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任务书修订版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任务书修订版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任务书修订版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任务书修订版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任务

书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杨菊先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大学教务处,湖南湘潭 411105)

摘要:基础性、发展性、竞争性、战略性是学科团队建设人才资源功能的指向,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创新团队是学科团队建设的战略抓手。目前,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建设中存在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整体提升与能级匹配、学科需求与社会需求三对矛盾,而学术水平、实质匹配、自主创新则成为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建设的焦点。

关键词:学科建设;学科团队;能级匹配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A Study of Approaches to Team Building for Disciplines at a University

YANG Ju-xian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Team building for various disciplines aims at its foundation,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strategy, and is focused on fostering master scholars, key personnel and innovative teams. At present,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this regard are those between the current needs and future needs, between an overall enhancement and a match of one’s capability and level designation, and between the academic needs and social needs. The academic strength, capability level match, and innovation are the major areas in team building.

Key words:discipline building; discipline team; match of one’s capability and level designation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围绕学术性而展开的社会建制活动。这一社会建制活动是以学科团队人才资源为基点的,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科团队人才资源的基础性功能、发展性功能、竞争性功能和战略性功能。学科团队建设人才资源功能的指向或者说在人才资源的挖掘中,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创新团队构成是其战略抓手,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整体提升与能级匹配、学科需求与社会需求则是其必须解决的三对矛盾,而这些又都必须围绕学术水平、实质匹配、自主创新这三个焦点而展开。资源功能是学科团队建设的空间,战略抓手是学科团队建设的突破口,三对矛盾是学科团队建设内在运动状态的反映,三个焦点则是学科团队建设的理想目标。资源功能——战略抓手——运动状态——理想目标分别作为学科团队建设的一个面和三个维度,共同构成学科团队建设的路径集成,共同制约着学科团队建设的成效。

一、学科团队建设人才资源功能的四个指向:基础性、发展性、竞争性、战略性

1. 作为学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基础性功能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其所强调的就是人才对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意义。构成学科建设的基本要素很多,而高素质人才是其基础性资源。

第一,学科的存在与发展是以学科专业人才的训练与发展为前提的,人既是知识的构造者,又被知识所构造。现代知识的这一特征说明,这一时期知识的生产与人的生产同步进行已经成为可能,同时也决定了学科制度的基本特征——知识的生产与高级专门人才生产的整合。

第二,学科建设的主体是人,而且是高层次人才,高等学校及其学科建设的一系列资源都以人才为基础,学科方向要以学科团队成员的兴趣为基础,学科基地要以学科团队成员的参与为前提,学科团队成员特别是其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果,是学科凝炼方向和构筑基地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三,学科建设要避免那种见物不见人,即只重视基础硬件设施建设而轻视高层次人才建设的学科建设思路,因为这是不利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学科建设要将高层次人才作为其基础性资源,围绕这一基础性资源的积累与优化而制订长远规划,夯实基础。

2. 作为学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发展性功能

之所以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并将其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础性资源,并不仅仅在于其基础性作用,而且在于这一基础性资源与一般基础性资源相比,具有发展性,即能够实现增值。一方面,人是最活跃的革命性力量,学科其他资源正是也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其价值;另一方面,学科其他资源一旦纳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过程之中,就有可能实现增值。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有一个明显不同之处,人力资源遵循的是效益递增规律,而不像其他资源遵循的是效益递减规律。对于一个学科而言,一批志趣相同的高层次人才一旦有机地融合于学科建设之中,在消耗一般基础性学科资源的同时,其学科智力资源却以比较快的速度递增。因此,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发展性功能,围绕高层次人才资源进行资源的配置与运作,以激活其他基础性资源。

