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1讲除法讲义

(完整版)第1讲除法讲义

(完整版)第1讲除法讲义
(完整版)第1讲除法讲义

第1讲除法讲义

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除数的整数倍)

例1.

课堂练习:

总结:竖式除法要从高位算起,相同数位要对齐,划线用尺子比着画。例2.()里最大能填几?

()×4<25 ()×8<73 ()×8<72

思考:相乘法口诀,?多少乘4小于25又最接近25?

课堂练习:9×()<38 5×()<40 7×()<45 总结:考查乘法口诀,乘法口诀的综合应用。

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例3.用竖式计算

72÷6= 85÷7= 95÷5=

课堂练习:80÷5= 65÷5=75÷5=

总结:十位剩下的数还要和个位合在一起继续分,竖式除法的过程。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

例4.竖式计算

609÷3= 721÷7= 305÷5= 824÷4=

课堂练习:

912÷3= 312÷3= 414÷2= 515÷5= 总结:竖式除法中,十位不够商1时,商0占位。

四.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末尾有0

例6. 4240525044808480

课堂练习:3360384028605750

总结:0除以任何非零数都得0;竖式除法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和十位刚好够除时,个位上的0可以直接写在商的个位上。

五.应用题.

例7.一列火车5小时行了555千米,他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

想:求平均每时行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课堂练习:

学校组织三年级学生去公园游玩,每张门票6元,买票一共用去了660元。共多少人去公园游玩?

想:求660元中包含多少个6元用什么方法计算?

例8.(生活情境题)同学们去参观看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三年级有男生75人,女生61人,每8人乘坐一辆面包车,共需要多少辆面包车?

想:总共人数÷每辆面包车坐8人=需要多少辆面包车

课堂练习:

学校食堂买回500千克的面粉,吃了4天,还剩92千克,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面粉?

想:吃了的面粉千克数÷吃了4天=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面粉

6.(潜能开发题)一条路长525米,在路的一旁栽树,每隔5米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课后作业:

1.

84803360

2.()里最大能填几?

3×()<16 6×()<56

3. 用竖式计算

90÷5= 78÷3= 32÷2=615÷3=

828÷4= 436÷4=828÷4= 909÷9=

4. (生活情境题)文绿小学有542名同学,如果分5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5.亮亮看一本424页的故事书,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_教案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重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回顾整理。上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以复习唤起记忆。]二、作业延续。1、要求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几块,有很多种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式18÷2=9(人)18÷3=6(人)18÷4=4(人)……2(块)18÷5=3(人)……3(块)18÷6=3(人)18÷7=2(人)……4块)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4、你是怎样做出来的?以18÷7=2(人)……4(块)为例,师:“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求出。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启发学生说出“因为18里面最多有2个7,所以18除以7商2”。或者说“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设计意图:作为作业的习题,学生思考时间相对较长,思考也较充分,在此作为新课延伸,会容易启发学生由旧知导入新知。总结出学生已掌握的两种求商方法:摆学具、用口诀。]三、先摆一摆,再计算。1、9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试商的过程。[设计意图:加深摆学具求商的印象,理解算理。]四、试一试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1、师:老师手里拿着几个气球?(18个),要分给几个小朋友?(5个),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吗?(学生填答题纸,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2、找规律通过刚才的练习,比较每道题里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同位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3、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都比除数小。[设计意图:增强口诀求商的意识,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析及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系统地有意识地运用转化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抓住不变量,寻找转化突破口,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概括策略 1、心算:你能口答过程与结果吗?(课件出示):2 5 + 1 2 = 1 5 ÷ 2 3 = (稍 停顿) 师:第1题是分数加法,是什么样的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如何计算的?(先通分再计算)就是变成同分母分数加法来计算对吗?(对)第2题是道分数除法,是如何计算的?(转化为分数乘法)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法同分母分数加法 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师:我们发现上面两道题都不是直接计算出结果来的,而是转化为另外一种计算得到结果。实际这里都是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转化 2、举例:找转化 还有哪些计算也是运用了转化策略求结果的呢?(生举例) 我们一起再到图形王国中去找一找,看看求面积、求体积中是否有转化的应用,是把谁转化成谁的?(随学生口答课件出示转化过程) A.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来研究的。(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会求面积的长方形) B.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59~61页)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儿摆小棒的游戏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图) 师:现在每人有11根小棒,在小组里分工合作分别摆出这三个图形,然后把你摆的情况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在小组里摆小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生1:我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下3根小棒。 生2:我用11根小棒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结果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下2根小棒。 生3:我用11根小棒摆五边形,每个五边形用5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下1根小棒。 师:如果老师有12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个)。 师:现在我们是用11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该怎样列式呢?

