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计算机专业基础.doc

名词解释计算机专业基础.doc

名词解释计算机专业基础.doc
名词解释计算机专业基础.doc

计算机基础名词解释

1、计算机数据:它们都是由人们编写的二进制数组成的,因为电脑的最低语言是机器语言,它们需要把高级语言改成低级语言,计算机中的数据也是由低级语言构成的;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主要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其中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

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一种系统软件。dos 、windows、linux都是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是现在最常见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4、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指为用户专门开发和设计的,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各类程序。

5、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6、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7、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8、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9、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10、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基本集中包括128个字符与控制符

11、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特制程序

12、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系统并进行肆意破坏的人

13、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

14、软件——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程序和文档)

15、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6、CPU——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少量寄存器组成

17、MMX——多媒体指令集

18、CPU的作用——取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

19、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主频(指CPU时钟频率)、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ROM——只读存储器(PROM、EPROM、EEP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其主要特性为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数据,储存的数据不会因电源中断而消失(属于永久性储存)。一般用来储存系统程序,如个人电系统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20、RAM——随机存储器(DRAM、SRAM、SDRAM)

21、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内存其主要特性为可随时读出或写入数据,但

22、电源一中断则所储存之数据即消失,主要用来暂存程序与数据。而RAM又可分成动态内存(Dynamic RAM, DRAM)与静态内存(Static RAM,SRAM)两种。

23、RAM刷新——重写数据或充电

24、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介于CPU与内存之间,访问速度最快。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25、存储周期——连续启动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通常存储周期大于存取时间,其单位为NS(纳秒).

26、闪速存储器——在CMOS单晶体管EPROM存储元基础上制造的,实现了电擦除可编程能

27、虚拟内存——用硬盘模拟主存从而扩大主存容量

28、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29、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30、指令周期——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31、接口——CPU与主要外围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接口起动态连接部件之间的“转换器”作用

32、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 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33、堆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处理中断时,使用这个数据结构保护现场。

34、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35、CMOS——是一种半导体材料,系统BIOS设置存储器

36、CD-ROM——只读光驱或光盘

37、OS——操作系统

38、DOS——磁盘操作系统(16位字符界面操作系统)

39、PC——个人计算机

40、MPC——多媒体计算机

41、总线BUS——公用计算机信息通道,由一组传输导线组成。可分为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

42、ALU——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 Unit,ALU)负责数据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包括算术运算 (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AND、OR、NOT);并将运算的结果存回记忆单元

43、通用串行总线(USB)——支持即插即用安装的外部总线。使用USB 时,不需要关闭或重新启计算机就能连接和断开设备。使用一个USB 端口最多可以连接127 个外围设备,包括扬声器、电话、CD-ROM 驱动器、游戏杆、磁带驱动器、键盘、扫描仪和照相机。USB 端口通常在计算机背面的串行端口或并行端口附近。

44、AGP——图形加速卡或加速图形端口

45、PCI——局部总线接口

46、磁道——磁盘表面的一系列同心圆

47、扇区——相邻磁道之间等分弧段所围扇形区

48、道密度(TPI)——沿磁道半径方向上每英寸里包含的磁道数

49、位密度(BPI)——沿磁道方向上每英寸长中包含的二进制位位数

50、字长——CPU一次读/写二进制数数据的位数

51、MIPS——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

52、程序——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53、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54、指令系统——即是基本指令集,它是计算机存储程序的标志

55、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组成的语言,是计算机硬件唯一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

56、低级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57、高级语言程序的执行方式——解释和编译

58、操作系统(OS)——是用于统一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控制计算机工作流程和方

59、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一系列程序总和。

60、文件——带有名字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可以是程序、文档、声音、动画等。

61、目录或文件夹——存放文件名、文件属性等信息的存储空间,最高层次目录为根目录

62、路径——指明文件或子目录所在位置的一系列目录名。

63、路径类型——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64、文件夹结构——树型层次结构

65、媒体——指信息的载体,即计算机输入输出所采用的信息形式

66、多媒体技术——指对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有机总和。它包括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两大类

66、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包括压缩/解压缩技术、专用硬件芯片技术和多媒体软件技术

67、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处理器或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68、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并发性和共享性

69、进程——进程是程序(或一部分程序)、相关的数据处理在处理机上的一次运行,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具有运动特性、并行特性、独立特性、异步特性、结构特性等五大特性。进程由操作系统依据程序创建而产生,因调度而执行、因运行条件不满足而暂时停止,因任务完成而撤销。

70、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运行态(是进程正在占用处理机时所处的状态),在单CPU 系统,最多只能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就绪态(如果一个进程经过等待以后已经具备了运行的条件或者一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用完了自己的时间片,都要进入就绪状态,进程调度程序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按照调度策略,可以使某个进程从就绪状态进入到运行状态);等待态(进程由于某种原因不具备运行条件时,就进入到等待状态。当某个事件发生使得该进程的运行条件具备时,进程就转入就绪状态)

71、文件的逻辑结构——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72、流式文件——文件中的数据是一串字符流,没有结构

73、记录文件——由若干逻辑记录组成,每条记录又由相同的数据项组成,数据项的长度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

74、目录结构——树型结构,操作系统采用目录的树型结构管理文件

75、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或图形界面操作系统(32位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76、注册表——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中容纳了1)应用程序和计算机系统的全部配置信息;2)WINDOWS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初始化信息;3)应用程序和文档文件的关联关系;4)硬件设备的说明,状态和属性以及各种状态信息和数据

