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

社会结构新探

一、关于“经济”范畴的理解

1、生产力不属于“经济”范畴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占主要地位)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生产力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它不属于经济范畴。只有生产关系才是经济范畴。

马克思:“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1P、108,人民出版社,1972)

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还有精彩的论述:“机器不是经济范畴,正象拖犁的健牛不是经济范畴一样。现代运用机器一事是我们的现代经济制度的关系之一,但是利用机器的方式和机器本身完全是两回事。火药无论是用来伤害一个人,或者是用来给这个人医治创伤,它终究还是火药。”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4P、324 )

“机器正象拖犁的牛一样,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才是经济范畴。”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1P、127—128)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象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

“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共同生产的条件,当然依照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以上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1P、362—363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总之,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资本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商品”不是物,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也是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以上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1P、362—363,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既然生产力不属于“经济”范畴,我们为什么还要在研究社会经济结构的时候研究生产力呢?因为它是生产关系赖以建立起来的物质基础,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能力。

社会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因此,研究生产关系必须首先考察生产力的构成、性质、作用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2、经济范畴是指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二,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

社会经济结构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从而为人类历史中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划分提供了客观标准。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并且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

(二)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1、阶级的产生:经济原因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阶级是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极不发达与极其发达的社会生产:无阶级;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社会生产:有阶级。

2、阶级的实质:经济地位不同

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一)政治结构的要素及其功能

社会的政治结构就其内容来说就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人们政治生活的产物。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

1、政治结构的要素

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以及选举制度、人们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各项制度等。

政治法律设施

政治组织:是指与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联系着的政党组织和社团组织等。

政党:是一定阶级、集团或阶层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期待、掌握或影响政权的一

种政治组织,尤其是执政党,能直接影响着政治结构功能的发挥。

2、政治结构的功能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反作用于经济,发挥着积极组织和保护社会经济生活的职能:

1)政治由经济决定并为其服务。任何一个阶级,要经济上取得统治地位,就必须同时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

2)政治是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经济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路线、纲领和一系列的政治行动来实现的。

3)一切政治斗争的根源在于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政治体制改革最终是为了发展经济。

(二)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在社会形成的自我控制的系统中,政治结构是该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国家政权是其控制中心。国家政权正是通过复杂的信息网络,把整个政治结构变为控制社会的结构,并通过这一结构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控制。

1、国家的产生和本质

1)关于国家起源的种种观点:

A、君权神授论

B、“道德外化”论

C、“社会契约”论

2)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是国家的阶级根源。

阶级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基础。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分工的复杂化、对奴隶的镇压是国家产生的必然性;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脱离使国家的产生具备了可能性。

社会根源:

国家的产生又与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密切相关,这是国家产生的一般社会根源。

3)国家的本质:

国家作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关,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上层建筑。

4)国体和政体

※政体之君主立宪制

※政体之共和制

政体之人民代表大会制

C、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国家的本质,政体是国家本质的表现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国体与政体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政体,同一政体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国体。

2、国家的职能

1)对内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

社会管理:以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为主要内容,即调整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使相应的社会关系和矛盾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经济建设:

2)对外职能

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调整国际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3、国家的消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同阶级一样,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消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逐渐消亡。

三、文化与文明

(一)对“文化”范畴的理解

1、文化是社会的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即专指精神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各种活动及其成果。除精神文化,还包括物质文化的事物。

我们是从狭义来使用文化概念,是指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的文化。

2、文化结构的要素及其关系

社会意识形态根据其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可分为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等具体形态。

社会意识各形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完整的文化结构。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法律思想:是人们关于法、法的关系、法律制度、规范和设施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政治法律思想是特定社会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其作用带有强制性。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政治法律思想处于核心地位。

艺术: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现作者审美评价的一种意识形态。

艺术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阶级倾向性。

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

规范的总和。道德和法律都是为维护特定社会秩序而对人

们行为进行调节的社会规范准则。在实际生活中,道德具

有层次性,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

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阶级性。

宗教: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

颠倒的、虚幻的反映。是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态。

总体上说,宗教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对其应持慎重态度。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所谓领域发展的具体规律的理论知

