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覆盖研究报告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覆盖研究报告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覆盖研究报告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覆盖研究报告

编号:

审定成绩:广州大学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覆盖研究

答辩组负责人:

摘要

移动通信GSM网络已经进入成熟期,CDMA网络经覆盖和容量均已达到较高水平设备

的性能故障逐渐减少。质量、成本和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质量最好已成为优化人员的奋斗目标。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正在成为网络低成本运行的关键指标。

本论文设计以现有网络资源为依托,以最小投资解决市区内的深度覆盖和乡村的广度覆盖,同时研究实现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的新的优化方法。

技术上,除采用传统的天线参数调整外,还研究对许多无线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基站扇区的PN码分配、邻小区关系、接入参数、切换参数、功率分配参数、功率控制参

数、登记参数、多载频参数等。力图从软件入手,解决网络优化问题。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对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常能取得很大的效果。G s M网络的优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网络中各种参数的优化设置和调整的过程。无论哪家厂商的设备,都有大量的参数来控制小区的信道配置,手机的寻呼、接入、位置更新等行为。这些参数对小区的覆盖范围、小区问切换、话务负荷的分布等网络的各项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把握参数调整的基本原则是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无线资源,通过业务量分担的方式使全网的业务量和信令流量尽可能均匀,以达到提高网络平均服务水平的目标。要注意的一点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过犹不及。参数的修改要适度,太小就不起作用,太大则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得到某些优化效果的同时,必然会牺牲另外一些指标。由于蜂窝网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因此在作参数调整时必须考虑到局部的参数调整对其它地区尤其是相邻区域的影响,否则参数的调整会带来负面影响,有背我们的初衷。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优化 GSM网络WCDMA网络

ABSTRACT

GSM network of mobile communicati011 has come into maturity.111e Coverage andcapacity of CDMA net have both ran up to higher-level and the Faults of equipments

aretapering off.High quality is optimization personnel’s aim.Servic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nethave been all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competitive strength.The operating factor ofNetwork resource is becoming a key index for low-cost running.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existing network resource and want to resolve deep coverage ofcity and wide coverage of village by lowest investment.At the same time,this thesis is inresearch ofnew optimization rules to improve the index ofperformance of network.

Beside traditional antenna parameter regulation,this thesis tries to achieve networkoptimization by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ofwireless parameter.

Network optimization of CDMA isto make system performance better and reach thebest service,that is to say,t he best coverage,satisfied signal intensity,the best quality ofspeech and the least interruption.

After the phase of data acquisition,analysis and research,the adjustment ofantenna-feeding system,base-station,frequency-planning, traffic balance as well as themicrocellular optimization are to be carried out.These parameter adjustments often obtaingreat effect’which,in some sense,is the core task ofGSM network optimization.

Inevitably,some other goals may be sacrificed for obtaining certain optimization effects.As an integral network,some local parameters’adjustments arc bound to influence theneighboring regions.To avoid negative influence,many factors must he considered andcompromised.

【Key words】Mobile CommunicationNetwork OptimizationGSMWCDMA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GSM与CDMA系统比较 (2)

第一节系统简介 (2)

一、G S M系统简介 (3)

二、C D M A系统简介 (4)

三、系统参数 (7)

第二节系统的容量......................... (7)

一、容量大小的比较 (7)

二、系统容量配置的灵活性 (11)

第三节C网和G网性能比较 (11)

一、覆盖范围 (11)

二、工程实施 (12)

三、数据传输方式与速率 (12)

第二章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过渡 (14)

第一节通信系统的过渡 (14)

第三章GSM网络优化 (14)

第一节概述 (14)

第二节某地G网优化简介 (15)

第三节GSM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6)

第四节某市GSM网络优化方案 (17)

一、数据采集 (17)

二、优化调整 (18)

三、话务调整 (19)

四、网络优化通常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20)

第四章CDMA网络优化 (20)

第一节概述 (20)

一、目前CDMA系统存在的一些缺点 (20)

二、 CDMA网络优化流程 (21)

第二节城市优化手段和覆盖 (21)

一、优化手段 (21)

二、覆盖面临的问题 (22)

三、城区深度覆盖 (22)

四、单扇区覆盖问题 (24)

第三节 CDMA网络优化常见问题研究 (25)

结论 (26)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8)

前言

自1979年AMPS制式蜂窝移动电话在美国芝加哥实验后,蜂窝移动电话发展极快,成为近十年全球各地发展最快的电信业务之一。

目前,移动通信GSM网络早已进入成熟期,设备的性能故障逐渐减少,质量、成本和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向第三代通信网络的演进已经启动,GSM网络的过度投资将大大增加成本风险。如何对网络资源配置进行评估和优化,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正在成为网络低成本运行的关键指标。CDMA网络经过几年大规模的建设,目前覆盖和容量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怎样才能使网络性能指标达到最优、质量最好已成为优化人员的奋斗目标。一般地,我们只针对覆盖已经良好的区域优化,这是使网络性能更好的有效方式。目前,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用户感知度的问题,因此,除了提高网络性能指标外,需要优化人员更加深思的是如何最大限度使用网络资源,以最小投资解决覆盖盲区,使得网络优化的性能指标和用户感知度都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

如何以现有网络资源为依托,以最小投资解决市区内的深度覆盖和乡村的广度覆盖,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实现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的新的优化方法。在城区里,目前的娱乐场所和商业网点以及新兴的高级住宅小区的数量非常的多,由于地形的阻隔和建筑物墙体的影响,在楼宇的底层,尤其是少部分地下场所是城市里主要的弱覆盖区,甚至是盲区,其中有不少地点是室外宏蜂窝无法解决,需要建设室内分布系统。这些地点的特点是:面积小、数量多、分布不集中、话务量不高;从投资、效益方面考虑,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控制成本。

在各县乡村,主要特点是地广人稀,并且话务量不高。房屋排列纵横交错,没有规律;另外由于北方的冬天比较寒冷,一般农村的房屋墙体均比较厚。这就造成基站有效覆盖范围里只能覆盖到一部分主要村落,在基站覆盖半径边缘,信号衰落较严重,屋内的信号较弱。如何适合这种小容量大覆盖的要求,节省投资、增大覆盖、提高基站的利用率、改善网络指标,就需要灵活的配置基站设备。

本论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网络调整测试,同时考究GSM系统网络优化和CDMA系统网络深度覆盖问题,虽所得经验和成果甚浅,且难免有不足之处,请相关老师、教授指正。

第一章 GSM与CDMA技术比较

第一节系统简介

自1979年AMPS制式蜂窝移动电话在美国芝加哥实验后,蜂窝移动电话发展极快,成为近十年全球各地发展最快的电信业务之一。美国到1995年蜂窝电话数量已到3000万户以上。在我国,蜂窝电话也是空前发展,1995年底,用户数量亦达300万户左右。

进入90年代,蜂窝电话开始向数字化过渡,欧洲各国鉴于多种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的存在,如TACS、NMT等,无法实现国际漫游。早在1982年成立了开发泛欧数字蜂窝系统的“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该小组原为CEPT的一个单位,现属于ETSI,1988年由丹麦、芬兰、法国、瑞典、德国等18个国签署了MOU(Memorandum ofUnderstanding>。同时,把GSM正式定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并首先在芬兰投入使用,之后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席卷全球。

GSM由于其严密的标准化,技术的先进性,使其不仅可开放国际漫游业务、三类传真、可视图文、智能用户电报、9.6Kb/s的数据通信业务,而且可与ISDN兼容,将来还可提供GSM系统的智能化平台,提供不同的新业务。

与欧洲不同,美国由于其拥有庞大的模拟蜂窝网,在模拟网向数字网过渡中,始终坚持模数兼容的过渡方法。美国TIA首先批准了IS—54标准,即D--A/唧S制式。但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频谱资源日趋紧张,为此,美国便将原用于军事通信及卫星通信的CDMA 技术移植至蜂窝系统中,并于1993年通过了800MHz IS一95标准。以后,该标准又做过几次小修改,并于1995年5月颁布了A版修订本,1994年通过1.8GI-IzCDMAANSI-

