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无创伤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和测量原理,概述了基于郎伯——比尔定律(The Lambert—Beer Law)N,N为基础的测量血氧饱和度的分光光度法及新技术的进展,评价了血氧饱和度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对脉搏血氧仪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血氧仪反射式血氧仪郎伯——比尔定律

引言无创伤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已广泛应用干临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手术中麻醉的监护以及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呼吸睡眠的研究、社区医疗监护等方面,它具有安全可靠、连续实时以及无创伤的特点,对其原理的不断深人研究以及测量方法的不断改进,促进了血氧饱和度仪的发展,目前,无创脉搏血氧测定法的研究国内外均在进行,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就无创伤反射式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发展概况、测量原理、新技术进展和血氧监测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展望做简要综述。

1 发展概况

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技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在1929年前,美国生理学家Glen Millian 开始研究血红蛋白血氧反应_l】,并用“血氧计(Oximeter)”一词来描述血氧饱和度仪,称之为“在需要穿透血管的情况下,连续测量人体内动脉血氧饱和度的一种光电测量仪器”。N~1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期,各种血氧监测的技术开始大量涌现,但在那时,血氧饱和度仪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应用。在50年代WoodllJCoworkel~N述了一种无创伤检测血氧饱和度的方法,Takuo Aoyagj用Wood法,先在耳垂加压使其缺血,并测其传导光线,然后去除耳垂加压以恢复其血流,再测其传导光线。此时,第一个耳垂值是人射光强度,第二个值是透过光强度,计算两者的比值就是血液的光密度,利用动脉搏动振幅又可测得氧饱和度。所选用的波长是受干扰最小的630 nm~900 FilII。1964~ShawR 研制出一种八波长自身调整血氧计,成为第一种获得il缶床广泛应用的血氧计,如HP47201A 型耳血氧计。1974年世界上第一台脉搏血氧饱和度(sN) )仪OLV5100问世。1982年,Nellcorli~$1]出一种性能更好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仪N一100,并形成了一种标准模式,利用发光两极管作为光源、硅管作为光传感器、微型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N8o年代中期,Job sis、Wyatt JS及Delpy DT都在研究透射模式的脑血氧监测装置,并初步用于早产儿及新生儿的临床监护。进入90年代,MoCormick 利用反射光谱及独特的深浅双光路对比检测的传感器设计,完成了可实用化的脑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的研制,最新的有关反射型血氧饱和度计的报告是Mendelson Y等人[2 在2002年所描述的一种多波长和特别的传感器结构的反射型血氧饱和度计。总的来说,相对于透射型(传输型)血氧计,在实践中的反射型血氧计的临床数据的报告比较少,无论从传感器的设计,软硬件结构,还是测量方法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2 监测原理及新技术进展

2.1 监测基本原理

目前血氧饱和度仪的测量方法主要是红外光谱光电法,SpO2是根据血红蛋白(Hb)具有光吸收的特性设计而成。HbO,与HbR对两个波长的光吸收特性不一样,HbO2与HbR的分子可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HbO2吸收红光,波长为600 nm~700nm,而HbR吸收近红外光,波长为800nm~l000nm,在805 nm左右为等吸收点。依据郎伯——比尔定律(The Lambert-Beer Law)原理和光散射理论为基础,在透射光法中,如果选用两个波长的光(通常是660 nm~H940 nm)作为探测源并分别测定两路透射光最大强度Irdmax 和Iirdmax 以及由

于脉搏搏动而引起透射光强最大变化量△I rdmax 和△Iirdmax,通过数学计算可得到如下的公式:曲D.lffⅧ+B ,其中A,B是通过定标来确‘rdmax/At?rdm 定的经验系数。在反射光法中,根据文献报道,血液在波长660 nm附近*H900 nm附近反射之比(p㈣。。)最敏感地反映出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临床一般血氧饱和度仪也采用该比值作为变量,而血氧饱和度随该参量变化的规律为S=f(P 660/900);作为基本关系模式,在同样条件下测定被监测血液的(P矾。。)即可确定血液的氧饱和度¨】,即:SpO2=A+B(P 660/900)+C(P 660/900) +D(P 660/900) ,其中A,B,C,D是需要通过定标来获得的常数。一般来讲,SpO 仪包括光电感应器、微处理机和显示部分三个主要部件。

2.2 新技术进展

2.2.1 多种波长反射性脉搏血氧饱和度仪

现用的光反射性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局限性地从体表低密度血管分布区域记录相对较弱的光体积描记图(PPGs)。如果设计一种能在身体不同部位探测到足够强的反射光体积描记图,并利用特殊的运算处理较弱的和经常受干扰的PPGs,这样光反射性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本质可得到完全改变。现用的光传感器是由一个单独的光探测器,以及检测经皮肤的反射光和一对红光和红外线的发光双极体(LEDs)组成。此类传感器依赖于探头接触的解剖组织结构的位置,如果传感器的位置与组织之间发生变异,就会导致很大的误差。为捕捉到大部分的反向散射波,光探测器必须能探测到从中心区域发射的光,据此就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光反射传感器,包括三个LEDs*H两个连续光探测环,对称性、等距离地排列在LEDs的中心位置。这种新配置与现用的传统光探测器相比,能更全面地探测到光体积描记图。多个光探测器的结构虽然复杂些,但可加强搜集远离光探测仪区域的额外反向散射波的能力。多波长的新型传感器具有独特的几何学结构,改进辨别光射的能力,排除人为移动或高敏性所致的相对较弱的光体积描记图,由此可提高氧饱和度读数的精确性,也是将来用于临床监测新生儿和胎儿SpO2的重要仪器。