识体系。科学的任务在于反映客观世界,揭示对象的本来面目,

它不包含价值评价。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作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活动,科学通过指导人们的实

践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

用。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抽象、最理论化的社会

意识形态。它比其他意识形态更完整地表明人们对世界、社会和人生及其

本质的总体认识,处于人类知识的最高层,并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社会文化结构的特性

社会文化作为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观念系统,同政治系统一样都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社会文化同时还反映社会的政治生活;但社会观念系统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复杂的过程,它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特性。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1)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内容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社会意识的内容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意识的阶级属性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社会意识的阶级性来源于社会存在的阶级。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有赖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而另一方面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可能暂时落后或超越社会实际生活。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在横向层面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它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在纵向层面上,社会意识必然会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成果,社会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4)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推动作用;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社会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特点

第一,具有“人化”的形式。

第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第三,具有多样性。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自我

2、文化的功能

1)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

社会历史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意识形态终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社会意识形态。

2)能动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功能

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评判上:

肯定:维护与自己相应的经济、政治形态。

否定:抵御或反驳与自己对立的意识形态。

维护功能

批判功能

外部批判(反驳)

内部批判(自我批判)

3)调控社会主体活动功能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意识形态通过对个体、群体、社会各个层次的引导,控制、调节人们的活动。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方案评判实施结果

文化的社会功能:

从社会结构看

文化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从社会进步角度看

文化具有承载、传递文明的功能;

从认识角度看

文化具有认知功能;

从育人角度看

文化具有教化功能。

(四)文化与文明

社会进步包括社会的物质、政治、精神文化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进步的成果是通过社会文明表现出来。

一、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会生活可基本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人类文明进步也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是社会进步程度在物质上的结晶和标志

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工具、技术改进,社会财富积累);一方面表现为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善)

2)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态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

3)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科学、

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

状况和进步程度。

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包括:一

是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程度和水平以及相应的物质设施、机构

状况;二是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觉悟和社会风气等的提高。

二、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辨证关系

三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1、三者同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成果,并伴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是三个文明产生和协调发展的基础。

2、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的提高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3、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通过推进社会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指导和智力支持。

5、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互促进。

1)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检验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是以是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物质文明建设来衡量。

2)物质文明建设不仅以满足人们物质需要为目的,还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政治、文化、精神的需要。

三、“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1、优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结构,提高“三个文明”的程度。

经济结构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发的经济体系。

政治结构方面: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落实依法治国。

文化结构方面: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形成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2、处理好现代化和传统的关系

传统,是指人类历史上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一般是特指观念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都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既相融合,又存在冲突:传统的文化内涵与形式能转换为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形态,这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同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意识和传统制度明显与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意识和制度不相适应,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所在。

对传统文化应该作辨证的考察,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概接受。寻找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方式,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的精神创造力。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认同[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 2.去机构化[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研] 答:去机构化,是指去掉政府包办的、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差的、大型福利机构及传统福利机构中存在的不够人性化、缺乏隐私保护、与社会隔离等弊端,防止不必要的机构服务。去机构化是相对于机构化而言的,是一种强调保护对象的社区生活的新模式。 3.焦点小组[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焦点小组又称专题小组,如果访谈是基于类似的问题面对具有相近生活经历的多人进行的,这种访谈就是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是研究者同时访问多个人而采用的方法,由于参加者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纠正,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获得丰富的资料。在参加者互相干扰的情况下,用焦点小组收集资料可能会影响资料的可信度。 4.先赋角色[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相对,是指建立在本人无法控制或改变的因素,如家庭

出身、性别、肤色、年龄、种族等基础上的社会角色。由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林顿(Ralph Linton,1893~1953)所创用。依靠个人先天品质而获得的地位称为先赋地位。一般说来,传统社会偏重先赋因素,现代社会则偏重自致因素。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人与问题的分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研] 答:(1)在社会工作视角中,个人与问题的分离有助于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服务案主。 (2)个人与问题的分离,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服务时,能避免因案主遇到的问题而对案主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坚信个人是有潜力的,案主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与世界对案主所展示出的荒唐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反应之间的互动,是由社会过程所确立或放大的。这些观点解释案主的行为和问题而不谴责作为这些社会过程受害人的案主。 (3)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秉持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将个人与问题分离,始终把案主看作是具有多种能力和潜力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而无论他们可能或者事实上多么弱势、无能力、被贬低或自我毁灭。因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工作关系是以案主的特殊能力、资源和需求为前提,并支持案主或案主群,使日常生活更加有报酬性和在与他人的伙伴关系中施加共享的权力。这种伙伴关系的目的是鼓励案主在追求和巩固已经被提升的自尊、健康、安全、个人及社会权力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自己的强项。一句话,焦点在于案主的能力和优势。 2.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作文布局三种基本结构

