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

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体。

五要素是:

组织成员(认同组织目标,愿意为组织作贡献)

组织目标(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目标,一般由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出)

组织活动(组织存在的标志,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大家认同的目标)

组织资源(资金、人、物质条件、信息;资源需要筹措)

组织环境(组织生存在一定环境中,首先要适应环境;不是被动适应,可对环境施加影响)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3.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为什么?

组织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和分析。横向分析是从管理涉及的内容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的。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展开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的。

但一般来说,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管理工作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业务管理。(2)人事管理。(3)财务管理。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组织管理的内容的。不论是对社会组织的一般管理,还是对组织活动的某个方面的具体管理,它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内容:(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

5.何谓人本原则,管理者如何才能实现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原则简言之就是依靠人、为了人。组织是人的集合体;组织活动是由人来进行的;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的管理。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则应当是管理的首要原则。

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则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依靠人的管理”是指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控制。“为了人的管理”是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的。管理的为人服务不仅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来提高组织业务活动的效率,从而使组织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而且还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

6.何谓适度原则?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

所谓适度原则简言之就是在管理中不能走极端,片面化。管理活动中存在许多种相互矛盾的选择。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能完全集中,也不能绝对分散,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最佳组合。

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更多的不是取决于对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而是取决于对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能力特点来进行选择;适时管理则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能力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进行调整。

7.什么是管理科学化?为什么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仍是管理学发展主流?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是指管理者在其实践过程应当按照客观的规律来办事,依据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决策,有效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则是指对于管理问题的探索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管理问题的提出、知识的获取和管理知识体系的科学性。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仍然是管理学发展的主流,理由如下:首先,职业化管理研究队伍日益扩大以及系统的管理科学教育不断发展,都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的创新,同时也为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奠定重

要的人力资源基础。其次,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不断创新与完善,也将使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从而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复杂性科学及方法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因为管理本身就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动态性特征。最后,管理研究的专业化分工及知识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管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实践过程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从而又反过来推动管理科学化研究,加速管理科学化进程。

8.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

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首先,管理学的使命确定其是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艺术常被用于安抚人们的心灵、刺激人们的欲望,激发人们灵感。管理学则是发现组织活动中的协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合理地安排业务活动和利用经济资源,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基本属性:(1)普适性。是指构成科学知识命题是一般性断言和普遍性陈述。管理学是建立在对组织协调活动及其投入要素的抽象基础之上。(2)可重复性。管理学的强大使用价值就是其命题可重复性的表现。(3)逻辑自洽性。指科学知识应具有体系完整性。管理学涉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完整的职能体系。(4)可证伪性。是指科学知识具有其适用的范围。现代管理发展一再突出权变法则,指出任何管理学命题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再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不是逻辑理性,而是其解决问题的进步性。管理学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具有复杂性思想的人,管理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还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把管理学理解为一套固定公式与通用模式是狭隘的有害的。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其合理性体现在进步性,体现在接受那些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传统。最后,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管理学不是一门艺术,但管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及管理实践活动都具有艺术性。由于管理知识是对人类管理行为的抽象,其普适性特性就必然要求过滤掉具体的背景知识。越是抽象的知识,就具有越高的普适性,运用这些知识的实践活动也需要有更高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澄清管理知识的科学性对于研究管理和从事实践活动都有着指导意义。从研究层面来看,管理研究应当注重构建管理知识的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洽性和可证伪性;要努力探索管理理论所隐含的假设前提和使用条件,只有这样揭示管理问题背后的规律性,才能将管理经验上升到理论。管理学的研究也存在规范的程序,经过行为归纳过程抽象和概括出来管理理论与管理科学知识,即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还需要经过事实的检验,通过实践应用效果的检验不断获得证实或者证伪。然后,再对原有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或修正,或者调整研究方法,以此修正和发展其理论。从实践层面来看,管理科学性的内在规定性,要求管理者对待管理理论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从管理学的“弱科学性”来怀疑其合理性,管理学的合理性根本在于其进步性,体现在它对那些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传统的接受。管理者必须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地学习管理理论,才能逐步接近管理规律的认识,才能可能按照管理规律来办事。

9.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对管理研究和实践活动有哪些影响?

明确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对于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层面来看,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是多样化研究的逻辑基础。在管理问题的研究上,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要避免狭隘的单一方法的研究思维,这种思维可能会排斥其他方法,导致唯我独尊的局面。最终破坏管理研究丰富多彩的局面,导致管理研究和管理思想的萎缩与枯竭。从实践层面来看,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一方面要求管理者要具有丰富而宽广的知识,这些知识储备是全面而深刻地认知管理理论的保障;另一方面,管理学方法的多学科性要求管理者要从多科学中汲取管理知识的营养。

10.系统的观点对管理活动有哪些启示?

系统的观点可以对管理活动提供许多启示。具有指导意义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管理必须有整体观点。管理者解决每一个经营问题不仅要考虑到该问题的解决对与问题直接有关的人和事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其他相关的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到对企业内部影响,还要考虑到对企业外部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对目前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2)管理必须有层次观点。要明确各管理层次的职责与任务,不能越权指挥、越级请示,以避免管理系统发生混乱,反映问题要由下而上。(3)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管理者要关注环境变化,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的新要求。管理者要通过企业系统的力量去影响环境,开发环境,引导环境的变化,以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

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

“道”是指客观规律,“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人们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顺轨而行,不能逆道而上,因为道是客观存在的,顺乎它,它就会助你成功。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第一,要辨道,就是要辨识客观规律,为此要对管理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由表及里,逐渐掌握其规律性。第二,要顺道,就是要根据客观规律的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切不可凭主观好恶,随意做出决策。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法治就是根据法律而非君主或官吏的个人好恶来调整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组织社会政治、经济活动。法治包括明法、一法、常法三条基本原则。明法是指法的公开性原则,所谓公开就是要让人们都知晓法律规定;一法包括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统一性是指令要统一,平等性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常法,即保持法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法不能朝令夕改。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何贡献?

罗伯特?欧文的观点是: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他的作法是:1.停止使用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来雇佣的童工送入学校学习,其余工人每天工作不多于10小时3刻钟。2.禁止体罚工人。3.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4.设立按成本销售生活必需品给工人的商店。5.建造工人宿舍,道路,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欧文正确地指出了人的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把钱和时间用来改善劳动,带来的收益是资本的50%,甚至会是100%,这主要是关心人的结果。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由于他在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的贡献,所以他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有人据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4.试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在合理分工后,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工序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来雇用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标准的工资,从而使工资总额减少。

5.泰勒制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

19世纪末,资本家对工人,或者说资本家对劳动的控制仍然是不完全的。当时,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工人手中。工人掌握了生产技术就能决定劳动方式,就能控制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就能在生产中搞一些技术性的“磨洋工”,并使资本家无法辨别。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剥夺工人决定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权力,资本家迫切需要改进管理方法。那么为什么在所有西方工业国家都遇到这两个问题的条件下,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率先在在美国而非其它国家出现呢?这与美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19世纪,美国曾出现两次大的移民高潮,大约有2300万主要来自西欧的移民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这些移民一般都身强力壮,大部分没有技术,只会干力气活,不能适应广泛运用机器来进行作业的工业生产劳动。因此,资本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以便迅速将这些体质强壮的非工业劳动力培训成为适应工业生产要求的熟练工人。于是泰勒制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一出现,就受到了资本家的青睐。

6.根据泰勒的观点,应如何进行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研究?

泰勒认为,要让每一个工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为此,应把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每项作业分解成许多动作,并继而把动作细分为动作要素,然后研究每项动作要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些不必要的

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的动作要素再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组合,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这就是著名的作业研究原理。

在动作分解与分析和作业研究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观测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并考虑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耽搁时间,为标准作业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这就是与作业研究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

7.泰勒倡导的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什么能刺激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

泰勒认为,工人不愿提供更多劳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分配制度不合理。有些也实行计件工资制,但是工人的产量一旦增加,工资总额也需要增加时,资本家便降低工资标准。工人则采用压低产量的办法来对付资本家,从而造成劳动生产效率的低下。泰勒认为,要刺激工人创造更多的产量,工资标准不仅应当稳定,而且还应当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支付,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支付。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工资标准得到报酬,因此,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8.试评价泰勒的“职能工长制”设想。

泰勒设想实行职能工长制,这种管理专门化的思想有以下好处:对管理人员培养只需要花费较短的时间,因为他们只需要掌握某一个方面的技能;从事专门的职能管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由于计划和作业标准已在计划部门制定,现场的职能工长只需要进行指挥监督,因此低工资者也可从事较复杂的工作,从而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费用。

9.在法约尔的理论中,经营与管理有何区别?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等一系列职能。其中技术职能是指企业加工材料、生产产品的制造活动;商业职能是指与原材料及设备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有关的市场活动;财务职能是指围绕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而展开的活动;安全职能是指与设备和人员保护有关的活动;会计职能是指为监督资金的合理运用而对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状况进行的记录、归类和分析活动。作为经营的一个方面,管理职能本身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构成。

10.为什么孔茨等人认为法约尔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

法约尔理论具有内容上的系统性、逻辑上的严密性,他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具体如下: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这些原则虽然在在早期的工厂管理实践中已经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但把它们进行系统的概括是法约尔首创的。法约尔提出管理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后人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管理的四种职能,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这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框架。所以,孔茨等人认为法约尔是“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法约尔提出的许多概念、术语及原理在现代管理学中被普遍地继承和运用。

11.韦伯为什么认为科层组织是理想的组织体系?

韦伯的科层组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把组织内的工作分解,按职业专业化对成员进行分工,明文规定每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每个下级都处在一个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每个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负责,而且要对下级的决定和行动负责。(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例如,选举产生的公共关系负责人,或在某种情况下选举产生的整个单位负责人等)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

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也是这样。

由此看出,科层组织是理想的组织体系,其原因主要在于:科层组织是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形式,适用于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如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党、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

12.在韦伯的理论中,权力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权力有哪些特点?

