的计算存在高差处的角点b与高度较低的建筑物的另一端点c之间的沉降差。 2)第2个理解偏差是从你说的“应验算相连两建筑物接触部位的两个角点(a~b)下的差异沉降(或者倾斜)”这句话中看出的。为什么只能计算宽度方向两个点的差异沉降呢?规范从来没有规定只能计算建筑物横向两个角点的沉降差,而不能计算纵向两个角点的沉降差,横向和纵向的倾斜都可能进行计算。

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

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 在现代及古代建筑物中有很多由于地基沉降造成坍塌,著名的比萨斜塔就是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地基沉降,我们又能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治地基沉降?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带给建筑物的影响很大的,对建筑物的破坏也是难以修复的。 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首先是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实际施工中,有些工程不进行地质勘察盲目施工;有的勘察不按规定进行,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建筑物的资料等,都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或设计错误,使建筑物可能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其次是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未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建筑物层高相差大所受荷载差异大;地基土的压缩性显著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不同;以及设计方面的错误等都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最后是施工方面存在问题。没有认真进行验槽;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推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也会引起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地基不均匀沉降会产生什么危害? 在实际工程中,天然地基土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因此,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作用下,地基将产生一定的沉降。一般来说,地基产生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本身影响不大,可以预留沉降标高加以解决。但是由于地基软弱,土层厚度变化大,土层在水平方向软硬不一建筑物荷载相差较大或基础类型、尺寸的差异等原因,容易使地基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引起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或上部结构附加应力增加,当不均匀沉降超过建筑物承受的限度时,即造成墙体或楼面开裂等事故,甚至使整个结构严重倾斜,影响建筑使用,危及安全。总体来说,不均匀沉降对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上部结构产生

沉降计算例题(试题学习)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内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 --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1 e --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2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范围内,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i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 =σsz; p2=σsz+σz 1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 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浅谈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方法及控制

浅谈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方法及控制 摘要: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往往引起建筑上部结构的过大变形、开裂、倾斜甚至破坏。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文对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怎样控制建筑不均匀沉降发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不均匀沉降处理方法控制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沉降。当沉降均匀时,对建筑物不致带来危害,而当沉降不均匀时,往往会给建筑物带来有害影响。特别是软土地基,由于沉降量大,不均匀,稳定期长,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工程事故。所以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建筑的不均匀沉降是十分必要的。 1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 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地基土并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但在设计中对其作了简化假定,使其单一化理想化。表达为土的容重r、压缩模量ES、密实度等这样就使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尽管设计时计算得很认真,也并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完全均匀沉降。 2)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施工时地基处理的不好,或因地质勘探不细,没有发现地下的某些不良地质现象,如暗洪、坑洞等,因而未作处理,从而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影响。由于地下水管的大量漏水引起地基局部下沉,或因为临时的大量的地面堆载而引起局部下沉。 4)建筑物的立面存在高差,另外还有相邻新建筑产生的影响等。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 字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2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处理方法 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的中央处并呈弯曲形状。裂缝成八字型,产生在建筑物的两端处。而开裂发生的部位不论是上层或下层均有可能发生。以某栋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汇总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汇总

6.3 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这里所讲的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最终沉降量,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弹性力学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和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沉降计算法。所谓最终沉降量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完全稳定后的沉降量,要达到这一沉降量的时间取决于地基排水条件。对于砂土,施工结束后就可以完成;对于粘性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6.3.1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方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弹性力学计算方法是以Boussinesq 课题的位移解为依据的。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作用着一个竖向集中力P 时,见图6-5,表面位移w (x, y, o )就是地基表面的沉降量s : E r P s 2 1μπ-? = (6-8) 式中 μ—地基土的泊松比; E —地基土的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E 0); r —为地基表面任意点到集中力 P 作用点的距离,2 2y x r +=。 对于局部荷载下的地基沉降,则可利用上式,根据叠加原理求得。如图6-6所示,设荷载面积A 内N (ξ,η)点处的分布荷载为p 0(ξ,η),则该点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可为集中力P= p 0(ξ,η)d ξd η代替。于是,地面上与N 点 距离r =2 2)()(ηξ-+-y x 的M (x, y )点的沉降s (x, y ),可由式(6-8)积 分求得: ?? -+--= A y x d d p E y x s 2200 2 )()(),(1),(ηξη ξηξμ (6-9) 图6-5 集中力作用下地基表面的沉降曲线 图6-6 局部荷载下的地面沉降 (a )任意荷载面;(b ) 矩形荷载面