2.2.2 Masimo信号萃取技术

Ma m0信号萃取技术与传统方法不同。今已认识到:压力相对较低的静脉血对病人活动时所产生干扰影响相当敏感。以手指为例,血管床内的静脉血在病人活动时很容易发生变化,而形成生理信息所在频带内的明显噪声。另外,静脉血是一种很强的光吸收剂,因此,当病人活动时,静脉血对总光强度可产生明显噪声源影响。如果能测定噪声基准,就可以采用自调谐噪声消除器来处理相应于静脉血噪声源的影响。在生理信号中可检测到红光强度Ird与红外线强度Iir,分别由有用信号部分(Srd,ar)及无用信号部分(Nrd,Nir)组成。在氧饱和度仪中通常理解为:这两个有用信号部分(sin,Sir)彼此间成正比,其比值即为动脉光强度比rd。因此,从红光产生的生理信号中,减去红外线产生的生理信号与动脉光强度之比的乘积,其结果就包含仅有噪声部分的基准信号,即为噪声基准信号N。氧饱和度选通转换(DST) 技术,能够将相应于动脉氧饱和度的光强度比(ra)与相应于静脉氧饱和度估计值的光强度比(rv)区分开来,随后计算出这两个光强度~g(ra*[1rv)。由光强度比的每一个选定值,计算出相应的基准信号,再由自调谐噪声消除器进行处理。Masimo萃取技术的过程可归纳为:①对相应于氧饱和度1%到l00%的每一个光强度比进行扫描;②通过每一个光强度比计算基准信号;③对每一个基准信号测定自调谐噪声消除器的输出功率;@在EDST图上确定相应于动脉氧饱和度的“峰”(最大SpO2值)。Masimo SET氧饱和度仪利用Masimo萃取技术,不需要先提取或决定生理信息中离散的动脉氧饱和度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动脉氧饱和度值,并与心率的计算无关。它的另一个优点是:数据尚未清晰时就可以启动。因此,即使在开机前病人已有活动,仍然能够监测出动脉氧饱和度和心率。

3 应用现状

目前,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已在手术室、监护室、急救病房、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呼吸睡眠的研究以及社区医疗监护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麻醉、手术以及PACU和ICU大量临床应用资料表明,及时评价血氧饱和度和/或亚饱和度状态,了解机体氧合功能,尽早发现低氧血症,足以提高麻醉和重危病人的安全性;尽早探知SpO:下降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围术期和急症期的意外死亡。据统计,单独应用SpO!仪可减少40%的麻醉意外,如果与CO,监测仪并用则可减少91%的麻醉意外J。在手术室,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可以进行连续氧合估计,特别在对危重病人和不易通气的手术中,它能够快速提供信息。SpO 作为一种无创、反应快速、可靠的连续监测指标,已得到公认,日前已推广到小儿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监测,特别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高氧血或低氧血症的辨认尤其敏感。因此,连续监NSpO!不仅可及时发现低氧血症,正确评价新生儿的气道处理与复苏效果,更可以设置SpO 高限报警以提供高氧血症预报,从而可为新生儿的监护和治疗提供重要信启、。住其他领域中,SpO 监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呼吸睡眠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对SpO:的监测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或夜间低氧饱和度等情况;社区医疗的监护过程中及时快速的对SpO!的监测,对中风病人和心肌梗塞等患者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技术已成为现代医疗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之一。

4 未来展望

自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理论建立以来,SpO 值监测具有正确、安全、无创、有效、操作简单、价格适中等优点,己是手术室、监护室的基本监测手段之一,也用于临床研究、评价和诊断等领域,为临床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用红外光谱光电法存无OJN量血氧饱和度的应用方面已经获得较大的成功,脉搏血氧仪正处在人范围普及及应用阶段。Masimo信号萃取技术等的发展,将打破技术上的局限性,使由于病人活动、低灌注、静脉血压力波、外界光线干扰等所造成的低信号一噪音比环境可以减少,使SpO,读数偏低或错误报警的误差得到减少。因此说,上述所有监测技术的进展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单片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最终将大大提高SpO!仪的正确性、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可提供多变而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此外,在今后医疗保健社区化的趋势下,便携式脉搏血氧仪在家庭保健和社区医疗监护中都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明进,许锡铭.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发展及应用[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5,1(1):5—10.

[2]Mendelson Y,Lewinsky RM,Wasserman Y, M ulti—W avelength reflectance PUlSe oximetrY.Anesth[J].Analg,2002,94(1):26-30.

[3]邓亲恺.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

[4]Yitzhak M,Reuven ML,YOran W.M ulti—w avelength reflectance pulse oximetry[J].Anesth Analg 2002,94:26-30.

[5]Sahni R,Gupta A,Ohira-Kist K,Rosen TS.M otion resistant pulse oximetry in neonate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3,88(6):505-508.

[6]Goldman JM,Petterson MT,Kopotic RJ.Barker SJ.M asimo signal extraction pulse oximetry[J].J Clin Monit Comput.2000;16(7):475-83.

[7]Malviya S,Reynolds PI,V oepel—Lewis T,Siew ert M,W atSOn D,Tait AR,Tremper K. False alarms and sensitivity of conventional pulse oximetry versus the Masimo SET technology in the pediatric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J].Anesth Analg.2000,90(6):1336-1340.