生:11÷4=? 师:这等于多少呢?该怎样书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摆小棒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平均分时分不完的情况,产生迫切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欲望开始今天的学习】 1.教学例1。 师:请你用小棒代替草莓,每2根摆一组,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把6根小棒每2根放在一起,正好可以分成3组,也就是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成3盘。用除法计算:6÷2=3(盘)。 师: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仍然是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生:结果是摆成了3盘,还剩1个。 师:像这样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剩下的1个,叫余数。这个结果表示的就是摆了3盘,还剩1个。 师:现在请大家尝试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17颗五角星,2个2个地圈,结果圈了8组,还剩1个。算式是:17÷2=8(组)……1(个)。 生2:把23个圆圈,3个3个地圈,结果圈了7组,还剩2个。算式是:23÷3=7(组)……2(个)。 师:做得很好。下面的习题你能完成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生1:有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4人,还剩1支。算式是:9÷2=4(人)……1(支)。 生2:把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结果每人分2支,还剩1支。算式是:9÷4=2(支)……1(支)。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2.教学例2。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摆正方形,并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 让学生依次拿出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正方形,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为什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剩4根,也可能剩3根,也可能剩2根,还可能剩1根,总之剩下的根数一定会小于5,因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剩余的结果怎样? 生:剩下的小棒根数一定比3根少,可能是2根或者1根。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让学生交流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充分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性别 男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20__年 2月18 日 第[ ]次课 共[ ]次课 课时; 课时 教学课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巩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掌握相关概念;并掌握解决实际应用 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 难点 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过程 分数除法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倒数 1.理解倒数的意义;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求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3.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是因为在分数中,0不能做分母. 例题精讲; [例1]51 的倒数是[ ] [例2]72 - 的倒数是[ ] 方法总结;m n 的倒数为n m ,m n -的倒数为n m - . 变式训练;

1.21 的倒数是[ ],207 -的倒数是[ ],0.1的倒数是[ ]. 2.用34 的倒数去除1得[ ]. 3.53 的倒数是[ ],1的倒数是[ ],0.6的倒数是[ ],0[ ]倒数. 4.判断;若A×B =1,那么A 是倒数,B 也是倒数.[ ] 5.判断;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1.[ ] 知识点二、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分数除以整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例题精讲; [例1]3116 ÷表示把116平均分成[ ]份,求[ ]份是多少,也就是求116 的[ ] 是多少. [例2]A 除以整数B [B 不为0],等于A 乘以[ ]. 方法总结;分数除以整数n [0≠n ],表示把分数平均分成n 份,求其中的n 1 . [例3]求 7 52÷ 方法总结;分数a b 除以整数n [0≠n ]等于n a b n a b ?= ?1 变式训练;

实验讲义电子教案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 酵母菌(yeast)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卵圆形、圆柱形,其菌落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专性或兼性好氧,广泛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例如水果、蔬菜、蜜饯的内部和表面以及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下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馒头、面包等食品发酵;在工业上,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单糖吸入细胞内,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体内酶的作用,把单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此作用即酒精发酵。 C6H12O6(葡萄糖)→2 C2H5OH(酒精)+2 CO2↑ 在酿酒酵母酒精发酵的生产和应用中,由于细胞破碎和酶纯化等操作往往导致酶活性和稳定性都受影响,从而降低产酒精效率。而利用细胞固定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方法主要有三种: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其中固定包埋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包埋法就是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地包埋在多孔的水不溶性的紧密结构中,细胞中的酶处于活化状态,因而活性高,活力耐久。目前,利用聚乙烯醇(PV A)—海藻酸盐是包埋法中比较高效的一种,这种方法以PV A-海藻酸钠作为混合溶胶,将酵母细胞固定起来进行酒精发酵,不仅可以使细胞浓度增加,而且可以多次使用,减少了酵母培养增殖所消耗的糖分;操作简单、过程迅速、颗粒不粘连、颗粒强度大大提高,且增加了颗粒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可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酒精生产效率。 【实验一】 一、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活最适pH值为4.5~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在液体培养基中比霉菌生长得快。利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这样做的好处是酸性培养条件则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出酵母菌。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实验材料:成熟葡萄 试剂:0.1%吕氏(Loeffier)美蓝染液 配制方法:A 液:美蓝(methylene blue, 又名甲烯蓝)0.3 g, 95%乙醇30 ml; B 液:0.0l% KOH l00ml。 混合A 液和B 液即成,根据需要可配制成稀释美蓝液。 2、培养基: (1)乳酸豆芽葡萄糖培养液(300 ml):豆芽(60 g)、葡萄糖(6 g), pH 值4.5。

