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学习目标】 1.指出城市垃圾的产生及其特点。2.描述城市垃圾产生的环境。

一、城市垃圾的特点

1.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是指在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③____________。

2.城市是④________和⑤________集中的地域。随着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加,⑥_________围城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

3.城市垃圾的特点: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__。

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占据大量⑩______________,并持续向?________、?________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________、?_________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

2.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__________的、物理的或?__________的转化,并通过水、?______、土壤、?___________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垃圾中的细微?________随风飘逸,污染大气。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释放有害气体,造

成?__________大气污染。垃圾填埋逸出○21________。○22___________处理,造成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

垃圾倾倒于水体,造成○

23________污染,危害○24__________的生存,使○25________和灌溉能力降低。垃圾的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产生含有害物质的○

26__________,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垃圾经过风化、侵蚀,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壤的○

27____________,有害成分在动植物体内蓄积,通过○

28____________危及人体健康。 (4)固体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占用土地,加剧○

29________短缺。有些垃圾堆存在城市的死角,影响○

30____________,传播疾病。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城市垃圾的特点

随着近代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有资料统计,2000年中国城市垃圾清运量大约是13 800×104t ,反映城市垃圾特点

的( )

A .数量大

B .品种多

C .变化大

D .危害持久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反映了城市垃圾特点的( )

A .数量不断增大

B .品种不断增多

C .变化大

D .治理越来越困难

考查点2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3.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传统上用垃圾和粪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 .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大大提高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难处理的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减少

C.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

D.由于垃圾污染不断严重,很多郊区农民已公开“拒绝垃圾”

4.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方法技巧练

图解城市垃圾的特点

下表所反映的上海城市垃圾最主要的特点是(双选)( )

上海城市垃圾成分的变化及预测(质量分数)

①数量大

A.① B.② C.①③ D.③

方法技巧

一、选择题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选洗时排出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据此完成1~4题。

1.我国煤矸石排放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产”出非常多的煤矸石

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成分少

D.我国众多小煤矿的乱采乱挖

2.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灾害

3.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生产煤矸石砖

D.对煤矸石进行选洗,采出其中的含岩成分

4.垃圾处理方式中,堆肥相对于填埋、焚烧而言,其优点是( )

A.投资小 B.垃圾减量最彻底

C.环境效益高 D.技术要求低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与其他废物分开,便于回收利用,剩余无利用价值的垃圾,采用填埋、焚烧、堆肥法进行处理。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焚烧法处理垃圾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B.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以利用燃烧的热量进行发电

C.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无需特别处理

D.垃圾焚烧过程中应注意大气环境保护,避免大气污染

6.西欧某国家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城市的(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7.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城市垃圾的成分与我国部分城市垃圾的成分对照表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

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

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2)上表所反映的城市垃圾的最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此外城市垃圾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中国垃圾的________物质多,可________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

圾处理流程示意图”。试举例说明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其出路何在?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

(1)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对此,你如何理解?

(3)下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选项,填入相应方框内。

A.肥料 B.做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D.回收处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知识清单

①生产建设 ②日常生活 ③废弃物质 ④工业 ⑤人口 ⑥垃圾 ⑦数量大 ⑧品种多 ⑨变化大 ⑩土地 ?大气 ?水体 ?水质 ?大气 ?化学 ?生物 ?气

?食物链 ?颗粒 ?地区性 ○21沼气 ○

22焚烧法 ○23水体 ○24水生生物 ○25排洪 ○26渗滤液 ○27腐解能力 ○28食物链 ○29耕地 ○

30环境卫生 基础达标练

1.A [城市垃圾清运量庞大,反映垃圾数量大。]

2.B [新产品产生新垃圾,使其品种不断增多。]

3.B [科技的发展也造成了垃圾品种的增多,且难处理的垃圾种类越来越多。]