[8]Yelderman M,New W Jr.Evaluation of pulse oximeter[J].Anesthesiology 1983,59:349—352.

[9]Chfistian F,Poets MS,Urschltz BB.Pulse Oxim etry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 nit(NI

C U):Detection of Hyperoxemia and False Alarm Rates[J].Anesth Analg 2002,94:41-43.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n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Yu Wei, Gu Qingen, Huang Shian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08,5(4):56.58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oxygen satur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summarizes infrared and near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of the measuring of noninvasive oxygen saturation based on the Lambert.Beer La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new technique.appraises the application of oxygen saturation in clinical and analyses the limit Of the application of oximetry and its development foreground.

Keywords oxygen saturation,oximetry,reflectance oximetry,Lambert.Beer Law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de1839736.html,

脉搏血氧饱和度

什么是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是指红细胞与氧结合达到饱和程度的百分数,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 人体血液是通过红细胞与氧结合来携带氧气的。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氧化过程,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是通过呼吸系统进人人体血液,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再输送到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中去,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血氧饱和度是反映呼吸、循环功能的一个重要生理参数,是衡量人体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指标。 什么是脉搏?脉搏正常范围? 脉搏即动脉搏动。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60-100次/分钟。 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 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探头型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是多少:(插图) 正常人的血液含氧量(血氧饱和度值)为94%-100%,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有学者将SpO2<90%定为低氧血症的标准. 监测血氧饱和度有什么作用? 氧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代谢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氧来配合完成。缺氧是导致许多疾病的根源,严重时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许多疾病都会造成氧供给的缺乏,因此,对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实时监测在临床和个人健康管理上十分必要,以便及时评价血氧饱和度的状态,极早地发现低氧血症及疾病转归状况,从而更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缺氧所致的意外死亡。 爱易通脉搏血氧仪介绍 爱易通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原理(插图)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是通过手指检测到人体的脉搏氧饱和度和脉率。用两种波长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色与红外光透过身体的外周部位,由对侧的光敏传感器检测到透射的光信号,再跟据红光和红外光对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吸收率不同的特性,检测电路先得到脉动动脉血流所导致的光线吸收的变化波形,然后据此计算出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脉率值。

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设计要点

血氧饱和度测量仪 的设计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绪论 (4) 1.1血氧饱和度的基本概念 (4) 1.2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课程设计的意义 (3) 1.3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课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4) 1.4基本步骤 (5) 1.4.1 理论依据 (5) 1.4.2 硬件电路的设计 (6) 1.4.3 软件设计 (6) 1.4.4 仿真及数值定标 (6) 第二章实验方案设计及论证 (6) 2.1 设计理论依据 (6) 2.2. 双波长法的概念 (6) 2.3 光电脉搏传感器 (7) 2.4 传感器可能受到的干扰 (9) 2.5实验方案设计 (10) 第三章硬件电路的设计 (10) 3.1硬件原理框图 (10) 3.2各部分电路的设计 (11) 第四章软件模块设计 (13) 4.1主程序流程图 (14) 4.2子程序流程图 (14) 4.3硬件调试 (16) 第五章设计收获及心得体会 (17) 第六章参考文献 (19) 附录程序清单 (20)

摘要 氧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的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能量装换均需要氧的参加。所以,实时监护人体组织中氧的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物氧化过程。氧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2HbO ),再输送到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中去。在全部血液中,被氧结合的2HbO 容量占全部可结合容量的百分比称为血氧饱和度2O Sa 。许多临床疾病会造成氧供给的缺乏,这将直接影响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严重的还会威胁人的生命,所以动脉血氧浓度即2O Sa 。 的实时监测在临床救护中非常重要。 在本次关于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设计中,是基于MCS —51单片机的设计,需要选测合适的光电脉搏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利用4为LED 数码显示测量值,利用键盘切换显示脉搏跳动的频率。 关键词:51单片机 血氧饱和度 比尔—朗伯定理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 导语:脉搏的血氧饱和度,对于身体的健康是特别有益处的,脉搏的血氧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构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患 脉搏的血氧饱和度,对于身体的健康是特别有益处的,脉搏的血氧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构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患者,就想全面了解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下面的内容就做了介绍,你可以全面地来了解一下。 血氧饱和度(Sa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hemoglobin)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而功能性氧饱和度为HbO2浓度与HbO2+Hb浓度之比,有别于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百分数。因此,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 ,静脉血为75%。在临床上目前可以用取动脉血测量其中的氧分压来计算SaO2(不能连续监测),也可以用脉搏血氧仪(PulseOximetr),使用光电技术,在不用取血的情况下连续测量动脉血中的血氧饱和度。 测量方法 许多临床疾病会造成氧供给的缺乏,这将直接影响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严重的还会威胁人的生命,所以动脉血氧浓度的实时监测在临床救护中非常重要。 传统的血氧饱和度测量方法是先进行人体采血,再利用血气分析仪进行电化学分析,测出血氧分压PO2计算出血氧饱和度。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且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 目前的测量方法是采用指套式光电传感器,测量时,只需将传感器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拉丁学名:Oxygen Saturation of Mixed Venose Blood;SvO2 相关疾病:循环衰竭;败血症;心源性休克;甲亢;贫血及变性血红蛋白症;脓毒症 【参考值】 68%~77%;平均75% 【临床意义】 通过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来计算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能较准确反映心排出量。Waller等曾指出SvO2和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及左心室每搏指数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SvO2下降,而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耗氧量尚属正常时,则可证明心排血量也是低的。因此现在认为混合静脉血的氧饱和度检查对严重心肺疾患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SvO2增高的常见原因是脓毒症,此外氰化物中毒及低温也可使SvO2增高。 SvO2降低的原因有:心输出量下降导致的血循环量不足、周围循环衰竭、败血症、心源性休克、甲亢、贫血及变性血红蛋白症、肺部疾患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氧合功能减低者。SvO2低于60%时,通常提示组织耗氧增加或心肺功能不佳。 临床上连续测定SvO2对危重患者的监测起到重要作用,并对治疗方法及药物使用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Nuclear factor kB (NF-kB) is a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regulates express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genes that are critical for the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viral replication, tumorigenesis, inflammation, and various autoimmune diseases. The activation of NF-kB is thought to be part of a stress response as it is activated by a variety of stimuli that include growth factors, cytokines, lymphokines, UV, pharmacological agents, and stress. In its inactive form, NF-kB is sequestered in the cytoplasm, bound by members of the IkB family of inhibitor proteins, which include IkBa, IkBb, IkBg, and IkBe. The various stimuli that

