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公路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近些年来,交通公路系统的一些地方、部门不断发生贪污、受贿等犯罪案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反映强烈。这些案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行象,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又严重阻碍了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确保国家建设资金安全运作和建设工程质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在工程基础建设中加强纪检监察的监督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加强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在交通公路基础建设中要建立三级监督网络。一是上级监督。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派驻纪检监察特派员,立足服务,强化监督基本职能,提前介入,实施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特派员有权按有关法规和派出机关的授权监督工程重大事项,及时了解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廉政情况,并向派出机关反映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向所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二是同级监督。参建工程项目的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要设纪检监察室,指派一名纪检监察员,参与工程项目的重要会议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全过程。督促《廉政合同》的签订及有关廉政规定的贯彻落实,重点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违纪和腐败行为;加强对参建人员的廉政教育,利用影视、信息等方式,积极开展廉政宣传教育;严格查处工程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行为,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一级纪检监察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三是群众和舆论监督。工程的参建单位设廉政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选派一名职工为工程廉政监督员,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群众对工程廉政工作的意见及举报违规行为或腐败现象。在工程建设中,为保证监督网络正常运行,各从业单位在签订《工程合同》《监理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廉政合同》,实行工程廉政建设责任制;项目法人不仅要对所担负的建设项目负总责,也要对所管人员和所管项目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负总责;根据责任制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工程廉政建设实施细则,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廉政建设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强化提高廉政监督人员自身素质

为确保工程廉政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有关合同、廉政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人员、监督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提高廉政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工程开工前期,业主方应及时开办党风党纪、工程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短期培训班,在政治上,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建立以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为基础的自律防线,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打铁须得自身硬,“正人必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廉政监察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为权力所蚀,不为物欲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声色所迷,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防线。只有这样,才能在执行监督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秉公执纪。在业务上,不断增强文化业务素质。面对交通公路事业改革开放新的形势和特点,纪检监察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涉及领域比较广,工作难度比较大。因此要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除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外,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各种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了解招投标、施工、验收等程序和有关规定,扩宽知识面,由“单一型”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要热爱本职工作,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对工程各阶段容易产生的腐败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监督。

三、加强对工程重点环节的监督

交通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招投标、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后评价是

工程廉政监督的重要环节。一是项目前期工作。要根据国家关于项目前期工作的有关规定,对勘察设计、科研、咨询等单位提供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文件和科学试验分析报告、咨询评估报告进行监督。严禁无资质或越级勘察、设计,转借或出卖图签、资质证明。二是在招投标过程中,纪检监察特派员要参加议标、作标、投标、开标全过程,严格监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及交通部颁发的有关交通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实行随机抽取评标专家,组成评标专家委员会,聘请公证处对开标进行监督、公证,防止规避招标、明招暗定、暗箱操作、开标过程中违法违纪问题。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执行《廉政合同》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不允许业主或有关领导与部门强制中标单位分包、分割工程。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变更设计、提高或降低技术标准、调整工作量等时机,损害国家或单位的利益。对不守合同,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或弄虚作假牟取私利的违规合同方或参建人员实行“黄牌警告,红牌清退。”四是建设资金管理。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五是材料、设备的采购。要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供期关。严禁以次充好、以假冒真,吃回扣,利用假单据、假发票侵吞国有资金。六是建设项目验收。不得利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工程决算、竣工资料编制、工程遗留处理搞弄虚作假、牟取私利。纪检监察部门对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查处,渋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总之,对交通公路建设工程实施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确保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及耐久性论坛”学术综述 5月23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开幕。中国公路学会承办第八分会场学会交流活动。第八分会场以“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及耐久性”为主题,专家围绕公路工程相关的安全及耐久性进行了演讲,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35.6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9.62万公里,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至2013年底,我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达到73.53万座,其中特大桥梁3075座、546.14万米,大桥67677座、1704.34万米。近年来,我国桥梁建设突飞猛进,技术难关不断攻克,从质和量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以江阴长江大桥、苏通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级桥梁相继建成,标志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水平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隧道总数已到达11359处、总长9605.6km。其中特长隧道562处、250.69万米,长隧道2303处、393.62万米。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18公里长的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约8公里长的上海崇明长江特长隧道、4公里长的厦门翔安海底特长隧道等。 下面本文在道路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公路隧道工程三方面,从安全与耐久性等角度出发,归纳近年来的创新研究成果,对比国内与国外的相关研究与技术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道路(公路)工程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在争议声中脱颖而出,到90年代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络建成,再到新世纪“7918”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的提出,直至2014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排名世界第一。我国仅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1.1 道路工程近年研究进展 1.1.1 应用基础研究 在路面结构领域,针对重载交通下的结构耐久性和路面使用性能问题,开展了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完善了适应我国特点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参数与方法,提出了沥青层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路基与沥青层永久变形、沥青层低温开裂的多指标设计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重交通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路面材料方面,研究了沥青混凝土损伤演变与破坏过程,分析了沥青混凝土内部空隙分布、构造特征与应变的不均匀分布,外加剂改性机理的研究,为解决我国高等级公路路面早期病害、完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代表性成果有“重交通沥青路面设计的理论体系、关健技术及工程应用”、“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研究”、“道路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标准与耐久性研究”、“复合改性沥青使用性能研究”等。 在路基与岩土工程领域,围绕着路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以及抗灾能力开展研究。在路基方面,采用室内试验、原位试验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土的宏观路用性能与微观构造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创造了条件。在岩土工程方面,研究了地震、洪水、风沙、隐伏岩溶引起的地质灾害与对环境的破坏机理,将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和最危险滑动面搜索,为灾害的防御和灾害发生后的抢险、救助、减少次生灾害提供了技术准备。代表性成果有“公路路基回弹模量研究”、“路基承载力及分类研究”、