韦伯认为,被社会所接受的合法权力有三种类型:(1)传统型权力。这种权力建立在对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之上。这是一种由族长或部落首领来行使的权力。臣民或族人之所以服从,是基于对神圣习惯的认同和尊重。(2)个人魅力型权力。这是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维持在于其拥有能够使追随者或信徒们确信(或继续确信)自己的“盖世神力”。为此,他必须经常做出英雄之举,不断创造奇迹,而这在日常管理中是很难做到的。个人魅力型权力产生于动乱和危机之中,而崩溃于稳定秩序条件下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使这种权力制度化的尝试之中。所以个人魅力型权力不能作为政治统治的稳固制度的基础,(3)法理型权力。这类权力的依据是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化”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指挥地位的人的权力的信念。这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因为这种权力具有下述特征:第一,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因为权力是赋予职务而不是个人的,所以权力的运用不会因为领导者的更换而中断。第二,合理性,担任职务的人员是按照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来挑选的。第三,领导者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保证权力的行使。第四,所有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是按照组织任务所必需的职能加以详细划分的。

第三章现代管理理论

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科学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和工资制度,因此,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梅奥则根据霍桑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他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在这些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需要。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程度。所以,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工人需要的特点,不仅要解决工人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适时、合理、充分地激励工人,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论中,协作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规模的大小或级别的高低,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协作的意愿。组织是由个人构成的,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作条件下的劳动和服务是组织存续所必不可少的。协作的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交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权、个人行为的非个性化。其结果是个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没有这种意愿,就不可能有对组织有用的持续的个人努力,也就不可能存在不同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的组织活动。(2)共同的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协作意愿若没有共同的目标,则是发展不起来的。没有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需要他们提供何种努力,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从协作劳动的结果中得到何种满足,从而就不会有协作活动。(3)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没有信息沟通,不同成员对组织的目标就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和普遍接受;没有信息沟通,组织就无法了解其成员的协作意愿及其强度,也就无法将不同成员的努力形成协作的活动。因此,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是以信息沟通为条件的。

3.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何特点?

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三方面特点:(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千差万别,但都要做出某项工作是做还是不做的决策。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并非是一些不同的、间断的瞬间行动,而是由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构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过程。(2)决策的核心是利用合理的标准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评价。对企业管理决策而言,评价的基本要求是生产上先进、经济上合理。(3)“令人满意的”是最主要的决策准则。人们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因为人们没有求得“最优解”的才智和条件,所以只能满足于“令人满意的”这一准则。

4.根据德鲁克的观点,经理应执行哪些职能?

根据德鲁克的分析,每个经理,不论他是否意识到,都在执行一些基本的、共同的职能。这些职能包括:(1)树立目标并决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做些什么,然后把它传达给与目标有关的人员。(2)进行组织工作,将组织活动划分成较小的项目,以便进行管理;据此建立组织机构,选拔人员;等等。(3)进行鼓励和沟通工作,经理要利用表扬、奖金、报酬、提拔等手段来鼓励人们做好工作,并通过信息沟通来协调整个企业的活动。(4)确定标准,对企业成果进行分析,对所有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5)使员工得到成长和发展。经理的工作将影响员工的才能能否得到发展

5.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权变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权变理论学派希望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的实例,找出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众多的管理情况归纳为几种基本类型,并为每个类型找出一种模式。因此,根据权变理论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6.明茨伯格的新组织理论有何特点?把协调机制作为组织研究的中心对管理者可能带来哪些启示?

明茨伯格的新组织理论有三方面特点:第一,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分工和协调。通过分工,组织把目标活动分派给组织的不同成员,以便于执行。通过协调,使不同时空工作的组织成员的活动构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因此,组织结构的实质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的方式的总和。第二,任何企业的组织框架,不论其具体形态如何,都由六个基本部分构成。即任何组织都是由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官僚、支援幕僚和意识形态或文化六个部分组成。第三,上述六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形成了组织结构的七种基本形态,即创业型组织(简单结构)、机械型组织、多角化组织、专业型组织、创新型组织(特别小组)、使命型组织以及政治型组织。

把协调机制作为组织研究的中心对管理者可能带来如下启示:不论企业采用的具体协调方法有多少种,都可以归纳为六种基本的机制:即相互调适、直接监督、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准化、技术(技能)或知识标准化、规范标准化。这六种协调机制在时间上是相继出现的,在空间上也可能同时并存。从发展过程来看,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几个人工作,彼此之间的协调可以采用相互调适的的方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复杂性的增加,就需要有一个上级来进行协调,即出现直接监督的方式。而规模和复杂性的进一步增加,就要实行标准化的协调方式。一般工作可以实行程序标准化,有些工作较复杂,无法规定标准工作程序,则应该采用成果标准化。如果工作再复杂些,不仅工作过程难以标准化,而且工作成果也难以预定一个标准时,则只能实行技术或知识标准化,从投入方加以控制。而企业如果进一步复杂化,如高科技企业,标准化协调方式也难以实行,那么又要回过头来采用相互调适的方式,只不过这时的相互调适通常是以共同接受的文化、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等为基础的。从空间上来看,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同层次经营活动的组织需要同时借助这些不同的协调机制。事实上,在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主,并不是靠一种协调方式,而是六种同时并存的。当然,在一个企业中,总有某一种协调机制占主导地位。

7.有人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是如何评价这个观点的?

管理是科学,这个观点在两个方面促进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第一,只有把管理活动视为一种具有科学规律的活动,才能促使人们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研究它,寻找管理理论的内涵,透过管理活动的表象,透过管理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管理活动的一般原则和规律,从而促进管理理论的百花齐放。第二,促使人们把其他学科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引入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不论是决策理论、盈亏平衡分析、关键路径等运筹学方法的运用,还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引入,无不说明了这一点。这些研究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理论研究的发展,对改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是艺术,从事管理实践的人们认为,管理的原则是简单的,管理方法是明确的,正是这些基本原则和方法的不同组合与运用构成了不同组织管理成败的原因;成功的管理是一种在适当的时间对适当的对象运用适当的方法与原则的艺术。

8.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力资源有何特点?这些特点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哪些变化?

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力资源有以下特点:(1)人已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信息社会对企业生产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信息、知识和创造力。由于这些资源的唯一来源是人,人也因此成为比资本更重要的资源。(2)劳动力资源的匮乏,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断减少。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需要不断增加、补充或更新劳动力,这种需求日益难以满足。(3)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追求更加广泛,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把工作看成是自己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上述特点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以下变化:(1)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企业广泛采用在职进修、工作丰富化以及轮换制等手段来促进员工的知识发展和能力的提高。(2)改善劳动组织。弹性工作制、岗位分担制、部分工作制、非连续工作制等新方法的运用,使员工有更灵活、更自由的时间去处理个人事务或进修学习。(3)通过推广“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小组”等方法,组织员工参与管理,倡导员工的自我控制。

9.现代管理实践中出现了分权化倾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倾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管理实践中出现分权化倾向的原因如下:(1)环境更加复杂,变化速度加快。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环境中经营的,环境的特点对组织结构和决策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技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变化和全球经济的国际化,导致企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不稳定。(2)信息手段的广泛运用,促进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减少。由于计算机系统等现代信息手段的广泛运用,中间层次信息传递功能的重要性已大大削弱,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因此大大缩减。(3)“手段人”到“目的人”的转变也是促进分权的原因之一。“手段人”的观点把人视为企业经营的手段,研究人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便有效的完成企业任务,实现企业目标。“目的人”的观点重视对人的管理,注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对“目的人”的管理,要求为他们提供充分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都有相当的自我控制、甚至领导他人的能力。个人的这种表现欲和领导欲,只有在自主权充分、规模不大的群体中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分权化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试行公司“内企业”制。为了克服大企业的弊端,恢复企业活力,必须引进小企业的机制,在公司内部建立“内企业”。这些“内企业”具有更多的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经营权力,像真正独立的小企业那样经营。(2)维持较小的事业部规模。规模较小能保持良好的沟通,具备较强的活力和适应性。(3)发挥具有充分自主权的工作小组。一些结构严谨的大公司正逐渐演变成由若干灵活机动的工作小组综合组成的联合体。这种具有充分独立性的小组,由于规模小、灵活机动,工作效率高,给许多部门,甚至整个企业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10.你是如何看待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向基础管理回归现象的?

就管理实践而言,正如哈默和钱皮所指出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目标管理”、“多样化”、“零基管理”、“价值分析”等概念层出不穷,但在许多企业的实践中却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管理实践者的反思。在反思中,人们认识到,目标的达成不仅在于构建,更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日常执行;绩效的提高不仅要求规划的框架合理或产品设计的结构合理,更要求组织成员在规划执行或产品生产过程中细节上的完美。这是由于“执行力”或“细节”决定着成败。因此,管理必须回归基础,从具体活动、活动单元及其组合的合理性分析开始。

就管理研究而言,“流程分析”、“流程及其相应的组织与人事改进方案设计”、“改进方案的组织设施与持续改进”,这些流程再造理论提出的再造程序,对熟悉管理思想发展与演进的读者来说可能多少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实际上,在泰勒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中我们即可找到相似,甚至相同的词语。我们知道,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化和生产作业方法的标准化研究。泰勒制的推广使企业在作业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然后设计合理的生产过程来组合这些以标准方法完成的作业。流程再造的基本逻辑早已隐含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之中,这是哈默和钱皮不会否认的。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又重新回到了管理的基础工作或对基础工作的管理,这是非常值得令人回味的。

第四章管理伦理与组织社会资本

1.什么是道德?组织道德增加管理有效性的途径有哪些?