J.SⅡI.008标准。

CDMA系统是扩频、多址接入、蜂窝组网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组合,包含时域、频域和码域三维信号处理技术,具有越区切换可靠、保密性好、容量大、链路质量高等优点,且可提供高质量的话音、分组数据、异步数据、三类传真及短消息服务等业务,可在通话过程中提供数据通信,在将来甚至可提供76.8Kb/s的数据业务,用于提供全移动可视电话,传送数字照片及高质量的E.mail业务。正因如此,CDMA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且有一种后来者居上的趋势,甚至有可能被选为未来个人通信(PCN>方式,CDMA目前已进入商用阶段,1995年9月,中国香港和美国已正式开通CDMA蜂窝系统,随后世界

上许多国家生产和建设了许多码分多址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闭。

本章介绍GSM系统和CDMA系统的接入方式、系统概念及网络结构,并列出了两种系统的参数表。对于GSM系统采用时分多址接入方式,而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接入方式。CDMA系统和GSM系统的运行环境、业务要求和控制功能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网络结构也是大同小异的。

一、GSM系统简介

①时分多址接入方式

时分多址是指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在频分双工(FDD>方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帧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在时分双工(TDD>方式中如图1.1所示。各个移动台在上行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为了保证在不同传搔时延情况下,各移动台到达基站处的信号不会重叠,通常上行时隙内必须有保护间隔,在该间隔内不传送信号。基站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向各移动台发送信息。

图1.1 TDMA示意图

Fig.1.1 TDMA Schematic

②GSM系统概念

GSM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TDMA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调制、网络层结构和业务作了规范的蜂窝系统。GSM是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公开技术规范,内容全面详尽,版本也在不断修改升级。

GSM系统中,由若干个小区(3个、4个或7个>构成一个区群,区群内不能使用相同的频道,同频道距离保持相等,每个小区含多个载频,每个载频含8个时隙。在GSM系统信道上,1个时间间隔周期序列中的一个时隙代表一个物理信道,每8个时隙构成1个帧,1个特定信号能量局限于1个时隙。语音信号经信道编码、交织及加密后形成突发脉冲串,再经调制后发射。在接收端,信号经解密、去交织、信道解码、语音解码后恢复成话音信

号。(如图1.2>

图1.2 GSM系统概念

Fig.1.2 GSM system concept

③GSM系统网络结构

GSM蜂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简称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原籍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一个MSC可管理多达几十个基站控制器,一个基站控制器最多可控制256个BTS。由MS、BS和网络子系统构成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该网络由MSC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和公用数据网(PDN>进行互连。(见附录1>在实际的GSM通信网络中,由于网络规模不同、运营环境不同和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上述的各部分有不同的配置方法。为了各个厂家所生产设备可以通用,上述的各部分的连接都必须严格符合规定的接口标准及相应的协议。GSM系统的主要接口有A接口、Abis接口、Um接口;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有B、C、D、E、F、G接口;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接口一般采用7号信令系统接口。

二、CDMA系统简介

①码分多址接入方式

码分多址是以扩频信号为基础的,利用不同码型实现不同用户的信息传输。扩频信号是经伪随机序列调制的宽带信号,其带宽通常比原始信号带宽高几个量级。常用的扩频信号有两类:跳频信号和直序列扩频信号(简称直扩信号>,因而对应的多址方式为跳频码分

多址(FH.CDMA>和直扩码分多址(DS.CDMA>。在FH-CDMA系统中,每个用户根据各自的伪随机序列(PN序列>动态改变其已调信号的中心频率。各个用户的中心频率可在给定的系统带宽内随机变化,该系统带宽通常要比各用户已调信号的带宽宽得多。FH-CDMA 类似于FDMA,但使用的频道是动态变化的。FH-CDMA中各用户使用的频率序列要求互相正交(或准正交>,即在一个PN序列周期对应的时间区间内,.各用户使用的频率,在任

一时刻都不相同(或相同的频率非常小>。(如图1.3>

图1.3 FH-CDMA示意图

Fig.1.3 FH-CDMA schematic

在DS.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工作在相同的中心频率上,输入数据序列与PN序列相乘得到宽带信号。不同的用户(或信道>使用不同的PN序列。这些PN序列(或码字>相互正交,从而可像FDMA和1DMA系统中利用频率和时隙区分不同用户一样,利用PN序列(或码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如图1.4>

图1.4 DS-CDMA示意图

Fig.1.4 DS-CDMA schematic

②CDMA系统概念

在CDMA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而是用各不相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换句话说,是靠信号的不同波形来区分的。如果从频域或时域来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接收机用相关器可以在多个CDMA信号中选出其中使用预定码型的信号。

在CDMA通信系统中,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也是由基站进行转发和控制的。为了实现双工通信,正向传输和反向传输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即通常所谓的频分双工(FDD>;也可以用不同的时隙,即通常的时分双工(TDD>。无论正向传输还是反向传输,除去传输业务信息外,还必须传输相应的控制信息。为了传送不同的控制信息,需要设置不同的控制信道。但是CDMA通信系统既不分频道也不分时隙,无论传送任何信息的信道,都靠采用不同的码型来区分。

信号经编码交织后,经调制,再由高码率的扩频序列去扩展信号的频谱。由于CDMA 所有的呼叫都使用相同的频谱,大量的CDMA信号共用一个频谱。如果在时域或频域中观察CDMA信号,其多址联接的信号似乎相互重叠在一起的。在接收端,信号在接收机中被相关器(亦称Rake接收机>分开相关器只接收来自特定二元序列的信号能量,并压缩频谱,而其他用户的信号由于代码不匹配,没有压缩带宽而变成噪声。有用信号经过相关器后通过数字窄带滤波器,经解码去交织后变成9.6kb/s数字信号。(如图1.5>

图1.5 CDMA 概念示意图

Fig.1.5 CDMA concept schematic

③CDMA系统网络结构

CDMA系统和GSM系统的运行环境、业务要求和控制功能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网络结构也是大同小异的。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操作维护中心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等。只要功能齐全,接口统一,这些组成部分允许有不同的配置方法,也可以用不同的名称。CDMA系统和TDMA系统的重要差异在于无限信道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无线接口和无线设备,当然也包括不同系统独有的特殊控制功能。(见附录2>

三、系统参数

见表1.1

第二节系统的容量

一、容量大小的比较

①载干比C/I与系统容量

通信质量的指标可用载干比(载波一千扰比>C/I来度量。模拟系统接收端射频的C/I 与基带S/N密切相关,而S/N决定着语音质量。在数字系统中,C/I是与基带Eb/Io密切相关,且有

式中Eb是每比特的能量;Io是每赫兹的干扰功率;Rb是每秒的比特数;Bc是以赫兹为单位的射频信道带宽。对于TDMA来说,若Rb>Bc,且Eb/Io>1时,则C/l>1:对于CDMA来说,Bc>>Rc,并且多地址码间干扰的结果,将会使C/I

②系统容量定义

一个无线电系统的容量被定义为一定频段内所能提供的信道数或用户的最大数目或系

统输入话务总量(Erlanger>。它与信道的载频间隔、每载频的时隙数、频率资源和频率复用方式、基站设置方式等有关。目前通常用无线容量m来表示系统容量,对于移动通信业务区,无线容量m是衡量无线系统频谱效率的参数,这一参数取决于所需的载干比C/I和信道带宽Bc。

蜂窝系统的无线容量可定义为

式中,m为无线容量,单位为信道/小区:Bt为分配给系统的总的频谱;Bc为信道带宽;N为频率重用的小区数。

③GSM的系统容量

同频干扰是蜂窝系统容量的制约因素。因为TDMA中的时隙只能指配给一个呼叫,在此期间是不允许其他呼叫共享该时隙的。同信道干扰来自于距离Ds=QR的同频小区。假设在6个同信道干扰源的最恶劣的环境,路径损耗按4次方规律考虑,可得到以小区为单位的无线容量m,对于TDMA蜂窝系统容量可表示为

式中,Bt为发送或接收的系统总带宽;Bc为信道带宽或等效信道带宽;M=(BtBc>为总信道数或总等效信道数;K为区群所含的小区数目;(C/I>s为每信道(每信道或每时隙>所需最小载干比。