作文构思布局的三种基本结构 一.作文的构思(结构布局)法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构思法,以打开同学们构思的路子。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一字(词)贯穿,是提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不达意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如微笑,目光,声音等类的写作。 2、排比组合构思法 排比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排比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运用排比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 B、片断本身的叙述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C、片断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横向的排列要安排好主次、实虚的关系,纵向的排列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格式分类: A并列式排比B递进式排比(如《感受自然》和《我读三国》)C小标题或镜头式排比 3、纵横对比构思法 纵横对比,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或动静对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或冬夏对比,或天地对照等等。如通过两篇日记或书信写同一件事中的两个不同人的相同或不同的感受。 我的视线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这里面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一是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二是账户的基本结构。 设置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为了及时、连续、系统地记录由于经营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 什么是账户呢?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该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账户的设置也与账户的级次有关,也就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开设明细账户。由于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是总括核算指标,因而一般的只用货币计量。而明细账户提供的是明细分类核算指标,因而除了用货币量度外,有的还用实物量度,进行辅助的计量。 从这一阐述当中可以看出,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他们的联系是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设置会计科目和开设账户的目的都是为了分类提供会计信息,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它们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是分类核算的

项目,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具体结构;会计科目是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而账户则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账户往往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第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既然账户是用来分类记录经营业务的,因而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由于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来看,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结构也相应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账户要依附于薄记开设,也就是账簿。这样呢,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章或某些帐页,它们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账户的名称,也就是会计科目。 日期和摘要,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教材40页,例示了账户的一般格式。这种格式是手工记账经常采用的格式。其左右两方的金额栏分别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减相比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个案社会工作的过程

第三讲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 社会工作的过程都是一个建立在知识、价值和技巧的创造性结合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过程,由一连串的服务所组成。它始于潜在案主面对问题或困扰前来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或社会工作人员给予机构功能外出游目的地寻求可能的服务对象(如针对街头少年帮的外展服务),终止于完成服务或中断服务关系。 个案社会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

根据个案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实际工作的重点,将个案社会工作过程分为关系建立、评估、计划、干预、结案五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五个阶段是一个有步骤的不断递进的过程,但实际上,依步骤进行时,又常常是互相关联或并行发生的,有时甚至是循环的。 第一节接案与建立关系 ●接触潜在案主 (一)接触潜在案主的途径 接触潜在案主是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步,工作者和潜在的案主开始接触,通常有三种途径: (1)个人或家庭带着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前来求助。 (2)工作者根据机构功能主动外出要为那些没有提出帮助要求的人提供服务,例如,逃学的街童、性工作者、吸毒者、艾滋病感染者、帮派少年或无家可归者。 (3)有人认为某人或某家庭有严重的威胁他们自己或他人福利的问题,因而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工作者可能去接触那个人或那个家庭,或者转介处强迫规定他们向机构报告,例如经检察院审查判定为需要社区矫正的少年。 (二)潜在案主的分类 根据与机构接触的不同原因,潜在案主可以分为三类: (1)自愿性潜在案主(或申请人)。 (2)非自愿性潜在案主。 (3)强迫性潜在案主。 ●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 在建立关系阶段,社会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潜在案主进行初步的会谈,根据机构的宗旨、资源和工作者的能力,鉴别、筛