分数除法应用题,偏难。

1、天天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40页,3天后还剩全书的 85没有看,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2、某厂职工中8 5是男职工,比女职工多124人。该厂共有职工多少人? 3、甲、乙、丙三人合做一批零件,甲做的是乙、丙所做总数的 21,乙做的是甲、丙总数的31,丙做了600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4、兄弟四人合做完成一批零件,老大完成了另外三人总数的一半,老二完成了另外三人总数的 31,老三完成另外三人总数的4 1,老四完成了91个。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5、3只猴子吃篮里的桃子,第一只猴子吃了 31,第二只猴子吃了剩下的31,第三只猴子吃了其它猴子吃过剩下的4 1,最后篮子里剩下6只桃子。篮里原有桃子多少只? 6、猴子摘了一堆桃子,第一天吃了这堆桃子的 71,第二天吃了余下的61,第三天吃了余下的51,第四天吃了余下的 41……第六天吃了余下的2 1,这时还剩下12只桃子,那么第一天和第二天所吃桃子的总数是多少? 课题: 教师: 学生: 教师简评、建议:

7、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生产的甲种零件比乙种零件多12个,乙种零件全部合格,甲种零件只有 5 4合格,两种零件合格的一共有42个,两种零件各生产了多少个? 8、凤凰中学今年春季共种杨树和柳树120棵,其中杨树的棵树比柳树的棵树的 8 5少10棵,杨树种了多少棵? 9、某厂有两个车间,A 车间人数是B 车间的 75,如果从B 车间调8人到A 车间,A 车间的人数就是B 车间的5 4。原来A 、B 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10、有一堆西瓜,第一次卖出总个数的41又6个,第二次卖出余下的31又4个,第三次卖出余下的2 1又3个,正好卖完。这堆西瓜原来有多少个? 11、有一条大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鲨鱼全长多少米? 12、有两根粗细不同的香烛,长度相等。粗的一根10小时烧完,细的一根5小时烧完。同时点燃这两根 香烛,经过几小时,粗蜡烛剩下的长度为细蜡烛剩下长度的4倍?

综合实验讲义

综合实验讲义 编写:李雅丽王香爱郭佰凯 祝保林李吉锋 化学与材料学院 二零一六年六月

目录 综合实验一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综合实验二锌钡白的制备 综合实验三己二酸的绿色合成及表征 综合实验四乙酰二茂铁的合成及分离 综合实验五富平合儿柿饼中铁、锌含量的测定综合实验六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工业分析)综合实验七表面活性剂特征参数的测定 综合实验八几种农作物秸秆热值的测定