地基不均匀沉降案例分析

地基不均匀沉降案例分析 一,案例(1); 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严重倾斜——苏州市 虎丘塔 l.工程事故概况: 虎丘塔位于苏州市西北虎丘公园山顶,原名云岩寺塔,落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全塔七层,高47.5m。塔的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壁、回廊与塔心三部分组成。虎丘塔全部砖砌,外型完全模仿楼阁式木塔,每层都有八个壶门,拐角处的砖特制成圆弧形,十分美观,在建筑艺术上是一个创造。中外游人不绝。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此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6月虎丘塔现场调查,当时由于全塔向东北方向严重倾斜,不仅塔顶离中心线已达2.31m,而且底层塔身发生不少裂缝,成为危险建筑而封闭、停止开放。仔细观察塔身的裂缝,发现一个规律,塔身的东北方向为垂直裂缝,塔身的西南面却是水平裂缝。 虎丘塔倾斜全景(1980年6月)

虎丘塔Ⅰ-Ⅰ地质剖面图2.事故原因分析 经勘察,虎丘山是由火山喷发和造山运动形成,为坚硬的凝灰岩和晶屑流纹岩。山顶岩面倾斜,西南高,东北低。虎丘塔地基为人工地基,由大块石组成,块石最大粒径达1000mm。人工块石填土层厚1-2m,西南薄,东北厚。下为粉质粘土,呈可塑至软塑状态,也是西南薄,东北厚。底部即为风化岩石和基岩。塔底层直径13.66m范围内,覆盖层厚度西南为2.8m,东北为5.8m,厚度相差3.0m,这是虎丘塔发生倾斜的根本原因。此外,南方多暴雨,源源雨水渗入地基块石填土层,冲走块石之间的细粒土,形成很多空洞,这是虎丘塔发生倾斜的重要原因。在十年“文革”期间,无人管理,树叶堵塞虎丘塔周围排水沟,大量雨水下渗,加剧了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及塔身安全。 从虎丘塔结构设计上看有很大缺点,没有做扩大的基础,砖砌塔身垂直向下砌八皮砖,即埋深0.5m,直接置于上述块石填土人工地基上。估算塔重63000kN,则地基单位面积压力高达435kPa,超过了地基承载力。塔倾斜后,使东北部位应力集中,超过砖体抗压强度而压裂。 3.事故处理方法: 首先采取加固地基的办法。 第一期加固工程是在塔四周建造一圈桩排式地下连续墙,其目的为减少塔基土流失和地基土的侧向变形。在离塔外墙约3m处,用人工挖直径1.4m的桩孔,深入基岩50cm,浇筑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灌注桩可以避免机械钻孔的振动。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21163914.html,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作者:万涛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 【摘要】文章围绕着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相关问题,首先分析了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其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其次就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处理措施从设计、勘探以及施工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由于地基软弱、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原因,会引起建筑物下沉或者不均匀下沉,例如:墙体、屋面渗水、管道漏水、下水道堵塞不畅;底层门窗或局部墙面出现斜裂缝、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等。对建筑工程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高层建筑和重要建筑的建设,不均匀沉降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将给投资方和施工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的影响。因此解决地基沉降在工程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1地质勘探报告的原因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反映土层性质、地下水和土工试验情况,并结合设计要求,对地基出具评价,对设计和施工提出某些建议。实际施工中,有些工程不进行地质勘察盲目施工;有的勘察不按规定进行都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或设计错误,使建筑物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1.2设计方面的原因 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平面体形复杂、层高高差和房屋长度太大导致整体刚度差;结构荷载明显不同;基础选型不合理,同一建筑采用不同的基础结构;对不同的地基土质未作相应的处理;不按规范规定设置沉降缝;基础刚度或住宅整体刚度不强;设计计算粗糙;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够,以致地基中附加应力扩散后重叠,导致不均匀沉降。 1.3 外部因素的原因 在已有建筑附近开挖基坑,影响了地基的稳定;邻近建筑物施工时的机械振动;大面积堆载;地下水大量浸泡等等,造成地基滑移或沉陷。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6章土中应力 一填空题 1.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计算深度是根据应力和应力的比值确定的。 2.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为:总应力σ=有效应力σˊ+孔隙水压力u ,土的和只随有效应力而变。地下水位上升则土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3.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称为。 二选择题 1.对非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D )。 (A) ;(B) ;(C) ;(D) 2.薄压缩层地基指的是基底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H与基底宽度b的关系满足( B )。 (A) ;(B) ;(C) ;(D) 3.超固结比的土属于( B )。 (A) 正常固结土;(B) 超固结土;(C) 欠固结土;(D) 非正常土 4.饱和黏性土层在单面排水情况下的固结时间为双面排水的( C )。 (A) 1倍;(B) 2倍;(C) 4倍;(D) 8倍 5.某黏性土地基在固结度达到40%时的沉降量为100mm,则最终固结沉降量为( B )。 (A) 400mm ; (B) 250mm ; (C) .200mm ; (D) 140mm 6.对高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C )。 (A) ;(B) ;(C) ;(D) 7.计算时间因数时,若土层为单面排水,则式中的H取土层厚度的( B )。 (A)一半; (B) 1倍; (C) 2倍; (D) 4倍 8.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规范公式对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标准是( C )。 (A) ;(B) ;(C) ;(D)