心电、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心电、脉搏血氧饱和度(S p O2)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1、操作者着装整齐、洗手、戴手套。 2、环境评估: 1)、操作者用手势示意(关闭门窗,遮挡病人)。 2)、大声说:“病房安静、室温22℃!” 3、病情判断、解释: 1)、核对病人,评估病情。大声说:_床×××,_疾病(疾病诊断),根据病情需要安置心电监护! 2)、上前小声对病人说:您好,请问您是_床×××吗?我是X护士,根据您的病情需要观察您的心电变化和机体组织缺氧状况,现在为您进行心电监护,这项操作没有什么痛苦,请您不要紧张,请您配合! 4、准备病人: 1)、病人取水平仰卧位。 2)、解开衣扣,暴露胸部。 3)、清洁皮肤。 4)、同时使用安慰用语:“现在请您放松,平卧,我要在您的皮肤上贴上电极板。现在我帮您解开衣扣清洁皮肤,可能感觉有点凉,请不要紧张。” 5、连接: 1)、接通电源。 2)、开机,进入备用状态。 3)、将连接好导联线的5个电极板贴到病人胸壁的相应部位上。 RA(白色):右锁骨中线锁骨下 LA(黑色):左锁骨中线锁骨下 LL(红色):胸骨左缘左锁骨中线第六肋间 RL(绿色):胸骨右缘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 Y(棕色):剑突下方偏左心前区) 4)、将血氧饱和度导线与多功能参数监护仪相连接。 协助病人整理好上衣,盖好被子。 6、报告监护参数: 1)、监测心率: a、选择清楚的Ⅱ导联。 b、显示屏上出现心电图波,示窦性心律,律齐,心率110次/min。 c、大声说:心率110次/min! 2)、监测血压: a、缠绕血压袖带。 b、告知用语:现在为您测量血压,测量时会感觉上臂发紧,请你不要紧张。 c、启动无创测压键,测量首次血压。 d、显示屏上显示血压为110/70mmHg。 e、大声说:血压为110/70mmHg! 3)、监测S p O2: a、确认传感器性能(将探头夹在自己手指上,确认正常数值处于96%~98%)。 b、清洁指甲,把探头安放在患者左手示指上,指夹完全夹住左手示指末端,

脉搏血氧饱和度

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一、测量值:脉搏血氧饱和度、脉率 二、测量原理:以两路光线(红光vs,红外光ir)高频交替照射被测部位,两路透射光经光电转换得到两路变化的光电流信号,两路光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去直流、去工频干扰得到两路信号的交流部分,交流部分的平均功率之比即为动脉血的含氧量,通过线性拟合得到脉搏血氧饱和度;其中任何一路信号交流部分即为脉搏波,测得其周期可计算出脉率。 三、测量电路及其参数。电路包括三部分:探头驱动电路、光电流放大和去直流电路、计算电路。探头驱动电路实现两路光线由对称的两组三极管构成,与计算电路的两个IO端口和两个DA端口相连,分别控制两路光线的交替开关和幅值。光电流放大和去直流电路由两级运放构成,一级运放将光电流信号放大为电压信号,这个电压信号包含交流分量和较大的直流分量(分别对应着测量部位的动脉血和其他成分),因此需要二级运放去直流处理。计算电路接受两个运放的输出,作为反馈为探头驱动电路和去直流电路提供参考电压幅值。 探头接口说明:1为地线,6、7分别为外屏蔽和内屏蔽线,2为红外光输入正极,红光输入负极,3为红光输入正极,红外光输入负极,9为光电管输出正极,5为光电管输出负极。 四、测量流程 基本测量流程如下图。200Hz定时器中断,两路LED交替通断,即1秒内两路光各有100次采样。以红外光这一路为例:每次开启红外光LED,根据OA0输出改变LED的幅度ir_LED_level(Q3 的基极),根据OA1输出改变去直流电路的直流参考电压ir_dc_offset (OA1的正向输入端),得到的OA1的输出作为计算电路的输入,关灯,原始信号去工频处理后得到ir_heart_signal,数字去直流后得到ir_heart_signal_ac,该信号进入脉搏波周期判断的队列group_caculate[64],同时计算ir_heart_signal_ac信号的平方和,并且采样计数,同时进行脉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主讲人: 参加时间: 参加人员: 血氧饱和度即SpO2被定义为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值。常用动脉血氧定量技术,它测定的是从传感器光源一方发射的光线有多少穿过患者组织到达另一方接收器,这是一种无创伤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血氧饱和度读数变化是报告患者缺氧最及时、最迅速的警告。 一、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1、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原因: (1)患者移动过度,过于躁动,使血氧饱和度参数找不到一个脉搏形式;(2)患者可能灌注太低,如肢体温度过低、末梢循环太差,使氧饱和度参数不能测及血氧饱和度和脉率; (3)传感器损坏; (4)传感器位置不准确(接头线应置手背,指甲面朝上); (5)血液中有染色剂(如美蓝、荧光素)、皮肤涂色或手指甲上涂有指甲油,也会影响测量精度; (6)环境中有较强的光源。如手术灯、荧光灯或是其他光线直射时,会使探头的光敏元件的接受值偏离正常范围,因此需要避强光。必要时探头需遮光使用; (7)探头戴的时间过长以后,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使测量精度受影响; (8)另外,同侧手臂测血压时,会影响末梢循环而使测量值有误差。 2、氧饱和度迅速变化,信号强度游走不定可能由于患者移动过度或由于手术装置干扰操作性能。 3、氧饱和度显示传感器脱落 (1)传感器如在位且性能良好,应注意连接是否正常,临床最常出现此种情况即液体溅进传感器接头处; (2)血氧探头正常工作,开机自检后探头内发出较暗红光或红光较亮且闪烁不定。 二、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1、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时的处理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2)使患者保持不动或将传感器移到活动少的肢体,使传感器牢固适当或进行健康人测试,必要时更换传感器; (3)必要时对所测患者注意保暖; (4)需要避强光; (5)时间过长可换另一手指测量; (6)尽量避免同侧手臂测血压。 2、氧饱和度迅速变化,信号强度游走不定时的处理尽量使患者保持安静少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资料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技术资料 PCCI 飞利浦医疗保健 2011‐05‐25

