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4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4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4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4篇

实习时间:xx年7月7日—7月18日

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

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

实习目的:

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

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

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

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

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

实习概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

1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2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2篇 Model report of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practice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2篇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 2、篇章2:2020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 告文档 篇章1: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 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 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 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 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 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XX级 实习时间:XX-12-31 1、xx自然保护区概况 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 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

地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地貌:又称地形,指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内营力:指地球内能积累与释放引起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它不仅形成地表基本起伏,还影响外营力的作用性质与强度。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垂直、水平、褶皱和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外营力:指在太阳能和重力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受大气、水的运动及生物作用产生的营力,它对于塑造各种中、小地貌形态有重要影响。外营力作用通常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 气候地貌学:主要研究受气候控制的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育的规律。(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貌与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向斜山、单斜山、背斜谷和向斜谷等,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或称次生构造地貌。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为动态构造地貌,或称活动构造地貌。岩石地貌学:是研究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外力剥蚀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沉积地貌学:根据沉积物的成因和结构来研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沉积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是应用地貌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与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环境管理和规划有关问题的学科(与国民经济建设、生产建设紧密结合)。地貌学的应用可以分为两部分: 1)人作为地貌营力,其无意和有意(规划)对地貌过程和地貌的影响;2)资源评价,工程建设与规划。、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崩解和破碎,变为松散的碎屑物,这种在原地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叫风化。 残积物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以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它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但是其化学成分与母岩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又称残积相堆积物,是第四纪陆相沉积的一种成因类型。、在垂直剖面上形成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这些残积物所组成的整个复杂剖面的总体,称为风化壳。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的崩解的过程,并没有改变其化学成分和性质。 岩石和矿物在水、大气中的O2、CO2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岩石和矿物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这种风化作用叫作化学风化作用。一些不含水的矿物与水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一部分水要进入矿物内部,改变原来矿物分子结构,形成另外的新的矿物,称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反应而起的分解作用,矿物同水中的H+、OH-离子结合而形成新的矿物,称水解作用。含有CO2的水溶液对矿物的分解过程,称碳酸化作用。 氧化作用是矿物与游离氧化合的反应过程。空气、水或地下一定深处都有大量的游离氧它与岩石氧化作用后,可使其中低价元素矿物转变为高价元素矿物。生物风化作用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使岩石矿物受到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1)植物根系对岩石的挤胀崩解(根劈作用)2)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加速岩石破碎。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出各种化合物,如碳酸、硝酸和各种有机酸,对岩石有较强的腐蚀作用,称为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微生物的作用明显 红色风化壳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进行到晚期阶段的产物。它的组成物质除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在大学的两年里,我们学习了《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但如果要说非常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知识,都只存在于书本中,书本多半是简单化了的,因此要谈某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只以书本只是来评判,那就成了纸上谈兵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学校组织了这次野外实习,这是我们专业必修课,是为了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运用上述课程。 实习时间地点: 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4月25日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 5月4日彭州市湔江关口 5月5日彭州市小鱼洞 5月6日彭州市白鹿镇 5月7日彭州市五龙溶洞 实习器材:罗盘、卷尺、皮尺、地质锤、放大镜、手持GPS、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 指导老师:白忠,宁龙梅,姜世忠 实习人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3级2、3班全体同学。 实习要求: 1.观察并叙述成都粘土的特征等,龙泉山和龙门山的地形地貌、岩层特点等以及分析小鱼洞的河谷地貌。 2.记录沿途所测量的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利用数据画出一些突出的地貌。 3.简述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实习内容: 一.2015年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路线:成龙校区南云门小山坡——地理园区、游泳池附近——东门车城大道 1. 地质罗盘的使用 仰角的测定:(1)使用瞄准器瞄准所测目标顶端。(2)转动悬锥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3)读出竖直刻度盘读数,即仰角。 (1)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转动罗盘,是盘底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本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d82266034.html,)/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本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 时间: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

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 20XX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 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作者: ————————————————————————————————日期: ?

