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梁设计

过梁设计

过梁设计
过梁设计

过梁设计(GL-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本文简称《砌体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

-----------------------------------------------------------------------

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

l n = 1.800m;h w = 7.300m

b w = 0.240m;D l = 0.240m

q bk = 10.00kN/m;g bk = 14.00kN/m

混凝土:C30;f c = 14.3N/mm2

纵筋:HRB400;f y = 360N/mm2

箍筋:HRB400;f yv = 360N/mm2

墙体材料:烧结普通砖

砌体强度等级:MU10;砂浆强度等级:M5;抗压强度:f = 1.50MPa

矩形截面:b×h = 240×350

γB = 25kN/m3;γM = 20kN/m3;γW = 19kN/m3

γG(恒控) = 1.35;γG(活控) = 1.20;γQ = 1.40;γL = 1.00;ψc = 0.70

(2)计算要求:

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 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2 荷载与内力计算:

(1)荷载计算:

过梁自重:q l = 2.48kN/m

考虑楼板荷载和墙体自重。墙体计算高度:hw0 = 0.600m

墙体自重:q w = 2.74kN/m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基本组合:q G = 7.04kN/m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基本组合:q Q = 6.25kN/m

最不利的基本组合:q = 7.04kN/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l0 = 1.890m

控制截面最大弯矩:M max = 1/8ql02 = 3.14kN.m

控制截面最大剪力:V max = 1/2ql n = 6.33kN

-------------------------------------------------------

3 截面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按单筋计算。

(1)下部主筋:

M max = 3.14kN.m

h0 = 315mm,ξ=x/h0=0.009 < ξb=0.518

As=ξa1f c bh0/f y=28mm2ρ=0.03% < ρmin=0.20% 按构造配筋As=168mm2

实配:2E12(226mm2ρ=0.27%)

(2)上部负筋:

构造:2E12(226mm2ρ=0.27%)

-------------------------------------------------------

4 截面A: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截面验算:

V=6.33kN < 0.250βc f c bh0=270.27kN 截面满足

(2)箍筋:

V max = 6.33kN

Asv/s=-611.49mm2/m ρsv=-0.25% < ρsvmin=0.10% 按构造配筋Av/s=229mm2/m 实配:E8@300双肢(335mm2/m ρsv=0.14%)

-------------------------------------------------------

5 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N l = ql0/2 = 6.65kN

A0 = (D l + b w)b w = (240+240)×240 = 115200mm2

a0 = 10sqrt(h/f) = 153mm

A l = a0b w = 153×240 = 36661mm2

γ= 1 + 0.35sqrt(A0/A l - 1) = 1.51 ≥γmax = 1.25,取γ= 1.25

N l = 6.65kN ≤ηγfA l = 68.74kN,满足。

-------------------------------------------------------

END=================================================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与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与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与烧结多孔砖砌体与配筋砌体得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得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得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对多层房屋得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得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得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得高度,带阁楼得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得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得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 b—托梁截面高度; 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 h—洞口宽度; 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得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与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得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得距离l c(l ci);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与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得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 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得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与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得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得距离。

墙梁计算规则等

一、墙体 1、墙体工程量计算方法:墙体体积=长×宽×高—门窗洞口体积—墙内过梁—墙内柱—墙内梁等 ①实心砖墙、空心砖墙及石墙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柱、梁、圈梁、挑梁、过梁及凹进墙内的壁龛、管槽、暖气槽、消火栓箱所占体积。不扣除梁头、板头、檩头、垫木、木楞头、沿缘木、木砖、门窗走头、砖墙内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凸出墙面的腰线、挑檐、压顶、窗台线、虎头砖、门窗套的体积亦不增加,凸出墙面的砖垛并入墙体体积内。- a墙长度: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计算。 b墙高度: 外墙:斜(坡)屋面无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mm;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mm,出檐宽度超过600mm时按实砌高度计算;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内墙:位于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无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隔层者算至楼板顶;有框架梁时算至梁底。女儿墙:从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儿墙顶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 内、外山墙:按其平均高度计算。(加QQ1321118740进空间,看更多建筑精品日志)