目 录 1.参考文献 2.操作指南 附:CeVOX导管引导色标 CeVOX导管技术参数 CeVOX导管使用问答

Open Access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doczj.com/doc/de1839736.html,/content/10/6/R158 Page 1 of 8 (page number not for citation purposes) Research Multicentre study on peri- and postoperative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on Perioperative ScvO2 Monitoring Received: 5 Jul 2006Revisions requested: 27 Jul 2006Revisions received: 30 Aug 2006Accepted: 13 Nov 2006Published: 13 Nov 2006Critical Care 2006, 10:R158 (doi:10.1186/cc5094) This article is online at: https://www.doczj.com/doc/de1839736.html,/content/10/6/R158 ? 2006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on Perioperative ScvO2 Monitoring; licensee BioMed Central Ltd.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https://www.doczj.com/doc/de1839736.html,/licenses/by/2.0),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For a complete list of authors and their affiliations, see Appendix. Corresponding author: Stephen M Jakob Abstract Introduction Low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 2)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high-risk surgery. Whether this association is centre-specific or more generalisable is not know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 and postoperative ScvO 2 and outcome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in a multicentre setting. Methods Three large European university hospitals (two in Finland, one in Switzerland) participated. In 60 patients with intra-abdominal surgery lasting more than 90 minutes, the presence of at least two of Shoemaker's criteria, and ASA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 greater than 2,ScvO 2 was determined preoperatively and at two hour intervals during the operation until 12 hours postoperatively.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LOS) mortality, and predefin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72 ± 10 year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SAPS II) was 32 ± 12. Hospital LOS was 10.5 (8 to 14) days,and 28-day hospital mortality was 10.0%. Preoperative ScvO 2decreased from 77% ± 10% to 70% ± 11% (p < 0.001)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and remained unchanged 12 hours later. A total of 67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in 32 patients. After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an ScvO 2 value (odds ratio [OR] 1.2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 to 1.50], p = 0.037), hospital LOS (OR 0.75 [95% CI 0.59 to 0.94], p = 0.012), and SAPS II (OR 0.90 [95% CI 0.82 to 0.99],p = 0.029)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optimal value of mean ScvO 2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patients who did or did not develop complications was 73% (sensitivity 72%, specificity 61%). Conclusion Low ScvO 2 perioperatively is related to increased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high-risk surgery. This warrants trials with goal-directed therapy using ScvO 2 as a target in high-risk surgery patients. Introduction Sever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improv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optimisation of haemodynamics using strict treatment protocols in the single-centre setting [1-3]. The haemodynamic endpoints in goal-directed studies have been based on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1-4], oesophageal Doppler [5-10], or (very recently) lithium indi-cator dilution and pulse power analysis [11].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 2) and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vO 2) have been proposed to be indicators of the oxygen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vO 2 and ScvO 2 remains controversial [12].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 differ among organ systems because dif-ferent organs extract different amounts of oxygen. It is there-fore conceivable that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depends on the site of measurement [13]. Redistribution of blood flow and alterations in regional oxygen demand (for example, in shock,severe head injury, general anaesthesia, as well as microcircu-latory disorders) may affe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vO 2 and SvO 2. Although ScvO 2 principally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of oxygen supply and demand, mainly from the brai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13], it correlates reasonably well with concomitantly measured SvO 2 [12,13], which is more dependent on changes in oxygen extraction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HDC = high-dependency care; ICU = intensive care unit; LOS = length of stay; OR = odds ratio; ROC =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SAPS II =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ScvO 2 =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vO 2 =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设计