道德一般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原则,它所构成的体系被称为道德规范(或道德体系、道德原则)。作为规范,道德与伦理两个概念是相同的。

如果管理者能够有效地强化企业道德行为,则有利于强化组织管理。组织的道德是增强管理的有效途径:(1)组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文化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决策。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管理者能够倾听各方意见,有较强的责任感,下属也乐于参与决策。因此,更容易客观而公正地做出决策。(2)良好的组织道德品质和道德文化是获取、留住关键性人才和激发成员工作热情的基础。组织成员不仅需要物质利益,更需要精神的满足。良好的组织道德文化是组织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品牌,它意味着更公平、更公正、更和谐的工作环境。因此,它能够吸引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关键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奔到企业中来;它也能够激发出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创造性和积极性。(3)组织的道德文化促进了组织内外的协调。组织的道德文化可以促使组织内外坦诚相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有助于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其他有益行为的发生。因此,组织内外的协调就变得更加容易实现。(4)较高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文化还能够推进组织创新与变革。因为,创新与变革的阻力时常是来自本位主义,对组织变革的不理解和缺乏信任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员工和部门就会顾全大局,处事公正,相互理解,企业也会为员工着想,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

2.组织伦理应当考虑的四个重要问题是什么?组织道德判断有哪些影响因素?

组织伦理应当考虑的四个重要问题如下:(1)是什么。这些问题包括:管理者个人伦理是什么?组织伦理是什么?行业或职业伦理是什么?社会伦理是什么?这些问题要求管理者去审视组织环境中到底发生什么,管理活动所实际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什么。(2)应该是什么。这些问题包括:我们应当如何对待那些上了年纪的员工?我们应该如何生产产品才能保证成本不会转嫁给消费者?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清洁环境?实践中,不能因为是多数人的行为,就能说明其行为的正当性,管理者应当明确管理活动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3)我们如何从“是什么”到“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并表明管理伦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因而,它也代表组织行动的一个方向,也是对管理活动的一种挑战。组织管理不仅要遵循功利原则,也要遵循善行原则。(4)我们的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行善的动机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不管人们行善的动机是什么,行善总比作恶好。不能因为组织的自利动机或以行善为手段,而对其管理活动横加指责。

组织道德判断的影响因素如下:(1)道德想象。它是指将组织经济权利网络同时看成是道德关系网络,并考虑管理决策中伦理问题和道德决策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影响。(2)道德识别和排序。明确道德问题,并将它们进行排序,确定它们在决策中的顺序。(3)道德评估。做出合乎规范的道德推论。道德评估是道德判断的实质性部分。(4)对道德分歧和含义模糊的容忍。道德判断不像数学那么精确,应当容忍道德分歧和边缘性道德问题的存在。(5)把管理能力与道德能力综合起来。管理者应该将管理问题与道德问题统一起来,把道德视角渗

透到决策过程中的每一环节。(6)道德责任感。一切道德判断最终都要建立组织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直。

3.企业道德判断的原则方法有哪些?你对这些原则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企业道德判断的原则方法如下:(1)功利主义原则。(2)权利原则。(3)公正原则。(4)关怀原则。(5)美德伦理。(6)服务原则。(7)忠恕原则。

对这些原则的看法如下:(1)功利主义原则不是利己主义,而是要考虑大众的利益。管理者应当这样去做事,使管理活动对最大多数人产生最大限度的善和最小限度的恶。(2)权利原则的核心是从个体和群体的观点来表达道德。我们不能因为大多数人快乐,而剥夺弱势群体应有的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企业要保护这部分人。(3)公正原则要求公平对待每个人。管理者在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方面,保证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尤其在考虑分配和奖惩时必须公正。(4)关怀原则要求管理者应当培育和维护企业内外具体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对那些易受伤害的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需要、福利以及他们的价值观。(5)美德伦理就是要求企业能够在经营活动中不断培育和塑造美德,在管理活动中实践和展现美德。企业最基本的美德是公平、正直、诚实、仁爱、守信、重义、持节、守志。(6)对外,企业要将经营过程看成是服务过程,从服务观来审视自身及其与顾客的关系。对内,要将管理看成是服务的过程,好的领导首先要是一个奴仆,关心他人,保证他人需要的满足。(7)忠恕之道就是要尽自己之心全力为他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及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他人”。

4.从影响组织道德因素角度来看,分析工作中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原因?

影响组织道德因素有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伦理问题的强度、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1)当管理者处于道德发展前惯例和后惯例层次时,有可能产生不道德行为。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只在符合本人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后惯例层次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2)从管理者个人特征来看,其自信心强度越高,就越能控制其冲动行为,反之,自信心强度低的人,有可能因冲动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3)伦理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受到多大舆论的关注,伦理行为后果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当问题受到舆论的关注不大,伦理行为后果可能带来的危害性不明显,有可能出现不道德行为。(4)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反之,组织内部的制度、组织的评价标准不恰当,比如过分追求利润的制度,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太大,管理者就可能降低其道德标准,放弃一些道德行为。(5)合乎道德的组织文化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起到引导作用;反之,非道德和不道德的组织文化则会抑制道德行为的产生。

5.企业的社会责任角色有几种,你对此持有什么样观点,为什么?

企业的社会责任角色有四种:(1)生产主义。企业的使命就是获取利润,它的社会责任就是理性的自利和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2)慈善主义。拥有财富的人有责任利用其财富来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3)进步主义。主张企业要关注环境的保护和员工的福利。(4)伦理理想主义。主张企业出于道义的考虑,应该直接支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我赞成慈善主义和进步主义。社会存在弱势群体,企业有财富,应该通过捐赠和志愿服务的方式,回报社会,这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目前,一些国内外拥有财富的人通过慈善行为,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好评,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常见的形式,效果很好。此外,企业消耗资源,生产销售产品,不可避免伤害了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也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关注环境的保护。一是生产销售对环境有益的绿色产品,二是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伤害或伤害较小的生产技术,三是坚决治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水废气废渣,还人类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

6.你认为企业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为什么?

我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有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1)道德责任。企业不能仅仅守法,这是层次最低的做法,企业要追求卓越,必须履行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是指法律规定以外的、社会成员希望发生或禁止的行为与结果。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社会希望企业通过道德规范,顺应社会观念

的潮流。(2)慈善责任。慈善行为的本意是以仁慈的做法来体现对人类的爱。社会存在弱势群体,企业有财富,应该通过捐赠和志愿服务的方式,回报社会,这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目前,一些国内外拥有财富的人通过慈善行为,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好评,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常见的形式,效果很好。(3)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与合作者、行业、政府与社区、股东、员工、社会与社区、自然环境。我想重点分析消费者、员工和自然环境。第一,消费者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不买企业的产品,企业的利益从何谈起。所以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应生产销售什么,满足其需求;广告宣传对消费者要讲真话;产品价格要合理;产品使用要方便、经济、安全;实行质量保证制度;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等。第二,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财富靠员工创造。企业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为此,对员工应该公平的就业、上岗、报酬、调动和晋升;提供给员工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员工参与管理和全员管理的环境;让员工有机会在职教育、参加培训。第三,企业消耗资源,生产销售产品,不可避免伤害了自然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也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关注环境的保护。为此,一是生产销售对环境有益的绿色产品,选择可生物分解与循环使用的材料;二是开发利用对环境没有伤害或伤害较小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减少能源消耗;三是坚决治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水废气废渣,使用环保包装,还人类一个清洁的生存空间。

7.什么是SA8000标准?它包括哪几方面要素?

SA8000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的简称,即“社会责任标准”。它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它的核心内容是重视劳动者的权益,该标准自1997年由社会责任国际(SAI)公布以来,受到全球企业界的广泛关注。SA8000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条约制定的,与ISO9000、ISO14000一样,SA8000标准具有通用性,它适用于世界各国、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和公共机构。

SA8000有9个要素,每个要素又有若干子要素构成。这9个要素包括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劳动时间、工资、管理体系。这些要素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最低要求。SA8000强调承担社会责任的可持续性,它不仅要求企业构建一个能够支持、维护和推行SA8000标准的管理体系,而且还强调企业在社会责任行动时要对其周围环境发挥作用,组织必须要求它的供应商配合,以便在供应商那里也得到落实。

8.企业利益相关者有哪些?讨论他们是如何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

企业利益相关者有: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和投资者、员工与管理者、顾客、当地社区、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企业;次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和监管机构、市政机构、社会压力群体(比如民间环保组织等)、媒体与学术评论者、贸易团体及其竞争者。

企业管理的道德逻辑,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对企业主体的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说,企业是投资者的企业,企业管理的目标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追求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因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企业的经营受限于企业环境中的其他行动者,企业利润是这些行动者的集体贡献。因而,企业有责任保护这些行动者的利益;同时,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影响了其他行动者的行为,企业是通过与其他社会行动者建立社会契约而获得合法性的,这些行动者有权利要求得到社会契约所规定的道德权利,如公平、正义与平等。因此,企业利益相关者就是任何能够影响企业活动,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9.如何进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怎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如下:(1)潜在的利益相关者。虽然有些社会行动者可能还没有进入企业现在的视线,可是他们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企业对他们要始终保持关注。例如,法律制定者和媒体操纵者都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如果企业的行动与他们的目标相冲突,他们就会成为企业危机的引发者,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就是由媒体引发的。(2)可自由对待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那些对企业影响较小的利益相关者,虽然他们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难以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因而,企业可以根据战略需要和环境变化,观察他