爆款《交通工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交通工程基础》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 简单讲,是对所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内容(人、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是把人、车、路、环境、能源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小、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2、交通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交通安全技术,静态交通系统规划,公共交通,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 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科是哪年诞生的?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93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交通工程师协会,并正式提出了交通工程学的名称,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 (2)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 (3)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 (4)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第二章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1、道路交通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车、路。 2、驾驶员的信息处理包括哪几个过程? 信息感知→分析判断→操作反应 3、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 (1)视觉特性。信息的感知80%来自视觉;视力的大小决定看清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立体视觉良好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错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红绿色盲患者不能驾驶车辆。(2)反应特性。反应特性用反应时间度量,制动反应时间与事故率成正比关系。(3)疲劳与饮酒。疲劳可引起反应时间显著增长、操作能力下降、判断失误增多;饮酒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4)注意特性。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和分配能力不强容易引起交通事故。(5)动态判断。在运动中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对保持行车安全、保持车辆顺畅行驶非常重要。 4、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针对视觉适应的特点,道路照明设置应予以考虑;为防止眩目,可在道路中央设置防眩板、植树等;为驾驶员提供足够开阔视野范围;利用不同颜色对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的特点,不同的标志、标线采用不同的颜色;利用错觉产生机理来进行交通管理;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各项规范标准的取值至少应满足85%驾驶员的需要;道路沿线的各种交通和非交通信息不应过于复杂。 5、行人的主要交通特性是什么? 要求省力、省时、独立、安全。多数人喜欢走捷径;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而避开走,并保持一定速度;有从众心理,易受别人影响而产生强行斜穿和闯红灯等行为;因绕行距离远,而不愿意走过街地道、天桥、人行横道线。 6、乘客的交通特性对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需对平曲线最小半径进行限制;由直线进入曲线(或反之),需设缓和曲线,

北京市交通工程中级职称考试《交通工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试题

一、简答题 1、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 IVH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或者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2、边坡防护与边坡加固的区别,边坡防护的类型以及适用范围。 边坡防护: 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 工程护坡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先支挡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采用工程措施护坡,