围墙:高度算至压顶下表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围墙柱并入围墙体积内。 ②现浇混凝土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扣除门窗洞口及单个面积0.3m2以外的孔洞所占体积,墙垛及突出墙面部分并入墙体体积计算内。 a钢筋混凝土墙应扣除门窗洞口所占的体积。 b墙的高度按下层板上皮至上一层板下皮的高度计算。 c混凝土墙与柱连在一起时,如混凝土柱不突出墙外,混凝土柱的体积并入墙体内计算;如婚凝土柱突出墙外,混凝土墙的长度算至柱子侧面,与墙连接的柱另行计算。 d混凝土墙与梁连在一起时,如混凝土梁不突出墙外且梁下没有门窗(或洞口),混凝土梁的体积并入墙体内计算;如混凝土梁突出墙外或梁下有门窗(或洞口),混凝土墙与梁应分别计算。 ⑵砼墙体的模板=墙体的外露面积+洞口侧壁面积 天津2004计算规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按照设计施工图示混凝土体积计算。 ⑶砼墙高度超过3.6m增价=砼墙高度超过3.6m的墙体体积总和 ⑷内外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外墙脚手架长度按外墙外边线计算,内墙脚手架长度按内墙净长计算。高度按自然地坪至墙顶的总高计算。 3、墙体工程量计算的难点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 b—托梁截面高度; 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 h—洞口宽度; 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 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国标2013过梁配筋表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3ZG332-1) 过梁型号l n(㎜)h (㎜) 过梁祥图 钢筋钢筋用 量(kg) 砼用量 (m3) 自重 (KN) L(㎜)①②③④ GL-4061 600 120 2ф8 l=1180 8ф6 l=220 1.32 0.032 79.2 1100 GL-4062 600 120 2ф8 l=1180 8ф6 l=220 1.32 0.032 79.2 1100 GL-4063 600 120 2ф8 l=1180 8ф6 l=220 1.32 0.032 79.2 1100 GL-4064 600 120 2ф8 l=1205 8ф6 l=220 1.32 0.032 79.2 1100 GL-4065 600 120 2ф10 l=1480 8ф6 l=695 1.88 0.032 79.2 1400 GL-4080 800 120 2ф8 l=1380 9ф6 l=220 1.53 0.037 93.6 1100 GL-4081 800 120 2ф8 l=1380 9ф6 l=220 1.53 0.037 93.6 1300 GL-4082 800 120 2ф8 l=1380 9ф6 l=220 1.53 0.037 93.6 1300 GL-4083 800 120 2ф10 l=1405 9ф6 l=220 2.17 0.037 9 3.6 1300 GL-4084 800 180 2ф8 l=1380 2ф8 l=1380 9ф6 l=780 3.73 0.056 140.4 1300 GL-4085 800 180 2ф10 l=1405 2ф8 l=1380 9ф6 l=780 4.38 0.056 140.4 1300 GL-4100 1000 120 2ф8 l=1580 10ф6 l=695 1.73 0.043 108.0 1500 GL-4101 1000 120 2ф8 l=1580 10ф6 l=695 1.73 0.043 108.0 1500 GL-4102 1000 120 2ф10 l=1605 9ф6 l=695 2.47 0.043 108.0 1500 GL-4103 1000 180 2ф10 l=1600 2ф8 l=1605 10ф6 l=780 4.95 0.065 162.0 1500 GL-4104 1000 180 2ф12 l=1605 2ф8 l=1580 10ф6 l=780 5.87 0.065 162.0 1700 GL-4105 1000 180 2ф12 l=1605 2ф6 l=1580 10ф6 l=780 5.87 0.065 162.0 1700 GL-4120 1200 120 2ф8 l=1780 11ф6 l=695 1.94 0.049 12 2.4 1700 GL-4121 1200 120 2ф10 l=1805 11ф6 l=695 2.76 0.049 122.4 1700 GL-4122 1200 180 2ф10 l=1805 2ф8 l=1780 11ф6 l=780 5.53 0.073 183.6 1700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的形式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 1,砖拱过梁 砖拱过梁分为平拱和弧拱.由竖砌的砖作拱圈,一般将砂浆灰缝做成上宽下窄,上宽不大于20mm,下宽不小于5mm.砖不低于MU7.5,砂浆不能低于M2.5,砖砌平拱过梁净跨宜小于1.2m,不应超过1.8m,中部起拱高约为1/50L.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用砖不低于MU7.5,砌筑砂浆不低于M2. 5.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砖平砌,下设3~4根φ6钢筋要求伸人两端墙内不少于240mm,梁高砌5~7皮砖或≥L/4,钢筋砖过梁净跨宜为1.5~2m(如图). 钢筋砖过梁构造示意 3,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故常见梁高为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240mm,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为简化构造,节约材料,可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篷,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如在南方炎热多

雨地区,常从过梁上挑出300~500mm宽的窗楣板,既保护窗户不淋雨,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 圈梁 (1)圈梁的设置要求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2)圈梁的构造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砖圈梁就是将前述的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和部分内墙一周连通砌筑而成.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与墙厚相同(圈梁的构造如图). 圈梁构造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其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

