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工艺美术行业保护与发展综述

广东省工艺美术行业保护与发展综述

广东省工艺美术行业保护与发展综述

(初稿)

(蓝色表示改正的,红色表示有疑问的)

第一章、广东省工艺美术起源

广东地处于岭南东部,古为百越民族聚居地。越与粤通,故亦称粤。在宋代广东称广南东路,即广东路。清代始称广东省。广东省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是从古粤族人在劳动中所制作的第一件石器开始的。原始工艺美术是伴随着石器工具的创造使用而逐渐产生的。工艺美术是物质化。原始人按照在劳动中诞生并提高了审美观创造实用而美观的石器工具。广东原始社会的石器以及后来的陶器、青铜器等,记载着广东境内古粤族人的历史发展与艺术创造,是古粤族人民对我国文化的创造与贡献。总之,岭南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石器时代的广东工艺美术。

石器时代的广东工艺美术,主要以新石器时代为特征,尤其是晚期的石器、陶器工艺。这时期的石器和彩陶器,有显著的特征,石器生产工具盛行双肩石器和有段石器。生活用具普遍使用几何形印纹陶器,几何形纹样以方格,旋涡、曲折、纺织、圆圈、重圆圈纹为主,这种特点的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晚期盛行于青铜时代,一直使用到两汉。它是古越族在生产上的一项发明,产品普遍流行于江南地区,影响于黄河流域。广东是几何形印纹陶器较发达和使用较普遍的一个地区。

从考古中发现,广东的阳春、潮安、英德、始兴、封开等地有新的石器时代遗址。南海西樵山遗址是华南地区石器时代的一处大型采石场和石器制作坊。还有曲江石峡是岭南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石峡文化。

二、商周时期的广东工艺美术

新石器时期末期的原始公社解体后,我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大规模奴隶劳动,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劳动分工的发展,使农业、手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为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提高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玉器、陶器、骨器、木器等,特别是青铜器的铸造得到发展。于商周时期,地处岭南的广东,几何印纹陶进入鼎盛时期,制陶工艺中还新出现了彩陶和原始青瓷。其它工艺如青铜器、玉器也得到相当的发展。

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在广东省两百余处出土的青瓷品种类几乎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除了碗、钵、缸、盅、匜等实用器皿外,还有作明器用的各种仿铜器造型的鼎、盃、锥、匜,甚至有瓷质的整套编钟和友等。这一时期岭南地区青釉器的特点,似可概括为:造型规整、器类多样、纹饰丰富,釉色青润。其次,广东青铜铸造业的出现,是南越地区冶金业的一新兴部门,也是本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广东青铜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社会发展深受到我国中原、楚越等地的影响,当时的陶器或青釉器上的窃曲纹、乳丁纹、兽面纹、龙蟠纹以及流畅的云气纹、羽状纹等。可以看到西周和楚文化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的广东工艺美术。

秦汉以来,广东的农业、手工业比商周时期更为发达。在手工艺方面,除了铜器、陶器以外,还有漆器、牙、玉雕刻、染织工艺等,都显示较高的发展水平。同时对外贸易也开始频繁起来。

据考古中在我省南越王墓中的出土文物为例,按质地分为:金银器、青铜器、铁器、玉石器、玻璃器、象牙器、漆木器、竹器、丝织衣物等十多类。其中还有不少是以前汉墓中从未出土的器物,堪称国宝,这许多的奇珍异宝无不闪烁着古代二千多年前岭南劳动人民

智慧和结晶。

(四)隋唐时期的广东工艺美术。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对外交往最为发达与兴盛的时期。唐代岭南道东部的手工业制品,较之前代,不但器类多,而且分布广,主要有陶瓷器、纺织品、藤器、竹器、朩器、文具等。

