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论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论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论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谈存在与存在者

摘要:存在不是存在者,不是对象和客体,存在是存在,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它只有内涵义,没有延伸义。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存在者”。

关键字:《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存在存在者存在的普遍性人《存在与时间》继承了古希腊的思辨传统,海德格尔对日常语言中的“存在”与“存在者”的意指提出了疑问,并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深入了本源,从本质上探究了存在与存在者。

海德格尔把存在重新提到了最重要的本源位置,“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但却不等于说他是最清楚的概念”①。正如海德格尔在第一节所说:“他曾使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之殚精竭虑”②。同时在这本书里,海德格尔通过不同时期人们对存在的观点,来指出这些观点的矛盾,如在这里主要论述了亚里士多德观点之后的继承,他的观点与柏拉图观点的联系与不同和中世纪托马斯主义以及司各脱主义受他的影响与相互争论,以及黑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颠覆。因此,我认为至今“存在”还是一个不清晰的概念。

《存在与时间》是从对存在开始思考的,存在与是,为同一意义。但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存在之后,西方哲学就放弃了对存在的思考,而科学理论却是对存在者的建设理论,并代替了对存在的理解,就是具体的存在事物代替了对存在的认识。

根据存在的普遍性和“存在这个概念是不可定义的”③,因此,存在一定不是一个实体,它不等同于存在者,任何可以定义的东西,都只是存在者,而存在不是存在者,当然不可定义。海德格尔之所以认为存在不能被证明,是因为存在的无限,即存在的普遍性。有的时候,我们之所以忽略存在,是因为往往以存在者作为存在本身的替身,这两个概念是不可混淆的,假如可以认识存在的普遍性,就可以区分存在与存在者的不同,这是存在与存在者本质上的差别。

存在的普遍性的前提是思考,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所以世界因为认识而存在,缺乏认识那么就不构成世界,因为自己的想象世界因此存在。我的思考、想像铸就了我这个人,由此联想的就是思考能创造了所有事物,所以存在是主观性、不理性的。继续这样思考,因为思考而存在,不思考就毁灭,所以这种思考是不为学术界所支持的。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者大多讲究顿悟,人们懂得思考关于人生、天地之间的大道理,人们会顿悟是因为他们会思考,在思考中解脱,他们之所以思考是因为他们是现实存在的,存在先于思考,存在了以后才能思考。所以,人的生存是本真和非本真的,人的整个是现实存在的。无论任何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什么,这种把握总已经包含了对存在的某些领悟。

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者,人这种存在者不是现成的已定型的存在物,而是未定型的存在者。换言之,认识一种“活”的存在者,因而存在就可能通过人这种存在者在这里“存在出来”,得以显现。正如海德格尔说“我们怎样理解自己存在,我们就怎样存在。”④

综上所述,存在与存在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世界上任何一种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存在者,而存在却是最普遍的概念,它超越于所有的存在者。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应,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2) ④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P4,P3,P5,P288.

(3)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4)林可济.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梳理西方哲学史.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简答题部分: 1、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掌握学科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2)掌握学科结构有助于记忆; (3)掌握学科结构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4)掌握学科结构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2、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他的教学论具有如下特点: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3、简述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3)活动教学和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4)发现教学指向于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4、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 答:课程概念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把课程作为学科,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设计,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晚近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之发展中,课程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包括: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5.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答:卢梭主张的自然教育是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针对当时“原罪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儿童的种种约束、限制和惩罚而改变儿童的本性、根绝儿童的恶源的特点,卢梭提出了“消极教育”的策略。因为在他看来,儿童的全部教育不是从外部灌输道德与知识,而是使其本性、禀赋、能力免受外界影响,得以自由发展。但这种自然发展并非与社会环境不相容,只不过前提是人的自然天性充分展开以后再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在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灵的自然发展依然可加速进行。 6、主动作业的内涵及特点 内涵: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 特点:1适合儿童经验生长的要求。2源于社会生活,充满了具有社会性质的原理和事实。3作为科学的理解自然地原料和过程的活动中心,可以不断指向科学的逻辑经验的发展。 7、“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技术兴趣”的追求。 8、泰勒原理中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有哪些?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9.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答:(1)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即教学的教育性原则。(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针对学生存在或提出的问题,从单个课题出发组织教学,但同时强调课题作为学科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相应学科中的其他课题有系统联系。(3)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把掌握知识和培养智力结合起来。(4-)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原则。它要求教学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 10.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答:(1)基本性,它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要求选择的范例能包含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科学规律。(2)基础性,是针对学生、针对学生主体实际状况的适切性而言。基础性原则要求范例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经达到的某方面智力发展水平出发,教授的基本经验是能促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的东西。(3)范例性,是针对教学活动而言。它要求设计一种教学结构,使得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构化。 11.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答: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四个环节,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其功用指向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的整个系统进行的基本保证。其中,目标既作用于学习经验,又作用