9.计算饱和黏性土地基的瞬时沉降常采用( C )。 (A) 分层总和法; (B) 规范公式; (C) 弹性力学公式; 10.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A )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 (C) 弹性模量; (D) 回弹模量 11.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瞬时沉降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C )。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C) 弹性模量;(D) 回弹模量 12.当土处于正常固结状态时,其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关系为( B )。 (A) ; (B) ;(C) ; 13.当土处于欠固结状态时,其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的关系为( C )。 (A) ; (B); (C); 14.已知两基础形状、面积及基底压力均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若忽略坑底回弹的影响,则( C )。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大; (C)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小; 15.埋置深度、基底压力均相同但面积不同的两基础,其沉降关系为( B )。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面积大的基础沉降大; (C)面积大的基础沉降小;16.土层的固结度与所施加的荷载关系是( C )。 (A)荷载越大,固结度也越大 (B)荷载越大,固结度越小 (C)固结度与荷载大小无关 17.黏土层在外荷载作用下固结度达到100%时,土体中( D )。 (A)只存在强结合水; (B)只存在结合水 (C)只存在结合水和毛细水;(D) 有自由水 18.有两个黏土层,土的性质相同,土层厚度与排水边界条件也相同。若地面瞬时施加的超荷载大小不同,则经过相同时间后,两土层的平均孔隙水压力( A )。 (A)超荷载大的孔隙水压力大; (B)超荷载小的孔隙水压力大; (C)一样大 三、判断改错题 1.×,改“偏大”为“偏小”。 2.×,改“角点”为“中心点” 3.×,应取与土层自重应力平均值相对应的孔隙比 4.×,对一般土,应为;在该深度以下如有高压缩性土,则应继续向下计算至 处。 5.×,压缩模量应按实际应力段范围取值。 6.√ 7.×,沉降偏大的原因时因为弹性力学公式时按均质的线性变形半空间的假设得到的,而实际上地基常常是非均质的成层土。 8.√

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严重倾斜——苏州市虎丘塔

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严重倾斜——苏州市虎丘塔 l.工程事故概况 虎丘塔位于苏州市西北虎丘公园山顶,原名云岩寺塔,落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全塔七层,高47.5m。塔的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壁、回廊与塔心三部分组成。虎丘塔全部砖砌,外型完全模仿楼阁式木塔,每层都有八个壶门,拐角处的砖特制成圆弧形,十分美观,在建筑艺术上是一个创造。中外游人不绝。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此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塔倾斜全景(1980年6月)虎丘塔Ⅰ-Ⅰ地质剖面图 1980年6月虎丘塔现场调查,当时由于全塔向东北方向严重倾斜,不仅塔顶离中心线已达2.31m,而且底层塔身发生不少裂缝,成为危险建筑而封闭、停止开放。仔细观察塔身的裂缝,发现一个规律,塔身的东北方向为垂直裂缝,塔身的西南面却是水平裂缝。 2.事故原因分析 经勘察,虎丘山是由火山喷发和造山运动形成,为坚硬的凝灰岩和晶屑流纹岩。山顶岩面倾斜,西南高,东北低。虎丘塔地基为人工地基,由大块石组成,块石最大粒径达1000mm。人工块石填土层厚1-2m,西南薄,东北厚。下为粉质粘土,呈可塑至软塑状态,也是西南薄,东北厚。底部即为风化岩石和基岩。塔底层直径13.66m范围内,覆盖层厚度西南为2.8m,东北为5.8m,厚度相差3.0m,这是虎丘塔发生倾斜的根本原因。此外,南方多暴雨,源源雨水渗入地基块石填土层,冲走块石之间的细粒土,形成很多空洞,这是虎丘塔发生倾斜的重要原因。在十年“文革”期间,无人管理,树叶堵塞虎丘塔周围排水沟,大量