④CDMA蜂窝系统的容量

CDMA系统的容量是干扰受限的,其容量与其用户产生的干扰密切相关。因此干扰的减少将导致CDMA容量的线性增加。如图1.6所示信噪比与基站的负载成反比关系。

图1.6 信噪比与基站负载关系

Fig.1.6 Required SNR per user as function ofcell loading

决定CDMA数字蜂窝系统的主要参数是:处理增益、Eb/No、语音负载周期、频率

再用效率,以及基站天线扇区数。

若不考虑蜂窝系统的特点,只考虑一般扩频系统,接收信号的载干比可以写成

式中,Eb为信息的比特能量;Rb为信息的比特速率;No为干扰的功率谱密度;w 为总频带宽度(即CDMA信号所占的频谱宽度>;Eb悄。类似于通常所谓的归一化信噪比,其取值决定于系统对误比特率或语音质量的要求,并与系统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有关;W/Rb为系统的处理增益”。

若m个用户共用一个无线信道,显然每一个用户的信号都受到其他旷1个用户信号的干扰。假设到达一个接收机的信号强度和各干扰强度都相等,则载干比为

式中没有考虑在扩频带宽中的背景热噪声q,如果把II考虑进去,则能够接入此系统的用户数可表示为

结果表明,在误比特一定的条件下,降低热噪声功率,减小归一化信噪比,增大系统的处理增益都将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容量。

应该注意这里的假定条件,所谓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强度和各个干扰强度都一样,对应该注意这里的假定条件,所谓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强度和各个干扰强度都一样,对单一小区(没有临近小区的干扰>而言,在正向传输时,不加功率控制即可满足;但在反向传输时,各移动台向基站发送的信号必须进行理想的功率控制才能满足。其次应根据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特点对这里得到的公式进行修正。

①采用语音激活技术提高系统容量在典型全双工通话中,每次通话中语音存在时间小于35%,即语音的激活期(占空比>d通常小于35%。如果在语音停顿时停止信号发射,对CDMA系统而言,直接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即其他用户受到的干扰会相应的平均减65%,从而系统容量提高到原来的i/d=2.68倍。TDMA系统也能利用这种话音特性,实现信道的动态分配,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动态提高。不过做到这一点,其必须增加额外的控制开销,而且要实现信道的动态分配,还必须会带来时间延迟,而CDMA蜂窝系统获得这种好处是非常容易的。为此CDMA系统的容量公式被修正为

当用户数目庞大并且系统是干扰受限而不是噪声受限时,用户数可表示为

②利用扇区划分提高系统容量CDMA小区扇区化有很好的扩充作用。利用120度扇区覆盖的定向天线把一个蜂窝小区划分为3个扇区时,处于每个扇区中的移动用户是该蜂窝的1/3,相应的各用户之间的多址干扰分量也就减少为原来的1/3,从而系统容量将增加约3倍(实际上由于相邻覆盖区之闯有重叠,一般到G=2。55倍左右>。GSM蜂窝系统利用扇形分区也可以减小来自共道小区的共道干扰,从而减小共道再用距离,以提高系统容量,但达不到像CDMA蜂窝系统那样,分成三个扇区系统容量增大3倍的效果。为此CDMA系统容量公式又被修正为

式中,G为扇区分区系数。

③频率复用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共享一个无线频率,即若干个小区内的基站和移动台都工作在相同的频率上。因此任一小区的移动台都会受到相邻小区基站的干扰,任一小区的基站也会相邻小区移动台的干扰。这些干扰的存在必然会影响系统的容量。其中任一小区的移动台对相邻小区基站(反向信道>的干扰量和任意小区的基站对相邻小区移动台(正向信道>的总干扰量是不同的,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也有很多别。对于反向信道,因为相邻小区基站中的移动台功率受控而不断调整,对被干扰小区基站的干扰不易计算,只能从概率上计算出平均值的下限。然而理论分析表明,假设各小区的用户数为M,M个用户同时发射信号,正向信道和反向信道的干扰总量对容量的影响大致相等。因而在考虑临近蜂窝小区的干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时,一般按正向信道计算。

对于正向信道,在一个蜂窝小区内,基站不断的向移动台发送信号,移动台在接收它自己所需的信号时,也接收到基站发给其他移动台的信号,而这些信号对它所需的信号将形成干扰。当系统采用正向功率控制技术时,由于路径传播损耗的原因,位于靠近基站的移动台,受到本小区基站发射的信号干扰比距离远的移动台要大,但受到相邻小区基站的干扰较小;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受到本小区基站发射的信号干扰要比距离近的移动台要小,但受到相邻小区基站的干扰较大。移动台最不利的位置是处于3个小区交界的地方。

假设各小区中同时通信的用户数是M,即各小区的基站同时向M个用户发送信号,理论分析表明,在采用功率控制时,每个小区同时通信的用户数将下降到原来的60%。此时CDMA系统的容量公式再次被修正为

(5>两种系统容量的比较

GSM系统:设分配给系统的总带宽Bt=1.25姗z:载频间隔Bc=200kI-Iz;每载频时隙数为8;频率重用的小区数N=4,则系统容量

CDMA系统:设分配给系统的总频宽Bt=1.25Mllz:语音编码速率Rb=9.6kbit/s;语音占空比d=O.35;扇形分区系数G=2.55:信道复用效率F=O.6:归一化信噪比Eb/No=7dB,则系统容量

结论:m(CDMA>≈9m(GSM>

即在总带宽为1.25MHZ时,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约是数字时分GSM 系统容量的9倍。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比较中CDMA系统容量是理论值,即是在假设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是理想的条件下得出的。实际的CDMA系统的容量比理论值有所下降,其下降多少将随着功率控制精度的高低而变化。另外CDMA系统容量的计与某些参数的选取有关,对于不同的参数值得出的系统容量也有所不同。

二、系统容量配置的灵活性

CDMA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个无线信道,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有码型的不同,用户数的增加相当于背景噪声的增加,但对用户数并无限制,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荷满载时,另外增加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或者说信干比稍微降低>,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另外,多小区之间可根据话务量和干扰情况自动均衡。这一特点与CDMA的机理有关。CDMA是一个自扰系统,所有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CDMA蜂窝系统的这种特性,使系统容量和用户数之间存在一种“软”的关系。在业务高峰期间,可以稍微降低系统的误码性能,以适应增多系统的用户数目,即在短时间内提供稍多的可用信道数。举例来说,如规定可同时工作的用户数目为50个,当52个用户同时通话时,信干比仅为1019(52/50>=0.17dB.这就是说,CDMA蜂窝通信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或者说“软过载”特性。

在TDMA蜂窝系统中,在全部时隙被占满以后,哪怕只增加一个用户也没有可能。1.7 G网和C网其它方面的性能比较

第三节 C网和G网性能比较

一、覆盖范围

GSM的爱尔兰容量主要有两方面限制:一是可用话音信道数;二是每基站最小可接受的C/I(载干比>。GSM小区半径随着实际话务信道的增加而减少。而CDMA的爱尔兰容量只受限用户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当然,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所有用户的C,I(载干比>亦增加,小区覆盖范围随之缩小,在这点上,对GSM及CDMA而言是相似的。

然而,CDMA在频谱效率方面显著优于GSM系统。在特定的阻塞率下,CDMA可提供的话音信道数量远高于GSM系统,每基站所能承受的话务量也远高于GSM。在CDMA

中,当信道不传送话音信号时可降低话音传输速率,从而减小其他用户的干扰(这一技术称为话音激活探测>,而GSM由于话音暂时停顿,重新分配信道时会引起时延,因而很难用话音激活探测技术。正因如此,CDMA的容量较GSM又可得到较大增加。

另外,由于CDMA采用了软切换及功率控制技术亦使系统容量得到很大增加。综上所述,在特定负荷网络中,CDMA的小区覆盖范围将显著优于GSM系统,在同一地区、同等用户量及话务量前提下,CDMA的基站数量将明显减小,据理论计算,在不考虑高层建筑物阻挡或其他屏蔽因素时,CDMA基站可比GSM基站减少80%;在考虑高层建筑物等因素时,CDMA基站数量也可明显减少,约可降到GSM基站数的30%。

二、工程实施

由于GSM屏弃了原有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模拟系统绝不兼容,因此,在工程实施时与模拟蜂窝一样,需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已有模拟网中,数字网覆盖不到的地域,数字移动用户仍无法通信。即使已拥有庞大的模拟蜂窝系统,仍需重复投入巨额资金,重新组织无线网络。