论《局外人》中的荒谬感

论《局外人》中的荒谬感 姓名:陈思清学号:11370945007 摘要: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是荒诞文学的代表作。在《局外人》中,加缪以非理性为武器审视社会,揭示了现代人无法挣脱的巨大荒谬感,塑造了在荒诞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异常的莫尔索。表面看来,他对待亲情、爱情、友情,甚至自己的生命都显得麻木不仁,但是他却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展现着他对世界的哲学态度。他始终以坚持自我内心的真实,并因此而被众人视为异己。然而,这部小说是一部深入心灵之作,它所展现的荒诞意义正在于反抗荒诞,摧毁荒诞,重构新的人 类世界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虚无与荒诞信仰 这是一部简单却又晦深的小说。全书只用“我”——默尔索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一切事物都从主人公的内心出发去感受,不涉及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其他人就是其他人,永远是客体,只有“我”是主体。别人的内心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的,因为每个人都在用“我”感受着别人的存在,每个人对自己来说都是主体。加缪不想超出这一点,他严格遵循着世界只是“我”眼中的世界的原则。 加缪对细节近乎疯狂的描绘,让人震惊。加缪用尽笔力所描绘的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看似微不足道(甚至常常让人感到厌烦),却是全书的关键所在。我想,这正是加缪在本书中真正想要传达的思想主旨。只有你足够认真,就会发现这些构成了全书的琐碎细节,也是构成了我们全部生活的细节。无论你生活在哪个地方,哪个社会背景中,都无法避免这些细节所带给我们的感受。欲望和希望裹挟着我们前进,可我们却一点也不知情,更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处。就像一个被判了死缓、前途未卜的人。细节就是这种囚禁、困顿状态的真实体现。只是大多数人都已麻木,感觉不到这些细节了。加缪用看似陌生化的无意义的细节的堆砌,表现了已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却是时时刻刻牵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一种力量。这就是加缪的高明之处。

论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论政府存在的的必要性 社会管理16级 朱友焕 政府是人与机构的结合体,它的意志具有强制力,他尊重风俗、习惯,提倡道德,制定并执行法律(纪律),以约束人类的行为。一般意义的政府涵盖了国家机构的政府和非国家机构的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机构,它需要应用风俗、习惯、道德、法律对社会进行管理。 政府作为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政府的职能将不断扩大,政府机构也逐步完善;随着国家的消灭,政府也将而消亡。在现代国家,一般由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的结构、组成和职权。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的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政府直接指挥国家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器,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进行政治统治。同时,政府还必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这是政府进行政治统治的前提和基础。政府的职权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指挥国家机器,维持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管理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等。对外,则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保卫本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

侵犯,维护国家的独立等。政府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扩大。 换个角度看,政府之存在的必要性及其职能作用,正是因为每个人才都必然地或多或少地存在缺点--无德、少德、失德、失德等之不足,才需要政府之存在并赋予其政府相应的职能作用的!或者说,治理、发展和外交一个国家在于使用好本国的人才,要使用好本国的人才,关键和前提是要帮助人才克服相应的“天生”之缺点和不足,并防止避免人才们之缺点不足等而造成对一个国家的危害祸患甚至犯罪造孽等! 正是人才必然的缺陷缺点,才需要政府存在并严格法制地管理监督、避免防止、纠正奖惩等,确保每个人才正面积极地发挥其才能而造福国家和人民!一个好政府应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营造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环境,使下一代有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政府的存在是为了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规范人的行为准则,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调节市场,为人民争取福利,保护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所以,政府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建设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