过梁设计

过梁设计

过梁设计(GL-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本文简称《砌体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P - HRBF335; Q - HRBF400; R - HRBF500 ----------------------------------------------------------------------- 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 l n = 1.800m;h w = 7.300m

b w = 0.240m;D l = 0.240m q bk = 10.00kN/m;g bk = 14.00kN/m 混凝土:C30;f c = 14.3N/mm2 纵筋:HRB400;f y = 360N/mm2 箍筋:HRB400;f yv = 360N/mm2 墙体材料:烧结普通砖 砌体强度等级:MU10;砂浆强度等级:M5;抗压强度:f = 1.50MPa 矩形截面:b×h = 240×350 γB = 25kN/m3;γM = 20kN/m3;γW = 19kN/m3 γG(恒控) = 1.35;γG(活控) = 1.20;γQ = 1.40;γL = 1.00;ψc = 0.70 (2)计算要求: 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 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2 荷载与内力计算: (1)荷载计算:

过梁计算

过梁 1、过梁工程量 (1)过梁体积:砖过梁;砼过梁。(2)砼过梁模板。⑶挑出部分装修。 1、过梁计算 ⑴、过梁的体积 过梁的体积=过梁截面面积×过梁的长度 ⑵、过梁的模板 过梁模板面积=过梁的底模+过梁的侧模 ①过梁的侧模=洞口净长度×过梁宽度 ②过梁侧模=过梁侧面长度之和×过梁高度 ⑶、挑出部分装修=过梁侧面长度*过梁外露宽度 2、过梁工程量计算难点 ⑴、矩形、异形过梁计算时必须考虑过梁与墙相交的情况,计算嵌墙体积; ⑵、矩形、异形过梁计算时必须注意过梁的标高和圈梁的标高考虑过梁与圈相交的扣减;。 墙体 1、墙体工程量:砖基础与墙身的划分,以首层设计室内地坪为界,设计室内地坪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如墙身与基础为两种不同材质时,按材质不同处为分界线。 (1)墙体体积:砼墙;砖墙。(2)砼墙模板(3)、砼墙高度超过3.6m增价;(4)、内外脚手架 2、墙体工程量计算方法 ⑴墙体体积=长×宽×高—门窗洞口体积—墙内过梁—墙内柱—墙内梁等 ①实心砖墙、空心砖墙及石墙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柱、梁、圈梁、挑梁、过梁及凹进墙内的壁龛、管槽、暖气槽、消火栓箱所占体积。不扣除梁头、板头、檩头、垫木、木楞头、沿缘木、木砖、门窗走头、砖墙内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凸出墙面的腰线、挑檐、压顶、窗台线、虎头砖、门窗套的体积亦不增加,凸出墙面的砖垛并入墙体体积内。 a墙长度: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计算。 b墙高度: i外墙:斜(坡)屋面无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mm;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mm,出檐宽度超过600mm时按实砌高度计算;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ii内墙:位于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无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隔层者算至楼板顶;有框架梁时算至梁底。 iii女儿墙:从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儿墙顶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iv内、外山墙:按其平均高度计算。 v围墙:高度算至压顶下表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围墙柱并入围墙体积内。

pkpm砌体结构设计步骤

砌体结构的pkpm 设计步骤 具体步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一: 第1 步:“轴线输入” 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第2 步:“网点生成” 是程序自动将绘制的定位轴线分割为网格和节点。凡是轴线相交处都会产生一个节点,轴线线段的起止点也做为节点。这里用户可对程序自动分割所产生的网格和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审核和测试。网格确定后即可以给轴线命名。删除不无用的节点。第3 步:“构件定义” 是用于定义全楼所用到的全部柱、梁、墙、墙上洞口及斜杆支撑的截面尺寸,以备下一步骤使用。第4 步:“楼层定义” 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进行各个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凡是结构布置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由于定位轴线和网点业已形成,布置构件时只需简单地指出哪些节点放置哪些柱;哪条网格上放置哪个墙、梁或洞口。注意:1 构造柱布置,构造柱的设置位置应符合相应抗震规范;2、墙体布置,墙体布置完毕后,荷载不必再输入,系统自动计算墙体荷载;3、门窗洞口布置,注意洞口大小尺寸(厨卫门宽800mm、卧室900、大门1000,门高2.1 米;窗户一般高1.8、1.6 米,宽1.5 米,满足窗地比即可。洞口设置时至左右节点距离应加以设置。避免洞口超过墙)4、阳台或者要布置预制板但又不是规则闭合矩形的位置加设梁,此梁按主