综合实验一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称量、加热、溶解、过滤等基本操作; 2练习碘量法操作、练习EDTA测定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3掌握一种测定Pb3O4的组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Pb3O4为红色粉末状固体,俗称铅丹或红丹。该物质为混合价态氧化物,其化学式可以写成2PbO﹒PbO2,即式中氧化数为+2的Pb占2/3,而氧化数为+4的Pb占1/3。但根据其结构,Pb3O4应为铅酸盐Pb2PbO4。 Pb3O4与HNO3反应时,由于PbO2的生成,固体的颜色很快从红色变为棕黑色: Pb3O4+4HNO3=PbO2+2Pb(NO3)2+2H2O 很多金属离子均能与多齿配体EDTA以1:1的比例生成稳定的螯合物,以+2价金属离子M2+为例,其反应如下: M2++EDTA4-=MEDTA2- 因此,只要控制溶液的PH,选用适当的指示剂,就可以用EDTA标准溶液,对溶液中的特定金属子进行定量测定。本实验中Pb3O4经HNO3作用分解后生成的Pb2+,可用六亚甲基四胺控制溶液的pH为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液进行测定。 PbO2是种很强的氧化剂,在酸性溶液中,它能定量的氧化溶液中的I- PbO2+4I-+4HAc=PbI2+I2+2H2O+4Ac- 从而可用碘量法来测定所生成的PbO2. 三实验用品 仪器:分析天平、台秤、称量瓶、干燥器、量筒(10mL,10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漏斗、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洗瓶、滤纸、PH试纸 试剂:四氧化三铅(A.R.)、碘化钾(A.R.)、HNO3(6molL·L-1)、EDTA 标准溶液(0.02mol·L-1)Na2S2O3标准溶液(0.02mol·L-1)、NaAc-HAc(1:1)混合液、NH3·H2O(1:1)六亚甲基四胺(20%)、淀粉(2%), 四实验步骤 1 Pb3O4的分解 用差量法准确称取干燥的Pb3O4 0.5g,置于50ml的小烧杯中同时加入 2mL6mol·L-1HNO3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可以看到红色的Pb3O4

有余数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余数的意义 兰考县谷营乡东张小学潘素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用花瓣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找到如何求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看美丽的花朵,多媒体出示(有3瓣、4瓣、5瓣、6瓣的) 2、请学生用12片花瓣试试拼出自己最喜欢的那种花。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瓣是否有剩余? 3、展示并将拼出的结果分为两类,突出显示有剩余的。总结在

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品时也会遇到像这种不够再分,分后有剩余的现象。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了。 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摆一摆,解决新问题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1(个) 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3、这个算式如何写读作?如果不带单位读作怎么写? 4、这个算式中的六个小圆点是什么意思?这六个圆点书写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5、这个算式是哪一种除法呢?为什么?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6÷2=3(盘)7÷2=3(盘)……1(个)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有余数的除法(2)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 (3)写算式:

综合实验讲义[1]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分离提取红色素。 2、掌握用薄层层析鉴定红色素、记录红色素的红外和紫外光谱。 二、实验原理 红辣椒中含有几种色素,因其极性不同,可用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分离出来。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硅胶G薄层广口瓶层析柱 2、试剂 碾细的红辣椒1g,300ml二氯甲烷, 10g硅胶 四、实验步骤 1、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1g红辣椒和几粒沸石,加入10m二氯甲烷,装 上回流管回流20分钟,将烧瓶冷至室温,过滤除去固体,得粗色素溶液。 2、用广口瓶作为层析槽,以二氯甲烷作为展开剂,在硅胶G薄板上点样后, 在层析槽中进行层析。观察每一点的颜色,计算Rf值,用柱层析分离 Rf=0.6的主要红色素。 3、在层析柱的底部垫一团脱脂棉花并压紧它,加入洗脱剂二氯甲烷至层析 柱的3/4高度,打开活塞,放出少许溶剂,用玻璃压脱脂棉中的气泡,再 将30ml二氯甲烷与7.5g硅胶调成糊状加入层析柱中,使吸咐剂装填致密,然后在吸附剂上层覆盖一层石英砂。 4、打开活塞,使二氯甲烷洗脱剂液面降至覆盖硅胶的滤纸上表面,关闭活 塞。将色素的粗混合物溶液(约2ml)小心的转移至层析柱面上(用滴管 转移)。再打开活塞,待红色素溶液液面与滤纸齐平时,缓缓注入二氯甲 烷至高出石英砂2cm即可,以保持层析柱中的固定相不干,当再加入洗 脱剂不再带有色素颜色时,可将洗脱剂加至层析柱最上端。在层析柱下 端用试管分段收集各种颜色的馏分,当红色素洗脱后停止层析。 5、蒸除收集到的红色素馏分中的二氯甲烷,得红色素纯品。 五、实验结果与处理 用紫外光谱鉴别红色素,记录λmax。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会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谈话: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样分?(指名说) 刚才小朋友说一些不同的分法。(有每人分1枝的、分7枝、8枝、9枝和10枝的)