地质学与地貌学 一、名词解释 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 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 9.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 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 10.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 1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2.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13.熔岩:液体喷发物。 14.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15.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6.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 17.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19.沉积岩: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0.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21.围岩:因开挖地下硐室,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稳定和变形可能产生影响的岩体。 22.侵入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23.深成岩:岩浆在地下深处(>3000米)缓慢冷却、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质粗粒岩石。 24.浅成岩:又称半深成岩;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 25.不整合: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 26.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27.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但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 28.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29.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0.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为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31.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变形,最后是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32.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唯一,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 33.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34.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 35.风化壳: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 36.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 37.球状风化: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环形或椭球形。 38.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仪器,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 39.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40.河漫滩二元结构:上层为细砂、粘土等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为粗砂、砾石等河床相冲积物的结构。 41.牛轭湖: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 42.下切侵蚀:又称下蚀,即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床或钩床。 43.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上有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44.向旁侵蚀:又称侧蚀,即河水冲刷河床两侧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45.平衡剖面: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河床的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圆滑均夷的曲线。 46.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 47.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48.矿物度: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总量,称为总矿化度。以每升水所含克数(g/L)表示。 49.矿泉水: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 50.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5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52.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53.岩石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54.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55.风沙流:含有沙粒运动的气流。 56.风积物:经过搬运在堆积的物质。 57.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2年7月9日——2012年7月13日 二、实习地点 第一阶段:杨凌—>淳化—>长武—>彬县—>永寿—>乾县—>武功—>杨凌; 第二阶段:杨凌—>周至—>两河镇—>宁陕—>火地塘—>周至—>杨凌。 三、实习目的: 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此次实习的目的就是将抽象的地理学理论和实际的地理现象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此次实习,使我明白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与土壤学等一些科学是息息相关的。 陡,弯流处外侵,主要是受到气压梯度力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泾河河流的弯曲明显,大部分支流深切於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河谷狭窄。陕西境内多险滩,跌降高差3~7公尺,多形成瀑布急流。夏秋多暴雨,故以洪水猛、泥沙多著称。 7、第四个观察点彬县城外大佛寺。 此处制作佛窟需要的石料要求抗腐蚀并且硬度不能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处岩石的材质。河水对岩石的搬运能力主要受水深及流速影响,长 距离的搬运,沙子越来越细。 8、第五个观察点是位于长武县的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测试站 9、第六个观察点位于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测试站以东 地势低洼,水分条件好,植被繁茂,两沟中有山脊,地形复杂多变。 主要观察的是土壤的成分以及类型,黄土成分中CaCO3含量20%左右,滴加HCl之后气泡很多,土壤质地很硬,此地段出现窑洞,证明土层稳定;黑塿土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土质细,可搓成长薄片表层滴加HCl出现小的气泡,中层出现大的气泡,下层大的气泡。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 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原生矿物:由于岩浆的冷却分异,其中的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地表或近地面,与太阳能、大气和水有关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矿物。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结构中本应由某种质点所占的晶位被晶体化学性质类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改变,而晶体结构不发生改变的现象。 同质异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现象。 造岩矿物:对于形成岩石有普通意义的矿物。 粘土矿物:是蚀变演示经交代作用、原生矿物经风化淋湿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定于地表特定水热条件是次生矿物。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面得性质。 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断口:是指单体矿物受力后,不沿着一定得结晶方向破裂