4.B [垃圾若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方法技巧练

BD [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是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该表主要反映了上海市垃圾品种多的特点,表明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此外,该表还显示了垃圾的组成发生变化,城市垃圾变化大的特点是指城市垃圾的组成种类不断增多。]

综合提升

1.C 2.D 3.C 4.C [第1题,我国的煤炭品位低,含碳量较小,因此煤矸石产出较多。第2题,煤矸石大量长期堆放会诱发多种灾害。第3题,用煤矸石做成煤矸石砖,是最合适的一种利用方式。第4题,用堆肥的方式来处理垃圾的优点为环境效益较高。]

5.C 6.A [第5题,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需要作特别处理。第6题,垃圾填埋场应该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7.(1)B (2)品种多 数量大 变化大 (3)有机 回收或燃烧 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4)①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 ②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③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

解析 第(1)题,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由人和城市环境两部分构成,缺乏足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只能依靠人为的措施来维持平衡。第(2)题,该表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品种多的特点,表明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另外的两大特点是数量大、变化大。第(3)题,主要依据表中美国与中国的对比分析回答。第(4)题,借助“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分析归纳。

8.(1)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容易发生爆炸事件等。

(2)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3)①D ②B ③A ④C

教材P 21 思考

1.家庭垃圾主要由废纸、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电池、果皮、金属、玻璃等组成。其中废纸、果皮、金属、玻璃、厨房垃圾等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废塑料等有些是可以避免产生或可以减少数量的。

2.家庭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包装用品、一次性消费物品等数量增多,炉渣等物品减少,反映生活水平的变化。

教材P 22 思考

1.由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当地空气、地下水、土壤遭受间接污染,人们通过呼吸、饮用水、农业生产活动,接触到这些有害物质,从而诱发了多种疾病。

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污染空气、水、土壤等途径。

高中地理选修6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课时安排:4—5课时 考点扫描: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本章考点] 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1.环境_______环境 分类 _______环境 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 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 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 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①_______ 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 ③_______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 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 3、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选修6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 (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 (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 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 (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 (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 (1)成因: 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 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 (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 (3)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 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 (1)成因: 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 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 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5.耕地问题 (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 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 (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

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1)成因: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3)

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1)成因: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 ⑤引发国际冲突 5、耕地问题(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⑦防止非农用地占用耕地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3)土地退化的防治: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②恢复生态林③营造经济林④加强科学管理工程措施:①修筑水利工程②修筑水土保持工程农牧业措施:①等高耕作②施用有机肥料③适时耕作 6、矿产资源枯竭(1)原因:①人口数量持续增长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③矿产需求量大④采矿时采富弃贫⑤矿产分

固体废弃物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 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 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 理的物品、物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给出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 废弃物质。 2、固体废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 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3、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 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 消除其他危害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 或者设施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4、城市生活垃圾——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 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被国家危险废物鉴定标 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一、名词解释 1、破碎——破碎是指利用人力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 力和分子间作用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破碎成小块的过程。磨碎是指小块固体废物颗 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 2、低温破碎——低温破碎是利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在低温时变脆的性能 对其进行破碎的方法。 3、湿式破碎——湿式破碎是由从废纸中回收纸浆为目的发展起来的。是利用特制 的破碎机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大量水流一起剧烈搅拌和破碎成为浆液的过程, 从而可以回收垃圾中的纸纤维。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 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③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①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②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③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可吸入颗粒物的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基本观点:保持平衡与协调。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 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固体废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答案