建设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 一、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分类 要想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必须得有科学适用的计价依据,主要包括造价定额、造价指标、取费定额、工期定额、基础单价和工程造价指数等。 (一)造价定额 造价定额一般是指完成指定的单项施工内容在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方面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在我国属于推荐性经济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有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 1.预算定额 是计价定额当中的基础性定额,主要用于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计算工程造价和计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需要量。同时,预算定额是在招标承包情况下,计算标底和确定报价的主要依据。预算定额是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项目划分的。 2.概算定额 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和修正概算时,确定工程概算造价,计算劳动、机械台班、材料需要量所使用的定额。概算定额的项目划分对象是扩大分部分项工程,其编制基础是预算定额,但比预算定额综合扩大。 (二)造价指标

造价指标是反映特定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或建设项目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综合需要量。在我国,属参考性经济标准,如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 1.概算指标 是按一定计量单位规定的,比概算定额更综合扩大的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劳动、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和造价指标。在建筑工程中,它往往按完整的建筑物、构筑物以、或座等为计量单位进行编制。概算指标是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工程概算,计算劳动、机械台班、材料需要量的依据。它一般是在概算定额和预算定额基础上编制的。 2.投资估算指标 是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的基础和依据。估算指标与概预算定额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它往往以独立的建设项目、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为对象,综合项目全过程投资和建设中的各类成本和费用,反映其扩大的技术经济指标。投资估算指标一般根据历史的预决算资料和价格变动等资料编制,但其编制基础仍离不开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 (三)取费定额 取费定额是以某些费用项目为计算基础,反映专项费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百分率或标准,它是定额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工期定额 工期定额是为各类工程规定的施工期限的定额天数。包括建设工期定额和施工工期定额两个层次。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 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及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 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

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 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 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4、简述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5、什么叫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6、简述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

加缪的荒诞与反抗

加缪的荒诞与反抗 课目:西方现当代哲学 姓名:向康 班级:机自学硕1001 学院:机电学院 学号:0121004931023

摘要:加缪是阿尔及利亚人。他是一个激进的无神论 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他是当代西方对荒谬进行深刻揭露 的突出代表。在加缪的思想中,“荒谬”和“反抗”是 一对中心概念。前者概括了他对人在世界、存在面前无 能为力的清醒认识;后者面对如此存在的人应该有的态 度,又是对传统人文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人性道德追 求的一种重构和现代阐释。在现代虚无主义的浪潮中,加缪的思考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守、对幸福的思考,同时 也是对20世纪人类精神文化资源的贡献。加缪的哲学 现在又能启发人们对现实、未来以及自身新的思考,并 且帮助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人或我们自身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 荒诞、反抗。 荒谬的含义: 加缪的荒诞哲学首先是一种人生哲学。他关心的不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之间的问题而是诸如人生是否有意义,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加缪的荒诞哲学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于生与死的问题。他的思想是“以认识自我”的一种努力,是关于人和人生的一种探索。他要回答的问题不是“人是什么”而是“人的命运是什么”和已经存在的人如和对待自己的命运的问题。加缪认为“所谓意义或意义感乃是人与世界的一种价值构造”。意义或意义感的产生的过程就是人与世

界同时向对方双向开放的过程。当这种圣神的遭遇中断了如同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与布景的分离,意义就会隐匿不现,这时荒诞就会飘然而至。世界本无所谓意义,所以我们不能说世界是荒诞的。荒诞不是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生命情态,是生命与世界一种非价值的关联。所有的荒诞都来自人与世界的分离,来自于人对奠基其家园的大地的分离。 加缪的荒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非理性的世界与盲目的理性愿望之间的对立,也是人与世界的对立。荒诞即取决于与人也取决于与世界。加缪认为:“荒诞产生于人类的呼唤和世界的无理性的沉默之间的对立。” 荒诞的表现: 加缪荒诞的表现主要立足于人对生存状态的怀疑和不适。第一,人失去了一种依靠和希望、成为一个“局外人”、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人”。荒诞是一种孤独情绪,这是加缪荒诞的第一个含义。第二,人对自己的有限性与时间的无限性的恐惧,对肉体死亡的恐惧。明天,他希望明天,可他本应该拒绝的。肉体的反抗本身就是一种荒诞。第三,人对生存状态的不适和陌生的内心感受也是荒诞的一种表现加缪认为“人也发散着非人的东西。这种面对人本身无法估量和堕落,就是荒诞。”第四,人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也是荒诞的一种表现。第五,人对习俗和常规的违背,对公认的