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设计

血氧饱和度测量仪 的设计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绪论 (4) 1.1血氧饱和度的基本概念 (4) 1.2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课程设计的意

义 (3) 1.3血氧饱和度测量仪课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4) 1.4基本步骤 (5) 1.4.1理论依据 (5) 1.4.2硬件电路的设计 (6) 1.4.3软件设计 (6) 1.4.4仿真及数值定标 (6) 第二章实验方案设计及论证 (6)

2.1设计理论依据 (6) 2.2.双波长法的概念 (6) 2.3光电脉搏传感器 (7) 2.4传感器可能受到的干扰 (9) 2.5实验方案设计 (10) 第三章硬件电路的设计 (10) 3.1硬件原理框图 (10) 3.2各部分电路的设

计....................................................................................1 1 第四章软件模块设计.......................................................................................1 3 4.1主程序流程图..........................................................................................1 4 4.2子程序流程图..........................................................................................1 4 4.3硬件调试 (16) 第五章设计收获及心得体会 (17) 第六章参考文献 (19) 附录程序清单…………………………………………………

血氧饱和度探头检测的基本原理

血氧饱和度探头检测的基本原理 氧是维系人类生命的基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使得人体的血液脉动地流过 肺部,一定量的还原血红蛋白(HbR)与肺部中摄取的氧气结合成氧和血红蛋白(HbO2),另有约2%的氧溶解在血浆里。这些血液通过动脉一直输送到毛细血管,然后在毛细血管中将氧释放,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S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 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而功能性氧饱和度为HbO2浓度与HbO2 Hb浓度之比,有别于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百分数。因此,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SaO2)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 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 1、血氧饱和度检测分类 血氧浓度的测量通常分为电化学法和光学法两类。 传统的电化学法血氧饱和度测量要先进行人体采血(最常采用的是取动脉血),再利用血气分析仪进行电化学分析,在数分钟内测得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动脉穿刺或者插管,给病 人造成痛苦,且不能连续监测,因此当处于危险状况时,就不易使病人得到及 时的治疗。电化学法的优点是测量结果精确可靠,缺点是比较麻烦,且不能进 行连续的监测,是一种有损伤的血氧测定法。 光学法是一种克服了电化学法的缺点的新型光学测量方法,它是一种连续 无损伤血氧测量方法,可用于急救病房、手术室、恢复室和睡眠研究中。目前 采用最多的是脉搏血氧测定法(Pulse Oximetry),其原理是检测血液对光吸收 量的变化,测量氧合血红蛋白(Hb02)占全部血红蛋白(Hb)的百分比,从而直接 求得SO2。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做到对人体连续无损伤测量,且仪器使用简单 方便,所以它已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缺点是测量精度比电化学法低,非凡 是在血氧值较低时产生的误差较大。先后出现了耳式血氧计,多波长血氧计及 新近问世的脉搏式血氧计。最新的脉搏式血氧计的测量误差已经可以控制在1%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影响因素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影响因素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是将探头指套固定在病人指端甲床,利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660 nm的红光和940 nm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可用于各种病人的血氧监护。SpO2读数可反映病人的呼吸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我科从2006年1月~2007年3月采用Marquette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Eagle 3000多参数监护仪,对106例病人进行了连续1~7天不等的SpO2监测。发现监护仪所显示的参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将除疾病外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 影响因素 1.1 周围光线的影响:周围的光线能产生许多影响。外周光线中包含大量的红光,当光照射到探头的探测器时会使SpO2波形失真,产生不准确读数。阳光或室内较强的光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有研究证明,荧光、太阳光均可造成SpO2读数偏低[1]。 1.2 探头与局部组织的对合程度:探头有灰尘等异物时可遮盖光源和光感器,造成结果误差甚至不能进行监测。长指甲和人造指甲会干扰探头与组织的对合,影响SpO2读数。此外,手指插入探头的深度和方向以及监测肢体的过多活动均可造成指套移位,影响探头与局部组织的对合,从而导致SpO2读数偏低或不显示。 1.3 监测局部血供的影响:脉搏血氧仪的正常工作依赖于组织的良好灌注。长期使用一个手指进行监测,探头对指端的压力可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在受监测的肢体测血压,袖带充气时阻断血流也会影响SpO2监测结果。此外,指端皮肤冰冷,末梢循环差,也会使SpO2读数偏低或不显示。 1.4 指甲油、皮肤过厚或皮肤色素沉着的影响:局部皮肤过厚可以影响光的穿透,皮肤色素沉着的病人使用SpO2监测仪会比较困难。而指甲油,尤其是紫色和兰色[2],由于过多吸收红光波长,可使SpO2读数变低。 1.5 电缆移动造成的伪差:探头与连接探头的电缆以及电缆和探头结合点的过度移动将引起移动伪差。例如:病人手臂移动,或电缆横跨呼吸机管道,每次随呼吸周期而移动,都会造成移动伪差。而移动伪差的主要问题是可引起SpO2的读数错误。

