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勘察报告正文

施工勘察报告正文

施工勘察报告正文
施工勘察报告正文

1 前言

1.1工程概况

四川省测绘局拟于成都市高新区九兴大道南侧新建地理信息综合楼。该工程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并由该院承担了该工程的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并于2006年10月23日提交了《四川省测绘局办公楼及餐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A2006-377),地理信息综合楼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已由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设计。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的相关要求及设计要求,应对每个桩位进行“一桩一孔”的施工勘察,以满足人工挖孔桩施工要求。受业主的委托,我公司于2007年2月2日~2月10日对该楼进行施工勘察,为人工挖孔桩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地理信息综合楼平面形态呈长方形,框架结构、11层,设计67根桩径800-1800mm的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中密(或密实)卵石层,并要求桩端全断面进入中密(或密实)卵石层的嵌入深度≥1D(D为桩径)。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本次施工勘察目的是查明可作为挖孔桩桩端持力层的中密以上卵石的埋深、厚度及软弱夹层的分布情况,为挖孔桩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具体技术要求为:

1.查明每个桩基下的卵石层埋深、密实度、卵石层各亚层、软弱夹层的分布情况,提供挖孔桩设计所需的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

2.施工勘察的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持力层厚度,并保证桩端以下中密(或密实)卵石层厚度≥3~5D ;

3.为挖孔桩设计及施工提出地质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1.3勘察工作依据

本次施工勘察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勘察经验及本工程详勘报告的基础上,按现行国家规范、行业标准执行,所依据的主要规范及要求如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6.《四川省测绘局地理信息综合楼桩基平面图、大样图》(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7.《四川省测绘局办公楼及餐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1.4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施工勘察以桩基平面图为依据,按一桩一孔的方式布设勘探点,共布设67个勘探点,采用经纬仪对各勘探点进行准确定位及高程测放,各勘探点高程均以本楼±0.00=0.00m为起算点。各勘探点位置及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01)。

本次施工勘察采用SH-30型工程钻机进行冲击钻进。对上部土层进行取芯观察鉴别并分层详细编录,重点是对卵石层进行全断面连续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以查明卵石层各亚层及软弱夹层的分布情况、厚度,并测定预制桩设计所需的工程参数。

1.5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野外钻探作业于2007年2月2日~2月10日完成,历时9天,测放、施工钻孔67个,钻探总进尺820.30m,其中取芯钻探进尺83.70m,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736.60m。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九兴大道南侧,交通极为方便。施工勘

察期间,基坑开挖与坑壁支护均已实施,勘察工作在较为平坦的基

坑底面进行,各勘探点高程界于-5.83~-4.46m,相对高差1.19m。

勘察场地从地貌单元上属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2.2场地地层岩性

通过本次施工勘察钻探及详细勘察资料查明,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从基坑

底开始)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中砂及卵石层,现将

各类岩土的野外特征描述如下:

):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1.粉质粘土(Q al

4

干强度高,韧性低。含较多铁锰质氧化物、少量钙质结核,分布于大部分场

地,场地东北角地段混有杂填物;揭示层厚0.80~1.40m。

2.中砂(Q al

):褐灰色,松散,湿~饱和,由云母、石英、长石等组成,4

局部含砾石或个别卵石。该层在场地内多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顶界或其

中,揭示层厚0.50~2.50m。

3.卵石层(Q4al+pl):灰、褐灰~青灰色,松散~密实,稍湿~饱和。卵

石成份以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为主,一般含量50~85%,粒径一般为2-10cm;

磨圆度、分选性中等,微风化。卵石层充填物以砾石、中细砂为主,该层有

愈向深处愈为密实的趋势。根据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及卵石含量,可

将其划分为四个亚层:

①松散卵石: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

击数2~4击,多呈透镜体状浅部分布;

②稍密卵石: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4~

7击;多以层状或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顶界或其中;

③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击数7~10击;多以层状分布,连续性好;

④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击数大于10击;厚度较大,连续性好。

场地内上述各地层分布及变化规律详见《钻孔剖面图》(№02~14)。

2.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施工勘察重点对卵石层进行了全断面连续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以进一步查明卵石层各亚层的有关挖孔桩的力学指标,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统计,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统计结果见表1。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1