胡锦光:论国家行为

日本学者采用的是“政治性质论”,但两者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只是表述方法有所不同而已。法国的统治作用论者采用的是较为间接的论述方法,他们将国家作用分为统治作用和行政作用,衡量统治作用行为的标准仍然是政治性质,故人们才将这种学说称为“性质说”,以区别于“政治动机说”。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则采用较为直接的论述方法,以政治性质标准来衡量是否属于国家行为。正如否定说所言,任何国家机关的行为都可以说是出于政治动机,也可以说都具有政治性质;如果按照这一标准,任何国家机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归入国家行为的范畴,都享有司法豁免权,那么,司法救济的意义何在呢?法治原则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在现代法治社会,可以说国家机关的任何行为都具有两种性质,即法律性和政治性。如果单纯按照政治性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国家行为,的确会出现否定说所预料的结局。肯定说强调政治性,否定说则偏重于法律性,理论上的争论也主要纠缠于此。从各国的判例看,其采纳了肯定说,确认了国家行为的存在,但并未完全照搬肯定说关于衡量国家行为的标准。各国判例所采用的标准可以归纳为“高度政治性”。如前所述,国家机关的任何行为都具有法律性和政治性,在一个具体行为中,法律性和政治性会有强弱不同的表现,或者是法律性强于政治性,或者是政治性强于法律性,抑或是两者相当。当一个行为的政治性强于其法律性时,可以认为该行为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从理论上说,高度政治性的“高度”仍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何者为“高度”,完全依从于法官的认识能力及在此基础上的判断,包括对法院性质的认识、对法官自身能力的认识、对判断标准的认识、对判决可能引起的社会后果的认识及该判决可能对法院产生的影响的认识等。(二)法院回避对国家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根据是什么?持肯定说的学者列举了若干根据,包括法院的判断能力、既定的判断标准、法院对判决结果的承担能力等。如前所述,许多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中,没有对国家行为作出任何规定,甚至没有“国家行为”这一概念,有的国家的宪法或者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国家行为”这一概念,但对什么是国家行为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一般的逻辑,法院必然会尽量缩小国家行为的范围,或者完全不采用国家行为理论,从而扩大自己的司法管辖权。而实际情形却相反,法院即使在缺乏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也仍然采用国家行为理论。上述学者所论述的各种根据,归结到一点就是法院的自律性。即法院为了维护自身的司法独立性和崇高的社会地位、法律地位,自愿放弃对某些行为的管辖权。假如法院对某些政治性较强的行为作出判断,就可能会招致其他国家机关、特别是人民的不满和反感,法院现存的地位和独立性就难以保障。可见,法院的上述做法,名义上是自律,实际上是一种“他律”。学者所论述的实际上不过是法院要寻找的种种外在形式上的原因。国家行为的高度政治性与法院对自身能力的估计并进而对司法管辖权的自我限制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从法院的角度分析国家行为,对于某些行为为什么要被作为“国家行为”来看待,其又为什么能够回避司法审查,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四、国家行为的范围按照法国的“统治行为”理论,其统治行为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政府和议会关系中的行为,包括召集和解散议会,以及提出法律案和公布法律的各种行为;(2)政府在国际关系中所采取的行为;(3)总统认为出现紧急情况,作出实施《宪法》第16条的决定,以及总统根据《宪法》第11条规定,作出将法律草案提交公民复决的决定。(28)根据美国的判例,其政治问题主要有:(1)在州政治的领域:“共和政体”的涵义、州正统政府的认定、管理全州的公职(如州长、副州长)选举中有关当选者的决定,总之涉及州政府的合法性问题;(2)在联邦政治及州际政治的领域:合众国宪法修正案的有效性(但法院为了作出判断而得到必要和及明确的基准和情报除外)、法律的形式效力(但仅限于合宪解释不可能或者如果宣布该法律无效可能引起社会混乱的情况)、政党的全国大会代表的资格审查、逃亡犯罪人的州际引渡;(3)在战争权限的领域:对决定召集民兵的前提及紧急状态发生的认定、有关州兵的组织、装备、规则、指挥的具体规定(但州兵在执行公务中基于故意或者过失对市民的不法行为除外);(4)在国际问题领域:条约的存续及效力(但与此有关的政治部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摘要:在某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起作用,而这些部门是社会再生产又需要这些部门。国家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保护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国企就必须在某些领域存在。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委托管理机制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扭亏增盈成效显著,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经营缺乏活力,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手段单一、方式陈旧,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积极性受到挫伤,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来看,多数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员工激励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相配合,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出来。由此,寻找科学的方法和机制激励员工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十分重要的课题。 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权责不清,激励低效,国有企业所有权缺位(或虚位),使得国有企业中所有权关系模糊,国有产权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从整体上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所有权代表,但如果从 10 具体情况分析又都不是所有权主体,谁也不肯承担经济责任,国有产权并未有效行使,没有人真正关心国有产权的利益。所有权约束的软化导致经营者责任的缺乏,经营者形不成激励的内在动力。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可避免地成为国有企业的委托人,在企业外部对代理人进行约束,常常导致对企业直接的行政干预。经营者由政府任命、管理,而不是产生于市场竞争之中;素质、能力较差;经营者关心的是个人升迁,随时准备着上级的调动,缺乏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长期经营的动力,不利于激励机制的落实。