06个案社会工作期未考试卷答案

个案工作期未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12分) 1.( C )是专业性个案工作者的前身,他们一般是志愿服务,他们的服务一般是义务的,没有报酬或接受很低的报酬。C.友善访问员 2( C )撇开对人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诊断,直接从行为着手,作为修正行为的出发点。 C.行为修正学派 3.( C )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尊严、自我实现、自律、世俗理性的重视,它与社会责任、参与、正义以及平等密切相关。C.人道主义 4.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这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哪个基本原则?( C )C.个别化原则 5在萨提亚治疗模式中,工作者的角色是( A )的,他不会规定案主要怎样做。A.充满人情味 6.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角色的执行情况属于( B )。 B.社会功能方面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属于个案社会工作所要致力于促进个人和家庭的工作内容是( BD )。B.改善人际关系D.改变工作方式 2.人格不够完善往往会导致( AC )等不适当的心理状态与机制。A.使行为方式、处事态度发生偏差 C.产生焦虑、不安、忧郁、紧张、无能感与无助感等消极情绪 3.工作者在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过程中应遵守工作原则有许多。以下属于这类原则的有( DE )。D.当事人自决权E.保密 4.在人本治疗法看来,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是自己愿意接纳的,所以,以下哪两种表现不符合这一良好的自我形象?( AE )A.为了维护自我形象,不能自然地袒露自己,需要来一点矫饰 E.在与人交往中只是表面上显得自然、亲切、有时也宽容和有同情心,而实际在内心里,另有想法 三、分析题(25分) 1、改正下例会谈中的错误。 (1)我今天希望你谈谈……这个主题 答案可多角度。如:这次谈话,我们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好吗? (2)你是个占有欲很强的人 你有没有很想拥有一切的感受呢?不能乱定标签 (3)那全是你的错…… 人们不可能不犯错,这件事情,你觉得是谁的错呢 (4)在生命中,感情不是最重要的,你应该…… 在生命中,感情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我们是不是还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5)你有自卑情结……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少了点自信心 2、假如下例案主资料是你初步了解后的情况,请拟一个初步的服务计划以解决他的问题。

三种基本结构流程图

三种基本结构流程图 1.顺序结构 图1 顺序结构N-S流程图 2.选择结构 if语句的三种形式 (1)形式一:if(表达式)语句; 该形式表示的是单分支选择结构,其N-S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形式一N-S流程图 (2)形式二:if(表达式)语句1; else 语句2; 该形式表示的是双分支选择结构,其N-S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形式二N-S流程图 (3)形式三:if(表达式1)语句1; else if(表达式2)语句2; else if(表达式3)语句3; …… else if(表达式n-1)语句n-1; else 语句n; 该形式表示的是多分支选择结构,其N-S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形式二N-S流程图

◆ switch 语句 多分支选择的问题,可以使用嵌套的if 语句解决。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switch 语句可能更为方便。switch 语句的一般形式是: switch (表达式) { case 常量表达式E1: 语句组1; break ; case 常量表达式E2: 语句组2; break ; …… case 常量表达式En : 语句组n ; break ; default :语句组n+1; } 图5 switch 语句N -S 流程图 3.循环结构 ◆ while 语句 (1)一般形式 While (表达式) 循环体语句; (2)N -S 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 while 语句N -S 流程图 ◆ do-while 语句 (1)一般形式 do{ 循环体语句; }while (表达式); (2)N -S 流程图如图7所示: 图7 do-while 语句N -S 流程图 ◆ for 语句

个案社会工作教案

《个案工作》教案 【课程教学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个案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与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与工作技巧;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个案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 2、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3、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4、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从事实际个案的分析 【课程考试】考核由课后作业、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及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制作并上交一份完整个案。课后作业和平时考查共占30分,期末考试及个案制作共占70分。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与思路、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领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与专业特性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与其它助人活动的本质区别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如里士满、鲍尔斯、斯莫利、霍利斯及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2、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 1、案主问题的类型

三种基本语言结构

利用机器人平台认识三种基本语言结构 一、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的“尝试程序开发”一节涉及到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知识点。程序的讲解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听着也比较枯燥乏味。本节课的设计利用智能机器人仿真软件进行讲解,利用该软件既有图形化编程界面,又有相对应的代码窗口的特性,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利于接受的学习活动中了解三种程序结构,能够使用图形化编程环境实现顺序、分支、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仿真软件如图:左侧为模块库;中间为流程图编辑区;右侧为代码显示区。 二、教材分析 “尝试程序开发”一节是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四单元中的一节,这一节的内容是让学生能够认识程序设计的三中结构,了解三种程序结构执行的过程,读懂简单的程序,为后续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程做知识铺垫。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掌握了仿真软件的使用,对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会了使用仿真软件设计机器人走直线,转弯,停止,发音的设计,并同时可视化的界面看到了自己设计的成果。但是,程序设计中的抽象化和理论化会减淡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营造教学情境,合理安排任务,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清晰的绘制出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的流程图,能够读懂程序执行的流程,能够比较三种基本结构的异同; 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等方法,学生能掌握流程