与模拟网相似,GSM也需建设众多的基站,以覆盖范围及容量。但GSM系统频率重复使用频次较模拟系统高,频率规划相对简单,便于工程设计,加之设备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给站址选择、设备安装带来方便。

与GSM系统不同,CDMA具有模数兼容的特性,采用CDMA方式实现由模拟向数字网过渡时,可先在已有模拟频段中辟出一频段开设CDMA,而无需重新组网。

由于CDMA各小区间可同频复用,因而工程设计简化,相对模拟系统及GSM系统在覆盖同等地区时,所需基站数极少,因而选择站址方便,工程投资省,网络建成后设备维护量减少。另外,CDMA设备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也给工程实施带来了方便。

当然,在工程实际实施时,考虑到现有模拟系统与CDMA的相互干扰、CDMA移动台在两系统中的切换因素,仍有许多技术细节须仔细考虑。

三、数据传输方式及速率

传统的GSM系统基于电路交换技术,每个TDMA时隙只能提供9.6 kb/s的数据传输速率。随着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的增长,GSM推出了GPRS,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蝴al Packct Radio Service>,它突破了G跚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方式,只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这种改造的投入相对来说并不大,但得到的用户数据速率却相当可观。而对于CDMA系统,其数据传输速率随其发展而不断提高。本章主要介绍基于GSM系统的GPRS及CDMA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和传输速率。

(1>GPI塔简介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一种以全球手机系统(GSM>为基础的数据传输技术,可说是GSM的延续。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是以封包(Packet>式来传输,因此使用者所负担的费用是以其传输资料单位计算,并非使用其整个频道,理论上较为便宜。GPRS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甚至114Kbps。而且,因为不再需要现行无线应用所需要的中介转换器,所以连接及传输都会更方便容易。如此,使用者既可联机上网,参加视讯会议等互动传播,而且在同一个视讯网络上(Ⅵ斟>的使用者,甚至可以无需通过拨号上网,而持续与网络连接。GPRS是基于GSM,并且能完成现有的一些服务,例如:蜂窝电话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ed>连接和短消息服务(GSM>。

GPRS将完善Bluetooth技术(成为一种标准,代替现有的有线和无线连接技术>。另外对于Internet协议汩>,GPRS支持X.25(一种基于包的协议,主要在欧洲地区广泛应用>。GPRS要逐渐迈向高性能数据GSM环境(EnhancedDataGSMEenvironment,EDGE>和通用移动

电话服务(Universal Mobile Telephone Service,UMTS>。

相对原来GSM的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具有高速和”永远在线’的优点。

①极速传送,移动新干线

电路交换数据业务,速率为每秒9.6K比特,因此电路交换数据业务(简称CSD>与PRS的关系就像是9.6K猫和33.6K、56K猫的区别一样,GPRS的最高速率可达每秒115K比特。

②永远在线、轻松方便、我行我速除了速度上的优势,GPRS还有4永远在线’的特点,即用户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举个例子,用户访问互联网时,点击一个超级链接,手机就在无线信道上发送和接受数据,主页下载到本地后,没有数据传送,手机就进入一种’准休眠”状态,手机释放所用的无线频道给其他用户使用,这时网络与用户之间还保持一种逻辑上的连接,当用户再次点击,手机立即向网络请求无线频道用来传送数据,而不像普通拨号上网那样断线后还得重新拨号才能上网冲浪。

(2>CDMA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及速率对于CDMA系统,1995年5月美国TIA正式颁布了CDMA~(N-CDMA>标准,它是IS-95的修订本(增强型>,简称IS-95A,基于电路型交换,数据传输速率为9.6kb/s。

为了满足更高比特数据速率的要求,1998年推出了IS--95B标准,该标准也是基于电路型交换,允许8个业务信道组合在一起,数据传输速率理论上高达115.2 kb/s,实际可达64 kb/s。IS-95标准支持高级的数据接入协议,如TCP等,为Interact的接入提供高速、灵活、方便的服务。

CDMA2000是美国向11u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是IS一95标准向第三代演进的技术体制方案,是一种宽带CDMA技术。CDMA2000室内最高传输速率为2Mb/s以上,步行环境时为384 kb/s,车载环境时为144 kb/s以上。CDMA2000系统一个载波的宽度为1.25MHz,如果系统分别独立使用每个载波,则被称为lX系统;如果系统将3个载波捆绑使用,则叫做3x系统。

CDMA2000 lX是指CDMA2000的第一个阶段(速率高于IS-95,低于2Mb/s>,可以支持307.2 kb/s的数据传输,网络部分引入了分组交换,支持移动IP业务。CDMA2000 1x 目前已经在韩国开始商用,中国联通也于2003年3月底正式开始开通CDMA 2000 1X业务,这为IS一95体制的2G系统向3G系统的过渡迈出了稳健的一步。CDMA2000 3X就是采用扩频速率SR3(记为3X>的CDMA2000系统。它与CDMA2000 1X的主要区别是前向CDMA信道采用了3载波的多载波(MC>调制方式,每个载波均采用1.22882Mb/s直序列扩频,CDMA2000 IX则采用单载波方式。

CDMA2000 3X的反向信道则采用码片速率为3.68642Mb/s的直接扩频,因此CDMA2000 3X的信道带宽为3.752Mb/s,最大用户比特速率为1.0368Mb/S的直接扩频。因此它的优势在于能提供更高的速率数据,但占用的频谱资源也较宽,在较长时间内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都暂未考虑CDMA2000 3X,转而考虑CDMA2000 1X EV。

CDMA2000 1X EV是一种依托在CDMA2000 lX基础上的增强型3G系统,能在1.25Mb/s 内提供22Mb/s以上的数据业务,是CDMA2000 1X的边缘技术。3GPP已经开始制定CDMA2000 1i EV的技术标准,其中用高通公司技术的称为HDR,用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公司联合开发的技术称为1X TRBME,中国的LA$.CDMA也属此列。LAS—CDMA是大区域同步码分多址接入技术,它通过建立“零干扰窗口”将传统的多址干扰降低至理想的程度,能够在1.6MHz的带宽上实现上行64 kb/s、下行384 kb/s的数据传输速率。

CDMA2000 1X EV又分为CDMA2000 IX EV/DO和CDMA2000 IX EV/DV。现阶段正在实验的是CDMA2000 1X EV/DV,它以高速分组数据通信为目的,不支持语音。除基站信号处理部分及用户手持终端不同外,它能与CDMA2000 1X共享原有的系统资源,

在CDMA2000 IX网中使用独立的载波,前向信道最高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4 Mb/s,总吞吐量约达到550 kb/s,反向链路上也可提供153.6 kb/s的数据业务。其它特性还有支持非对称数据传输、时分复用、没有功率控制、不使用软切换等,能很好地支持高速分组业务,适用与移动IP。CDMA2000 1XEV/DV标准目前正在制定中,它将在一个载波中同时支持语音和数据,其最高传输速率超过5M b/s。

第二章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

统的过渡

第一节通信系统的过渡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全世界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现在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即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初级阶段,大约2018年以前,移动通信还是以语音业务为主。所以无论从技术还是经济方面来看,移动通信的运营商不可能抛弃现有的2G网络,去独立的建设一个3G系统,而是要求2G必须能够与新建的3G系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互联互通。随着高速数据、邛和多媒体业务的扩展,逐步由第二代移动通信平滑演进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系统向第三代系统发展和过渡的目标是确保第二代系统中对GSM或者ANSI-41核心网络方面的逐步投资,同时依靠现有的基础设施,并确保第二代系统向第三代系统的迁移和双向模式终端的转换。

GSM系统在向第三代系统演进的过程中,无线接入网络将采用WCDMA标准技术,这与基于TDMA的GSM网络相比,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而在网络部分则采用演进的方式逐渐提高现有GSM的传输带宽。在演进的第一阶段采用GPRS技术将实现超过100kbit/s的数据速率;第二阶段将采用EDGE(增强数据数率应用>技术可实现超过384kbit/s的数据速率,然后过渡到WCDMA系统。与GSM系统相比,窄带CDMA系统无论是在尤线还是9吲络部分向第三代系统过渡时,都将采用演进的方式。cdma2000一lx是cdma2000的第一阶段,网络部分在窄带CDMA的基础上,保持电路交换支持语音业务、引入分组交换方式支持数据业务。为了在cdma2000—1x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能力,地区标准化组织3GPP2已开始制定支持速率高于2Mbit/scdma2000一lx演进方案。