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解读(二)

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解读(二) 1.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预算定额》中的措施项目费不包括哪些费用? 答:2012年预算定额中不包括二次搬运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和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发生时可另行计算。 2.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中接地母线、引下线、避雷网的搭接长度如何计算? 答:接地母线、引下线、避雷网的搭接长度,分别综合在有关定额子目中,不得另行计算。 3.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消防系统的桥架、电缆、配管配线等如何计算? 答:电缆敷设、桥架安装、配管配线、接线盒、动力、应急照明控制设备、电动机检查接线、防雷接地装置等安装,均执行第四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相应项目。

4.2012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十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室内外的采暖、给排水、燃气管道的划分界限是什么? 答:(1)采暖、给排水管道:室内、外管道均以建筑物外墙皮1.5m 为界。 (2)燃气管道:地下引入室内的管道以室内第一个阀门为界; (3)燃气管道:地上引入室内的管道以墙外三通为界。 5.2014年4月1日之前开工的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是否按照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调整安全文明施工费的通知》[京建发〔2014〕101号]进行调整? 答:2014年4月1日以前开工的在施工程,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对已实施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标准需加以提高的,发承包双方可依据工程实施的新的标准化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并及时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其调整原则和方法。 2014年4月1日以前开工的工程已完工未办理结算的工程和已办完竣工结算的工程,仍执行原费率标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大学存在的必要性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TIAN FU COLLEG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学士学位论文 BACHELOR THESIS 论文题目:浅析大学存在的必要性 作者强成成 专业工程管理(造价方向) 班级学号40906221 指导教师曹敏 定稿时间2011-6-12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学习的同学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日期:年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摘要 如今伴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和所学专业不对口以及越来越形式化的大学教育,巨额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教育产生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即合理,本文将从大学的基本功能和现实意义两大方面略述大学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教育必要性现实意义大学功能 I

ABSTRACT T oday, along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pressure on employment, employment in these two fields are not formal counterparts and, increasingly, university education, a huge investment and earnings are not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suspiciou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Marxist philosophy holds that there is reasonable, this will b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significance in two areas outlined the need exists. Keywords: University Necessity Significance University function II

《荒诞的人的反抗》——论加缪《局外人》(2009)