而形成的断开面。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均匀吸收或选择性吸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结晶习性:指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某一刑天的习惯。 结晶质:矿物在适应的条件下形成规律的几何体外形的物质。 二、简答题 1.简述硅酸盐类矿物的晶体构造特征: ①岛状构造②环状构造③链状构造④层状构造⑤架状构造 2.矿物的晶体分类法及其代表矿物 按晶体化学分类法,把矿物分为5大类12种类型 ①.自然元素:即单质金属或非金属,如金刚石。 ②.硫化物:元素同硫结合,如方铅矿(PbS)闪锌矿(ZnS) ③.卤化物:卤族元素化合物,如岩盐(NaCl)萤石(CaF2) ④.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a.金属氧化物,如石英(SiO2) b.金属氧化物与水联合派生,如褐铁矿Fe2O3‘H2O ⑤.含氧盐: a.硅酸盐:元素同SiO44-结合,如橄榄石(Mg2Fe)2[SiO4]

有关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

有关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 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 5月30日肇庆七星岩 石灰岩山峰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 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

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七星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 平原 在往返肇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现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肇庆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始我们觉得很奇怪,后来仔细想了想,还是有原因的。肇庆位于西江附近,其陆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部分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 5月31日黄埔区蟹山公园 进入蟹山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行了观察。蟹山从表面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行了分析。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行了观察,发现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非常细,应属粉砂岩。老师讲解的时候告诉我们,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强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察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

精选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精选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 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 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0′~117°22′,北纬31°48′~31°58′,地处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较低缓的鱼背状地带。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境内地形较平缓。 芜湖市:位于东经118°22′,北纬30°20′在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主要市区沿长江南岸呈一带状,区内圩区~丘陵~山区呈梯形上升。 蚌埠市: 位于东经117°22′,北纬37°57′,其北部是广阔的淮北平原, 地势坦荡;南部连接淮南丘陵,地势稍有起伏,市区地形河流众多。 淮南市: 位于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2° 56′,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土壤类型亦复杂多样,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基质是古河流沉积物,主要为砂礓黑土和黄土。淮河沿岸的湾地为潮土类土壤。湾地与丘陵之间的岗地,基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此外,凤台县留有部分白碱土。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8 °24′9″~118° 39′37″,北纬31°38′7″~31°47′2″,呈丘陵地形,西临的长江近似于南北流向,从采石矶至马鞍山(山名)北沿江为一狭长的带状山脉,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市区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多山区,呈东高西低形。 淮北市: 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铜陵市:位于东经117°48′38″,北纬30°56′42″,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铜陵为丘陵地带,境内岗峦起伏,东南山脉绵延,西北面为沿江洼地。 安庆市: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倚山傍水,地势较平坦。 黄山市: 位于东经117°48′~118°21′,北纬30°00′~30°3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向西北倾斜。境内地势高峻,山岭纵横,岗峦起伏,溪水环绕。 阜阳地区: 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东经114°52′~116°49′,北纬32°25′~34°04′。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最高处(亳县)海拔米,最低处(颍上)海拔米。区内地势平坦。 宿县地区: 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东经116°09′~118°10′, 北纬33°18′~34°39′。 滁县地区: 位于皖东江淮之间,是江淮丘陵的组成部分。境内的低山是淮阳山脉的延伸。自西南向东北构成江淮分水岭。