们影响力的变化趋势而加以自由处置。(3)苛求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那些要求紧急但不合理并对企业影响较小的人。这些利益相关者时常是企业坏话的制造者、企业谣言的传播者,是那些地地道道的小人。(4)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要求合理,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例如,那些股东对于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员工对于公平性薪酬的要求和顾客对于产品安全或质量的要求都是合理性的。如果企业不能解决,股东就会撤资、员工就会离职,顾客就会转向竞争对手。(5)引起危险的利益相关者。虽然他们的要求不合理,但是他们对企业有较强的影响力,而且事态紧急,他们是麻烦的制造者,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待他们,企业需要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6)依靠的利益相关者。虽然他们对企业影响较小,但他们的要求紧急且合理,如需要等工资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这些是企业可以依赖的对象,他们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企业需要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7)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那些要求合理、影响较大、要求紧急的利益相关者。这些人的要求多数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企业只有和他们同甘共苦,并依靠他们共同实现企业经营的重大转变。

企业要根据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合理性、影响力和紧急性,找出主要的、依靠的、引起危险的和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对他们制定明确的管理战略。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根据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可能造成的威胁程度和他们与组织合作的可能性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战略。(1)参与战略。这些利益相关者属于支持型的,它们的潜在威胁程度低,合作程度高,企业应当采用参与战略。例如企业的员工、管理者、顾客、供应商都是支持型的。企业要鼓励他们投入到企业活动中来。(2)监控战略。这些利益相关者属于合作潜力小,威胁程度低,企业战略就应当对他们进行监控,避免以后出现问题。例如,有些社区可能就属于这种类型。(3)防范战略。这些利益相关者潜在威胁大,而合作潜力小,它们属于非支持型的利益相关者,企业要采用防范战略,抵制其利益,瓦解其支持力量。例如,有些媒体和竞争对手就属于这种类型。(4)合作战略。这些利益相关者威胁大,而合作潜力也大,它们属于利弊兼有型。他们既有可能转化成支持型,也有可能转化成非支持型。企业需要与他们合作,使它们转化成支持型。对于一些公司来说,有不少顾客和员工都属于这种类型。

10.什么是组织社会网络?它由哪些要素构成?

所谓组织社会网络就是社会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企业间的合资关系、长期契约关系、战略联盟关系都是典型的组织社会网络。

组织社会网络是由结构要素、资源要素、规则要素和动态要素四种要素构成的。结构要素是指各类行动者联系的形式和强度。资源要素是指行动者拥有的资源(如信息、知识、能力、性别、宗教、财产等)的分配。规则要素是指影响行动者行为的各种规则。道德规范就是其中的一切规则。动态要素则是网络形成和变化的各种机会与限制。

11.什么是强关系和弱关系?弱关系有什么功能?

从社会网络结构层面来看,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有强弱之分。关系的强度包括:认识时间的长短、情感的紧密程度、亲密性(相互倾诉的内容)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强关系具有较长的互动时间和较高的互动频率,当行动者之间的交往互动越频繁,它们之间越容易形成浓厚的友情。强关系通常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相似的人群中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相似的人群中发展起来的。弱关系的来源可能是朋友的朋友;社会的公共渠道、如会议;也可能是正式组织中的联系及工作环境的联系。

弱关系的功能:(1)弱关系的范围广泛,它既可以得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将信息传播更远以使更多的人接受。(2)在弱关系中,行动者更少地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因而可能产生不同的新思想。(3)弱关系经常可以成为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链条,并成为两个组织之间信息畅通的关键。

12.什么是结构洞,它存在哪些结构利益?

所谓结构洞就是指两个能够提供非重复性接触的行动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就是说,两个行动者之间除了直接的接触外,不再拥有共同的关系。不同组织之间的结构洞就是连接组织的桥,它提供了群体之间的非重复性信息。

结构洞存在两个方面的结构利益:(1)信息利益,主要表现在网络桥使组织获得信息的通道、时机和传播利益。桥是组织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有效传播的保障。(2)控制的利益,即获取作为交换第三方的掮客的利益。有两种情境可以为掮客创造利益:一是在同一段关系的两个或多个行动者中扮演交换媒介的掮客,从而因在同一段关系中的行动者之间做选择而获取控制的利益;二是在需求上彼此冲突的团体之间扮演掮客,不同的团体之间有协商与控制的空间,占据桥位置的行动者就成为解决双方冲突的关键。

13.组织社会资本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它可以分成哪几类?

所谓组织社会资本是指那些能够被组织所控制的、有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活动的、嵌入组织社会网络之中的所有资源集合。组织社会资本的概念包含三个重要问题:其一,作为组织的社会资源,组织社会资本并不是组织自身独占的,而是存在于其社会网络之中。它本质上不是一种实体资源,而是一种关系资源。其二,不管这些资源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它们都能被组织所调动,那些不能被组织调动的网络资源并不是组织社会资本。其三,它们要有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活动。因此,组织社会资本是可变的。因为企业目标的变化、外在环境的变化都会使关系资源的性质发生改变。

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组织社会资本具有自己的特性。(1)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都会因为使用而被消耗,相反,组织社会资本只会因为不使用而衰退和枯竭。(2)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是有形的,并可以被量度。组织社会资本是无形的,难以观察和量度。由于社会关系只属于具体的行动者,因此社会资本也是难以转让。(3)与所有资本形式(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相比,组织社会资本具有最为显著的特性是它不具有私有物品的性质,并非隶属于行动者,而是存在于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中,是“关系”中的资本。在关系中,每个行动者都不拥有完全的产权,也不具备产权的基本排他性。

组织社会资本不仅指那些存在于外部的社会网络资源,即在这些社会网络中,组织只是作为一个节点被嵌入其中,而且还指嵌入内部社会网络之中的资源。前者被称为外部社会资本(也被称为微观的或个体的社会资本),后者则称为内部社会资本(也被称为宏观的或整体的社会资本),内部社会资本使组织整体网络具有有利于目标的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的合作,有效地消除组织内部的机会主义行为。例如,组织内部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信任和互惠规范等。组织社会资本可以按照组织嵌入社会网络的类型划分为结构性、关系性、认知性三个维度。所谓结构性维度,是指组织各种连接的总和,其分析的重点是组织中普遍存在连接的特性,如这些连接的强弱、密度、中心性等结构特征;关系性维度则是突出了人际关系,其分析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来获取稀缺资源。所谓的认知性维度是指网络中的认知范式,如是否拥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立场和观点。

14.组织社会负债是什么?它产生的环节由那些?

组织的社会网络资源并不必然等同于组织社会资本,因为社会网络资源也有负面性,组织网络资源的获取既有成本,也有风险。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投资,在特定的组织目标下,组织在其社会网络的建立和维护上表现为入不敷出,这就产生了组织社会负债。

从获取企业网络资源的过程来看,组织社会负债产生于三个基本环节:(1)网络资源的成本。与其它资源一样,网络资源的获取也是需要成本的,当组织为了获取网络资源收益而付出更大的成本时,组织社会负债就会产生。(2)网络资源的风险。获取网络资源的过程,也是对组织网络结构、关系质量和情感质量的选择过程,因而,在网络决策过程中又会发生机会成本,从而产生企业的社会负债。(3)网络资源的负面性。即使企业通过投资过程、网络选择过程拥有了可利用的资源,但组织仍然会发现网络资源本身也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病毒”,阻碍组织的某些活动,它就是网络资源的负面性所带来的社会负债。

15.社会资本影响组织绩效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社会网络?

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影响企业的绩效:(1)企业社会资本的信息功能。企业社会网络是企业的信息通道,它不仅为企业提供非正式渠道的信息,而且也是正式渠道的信息来源。在企业家网络中,网络提供的信息相比较而言更准确、更快捷、更稳定;企业家借助外脑完成了信息转

化,通过现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将其关系网络数字化,使企业家迅速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反应,从而改变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融合多人的想法已产生一个深思熟虑的协调结果。(2)企业社会资本的凝聚功能。企业社会网络的基础价值是信任和互惠的规范,企业社会资本通过信任机制将员工、合作伙伴、顾客联系起来,从而才有可能产生员工、顾客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在企业内部,企业家对员工的信任是充分授权的基础;员工对企业家的信任是参与管理的前提。在企业外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只有相互信任和充分合作,才能维系企业的持续发展。(3)企业社会资本的成本功能。通过共同预期、互惠的规范和相互的信任减少机会主义的行为,从而有效地节约组织交易成本:①社会网络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声望流,获取网络中的价值预期会对行动者产生约束作用;②信任、声望和互惠的规范都会促使行动者重复性行为的发生;③通过共同的认知规范来限制行动方向;④通过分工协作强化行动者的互补能力,增加企业网络行动者在合作上的投资。总之,社会资本影响组织绩效的途径在于信息、凝聚、成本三个方面。

有效地管理组织社会网络体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组织社会资本。具体包括提倡社会活动,鼓励成员参与;塑造组织诚信;科学构建和维护企业网络。(2)提高组织网络管理能力,具体包括提高网络预见能力;提高网络定位能力;提高网络经营能力;提高人际关系能力。

第五章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与组织决策有何联系?

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研究可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性。外部环境分析可以为组织提供大量的能够客观反映环境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的信息;内部环境分析可以使组织明确自己的资源状况和利用能力,了解组织文化特点及其对组织成员行为倾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既符合环境要求,又能为组织成员所接受,从而愿意为其实施而努力的正确决策。(2)环境研究可提高组织决策的及时性。环境在变化中提供的发展机会,只有及时加以利用,才能实现组织发展;同样,对于环境在变化中造成的威胁,组织更应及时应变,否则便难以存续。要及时利用机会、避开威胁,必须在机会刚刚出现或威胁尚未到来之时,就能及时发现,这样才能使组织及时制定决策,采取措施。(3)环境研究可提高组织决策的稳定性。组织活动必须根据环境的要求来进行,而环境,特别是外部环境的状况和特点又是在不断变化的,甚至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组织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决策也必须频繁地发生变化呢?不是的,因为任何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一个过程,并包括许多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都有一个时期,因此组织决策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决策的稳定性和活动的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环境研究来解决。环境研究可以帮助组织认识环境变化的规律、预测环境发展的前景,从而使组织今天的决策不仅适应今天的环境特点和要求,而且能符合明天发生变化后的环境特点和要求,这样决策就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2.外部环境是由众多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其变化规律企业无法预知,对这些变化企业也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你对这种观点有何评价?