《荒诞的人的反抗》——论加缪《局外人》(2009)《荒诞的人的反抗》——论加缪《局外人》(2009)淡然远去 摘要:《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在《局外人》中,理性的社会是荒诞的象征,莫尔索则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追逐着本真的生活方式。充满激情地投入阳光、大海与女人的怀抱的方式是他对荒诞的自在的反抗,对道德、法律的冷漠是他自为的反抗。在这反抗中,他体验到了生命的幸福。 引言 《局外人》的研究专著很少,原因很简单,这部中篇小说的内涵比较容易把握,况且加缪在《局外人》的序言和《西西弗斯神话》中对此书作了注解。除去萨特在《局外人的诠释》中认为默尔索是一位荒诞的圣宠,而《局外人》只不过是类似于伏尔泰《老实人》的道德家的中篇小说之外,大多数研究者都赞同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为《局外人》做出的解释,比如我国当代法国文学研究专家郭宏安在《从蒙田到加缪:重建法国文学的阅读空间》中就认为默尔索乃是一个荒诞的人。 之所以选择这个论题,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人的生存状况。大众的生存方式总是在适应历史发展的大潮流。在这大潮流中所忽略的往往是人的个体生命的自由,这尤其体现在工业化文明下的当代。莫尔索的意义不在于他用怎样的行动创造了怎样的价值,一味耽于肉欲并不是完全可取的。他的意义在于以一个否定者的姿态出现。对于理性泛滥的否定,对于道德虚假的否定,以至于对于整个社会虚假的否定,表达出一个独立的人在整个社会出现病态时所应当拥有的选择的自由。莫尔索否定的方式是拒绝说假话,拒绝虚假的行动,拒绝虚假的生活方式。在对生命本真的追求中,他处处冒犯着虚假的社会,他是这个虚假的社会的局外人。莫尔索的全部命运是,因为母亲下葬时没掉眼泪而被判死刑。理性本来试图拒绝荒诞,但自身却处处携带着荒诞。本文试图先理清荒诞在小说中的显现,然后阐明莫尔索反抗荒诞的方式,及其意义。 一、荒诞的显现 按照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给荒诞下的定义,荒诞乃是人类的呼唤和世界的无理的沉默之间的对立。[1]它本质上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中的一种愿望与事实分裂的状态。人的理性总是要求他对于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但事物往往厚得瞥不透,在人无法赋予它以意义的时候,荒诞感就产生了。《局外人》是以莫尔索的视角来观察这个社会,从他拒绝虚假的行为考察社会,这个社会本身就是荒诞的。而莫尔索经历的三次死亡事件,则显示出了命运的荒诞。 (一)社会的荒诞 1.荒诞在道德中的显现 荒诞在道德中的显现。从这里开始,默尔索瞥见了一系列的荒诞。 为死者举行葬礼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人类有权利表达对生命的眷恋与对死亡的沉痛感,葬礼应当是庄严的,崇高的,然而在莫尔索的观察中,守灵及送葬过程中人们的种种举动,与葬礼应当有的氛围显得极为不符。在这个过程中,处处是人的本能在压抑之下所表现出的荒诞性:老头子们坐在灵堂门口,一言不发,审判似的盯着莫尔索;在一大片沉默之中嘬腮帮子,发出怪响。吐痰,强忍瞌睡走却睡的很死,早晨醒来面如死灰。在对种种人的本能反映的观察中,葬礼早已失去了它的庄严性。送葬的过程更为荒诞:一面是毒热的太阳,满头的汗,一面是黑沉沉的衣服,有条不紊的形式,但那个女护士长一语道破了人的心声:走得慢,会中暑;走得太快,又要出汗;到了教堂会着凉。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2]