图的设计思路,能绘制流程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程序语言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掌握流程图的设计思路;理解三种程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六、教学资源: 机器人仿真软件、视频材料、PPT、相关学习材料。 教学用时:90分钟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议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导读:议论文基本结构 1.并列式: (1)并列分论点: (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 (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 2.对照式: 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 3.层进式(递进式) 议论文(一)——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

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 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例:实现心中的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天使。何谓“天使”呢?天使就是心 中向往的东西,渴望实现的美好的东西,正如你的理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用心地雕琢心中的天使,用你手上的雕刻刀,把天使雕刻出来,展现出来。“天使”展现了微笑,理想之花绽放着光彩。(是什么) 理想是你在黑暗中指路的明灯,理想是你在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理想还是你焦急干渴时沁人心脾的清泉,理想是我们人生重要的部分,而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为了实现理想,为了雕琢心中的天使,使天使成型,使理想成型。(为什么) 那要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雕琢心中的天使呢? 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刘翔,一个代表速度的名字,已经载入田径史册。他从参加110栏比赛开始,就有着与世界短跑名将同台比赛的理想,同时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跨越一道道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社会基本结构√ 本次练习有26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A、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B、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事物的相对性

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事物的变化 D、人的自觉能动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矛盾是反映()。 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 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 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有人认为矛盾不过是个命题或判断,它只存在于不正确的思维中,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否认了矛盾的()。 A、特殊性 B、客观性 C、相对性 D、条件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A、矛盾特殊性原理 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的临界点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 D、把事物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个案社会工作知识要点

1、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 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助其自助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或家庭,从而达到个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2、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1)、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的主体。个案社会工作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者在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 (2)、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个人和家庭。 (3)、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具备专业性特点。 (4)、个案社会工作的目的。个案社会工作得目的不是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助其自助。 3、最早对个案社会工作做出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他提出了“程序指引”理论。 4、查默斯,程序指引理论的贡献? (1)、强调个性化的方法(2)、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救济原则 (3)、强调对“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 (4)、强调对工作者的挑选与培训。 5、慈善组织会社着重工作?(多选) (1)、对员工进行培训(2)、建立了社会工作图书馆(3)COS还发展了学徒式得督导方法 6、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其自助”(单选) 7、个案社会工作大致包括的范围?(多选) (1)家庭个案社会工作(2)儿童个案社会工作(3)学校教育个案社会工作 (4)、医疗卫生个案社会工作(5)社会福利个案社会工作 8、“哲学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最重要和最优先得“基石”(单选) 9、社会工作哲学基础?(多选) (1)、新教理论(2)人道主义(3)、实证主义(4)、乌托邦理想(5)社会福利观念 10、雷默认为,在对个人和家庭提供直接服务时存在的问题?(简答) (1)告诉案主真实情况与保护案主的矛盾(2)、法律、法规、政治与治疗目标之间的冲突 (3)、保密与特殊知情权的冲突(4)提供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5)、结束服务违反了案主的意愿 11、个案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包括?(多选) (1)、心理析学(2)社会系统理论(3)沟通理论(4)、行为主义理论 (5)、认知理论(6)人文主义理论 12、功能学派的代表人是“兰克”(单选) 13、心理社会学派起源于“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出版为标志 14、问题解决模式的创始人是“波曼” 15、促使个人改变得不是工作者,而是受助者自己 16、行为修正模式的代表人是“巴甫洛夫和桑代克“(单选)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整理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整理 温馨提示:此重点部分仅占考试70%-80% or 75%-85% 个案工作的定义: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文化能力:文化能力是指个案工作者在沟通过程中,对案主语言、行为、情绪、心理、态度等背后存在的异质文化(亚文化)根源所具有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 文化能力的功能: 1)尊重的功能;沟通的功能;制定工作目标的功能 工作员文化能力的具体表现 1.反思工作员自身对于求助者本人及其文化的偏见及了解。 2.承认工作员自身的能力局限,避免把一些价值观念强加给求助者。 3.从求助者那里了解关于他/她自己及其所在环境的情况并试着去理解求助者对他/她自己的文化的理解与解释。 共情/同感/同理心 (1)工作员从案主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其内心世界。(辨识过程) (2)工作员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准确表达其对案主内心体验(感受)的理解。(沟通过程) (3)工作员引导案主对自己的感受作进一步思考。(沟通过程) 如何共情: 1)常用表达:“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 2)观察、辨识情绪 3)情绪、情感情境识别

