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1、 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2)民主政治的发展
(3)人的地位的提高
得出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代表人物
(1)普罗塔哥拉
①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
②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评价
①积极性:否定“神意志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成为西方人文精
神的源泉。
②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觉 ,忽视法律、制度、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
思想特点
①以自我为中心 ②注重实利,忽视道德
二、苏格拉底
1、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认识你自己”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评价:
(1)进步性: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
研究“人”的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局限性:“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有缺陷。“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的观点,忽
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柏拉图
主张:
1、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载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
2、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四、亚里士多德
主张:
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3、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
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知识扩展
1、苏格拉底与一个女人的故事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
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
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
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
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
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
后,必定会下大雨的。”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好的婚姻仅给
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2、苏格拉底名言: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某个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3、苏格拉底的故事
(1)苏格拉底问过路人:“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过路人:“忠诚老实,不骗别人,就是有道德。”苏格拉底:“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
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过路人:“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
了。”苏格拉底:“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援军已经到了,
大家奋力突围吧!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过路人:“那是战争中的
迫不得已啊,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
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过路人:
“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看来,道
德是不能用骗不骗人来判断的。请你告诉我,究竟用什么来判断呢?”过路人想了想,说:
“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您真是一个伟大的
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
您!”
(2)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
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4、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时年70岁)被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
“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审判。在法庭上,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并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
哲学观点。由鞋匠、裁缝、游手好闲的和看好戏凑热闹的组成的501位陪审团法官投票表决,
以略过半数的281票通过有罪判决。苏格拉底拒不认罪,结果,第二次表决以360票通过了
死刑判决。公元前399年以“传播异端”和“腐蚀青年”罪被判处死刑,从容饮鸩而亡。苏
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
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
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
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
上这笔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