从以上分析中可见在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过渡的过程中,GSM系统比CDMA系统的演进过程相对复杂,难度较大。

第三章GSM网络优化

第一节概述

目前,移动通信GSM网络已经进入成熟期,设备的性能故障逐渐减少,质量、成本和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向第三代通信网络的演进已经启动,GSM网络的过度投资将大大增加成本风险。对网络资源配置进行评估和优化,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正在成为网络低成本运行的

关键指标。

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速度惊人,移动网络始终处于大规模建设状态,用户数量的增加往往超出了专家的预计。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移动网络不断扩容,网络规划不断调整,一期工程还未完成,新的一期建设又已启动,导致工程存在重叠现象。由于网络始终处于建设阶段,而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进行优化,改进网络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从而影响到网络的运营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另外,在进行GSM网络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建设周期较短、网络变动频繁的特点。建设间除了大规模的扩容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扩容、调整和升级等工程。常常是工程结束后会遗留较多的问题,需要网络优化来解决。因此,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第二节某地G网优化简介

某公司结合当地GSM网正在进行的第十期扩容工程建设对当地G网进行了优化。工程中,当地业务区在MSC2上扩容2.0万门。工程完成后,当地业务区交换总容量达到26万门。当地业务区共新建1个BSC,17个基站,新建站载频89个;扩容137个基站,扩容站新增载频305个;新增设计承载话务量1054.1Erl;新增设计承载无线容量6.8万户。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建设协议合同书

精心整理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建设框架协议 甲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地址: 乙 ) 权、管理权的有效证明),并提供复印件交乙方留存。 2.2甲方应保证在协议期内对上述建筑物拥有合法的产权(或出租权、管理权),排除任何第三方对于本建筑物的权利要求。如产生纠纷,由甲方负责解决,造成乙方损失的,由甲方负责赔偿。 2.3如房屋产权人(或出租权、管理权)方发生变更,影响到本协议的继续履行的,甲方应及时书面通知乙方,并做好结算和交接工作。

2.4本协议签定后,如果甲方出租的房屋、场地全部或部分产权(含管理权属)发生变更,按以下方式处理: (1)如甲方转让房屋,应提前2个月书面通知乙方,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购买权。(建议删除) (2)本协议期内,房屋产权人(含管理权属)发生变更的,本协议和相关项目合作协议对变更后的新产权人(含管理权属)继续有效,新的产权人(含管理权属)承继本协议甲方的所有权利义务。甲方应向新的产权人(含管理权属)如实告知房屋、场地租赁情况,本协议和相关项目合作 议, a. b. 3 配合 设备或电源有故障,应及时通知甲方,甲方在收到乙方的通知后,应在24小时内修复或配合修复,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乙方。乙方可以在机房内、弱电井道内和楼顶天面单独安装交流配电箱,并支付相应电费。 3.4甲方应保证乙方设备不受人为的损坏,并保证乙方设备的安全,做好防火、防盗抢等安全保障措施。一旦甲方发现乙方所租赁的机房发生安全事故或存在安全隐患(包括但不限于盗抢、火灾隐患),应及时通知乙方,并尽可能采取措施避免危险的发生或减少损失。

3.5甲方应尽量提供满足乙方要求的具备有空调条件的机房(建议删除)。若甲方所提供的机房无空调,则甲方同意乙方可在机房内安装空调设备,甲方协调落实室外机安装位置和冷凝水落水位置。 3.6甲方应允许乙方及运营商通过大楼内原有的信息管孔穿放光缆,并确认光缆接入乙方机房的路由,或同意由乙方自建4孔Φ110通信管孔进大楼机房,或通过甲方指定的架空走道将光缆由大楼外穿进机房。当由于实际条件限制,以上措施均不能实现时,甲方应同意由乙方协助运营商采用无线方式来解决传输,并提供微波室外单元的安装平台及平台与乙方机房的传输通道。 3.7乙方若在大楼内提供其他通信业务,乙方应提前书面申请,待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 间, 3.11 整,甲 并至少 相关信息。若因甲方未及时通知乙方,造成乙方的经济损失将由甲方协调责任方承担。 3.13若其他通信运营商(除联通、移动及电信)租用乙方的室内覆盖分布系统进行外缆接入时,乙方需提前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待甲方同意后方可进行。甲方尽量为楼外光缆引入工程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保障其他通信运营商的外缆顺利接入,若产生额外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四条乙方的义务 4.1乙方应按甲方工期要求进行施工、验收、并协调运营商尽快进行信号开通,信号接入的时间以项目相关合作协议为准。

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和答案

2.3.1《GSM移动通信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采用(B)MHz频段。 A.600 B.900 C.1200 D.1500 2.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在每个小区设 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A)公里左右。 A.10 B.20 C.30 D.40 3.移动通信网小区制中小区和其它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称为(B)。 A.频率重复 B.频率复用 C.频率覆盖 D.频率范围 4.由于移动台处于运动状态,(A)和移动台之间的电波传播状态随路径的不同而 发生变化。 A.基地台 B.发射台 C.基站 D.无线 5.蜂窝移动通信网,通常是先由若干个邻接的(B)组成一个无线区群,再由若 干个无线区群组成一个服务区。 A.小区 B.无线小区 C.同频小区 D.不同频小区 6.(C)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A.顶点激励 B.低点激励 C.中心激励 D.自由激励 7.手机正在通话状态下,它切换进入了一个新的位置区中的小区,那么:(C) A.它会在通话过程中进行位置更新。 B.它会在下次跨LAC区时进行位置更新。 C.它会在通话结束后马上进行位置更新。 8.小区的信号很强但用户不能起呼(可以切换进入)的原因:( D ) A.有强外部干扰 B.小区未在交换中定义 C.手机制式与GSM协议不匹配(如未升级的某些手机在开通DCS1800的区 域) D.小区未定义SDCCH信道。 9.WCDMA的功控速度是( C )次/秒。 A.200 B.800 C.1500 D.2000 10.TD-SCDMA系统中,如果只满足语音业务,时隙比例应选择( C )。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简介

3. 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和技术介绍 .1 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 .2 TD-SCDMA系统概述 .2.1 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性能 概括地讲,TD-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有: 1. 工作频率: 2010~2025MHz 2. 载波带宽: 1.6MHz 3. 占用带宽: 5MHz (容纳三个载波,即1.6MHz×3) 4. 每载波码片速率: 1.28Mcps 5. 扩频方式: DS , SF=1/2/4/8/16 6. 调制方式: QPSK 7. 帧结构:超帧720ms, 无线帧10ms 8. 子帧: 5ms 9. 时隙数: 7 10. 支持的业务种类: * 高质量的话音通信 * 电路交换数据 (与当前GSM网络9.6Kbps兼容) * 分组交换数据(9.6~384Kbps,以后达到2Mbps) * 多媒体业务 * 短消息 11. 每载波支持对称业务容量: 每时隙话音信道数:16 (8Kbps话音,双向信道,同时工作;也可以用 两个信道支持13Kbps话音) 每载波话音信道数:16×3=48 (对称业务) 频谱利用率: 25Erl./MHz 12. 每载波支持非对称业务容量: 每时隙总传输速率:281.6Kbps (数据业务) 每载波总传输速率:1.971Mbps 频谱利用率: 1.232Mbps/MHz 13. 基站覆盖范围: 在人口密集市区: 3~5Km (根据电波传播环境条件决定) 在城市郊区;适当调整时隙结构可达到10~20Km (与FDD制式相同) 14. 通信终端移动速度:基于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 技术,经 过仿真,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250km/h。