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注意事项 一、血氧饱和度的定义 血氧饱和度(Sp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常用动脉血氧定量技术,它测定的是从传感器光源一方发射的光线有多少穿过患者组织到达另一方接收器,这是一种无创伤测定血氧饱和度的方法。血氧饱和度读数变化是报告患者缺氧最及时、最迅速的警告。计算公式如下:SpO2 = HbO2/(HbO2+Hb)×100%。氧饱的正常值为95%-100%,氧饱与氧分压直接相关。 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血氧饱和度的测量通常分为电化学法和光学法两类。 1、电化学法即行人体采动脉血,再用血气分析仪测出血氧饱和度值,这是一种有创的测量方法,且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 2、光学测量法是采用光电传感器的无创方法,是基于动脉血液对光的吸收量随动脉搏动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量的,该方法使用最多的就是脉搏血氧饱和度仪。仪器探头的一侧安装了两个发光管,分别发出红光和红外光,另一侧安装一个光电检测器,将检测到的透过手指动脉血管的红光和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由于皮肤、肌肉、脂肪、静脉血、色素和骨头等对这两种光的吸收系数是恒定的,只有动脉血流中的HbO2和Hb浓度随着血液的动脉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引起光电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度随之周期性变化,将这些周期性变化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测出对应的血氧饱和度,同时也计算出脉率。 三、SpO2报警值的设置 SpO2正常值,吸空气时SpO2测得值≥95%~97%。低氧血症:SpO2<95%者为去氧饱和血症,SpO2<90%为轻度低氧血症,SpO2<85%为重度低氧血症。一般报警低限的设置应高于90%。 四、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1、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率值。

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评价标准 日期主考老师姓名总分 项目技术实施要点评分等级 A B C D 操作准备(10分)衣帽整洁,洗手 5 4 3 2 用物准备:血氧饱和度检测仪 5 4 3 2 评估患者(10分)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 5 4 3 2 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5 4 3 2 评估局部皮肤或指(趾)甲情况 5 4 3 2 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5 4 3 2 操作要点(50分)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 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15 12 9 6 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10 8 6 4 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 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 10 8 6 4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10 8 6 4 指导患者(15分)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 5 4 3 2 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 波形 5 4 3 2 提问 (10分) 目的及注意事项10 8 6 4 综合评价 (5分) 对整个操作的总体感觉 5 4 3 2 目的: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注意事项: 1、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下列情况可以影响监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周围环境光 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监测结果。 3、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 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注释:评分等级:A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无污染,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B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2除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C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较少;D级表示操作欠熟练,有4处以上缺项、污染,与病人没有沟通。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 enous OxygenSaturation,SvO2)是反映组织氧合程度、组织灌注水平的一个良好指标可动态反映氧平衡的变化[1]。1959 年Boyd 应用Sv02预测心脏术后病人心血管状态,1973年SvO2 连续监测应用于临床,随着SvO2 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近年已广泛用于临床究当SvO2 降低时,反映机体氧供减少和(或)氧耗增加。近年研究表明,SvO2可用于心脏手术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及败血症休克中氧平衡的检测,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现对我院56例ICU患者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探讨SvO2在ICU患者中的作用。 1、临床资料 病例:56例患者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46-91岁。重症肺炎37例,冠脉搭桥术后9例,大手术后6例,心肺复苏术后4例。 2、结果 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中,显示脏器衰竭数目与平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有相关性(见表1)。并且平均混合静脉血样饱和度与患者预后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越低,死亡率越高。 表一56例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与脏器衰竭数目的关系 脏器衰竭数目(个)平均SvO2 2 3 4 大于等于5 小于等于0.700 1 小于等于0.600 7 2 1 1 小于等于0.500 8 8 4 1 小于等于0.400 2 1 2 3 表2 平均SVO2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脏器衰竭数目病例数平均SvO2 死亡例数病死率(%) 2 18 0.538 3 16.7 3 11 0.501 6 54.5 4 7 0.48 5 5 71.4 大于等于5 5 0.447 4 80.0 合剂41 0.487 18 43.9 3讨论 虽然MOF的首发衰竭脏器可以是心脏、胃肠,但更多的资料表明肺为最常见的首发衰季器官。本组的观察也表明,肺脏仍然是首发衰竭器官,是最容易受累的靶器官,感染、创伤、、大手术引起组织的低灌注,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缺氧,细胞能量代谢受损,无氧代谢产物增多,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可损害重要脏器,从而产生MOF。而肺脏由于微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输血中有形成分碎片的作用,引起微小血栓栓塞,使其顺应性降低,