如陶瓷器,广东发现唐代陶瓷窑址22处。在今潮州北郊、梅县水车,新会官冲以及遂溪、廉江等窑所产青釉瓷碗和陶缸远销东南亚。而大量的供应当地日常所需的半陶瓷或陶器。藤器、竹器和木器,南方多野藤,其法为削取藤皮,“编以为幕。其妙者补桃纹为花药虫鸟之新状”。精细得如同刺绣一般。色藤台、镜匣、盘合和藤席都是当时的佳品;竹类得到广泛利用,有作席的、有作鞋的;木器方面,桄榔木坚实,或漆以头棋盘、枪木(水松)根制履或油上画,用于制锄金,轻巧而又结实。文具,在广州用田容树皮制纸,叫容纸;广州还用青羊毛,鹿毛或野狸毛制笔,云浮、春、韶诸州则用鸡毛造笔,笔锋短,只能书写半寸以内的小字。梅县水车窑所产青釉瓷砚,砚面大、制作精,是当时难得的佳品。另外今英德、高州、广州、始兴、韶关、梅县唐墓都有青瓷砚或陶砚出土,而且各具特色,可见产砚的窑址不只一个。

五、宋元时期的广东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由于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征战,使中原人民南迁广东,给广东带来了先进技术,促进本地农业,手工业及民间工艺业的发展。特别是陶瓷业与织绣业更为发达。除了广州之外潮州、佛山等地手工业也相继蓬勃发展。这一时期,广东工艺美术如石湾陶塑、肇庆砚刻、新会葵扇、广东刺绣等开始形成自身的体系与风格。

宋代“广瓷”吸收了北方瓷窑的成就,在制作工艺和炼制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做到胎质坚薄,器身轻巧,除大量青瓷外还生产优质白瓷;装饰上突破了素面的旧规,通常采用刻划、印花点彩、彩绘以至雕塑等技法,纹饰题材广泛;颜色从较为单调的青,酱褐、酱黄三种增加到白灰白、灰、灰黄、淡黄、砖红六种。总之宋代广东陶瓷业据考古估计年产陶瓷器可达1.3亿种。产量约为唐代的22倍。从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水平及外销情况,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其次,广东瑶族人民用蜡染印花布是一项先进技术。肇庆端州的端砚,在唐代大多数以实用为主,砚面上一般无纹饰。砚的形制也较简单,纯为文房用品之一,随着不断演变和发展,具体反映在砚形砚式的不断增加,从纯文房用品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美术品。诗人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盛赞“端州石工巧如神”。端州成了全国两大产砚区之一,由于砚材难得,故端砚非常名贵,其优质者只作贡品。

(六)明清时期的广东工艺美术。

明清的广东工艺美术进入一个新的发达的时期。诸多手工业得到高速发展,尤以冶铁业、陶瓷业、纺织业、制葵业、采珠业等更为发达。当代广东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不少著名手工艺品就是源于明清时代,经过发展与提高,而成为广东名特产品。例如象牙、雕刻、玉石、端砚雕刻、木雕、广州彩瓷、珐琅、漆器、金属工艺、刺绣、抽纱、藤、竹、草、葵、编织,烟花炮竹以及剪纸、年画、彩灯、金银铜锡铂、木偶、玩具等民间工艺品成为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以广州为中心,分布遍及全省,并相对形成了潮州、佛山等较为发达的重点产地。清代后期,经历鸦片战争,国际列强对广东进行侵略与掠夺,使广东工艺美术受到沉重的打击,不少品种被淘汰,甚至濒临艺绝之的境地,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

第二章历史上广东省工艺产业分布(表格)

历史上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分布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工艺美术在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

领导和支持下,对传统工艺行业进行挖掘,恢复和发展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不仅建国前失传,停产的产品和行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生产领域不断扩展,新产区日益增加,新品种大量涌现;生产和出口有充足的发展,产品质量和技艺水平显著提高。

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这一时期,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生产得以逐渐恢复,技艺得以传承与保留,经过生产体制等的改造,形成了以集体所有制形成为主体、城乡结合、专业生产与副业加工结合的生产体系。1956年,在手工业合作化高潮中,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建立起172个集体所有制的生产合作社,共有19436人参加合作组织,除抽纱、刺绣、草织三个自然行业大部份是家庭副业外,专业性生产的工艺美术艺人,手工业者和小业主等约85.8%参加了合作组织。

