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气候分区及综合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571.73 KB
- 文档页数:8
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研究方法和应用,重点阐述了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介绍了“双评价”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然后分析了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和综合评价方法,同时探讨了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和应用。
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GIS技术,国土空间规划,适宜性评价,承载力评价。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例如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采、土地的过度利用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中的一项内容,是国土空间规划调查分析阶段的核心环节,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监督的理论依据。
本文基于GIS技术,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着重分析了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期对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概念及评价方法1.1 概念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土地、水、气候、环境、生态、灾害、区位等因素,对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程度。
承载力评价是研究限制性资源要素在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前提下,资源环境要素可以承载人类活动的最大合理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或用地规模。
承载力评价实际上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的相对客观的评价。
通过客观判断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要素,定量测算国土空间开发潜力。
中国气候区域划分表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地区:东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特点:冬季漫长严寒且干燥,夏季短暂温暖且降水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0℃,最热月平均气温210°C且<22°C.植被:温带冬季落叶硬叶林.农作物:早熟的旱地马铃譬一年一熟、畜牧业。
2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地区:大兴安岭-阴山以南,河西走廊以来,秦岭淮河以1匕特点: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在20Omm-80Omm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C,最热月平均气温≥22^C且S5O°C.植被:温带冬季落叶阔叶林.农作物: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旱作农业以小麦为主.3 .温带大陆气候:分布地区:大兴安岭阴山以北(除齐齐哈尔和呼伦贝尔),河西走廊以西,阿尔金山以北。
特点: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全年干燥少雨,夏季降水多于冬季(全年降水量<20Omm),最冷月平均气温40℃,最热月平均气温“2。
C且S5O°C.植被:巴彦淖尔市玛瑙湖以东为温带草原,以西为温带荒漠。
农作物:草原畜牧业,河谷灌溉农业(天山以北一年一熟,天山以南两年三熟)。
4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脉以东,北回归线以北.特点:冬季原爽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全年降水量≥800mm).最冷月平均气温2θ°C且≤15℃,最热月平均气温222。
(2且450。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作物:冬小麦加春季稻一年两熟.5∙■季风气候:分布:北回归线以南。
特点: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全年降水量≥800mm),晨冷月平均气温之15℃且≤30℃,最热月平均气温222工且530℃.植被:热带常绿季雨林.农作物:水稻或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三熟.6.高原山地气候:分布:阿尔金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
特点:海拔高(300Om以上),空气稀薄,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氮晨冷月平均气温≤0°C,最热月平均气温≥0°C且S22"C.植被:高原高寒草甸.农作物:高原畜牧业,河谷地区可种植早熟的青棵(一年一熟).。
基于GIS的秦岭山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齐增湘;廖建军;徐卫华;倪永明【摘要】利用自然地理、生态和社会经济方面共14个因子构建秦岭山区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支持下,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将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五个等级,并结合已建设区进行空缺分析.结果表明:(1)秦岭山区最适宜聚落用地面积为3378.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87%,说明秦岭山区适宜聚落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少.(2)最适宜聚落用地集中在秦岭北、南坡山麓和东部的山间河谷地带,山地型特征明显.(3)有9.15%已建成区分布在限制建设区内,存在生态安全风险.(4)可用适宜聚落建设用地为3192.27 km2,空间分布不平衡.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城镇体系布局与用地规模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04【总页数】10页(P1274-1283)【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层次分析法;空白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秦岭山区【作者】齐增湘;廖建军;徐卫华;倪永明【作者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衡阳421001;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衡阳42100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影响着城镇的整体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缓解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压力。
在我国陆域国土中,69%的面积是山区,2007年统计,在 2070 个县市中大约43%属于山区县市[1]。
山区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城镇化面临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生态移民等多种问题,开展山区聚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已成为山区城镇体系规划和布局的关键课题。
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基于GIS的生态用地评价及景观优化设计研究摘要: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正日益加剧,对生态用地进行科学评价和景观优化设计愈发重要。
本文立足GIS技术,构建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框架,整合遥感影像、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最小距离加权法等模型方法,对当前生态用地现状进行评价分级。
在此基础上,运用纷繁蚁群算法、密度分析,进行景观格局优化设计,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路径。
研究成果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GIS遥感景观格局生态评价1绪论1.1 研究背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生态用地是指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林地、草地、湿地等区域。
科学评价和优化生态用地格局,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生态用地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城市蔓延和工矿开采等活动加剧了生态用地的流失和破碎化;另一方面,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对生态环境构成新的威胁。
因此,准确掌握生态用地现状、评估其服务功能,并优化景观格局成为迫切需求。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用地评价与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
遥感技术在获取生态要素数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则为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处理提供工具支撑。
基于这些新技术,相关评价模型和优化算法不断涌现,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但各项研究往往分散、孤立,缺乏系统性整合。
构建涵盖全流程、集成多手段的评价与优化设计框架仍是一大挑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用地质量的评估和优化变得愈加迫切。
GIS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够整合多源异质数据,精准评估生态用地现状,并通过景观优化设计,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本研究旨在构建以GIS为基础的生态用地评价及景观优化设计框架,探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中國的氣候分區
氣候類型氣候分區月均溫年雨量代表區域
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最冷月均溫>18℃
>500mm 副熱帶季風最冷月均溫0℃~18℃
溫帶季風最冷月均溫<0℃
乾燥氣候溫帶草原
最冷月均溫<0℃
250~500mm 溫帶沙漠<250mm
高地氣候高地氣候最暖月均溫>20℃高度3000公尺以上水系類型
1. 水系主、支流的排列形狀近似樹枝,如珠江。
代表地區:4. 水系
多條河由中央高地,流向四方低地。
代表地區:
2. 水系主、支流近似直角交匯,如福建省的河川。
代表地區:5. 水系多條河流由四方高地,流向中央低地。
代表地區:
3. 水系
河川流向與山脈平
行。
代表地區:
陳靜雯編製。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23, 12(3), 372-385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gser https:///10.12677/gser.2023.123035基于GIS 的诸暨香榧用地适宜性评价陈璐安,杜 泳*,温作栋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生物环境学院,浙江 诸暨收稿日期:2023年4月19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9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0日摘要香榧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诸暨市是我国香榧的重点产区之一。
本文以诸暨市DEM 数据、土壤类型数据等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起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坡度条件等多因子的香榧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
对诸暨市进行香榧用地适宜性评价,最终将诸暨市香榧用地适宜性分为最适宜、次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这四个等级地块。
结果显示,诸暨市周边的山地丘陵为香榧的生长和结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占诸暨面积大部分的平原不适宜香榧的生长。
诸暨香榧用地适宜性评价可对香榧种植区域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香榧,GIS ,诸暨市,用地适宜性评价GIS-Based Evaluation of Land Use Suitability for Torreya grandis in ZhujiLu’an Chen, Yong Du *, Zuodong WenSchool of Biology & Environment, 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huji ZhejiangReceived: Apr. 19th , 2023; accepted: Jun. 9th , 2023; published: Jun. 20th, 2023AbstractTorreya grandis is a unique economic tree species in China, which has rich nutrition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Zhuji County is one of the key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 By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ased on spatial data such as DEM data and soil type data of Zhuji County, this paper will establish a multi-factor 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orreya grandis , in-*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