梁布置,相应的荷载设置也应布置。第5 步:“荷载定义” 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定义荷载标准层。凡是楼面均布恒载和活载都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荷载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荷载输入-恒活设置时,选择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注意:1、楼面恒载,根据楼面做法,经计算一般取1.0 到1.2,卫生间加做防水后取 1.6 左右。楼梯处取梯段板及踏步换算厚度后,乘以相应容重加上粉刷层容重,为4.5 左右。预制板恒载为3 或2.96(自重2+粉刷0.4+做法0.6)顶层楼面恒载加大,2.2 考虑保温隔热。2、楼面活荷载查荷载规范。 3、梁间恒载,阳台挑梁3.5(阳台高1.05 到1.1 米不等,乘以容重,加上做法,窗户玻璃重),边梁高度与挑梁一致,但宽度减小。若跳梁宽度240,边梁150 即可。第6 步:“信息输入” 是进行结构竖向布置。每一个实际楼层都要确定其属于哪一个结构标准层、属于哪一个荷载标准层,其层高为多少。从而完成楼层的竖向布置。在输入一些必要的绘图和抗震计算信息后便完成了一个结构物的整体描述。修改相应本层信息及参数两保护层厚度25 即可。第7 步:“保存文件”是确保上述各项工作不被丢弃的必须的步骤。执行计算后,抗震及抗压计算不满的地方,加大砂浆砌体编号或修改没窗洞口尺寸。边梁,挑梁自行配筋。预制板摆放,跨度不大于 4.2 米。沿长向布置。顶层楼板为满足防水要求一律现浇。二.主菜单项目2 运行完后,产生的文件是TATDA1.PM,LAYDATN.PM。这两文件是描述各层布置并与本CAD 系统其它功能模块接口的重要数据文件。屏幕上出现四个选择菜单:0. 本菜单不是第一次执行当本项

过梁 圈梁的尺寸确定

. .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的形式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 1,砖拱过梁 砖拱过梁分为平拱和弧拱.由竖砌的砖作拱圈,一般将砂浆灰缝做成上宽下窄,上宽不大于20mm,下宽不小于5mm.砖不低于MU7. 5,砂浆不能低于M2.5,砖砌平拱过梁净跨宜小于1. 2m,不应超过1. 8m,中部起拱高约为1/50L.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用砖不低于MU7. 5,砌筑砂浆不低于M2. 5.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砖平砌,下设3~4根φ6钢筋要求伸人两端墙内不少于240mm,梁高砌5~7皮砖或≥L/4,钢筋砖过梁净跨宜为 1. 5~2m(如图). 钢筋砖过梁构造示意 3,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故常见梁高为 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240mm,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为简化构造,节约材料,可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篷,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如在南方炎热多雨地区,常从过梁上挑出300~500mm宽的窗楣板,既保护窗户不淋雨,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 圈梁 (1)圈梁的设置要求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2)圈梁的构造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砖圈梁就是将前述的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和部分内墙一周连通砌筑而成.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与墙厚相同(圈梁的构造如图). 圈梁构造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其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

过梁配筋表

GLA07241—GLA18241(03ZG313) 过梁型号l n(㎜)h (㎜) 钢筋砼用量 (m3) 自重 (KN) L(㎜)①②③④钢筋用量(kg) GLA07241 700 120 2ф8 l=1280 7ф6 l=695 2ф6 l=1180 2.614 0.043 1.080 1200 GLA07242 700 120 2ф8 l=1280 7ф6 l=695 2ф6 l=1180 2.614 0.043 1.080 1200 GLA07243 700 120 2ф8 l=1280 7ф6 l=695 2ф6 l=1180 2.614 0.043 1.080 1200 GLA07244 700 120 2ф8 l=1280 7ф6 l=695 2ф6 l=1180 2.614 0.043 1.080 1200 GLA09241 900 120 2ф8 l=1480 8ф6 l=695 2ф6 l=1380 3.015 0.050 1.260 1400 GLA09242 900 120 2ф8 l=1480 8ф6 l=695 2ф6 l=1380 3.015 0.050 1.260 1400 GLA09243 900 120 2ф8 l=1480 8ф6 l=695 2ф6 l=1380 3.015 0.050 1.260 1400 GLA09244 900 120 2ф10 l=1500 8ф6 l=695 2ф6 l=1380 3.696 0.050 1.260 1400 GLA10241 1000 120 2ф8 l=1580 9ф6 l=695 2ф6 l=1480 3.292 0.054 1.350 1500 GLA10242 1000 120 2ф8 l=1580 9ф6 l=695 2ф6 l=1480 3.292 0.054 1.350 1500 GLA10243 1000 120 2ф10 l=1600 9ф6 l=695 2ф6 l=1480 4.018 0.054 1.350 1500 GLA10244 1000 120 2ф10 l=1600 9ф6 l=695 2ф6 l=1480 4.018 0.054 1.350 1500 GLA12241 1200 120 2ф8 l=1780 10ф6 l=695 2ф6 l=1680 3.693 0.061 1.530 1700 GLA12242 1200 120 2ф10 l=1800 10ф6 l=695 2ф6 l=1680 4.508 0.061 1.530 1700 GLA12243 1200 120 2ф12 l=1680 10ф6 l=695 2ф6 l=1680 5.271 0.061 1.530 1700 GLA12244 1200 120 2ф12 l=1680 10ф6 l=695 2ф6 l=1680 5.271 0.061 1.530 1700 GLA15241 1500 120 2ф8 l=2080 11ф6 l=695 2ф6 l=1980 4.217 0.072 1.800 2000 GLA15242 1500 120 2ф12 l=1980 11ф6 l=695 2ф6 l=1980 6.092 0.072 1.800 2000 GLA18241 1800 120 2ф10 l=2400 13ф6 l=695 2ф6 l=2280 5.977 0.083 2.070 2300