到1957年,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到213个合作社、组和合作工厂,人数达3万多人。年产值达2677万元,年出口总额达674万美元。同年,潮州全木雕“蟹篓”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展览会上获得铜质奖章。1957年国家召开第一次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制定了“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政策,极大地鼓舞我省工艺美术技艺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遵循“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和“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中。积极创新花色品种,把我省工艺美术推向全面发展,提高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开发了贝雕画、羽毛画、麦杆贴画和塑料花等新门类、新品种。

1965年,我省工艺美术年产值达1.7亿元,占全国同行产值的三分之一,出口总额约3000万美元,企业208家,职22.8万人,厂外加工队伍达90多万人,形成初具规模的工艺美术行业。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品被指为“封、资、修货色”。受到批判,使我省的工艺美术受到冲击。据不完全统计“文革”初期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经济损失达1.5亿元。

第二阶段为70年初期到90年代中期,这20多年,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我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第一阶段上的基础上得到更快的发展,随着80年代的对外开放,出口量增长快,行业发展迅速。

1973年国务院批转轻工部、外经部《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问题的报告》([1973]46号文)进一步明确发展工艺美术生产的方向,我省通过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精神,积极发展草编、竹编、抽纱刺绣和烟花炮竹等实用工艺品生产,工艺美术门类从40多个发展到60多个,年产值达3.45亿元。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为我省工艺美术迎来了春天,促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创作繁荣、硕果丰满、有4项产品获得国家银杯(银座)奖,还有217项产品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及轻工业部和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在1985年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共征集各种民间工艺品1500件(套),其中600件(套)展出后,由广东省民间工艺馆收藏。还有在保护和发扬工艺美术传统特色和艺术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技术、设备、对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加工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把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我省工艺美术的主要行业,如玩具、玉雕、首饰、藤制品、人造花、烟花炮竹等行业技术、设备得到更新,生产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运用于手工艺美术品生产,不仅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在玩具、抽纱刺绣、金银首饰、烟花炮竹等重点产品制定省企业标准。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我省工艺美术行业进行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通过自营进出口、中外合资、合营及“三来一补”等多种形式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旅游纪念品,内销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使我省工艺美术产品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口、旅游、内销三条渠道的转变和发展。其次,将工艺美术产品向“工艺品实用化”发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大力开拓,发展适销对路的日用

工艺品如绣衣时装、艺术家具、装饰灯具等,使传统的工艺美术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并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适应商品经济和现代生活的需要。

第三阶段是从九十年代到现在。随着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国有、集体企业的转制、三资、乡镇、民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使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形成了城乡结合,民间生产和现代化专业生产齐头并进的生产格局。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艺美术(包括美术陶瓷)(下同)企业有101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88.33亿元,占全国同行比重31.98%,排全国同行首位。销售产值883.28亿元,出口总额39.21亿美元,占全国同行出口总额比重31.58%。全行业利润约27亿元,平均人数达25.64万人。

我省的工艺美术品种丰富多彩。颁具地方特色。主要有工艺雕塑、抽纱刺绣、艺术陶瓷、工艺玻璃、编织工艺、漆器、工艺家具、金属工艺与首饰、其他工艺类共11个大类近千个品种。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深圳市已成为广东新兴工艺美术品、礼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经过长期的发展,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在区域上形成一些产业群。

第三章、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工艺美术是采用天然原材料、传统工艺和技术,主要部份由手工制作等特点。在过去历史时代这些手工艺品是生活的创造者,在今天,它以历史文化保持者的角色成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忆和象征,它凝聚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担负着从经济到艺术的双重任务。

我省工艺美术作为我国古老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一部份在建国后,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对外贸易、美化国内人民生活作出贡献。在我省经济日益强盛的今天,仍以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在我省经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我省的主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2008年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包括艺术陶瓷)1288.33亿元,排全国同行首位。规模以上企业达1018家,出口总额39.21亿美元占全国同行出口比重31.58%。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时尚文化、文化艺术含量丰富、实用价值高的工艺美术需求上升,也拉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