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 植物护坡: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对于高陡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则难以附于坡面,植物便无法生长。因此,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边坡加固:为保持边坡坡体稳定而采取的人工补强的工程措施。边坡加固方案是根据对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加固工程的技术经济条件以及工程的预期效果综合分析后作出的。如注浆加固、锚杆加固、土钉加固、预应力锚索加固。 3、浮动车法的内容及特性; 由英国道路研究试验所的Wardrop和Charlesworth于1954年提出,它可以同时获得某一路段的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车速等数据,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调查技术。 调查时需要一辆测试车,应尽量避免使用警车等有特殊标志的车辆。调查时,一名调查人员(除驾驶员外)记录对向开来的车辆数量,另一名调查员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和超越测试车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按照构建“一高速、二纵线、三连接、四射线、五大桥”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思路,以高速公路接入、省县道和区域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一、基本情况 建区以来,我区累计投资23.6亿元,基本建成“二纵线、三连接、四射线”的公路网络,实现了“以县城为中心,平坝乡镇半小时、其他乡镇1小时”的交通圈。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由建区时的21.3公里增长到732公里,增长3436%,其中:省道45.847公里,县道90.816公里,乡道48.443公里,村道387.98公里,专用公路9.09公里,规划外村组道路150公里。 随着农村公路通村工程建设的不断延伸,全区13条客运班线、92.3%的农村通达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站场建设投资1.5亿元,建立了以“物流企业为龙头、农村客货运站场为枢纽、乡村农村招呼站点为节点”的城乡村一体化新农村物流网络,共建成港湾式停靠站100余个,农村标准四级客运站4个,建设率达85%。“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资1.04亿元,完成公路大中修162.89公里;投资2666万元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安

装波型护栏110公里,治理公路高边坡10处等安全基础设施;配备基础养护设备,成立机养中心,将修补的坑氹能力提高到200多平方米/天;严肃查处超限车辆,卸载货物近万吨,将超限率下降到4%。生态文明公路s103线**段、农村示范路**环线和**碧山连片公路等品质型、生态型公路的建成,使全区交通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得到了提升。

交通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一、指导思想 为了真实反映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交通工程基础》学科成绩,促进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学好本门课程,使学生顺利通过本课程的考试,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本考试大纲依据 本考试大纲依据《交通工程基础》教学大纲(修订版)。 三、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 1、本课程考试采用书面笔答闭卷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 2、本课程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合成,其中平时成绩(课堂考核和平时作业)占30%,期末试卷成绩占70%。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考试内容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及研究对象,交通工程学的特点 考试要求 1.掌握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及研究对象. 2.理解并掌握交通工程学的特点有哪些.

(二)、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考试内容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行人交通的交通特性,汽车的行驶条件,汽车动力性能的评判指标 考试要求 1.掌握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行人交通的交通特性 2.理解并熟练掌握车的行驶条件,汽车动力性能的评判指标 (三)、交通量调查 考试内容 交通量的定义、分类,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考试要求 1.理解交通量的定义、分类 2.掌握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3.理解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4.了解了解交通量资料的应用 (四)、车速调查 考试内容 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地点车速调查的方法,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车速资料的数学分析及整理考试要求 1.理解并掌握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

2.理解并掌握地点车速调查以及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 3.了解车速资料的数学分析及整理 (五)、交通密度 考试内容 交通密度的概念,交通密度调查的方法 1.了解交通密度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交通密度调查的方法 (六)、延误 考试内容 延误的概念,路段行车延误调查方法,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延误的概念. 2.掌握路段行车延误以及,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 (七)、交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掌握交通流的基本关系式 (八)、交通流理论 考试内容

交通工程学考研试题

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51 试题名称:交通工程学基础 1992年: 一.在一条长度为24公里的干道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观测到汽车100辆通过,设车流是均匀连续的且车速V=20公里/小时,试求流量(q)、时距(h t)、空距(h d)、密度(K)以有第一辆汽车通过此干道所需时间(t)[以分钟或小时计均可]。(15分) 二.某路段10年的统计,平均每年有2起交通事故,问此路段明年发生事故5起的概率是多少?又某交叉口骑自行车的人,有1/4不遵守红灯停车的规定,问5人中有2人不遵守交通规定的概率是多少?(15分) 三.某交叉口信号周期为40秒,每一个周期可通过左转车2辆,如左转车流量为220辆/小时,是否会出现延误(受阻),如有延误,试计算占周期长的百分率,无延误则说明原因(设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20分) 四.试说明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的定义及区间平均车速与时间平均车速的关系。(15分) 五.简述交通事故的定义与主要指标并就其是否合理予以简评。(15分) 六.简述城市交通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与主要作用。(20分) 1993年: 一.何谓行车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影响延误的因素是什么? 二.简述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三.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 四.某高速公路拟建立收费站。已知车辆是随机到达收费站的,其到达率为2000辆/小时,每辆车交费所需时间符合平均时间为6秒的指数分布。在采用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情况下,请用具体计算指标比较说明在应该收费站设2个、4个及6个收费口的效果。五.已知某十字交叉口,其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3条车道分别供左转专用、直行和直右混行; 南北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分别供直左混行和直右混行。车种比例,大车:小车=2:8,车头时距为2.65秒。信号灯周期为125秒;绿灯时间,东西向为70秒,南北向为50秒。路口折减系数取0.9。东西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和10%;南北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34辆/小时;直右车道上允许的右转交通量为185辆/小时。 请按停车线法计算应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1994年: 一.简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请扼要阐明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三.某停车场,到达车辆数是50辆/小时,停车场的服务能力为80辆/小时,其单一的出入道能容纳5辆车,问此出入道是否合适? 四.若在5公里长的公路上随机40分布辆汽车,求任意500米路段上有5辆以上的概率。五.何谓高速公路合流部分、分流部分的通行能力?应如何计算? 1995年: 一.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二.何谓“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时间平均车速”与“区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汇编)