砌体窗户门洞过梁计算书

过梁设计(GL-1)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本文简称《砌体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钢筋:d - HPB300; D - HRB335; E - HRB400; F - RRB400; G - HRB500; Q - HRBF400; R - HRBF500 ----------------------------------------------------------------------- 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 矩形截面:b×h = 240mm×240mm 过梁净跨l n = 1.500m 过梁上墙体高度h w = 1.200m 墙厚b w = 0.240m 深入支座长度D l = 0.250m 楼板传来永久荷载标准值q bk = 10.00kN/m 楼板传来可变荷载标准值g bk = 10.00kN/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f c = 9.6N/mm2 纵筋:HRB400;f y = 360N/mm2 箍筋:HPB300;f yv = 270N/mm2 墙体材料:烧结普通砖 砌体强度等级:MU10; 砂浆强度等级:M2.5; 纵筋保护层厚度:25mm 过梁容重γB = 25kN/m3 墙体容重γM = 20kN/m3 抹灰容重γW = 19kN/m3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恒控)γG = 1.35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活控)γG = 1.2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 = 1.40 可变荷载调整系数γL = 1.00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c = 0.70 (2)计算要求: 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 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 的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a,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对多层房屋的墙梁, 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墙梁的一般规定 注:1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 2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O.ll o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 b —托梁截面高度; 1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 h —洞口宽度; 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I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 2)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 3)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 o,取H o=h w+O.5h b; 4)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 ; 5)框架柱计算高度H e,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钢筋混凝土过梁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过梁计算书 二、示意图: 四、计算信息 1. 几何参数 过梁高度h = 300 mm 过梁宽度b = 240 mm 过梁净跨Ln = 2500 mm 过梁梁端的支承长度a = 300 mm 过梁上墙体高度hw = 1000 mm 墙体厚度bw = 240 mm 2. 材料信息 砌体类型: 烧结普通砖 砌体强度等级: MU10 砂浆强度: M5 砌体材料抗压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γa = 1.00 纵筋种类: HPB300 fy = 270.00 N/mm2 Es = 210000.00 N/mm2

箍筋种类: HPB300 fyv = 270.00 N/mm2 箍筋间距: s = 200 mm 3. 计算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35 mm 4. 荷载信息 恒载分项系数: γG = 1.35 砌体材料容重: γW = 18.00 kN/m3 过梁容重: γL = 25.00 kN/m3 梁板传来荷载设计值: qb = 10.00 kN/m 五、计算过梁荷载设计值 1. 墙体荷载 gk W= γW*bw*Ln/3 = 18.00*0.24*2.50/3 = 3.60 kN/m 2. 过梁自重 gk L= γL*b*h = 25.00*0.24*0.30 = 1.80 kN/m 3. 过梁上荷载设计值 p = γO[γG(gk W+gk L)+qb] = 1.00[1.35(3.60+1.80)+10.00] = 17.29 kN/m 六、过梁截面配筋 1. 计算过梁的计算跨度 Lo = min(Ln+a,1.05Ln) = min(2.50+0.30,1.05*2.50) = 2.625 m 2. 计算过梁跨中最大弯矩 M max = 1/8*p*Lo2 = 1/8*17.29*2.6252= 14.89 kN·m