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省工艺美术经多年发展不仅有悠久的岭南历史,各具特色,而且成为我省各地方传统工业的主柱产业或城市的名片。形成产业集群和产品集聚区。在国内市场占有较高份额,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27.8万人。全行业有就业人员近200万人,农村加工队伍约100多万人。如潮州市陶瓷行业,从业人员约40多万人,而且70%以上是安置下岗工人和附近的农村农民,还带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致富的步伐。

四、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绿色家园的途径。许多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在制作过程中是利用废弃和可再生资源。具有低投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的突出特点。不需要大量消耗能源,特别是不需要大量消耗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属于“无烟工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五、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首先,工艺美术行业具有产业和文化双重属性。从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史中看到,历史上源于中原的古老传统手工艺品落户岭南后,经过传承发展后,衍生出岭南地区特有的地方特色的新品种,是中原文化和当地粤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在对外交往中,吸取西方工艺之长,为我所用,形成新的技艺与品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产生深厚的文化底蕴,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岭南人民智慧文化和物质加工的产物。昨天的工艺美术品是今天的文物,今天的工艺美术品是明天的文物。

其次,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体现不仅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特殊产业。随着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人们在文化素养、艺术、环境质量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在为国内外消费需求提供产品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在历史、时尚、艺术、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第四章、我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现状。

在商品经济越来越深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成为至关重要的大事。1997年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在法律与法规的层面上对传统工艺美术有保护进行确定。在条例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进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的有关精神。省政府在2004年颁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以下简称“保护规定”),系统规定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和人才的办法和措施,基本规范了我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省传统工艺美术珍品,开展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的做法等。

2006年,省政府确定“十一五”期间从文化大省重点项目资金中安排1800万元用于传统工艺美术工作2006年底我委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从建立和完善认定保护制度,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加大保护力度,推进收藏展示和艺术传播,确保经费投入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同时,省财政厅牵头制定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地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给予资

金支持。

我省《保护规定》颁布后,部份工艺美术重点地区相继出台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潮州市政府出台促进发展的措施,表彰对保护和发展潮州市传统工艺美术做出贡献的工艺美术人员,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院,授予22人“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并分别给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艺人发津贴等。深圳市政府制订的《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2007-2020年规划纲要》,将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强势行业和重点领域纳入发展规划,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将文化产业列入深圳四大主柱产业,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强势文化行业,首次纳入总体规划。肇庆市成立了端砚指导委员会等。

第五章、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

一、广东省四名艺人获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

1979年8月,原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在这次会上,轻工部对经过评审的34名在工艺美术创作上有独特成就和重大贡献的艺人和创作设计人员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我省有林智成(潮绣)、刘传(石湾艺陶)、陈嘉棠(工艺家具)翁荣标(象牙雕刻)等四人获得此称号。

二、第一届至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

随着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壮大,涌现一大批技艺精湛,水平高超工艺美术大师,为了表彰这些优秀专业人才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1986年原广东省第二轻工业厅开展第一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广东省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的复函》(粤办函[1986]533号)评审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6人,“广东工艺美术家”54人。1999年广东省轻纺工业厅与省人事厅组织开展第二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共评审出广东省省工艺美术大师人。

三、组织推荐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候选人工作。

到2000年,全省两届评审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22人,其中,除第一届4人外,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有7人。第三届有6人,第四届有3人等共20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为通过对有突出业绩的优秀传统工艺美创作人员进行表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激励,引导广大传统的专业工艺美术进一步繁荣创作,传承创新,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17号)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的通知》(发改产业[2005]2627号)的文件有关精神。我委在组织推荐第五届中国工艺阐述大师候选人的工作中,坚持三项原则,建立程序,规范评审的工作方法来开展工作。