第一部分:交通工程学课后思考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 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 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 ●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 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 任务:即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 ●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 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 ●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

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山区开发、旅游开展。经济方面能扩大商品市场与原材料的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 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同时也可促进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二章:交通特性 ●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特性:人 -车 -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的前提。 ●2-2略 ●2-3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交通量有哪些交通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 类型: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等 特性:时间分布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构成特性

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技术研讨会交流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遥感技术在抗震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 张勇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遥感应用技术实验室) 0 引言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遥感技术应用于灾情监测和评估,为抗震救灾决策指挥和方案制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从中央首长、各级抗震救灾工作组,到新闻媒体解说员,手里或案头都能看到遥感影像的影子,甚至在街头巷尾百姓的热议中都能听到关于遥感技术的声音。遥感技术在抗震减灾中的作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同。遥感技术的应用研发也成为震后国家和行业科技支持的重点。在2009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抗震救灾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11个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地计划应用遥感技术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作为该专项项目之一的“重大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重点针对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和评估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保障、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等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发和软件编制。本材料重点以遥感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抗震减灾的应用需求获取情况进行介绍,提交大会进行交流。 1. 遥感技术简介 作为21世纪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1之一,遥感技术是于20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它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技术、红外技术、微波技术、雷达技术、激光技术等)、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等基础之上。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 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理解,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其中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短波红外、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其要素包括平台(飞机、飞船、飞艇、卫星……)、传感器、电磁波、接收机、存储和处理设备(计算机系统)、分析处理软件等。 1.1 遥感的类型 (1)按平台划分为: 121世纪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9大技术,其中空间技术包括遥感技术。

交通工程基础知识大全

1.什么是排队论?排队论在交通工程中有何应用?试比较常用的M/M/N排队系统和N个平行的M/M/1排队系统其优越性,并简要说明理由? 是研究系统随机聚散现象和随机服务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以概率论为基础,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 交叉口的排队分析,停车场规划研究等。M/M/N更好,原因如下: N个平行的M/M/1排队系统表面上到达车流量被分散,但实际受着排队车道与服务通道一一对应的束缚,如果某一通道由于某种原因拖长了为某车的服务时间,显然要增加在此通道后面排队车辆的等待时间,甚至会出现邻近车道排队车辆后来居上的情形。而M/M/N更加灵活,排在第一位的车辆可看哪个服务台有空就到哪个服务台。 2.谈谈公交优先的措施有哪些? (1)规划优先: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城市道路建设,以超前的思路、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调整、完善、优化公交优先的道路网,改善和提高公交服务薄弱地区的服务水平,充分尊重民心、体现民意,更好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2)建设上的优先: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城市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按照有利于优化公交网布局、有利于场站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场站功能与人性化服务相一致和场站风格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在交通设施建设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对公交车辆和基础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要坚持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3)政策优先: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给予公交企业优惠政策,并可协调利用其他的交通方式来补贴公交发展。如北京实行“公交优先”战略的政策包括:公交月票取消,实行刷卡4折优惠,学生2折;大幅度增加公交专用道;财政每年投入公交40个亿。通过政府的扶持、市场的监管、经营权的特许等措施系统地进行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完善支持政策,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4)理念优先:公共交通是一个“公共的品牌”,也是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到伦敦就会想到它与众不同的地铁,提到苏黎世就会想到它鲜明的蓝色优质电车和巴士。要营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创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树立品牌意识,赢得市场。 (5)可采用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公共交通优先行驶的特权,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节省运行时间,达到吸引乘客的目的。时间优先是指高峰期间道路优先通行权,如在高峰时期不允许小汽车左转,只给公共汽车左转的特权;空间优先包括设置专用车道、专用路等。 3.简述流动车法调查交通量的原理及数据处理过程? 测试车需沿着调查路线往返行驶12-16次,(6-8个来回) 逆测方向行驶时,顺测方向行驶的车数;顺测方向时,快减去慢的 逆测向的时间;顺的时间 4.何谓停车延误、排队延误和引道延误?三者的关系又怎样?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理论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理论绪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理论研究主要取得的成果,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 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理论;中图分类号: C913. 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交通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产品的运输和居民的出行提供交通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运输管道等。 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管理制度、交通工具和交通从业人员构成了社会交通体系,而交通基础设施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 区别于一般的经济实体,交通基础设施有着特殊的经济属性。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普通的经济元素,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 产品的运输、人们的出行等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 1 / 5