接纳:界定:工作者理解和看待案主如真正的他 /她,包括他的长处和弱点、他的适宜与不适宜的品质、他的正面和负面的感受、他的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与行为,完全保持案主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个人价值。 接纳的功能: (1)帮助工作者理解案主,使工作更有效 (2)帮助案主从防御中解脱出来,感到安全感,能表白自己,以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及自己的问题。 对峙(面质): 1、界定:一种对案主自我否定性或操纵性行为或态度的公开、诚实的挑战。其适用于案主不一致或防御行为出现时。 2、重点 (1)言语与非言语不一致 (2)所说与所做不一致 (3)会谈中前后表达不一致 (4)非言语信息的不一致:如流泪的同时脸上挂着笑容 (5)言行表现与情境氛围不一致:夫妻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妻子提出离婚;丈夫却指责妻子做的不好,警告她要改过。 (6)看法与事实不一致:案主屡次未完成分派的工作,使得以后工作时大家未考虑他,他认为大家瞧不起他、排挤他。 (7)自我概念与他人印象不一致:案主认为自己对待大家认真、尽力,而同事却认为她说一套、做一套。 3、“对峙”时注意: 1)重点是案主的具体行为、态度,而不是其整个人格; 2)避免说教、批评; 3)适当的支持,温和而坚定的提出,避免咄咄逼人。

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逐章练习第六章

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逐章练习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不同的残疾对人的( )和社会功能影响的不同情 况,把残疾分为三类:损伤(Impairment)、能力缺失(Disablility)和残障(Handicap)。 A.生理功能 B.心理功能 C.运动功能 D.劳动功能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 )。 A.生理功能 B.心理功能 C.运动功能 D.劳动功能 3、我国残疾人艺术团成员、残疾运动员在国际上取得的成就,说明残疾人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残疾人工作者要帮助残疾人实现其人生价值。这段话表明的是残疾人的( )。 A.职业发展需要 B.社会交往需要 C.接受教育需要 D.价值实现需要 4、实力残疾的人由于缺乏视觉带来的感性经验而导致形象思维贫乏,借助于语言、概念进行的抽象思维成了他们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的贫乏和无法观察使他们在概括事物时发生困难,这指的是( )的特点。 A.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B.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C.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有很大差异 D.部分残疾人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存在较大障碍 5、在发展中国家,( )不属于致残风险因素。 A.传染性疾病 B.营养不良 C.先天性发育缺陷 D.战争 6、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是( )。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7、实践经验证明可减少残疾发生率70%的是( )。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四级预防 8、下列( )不属于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 A.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B.社区服务模式 C.家庭病床模式 D.个体小组模式 9、应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是指( )。 A.医疗康复 B.教育康复 C.职业康复 D.社会康复 10、下列属于职业康复的是( )。 A.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 B.用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C.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 D.帮助残疾人获得经济自立能力或得到社会保障 11、职业康复的工作程序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即( )。 A.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B.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 C.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消除偏见 D.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自强自立 12、下列不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原则的是( )。 A.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 B.残疾人的问题不是其自身的问题 C.工作重点应有社会因素视角 D.政府的推动作用 13、下列不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的是( )。 A.个案工作方法 B.小组工作方法 C.社区工作方法 D.机构照顾工作方法