首先,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坚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的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三项原则要求,我委会同省民委、监察委、民政厅、财政厅、人事厅、国土厅、文化厅、国资委成立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评审工作。各市经贸部门具体负责组织本地申报工作。为使评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行为规范,公正客观,我们建立健全评审推荐工作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评审工作规程,评分细则,工作人员和评委守则第一系列文件。

其次:在开展推荐评审工作中,按照国家有关工作程序我们建立我省专家库,向国家专家库推荐30名专家;召开了广东省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座谈会议,组织有关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各市经贸部门工作人员和申报者传达国家发改委评审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大师评审的范围、条件和网上申报系统使用方法;要求各市经贸部门发动并择优推荐本

地区优秀工艺美术技艺人员参加评审。在进入推荐具体工作阶段,我委对各市推荐的64位申报者进行公示后,邀请纪检监察人员对评审进行全程的监督,规范高效的开展评审工作。组织评审委员会分三个专业评审组进行申报者资格审查,按评分细则打分排次序,全体评委进行无记名投票,召开省领导小组会议等程序,最终确定上报20名申报者的名单。

再次,按照国家评审办的统一部署,我委先后组织两批评审专家赴京参加初审、复审工作,还组织送审组,制定详细送展、撤展工作方案,顺利组织完成了我省申报者申报作品的送展和撤展任务。经国家评审办组织评审,我省上报的20名候选人中有11人获得第五届中国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至今为止,我省共有31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光荣称号。

开展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推荐工作,是我省政府机构改革后第一次在工艺美术行业开展的评审推荐工作,我委以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工作细致、圆满完成评审推荐的各项工作,不仅积累工作经验,培养队伍,为我省开展工艺美术行业有关工作打下基础。

第六章、开展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

根据《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粤府令94号)第七条“本省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珍品、工艺美术大师实行认定保护制度。”和第十五条:经评审委员会评审为本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由省工艺美术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一、建立组织工作机构

考虑到评审工作多年未进行,这次评审是〈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粤府令94号)颁布后,在省政府体制后由我委组织的第一次评审。为充分体现省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重视和广大技艺人员的关心,我们进行广泛的调研之后上报《关于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量评审工作情况的报告》(粤经贸工业[2008]833号)遵照省领导有关同意你委下来工作安排,此事抓出新水平对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指示精神。我们建立评审组织工作机构。

(一)、建立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了由委领导及省工艺美术协会有关领导组成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评审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申报、评审、认定授予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审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承办有关评审的组织工作。

(二)、各市、计划单列市的经贸部门(以下简称经贸部门)按照评审工作原则及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具体负责组织本地申报和推荐有关工作。

(三)、按照《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受我委委托承担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的具体工作。

二、评审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评审工作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知识与人才、传承、保护和发展我省传统工艺美术。通过对有突出业绩的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创作人员进行表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激励和引导他们进一步繁荣创作,传承创新,开拓市场,促进我

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

(二)、确定工作原则。一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照《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行政许可法》《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开展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切实依法履行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二是坚持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的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建立专家库。组织行业协会、专家等有关方面高效规范开展工作。三是坚持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在评审开始制订科学的工作制度、评审工作程序,使评审过程规范化,评审的各项工作依法办事、有章可循。

(三)、评审工作要求。吸取国家及其他省市评审工艺美术大量的经验和做法,制订《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评审办法》)以《评审办法》为评审申报工作的依据。规定和明确评审申报范围、评审申报条件、申报程序、评审和认定程序等。

三、有关基础工作。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政府部门在行政程序方面应首先制定规则,以保证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顺序等方面规范、合法。为使评审工作规范、科学公正、廉洁高效进行,除制订《评审办法》指导评审工作依据外,还将评审各项程序细化、编写《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手册》(以下简称《评审工作手册》)以确保评审工作质量、提高评审工作水平。

(一)、评审工作规范。在《评审工作手册》中制订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方案、工作人员工作守则、工作人员承诺函、评审专家承诺函、评审专家邀请函、制定评分体系-分选择性指标和客观指标,制订评审规定,使评审全过程程序化、规范化、环环相扣有序进行。