由于人口的激增,车辆人均持有量的上升,给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一个冗余、封闭、不通达的交通网络无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制约作用。 如何布局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建立高效率的交通网络是任何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 西方国家由于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问题研究起步早,主流的交通基础设施理论都起源于西方学者。 我国由于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交通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交通矛盾凸显。 自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应,我国的交通发展经历了粗放式发展时期,进入 21 世纪以后,由于交通压力倍增,以及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交通基础设施的协调布局,交通网络的合理设计迫在眉睫。 在合理设计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中央和各个地方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投资交通基础设施的时候要有一个全盘的计划,避免公路、铁路、网络之间的重复建设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怎么样建立一个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讨。 (1)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 40 年代, Rosenstein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最新范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总结 2014年是苏区振兴和山区扶贫政策、编报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交通运输工作负重前行的攻坚之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行业监管,围绕中心不断改善交通民生,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 2014年,我局围绕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突出抓拉动力强的交通项目建设这一重点,展开了新一轮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与去年完成投资基本持平。共建设县道5.8公里、乡村道5.43公里、通组公路硬化240公里,通土坯房集中安置点、新村建设点、农业产业基地公路35公里,市政道路5.322公里,旅游公路10.76公里以及改造一批农村公路危桥。 (一)认真编制规划争取交通项目。完成了《等原中央苏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及《县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争取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二)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我局坚持项目交办领办、每周调度、项目公开公示制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1、县重点工程:。 2、国省道改造:。 3、县乡道改造:。 4、交通应急工程:。

5、交通扶贫项目:。 6、危桥改造项目:。 7、通组公路项目:完成改造并经验收合格220公里路基,完成172公里路面铺设。 8、客运站场建设项目:一是完成了新汽车客运站项目可行性报告,政府已划拨建站用地,并与投资开发商进行了意向接触。二是对高兴、古龙岗等2个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进行了整修,同时根据设计方案与高兴镇人民政府协调增征土地扩建。已完成高兴服务站可研并上报,待省运管局组织专家评审。 二、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全面强化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我局依法加强行业管理,整顿行业市场秩序,保持了交通运输市场平稳有序。 (一)交通运输保障有力。全年完成客运量499.4万人、客运周转量41326万人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7.6%、12.7%,货运量682.8万吨、货运周转量48350万吨公里,分别较去年增长了12.1%、7.9%。一是共投放客运车辆184辆、公交车35辆,机动运力12辆,圆满完成了2014年59.2万人次的春运旅客运输任务。二是组织“爱心专列”接送车42辆发班124个班次,将各乡镇务工人员送上“爱心专列”。三是调集运力确保全县高考师生和县“两会”代表、新兵的运输。三是抗冰抢险保畅通。共投入110个工日、出动车辆10台次、机械设备3台,铺洒工业盐75吨,保障了西北边远山区因雨雪冰冻灾害的道路畅通,保证了13条县乡公路及其桥梁在低温雨雪天气期间的安全通