地貌名词解释

滩脊(beach ridge) 又称“沿岸堤”。指激浪流将沙或砾石以及贝壳碎片堆积在高潮线附近成为与海岸线平行的堤状堆积体。高数米,宽数十米,长数百米至数千米。是堤式海滩的组成部分,其前缘存在着砂质海滩。根据新老滩脊的关系、规模、物质组成等,可以分析海岸变化的动态。[10]天然堤(natural levee) 又称“自然堤”。沿河流两岸,由河流沉积而成微见高起的长堤。洪水漫溢河槽时,在其两旁流速骤减,泥沙沉积,逐渐形成天然堤。 土体蠕动(soil creep) 主要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移动的速度每年小的只有若干毫米,大的可达几十厘米 U形谷(U-shape valley) 是冰川作用区最明显的冰蚀地貌类型之一。它大部分仍袭冰覆以前河流切割的V形谷地,但与河谷却显然不同,冰川谷平直、宽阔,谷坡陡峻,谷底平缓,横剖面呈U形。 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athering)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下切侵蚀(downcutting) 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的作用称为下切侵蚀。下蚀的强度取决于水流的动能含沙量以及河床组成物质的抗冲程度 泻湖(lagoon) 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的湖泊。有的高潮时可与海水相通,如河北昌黎县七里海;有的则与海水不通;还有古代泻湖长期与海隔离和较长岁月的沉积作用,使原有咸水因地表淡水的注入,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积湖”, 新月形沙丘(crescent dune) 新月形沙丘平面形状如新月,故称为新月形沙丘。它的高度不等,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最高达50米,宽度一般在100-500之间,也有更小一些的。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朝风向的一坡称为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坡度一般在10度-20度之间;相反的一坡称为背风坡,或叫落沙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一般为28度-55度左右,有时达56度。背风坡的坡度大小和不同粒径沙粒的饿休止角有关。 悬移质(suspended load) 粒径较小,沉降速度比水流的垂向脉动流速水,在紊动扩散作用下,可以悬浮在水流中的泥沙。又称为"悬沙"。 雪线(snow line)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 悬冰川(hanging glacier) 一般呈斑点状悬挂依附在山坡上,冰川规模小,冰体厚度薄,对气候的变化反映比较灵敏,容易形成,也容易消亡 羊背石(roche moutonnee) 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是在大陆冰川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盆相伴分布,成群地匍匐于地表,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一样,故称羊背石 沙垅(sand ridge)即“沙垄”。纵向沙丘 溯源侵蚀(headward erosion) 又称“向源侵蚀”。指河流或沟谷底坡坡度变陡之处,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而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 潜蚀作用(underground erosion) 多指黄土地区流水沿着黄土裂隙或动物洞穴下渗,发生机械侵蚀和对可溶盐进行的溶蚀作

于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

于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有关于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 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 xx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04级 实习时间:2006-12-31 二、实习内容

1、xx自然保护区概况 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xx地质地貌概况 xx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xx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xx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xx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xx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3级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龙泉山——川师成龙——龙门山 实习时间: 2015年4月23日——2015年5月7日 班级:3班 学号:2013100317 姓名:李学芳 指导教师:王石英蒋蓉 四川师范大学 2015年6月6 日

目录 一、实习路线: (2) 二、实习器材 (2) 三、实习前期准备: (2) 四、实习要求 (2) 五、实习安排: (2) 六、实习内容 (2) 七、实习总结: (13) 八、心得体会 (13) 1 1

一、实习路线:龙泉山---川师成龙---丹景山镇---小鱼洞---白鹿镇 二、实习器材:GPS,罗盘,皮尺,卷尺,地质锤,放大镜,笔记本,铅笔 三、实习前期准备:参加实习动员大会,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培训,地质地貌及气象相关知识温习, 四、实习要求:正确使用仪器,注意保护仪器,实习过程做好相应笔记,听指挥服从安排;勤于动手,多观察思考总结 五、实习安排: 2015-4-23校内实习 2015-4-24 学校周围,青台山 2015-5-2龙泉山沿着公路创鼎机械到分水岭 2015-5-4 彭州市丹景山、湔江堰和小鱼洞镇 2015-5- 5 龙门山镇,连盖坪 2015-5-6 矿山,飞来峰,白鹿镇,“最牛”学校 2015-5-7 五龙洞 六、实习内容 2015-04-23 阴校内 实习目的:观测成都粘土并描述其性质