外部环境一般包括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这些环境绝大多数对单个企业来讲,的确无法预知、无法改变,从这点分析,企业只能适应,适者生存。所以,研究环境变化,首先就是为了企业生存。但是,对于环境中的某些要素,企业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可以对它们实施有限的影响力。比如,经济环境中,顾客的消费偏好,企业就可以对它实施强有力影响,引导顾客消费,制造流行时尚;再比如,技术环境的变化,企业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手机领域,苹果公司开发时新技术,引领手机技术新潮流,取得了成功。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这说明,单纯地完全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并不可取。有条件的企业,

还是应该对某些环境的变化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以便给企业创造一个较为有利的发展空间。

3.行业竞争结构特点受到哪五种力量的影响?这些力量有何特点?

波特认为,行业竞争结构特点受到现有企业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原材料供应者以及产品购买者五种力量的影响。

这些力量的特点如下:(1)现有企业竞争对手。多家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必然会采取各种竞争措施争夺用户,从而形成市场竞争。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影响到企业的行业排名,影响到行业竞争格局。所以,研究现有企业竞争对手的动态,是十分重要的。(2)潜在竞争对手。一种产品的开发成功,会引来许多企业的加入。这些新进入者既可给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有企业造成压力,威胁它们的市场地位。一般,行业内原有企业都会想法设一些障碍,以抵制潜在竞争对手的加入。潜在竞争者也要做好利弊分析,做出是否进入新行业的正确决策。(3)替代品生产厂家。一些外观形状、内部结构以及物理性能等都有很大差异的产品,它们的使用价值或功能相同,能满足消费者的相同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互相替代,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之间就可能形成竞争。替代品生产厂家经营得好,会抢夺原行业企业的客户,甚至会威胁到原行业的生存。所以,研究替代品生产厂家的动态,也是非常重要的。(4)产品购买者。用户在两个方面影响着行业企业的经营。其一,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决定着行业的市场潜力,从而影响着行业内企业的发展边界;其二,不同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所以,企业要重视研究用户,设法争取用户,以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5)原材料供应商。供应商在两个方面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其一,供应商能否根据企业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提供生产要素,影响着企业生产规模的维持和扩大;其二,供应商提供货物时所要求的价格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着企业的利润水平。企业要维持并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必须和供应商建立双赢关系。

4.行业竞争研究为什么不仅要分析同类产品厂家的竞争实力,还要分析替代品生产者的经营能力?

(1)行业竞争研究要分析同类产品厂家的竞争实力,其原因在于:多家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必然会采取各种竞争措施争夺用户,从而形成市场竞争。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影响到企业的行业排名,影响到行业竞争格局。所以,研究分析同类产品厂家的竞争实力,研究其动态,是十分重要的。(2)分析替代品生产者的经营能力,其目的在于:一些外观形状、内部结构以及物理性能等都有很大差异的产品,它们的使用价值或功能相同,能满足消费者的相同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互相替代,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之间就可能形成竞争。替代品生产厂家经营得好,会抢夺原行业企业的客户,甚至会威胁到原行业的生存。所以,研究替代品生产厂家的动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5.如何判断企业的竞争实力?

反映企业竞争实力的指标主要有三类:(1)销售增长率。是指企业当年销售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幅度。销售增长率为正且大,说明企业的用户增加,反映了相关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提高;反之则表明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衰退。这个指标往往只有与行业发展速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才有意义。如果企业当年销售额比上年增加,但增长的幅度小于行业或国民经济背景的增长;或市场总容量在不断扩大,但扩大的部分被企业占领的比重则相对减少,大部分新市场被其他企业占领了,则表明该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对地下降了。(2)市场占有率。是指市场总容量中企业所占有的份额,或指在已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中有多大比例是由企业占领的。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不同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这是一个横向比较的指标。某个企业占领的市场份额大,说明购买该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多;消费者之所以购买企业而非其他企业的产品,说明该企业产品在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竞争能力比较强。(3)产品的获利能力。这是反映企业竞争能力能否持续的支持性指标,可用销售利润表示。如果市场占有率高,销售利润也高,那么表明销售大量产品可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从而可以使企业有足够的财力去维持和改善生产条件,因此,较高的竞争能力是有条件坚持下去的;相反,如果市场占有率很高,而销售利润率很低,则表明企业卖出去的产品数量很多,得到的收入却很少,补偿了生产消耗后所剩很少甚至没有剩余,这样的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是无法维持的。

6.组织资源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源来进行。这些资源拥有情况和利用情况影响甚至决定着组织活动的效率和规模。一般来说,组织资源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人力资源研究。人力资源是那些体现于组织个体成员身上的、能够为组织提供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它们包括组织成员的智力、经验、教育和社会资本以及他们的洞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领导组织能力等。(2)有形资源研究。有形资源是指在传递客户价值的过程中生产消费的物理因素,它包括企业的财力资产和实物资源。(3)无形资源研究。无形资源是指那些在传递客户价值过程中,没有发生损耗的、隐性的产品因素;它是根植于企业历史中的,对企业经营发挥长期作用的资源,包括知识技术资产和商誉。

7.何谓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由哪些要素构成?它有哪几种功能?

所谓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及这种方式所反映的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一般认为,组织文化的要素构成如下:(1)器物文化(也称物质文化)。表现为组织的面容外貌,是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组织形象。(2)制度文化。反映为组织的结构形态、规章制度、奖惩方式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等。(3)观念文化(也称精神文化)。主要指组织风尚等。观念文化是基础、核心和灵魂,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制约、调整着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倾向和活动方式。

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功能:(1)优化功能。组织文化为组织成员提供了明确的价值观,为组织的一切活动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不同组织成员要自觉地根据这些准则去行动,就会使整个组织的活动协调、有序并以最合理的方式去展开。(2)激励功能。组织文化通过价值观的宣传以及英雄人物的树立,使组织成员行有目标、学有榜样,表现出符合组织要求的积极行为。(3)约束功能。组织文化告诉员工,什么样的行为是组织不希望出现的,组织成员也会因此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组织的要求,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

8.何谓环境调查?如何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

环境调查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能够反映与组织活动有关的环境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的信息,为研究环境变化规律,预测环境未来变化趋势,进行组织活动的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得到一张合理的调查表,在设计过程中注意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由回答式提问;另一类是多项选择式提问。自由回答式提问的特点是指提出问题,不给出可供选择标准答案,调查对象可以完全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发表意见。多项选择式提问,不仅提出问题,而且给出可供调查者进行选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准答案。这两种提问方式可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性质,需要收集的资料的类型和特点,合理地选择、交叉地使用。(2)注意问题回答的可行性,所提问题易于理解,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不需花过多的时间。(3)注意问题的准确性。所提问题不能使被调查者产生误解。问题要具体,不能一般化。用词要准确不能有多种解释。概念要清楚,有明确的限定。(4)注意问题的客观性。调查表不应带有诱导性的语句。诱导性问题是指在提出问题时暗示了希望得到的回答,或暗示了调查组织者的观点。(5)注意问题排列的顺序性。主要指问题难易程度排列的顺序,一般开头应提一些容易的问题。

9.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与分群随机抽样有何区别?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或称普查,是对需要调查的对象逐个调查。这种调查能够收集全面、广泛、可靠的资料,但调查费用较多,时间延续较长,实践中很少采用。抽样调查是在被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对样本的调查结果来推论总体的一般特征。这种方法所需成本和时间较少。但是要有合理的样本容量,且样本要有代表性。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被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样本可以有很好的代表性。非随机抽样是按照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的标准来选取样本。每一个体被抽取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分层随机抽样与分群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按一定特征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每层中抽取若干个体作为样本。分群抽样是将总体随机分成几个群,然后抽取一个或几个群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这两种方法有重要区别:第一个区别是“层”与“群”特征不一样。层与层特征不同,同一层内的不同个体其特征是相同的。群的划分并非以被查的特征为标准,因此各个群就是一个缩小的总体,群体内包含了具有不同特征的个体。第二个区别,分层随机抽样,样本的单位是个体,分群随机抽样,样本的单位是群体。

10.定性预测方法难以给出详细、精确的预测结果,但为什么许多企业在竞争市场预测中仍十分重视这类方法的运用?

定量预测需要有数据积累,对一些经常重复出现的预测问题,比如销售量,可以积累较多的数据,这时可以用数学模型作定量预测。但实践中,有些预测问题,第一次出现,没有数据积累或者积累的数据很少,这种情况要作预测,只能用定性预测方法。另一种情况,由于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中,有许多是定性的难以量化处理的,比如,消费者的偏好会有什么变化,这种问题作预测,一般只能根据专家们的经验做出判断,因此定性方法在环境预测中仍有用武之地。虽然定性预测方法难以给出详细、精确的预测结果,但许多企业在竞争市场预测中仍十分重视这类方法的运用。

11.何谓专家调查法?它有哪些优点?如何利用专家调查法进行环境研究?

专家调查法,也称德尔菲法,是采用通讯方式将所需预测的问题征询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信息交换,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

专家调查法具有下述优点:(1)由于采用通讯调查的方式,因此,参加预测的专家数量可以多一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由于经过反复几个来回,而且从第二轮预测开始,每次预测时专家都从背景资料上了解别人的观点,这时,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修改自己的看法,当然需要专家进行认真思考,在此基础上得出的预测结果,科学性正确性都要高些。(3)由于采用匿名方式,参加预测的专家完全可以不受权威的影响,自主发表意见。(4)由于最终结果综合了全体专家的意见,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所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利用专家调查法进行环境研究步骤如下:(1)设计调查表。组织者确定需要预测的课题,据此设计调查表,并准备可供预测人员参考使用的背景资料。(2)选择专家。选择与预测课题有关的在年龄、地区、专业知识、工作经验、预见分析能力以及学术观点上有代表性的专家参与预测,专家数量可以多些。(3)通讯调查。将调查表和背景资料寄给专家,请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填好寄给组织者,组织者收齐调查表后,要作综合,归纳出几种预测意见,再反馈给专家,请他们继续完善或修改自己的意见。这个过程要重复几次,便可得出基本一致的看法。(4)预测结果的处理。每次收到专家的回复。都要做认真归纳、分类,以便给专家提供下一轮预测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一般而言,反馈3至5次,即可。

12.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以及指数平滑法有何异同?