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发展 作者:高翔龙小宁杨广亮 管理世界 2019年11期 一、引言 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是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生产性和 消费性服务的经济部门。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 业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国 际经验,无论是同一国家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还是同一时期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 间的横向比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事实是服务业占GDP和就业人口的比重都 随人均GDP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还能极大地 促进制造业的专业化和创新(Burgess and Venables,2019),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Guerrieri et al.,2019),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 口和扩张(王小鲁等,2019)。在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降低,出现“刘易斯拐点”(蔡昉,2019)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不断强调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然而,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强调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强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 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生产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总体而言中国服务业发展仍然相 对落后(程大中,2019;江小涓、李辉,2019;刘培林、宋湛,2019;王恕立、胡宗彪,2019),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另一方面,除了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交通基础设 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又一显著特征(张军等,2019;刘秉镰等,2019),特别是 近十几年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些现代化的交 通基础设施不仅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从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员在 不同地区之间旅行的时间,提升了人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了服务业的贸易成本。那么, 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和促进了服务业企业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呢?这一重要研究问题既关系到服务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对我们评 价基础设施建设的绩效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文献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还很少。本文使用 县级高速公路和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试图回答高速公路建设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服务 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处于什么位置、什么类型的企业受益更多,高速公路促进服 务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机制又有哪些。 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回顾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及局限性,并简要 介绍本文的贡献。第三部分从理论角度解释服务业及其贸易问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在服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发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质。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 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 前性,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 4.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刺激信 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 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 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 带、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紧急 停车带、错车道、慢车道、人行 道,另外还有边沟、挡墙、盲沟 等附属部分。 7.路网密度的定义:区域的道路 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8.城市道路网密度、间距的选取 原则: 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 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 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 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 度相匹配。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 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 树叉形、条形等。 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 (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 环形、混合形等。 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 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 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 等。 12.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 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 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13.交通量:特定时刻(高峰、低 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或 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 物)。 14.设计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 小时交通量(30HV)。 15.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 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摘要: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其内部各要素既相互联系与作用,而且也与外部环境发生着联系与作用。从实务表现上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导以推动我国交通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交通设施设施建设环境评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该项工作对多方均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理论层面上,世界内各事物都同他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行业,各级环保、发展改革、交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强化管理,总体上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但是,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扰动环境,部分公路建设还涉及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 一、环境问题反思 受人类诸多“粗暴”行为的影响,致使自然逐渐失去内在平衡,从而相继出现一系列生态危机。调查研究发现,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上共有四、五万种动物灭绝,同时还有诸多动物濒临灭绝;另外,人类为追求高产量,滥用农药、重金属等化学物质,肆意乱砍滥伐,过度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以致臭氧层遭受破坏,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不仅加剧了酸雨量,而且还使得“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由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影响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问题,再加上自然原料与能源的过度消耗,从而引发消费危机、能源危机及制造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于上述种种问题,需要人类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切实做好人与自然良性互动,以推进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由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及交通人员业务职能等多因素构成。实际上,任何一项因素都不可能独立实现交通运输的功能。从宏观层面看,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工具生产基础设施(汽车、飞机等)与交通运行基础设施(车站等)量模块,由此进一步验证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以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耗时较长、投资金额较大、对环境的影响较广,具体体现在:(1)生态破坏,即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建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榆社县“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调研材料之十三(2010.1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按照县委关于“十二五”规划课题调研安排部署,我组主要承担“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课题,一个多月来,我们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并深入基层部门调研走访。在汇集我县各种实际情况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交通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交通区位优势凸现,公路网络初具规模 1、建成通车的太长高速与在建的汾邢高速以及省道10 2、省道319在我县境内“十”字交汇,双“十”字主干线路网结构基本形成,我县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2、对六条52.6公里县乡道路进行改扩建,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1)郭榆线北寨至郭家社16公里二级路改造完工;

(2)文峰街至北架山3.6公里二级路竣工通车; (3)太长线——榆洪线——寺家凹8公里二级路建成通车; (4)南王村至云竹15公里二级公路顺利完成; (5)榆洪线郭效至拐则8公里二级公路改造完工; (6)太长线——双峰水库2公里二级公路完工通车。 通过对县道的大力改造,不仅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而且为榆社旅游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城镇居民休闲活动提供了交通保障。 3、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五覆盖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乡村道路通达深度更加拓展。全县275个建制村有246个村通水泥(油)路,乡道达到290公里,村道达到330公里。 “十一五”末,全县高速公路通车54.159公里、省道101公里、县乡道176公里、乡村道路62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5.98公里/百平方公里,县乡道路投资额达到2.5亿元。 (二)客货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运市场逐年递加10%左右,2010年预计达到14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830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达到150万吨,货运周转量11000万吨公里,客运车辆31辆,公交车辆16辆,出租车70辆,货运车辆643辆。(数字由统计局提供)