2.4场地地下水

根据详勘报告查证: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迳流补给;详勘期间测得场地内静止水位为5.40~6.20m,相应标高494.30~494.65m,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0~2.00m;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约为20m/d;场地历史最高水位按497.00m考虑。场地地下水对地下水对砼、砼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本次施工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内静止水位埋深标高494.50~494.60m。2.5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A.0.20条,成都地区抗

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0.35s。

根据详细勘察报告查证:场地的地微动卓越周期T=0.29s;本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中硬土,Ⅱ类建筑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场地内细砂、中砂为不液化土。

3 挖孔桩基工程分析与评价

3.1挖孔桩桩端持力层评价

根据本次勘察与桩基设计图文,结合钻孔剖面图对桩端持力层评价如下: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以中密(或密实)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并要求桩端全断面进入中密(或密实)卵石层的嵌入深度≥1D(D为桩径),且桩长≥5m。因此,在挖孔桩施工时,应根据桩顶标高、桩长与嵌入持力层深度要求,充分结合本次施工勘察提供的钻孔剖面图对桩端入土深度进行严格控制,施工方可制定桩长、桩端嵌入标高等系列指导表,以严格控制挖孔桩施工,以确保桩端进入规定的持力层、满足嵌入深度以及桩长要求。

对本次未能满足勘察深度要求的ZK32、ZK54、ZK55、ZK56桩位,宜在挖孔深度将至1D(D为桩径)之前,重新对桩端地层进行补充勘察,以补充勘察资料确定桩端持力层埋深;同时对开挖揭示可作为持力层的地层若与本次勘察有异常现象的桩位宜会商处理、有必要时应重新勘察确定。

对可作为桩端持力层的中密(或密实)卵石层宜按规定进行深井载荷试验,以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是否可达3600kPa。

3.2桩基础设计参数建议值

根据本次施工勘察,结合详勘成果综合分析,挖孔桩基设计参数可按《四川省测绘局办公楼及餐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表3.6.2选用,摘录如下:

挖孔桩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表2

4 与人工挖孔桩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4.1基坑支护

本工程开挖形成深约4.0m的基坑,且临近已建建筑及道路,现已经进行坑壁的喷锚支护,为了继续保证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与确保四周围建筑物及道路的安全使用,应进行基坑边坡侧向变形和相邻建筑物及道路的稳定性的水平位移监测,及时进行安全预报。

4.2基坑降水

施工勘察证实:场地内静止水位埋深标高494.50~494.60m(-6.68m~-6.58m),现已经凿4口深20m的降水井实施降水措施。而在基坑大致中心(电梯井)处的钻孔ZK64反映:预计挖孔最大深度将达-15m。在挖孔降水过程中应随时监测降水效果,以确保降水效果影响最弱处,能满足人工挖孔的安全施工,若难以满足人工挖孔要求,应提前采取加强降水效果措施。

5 结论与建议

1.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基础、以中密(或密实)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适宜。

2.人工挖孔桩基设计相关参数可按表2采用。

3.对作为桩端持力层的中密(或密实)卵石层宜选点进行深井载荷试验,以确定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4.建议在挖孔桩施工时,根据桩顶标高、桩长与嵌入持力层深度要求,充分结合本次施工勘察提供的钻孔剖面图,制定桩长、桩端嵌入标高等系列参数指导表,以严格控制挖孔桩施工,以确保桩端进入规定的持力层、满足嵌入深度以及桩长要求。

5.建议对开挖揭示可作为持力层的地层,若与本次勘察有异常现象的桩位宜会商处理、有必要时应重新勘察确定。

6.建议对已经实施的基坑支护体系以及降水措施进行有效监测,以确保桩基施工的安全。

7.对ZK32、ZK54、ZK55、ZK56桩位,宜在挖孔深度将至1D之前,重新对桩端地层进行补充勘察。

8.本施工勘察报告可作为本工程人工挖孔桩施工之地质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