3. 作为学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资源的竞争性功能

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

也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资源和潜能之所在。一方面,人才的国际化日益明显,人才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倚重本地知识人才。随着一系列重点工程特别是人才工程的启动,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一些学科汇聚了一批优秀拔尖人才。但总的看来,我国高等学校所汇聚的优秀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偏少,缺乏世界一流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普遍较弱。与此同时,国外对我国高层次优秀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高层次人才成为最大的竞争性资源。相对于实验设备等硬件而言,高层次人才并不是金钱所能解决的,高层次人才是一种稀缺的竞争性资源,同时又是一种极具流动性的竞争性资源。为此,一是要在人才竞争中抓住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其学科建设,另一方面要鼓励现有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支持学科团队成员参加重大的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和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竞争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的领导职务,担任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编委,加快提升高校优秀人才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既要考虑到“国际市场国内化”的严峻现实,又要考虑到“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未来挑战。

4. 作为学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战略性功能

知识经济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知识成了第一生产要素,由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引起了科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越来越成为最具全局影响力的竞争。高等学校学科建设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相对于基础条件等物质性资源而言,高层次人才在其资源配置中的战略影响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影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成败好坏的战略性决定因素。“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拥有和储备是学科在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的基础。”

[1]因此,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把高层次人才作为其战略性资源予以重点建设。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这就既要从形而下即对策措施层面,也要从形而上即战略理念层面来考虑高等学校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从战略资源配置的角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这就既要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这一重点,又要高度重视围绕这一战略资源来配置和使用学科的其他资源。

二、学科团队建设的三个战略抓手: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创新团队

1. 要把学术大师作为学科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

一流学科必然聚集了一流的学术人才,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并且拥有大师级学术带头人。正如科南特(1933—1953年为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所言:“大学者,大师云集之地也。如果学校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着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最优秀的大学。”对于学科建设而言,尤其如此,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科,就必须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显示,一个世界级学术大师常常给其所在学科带来无法估量的价值。美国贝尔实验室和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辉煌成就及其每次历史转折的前瞻性,就证实了一个好的带头人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对于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而言,其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近几年有了明显的改善,一批新生力量充实到学科队伍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水平不断提升的要求。但是,学术大师尤其是具有组织协调才能的学术大师仍然非常缺乏,因此,人才竞争的焦点往往体现在学术大师的争夺上。如果不能有效地扭转学术大师严重缺乏的局面,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就难以走出平庸,学科建设就有可能低水平重复或者每况愈下。因此,当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学术大师,要始终坚持把学术大师作为学科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所谓战略抓手,就是指战略上高度重视学术大师的培养与引进,战术上将学术大师的培养

与引进作为学科队伍建设的切入点。对于中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而言,一方面要引智,即从国外吸引、招聘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策略地培育那些具有良好的潜力的学术骨干成为学术大师。前者能够相对较快地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国际影响,但要以顺利的“本土化”为前提;后者能够立足国情,属于一种内涵式发展,但要以时间为代价。因此,要两个方面统筹兼顾,就引智而言,可以是短期的,可以是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就培养而言,则要大力支持其直接参与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从而避免夜郎自大和边缘化。

2. 要把学术骨干作为学科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

学科团队应当是一个金字塔形状,最上面的是学术大师等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这些学术大师以其远见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制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发展重点,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学科建设与发展。但是,学科建设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尽一人之力所能完成的,因此,需要一大批具有良好素质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支持。当前,一些高等学校就存在一叶障目的情形,过于重视所谓学术大师,一切惟学术大师马首是瞻,忽略了学术骨干的培养,将有限的资源过于集中于几个所谓的学术大师,或者是将所有的资源用于培养一、二个学术大师。这种做法在某一个时期也许能够取得突破性成就,如新增一个院士等,但却损害了学科建设的基石,不利于学科及其师资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真正培养一个学术大师,或者是有效引进一个学术大师,都必须以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骨干队伍为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因此,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既要高度重视学术大师的培养与引进,又要高度重视学术骨干的培养与引进,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金字塔,从而达成良好的能级匹配。