10枝铅笔,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谁能把这样分的情况填在表格里? 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表格的第一行。 提问:如果每人分3枝,会怎么样?每人分4枝、5枝、6枝,结果又会怎么样? 谈话:下边分小组活动,大家轮流着分,一人分时,其他小朋友看,共同讨论分的结果,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分的不同的情况填在表格里。 集体交流,完成表格的填写。 (2)讨论表格。 提问:看着表格,说一说刚才你们是怎么样分铅笔的?你们能把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吗? (3)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讲述:刚才大家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对于平均分没有剩余的情况,你们会写除法算式吗?自己写一写。

指定一个人上黑板写。 10÷2=5(人)10÷5=2(人) 提问:10÷2=5,这道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对于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怎么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 出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人,还剩( )枝。 谈话:根据前三句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谁会写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算式 的前半部分。 那么,还剩1枝,怎么样表示呢?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再写上1(枝)。 板书:10÷3=3(人)……1(枝) 提问:这道算式中有四个数,谁能说说前三个数的名称是什么?那么“1”叫什么名称?根据它表示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 讲述:它叫余数。(板书:余数) 学会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由于带单位名称的除法算式是先出现的,所以可以先让学生学读把单位名称带进去的有余数除法算式,再读不带单位名称的有余数除法算式) 提问:把单位名称带进去,谁会读?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学“试一试”的内容。 (1)谈话:每人分4枝,6枝也有剩余,你们能写出除法算式吗?先把算式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再 在书上填写完整。(指名在黑板上写)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品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出活动摆一摆。 图上小朋友在分东西,我们也来分一分。 ①把10个梨,每5个一份,分一分。 学生操作,说一说分的结果。突出正好分完。 ②把18个梨,平均分成3份,分一分。 学生操作,说一说分的结果。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回顾除法意义 ①把6个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演示摆一摆。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②再增加1个草莓,现在有几个了?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

1. 现在你还会摆吗?同桌合作摆一摆,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2.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不够放一盘)(可以再拿一个盘子吗?) 3.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师示范写算式:这次我们分的总数是几?俺什么要求分?分的结果怎么样?边问边写算式。 7÷2=3(盘)……1(个)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指导读算式。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小结揭题: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再摆一摆。 看主题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我们也来摆一摆。先数出11根小棒,然后你挑选喜欢的图形摆一摆。 摆好了自己先说一说,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说。说清楚用11根小棒摆了()个三角形,还剩()根。 可以用算式:11÷3=3(个)……2(根) 正方形和五边形也分别请学生交流汇报。 三、练一练: 1. 书60页做一做1。 学生试着圈一圈,填一填。 交流汇报。理解算式里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 书60页做一做2。 四、课堂作业本42页(1-3)。

最新分数除法计算与简便运算讲义全

广州卓越教育机构一对一 六年级数学上册 3+ X 同步导学案(4) 教学课题 分数除法计算与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分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学生姓名 年级 授课日期 A 检查上次作业 B 课前小测 一、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5 14 —x ——= 7 25 、列式计算 三、判断题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 求4个2 是多少,就是求2 的4倍是多少 5 5 3 1 (3) --------------------- 1吨的—和3吨的 样重。 5 5 7 5 —x —= 10 6 (1) 21 个7是多少? ⑵35 的 w 是多少? ⑶5 千克的1^是多少千克? ⑷3 小时的12是多少小时? 四、巩固练习

2 —辛方米 5 3、°的爲是多少? 11米的1 2 3 4 5是多少米? 12 33 4小明放学回家,从一楼到二娄用了°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六楼 用多少分钟? C教师评讲: 导学第一步:归纳简便题类型1、2、第二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 研究,教师点拨。例1:小马虎的计算错在哪里?请你帮他改一改. 6 6 24 2 - 4= X 4=( ) 7 7 7 分析:错误原因是没有乘倒数, 5 8 3 5- 10=°X 10=16 () 8 5 分析:错误原因是应该除法后面倒数,不是前面倒数 1 2 2、看图列式计算 改正: 改正:

例题二: 2007 (1)2008 十 2006 5 _1 ___ _________ 6 2 改正: 错误原因是:除法不能直接约分 3 3 (4) X 8- X8 8 8 =3-3 =1( ) 错误原因: 没有依次计算 (5) 3 -( 3 + 3 ) 8 4 8 3 3 3 3 =_ — _ + _ 十 8 4 8 8 =1.5 ( ) 错误原因:除法没有分配律 【举一反三】 8 7 (1) 一 X _ X 75 75 18 改正: 改正: / 3 1、 11 /、 15 4 (2) - ) + __ (3) 十 8 6 24 16 5 /、 5 3 5 . 10 (4) — X —— -- - — - 12 10 12 7 (5) 5 X 3+5 4 5 (6) 18X(— + ) 9 6 (7) 5+3 4 (8) 92X 4 91 (2)(1+ 1 ) X (1+ 1 ) X (1+ 1 ) X (1+ 1 ) X ……(1+ -1 ) 2 3 4 5 100

实验讲义

实验八结构体与共用体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2.掌握结构体类型数组的概念和应用; 3.掌握链表的概念,初步学会对链表进行操作; 4.掌握共用体的概念与使用; 二、实验内容 编程序,然后上机调试运行。 1.对候选人得票的统计程序。设有3个候选人,每次输入一个得票的候选人 的名字,要求最后输出各人得票结果。 2.编写一个函数print,打印一个学生的成绩数组,该数组中有5个学生的数 据记录,每个记录包括num、name、score[3],用主函数输入这些记录,用print函数输出这些记录。 3.建立一个链表,每个结点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输入一个年龄, 如果链表中的结点所包含的年龄等于此年龄,则将此结点删去。(选作) 4.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 5.指向结构体数组的指针的应用。 三、思考题 耶稣有13个门徒,其中有一个就是出卖耶稣的叛徒,请用排除法找出这位叛徒:13人围坐一圈,从第一个开始报号:1,2,3,1,2,3……,凡是报到“3”就退出圈子,最后留在圈内的人就是出卖耶稣的叛徒,请找出它原来的序号。 四、实验报告要求 1.程序清单 2.调试结果 3.实验小结

实验七指针(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会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2.学会使用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 3.了解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程序(都要求用指针处理) 1.调用函数测字符串的长度。 2.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等长的字符串。用另一函数对它们排序。然后在主函数输出这10个已排好的字符串。(要求用指针数组处理) 3.写一个函数实现两个字符串的比较。 4.用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方法对n个整数排序并输出。要求将排序单独写成一个函数。n和各整数在主函数中输出。(选作) 三、思考题 有一个字符串,包括n个字符。写一个函数,将此字符串从第m个字符开始的全部字符复制成另一个字符串。要求在主函数输入字符串及m值并输出复制结果。实验四、实验报告要求 1.程序清单 2.调试结果 3.实验小结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郎萍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讲解算式的写法:9÷4=2(个)……1(个)(板书) 讲解算式的意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1个,就叫“余数”。 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二、练习巩固。 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能分多少呢?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先自己做,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解决得好。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思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通过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真多,商和余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等。 三、体会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现在请你想一想,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么办呢? 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并把想到的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2.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教师进行板书。 注意引导学生说清算式的意义。 3.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谈到,同样是18瓶酸奶,每人分得的数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 4.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教师提示:余数都比除数小。 追问: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 结合实际分酸奶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在野营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有余数的除法及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1、2、4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列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把你们的课堂练习本拿出来,写上今天的日期,做一做下面的几道小练笔——35÷7= 12÷3= 18÷6= 72÷9= 24÷4= 64÷8= 。 二、新授: 1、除法竖式。 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上图,谁能说出一个故事吗? 生:学校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于是同学们准备搬盆花去布置会场。 师:说的很好!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现在图上的小朋友先搬了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列一下式子。哪个同学上来试着写一下? 生:15÷5=3(组) 师:这样列表示什么? 生:表示15里面有几个5。 师:大家的横式都写的很好,那谁来试着写一下竖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除法的竖式。 1、先写“) ̄ ̄”,表示除号。 2、在除号内写被除数,再在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3、 想:试商。15里面有( )个5,商3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4、把除数和上 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表示已经分完的部分,要做到数位对齐。5、用被除 数减去除数和商的积,表示还剩的部分。——(PPT演示) 师:列竖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全班齐说,指名说。大家来试着试着写一写下面题目的竖式。 2、有余数的除法 师:现在盆花增到了23盆,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现在大家把带来的23根棉签拿出来摆一摆。老师给你们2分钟时间,同桌一起合作。 学生操作。电脑展示。 师:可以摆几组呢? 生:5组。4组(3根不够5根,不能分成一组) 师:把这分完剩下的3盆叫做余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把东西平均分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 另一种是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下的数,在除法计算中,我们把不够平均分,剩下的数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师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2、刚才“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剩下几盆?”该怎么列式? 23 ÷ 5 =4 (组)……3(盆)