(二)、设立专家库。委托省工艺美术协会建立完善省工艺美术专家库。专家库中有中国、省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及工艺美术相关专业院校的教授、行业内的专家及文化部门的知名专家共178名,总计中:省内专家150名其中:中国、省工艺美术大师名,省外专家28名。

(三)、建立网上申报、公示系统。在互联网上,各市根据我委网上申报系统,下载有关表格和报送有关资料并组织申报者进行资格、推荐公示。

(四)、廉政建设。根据国家及外省和我省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各市推荐中增加由各市经贸部门组织对艺人进行现场技艺考核,并进行拍摄备查。其次,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对评审工作的监督。

四、评审工作主要进程。

(一)、是委托省工艺美术协会做好参评技艺人员作品评审展示工作。先后有224人共680件/套作品在岭南民间艺术馆进行参评展示。

(二)、是组织开展封闭评审。按照申报者申报类别将其分为工艺雕刻、艺术陶瓷、其他工艺美术类三个专业评审级,专业评审组评委对本组申报的申报资料和作品独立进行打分,由计算机统计得分确定申报者在专业组推荐排序;评审委员会评委根据各专业评审组的推荐排序,经充分讨论后,以一人一票,三分之二票数通过的形式产生省工艺美术大师建议名单。

(三)、是做好公示和投诉处理工作。

五、评审过程中出现的工作情况。

(一)、各市开展评审工作情况。这次评审工作中,工艺美术主要产区积极认真开展申报的各项工作,各市经贸部门深入到企业、艺人工作室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还在地方媒体开展宣传,共有12个市的233位技艺人员参加申报。评审办受理224位申报者的申报资料,申报者年龄最大89岁,最小32岁。

(二)、评审过程中有关情况。

在评审过程中,部份地区和类别出现不平衡情况,评审领导小组及时组织评审委员会会议进行研究。按照以最高分为起点,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和投票。填补空缺。

(三)、评审结果。经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审推荐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建议人数99人,其中,工艺雕刻类37人、刺绣和染织类有7人、艺术陶瓷类39人、工艺玻璃类1人、纺织工艺类1人、漆器类1人、工艺家具类1人、金属工艺和首饰类1人、其他工艺类12人。

这次由我委组织的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按照省领导批示的:此事抓出新水平对我省平衡较快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要求,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工作科学细致、组织结构合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艰巨而又复杂的评审任务,从思想、组织、原则、方法等除了借鉴国家和外省的经验外,不少工作方法如建立评审手册等都具有开创性,为今后按照《保护规定》开展技艺及珍品认定等工作。积累经验、培养队伍、奠定基础。

第三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的成功,极大促进我省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推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创新和进步,在广东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

第六章、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的构想。

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是呈良性发展状态,但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如文化环境变化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的问

题;使守旧的传承工艺美术产品不能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要;现代科技工业化生产与传统技艺保护的问题;现代的技术改革新取代了部份的传统手工技艺,使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发展迅猛其技艺得到传承,如单纯文化价值高手工技艺繁琐的产品逐步在减少等的制约因素,成为我们要面对机遇与挑战,增强紧迫感的责任感,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开创我省工艺美术发展与振兴的新课题。

一、保护与发展的条件。

首先蜚声国内外的岭南文化,是我省工艺美术创新和发展的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其次,丰富的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为工艺美术提供了原材料基础;再次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一支相当规模的技艺人才队伍及我省的专业美术院校为我省工艺美术的提供智力和人才基础支撑;再次,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使工艺美术的振兴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将为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保障。

二、保护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基本路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特色文化,以保护为基础,创新与发展为主线,实施人才兴业、品牌带动、文化振兴。创新推进战略,拟推进法规体系建设,传承保护,产业集群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六大工程”,将我省从工艺美术大省建设成为工艺美术强省,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和社会主义和谐广东作出贡献。

三、保护与发展的下一步重点构想

围绕广东经济、文化建设的目标,工艺美术行业担负着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振兴民族产业的双重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抓住机遇,实现工艺美术行业的保护、发展与振兴上新台阶,拟提出抓“六大建设工程”》