3. 要把创新团队作为学科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

“一个高新科技领域中原创性研究的历时性,可以转化成多个领域中原创性研究的共时性。其转化的途径是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源头创新机制”。就科学研究而言,既要以共时性带动历时性,又要以历时性统摄共时性。前者需要科学合作与科学共同体,后者需要科学远见与科学大师。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想状态是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派观点或体系。缺乏远见与自己的理论体系,共同体就会烟消云散;有远见或理论体系,缺乏共同体,光靠单兵独进是成不了大气候的。交叉性的合作研究在诺贝尔获奖成果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率,据最近25年的统计,这一比率已达到47%。

因此,高等学校学科团队建设中,要努力形成结构优势,促生创新团队。一是凝聚学科方向,通过推动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围绕优势特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包容整合学科团队成员,实现学科个人、学科团队、学科方向之间的最佳匹配,实现优势集成。二是构筑学科基地,通过有计划地整合学科的优势资源,推进学科资源的共享,围绕创新平台的搭建,包容整合学科团队成员,实现人才资源、物质资源与学科资源的最佳匹配,激活优势资源。三是推进联合攻关,通过组织多学科联合、多形式协作攻关,围绕大兵团协作攻关优势的形成与培育,包容整合学科团队成员,实现个人兴趣、群体优势与重大突破之间的最佳匹配,提升竞争实力。

学科团队建设引入学习型组织理念的目的,一是藉此提升整个学术梯队的整体学术水平,凝聚力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方向,并敦促学科团队本身始终保持活力;二是以此引导学者个人与学术梯队的真正融合,实现学者个人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科建设和学科团队整体提升与学者个人脱颖而出之间的良性互动。

总之,要通过学科创新团队的建设,达成群贤毕至而非相互挤压、合力共进而非分崩离析的格局。为此,要妥善处理好精英和群贤的关系,制定符合学校实情、学科实情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既要举全校之力,培养使用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精英等帅才、杰出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又要广纳群贤,组建团队,发挥各类人才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创新团队应当是来自无序的有序,即“群体层次上的统计的有序产生于个体层次上的无序”[2],创新团队的功效与聚合力来自于个体的自主创新。

三、学科团队建设的三对矛盾:规模适度、梯次合理、结构优化

1. 科学统筹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保持队伍规模的适度

随着高等学校学科建设重要性的增强及其规模的扩大,学科人才队伍的规模必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问题是在学科人才队伍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提升学科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为此,每个高等学校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将不同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和年龄层次的人才予以合理分布,使人才总量同高等学校及其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相适应,人才层次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当前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中对队伍规模的控制不太合理,典型表现之一就是过于重视当前的需求,没有科学地分析未来的人力需求,在相当集中的时间内引进大量人才,存在着一旦学科建设规模缩小特别是学科建设方向转型后人力资源臃肿的隐患。决定规模大小的因素一是学科建设当前的人力需求,这种需要通常显得很紧迫,适当扩大规模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必要的;二是学科建设未来的人力需求。对于未来的人力需求一方面要看到其对人力资源增加的需求,也要看到其对人力资源特别是某一方面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减少。为此,必须在统筹考虑学科建设当前的人力需求与未来的人力需求的基础

上,在动态中保持适度的学科队伍规模。

2. 科学统筹整体提升与能级匹配,保证队伍梯次合理

学科建设水平取决于学科队伍水平,学科发展状况取决于学科队伍水平提升程度,而这既包括规模等量的问题,也包括质的问题,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所谓能级匹配。一个组织其人力资源状况及其效能往往取决于组织中人力资源的能级匹配状况。所谓能级匹配,简单地说就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高位低就或者低位高就都是不适宜的。相对于前期学科建设对学科团队规模的关注而言,随着学科发展及其梯队建设的进展,今后更加需要高度关注的是学科团队形式结构与实质匹配的统一。