实习过程:野外观测 结论:成都粘土为白垩系苍溪组(K1C)风成土;为灰黄、棕色粉砂粘土,地表土腐殖土颜色略微黑暗;含有钙质结核,直径3cm,其下部为雅安砾石层;粘性强,容易板结,可垒墙,但透气性弱不宜作耕作土,成都粘土自上往下可分为四层,1、耕作层,暗灰色或灰褐色,含较多的有机质和钙质结核,颗粒较粗组织疏松,厚度为0.5m。2、褐色粘土层,即淋滤层裂隙较发育。3、黄色粘土层,致密,裂隙发育。4红色粘土层,由紫红色、黄红色及灰色粘土组成苍溪组风成土。 2015-4-24 晴校内外 实习目的:雅安砾石层的观测与描述;青台山地质地貌观测分析 实习过程及结论: 地点一:公路翻挖剖面,出露土层为雅安砾石层,雅安砾石层为黄色、黄棕色,灰绿色粘土夹卵砾石。砾石成分复杂,以,土状尚未胶结,为土状堆积物,含大量砾石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2.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3.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及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桌整体下滑的现象。 4.泥流:斜坡上的碎屑物质,被水浸湿饱和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碎屑流状顺斜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5.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6.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7.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8.风口:在袭夺弯和断头河之间的局部河段,因断绝了水源,成为新的分水高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河谷形态,称为风口。 9.岩溶地貌: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10.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11.风化壳:在地壳表层的不同深度,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等)、方式(物理的、化学的)及强度的不同,导致风化物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残积物。 12.石窝: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称为石窝。 13.黄土梁: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高地,可分为平顶黄土梁和斜梁两种。 14.山麓面: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15.逆向河:岩层倾向相反而汇入次成河的叫逆向河。 16.断层线崖:由断层活动造成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 17.猪背脊:如果岩层倾角较大,倾角通常>40°,则山岭形成两坡大致对称的猪背脊,也称“猪背山”。 18.水系: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水系的形式就是这种组合的形式,受一定地质构造和自然环境的控制,在平面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排列 19.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0.雪线:山区积雪随着季节而变化,冬季积雪区扩大,积雪高度也下降,夏季积雪区缩小,积雪高度也上升。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828-22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懒人有懒招~本来想把它做成网页的,只是图片排版太麻烦了,我又懒,只好干脆直接复制图片好了。只是热点编辑也同样要花时间的~ 这篇实习报告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份作业,当我打印出来捧在手中的时候,心里不知有多自豪~ 砂岩、夹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蚀低山、侵蚀台地和冲积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断层线附近还有老虎坳组(d2l)的砂砾岩、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估计是上覆新地层被侵蚀掉而出露表层的。 另有两组为晚泥盆世地层,分别为帽子峰组(d3m)的页岩、粉砂岩、砂岩互层、夹灰岩和天子岭组(d3t)

的灰岩和泥质灰岩、夹钨质页岩。 4. 石炭系(c) 石炭系的地层广泛出露于西江北面的冲积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发,向北岭方向分别从岩关阶(孟公坳组)(c1y)砂页岩过渡到测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夹煤层。 七星岩地区也主要为石炭系的地层,石牌附近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岩夹泥质页岩,阿波岩为壶天群(c2+3ht)白云石化灰岩、微粒灰岩、夹角砾状灰岩。 5. 二叠系(p) 龙潭组上部(p2lb)石英砂岩、页岩与粉砂质页岩互层、夹煤层只在图中西江东南的冲积平原上找到一处,位于高要市东北部。 6. 三叠系(t) 这一时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布。为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质页岩互层、夹灰质页岩及煤层(t3r-j1a) 三叠纪时期比较重要的地层是晚侏罗世燕山三期

地质地貌概念

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闪长岩: 为全晶质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主要由斜长石(中-更长石)和一种或几种暗色矿物组成,后者总量一般为20~35%。不含或仅含少量的钾长石,一般不超过长石总量的10%。不含或含极少量石英,其量不超过浅色矿物总量的5%。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有时有辉石和黑云母。副矿物主要有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和榍石等。 白云岩: 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较石灰岩坚韧。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 砂岩 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页岩 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砾岩 粒径大于2毫米的圆状和次圆状的砾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的碎屑岩。砾岩中碎屑组分主要是岩屑,只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 石灰岩 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球状风化 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