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题目: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提交时间:2007年11月30日 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请参照此文章的格式) 人类社会系统虽然包含着许多因素,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意识……..*****。要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客观规律,必须首先了解人类社会的这些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物质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子系统入手。 1、社会生产力结构 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方面。要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必须首先了解社会的生产力结构,即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生产力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和技术的要素。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形的实体性要素和无形的非实体性要素。 (1).生产力的有形的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有形实体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因为劳动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制造和使用劳动资料,发现、改造和利用劳动对象。 (2).生产力的无形的非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附着性要素:科学、技术、教育等,这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它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因此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丰富和发展,******************。其次,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

会计科目资料、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要素则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会计科目又是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照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六大类。 成本类——费用要素中的生产成本的组成内容 共同类 反映收入、费用二要素的会计科目归为损益类科目。 对于费用类科目中的反映生产成本内容的科目,在期末不直接结转计算利润,也单列为一类(即成本类)。 【例题?多选题】下列账户中属于资产类账户的有() A.“库存商品”账户 B.“应收票据”账户 C.“累计折旧”账户 D.“管理费用”账户 [答案]ABC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负债类的科目的有() A.短期借款 B.应付账款 C.实收资本 D.预付账款 [答案]CD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的有() A.实收资本 B.本年利润 C.长期股权投资 D.主营业务收入 [答案]AB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成本类科目的是() A.生产成本 B.主营业务成本

C.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答案]AC 【例题?单选题】不能结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是() A.生产成本 B.主营业务成本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A 2.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应收账款——张三 100 ——李四 200 ——王五 300 ——赵六 400 1000 总分类科目,也叫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明细分类科目,也叫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会计信息的科目。 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有的总分类科目下设的明细分类科目太多时,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应收账款——北京——张三 100 ——李四 200 ——天津——王五 300 ——赵六 400 一级二级三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明确: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有二级科目、三级科目; 其次,科目不是越多越好;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总分类会计科目的是()。 A.应交增值税 B.应付账款 C.专利权 D.专用设备 [答案]B 【例题?判断题】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重点全归纳(川师大自考)

一、名词解释 1、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 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P6 2、转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P97 3、非直接式会谈:即案主的自我陈述。这是资料收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允许案主以自己的方式、步骤讲述自己的故事。P102 4、直接式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表,从开始提问到最后结束都严格地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这样问题就不会出现遗漏。P103 5、观察:是对资料的直接感知及记录。P103 6、非参及观察:是指社会工作者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案主的活动。P103 7、结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P115 8、联系人:是指社会工作者充当联系案主和社区各种资源的纽带。P113 9、使能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案主发掘自身的能力或资源,使案主自身产生改变,以完成协议中所规定的任务。P113 10、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它通过双方内心感受及情绪的动态交互反应,从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P124 11、接纳:是指在双方交流及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P130 12、期望:是指一种预期或希望,希望自己的行为付出(通常为爱的表示)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行为反应。P131 13、同感:也叫同理心,是准确地感知他人内在的参考架构和一直持续的情绪要素,好像是他人,但没有失去“好像”这种情况。P133

个案社会工作(1)