梯队这一概念,不仅涵盖了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这一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它隐含着动态的优化组合,既促进了个人的合理流动,健康发展,又保证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不能单纯地把梯队建设理解为人员规模和编制的递增,而要把“人”的因素融入“研究方向”和“技术条件”的匹配上,把“引进”和“培养”转化为客观的使用效益。进一步而言,梯队既存在于结构方面,又存在于其实质内容方面。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只重视所谓的外在结构,而对于梯队内部真正的实质内容及其效果普遍未加以高度重视,从而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因为,“人”的结构如层次、年龄、学历和学缘等方面虽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在这些合理的结构下,人与学科的发展方向、科研基础和基地等方面的匹配情况。这种匹配是质,而结构仅仅是一个形式。从发展角度来讲,研究方向、学术队伍与研究基地之间应当达成一种实质性匹配,而不是“拉郎配”。

3. 科学统筹学科需求与社会需求,优化队伍学科结构

学科队伍是由学科专业人才构成的,学科需求是决定学科队伍建设规模与结构的重要

因素,因此,必须根据学科发展与建设的需求来优化学科队伍。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要紧密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高等学校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在过去更多地是从学科建设本身特别是从学科自身内在逻辑的角度来考虑其人才队伍的规模、层次、结构的,而较少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队伍尤其是其结构的新要求。如果说大学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动机,那么大学的学科建设则是这台发动机的核心,其运转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来自社会需求,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社会需求对于学科建设的推动力和拉动力越来越强大。

为此,学科队伍建设必须从内外两个需求来考虑。就社会需求而言,一方面要尽量通过队伍建设来推动相关方向或者领域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科学地分析未来的社会需求,并发挥高等学校学科优势引导社会需求。

四、学科团队建设的三个焦点:学术水平、实质匹配、自主创新

1. 学术水平是学科团队建设的核心目标

学术性是学术组织区别于官僚组织、商业组织之所在,学术组织要在组织宗旨、组织目标、组织人员构成、组织结构框架、组织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坚持和保有学术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架构重组初见成效,各种关系渐渐理顺,也要看到当前的组织架构重塑有着重效率重组织结构完善而轻学术性轻学术组织的倾向,这不仅在学校职能部门表现出来,而且也表现在基层学术组织的重塑过程之中,导致基层学术组织的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许多学校意识到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也实际地做了很多工作,但却未见成效,个中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始终牢牢抓住问题的关键,

游离、漂浮于学术性之外。比如许多院校为了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院系调整,试图构筑学科群,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更多的是从行政管理、人事安排等角度考虑问题,而主要不是从学科相互之间的有机共生的角度,从提升学术性这一落脚点来考虑问题。学科的规模、类别结构、层次结构都是外在的、惟有学术性才是内在的[3]。轰轰烈烈的学科建设若缺乏学术性,只能是泡沫。

学科建设可以分为四种学术活动,即发现知识、传授知识、综合知识和应用知识,四种学术活动体现出不同的学术性,各自有其侧重点以及活动模式与行动路径。虽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其学术指向可以有所不同,但是都应当弥漫、渗透着学术性,都应当以学术性为考量。

2. 实质匹配是学科团队建设的内在要求

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机构化的社会,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活动中,个人居于绝对支配性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构、组织、集团和团体,那些出色的进展很难排他性地只与某个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等学校学科队伍建设中要变革传统的考虑、培养和引进一个人的工作思路,从学科团队的层面来考虑队伍建设,将个人成长与学科团队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为此,高等学校要发挥其学科综合优势,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消除各种不必要的行政壁垒,搭建学科建设创新集成平台,培育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达成学科团队的实质性匹配。英雄要有用武之地,学科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有自己可以胜任、乐意从事的岗位,都应当能够在个人发展与学科发展、个人兴趣与学科重点之间达成良性的互动;通过相应的机制淘汰部分不适宜的人员,学科团队人力资源要略有盈余,但又不至于臃肿和浪费;有计划地组织部分力量游离于成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之外,以寻求新的当采领域,嫁