墙门窗 过梁计算方法

1、墙体工程量计算方法⑴墙体体积=长×宽×高—门窗洞口体积—墙内过梁—墙内柱—墙内梁等 ①实心砖墙、空心砖墙及石墙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柱、梁、圈梁、挑梁、过梁及凹进墙内的壁龛、管槽、暖气槽、消火栓箱所占体积。不扣除梁头、板头、檩头、垫木、木楞头、沿缘木、木砖、门窗走头、砖墙内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凸出墙面的腰线、挑檐、压顶、窗台线、虎头砖、门窗套的体积亦不增加,凸出墙面的砖垛并入墙体体积内。a墙长度: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计算。 b墙高度: i外墙:斜(坡)屋面无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mm;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mm,出檐宽度超过600mm时按实砌高度计算;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ii内墙:位于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无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隔层者算至楼板顶;有框架梁时算至梁底。 iii女儿墙:从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儿墙顶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 iv内、外山墙:按其平均高度计算。 v围墙:高度算至压顶下表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围墙柱并入围墙体积内。 ②现浇混凝土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扣除门窗洞口及单个面积0.3m2以外的孔洞所占体积,墙垛及突出墙面部分并入墙体体积计算内。 a钢筋混凝土墙应扣除门窗洞口所占的体积。 b墙的高度按下层板上皮至上一层板下皮的高度计算。 c混凝土墙与柱连在一起时,如混凝土柱不突出墙外,混凝土柱的体积并入墙体内计算;如婚凝土柱突出墙外,混凝土墙的长度算至柱子侧面,与墙连接的柱另行计算。 d混凝土墙与梁连在一起时,如混凝土梁不突出墙外且梁下没有门窗(或洞口),混凝土梁的体积并入墙体内计算;如混凝土梁突出墙外或梁下有门窗(或洞口),混凝土墙与梁应分别计算。 ⑵砼墙体的模板=墙体的外露面积+洞口侧壁面积 天津2004计算规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按照设计施工图示混凝土体积计算。 ⑶砼墙高度超过3.6m增价=砼墙高度超过3.6m的墙体体积总和 ⑷内外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外墙脚手架长度按外墙外边线计算,内墙脚手架长度按内墙净长计算。高度按自然地坪至墙顶的总高计算。 3、墙体工程量计算的难点 ⑴、在计算墙体之前,必须计算出相应的扣减量。比如,柱或梁宽度比墙大的情况,在计算柱或梁时,必须考虑柱或梁嵌入墙内的体积。 ⑵、模板类似。 ⑶、砼墙计算时要分别计算门窗(或洞口)上墙和非门窗(或洞口)墙。 4、分层墙的计算 ⑴、分层墙墙厚以及偏心不一样时要分别计算墙体计算中心线; ⑵、分层墙扣减时要分层扣减。 ⑶、女儿墙:从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儿墙顶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 门窗

砌体结构中的过梁

过梁设计 (1) 计算简图: (2) 已知计算数据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 tk=1.78N/mm2,f c=11.9N/mm2 纵向钢筋采用HPB235级,f y=210N/mm2箍筋HRB335级,f y=0N/mm2 梁截面采用矩形,尺寸:b=240mm h=180mm 过梁净跨:ln=1800mm 过梁上墙体高度: hw=0mm 墙厚: bw=240mm 伸入支座长度: Dl=240mm 过梁自重:γL=25kN/m3墙体自重: γW=19kN/m3 抹灰自重:γW=20kN/m3恒载分项系数:γG=1.2 (3) 荷载与内力计算 (1)荷载计算: 过梁自重: q L=25×0.043+0.02×20.00×0.60=1.32kN/m

仅考虑墙体自重,墙体计算高度:h w0=0.00m 墙体自重: q W=19×0.24×0.00=0.00kN/m 荷载总设计值:q=1.2×(1.32+0)+17.7=19.28kN/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l0=1.05×1.8=1.890m 控制截面最大弯矩:M max=ql02/8=19.28×1.892/8=8.61kN.m 控制截面最大剪力:V max=ql n/2= 19.28×1.8/2=17.36kN.m (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 下部主筋(按单筋计算): αsmax=ξb(1-0.5ξb)=0.614(1-0.5×0.614)=0.426 αs=M/(α1f c bh20)=8610547.05/(1.00×11.90×240.00×145.002)=0.143 由于αs≤αsmax满足要求! =1×11.9×240×{145-[1452-2×8.61054705×106/(1×11.9×240)]0.5}/210 =306.61mm2 (3) 钢筋选用:2 14(A s=308mm2)。 (2) 验算: A s,min=0.00200×bh=0.00200×240×180=0.20mm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一、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施工测量:每层楼面要弹出轴线、墙身线、水平系梁位置线、拉结筋位置线、门洞口位置线、管道预留洞位置及标高线(建筑1000mm控制线);所有测量施工线必须经复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做好预检及验收手续。 2)提前做好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选样及时报送监理、业主审核封样等工作。 3)做好进场材料复试工作,不合格材料严禁用于本工程。 1.2材料、机具准备 1)砌筑用具:磅秤、手推车、胶皮管、5mm筛子、铁锹、灰桶、喷水壶、皮数杆、托线板、线坠、水平尺、小白线、瓦刀、大铲、铁锨工具袋等。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每个楼座施工电梯1台、电焊机1台、冲击钻等。 3)材料准备:施工前提前,提前与厂家签定供货合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砌筑粘结砂浆。砌筑前做好抽样复试工作,确保砌体材料符合要求及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1.3砌筑部位 建筑物内隔墙除特殊注明外均为200或250厚A2.5(B05)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产业用房标准层内隔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防火墙采用200或250厚A5.0(B06)加气混凝土砌块,部分管井及卫生间隔墙采用100或1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用专用砂浆砌筑。 二、施工操作工艺及主要做法要求 2.1工艺流程 基层验收→楼面测量放线→构造柱植筋(验线、验筋)→砌筑坎台→排砖撂底→立杆挂线、隔墙砌筑(水电管预埋)→构造柱、水平系梁及过梁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二次找补砌筑→拆模清理→质量验收。 2.2测量放线 2.2.1楼面隔墙测量放线时应按结构施工时主轴控制线进行,应保证各轴线间的水平距离相等且方正。 2.2.2平面控制时应在楼面上弹出墙身线、墙面上水电预留洞口的位置线。 2.2.3高度控制时应根据建筑标高1米线进行控制,皮数杆上应标出、各道拉结筋、水平系梁、门窗过梁的位置线,保证本层标高相等。皮数杆上除此内容外,在各拉结筋位置线之间应标出砌块的皮数。 2.3加气块结构构造措施 水平系梁、构造柱钢筋和墙体拉结筋等与主体结构的拉结部位钢筋采用结构植筋专用胶锚固做法,按照图集规定要求植筋深度为10d,植筋专用胶要由厂家提供相应材质证明。圈梁、系梁和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3.1拉结筋设置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与结构墙、柱拉结筋为2φ6@500,墙体的拉结筋沿墙通长贯通。在与填充墙相连接的剪力墙或柱上采用化学胶植筋的方法,植筋深度为10d,植筋部分为三级钢筋与圆钢绑扎连接。钢筋连接做法见下图:

3、过梁设计

门窗洞口过梁设计 框架结构中,门窗洞口顶一般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 当洞口侧有钢筋混凝土柱时,则在柱中预埋钢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过梁。

1、洞口顶位置很低时,洞口顶单独设置过梁 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 现浇钢筋混凝土过梁

①截面尺寸 过梁宽度:过梁宽度b与填充墙宽度相同,一般取120mm、240mm(用于黏土砖系列填充墙)或190mm(用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系列填充墙)。 过梁高度:过梁高度h与洞口宽度有关,一般取墙体宽度倍数,如120mm高、180mm高、240mm高等。 过梁长度:过梁每侧的支承长度≥240mm,详图所示。 ②计算简图 过梁为两端简支构件,详图所示,仅受到洞口顶到楼层(屋

面)框架梁底之间墙体的荷载作用。 墙体荷载取值方法: 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 w<b n/3时,按实际墙体高度计算墙体荷重;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 w≥b n/3时,按墙体高度的b n/3计算墙体荷重。 设计时,常用门窗洞口过梁截面尺寸、配筋可按照表选用。 表3.6.3 常用门窗洞口过梁选用表 2、洞口顶位置较高时,洞口顶过梁与楼面梁合并设置 当洞口顶位置较高时,楼层面与洞口顶之间的距离H1较小,洞口顶设置独立过梁有困难,这时可通过楼面梁下挂等方式实现过梁的设置,详图所示。

3、洞口顶位置适中时,楼面梁兼作门窗洞口过梁 当洞口顶位置适中时,楼面梁兼作门窗洞口过梁,这时楼面梁的高度为非模数尺寸。

如洞口顶离楼面为600mm高,扣除建筑楼面面层后(如水泥砂浆楼面面层,厚30mm),梁高h=570mm,详图所示。 4、门窗洞口为异形时,洞口顶过梁的设置 当门窗洞口为异形时,洞口顶过梁既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通过楼面梁下挂等方式实现过梁的设置。

柱梁工程量计算规则

第四章柱、梁工程 说明 一、柱、梁工程包括:砖、石柱,砼柱、梁,钢柱、梁的综合定额及现浇砼柱、梁外侧面带含量的抹灰定额。 二、本定额综合内容如下: l、砖柱综合了柱砌筑、水泥砂浆粉柱面或勾缝(刷涂料仅列出含量)。 2、方整石柱综合了柱砌筑、勾平缝。 3、现浇砼柱、梁综合了模板、砼、柱室内面抹水泥砂浆、梁室内面抹混合砂浆(柱、梁在室外面抹灰和室内面的刷涂料仅列出了含量)。 4、现场预制砼柱、梁综合了模板、构件制作、场内运输按50%综合(小型构件100%)、安装、接头灌缝(刷涂料仅列出含量)。 5、加工厂预制砼构件综合了模板、构件制作、15公里场外运输、50%场内运输、安装、接头灌缝,过梁全部综合了场内运输(各种构件刷涂料仅列出了含量)。 6、金属构件综合了在加工厂内构件制作、15公里场外运输、安装、调和漆,柱间支撑还综合了场内运输。 三、柱、梁面在室外,其柱、梁外侧面抹灰应另列项目计算,按现浇柱、梁外侧面带含量的相应抹灰定额执行,砂浆品种不同应换算。砼柱、梁面抹灰含量(包括室内、外)已综合考虑,均不调整。 l、梁在室内面抹灰品种按混合砂浆,柱在室内面抹灰分别编制了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应按设计品种套用。 2、柱、梁全部在室内,应将定额中柱、梁面的室外抹灰含量与其室内抹灰含量合并计算。 3、柱外侧面的抹灰应按设计套用“现浇砼柱、梁外侧面带含量的抹灰”相应定额。 4、柱、梁面镶贴块料面层或部分镶贴、部分抹灰,应按省估价表的相应项目另行计算,同时扣除定额中相同数量的抹灰。 四、本定额现浇砼柱、梁的支模高度是按3.60米内编制的,超过3.60米除按本章相应项目计算增加支撑费用外,其砼浇捣脚手架费用应按第十一章的规定另行计算。 柱、梁支模高度3.60米是指:无地下室时底层是指设计室外地面至上层板底面,楼层指本层板顶面至上层板底面。 五、⊥、L、+形柱其单面每边宽在1米内按⊥、L、+形往相应定额执行,每根柱两边宽之和超过2米,则该柱按直形墙相应定额执行(其含模量按12平方米/立方米计算)。