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以及指数平滑法都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都是利用历史上收集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预测值。

简单平均法假设历史上的数据在预测中所起的作用同等重要,用简单算术平均值作为预测值。移动平均法假设历史上的远期数据,对未来的预测值基本没有影响,有影响的只是近期的数据。采用分段平均、逐步推移的方式来分析时间序列的趋势。指数平滑法假设近期的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大,远期的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小,预测时,对近期的数据给以较大的权数,对远期的数据给以较小的权数。实质是用加权平均数作为预测值。

第六章决策理论

1.何谓决策?何谓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有哪些特点?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初始决策是指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追踪决策则是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

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如下特点:(1)回溯分析。初始决策是在分析当时条件与预测未来基础上制定的,而追踪决策则是在原来方案已经实施,并发现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或与原先认识的环境有重大区别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追踪决策须从回溯分析开始。回溯分析就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列出错误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当然追踪决策是一个扬弃过程,对初始决策的合理内核还应保留。因此,回溯分析还应发掘初始决策中的合理因素,以之作为调整或改变的基础。(2)非零起点。初始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因此对环境尚未产生任何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追踪决策则不然。它所面临的条件与对象,已经不是处于初始状态,而是初始决策已经实施,因而受到了某种程度地改造、干扰与影响。也就是说,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已经消耗了一定的人财物资源,环境状况已发生了变化。(3)双重优化。初始决策是在已知的备选方案中择优,而追踪决策则需双重优化,也就是说,追踪决策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初始决策方案,因为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改善,追踪决策才有意义。而且要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可行方案,选择最优化或最满意者。第一重优化是追踪决策的最低要求,而后一重优化是追踪决策应力求实现的根本目标。

2.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有何区别?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调整对象上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战术决策调整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战略决策解决的是“干什么”的问题,战术决策解决的是“如何干”的问题,前者是根本决策,后者是执行性决策。第二,从涉及的时空范围来看,战略决策面对的是组织的整体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活动,战术决策需要解决的是组织某个或某些具体部门在未来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组织整体的长期活动目标需要靠具体部门在各阶段的作业中去实现。因此,战略决策是战术决策的依据,战术决策是战略决策的落实,是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制订的。第三,从作用和影响来看,战略决策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过程,战术决策的实施效果则主要影响组织的效率与生存。

3.组织决策为什么要根据满意原则来评价和选择方案?

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最优决策往往只是理论上的幻想,因为它要求: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决策者能正确地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然而,这些条件是难以具备的。第一,从广义上来说,外部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墓前或未来均会产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第二,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这种双重有限性决定了企业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行动方案;第三,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目前预测的未来状况与未来的实际状况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差别。因此,根据目前的认识确定未来的行动总是有一定风险的,也就是说,各行动方案在未来的实施结果通常是不确定的。在方案的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做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4.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决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工作:1)研究现状。制定决策,必须先分析组织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存在不平衡,它对组织的不利影响是否已导致有必要改变组织的活动。2)明确目标。目标就是要达到的效果。明确决策目标,不仅为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决策的实施和控制,为组织资源的分配和各种力量

的协调提供了标准。要求目标可以计量、可以规定其期限、可以明确其责任者。3)拟定方案。决策的本质是选择,要进行正确选择,就必须提供多种备选方案。在决策过程中,拟定可替代的方案要比从既定的方案中选择重要的多。可供选择的方案越多,决策就越有可能完善。要广泛发动群众,献计献策。4)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要进行选择,需要对不同方案加以比较和评价,找出各方案的差异,分出各种方案的优劣,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在方案比较和选择中,要统筹兼顾;要注意反对意见;要有决断的魄力。

5.组织决策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组织决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环境。这种影响是双重的。第一,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第二,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2)过去的决策。过去选择的方案的实施,不仅伴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而且伴随着内部状况的改变,带来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非零起点”的目前决策不能不受到过去决策的影响。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风险是指失败的可能性。任何决策都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危险,都必须冒一定程度的风险。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制约着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及行为方式。在决策层次上,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们对改变的态度而发生作用。任何决策的制定,都是对过去在某种程度上的否定,都会给组织带来某种程度的变化。为了有效实施新的决策,必须首先通过大量工作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建立一种有利于变化的组织文化。5)时间。决策划分为时间敏感决策和知识敏感决策。时间敏感决策是指那些必须迅速而尽量准确的决策。这种决策对速度的要求远胜于质量,知识敏感型决策,对时间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制定这类决策时,要求人们充分利用知识,做出尽可能正确的选择,一般而言,战略决策大都属于知识敏感决策。

6.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组合分析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主张应考虑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在现金流均衡使用的原则下为每个经营单位分别确定经营方向。

若企业某经营单位市场占有率较高,业务增长率较低,该单位称为金牛。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能带来利润和高额现金,而较低的业务增长率只需少量投资。这样,金牛单位就可以提供大量现金去满足整个公司的经营基础。

若企业某经营单位市场占有率较高,业务增长率较高,该单位称为明星,所需要和所产生的现金数量都很大,代表着最高利润和最佳投资机会。因此就应该增加必要的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维持其有利的市场地位。

若企业某经营单位市场占有率较低,业务增长率较高,该单位称为幼童。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刚刚开始的很有前途的经营领域,由于高增长速度需要大量投资,而较低的市场占有率只能提供少量的现金,企业所做出的选择是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扩大销售量,促使其转为明星单位;另一种情况是决策者认为刚开发的领域不可能转为明星单位,则应及时采取放弃策略。

若企业某经营单位市场占有率较低,业务增长率较低,该单位称为瘦狗。由于市场份额和销售量都比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只能带来较少的现金收入和利润,而维持生产能力和竞争地位所需的资金甚至可能超过该单位提供的现金收入,从而可能成为资金的陷阱,因此,采取的决策是缩小其规模或者放弃。

7.何谓政策指导矩阵,这种决策分析方法有何特点?

政策指导矩阵由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创立。这种方法用矩阵形式,根据市场前景和相对地位来确定企业不同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这种决策分析方法的特点:评价经营单位的现状所用的指标较多,经营单位面临的市场前景由盈利能力、市场增长率、市场质量、法规限制等决定。经营单位的相对地位即相对竞争能力受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生产能力、产品研究和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前景可分为强吸引力、中等吸引力、无吸引力三种;相对竞争能力也分为强、中、弱三类。这两种标准、三个等级的组合,可把企业的经营单位分成九种不同的类型。当行业市场前景吸引力强,经营单位的竞争能力分别为强、中、弱时,对应的位置为1、2、3;当行业市场前景吸引力中等,经营单位的竞争能力分别为强、中、弱时,对应的位置为4、5、6;当行业市场前景吸引力弱,经营

单位的竞争能力分别为强、中、弱时,对应的位置为7、8、9;根据经营单位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向。

8.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有何区别?

确定型决策,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比较充分,了解未来市场可能呈现某种状况,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未来的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计算各方案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并据此做出选择。

风险型决策,人们对未来有一定程度认识,但又不能肯定。未来可能会遇到好几种情况,每种情况均有出现的可能,人们目前无法确知,但可以根据以前的资料来推断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在这些条件下,人们计算的各方案在未来的经济效果只能是考虑到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的期望值,与未来的实际收益不会完全相等。因此,据此制定的经营决策具有一定风险。

非确定型决策,人们对未来的认识程度最低,人们只知道未来可能呈现出几种情况,但不知道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在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只能根据主观选择一些原则来进行。

9.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量本利分析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10.何谓乐观原则?何谓悲观原则?何谓折中原则?

乐观原则,如果决策者比较乐观,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自然状态,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方案均可能取得该方案的最好效果,那么决策时就可以首先找出各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即在最好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然后进行比较,找出最好自然状态下的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决策实施方案。这种决策原则也叫“最大收益值规则”。

悲观原则,如果决策者比较悲观,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自然状态,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方案均可能取得该方案的最差效果,那么决策时就可以首先找出各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收益值,即在最差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然后进行比较,找出最差自然状态下的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决策实施方案。这种决策原则也叫“小中取大规则”或“最小最大收益值规则”。

折中原则,决策时,既不能把未来想象的如何光明,也不能描绘的如何黑暗。最好和最差的自然状态均有出现的可能。因此,可以根据决策者的判断,给最好的自然状态以一个乐观系数,给最差的自然状态以一个悲观系数,两者之和为1,然后用各方案在最好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与乐观系数相乘所得的积,加上各方案在最差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与悲观系数的乘积,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然后据此比较各方案的经济效果,做出选择。

11.根据美国学者林布隆或西蒙的观点,理性决策者应具备哪些条件?