接学科新的发展方向。由政府主导的20世纪末期中国大学的大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形成更为合理的学科结构,而形成较好的“形”。但是,这种合并使得一些大学不得不远距离跨校园甚至跨城市办学,人为地增大了大学的内部运行成本,内在的发展势“态”并没有增强。从本质上说,我们更应当重视学科的长远规划和建设。如果仅仅是为了“形”而忽视内在的富于创造和活力的“态”,简单的合并显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以学术性为基石和指引,构筑学科创新集成平台,是学科团队实现实质性匹配的基本途径,实质匹配只有在创新集成体系和平台中才能达成。构建学科平台既是实现学科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基本策略,更是鼓励自由探索,实现科技原始创新的基本保障,其根本宗旨是提高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藉以取得原创性的成果[4]。

3. 自主创新是学科团队建设的理想状态

高等学校学科是我国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聚集之地,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必须踊跃参与自主创新,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学科团队建设的宗旨。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面对学科壁垒,又要面对学术壁垒。随着“大科学”特别是跨学科科研的兴起,以及联合协作式科学研究重要性的增强,学科壁垒对于学科建设的消极影响正在减弱,而随着各类人才工程的兴起以及理论派别的形成,学术壁垒的影响正在增强。学术壁垒相对于学科壁垒,其对学科队伍建设的消极影响要大得多,良好的健康的学术派别是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官僚的学术霸权与学术壁垒则是制约学科发展的消极力量,学术壁垒通常带来的是学科队伍的涣散、学科前沿的丧失、学科水平的降低、学科发展后劲的缺失。因此,当前高等学校学科队伍建设中要打破制度壁垒,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学科团队形成的平台。学科团队的形成以及学科团队功效的发挥皆要以学术成员的学术自由为前提,要以推

进学术成员个体的自主创新为目的。个体融入一个学科团队后能够享有学术自由,能够积极自主创新,而且所在梯队应当为其自主创新提供更大的支持,分享单兵作战时不可能享有的交叉性智力资源和灵感的膨胀与发酵。“没有自由的确定性与奴役无异(此外,如果确定性中没有注入自由,最终将证明是很不确定的确定性);而没有确定性的自由也与被抛弃和被丢失无异(如果自由中没有确定的注入,最终证明只能是极不自由的自由)”[5]。学科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应当是学术自由与公共选择博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刁承湘. 学科建设以人为本,以科学真理为根本[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4.

[2][美]埃德加·莫兰. 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 欧阳景根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40.

[3]廖湘阳,王战军. 大学学科建设:学术性、建构作用与公共绩效[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55-56.

[4]张淑林等. 高校集约性学科平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16—20.

[5][英]齐格蒙特·鲍曼. 共同体[M]. 欧阳景根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9.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意义 (一)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业(课程)教学队伍。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团结协作的优秀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利用专业教学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学校社会声誉。 二、遴选条件 (一)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课程)的具体情况,以系(教研室)、研究所、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专业或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教学团队成员职称和年龄结构要求: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1名,或副教授不少于3名;教学团队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团队主

要成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及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教学团队一般由10人以下组成。设团队带头人1名,团队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高级职称,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教学效果良好。 2.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熟悉所在团队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系列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4.近3年至少主持一项厅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对教育教学有较高研究水平,同时主持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及相关的教研科研工作。 (二)教学工作。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无教学事故。 (三)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获得过市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四)教材建设。团队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省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进而推动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养禽与禽病防治》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支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指南(2019)

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指南(2019) 一、申报条件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 1 -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基地、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申报限额 本次拟评选省级教学团队15个,每个高校限报2个教学团队参加评选。已获省级教学团队的不再重复申报。 三、申报时间 2019年5月27日前,学校从校级教学团队中遴选产生省级教学团队推荐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所有材料以推荐公文一式1份报送省教育厅高教处,逾期不再受理。 - 2 -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

XX大学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 (20 年) 团队名称:《XX》课程教学团队 首席主持: XXX 推荐部门: XX 大学 填报日期: XX大学制