教育学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试题库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试题库 一、选择题: 1.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可分为。 A、FDMA B、TDMA C、CDMA D、WDM 2.蜂窝式组网将服务区分成许多以()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 A、正六边形 B、正三角形 C、正方形 D、圆 3.GSM采用()和()相结合的多址方式。 A、FDMA B、CDMA C、WMA D、TDMA 4.我国的信令网结构分()三层。 A、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 B、初级信令转接点(LSTP) C、信令点(SP) D、信令链(SL) 5.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传播机制是()。 A、直射 B、反射 C、绕射 D、散射 6.1W=()dBm。 A、30 B、 33 C、 27 D、10 7.天线中半波振子天线长度L与波长λ的关系为()。 A、L=λ B、L=λ/2 C、L=λ/4 D、L=2λ 8.0dBd=()dBi。 A.1、14 B、 2.14 C、 3.14 D、 4.14 9.移动通信中分集技术主要用于解决()问题。 A、干扰 B、衰落 C、覆盖 D、切换 10.天线下倾实现方式有()。 A、机械下倾 B、电下倾 C、铁塔下倾 D、抱杆下倾 11.GSM900的上行频率是()。 A、 890~915MHz B、 935~960MHz C、 870~890MHz D、 825~845MHz 12.GSM系统中时间提前量(TA)的一个单位对应空间传播的距离接近()米。 A、 450

B、 500 C、 550 D、 600 13.GSM采用的数字调制方式是()。 A、 GMSK B、 QPSK C、 ASK D、 QAM 14.在GSM系统中跳频的作用是()。 A、克服瑞利衰落 B、降低干扰 C、提高频率复用 D、提高覆盖范围15.GSM系统中控制信道(CCH)可分为()。 A、广播信道(BCH) B、公共控制信道(CCCH) C、专用控制信道(DCCH) D、业务信道 16.GSM系统中位置区识别码(LAI)由哪些参数组成()。 A、MCC(移动国家号) B、 MNC(移动网号) C、 LAC(位置区码) D、CC 17.路测软件中RXQUAL代表( )。 A、手机发射功率 B、手机接收信号电平大小 C、手机接收信号质量 D、基站接收信号质量 18.室外型直放站的分类有()。 A、无线宽带射频式直放站 B、无线载波选频式直放站 C、光纤直放站 D、拉远直放站 19.对选频直放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直放站的频点要与施主小区一致 B、直放站的频点要与施主小区不一样 C、施主小区频点改变后直放站要相应调整 D、施主小区频点改变后直放站不需调整20.路测时,采样长度通常设为()个波长。 A、20 B、30 C、40 D、50 21.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A、单工制 B、半双工制 C、双工制 D、蜂窝制 22.GSM系统中时间提前量(TA)的2个单位对应空间传播的距离接近()km。 A、0.9 B、1.1 C、0.5 D、0.8 23.GSM没有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A、CDMA B、WDM C、FDMA D、TDMA 24.全波振子天线长度L与波长λ的关系是()。 A、L=λ B、L=λ/2 C、L=λ/4 D、L=2λ 25.SAGEM路测手机数据业务的手机速率是( )。 A、4800 B、9600 C、57600 D、115200 26.GSM系统中基站识别码(BSIC)由哪些参数组成()。 A、 MCC(移动国家号) B、 NCC(国家色码) C、 BCC(基站色码) D、MNC(移动网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 第一代AMPS、TACS FDMA 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性差 第二代GSM、CDMA TDMA 第三代WCDMA、CDMA2000、 CDMA TD-SCDMA 2.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Ps:SDMA 空分多址 第二章 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 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3.什么是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 (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P31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 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P39 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 7.预测模型 适用围 Okumura模型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 COST-231模型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 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2.话音编码技术 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优点:一方面,传递这些参数本身需要数据量较小;另一方面,

关于3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分析(有用)

1、引言 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几乎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移动台把其电子序列号(ESN)和网络分配的移动台识别号(MIN)以明文方式传送至网络,若二者相符,即可实现用户的接入,结果造成大量的克隆手机,使用户和运营商深受其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主要有基于时分多址(TDMA)的GSM系统、DAMPS 系统及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CDMAone系统,这两类系统的安全机制的实现虽然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私钥密码体制,采用共享秘密数据(私钥)的安全协议,来实现对接入用户的认证和数据信息的保密,因而在身份认证及加密算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2G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继承了2G系统安全的优点,同时针对3G系统的新特性,定义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特征与鉴权服务。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除了能够提供传统的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外,还应当能支持电子商务、电子支付、股票交易、互联网业务等,个人智能终端将获得广泛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最终会演变成开放式的网络,能向用户提供开放式的应用程序接口,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网络的开放性以及无线传输的特性,使安全问题将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 2、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 安全威胁产生的原因来自于网络协议和系统的弱点,攻击者可以利用网络协议和系统的弱点非授权访问和处理敏感数据,或是干扰、滥用网络服务,对用户和网络资源造成损失。按照攻击的物理位置,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可以分为无线链路的威胁、对服务网络的威胁和对移动终端的威胁。主要威胁方式有以下几种: (1)窃听,即在无线链路或服务网内窃听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及控制数据; (2)伪装,即伪装成网络单元截取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及控制数据,伪终端欺骗网络获取服务; (3)流量分析,即主动或被动流量分析以获取信息的时间、速率、长度、来源及目的地; (4)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即修改、插入、重放、删除用户数据或信令数据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5)拒绝服务,即在物理上或协议上干扰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及控制数据在无线链路上的正确传输,以实现拒绝服务攻击; (6)否认,即用户否认业务费用、业务数据来源及发送或接收到的其他用户的数据,网络单元否认提供的网络服务;

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 SM2000 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目录 一、系统概况 (1) 二、系统组成 (2) (一)硬件平台组成 (2) 1、基站 (3) 2、交换控制器 (3) 3、天馈线系统 (4) 4、配套设备 (4) 5、通信终端 (4) (二)软件平台组成 (5) 三、主要业务功能和技术指标 (5) (一)、主要业务功能 (5) 1、普通业务 (5) 2、集群业务 (5) (二)、主要技术指标 (5) 四、系统特点 (6) 五、系统应用 (8) (一)三种基本应用方式 (8) 1、单系统独立应用 (8) 2、与其他通信网组网应用 (8) 3、多系统组网应用 (9) (二)五项典型应用方式 (10) 1、伴随保障 (10) 2、在话务量密集区应用 (10) 3、应急通信 (10) 4.通信 (10) 5.专用系统 (10) (三)七大行业应用方式 (11) 1、移动运营商 (11) 2、军队、公安、武警 (11) 3、城市应急通信 (11) 4.行业专用通信系统 (10) 5.网络/设备出租服务 (12) 6.国家应急部门 (10) 7.通信定制服务 (12) 六、总结 (12)