民法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民法的概念和适用 一、名词解释: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民法的渊源:是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二、简答题: ﹡民法调整对象: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平等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2、人身关系:与人身不可分离,基于彼此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3、财产关系:民事主体之间基于财产而发生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包括财产支配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民法的性质: 1、民法是权利法:民法的重要内容是规定和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利;民法的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民法是实现人权的手段。 2、民法是公私混合法:民法原则上是私法,但并非全然是私法,因为民法总则中关于人格和身份等规定,是不以当事人的合意加以变更,为了保护弱者而规定的,属于强行法,即公法。但民法大部分规定仍属于可以以当事人合意加以变更的任意性规定,因此民法是公私混合法。 3、民法是市民法:市民是私法概念,具有自利性。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 ﹡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它是最典型的成文法。(包括民法典、其他有权机关的民事立法文件) 2、习惯:已经在社会中出现并经长期反复适用,为一般国民法律意识所接受的行为规范。 3、判例:公开的、具有先例拘束性、被普遍化的,由较高级别法院制定或认可的法院判决。 4、学理:经法院采用的法学家就民法问题的观点。 事理之性质:是案件中作为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之依据的有关事实本身的规定。 同法族的外国法:古罗马法以及现代大陆法系诸国的民法,尤其是德国民法。 5、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没有规定而适用国际惯例。 民法的适用范围: 民法的适用范围指民法的效力。 1、对人的适用范围: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法人和合伙。 2、对空间的适用范围:我国领土、领空、领海以及我国驻外使馆和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 3、对时间的适用范围:民法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不溯及既往。 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民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克服法律局限性的立法技术,其效力贯彻民法始终的根本规则。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宁南县民族小学校文芳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猜谜语----气球 二、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1。 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样摆?请同学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预设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6÷2=3(盘)。(教师板书) 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预设生:这个算式表示把6

个草莓每2个分1份,可以分3份。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教师把原题改成: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2)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3)教师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完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4)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引导学生观察7÷2=3(盘)……1(个),想一想: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单位名称各是什么? (2)学生汇报:被除数、除数和余数的单位名称都是“个”,商的单位名称是“盘”。 (3)组内讨论: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与被除数相同?然后

实验一讲义 - 2017

实验一:软件实验 第一次实验为2个学时,内容由3个简单的实验组成,采用一份实验报告。本次实验主要是熟悉使用KEIL C软件,并初步了解单片机的汇编程序、C程序及其单片机的硬件知识。 具体要求如下:阅读下面的3个实验内容,实验1和实验2根据程序流程图,编写具体的程序,完成预习报告,在预习报告上写出具体的汇编程序和C程序,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实验室提供的KEIL软件对程序进行编写,并根据调试结果对写好的程序进行修改,实验3相对比较复杂,第一次编写比较困难,所以我给出了实验3的汇编程序(本程序是对实验3进行简化后,编写的),请大家读懂,并且进行验证。在实验课结束时,将实验报告统一上交。 实验1 清零程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熟悉键盘操作。 二、实验内容 把2000H~20FFH的内容全部清0。 三、程序框图 四、实验步骤 用连续或单步方式运行程序,检查2000~20FF中执行程序前后的内容变化。 五、思考 假使把2000H~20FFH中的内容改成FF,如何修改程序。

实验2 拆字程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把2000H的内容拆开,高位送2001H低位,低位送2002H低位,2001H、2002H高位清零,一般本程序用于把数据送显示缓冲区时用。 三、程序框图 四、实验步骤 用连续或单步方式运行程序,检查2000~2002H中内容变化情况。 实验3 数据区传送子程序 一、实验目的 掌握RAM中的数据操作。 二、实验内容 把R2、R3源RAM区首址内的R6、R7字节数据传送到R4、R5目的RAM区。 三、程序框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