美国学者林布隆认为,理性决策者应同时具备下述条件:1)认清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2)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达成的一系列目标,并能根据这些目标的重要性排列先后处理的次序;3)能够列出造成每一个目标的一切可能手段或方案;4)估计每一可行方案实施后所需的成本以及可以得到的利益;5)根据上述条件,选择一个(批)将会带来最大相关利益和最少相关损失的目标及其活动方案。

美国学者西蒙认为,理性决策者必须能够:1)在决策之前,全面寻找备选方案;2)考查每一可能抉择所导致的全部复杂后果;3)具备一套价值体系,作为从全部备选行为中选定其一的选择准则。

12.决策者的理性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决策者的理性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知识有限。找出所有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了解每一个备选

方案的未来实施的后果,是以决策者拥有完全的知识为前提的。然而,决策者的知识是有限的。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由于信息收集所需的成本限制,决策者对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对组织活动的影响内容、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不可能完全的了解。这种知识的不完整性,必然限制着决策者关于行动方案的制定、实施后果的预见以及不同方案的评价能力。2)预见能力有限。要能准确地预计各种行为方案在未来的实施效果,首先必须能够正确地描述未来的环境状况。为此,决策者不仅应掌握关于环境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信息资料,而且应能够根据这些资料正确地得出环境变化的规律。然而,决策者不仅知识有限,而且对于掌握的有限的知识,其认识和利用能力,比如计算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利用能力的限制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的预测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由此会影响不同方案未来实施效果的评价。3)设计能力有限。在一定时间内,决策者能够考虑到的行动范围,进而能够设计出的备选方案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组织的规模越大面对的环境越宽泛,决策者能够设计的行动方案相对于可能存在的行动机会越有限。根据上述分析,决策者不可能同时具备合理决策所需的完全理性。

13.如何克服决策者的理性限制?

人的知识有限、认识和设计能力有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组织决策的影响也是必然的。人们无法完全克服这种影响。决策者所能做的,只是努力减弱人类理性有限的消极影响,设法使组织的决策尽可能地逼近“合理”的标准。决策者的这种努力可以朝两个方面递进:第一,决策权力下放。或者更准确地说,决策权力合理地分配,就是把适当地决策任务交给合适的人去完成。组织内部的不同成员,在不同的岗位和层次上,从事着不同的活动。这些不同活动中的决策,要求掌握与之有关的大量信息,只有让直接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去制定与他们直接有关的决策,才可能促进这些决策尽可能地合理。第二,组织民主决策。让较多的人来参与决策过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少数人决策的理性限制。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决策,利用专家的知识帮助组织分析问题,拟定和评价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可以克服决策者知识不完备的局限。组织下属参与决策,可以弥补决策者的信息不足,启发决策者的思路,可以得到更多的备选方案,达到用群体的智慧弥补决策者个人的理性不足。

第七章计划与战略管理

1.为什么说计划与决策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

计划与决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说它们是相互区别的,因为这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任何组织在任何时期从事某种为社会所需要的活动之前,都必须首先对活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进行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这是因为:第一,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则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是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不论是对内部能力优势或劣势的分析,还是在方案选择时对各方案执行效果或要求的评价,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孕育着决策的实施计划。反过来,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无法落实的决策,或者说决策选择的活动中某些任务的无法安排,必然导致对该决策一定程度的调整。

2.组织的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按职能空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及人事计划。组织通过从事一定业务活动立身于社会,业务计划是组织的主要计划。长期业务计划主要涉及业务方面的调整或业务规模的发展,短期业务计划则主要涉及业务活动的具体安排。比如,作为经济组织,企业业务计划包括产品开发,生产作业以及销售促进等内容。长期产品计划主要涉及产品新品种的开发,短期产品计划则主要与现在品种的结构改进和功能完善有关;

光学习题及答案

光学习题及答案 练习二十二 光的相干性 双缝干涉 光程 一.选择题 1. 有三种装置 (1) 完全相同的两盏钠光灯,发出相同波长的光,照射到屏上; (2) 同一盏钠光灯,用黑纸盖住其中部将钠光灯分成上下两部分同时照射到屏上; (3) 用一盏钠光灯照亮一狭缝,此亮缝再照亮与它平行间距很小的两条狭缝,此二亮缝的光照射到屏上. 以上三种装置,能在屏上形成稳定干涉花样的是 (A) 装置(3). (B) 装置(2). (C) 装置(1)(3). (D) 装置(2)(3). 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 (B)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C)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3. 如图所示,设s 1、s 2为两相干光源发出波长为的单色光,分别通过两种介质(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且n 1>n 2)射到介质的分界面上的P 点,己知s 1P = s 2P = r ,则这两条光的几何路程r ,光程差 和相位差分别为 (A) r = 0 , = 0 , = 0. (B) r = (n 1-n 2) r , =( n 1-n 2) r , =2 (n 1-n 2) r / . (C) r = 0 , =( n 1-n 2) r , =2 (n 1-n 2) r / . (D) r = 0 , =( n 1-n 2) r , =2 (n 1-n 2) r . 4. 如图所示,在一个空长方形箱子的一边刻上一个双缝,当把一个钠光灯照亮的狭缝放在刻有双缝一边的箱子外边时,在箱子的对面壁上产生干涉条纹.如果把透明的油缓慢地灌入这箱子时,条纹的间隔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答: (A) 保持不变. (B) 条纹间隔增加. (C) 条纹间隔有可能增加. (D) 条纹间隔减小. 5. 用白光(波长为4000~7600)垂直照射间距为a =的双缝,距缝50cm 处放屏幕,则观察到 的第一级彩色条纹和第五级彩色条纹的宽度分别是 (A) ×104m , ×104m. (B) ×104m , ×103m. (C) ×104m , ×104m. (D) ×104m , ×104m. 二.填空题 图 图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01利润的概述 02所得税费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构成 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减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益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习题解惑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当期营业利润的是()。 A.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 B.自然灾害导致原材料净损失 C.支付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 D.溢价发行股票支付的发行费用 【答案】C 【解析】选项A计入营业外收支,选项B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D冲减资本公积。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既影响营业利润又影响利润总额的业务有()。 A.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C.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取得的收入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计入投资收益 【答案】ACD 【解析】选项B,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影响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 (一)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 1.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处置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其账户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确认盘盈利得、捐赠利得 盘盈利得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净收益8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写出会计分录。 【答案】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8000 习题解惑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在现金清查中盘盈200元,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入营业外收入。写出下列情况时的会计录: ①发现盘盈时: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答案】 ①发现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贷:营业外收入200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 A.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收益 B.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C.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D.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 【答案】BC 【解析】选项A,计入投资收益;选项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 A.债务重组利得 B.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C.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盘盈 D.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C 【解析】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费用的构成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光学习题2

2.12 有一薄透镜组,由焦距为-300mm 的负透镜和焦距为200mm 的正透镜组成,两透镜相距100mm ,置于空气中,求该透镜组的组合焦距和组合基点位置。 解:121212 300200 300200f f f f f mm d f f ''''-?'=- =-=-=?'-+ 焦点和主点位置:1(1)400F d l f mm f ''=- =' 2 (1)150F d l f mm f =+ =- 100H F l l f mm '''=-= 150H F l l f mm =-= 2.17 若有一透镜位于空气中,r 1= 100mm ,d= 8mm ,n = 1.5,若有一物体的物距l =-200mm ,经该透镜成像后的像距l ′= 50mm ,求第二面的曲率半径r 2。若物高y = 20mm ,求像高。 解:由成像公式 111 l l f -='' ,可得 40f mm '= 又()( )12 21(1)1nrr f n n r r n d '= --+-???? 故可得 225r mm =- 由于 l y l y β'' = =,所以5y mm '=- 3.2一眼睛,其远点距r = 2m ,近点距p =-2m 。问: (1)该眼镜有何缺陷? (2)该眼睛的调节范围为多大? (3)矫正眼镜的焦距为多大? (4)配戴该眼镜后,远点距和近点距分别为多大? 解:(1)远点r = 2m ,只有入射会聚光束,且光束的会聚点距离眼睛后2m 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点,故此眼睛为远视眼 (2)调节范围:11 1A R P D r p =-=-= (3)对远视眼应校正其近点,正常人眼明视距离L 0=—25cm ,远视眼近点为l p 。戴上眼镜后,将其近点移至L 0处 111 p n L l f -= ''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 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 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 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 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 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 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 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D3=生产厂=联想,惠普 求D1,D2,D3的卡尔积为: 12.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有哪些 数据转储和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题库及标准答案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题库及答案

————————————————————————————————作者:————————————————————————————————日期: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λ/ n . (C) 1.5 n λ. (D) 3 λ. [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D) 1122t n t n - [ ] 4、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φ,则 (A) l =3 λ / 2,?φ=3π. (B) l =3 λ / (2n ),?φ=3n π. (C) l =3 λ / (2n ),?φ=3π. (D) l =3n λ / 2,?φ=3n π. [ ] 5、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4πn 2 e / λ. (B) 2πn 2 e / λ. (C) (4πn 2 e / λ) +π. (D) (2πn 2 e / λ) -π. [ ] 6、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 ] 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C) 2n 2 e -λ . (D) 2n 2 e -λ / (2n 2). P S 1 S 2 r 1 n 1 n 2 t 2 r 2 t 1 n 1 n 2 n 3 e λ n 2n 1n 3 e ①② n 2n 1n 3 e ①②

光学习题及答案

光学习题及答案 练习二十二光的相干性双缝干涉光程 一.选择题 1.有三种装置 (1)完全相同的两盏钠光灯,发出相同波长的光,照射到屏上; (2)同一盏钠光灯,用黑纸盖住其中部将钠光灯分成上下两部分同时照射到屏上; (3)用一盏钠光灯照亮一狭缝,此亮缝再照亮与它平行间距很小的两条狭缝,此二亮缝的光照射到屏上. 以上三种装置,能在屏上形成稳定干涉花样的是 (A)装置(3). (B)装置(2). (C)装置(1)(3). (D)装置(2)(3).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使屏靠近双缝. (B)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C)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D)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3.如图22.1 所示,设s1、s2 为两相干光源发出波长为的单色光,分别通过两种介质(折射 率分别为n1 和n2,且n1>n2)射到介质的分界面上的P点,己知s1P = s2P = r,则这两条光的几 何路程r,光程差和相位差分别为 (A)r = 0 , = 0 , = 0. (B)r = (n1-n2) r , =( n1-n2) r , =2 (n1-n2) r / . (C)r = 0 , =( n1-n2) r , =2 (n1-n2) r / . (D)r = 0 , =( n1-n2) r , =2 (n1-n2) r. 4.如图22.2 所示,在一个空长方形箱子的一边刻上一个双缝,当把一个钠光灯照亮的狭缝放在刻有双缝一边的箱子外边时,在箱子的对面壁上产生干涉条纹.如果把透明的油缓慢地灌入这箱子时,条纹的间隔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答: (A)保持不变. (B)条纹间隔增加. (C)条纹间隔有可能增加. (D)条纹间隔减小. 图22.2 5.用白光(波长为4000?~7600?)垂直照射间距 为a=0.25mm 的双缝,距缝50cm 处放屏幕,则观察到的第一级彩色条纹和第五级彩色条纹的宽度分别是 (A) 3.6×10-4m , 3.6×10-4m. (B)7.2×10-4m , 3.6×10-3m. (C)7.2×10-4m , 7.2×10-4m. (D) 3.6×10-4m , 1.8×10-4m.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光学第五版课后答案.doc