雨水下渗,加剧了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及塔身安全。 从虎丘塔结构设计上看有很大缺点,没有做扩大的基础,砖砌塔身垂直向下砌八皮砖,即埋深0.5m,直接置于上述块石填土人工地基上。估算塔重63000kN,则地基单位面积压力高达435kPa,超过了地基承载力。塔倾斜后,使东北部位应力集中,超过砖体抗压强度而压裂。 3.事故处理方法: 首先采取加固地基的办法。 第一期加固工程是在塔四周建造一圈桩排式地下连续墙,其目的为减少塔基土流失和地基土的侧向变形。在离塔外墙约3m处,用人工挖直径1.4m的桩孔,深入基岩50cm,浇筑钢筋混凝土。人工挖孔灌注桩可以避免机械钻孔的振动。地基加固先从不利的塔东北方向开始,逆时针排列,一共44根灌注桩。施工中,每挖深80cm即浇15cm厚井圈护壁。当完成6-7根桩后,在桩顶浇筑高450mm 圈梁,连成整体。 第二期加固工程进行钻孔注浆和树根桩加固塔基。钻孔注水泥浆位于第一期工程桩排式圆环形地下连续墙与塔基之间,孔径90mm,由外及里分三排圆环形 注浆共113孔,注入浆液达26637rn3。树根桩位 于塔身内顺回廊中心和八个壶门内,共做32根垂 直向树根桩。此外,在壶门之间8个塔身,各做 2根斜向树根桩。总计48根树根桩,桩直径90mm, 安设3Ф16受力筋,采用压力注浆成桩。 这项虎丘塔地基加固工程,由上海市特种基础工程 研究所改装了XJ.100-1型钻机,用干钻法完成,效果 良好。 虎丘塔地基加固布置图

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要点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外研习论文 学生姓名刘振林、靳颜宁、唐雯钰 学号 020*******、020*******、020******* 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1001班 指导老师李江腾 2012.09

目录 引言 (2) 1.地基沉降 (2) 1.1地基沉降的基本概念 (2) 1.2地基沉降的原因 (2) 1.3地基沉降的基本类型 (2) 1.3.1按照沉降产生机理 (2) 1.3.2按照沉降的表示方法 (2) 1.3.3按照沉降发生的时间 (3) 2.地基沉降的计算 (3) 2.1地基沉降计算的目的 (3) 2.2地基沉降计算的原则 (3) 2.3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3) 2.3.1分层总和法 (3) 2.3.2应力面积法 (6) 2.3.3弹性力学方法 (13) 2.3.4斯肯普顿—比伦法(变形发展三分法) (15) 2.3.5应力历史法(e-lgp曲线法) (17) 2.3.6应力路径法 (18) 3.计算要点 (19) 3.1分层总结法计算要点 (19) 3.2应力面积法计算要点 (19) 3.3弹性理论法计算要点 (20) 3.4斯肯普顿—比伦法计算要点 (20) 3.5应力历史法计算要点 (20) 3.6应力路径法计算要点 (20) 4.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要点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生刘振林,唐雯钰,靳颜宁 指导教师李江腾 [摘要]:本文介绍了六种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应力面积法、弹性理论法、斯肯普顿—比伦法、应力历史法以及应力路径法,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计算要点。 关键词:分层总和法;规范法;弹性理论;斯肯普顿—比伦;应力历史;应力路径 ABSTRACT:This thesis introduces six kinds of foundation sett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s:layerwise summation method,Stress area method,elasticity-thoery method, Si Ken Compton ancient method,Stress history method,stress path method,and discuss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six methods. KEY WORD:layerwise summation method;Specification Approach;elastic theory;stress history; A.W.Skempton—L.Bjerrum;stress path 引言 基础沉降计算从来就是地基基础工程中三大难题之一,在进行基础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把基础的沉降和沉降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地基沉降的计算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阶段都非常重要。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在建筑荷载作用下达到压缩稳定时地基表面的最大沉降量。目前计算地基沉降的常用方法有分层总和法、规范法、还有弹性理论法、应力历史法(e-lgp曲线法)以及斯肯普顿—比伦法(变形发展三分法)、应力路径法。 中图分类号:TU478 文献标识码:A 1.地基沉降 1.1地基沉降的基本概念 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修建前,地基中早已存在着由土体自身重力引起的自重应力。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或路堤的底面传递给地基,使天然土层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在附加的三向应力分量作用下,地基中产生了竖向、侧向和剪切变形,导致各点的竖向和侧向位移。地基表面的竖向变形称为地基沉降,或基础沉降。 1.2地基沉降的原因 由于建筑物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等原因,基础或路堤各部分的沉降或多或少总是不均匀的,使得上部结构或路面结构之中相应地产生额外的应力和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将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歪斜甚至破坏,例如砖墙出现裂缝、吊车轮子出现卡轨或滑轨、高耸构筑物倾斜、机器转轴偏斜、与建筑物连接管道断裂以及桥梁偏离墩台、梁面或路面开裂等。 1.3地基沉降的基本类型 1.3.1按照沉降产生机理 (1)荷载沉降:外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 (2)地层损失沉降:采空区、隧道、地下工程和基坑开挖等产生的沉降。 (3)自重沉降:土体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沉降。 (4)水文沉降:由于地下水的水位上升或下降产生的沉降。 1.3.2按照沉降的表示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