? o
1、(单选题)下列关于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表述错误的是( )。
A.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 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o
B.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用, 不 得用于生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
o o
C.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国家规定 D.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并按 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
正确答案:C
? o o o o
用户选择:
2、(单选题)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 )制度。
A.回收登记 B.处理登记 C.销毁登记 D.申报登记
正确答案:D
?
用户选择:
3、(单选题)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 )应当依据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场所的建设规划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场所。
o o o o
A.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
正确答案:C
?
用户选择:
4、(单选题)以( )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规定的,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o o
A.填埋 B.爆破

o o
C.化学 D.混合
正确答案:A
?
用户选择:
5、(单选题)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施行前已经终止的单位未 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进行安全处置的费用,由( ) 承担。
o o o o
A.已终止单位 B.终止单位管理人 C.有关人民政府 D.接收单位
正确答案:C
?
用户选择:
6、(单选题)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 )的规 定。
o o o o
A.清洁生产 B.清洁制造 C.清洁设计 D.清洁回收
正确答案:A
? o o
用户选择:
7、(单选题)下列关于转移危险废物表述错误的是( )。
A.转移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B.转移危险废物途经移出地、 接受地以外行政区域的, 危险废物移入地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沿途经过的设区的市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o
C.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试题车间: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产品和()产品。 2、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固体废物的()、()、()等信息。 3、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4、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5、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向()、()、()、()、()及其()以下的滩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倾倒、堆放废弃物的地点倾倒、堆放固体废物。 6、国家鼓励科研、生产单位研究、生产()、()或者在环境中()的薄膜覆盖物和商品包装物。 7、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发展城市()、()、()和其他清洁能源。 8、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 9、危险废物排污费用于(),不得挪作他用。 10、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和()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二、单选题 1、国家对固体废弃污染环境防治实行()的原则。

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污染者依法负责; C.分级负责,统一管理 2、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质量监督检疫部门 3、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 )的规定。 A.环境保护 B.清洁生产 C.可重复利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A.允许 B.限制 C.禁止 5、列入限期淘汰名录被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A、不得 B、限制 C.可以 6、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制度。 A、回收处理 B、申报登记 C. 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7、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 A.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8、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A.移出地 B.移入地 C.移出地和移入地 9、进口列入限制进口目录的固体废物,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 )审查许可。 A.对外贸易主管部门 B.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C.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10、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2018年高三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⑥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 (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 (1)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 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2.1环境污染概述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 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 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低了旅游质量 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 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 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1

[高二地理选修6]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6]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 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 (一)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 1. (数量)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少; 2. (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年际变化、年内季节差异); 3. (需求)区域内人口、城市密集,生活、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 4. (利用)不合理利用,如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等。 举例: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原因分析? (二)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和危害? 1. (生活、健康)影响生活用水,危害人体健康; 2. (生产、经济)农业灌溉用水不足,导致粮食减产;工业用水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3. (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开源:1. 修建水库,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地表水) 2.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 3. 人工降雨、海水淡化;(大气水、海洋水) 4. 废水处理再利用;(废水)节流:

5. 节约用水,提高节水意识; 6. 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 7. 工业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他: 8. 治理污水; 9. 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和水源地。 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二)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河道中不的净化作用见课本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第24讲 第六章_环境影响评价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0年新版)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本章考纲要点: (1)掌握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的含义; (2)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 (4)掌握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5)掌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安全分类存放或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有关规定; (6)掌握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应当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的有关规定; (7)掌握建设、关闭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8)了解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有关规定; (9)了解组织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及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10)掌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处置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 (11)掌握分类收集、贮存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 (12)了解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规定。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 2005年4月1日实施) 一、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第2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89条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法;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适用有关法律,不适用本法。 【例题】 下列不属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适用范围的是() A.生活垃圾 B.污染海域的工业废弃物 C.医疗固体废物

D.放射性固体废物 E.液态废物 答案:BD 解析:注意固废法适用范围,医疗固体废物也属于本法范围。 二、掌握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的含义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3、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4、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5、贮存,是指将固体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的活动。 6、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7、利用,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 【例题】 下列属于固体废物的是: A.丧失原有利用价值的固态物品 B.丢弃的未开封的易拉罐 C.被弃置不用的水泥 D.存有一定氧气的氧气瓶 答案:ABCD 解析:只有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才是,不能仅是气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纲原文] 1.环境与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4.环境污染与防治。5.环境管理。 高考题组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2.(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

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高考题组二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4.(2013·江苏地理)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