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监测的进展

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监测的进展 (2011-03-18 13:11:03) 1发展简史和应用现状 1.1 发展简史 Takuo Aoyagj利用光吸收曲线法测定心输出量的过程中,产生了研制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想法,采用Wood法,先在耳垂加压使其缺血,并测其传导光线,然后去除耳垂加压以恢复其血流,再测其传导光线。此时,第一个耳垂值是入射光强度,第二个值是透过光强度,计算两者的比值就是血液的光密度。研制中利用动脉搏动振幅又可测得氧饱和度,并据此得出两个观点:①通过搏动可显示动脉血颜色,从而不致受静脉血的影响,探测头可以放在任何部位;②无需对组织加压使局部缺血,而是通过简单地转换探头位置达到测定的目的。所选用的波长是受干扰最小的630nm和900nm。 1974年世界上第一台脉搏血氧饱和度(血氧探头)(SpO2)仪OLV5100问世。1982年,Nellcor研制出一种性能更好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仪N-100,并形成了一种标准模式,系利用发光两极管作为光源、硅管作为光传感器、微型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使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进入了新时代1.2 应用现状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在麻醉、手术以及PACU和ICU大量临床应用资料表明,及时评价血氧饱和度和/或亚饱和度状态,了解机体氧合功能,尽早发现低氧血症,足以提高麻醉和重危病人的安全性;尽早探知SpO2(血氧探头)下降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围术期和急症期的意外死亡。由此促使SpO2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单独应用 SpO2仪可减少40%的麻醉意外,如果与CO2监测仪并用则可减少91%的麻醉意外。此外,可发现某些临床化验和治疗也难以预料的危险。因此,SpO2作为一种无创、反应快速、可靠的连续监测指标,已得到公认,目前已推广到小儿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监测,特别对新生儿、早产儿的高氧血或低氧血症的辨认尤其敏感。新生儿抗氧化能力弱,常可出现慢性肺疾病,早产儿更易致视网膜病;在自主呼吸受到抑制时,容易导致呼吸停止。因此,连续监测SpO2不仅可及时发现低氧血症,正确评价新生儿的气道处理与复苏效果,更可以设置SpO2高限报警以提供高氧血症预报,从而可为NICU新生儿的监护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16]。鉴于小儿的解剖和生理与成人有别,特点是血容量、潮气量和其他生理参数的安全范围都相对窄小,在NICU中利用SpO2就可以正确评价小儿病人的氧合情况,可指导呼吸机的使用与撤离,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其他领域中,SpO2监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评估桡动脉与尺动脉、或足背动脉与颈后动脉的侧支循环血流,可减少手或足血循环障碍并发症,也可评价断肢再植的血供状况。将SpO2安置在犬直肠表面以测定直肠表面氧合状况,可判断肠吻合后的肠功能状况。在康复病房中应用SpO2仪可观察患者运动后的氧合状态。SpO2用于急诊室监测患者呼吸暂停、紫绀和缺氧的严重程度,可决定进一步的抢救措施。Baker等利用SpO2仪和放射性同位素法同时测定先心病患者的左向右分流状况,结果证实在心室分流水平上两者的相关性好(r=0.8 6),而心房水平上两者的分流相关性较差(r=0.64)。 2 监测原理及其应用局限性 2.1 基本原理 2.1.1 SpO2是根据血红蛋白(Hb)具有光吸收的特性设计而成。SpO 2仪包括光电感应器、微处理机和显示部分三个主要部件。其基本原理是:①HbO2与Hb 对两个波长的光吸收特性不一样;②两个波长的光吸收作用都必须有脉搏波部分参与。根据 Beer定律,溶质浓度与通过溶质的光传导强度有关,如果将一个已知的溶质程序设计,置入已知容积透明容器的纯溶液里,通过测定已知波长的入射光强度和透过光强度,就可计算出溶质浓度:A = log(lin/lout) = ECD。[注:lin=入射光强度;lout=透过光强度;光密度A是消光系数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一、脑血流及脑代谢的生理 1.脑血流与代谢的关系 脑组织主要依靠葡萄糖在线粒体内的有氧氧化而获得能量,其中约有60%用于保持和恢复细胞膜除极和复极所必需的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约40%用于维持细胞的完整性。虽然脑仅占体重的2%,但其代谢却需要15%心输出量。未麻醉的人CMRO约为 3.5ml 100g/min,CBF约为50ml 100g/min,其中80%的血量供应灰质,20%供应白质。 正常情况下,脑摄氧量为总氧供的25%,CBF和CMRO并不是始终保持不变,随着脑代谢活动的变化而变化。CBF受代谢需要的调节,这种现象被称为"代谢-血流偶联",它是CBF自主调节过程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压力-血流自主调节。调节CBF的压力变化范围很大,当CBF不随平均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内)而变时,说明脑血流的压力-血流自主调节在起作用,当CBF随平均动脉压而变时,说明脑血流的压力-血流自主调节作用丧失。有许多生理因素可影响CBF 和/或CMRO,如:脑温度、PaCO2、PaO2、血液粘滞度、超出调节范围的平均动脉压、颅内压(ICP)、和中心静脉压(CVP)等。 2.脑血流与脑缺血 当CBF降低,以至不能满足脑的代谢需要时,即发生脑缺血。脑缺血的发生决定于CBF/CMRO平衡。CBF下降不一定发生脑缺血

(如果CMRO也同时下降);相反,CBF不低也可能会发生脑缺血(如果脑代谢高于血供时),所以,考察脑缺血应将CBF与CMRO结合起来才更有意义。CBF下降程度和脑缺氧时间决定了脑缺血性损伤的程度。在常温下脑缺血阈值。 在低温和麻醉下,CMRO降,这些阈值可发生变化,比如中低温CPB 时,CBF可降至10-20ml 100g/min,CMRO可降至0.5ml 100g/min,当灌注流量高于脑代谢需要时,临床上可由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反映出来。 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与CBF/CMRO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与CBF/CMRO的关系 理论上: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减脑氧代谢率(CMRO)与脑氧供(CDRO)之比,即:SjO 2=SaO2-(CMRO/CDRO) 。CPB时SaO2约为1,CDRO可转变为CBF×CaO2(动脉血氧含量),故上方程变为:SjO2=1-CMRO/CBF×CaO2。由此可见:SjO2与CBF/CMRO有函数关系。通过SjO2可反映CBF/CMRO 的变化。 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前脑缺血的监测主要指标为CBF及CMRO ,但这两项指标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上进行有一定困难,而且单独监测CBF或CMRO 均不能反映脑氧代谢的供需平衡[j1],所以人们在寻找临床上简单、实用的指标。从上述SjO2与CBF/CMRO的关系可看出通过SjO2变化可反映CBF/CMRO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