名词解释: 1、结案: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 一切准备工作。 2、增权理论:以优势为导向,将关注点放在了案主的 优势和潜能以及案主如何构建和理解、解释意义世界在这里,社会工作者不再是辅导的中心,而成为案主的协助者。 3、个案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 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4、同感:指社会工作者理解他人对环境的感受,从案 主的内心深入体验不安甚至绝望的心情。 5、情感转移: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 特定的个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把他当做案主早年情绪生活经验中的某一个特定个人一样看待。 6、行为主义理论: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问题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7、ABC性格理论:人的情绪困扰(C)是由个人的信念系 统(B)而非由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A)所产生的。 8、心理防卫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 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9、三角缠:指家庭成员间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通 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的。 10、转介: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使案主能够获得适宜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工作过程。 11、泛暴疗法:让案主想象地或真实地大量面对引起他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习惯于这些刺激为止。 12、接纳: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即不对案主本人和案主的行为以个人的加之标准作评价和判断。 13、倒三角:指在倒三角型的家庭中,由于父母不和或性格软弱等,导致子女支配父母的局面。 14、个案工作的访视: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的访问称作案工作的访视。 简答:1、工作者在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过程中应遵循的工 作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原则。③承认的原则。④同情关怀的原则。⑤非评判原则。⑥案主自我选择的原则。⑦保密性原则。⑧案主参与的原则。 ⑨注重专业关系的原则。⑩综合分析研究的原则。 2、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①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 主体;②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③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的方法;④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 3、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性:①目的的明确性; ②兼容性;③暂时性;④不平等性;⑤非互助性; ⑥设计机构;⑦以案主利益为中心。 4、行为治疗学派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基础,对开展行为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①强调可观察的行为;②行为可分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③行为持续存在的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二者缺一不可;④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直接以案主的偏差行为或症状为治疗的对象。 5、怎样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①收集相应的 案主个人和家庭资料,然后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评估,以决定帮助的介入点。②了解的案主个人性的资料,包括个人资料、身体状况、心理情况、价值观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案主所处环境方面的资料包括家庭环境和延伸的环境系统,如案主的朋辈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等,以及案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③制订计划、介入干预与总结检讨。在制定帮助案主的目标和工作计划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工作目标要与社会工作者的专长以及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防止目标不切实际,动摇案主解决问题的信心。目标应与机构的功能一致,以便取得机构资源对社会工作者的配合,更好的服务案主。目标应是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最大限度的调动案主的积极性。目标制定后,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订立工作契约,确认双方所认可的目标和计划,促使双方承担各自的责任,以便达到最终目标。 6、个案社会工作者在危机调适模式时的工作步骤:: ①了解主要问题;②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③稳定 案主情绪;④获得案主信任;⑤协助案主解决当前问题。 7、行为治疗模式中常用的综合性技术::①自我管理 与引导;②示范法;③果敢训练;④松弛训练法; ⑤多模式治疗法。 8、查莫斯创造的“程序指引”救济理论对个案社会工 作的贡献:①强调个别化的方法;②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济贫原则;③强调对案主“自然资源”即家庭

个案社会工作完整总结复习资料

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家庭或个人进行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和家庭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完善人格和自我,增进其适应社会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达到个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 2、个案社会工?作的要求:(1)个案社工的?实施主体;(2)个案社工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3)个案社工的手段和方法?(4个案社工的?目标. 3、程序指引理论对个案社会工作的贡?献: (1)强调个别化?的方案;(2)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济贫?原则;(3)单-强调案主“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及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4)强调对工作者的挑选和?培训。 4、20世纪4 0年代以后个案社会工作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5、个案工作的?特点(1)对象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2)方法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3)本质上的助?人自助性;(4)工作过程的?荻性;(5)与案主关系的关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6、个案工作的?功能:(1)助人功能;;2)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7、个案工作的?应用领域;1)家庭个案工?作; (2)儿童个案工?作;(3)学校教育个?案工作;(4)医疗卫生个?案工作;(5)社会福利个?案工作:(6)矫治个案工?作。 8、哲学(价值)和知识被社会工作界视为两个重要的和最优先?的基石。 9、个案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中属于?“社会工作理?论”的范畴。 10、功能派个案工作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兰克提出的自我心?理学。 11、波曼综合了各家的理论?如自我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社会学中的自我发展理论,创立了问题解决这样的一种综合了传统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勺新模式。 12、社会学习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 13、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及其?特点: ①强调家庭系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②体现了专业个案社会工作的某种性?质。 ③政府以行政性手段和组织推行个案?社会工作;④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大多着重于问?题的解决。 14、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 15、关系建立阶段是指社会工作者初次与案主进行接触,了解案主的需要与困难?对案主面临的问题初步?做出判断。 16、案主特征:①求助性;②情绪低落;③复杂性;④迷茫性。 仃、转案:指社会工作者将本机构接受服务的案主转由本机构的其他社会工作者继续提供服?务的过程。 18、转介:指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使案主能够获得适宜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工作过程?。佃、最早对个案社会工作作出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ChaimerS,他在英国圣约翰教区任?职时,创造了“程序指引”的救济理论?。 20、一旦工作者作出接案的决定,意味着个案社会工作的第二阶段已经开始,社会工作作者要从各方面对案主的情况作详细的了解、资料收集工?作 21、资料收集的?方式、方法: ①会谈。②填写调查表?。③观察。④文献搜集。⑤环境调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