(一)、法规体系完善建设工程。在省政府批准出台的《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实施细则》、《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试行办法》的法规文件外,还需制定《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认定细则》《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珍品认定和征标使用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制订法规性文件,为保护与发展工艺美术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传承保护工程。一是,按照《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的有关规定,提高全社会保护传统技艺、品种和资源的意识,以有效推进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挖掘、继承、保护和发展。二是推进产品与技法创新。首先是设计创新。工艺美术产品的及造型设计,要从古代到现代、从神话到现实、从抽象到写实等,从多方面设计创新,改变部份工艺美术产品

品种单调等问题,其次是技法到新。既要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技法,更要吸收国内外优秀和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技艺,丰富我省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载体。三是功能创新。除观赏和陈设功能外,应开发更多的使用功能相结合。如生活日用、礼仪交际、文化标志、环境美化、旅游纪念、收藏增值等功能。以提高我省工艺美术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人才建设工程。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是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为一体,是技艺创作者知识、智慧和技能的结果。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是保护和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是通过加强大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大师、多出优秀技艺人才,成为产业的带头人;逐步完善师承制度,成为传承优秀技艺,打造行业品牌支撑基础。二是充分发挥高等专业院校优势,加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术理论方面培养。除了聘请大师进院校授课外,鼓励在校生生拜师学艺使院校成为培育工艺美术人才的基地;三是发挥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培训服务平台对传统工艺美术名类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培训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实用型人才和技术工人,分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以促进专业人员成长和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

(四)、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加强对现有工艺美术集群的指导、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集群产业优势,做精做强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引导工艺美术产业链相关企业向产业集群集聚,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集群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以成为有规模、有特色、体系完整的产业集群。

(五)、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对已形成的各地工艺美术专业市场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如建立产品检测、鉴定、仲裁、公证机构,以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其次,为适应国际市场对以岭南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产品需求上升的趋势,探索运用国外的资源,加强与国际工艺美术同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完善营销网络,深度拓展国际市场。

(六)、实施名牌战略工程。促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可持续发展,才能使行业有效得到保护与传承,通过行业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优势品牌,扩大我省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影响力。一是树立“名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开发工艺美术名特精品。二是建立“名店”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连锁经营,打造有特色工艺美术产品“名店”。三是打造“名师”与“名品”。整合大师、技艺、材料、市场网络等优势资源,着力开发精品,不断提高大师艺术作品的知名度、观赏性和附加值及收藏价值。

广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

一、行业的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情况。

广州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品种繁多,共有30多种门类。其中象牙雕刻、玉石雕刻、红木雕刻、广州彩瓷和广州刺绣,合称“三雕一彩一绣”或“五宝”,名扬中外。其它如榄雕、贝雕、骨雕、砖雕、檀香扇、羽毛扇、宫灯、漆器、珐琅、玻璃刻画、金银首饰等等,亦异彩纷呈,闻名遐迩。众多的工艺品种及丰厚的文化底蕴,令广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广东乃至国内有着重要的地位。

广州象牙雕刻和玉石雕刻的历史,均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南越国时期,考古证明当时制作技艺水平高超。经过历代发展,牙、玉雕以多层镂空雕刻称绝。现牙球的镂雕最高可达五六十层,比上世纪初荣获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25层牙球,雕刻技艺更上了一个层次;玉球镂雕则要在材料硬、体积大和有重量的情况下以更高难度的技艺进行镂空雕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红木雕刻以家具产品为代表,广式红木家具风格厚重,图案讲求中西结合而别具一格,在清代已独领风骚,为皇家御用之首选。广州彩瓷纹饰丰富,精工重彩,金碧辉煌,堪称世界的“官窑”。广州刺绣在一千多年前就见于文字记载,作品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针法多变,斑斓夺目,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这些富含岭南特色和艺术风采的工艺品,是广州文化名城的一张精彩名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广州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高峰,特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