关于我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我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视 察报告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关键,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为全面掌握我区交通基础建设情况,推进我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XX年11月9日,区政协委员中共、特邀人士界别联组在区政协主席王贵银以及副主席卢兆林、黄大勤的带领下,对我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实地考察了嘉悦大桥、省道110、绕城高速、碚东大桥等项目的施工现场,听取了区交通局、区建委、蔡家组团管委会负责人的有关工作汇报。委员们对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长足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我区今后交通建设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交通建设工作基本情况及委员视察主要感受 1.思路清晰。我区交通按照“对内循环、对外畅通、融入主城”要求,加快推进绕城高速公路**段、襄渝铁路二线**段、省道110**段、嘉悦大桥、**嘉陵江大桥、草街航电枢纽、干线公路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在“521”交通网络基础上,新增九桥一路一隧道,形成**未来由四大通道构成的“两高三环、九联十射”立体综合交通网路,着力解决

**交通畅通的问题,体现了我区交通建设思路更加清晰。 2.进展顺利。委员们认为,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已经进入了建设高潮期。碚东嘉陵江大桥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人行道板、栏杆及路灯已安装完毕,桥面沥青铺筑已完成50%,正在进行桥面铺筑、人行梯步施工,年底全线竣工通车;省道110改造工程采取分段施工,三溪口至施家梁段全长5.82公里,将于在今年内完成建设任务,井口至三溪口段全长11.18公里,将明年开工建设;嘉悦大桥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4、5号主桥墩已施工至70余米高度,预计11月底达到桥面标高;绕城高速公路西段**段路基全部成型并着手实施油路铺筑,北段**段征地拆迁完成,控制性工程施家梁隧道即将贯通;重大工程草街航电枢纽进展顺利,纵向围堰浇注已达212米;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其他交通建设也全面推进。 3.工作有力。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道路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抢抓机遇,强化领导,统筹协调,做到组织落实、投入落实、建设落实。交通及相关部门明确职责,精心谋划,积极实施,加强指导,相关单位和镇、村积极配合,在工程施工中的组织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保障了各项建设工程正常有序推进。 4.成效明显。随着“521”交通网络的加快实施,**在**主城“边缘化”的问题逐步缓解,**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

基础设施优势和交通优势

打造国际旅游岛海南旅游基础设施层次丰富 可以说,海南岛已具备成为“国际旅游岛”的五大优势: 优势一:天然区位和绿色生态优势 海南岛地处热带,全岛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环岛绵延着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其间分布着50多个风光旖旎的海湾。热带天然森林覆盖了岛上58.48%的面积。海南四季鸟语花香,动植物资源丰富。 如果以全球为坐标系,海南岛纬度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相近,而亚龙湾可与夏威夷相媲美;海口作为世界少有的北岸城市,海阔浪平。 更为难得的是,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均匀,全岛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点有200多处,海滩、温泉、热带雨林遍布全岛。 不仅如此,海南的生态、环境、植被、气候、空气、蓝天、海水、沙滩的质量,不逊色于地中海沿岸的摩纳哥、尼斯以及夏威夷群岛。并且,海南生态资源保存完好,几乎一个大洲的生态元素:原始丛林、山川、绿野、沿海的椰林、沙滩以及岛屿至今完整无缺。 海南省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海南岛的空气质量居全国首位,五指山更以每立方厘米8000个负氧离子号称“海南岛之肺”,海南拥有“天然大氧吧”和“生态大花园”的美誉。 优势二:民族与文化多样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拉龟、射箭、荡秋千、攀藤摘花、挑山栏过河、过独木桥等体育项目,鼻萧、椰乌、吹树叶等乐器表演,唱歌、跳竹竿舞等娱乐项目,射鱼、贵屋等生活方式,织锦等手工技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优势三: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层次丰富 2008年,三亚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604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51万余人,分别是1987年的43倍和17倍;旅游收入91亿多元,是1997年的7.6倍。近年来接待的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占全省的50%以上。省位城市海口近年来积极开辟以海口为龙头的“琼北旅游圈”,去年接待过夜游客63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02亿元。两项指标均占全省比重的三分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