试论国家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试论国家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的好坏与执政党建设密切相关,其中舆论监督制度的完善就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为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首先要强化舆论监督意识,尤其是党政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和新闻工作人员;其次要疏通舆论监督渠道,坚持政务公开化;再次要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标签:执政党舆论监督新闻工作政务公开 执政党建设离不开舆论监督,否则必然走向失败,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条真理。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多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实践证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任何领导人都难免犯错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了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凝聚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我们必须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首先,强化舆论监督意识是发挥监督作用的前提。 舆论监督意识包括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和被监督者诚恳接受监督的意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在的舆论监督状况是不理想的。从党政机关内部看,影响舆论监督功能发挥的主要障碍是: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学得多,吃得透,理解深,思想觉悟高,理论水平也高,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不需要监督;有的则认为舆论监督是给党抹黑,给自己出丑,因此对舆论监督看不惯,有的甚至打击报复。他们喜欢听诺诺之辞,不喜欢听谔谔之言,不是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而是闻过则怒。对此群众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三种屁股”:第一种是听到批评浑身不自在,猴子屁股坐不住;第二种是一批即跳,老虎屁股摸不得;第三种是听了批评无动于衷,大象屁股推不动。从监督者的监督意识、民主意识来看,也是比较淡薄的。有的认为领导是掌权的,咱们是老百姓,监督领导是自寻倒霉。因此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监督的意识,乃是目前舆论监督工作中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第一,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领导干部接受舆论监督,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要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作为被监督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对舆论监督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要有诚意接受监督的义务感,为舆论监督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造成一个民主气氛浓厚的社会环境。要保护新闻工作者依法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对于敢于说真话,表述民意的新闻工作者,要鼓励

批发商存在的必要性

批发商存在的必要性:1、销售更具效果。批发商销售力量使生产商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接触更多的中小客户。由于批发商接触面比较广,常常比生产商更多得到买方的信任。 2、有效集散产品。批发商通过广泛地接触不同的生产商,可以高效率地采购、配置多种产品;迅速把产品供应给零售商和生产企业,提高顾客的采购效率。 3、产品储存保证。批发商备有相当数量的库存,减少了生产商和零售商的仓储成本与风险。 4、提供运输保证。由于批发商备有充分的库存,可以迅速发货,并提供相关的运输服务保证。 5、帮助资金融通。可以为顾客提供便利的财务条件,如准许赊帐,还可以为供应商提供供货等方面的资金保证。 6、承担市场风险。批发商购进产品后,承担了经济风险。如生产供求和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产品运输和保管中的风险,预购和赊帐中的呆帐风险。 7、沟通产销信息。向供应商和顾客提供有关竞争者的产品、服务及价格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8、为零售商服务。经常帮助零售商改进经营管理。如培训销售人员,帮助零售商建立会计和存货控制系统。 浅析以中间商为销售主渠道、直供为辅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钢铁企业的产品在供求关系影响下,通过直供渠道或间接渠道传递到最终用户。直供渠道为生产企业对最终用户的零级渠道,间接渠道为有营销中介的多级渠道。两种销售渠道的特点分别为:直供渠道可以直接面向下游行业,产品服务有针对性,便于产销沟通,控制力较强,有助于钢铁企业长期营销策略的执行;间接渠道有利于市场开拓,风险分散和资金融通。近年来,钢厂不断调整总体营销战略,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努力规避经营风险,在拓展市场营销网络的同时,实施以间接渠道为主,直供渠道为辅的营销组合渠道策略。 选择中间商为销售主渠道策略的由来。 在营销活动实践中,钢厂销售究竟采用直供渠道还是间接渠道,应该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具有技术领先,产业集中度较高,在行业中有垄断地位的产品,较易采用直供渠道;而在市场中竞争对手林立、处于买方市场格局的