光学第五版课后答案【篇一:第五版有机化学-华北师范大学-李景宁-全册-习 题答案】 3、指出下列各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1) ch3ch=chch3 答: 碳碳双键(2) ch3ch2cl 答:卤素(氯) (3) ch3chch3 答:羟基 (4) ch3ch2 c=o 答:羰基(醛基) ch3cch3(5) o 答:羰基(酮基) (6) ch3ch2cooh 答:羧基(7) 2 答: 氨基 (8) ch3- c≡c-ch3 答:碳碳叁键 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和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负电 荷的原子。 答: 6、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1)br2 (2)ch2cl2 (3)hi (4)chcl3 (5)ch3oh (6) ch3och3 答:以上化合物中(2)、(3)、(4)、(5)、(6) 均有偶极矩 (2)h 2c (6)h 3c cl (3 )i (4) cl3 (5)h 3c oh ch3 7、一种化合物,在燃烧分析中发现含有84% 的碳[ar (c)=12.0] 和 16 的氢[ar (h)=1.0] ,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1)ch4o (2)c6h14o2 (3)c7h16 (4)c6h10 (5)c14h22 答:根据分析结果,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因而不可能是化合物(1)

和(2);在化合物(3)、(4)、(5)中根据碳、氢的比例计算 (计算略)可判断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3)。 习题解答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3)3,4,4,6-四甲基辛烷(5)3,3,6,7-四甲基癸烷 (6)4-甲基-3,3-二乙基-5-异丙基辛烷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和键线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3)仅含有伯氢和仲氢的c5h12 答:符合条件的构造式为ch3ch2ch2ch2ch3 ; 键线式为;命名:戊烷。3、写出下令化合物的构造简式(2) 由一个丁基和一个异丙基组成的烷烃(4) 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同时含有伯、叔、季碳原子的烷烃 答: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7h16 。由此可以推测同时含有伯、叔、季 碳原子的烷烃的构造式为(ch3)3cch(ch3)2 (6) 2 ,2,5-trimethyl-4-propylnonane (2,2,5-三甲基-4-丙基 壬烷) 3h73 ch3ch2ch2ch223 3 3 8、将下列烷烃按其沸点由高至低排列成序。 (1)2-甲基戊烷(2)正已烷(3)正庚烷(4)十二烷 答:对于饱和烷烃,随着分子量的逐渐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 增大,沸点升高。支链的存在会阻碍分子间的接近,使分子间的作 用力下降,沸点下降。由此可以判断,沸点由高到低的次序为:十 二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4)>(3)>(2)>(1)] 10、根据以下溴代反应事实,推测相对分子质量为72 的烷烃异构 式的构造简式。答:相对分子质量为72 的烷烃的分子式应该是 c5h12 。溴化产物的种类取决于烷烃分子内氢的种类(指核磁共振概 念中的氢),既氢的种类组与溴取代产物数 (1)只含有一种氢的化合物的构造式为(ch3)3cch3 (2)含三种氢 的化合物的构造式为ch3ch2ch2ch2ch3 (3)含四种氢的化合物的 构造式为ch3ch2ch(ch3)2 14 、答:

工程光学下习题库整理汇总

1.在单缝衍射中,设缝宽为a ,光源波长为λ,透镜焦距为f ′,则其衍射暗条纹间距e 暗=f a λ ' ,条纹间 距同时可称为线宽度。 3.光线通过平行平板折射后出射光线方向__不变_ ___ ,但会产生轴向位移量,当平面板厚度为d ,折射率为n ,则在近轴入射时,轴向位移量为1 (1)d n - 。 4.在光的衍射装置中,一般有光源、衍射屏、观察屏,则衍射按照它们距离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 菲涅耳衍射,另一类为 夫琅禾费衍射 。 5.光轴是晶体中存在的特殊方向,当光在晶体中沿此方向传播时不产生双折射。n e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课后题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常用通信设备有(ABD) A集线器 B交换机 C调制解调器 D路由器 线缆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哪一儿歌协会制定?(C) A OSI B ITU-T C EIA D IEEE 802协议族是由以下面那一个组织定义?(C) A OSI B EIA C IEEE D ANSI 衡量网络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为(AC) A带宽 B可信度 C延迟 D距离 局域网区别其他网络主要体现在以下(ABCD)方面。 A网络所覆盖的物理范围 B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 C网络的拓扑结构 D带宽 会产生单点故障的是下列(ABC)拓扑结构 A总线型 B环型 C网状结构 D星型 数据交换技术包括(ABC)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文件交换 (B)拓扑结构会受到网络中信号反射的影响? A网型 B总线型 C环型 D星型 OSI参考模型按照顺序有哪些层?(C) C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有(B) A确保数据的传送正确无误

B确定数据包如何转发与路由 C在信道上传比特流 D纠错与流控 在OSI七层模型中,(B)哪一层的实现对数据加密。 A传输层 B表示层 C应用层 D网络层 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叫做(B) A比特 B包 C段 D帧 TCP/IP协议栈中传输层协议有(AC) A TCP B ICMP C UDP D IP 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为(B) A比特包帧段数据 B数据段包帧比特 C比特帧包段数据 D数据包段帧比特 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接口的哪些特性?(ABCD) A机JIE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接口特性 细同轴电缆(10Base2)传输距离约达(A)粗同轴电缆(10Base5)的传输距离为(B) A 200米 B 500米 C 150米 D 485米 通常在网吧里,LAN采用的拓扑结构和网线类型为(C) A总线型和STP B总心型和UTP C形型和UTP D环型和STP 双绞线电缆为什么能代替网络中的细同轴电缆。(D) A双绞线电缆可靠性高 B双绞线电缆抗噪性更好 C细同轴电缆更廉价 D双绞线电缆更便于安装 在布线时,细缆和粗缆通常应用在(D)拓扑结构中。

完整版光学题库

0448在折射率n = 1.50的玻璃上,镀上n = 1.35的透明介质薄膜.入射光波垂直于介 质膜表面照射,观察反射光的干涉,发现对 匸600 nm 的光波干涉相消,对2= 700 nm 的光波干涉相长.且在600 nm 到700 nm 之间没有别的波长是最大限度相消或相长的 情形?求所镀介质膜的厚度.(1 nm = 10-9 m) 解:设介质薄膜的厚度为e ,上、下表面反射均为由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故不计附 将k 、 2、n 代入②式得 k A e 2 = 7.78X 10-4 mm 2n 3181白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间距为 a = 0.25 mm 的双缝上,距D =50 cm 处放置屏幕, 分别求第一级和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 (设白光的波长范围是从 400nm 到 760nm ?这里说的“彩色带宽度” 指两个极端波长的同级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1 -9 nm=10 m) 解:由公式x = kD / a 可知波长范围为 时,明纹彩色宽度为 x k = kD / a 2 分 由k = 1可得,第一级明纹彩色带宽度为 X 1= 500X (760— 400)X 10-6 / 0.25= 0.72 mm 2 分 k = 5可得,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为 X 5 = 5 ? X 1 = 3.6 mm 1 分 3348折射率为1.60的两块标准平面玻璃板之间形成一个劈形膜(劈尖角 很小)?用波 长=600 nm (1 nm =109 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在劈形膜内 充满n =1.40的液体时的相邻明纹间距比劈形膜内是空气时的间距缩小 1 = 0.5 mm , 那么劈尖角应是多少? 解:空气劈形膜时,间距 h 2n sin 2 液体劈形膜时,间距 J 4分 2si n 2n l l 1 l 2 1 1/ n / 2 =(1 -1 / n ) / ( 2 l ) = 1.7X 10-4 rad 4分 加程差。当光垂直入射i- 0时,依公式有: 对 1: 2n e 1 -2k 1 1 ① 2 按题意还应有: 对 2: 2n e k 2 ② 由①②解得: k ——— 3 2 2 1 n =1.35 v n = 1.50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三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16&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14&fromuid=19159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版完整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37&fromuid=19159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题答案(2008年修订版的)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48&fromuid=191597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课后答案及课文翻译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4&fromuid=191597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教材详细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60&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二册》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15&fromuid=19159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63&fromuid=191597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课后答案(高教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81&fromuid=191597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77&fromuid=191597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75&fromuid=191597 《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305&fromuid=191597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高鸿业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283&fromuid=191597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二版,贾俊平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29&fromuid=191597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三版,高鸿业)可直接打印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289&fromuid=191597 毛邓三全部课后思考题答案(高教版)/毛邓三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514&fromuid=191597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听力原文及答案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2531&fromuid=191597 西方宏观经济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2006&fromuid=191597 《管理学》经典笔记(周三多,第二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280&fromuid=191597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186&fromuid=191597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55&fromuid=191597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https://www.doczj.com/doc/dc2411248.html,/viewthread.php?tid=17&fromuid=19159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