(完整版)钢筋混凝土过梁计算书

结构构件计算书 3 钢筋混凝土过梁计算书 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 日 设计者 ________________ 校 —、构件编号:GL-1 二、示意图: In 三、设计依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四、计算信息 1. 几何参数 过梁高度h = 300 mm 过梁宽度b = 240 mm 过梁净跨 Ln = 2500 mm 过梁梁端的支承长度 a = 300 mm 过梁上墙体高度 hw = 1000 mm 墙体厚度 bw = 240 mm 2. 材料信息 砌体类型:烧结普通砖 砌体强度等级:MU10 砂浆强度:M5 砌体材料抗压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 丫 a = 1.00 纵筋种类:HPB300 fy = 270.00 N/mm 箍筋种类:HPB300 fyv = 270.00 N/mm 箍筋间距:s = 200 mm 3. 计算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丫 o = 1.0 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35 mm 4. 荷载信息 恒载分项系数:丫 G = 1.35 砌体材料容重:丫 W = 18.00 kN/m 过梁容重:丫 L = 25.00 kN/m 3 梁板传来荷载设计值:qb = 10.00 kN/m b Es = 210000.00 N/mm 2

五、计算过梁荷载设计值 1. 墙体荷载 gk w = 丫W*bw*Ln/3 = 18.00*0.24*2.50/3 = 3.60 kN/m 2. 过梁自重 gk L = Y L*b*h = 25.00*0.24*0.30 = 1.80 kN/m 3. 过梁上荷载设计值 p = 丫O[丫G(gk w+gk L)+qb] = 1.00[1.35(3.60+1.80)+10.00] = 17.29 kN/m 六、过梁截面配筋 1. 计算过梁的计算跨度 Lo = min(Ln+a,1.05L n) = min (2.50+0.30,1.05*2.50) = 2.625 m 2. 计算过梁跨中最大弯矩 2 2 MU = 1/8*p*Lo = 1/8*17.29*2.625 = 14.89 kN ?m 3. 计算截面有效高度 ho=h-as=300-35=265mm 4. 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E b=3 1/(1+fy/(Es* & cu))=0.80/(1+270/(2.1*10 5*0.0033))=0.576 5. 确定计算系数 6 a s=Y o*M/( a 1*fc*b*ho*ho)=1.0*14.892*10 心.0*7.2*240*265*265)=0.123 6.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E =1-sqrt(1- 2a s)=1 -sqrt(1- 2*0.123)=0.131 b=0.576 满足要求。 7. 计算纵向受拉筋面积 As=a 1*fc*b*ho* E /fy=1.0*7.2*240*265*0.131/270=223mm 实配钢筋:2?12,As = 226 mm 8. 验算最小配筋率 p =As/(b*h)=226/(240*300)=0.314 % p =0.314%>p min=0.200%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七、过梁箍筋计算 1. 计算过梁最大剪力 V = 0.5*p*L n = 0.5*17.29*2.50 = 21.61 kN 2. 计算截面有效高度和腹板高度 ho=h-as=300-35=265mm hw=ho=265mm 3. 确定受剪面是否符合条件 当hw/b=265/240=1.104 < 4 时 V W 0.25* 3 c*fc*b*ho/ 丫0 混规(6.3.1-1) =0.25*1.0*7.2*240*265/1.0=114.480kN 截面符合条件。 4. 确定是否需要按构造箍筋 0.7*ft*b*ho/ 丫o=0.7*0.91*240*265/1=40.513kN > V=21.613kN 不进行斜截面的承载力计算,仅需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5. 计算箍筋面积 2 Asv=(0.24*ft/fyv)*b*s=(0.24*0.91/270)*240*200=39mm 实际配置双肢箍筋:? 6@200 , Asv/s = 283 mm 2/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