一、团队未来二年建设目标(请列出分年度建设计划,能量化的请量化)(一)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人员分布、学历层次、运行机制等) 团队结构: 团队成员由教师、企业设计与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组成,高、中、低职称梯队合理,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工程师相结合,具有丰富的开放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建立一支高效、高能、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 运行机制: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系统教授担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相互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课程教学团队是关键因素。通过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力度,让一线教师和负责课程建设的教学管理人员更多的参加各种有关课程建设的培训,加大经费投入,配合各种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具体措施: 1、组织和鼓励教师进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教学质量是衡量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考核、评比、竞赛,使团队建设见成效。 4、师资培训是教学团队快速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力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课程团队最近进修和培训计划: 1、课程专家XXX,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访问学者,2008; 2、课程专家XXX,香港大学工程学院访问学者,2010; 3、核心成员XX、XXX,南京数控教师培训班,2010; 4、骨干成员XXX、XXX,今年8月刚完成香港科技大学短期进修,2011;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一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 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 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 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 与培养;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 进修规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 师成长;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 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6.积极编写、 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 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 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 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 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 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 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 质量。 4.规划、 组织教学研究, 在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 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二(一)团队设置特色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 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 现有教师 21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6 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 人, 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 6 人。 其中 50 岁以上 3 人,占 14% ;40-50 岁 12 人,占 57% ,40 岁以下 6 人,占 28% 。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47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search, Through The Assump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We Can Form An Effective Plan, And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esources And Other Stag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Plan, So As T o Form Methods And Experience T o Guide The Future Of Similar Matte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通用范本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方案文件可用于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对落实计划的设想和构思,形成有效的方案,并对拟建方案所取得的资源等阶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方法经验来指导未来同类事项的进行。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引导语:教学团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好教学团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

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团队在取得原有的科研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科研立项,撰写专业论文和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件开发、考试方法、实验室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书

广东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书 团队名称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 所属学校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教育厅制 2019年7月

填表说明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 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不予立项。 四、如表格篇幅不够,自行调整,但页码须清楚。 五、请在本任务书第3页(空白)处补充任务书目录。 六.著作、教材、论文须已刊登在正式期刊上或为正式出版物,截止 时间为2019年6月30日。

建设任务书目录 (请按照填写情况在此页生成包含一二三级标题在内的目录)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包括团队组建历史、前期建设基础、团队组成情况、团队水平、人才培养、已进行的主要改革、目前已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荣誉、已形成的特色和获得的校内支持等) 二、团队成员情况 2-1带头人情况: 姓名出生年月参加工作 时间 政治面貌民族性别 最终学历(学位)授予单位授予时间高校教龄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联系地址、邮编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专业技术职务

主要授课情况(近五年) 课程名称起止时间总课时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限5项以内)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经费起止时间 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 2-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数。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最终学历(学位)专业高校教龄专业技术职务

课程教学的团队建设任务书

实用标准文案 XX 大学 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 20 年) 团队名 《XX》课程教学团队称: 首席主 XXX 持: 推荐部 XX 大学 门: 填报日期:

XX 大学制

填报说明 一、本任务书在《XX 大学课程教学团队申请表》中提出的“团队建设方案”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填写。任务书着重填写作为课程教学团队,今后二年在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探索远程教与学的规律和基于系统整体运行特色的教学机制,提高教学支持服务能力,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不包括立项前团队自行建设的已有成果。 二、本任务书一式二份于20 年月日前交至教育教学部,同时提交任务书的电子版。 三、项目承担部门意见务必加盖公章,任务书中表格可延伸。

一、团队未来二年建设目标(请列出分年度建设计划,能量化的请量化)(一)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人员分布、学历层次、运行机制等)

二)团队水平的提高(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开发课程资源、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等)