加缪作品_局外人_中的荒诞之美

文本研究总第期 MangZhong Literature 445 加缪作品《局外人》中的荒诞之美 ◎孔令笛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阿贝尔·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更是著名的“存在主义”大师。而他的成名作《局外人》也是当时20世纪西方文坛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局外人》所讲述的是主人公莫尔索的一种思想以及行为上的荒诞性与分裂性,用他不同于常人的思考方式以及生活行为来烘托小说所构建的一种荒诞意象图式,主人公冷漠、断裂、无聊,并永远存在一种莫名的焦虑与追索。通过他的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书中人物形象与其生活世界的脱轨游离状态,也能感受到这种生活状态的荒诞性。而加缪在书中所传达的这种局外人的生存态度,不仅仅蕴涵着加缪对于当时社会民众生存常态的质疑与思考,也衍生出了一种超越于众生生活常态的孤独之感。本文将从该小说的荒诞性入手,探讨其艺术创作上的荒诞之美。 一、荒诞美学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变迁与发展,人们对于美学的认识不断被重新定义,就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艺术美学而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迸发出了新型的美学标准与美学观念,而荒诞美学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传统的艺术审美中,荒诞往往只是一种创作元素,而后期随着艺术的开放性,则逐渐从艺术表达手法变成一种思潮流派,进而成为美学的一种,在文学创作中被称为荒诞美学而正式存在。 就西方的文学作品来看,加缪的《局外人》、萨特的《恶心》等都是体现荒诞美学的小说代表作。在这类小说中,主人公往往都存在着一种不同于常态的生活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并且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着世界的常态。如马尔克斯在他的作品《百年孤独》里的表达方式,他通过对神魔鬼怪进行描写,将现实与魔幻结合起来揭示荒诞现实的内容。很多作家为了避免传统小说创作的固定思路,而选择以荒诞的艺术形式来进行一种崭新的内容表达,于是荒诞美学在文学界中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具备荒诞美学的文学作品总是极力通过主人公的表面荒诞与不可理喻来揭示一种对于社会本真的思考与探索,在表面消极与阴暗的背后,实则潜藏着对于美好社会生活形态的追求。 在初期,荒诞作为一种创作元素往往局限于戏剧创作中,而后来随着人们对于荒诞之美的接受以及荒诞审美的建立,荒诞性的艺术创作开始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作家们开始学会用一种表面不合逻辑实则充满感性的文字语言来表达自己,使读者从表面的痛感与孤独感中体会到一种特有的审美快感。我国学者周来祥曾在他的著作《文艺美学》中对于荒诞之美作出这样的表述:“后现代主义艺术以荒诞为追求的理想,荒诞的审美模式规范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可以发现荒诞已经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手法,已然成为一种美学定义,往往借助于黑色幽默小说以及一些新兴小说的独特表达来展现其具体的美学特征。 二、《局外人》中的荒诞意识 (一)面对死亡的荒诞意识 在社会现实中,几乎人人都畏惧死亡,但是在《局外人》中,主人公莫尔索却以默然的态度选择了死亡。在庭审中,莫尔索放弃了向法官说谎而挽救自己的机会,他近乎于以主动的态度来选择了死亡,而他的这一行为在一般人看来便是一种荒诞,一种不理性。特别是当莫尔索被宣判死刑之后,当民众询问他对于这一宣判结果的心理感受的时候,莫尔索的冷漠态度让众人都觉得无法理解,觉得他不正常。特别是在牢狱中,当预审官询问莫尔索是否信仰上帝的时候,莫尔索坚决否定的态度,更加肯定地将他归于荒诞角色中。在莫尔索看来,“反正总是我去死,现在也好,二十年后也好”“出路是没有的,活着是不值得的”“怎么死,什么时候死,这都无关紧要”,而这些心理的真实想法正是他一切默然表情背后的真正原因。在外人看来,当莫尔索选择死亡、拒绝神甫的时候,他的行为是那么荒诞可笑,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莫尔索的这些荒诞性的思想与言行中体会到作者所赋予的思考内涵。 (二)主人公面对母亲死亡的荒诞意识 小说中,当莫尔索得知自己的母亲在养老院过世的时候,他并没有哭泣,而当人们询问他母亲具体年龄的时候,他也模棱两可地回答,甚至当房客问他是否想再看母亲最后一眼的时候,他也回答了“不想”。就社会的道德标准来看,当自己的母亲过世的时候,其儿女内心都应该是悲痛万分的,对于母亲的过世应当是依依不舍的,因而必然不会拒绝看最后一眼的提议,更不会回答不出自己母亲的年龄。而这些在莫尔索这里却全部发生了,他甚至还在自己母亲的灵堂上显得疲倦渴睡,并在送葬的过程中内心焦急万分地希望尽快结束这一切好回家。另外,在母亲下葬之后的第二天,莫尔索就与自己 18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