一、系统概况 “应急机动通信系统”是凯讯()科技于2003年研制开发成功的一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业务综合、开通迅速、使用灵活等特点的采用软交换技术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符合国家有关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和标准,其核心设备具有多种接口,可与CDMA、GSM、WCDMA 、TD-SCDMA、TETRA数字集群等无线基站设备连接。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军队、公安、武警、国家和行业应急通信部门等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该系统根据不同的无线模态及业务功能,具有多个型号产品,具体如下表: 下以SM2000-CDMA系统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其它型号的产品其业务功能基本类同。 二、系统组成 SM-2000系统由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硬件平台组成 一套完整的SM-2000系统硬件主要由基站、交换控制器、天馈线系统以及配套设备四部分组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以及介绍范文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 GSM通信频段:分为:GSM900 DCS1800 PCS1900(目前中国只用到GSM900和DCS1800两个频段) GSM900: 双工频率间隔:45MHZ 880~890(EGSM),890~915M(PGSM)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925~935(EGSM),935~960M(PGSM)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9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885~915 MHz ,下行频率为935~960 MHz 移动GSM900频段为885~890(上行)/930~935(下行)(此频段属于EGSM),890~909(上行)/935~954(下行) (此频段属于PGSM),共24M 联通GSM900频段为909~915 (上行)/954~960(下行),共6M DCS1800: 双工频率间隔:90MHZ 1710~1785M 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1805~1880M 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18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1710~1755 MHz ,下行频率为 1805~1850 MHz,但未大量使用,特别是小城市 移动GSM1800频段为1710~1720(上行)/1805~1815(下行),共10M 联通GSM1800频段为1745~1755(上行)/1840~1850(下行) ,共10M TD-SCDMA(TDD): 核心频段: A频段:2010~2025MHz(原B频段),建设最好的,最早使用的,广泛室外使用的频段 F频段:1880~1920MHz(原A频段),考虑与小灵通干扰,应从低开始使用 E频率:2320~2370MHz(原C频段),主要室内使用,不室外使用,室内防止与WLAN 冲突,建议从低开始使用。 现在LTE实验网频段为:2320-2370MHz。 WCDMA(FDD)2100M频段:(具有TDD模式,但是没有商用)(标准4种850/900/1900/2100MHz)核心频段:1920~1980MHz,2110~2170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联通WCDMA分配的频率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共 15MHz; CDMA2000(FDD)800M频段: 核心频段:815~849MHz,860~894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电信800M的频段:825-835 MHz(上行)/870-880 MHz(下行),共10MHz; 中国电信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共15MHz; 1.EDGE的带宽与基站接入有关,以及与终端使用几个时隙有关,EDGE总8个时隙,但是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没有用完8个时隙,最多分组数据4个时隙。 2.频段变化主要原因:900M满了会自动提升到1800M 或者:900M是语音,1800M是分组数据 3.EDGE各个区域的分布是不一致的,可能有的布局好有的布局不好。 4.GPRS的每个时隙速度大约20Kbps。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什么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扫盲篇) 西安巨人培训中心党军虎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西安巨人培训中心”,不得修改原文,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前言 当前咨询或参加我们培训的学员多次要求:希望能够给大家介绍什么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甚至有人给我们感言“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这个行业了解的太晚了!更有甚至表示不是大家不想进入网优行业,而是大家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行业甚至就没听过这个行业!尤其是那些还没毕业或者将要毕业的学生们反映强烈。。。。。。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入行等。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概念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传统的互联网网络优化是有本质区别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又称为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我们通常简称为无线网优或网优。主要是对大家所熟悉的移动、联通、电信等提供的移动业务进行维护和性能改善,包含核心网、传输网、无线网三部分的优化,但由于核心网、传输网网元相对较少,性能相对稳定,一般需求量和人员较少;相反的无线网网元数目繁多,无线环境复杂多变,加上用户的移动性,维护人员需求和性能提升压力较大,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主要是指无线网络部分的优化,又简称为无线网络优化,从事该工作的工程师通常称为无线网优工程师。 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是指改善空中接口的信号性能变化,比如我们用手机打电话碰到的通话中断(掉话)、听不清对方声音(杂音干扰)、回音、接不通、单通、双不通等网络故障就属于无线网络优化人员要从事的改善范畴。空中接口专业称为UM接口或UU接口,其中UM为2G网络叫法,UU为3G网络叫法,简单可以认为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接口。因此可以说,无线网络优化就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信号性能改善或提升。 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目前无线网络优化可以分为2G无线网络优化和3G无线网络优化,2G主要包括GSM和CDMA两种制式,3G包括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种制式。目前中国移动运营GSM和TD-SCDMA;中国联通运营GSM和WCDMA;中国电信运营CDMA 和CDMA2000。2G和3G的区别主要在于无线网部分,传输和核心网可以通过升级等手段完成,因此严格意义上只有无线网可以说是“3G网络”。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A.MSC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 B.1和6交叉,2和3交叉 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 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 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A.ANN B.ACM C.GSM D.IAM(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A.0类业务 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 A) 16

--当前移动通信的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法

当前移动通信的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法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移动无线通信产业在历次的技术变革中,都准确把握了技术方向,在适当的时机引入了适当的技术,保证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在未来的20年里,移动/无线技术还将向何处发展,我们面临哪些机遇呢?我们又面临哪些挑战性的问题呢? 当前,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固定和移动宽带化的发展趋势,通信网络和业务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提供的业务将从以传统的话音业务为主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二是通信的主体将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全性问题是移动无线通信难解的心结。关于移动无线通信安全问题,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切身体会,比如说手机病毒、流氓软件、间谍软件、手机隐私保护、垃圾信息、电话骚扰等等,这些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引起了生产商与运营商的强烈关注。 移动通信设备 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领域,与电脑遭受的威胁相比,移动通信设备面临的安全威胁可谓小巫见大巫。然而,最近几年,针对移动通信设备的恶意软件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以非移动设备为攻击目标的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可通过邮件和信息附件、下载应用程序以及蓝牙等方式传播。与此同时,网络钓鱼诈骗垃圾邮件和移动间谍软件也开始将魔掌伸向移动通信设备。而黑客们也在通过一种新型社交网络,采用一些狡猾的伎俩诱使用户安装这类恶意软件。 如今,越来越多的员工带着某种智能电话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去上班,无论黑莓、iPhone还是其他的智能移动终端开始涌入工作场所:从智能电话、VoIP系统、闪存棒到虚拟网络世界,不一而足。作为公司,他们不愿意将公司的机密和信息让员工带着外出和泄密,作为员工,个人也不愿意将个人的隐私数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 盖的解决方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2015.09.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二十一届新技术论坛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周彪傅子维 【摘要】:现代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地铁客流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地铁中进行高质量通信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本文以某市地铁11号线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为设计目标,通过对地铁站台、隧道等场景特点的详细分析,并结合2G与TD-LTE技术特点,探索新的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地铁、隧道等场景的覆盖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地铁,TD-LTE,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 A Solu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for Metro Biao Zhou, Ziwei Fu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Abstract: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the modern ci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make subway traffic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on the subway for 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design for a city’s Metro Line 11 mobile communication signal coverage for example.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e subway stations, tunnels, we combine 2G and TD-LTE technology features to explore a new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vering metro solution, which is certain significances for the fu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solutions in subway, tunnels and other scenarios. Keywords:Metro; TD-L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ignal coverage 项目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大对移动宽带网络发展的投入,并逐渐把经营模式从传统的语音经营转换到

5G通信网络优化最佳实践之5G下载速率优化方案探究

5G通信网络优化最佳实践之5G下 载速率优化方案探究 目录 15G NR数传业务基础原理 (3) 1.1基本概念 (3) 1.2NR 总统架构 (4) 1.3NR吞吐量理论计算 (5) 2数传路测速率定位总体思路 (8) 3速率调测思路 (9) 3.1下行速率排查思路 (9) 4无线参数优化 (10) 4.1下行峰值调优 (10) 4.2修改AM模式 (11) 5空口及资源原因分析与优化 (11) 5.1下行速率分析方法 (11) 5.1.1MCS低问题 (12) 5.1.2IBLER高问题 (16) 5.1.3RANK低问题 (18) 5.1.4资源调度不足问题 (19) 5.1.5传输带宽受限 (21) 5.1.6开户AMBR受限 (23) 6应用层分析优化 (24) 6.1TCP性能优化 (24) 6.1.1网卡性能优化 (24) 6.1.2注册表优化 (27) 6.1.3TCP参数优化 (30) 6.1.4TCP参数不匹配 (31)

6.1.5管道能力受限导致丢包或时延大; (32) 6.1.6修改Filezilla下载文件进程数 (33) 7湛江优化案例参考 (33) 7.1双工配置导致5G下行速率低优化案例 (33) 7.2RNK值优化提升速率案例 (38) 7.2.1问题一 (39) 7.2.2问题二 (40)

湛江5G下载速率优化案例 温广辉、洪华卓、邹文驰、陈穆娇 【摘要】基于5G网络建设初期对于整个网络系统粗浅了解,湛江分公司尝试对5G网络速率优化进行摸索,不断寻找当前5G系统存在的种种影响网络速率的因素并通过尝试各种方法让问题最终得以解决,通过对各种问题优化过程的经验总结,给出有效的优化方法,为后续5G网络速率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字】5G、速率、无线参数、空口资源、应用层。 1 5G NR数传业务基础原理 1.1 基本概念 5G NR系统在LTE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架构。在多址方式上,NR继承了LTE的OFDMA和SC-FDMA,并且继承了LTE的多天线技术,MIMO流数比LTE 更多。调制方式上,支持根据空口质量自适应选择QPSK、16QAM、64QAM和256M等调制方式。 NR系统跟LTE系统一样通过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可以灵活的分配带宽内的时频资源,但与LTE不同的是NR支持低频和和高频,并且NR的子载波带宽支持多种格式如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载波所能支持的最大频域带宽大于LTE,如下表所示(3GPP TR 38.211);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 VHF和 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P5 (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 150MHz频段、 450MHz频段、 900MHz频段和 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 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10MHz,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45MHz, 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 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 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 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 P6 频分多址( FDMA)时分多址( TDMA)码分多址( CDMA)和空分多址( 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 P9 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简称 ISI ),增大误码率。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均衡是指 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 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 的分集技术? P10-11 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 的接收技术。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 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常用的分集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 9.为什么要进行信道编码?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P11-12 信道编码通过在传输数据中引入冗余来避免数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 错。 10.作为 3G标准的 IMT-2000 具有哪些特点? 作为下一代( 3G)标准的 IMT-2000 具有特性如下: (1) 采用 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 (2) 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 环境);