体效果、动态效果。体现其设计、制造、控制、装配过程,电子教材的建设必不可少,是文字教材的有效辅助,课程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资源网站、配套教学光盘,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根据课程特点,从教学效果和使用实际出发,对本课程网站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优化。页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信息量大、重点突出、导航清晰,并及时更新信息。学员可按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章节内容进行学习,使得学习更加方便、快捷。 课程资源具体计划: 2011年12 月之前,在学校网站推出精品课程主页,完成主页的各项内容; 2012年6 月底前,充实二级页面内容,完成10 个仿真实验、8 个视频录像等上传; 2012 年12 月起,网站试运行,不断更新课程主页的各项内容。 2013年9 月,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做好每学期维护,不少于2 次; 2013 年9 月,完成配套创新教材1 本出版。 3 、. 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教学团队以“ 3D ”即由“导学、导做、导研”为三个维度立体构建课程建设模式组织学习活动,每章配有详尽的“导学方案”,采用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感性化”创新教学法,针对学员记不住的特点,课程建设提出开放成人教学的多感官刺激,使他们对教授的知识不易遗忘,用“感性化”创新教学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学员融会贯通。创新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会教、巧教,是学会、学通。

(完整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

学院教学团队申报指南2018

学院教学团队申报指南(2018) 一、申报条件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科、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研究中心或课程群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

教改项目、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基地、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院级教材或和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申报限额 各系部只限推荐2个教学团队参加评选。已获院、省级教学团队的不再重复申报。 三、提交材料清单 1、推荐表 2、所有能支撑成果、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教学改革、团队建设等情况的电子版(照片、扫描件等,分类汇总) 3、团队成员简介(含照片)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进而推动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养禽与禽病防治》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

见》为指导,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支 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教学团队建设应当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与学术环境。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中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采取措施激励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利用他们在的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来开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来组建教学团队。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注重师德建设的原则。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五)资源整合的原则。鼓励跨学科、跨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校内的优质教学资源优势。 (六)团队水平整体提升的原则。落实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并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建设目标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书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书在《应用伦理学》获得校级精品课程之际,我们一方面感到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大家肯定和认可的欣慰,另一方面意识到这一荣誉是对今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鞭策和激励。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下面是我们新一轮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 计划设想。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始终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2、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学的说服力和实效性。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使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充分调动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使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理论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崇高的道德风范和较强的教研能力。换言之,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影响学生,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加强课程建设,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认真研究教学法,探索教学规律,力求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把《应用伦理学》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二)强化“实践育人”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教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展课题调查研究已成为《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的最鲜明的特色。这些年来,《应用伦理学》课程注重开展实践教学,以课题调查研究为把手,连续八年多发动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每学期不仅举行优秀调查研究报告交流展示活动,而且还编印累计八本《复旦学生课题调查研究报告汇编》(详见本网站“实践教学”、“教学视频”栏目以及“教学展示”栏滚动照片)。在新一轮的《应用伦理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活动中,我们将继续保持这一亮丽特色,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开展“课

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知识讲解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张光春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0055)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组建团队,合理定位共同远景目标和绩效目标,建立健全内部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考核评价与淘汰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对策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切实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并将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事实上,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也是突破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障碍,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点 团队的概念是在企业管理中产生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20世纪70年代,团队教学开始应用于高等学校。我国的一些高校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组建教学团队并进行团队教学实验的。所谓教学团队,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与一般的教学工作群体有明显的不同,它更强调要完成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并通过不同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队员努力的结果导致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二者比较如下表: 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这有利于改善“双师”结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的工…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 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 进修规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 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

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 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 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 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 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 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本科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申报指南(doc 15页)

本科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申报指南(doc 15页)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附件3: 本科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教学团队是开展教学建设、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组织,其工作目标在于落实“质量工程”,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开展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开发、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结合实际教学和相关建设工作,培育老中青结合、传帮带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优秀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名师、名教授为带头人,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等为主要建设单位,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

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和良好合作精神,年龄、职称及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人员组合。 一、建设内容 本科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以促进提高学生受益面大的公共、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质量为主要任务。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团队人员结构。突出团队带头人的表率作用,建立合理的教学人员梯队,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提高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2.教学工作。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工作中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实行完整、有效、常规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追求优秀的教学效果。 3.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在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研发和课程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成效显着,争取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规划)教材成果。 4.教学与学术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把教研和教改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争取并承担各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励;深入开展学术研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能力的转化。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

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5: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

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着。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