1G,2G,3G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的演进

1G,2G,3G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的演进 Abstract 移动通信一直是大家很关注的话题,从最初的1G系统发展到现在的3G系统,从中我们能够很清楚看到系统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随着网络业务的不断增多,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越来越敏感,以及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人数的不断增多,移动通信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将重点放在1G系统到3G安全性能的演进上面,观察系统是从哪些方面一步一步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得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1.引言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64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900年马可尼等人利用电磁波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取得了成功,从此世界进入了无线电通信的新时代。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之后,各种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起来,尤其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没有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在移动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区制、蜂窝组网的理论,它为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开辟了道路。 而本文所研究的正是基于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小区制、蜂窝组网理论所实现的系统的安全。这里所提出的系统一共分为三代,分别为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以及现在很热门的3G。通过对一代一代通信系统安全的研究,可以看到移动通信系统过程的演进和技术的发展,也能够看到当前运用到2G、3G当中的安全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移动通信安全技术的总结,能够清楚的明白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所面临安全上的新挑战和新发展。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和频率复用等关键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常规移动通信系统所面临的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及业务服务差等问题,但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仍然还是一个模拟系统,所以还存在着同频干扰和互调干扰、系统保密性差及提供的业务种类比较单一等局限。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代表是美国的AMPS移动电话业务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根本上的技术缺陷,所以在第二代中采用了数字调制技术,让系统从一个模拟系统转向了数字系统,这样的转变使得系统既能够支持语音业务,也可以支持低速数据业务。而2G系统主要采用TDMA或CDMA方式,其具有频谱利用率高、保密性和语音质量好的特点,不过,随着用户的数目的增多,其系统容量,频谱利用等各方面的局限性也体现出来。2G系统的代表有GSM和CDMA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前身是FPLMTS也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向任何人发送任何信息。3G业务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带宽多媒体业务,并保证高可靠服务质量,3G 业务包含了2G可提供的所有业务类型和移动多媒体业务。 接下来文章的结构如下:第2章列举出一些移动通信当中所面临的攻击,包含攻击的原理和造成的结果;第3章也是文章综述的重点那就是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当中分别是采用什么样的安全对策来避免第2章中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攻击;第4章中通过观察第3章中采取的安全对策,结合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给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安全性方面的展望;最后,第5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移动通信地下室覆盖解决方案

使用小功率无线直放站覆盖地下室盲区方案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运营商为了争取客户,都尽全力改善服务质量、通信质量和网络的覆盖,其中网络覆盖和通信质量是用户最关心、运营商最重视的指标。覆盖分室外覆盖和室内覆盖,室外主要采用基站覆盖,直放站补盲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经济,但如果直放站性能不好或安装不善,就会影响整个网络的通信质量。室内覆盖主要作用有两个:优化网络和填充盲区,根据这两种不同的用途,室内覆盖采用的方式也不同:一种是微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在适当的地方加入干线放大器,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对大楼进行覆盖,这种室内覆盖主要作用是优化网络;另一种是用无线直放站或光纤直放站从基站引入的信号作为信号源,在适当的地方加入干线放大器,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对大楼进行覆盖,这种室内覆盖的主要作用是填充盲区。对于那些楼内话务量比较多,或者大楼处于几个基站的交界处,楼内用户在几个基站之间频繁切换,造成通信质量下降的大楼应采用室内覆盖的第一种形式;对于那些话务量较少,且没有信号的地方应采用室内覆盖的第二种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室内覆盖的第二种形式,如果设备的性能不好或工程设计方案不善,将会对网络造成影响。地下室盲区的覆盖就属于室内覆盖的第二种。下面我们就从设备性能和工程设计两方面介绍XX科技有限公司在地下室覆盖中避免对网络干扰所采取的措施。 一、设备性能方面 ⑴线性放大器 采用线性度高的放大器,最大限度地减小三阶互调。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当同时输入两个信号(频率分别为f1和f2)时,将会产生无穷多个互调分量,频率分别为:mf1-nf2、mf2-nf1,其中m和n是正整数,n=m-1。它们被分别称为(m+n)阶互调,在这些互调分量中,以三阶互调分量最大。 对于GSM移动通信系统,互调分量恰好都在其它信道上,成为其它信道的干扰信号。要减小互调对其它信道的干扰,就必须将三阶互调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XX科技有限公司的所有直放站(机)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直放站标准。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摘要】移动通信网路的优化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如何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进行网络的优化成为当今各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具体的网络优化方法进行分类然后针对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来叙述实际中移动通信网络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深入,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网络的速度及其稳定性。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初始阶段,网络质量的提升主要注重于网络的覆盖面,谁的网络覆盖面广就会得到用户们的认可,而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大网络规模的方式。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物理网络结构、网络运行的环境、所采用的技术以及终端用户的数量等等。当物理网络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以及容量来优化网络,达到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实现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网络优化的定义就是对现有的网络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参数的设置等来调整使网络达到其最佳运行状态,优化网络质量,同时发现网络服务的发展趋势,为将来制定更加明确地网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网络优化方法分类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故障排查: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就很容导致网络运行质量的下降,因此要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提高网络运行指标:网络运行指标包括:阻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接通率等等,优化这些指标的数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优化网络。 (3)提高通话音频质量。 (4)话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话务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限的。那么在G 网和D网之间、G网内部以及D网内部要保证话务资源的均衡以及合理配置。 (5)网络负荷均衡。网络负荷主要包括信令负荷、链路负荷以及设备负荷。保证这些网络负荷的均衡也是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法之一。 (6)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充分利用所有的设备,不要让某些设备超负荷运行,均衡网络负荷在每个设备上,保证设备正常高效的运行。 (7)合理规划线路。合理规划有线的链路,调整路由。 (8)建立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及时的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当网络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 2.硬件和软件优化 总体来讲,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是保证移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必要条件。因此要想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就需要从硬件和软件环境来做工作。 2.1硬件优化 一个好的硬件网络环境是开始网络优化的基础条件,而一个网络的好坏,往往与初期的基础建设有很大的关系。现就目前在硬件网络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方法进行讨论。 (1)一个基站天线可以覆盖理论上的所有范围,但在实际中有可能由于建筑物、树木和广告牌等影响容易出现一些信号盲区。这种情况在大城市比较普遍,其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建设引起的。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通

【网络通信】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培训教材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市中兴通讯股份

第一章引言 1.1移动通信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控交换、数字通信的发展,近些年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能得以迅猛发展,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全球移动用户超过1亿,预计到本世纪末用户数将达到2亿。无线通信的发展潜力大于有线通信的发展,它不仅仅提供普通的业务功能,并能提供或即将提供丰富的多种业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移动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通信网的角度看,移动网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话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从陆地移动通信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分主要有模拟移动通信和数字移动通信这两部种。 移动通信系统从40年代发展至今,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1.1.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技术,蜂窝概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研究,。当第一个试运行网络在芝加哥开通时,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现在存在于世界各地比较实用的、容量较大的系统主要有: (1)北美的AMPS;(2)北欧的NMT-450/900;(3)英国的TACS;其工作频带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载频间隔在30kHz以下。 鉴于移动通信用户的特点: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区,越区及越局自动转接信道的功能,还应具有处理漫游用户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希望有一个与公众网之间开放的标准接口,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开发接口。由于移动通信是基于固定网的,因此由于各个模拟通信移动网的构成方式有很大差异,所以总的容量受着很大的限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