77、桌面——安装Windows的计算机,启动成功后的整个计算机屏幕

78、窗口——桌面上矩形区,它是Windows运行程序的标志。窗口有两类:程序窗口和文档窗口,文档窗口只能包含于程序窗口内。

活动窗口或当前窗口——正在使用或操作的窗口,Windows可以打开多个窗口,但只有一个

79、活动窗口(当前窗口或前台窗口)

80、对话框——对话框也一个矩形区,但它是人、机交互界面,对话框中没有菜单栏和工具栏,对话框不能改变大小。

81、向导——即是一系列的对话框

82、菜单——是操作命令的集合。Windows中有四类菜单:开始菜单、窗口菜单、快捷菜单和控制菜单。

83、工具栏——是部份菜单命令的图形按钮形式。

84、Windows的系统图标——我的电脑、回收站和网上邻居,它们都不允许删除,回收站还不准改名。

85、DOS文件取名规则——8.3格式(基本名.扩展名)

86、Windows中长文件名的字符数——最长255个字符

87、软键盘——又称动态键盘,是windows提供的鼠标输入字符的窗口键盘,共有13种类型

88、回收站——硬盘中的一块存储区,专用于暂存硬盘上删除的文件、文件夹等对象。

89、剪贴板——内存中的一块存储区,用于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共享,Windows只有一个剪贴板,Office2000有12个剪贴板

90、关联——文件类型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捆绑。

91、复制(CTRL+C)——把选定对象送入剪贴板,并保留原对象(复制可以粘贴多次)。

92、剪切(CTRL+X)——把选定对象送入剪贴板,并经粘贴后删除原对象,因此WINDOWS 中的剪切只能粘贴一次。

93、粘贴(CTRL+V)——从剪贴板中将剪切或复制对象写入指定位置

94、PNP——硬件即插即用

95、WORD模板——含有公共内容、排版样式的特殊文件(.DOT)

96、WORD文档——扩展名为.DOC的文件。

97、文本框——存放文本或图形的容器,它可实现文本和图形的不同叠放、环绕和排版方式。

98、样式——就是一组排版命令的集合,应用样式可以实现排版功能

99、WORD中的视图方式——普通、大纲、页面、WEB版式

100、WORD中能查找或替换的对象——文本、带格式的文本和特殊字符(段尾符、分节符、手工分行符……)

101、分节符——是改变WORD文档排版布局的特殊符号,在WORD文档中分节后就可以进行不同之间的不同排版。节是文档首、分节符、文档尾或分节符之间的文本。

102、I/O——输入/输出设备

103、UPS——不间断电源

104、P4 CPU 3.0——奔腾四代处理器

105、FAT——文件分配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名词解释

宗法制:概念:宗法制是由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与国家制度相结合,家国一体化的宝塔 式的政治组织世袭制度。原则:分封制,嫡长继承制。目的:通过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划分来确定政治权利与财产再分配,避免内讧,稳定奴隶主统治。宗法制与嫡长继承制:宗法制是嫡长继承制的基础和核心,整个宗法制是由嫡长继承制原则,按照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等级的高低,来形成以父系,父权,父治的特征的世袭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原则,促进分封制的巩固与发展,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国家政权组织上的体现,两者相结合,形成等级特权制度。 同姓不婚:西周时期的婚姻原则之一,提倡族外婚,反对族内婚。 七出三不去:西周时期婚姻解除,七出:不顺父母、无(儿)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三不出: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五听:西周时期证据制度之一,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 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强行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 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时期确立。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反映出汉律的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 春秋决狱:汉代司法制度之一, 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秋冬行刑: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 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登闻鼓: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权实体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他们除频繁地直接参与或干预司法审判活动外,还建立了直诉制度.从晋武帝时起,开始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唐六典: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对后世封建王朝行政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保辜制度:唐代时期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特别制度。唐代确定保辜期限,用以判明伤人者的刑事责任,尽管不够科学,但较之以往却是一个进步。 流刑:唐代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手段,即把犯人同他家属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役。 折杖法:宋太祖颁行“折杖法”制度,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种刑罚减轻刑量或折抵为杖刑的制度。是统治者在慎刑制度上的体现,对于缓和谁会矛盾有一定作用。 刺配:宋代时期刑罚种类之一。刺是刺字,即古代黥刑的复活;配指流刑的配役。是对罪行严重的流刑罪犯的处罚。鞫谳分司:宋代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鞫,指审理犯罪事实。谳,指 检法议刑。 大明律:30卷7篇。它一改传统刑律体例,更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格局,其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滥用法外之刑,“重典治吏”。明太 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 教民榜文:教民榜文和大诰一样,也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所颁布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包含了很多教育百姓遵纪守法的说教内容, 所以又称“教民榜文”。 理藩院: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地丁合一:又称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之财产清查 报表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之财产清查报表 财产清查就是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票据等的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全部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一般在财产管理制度中予以规定,通常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内部清查内部清查是指由本企业的有关人员对本企业的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也称为自查。 外部清查外部清查是指由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或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或制度的规定对企业所进行的财产清查。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通过设置各种财产明细账,逐笔地登记其收入数和发出数,并能随时结出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各种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在期末时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各种财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各项财产的减少数的一种盘存制度。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条件,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事业单位特定时日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文件。 静态会计报表是反映静态会计要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资金的耗费及回收状况的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月报表是按月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2

习题集名词解释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 k表示。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3.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 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6.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7.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8.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0.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1.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12.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13.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14.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15.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6.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7.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8.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19.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这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0.凝固和结晶: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晶体,我们称之为结晶;另一种是形成非晶体。 21.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32.会计计量: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3.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4.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动脉血压: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min)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5.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6.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量,又称心输出量。 7.肺活量: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最大气量。 8.肺泡无效腔:在肺泡内的气体无法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部分气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9.脊休克:与脑断离的脊髓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称为脊休克。 10、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1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重要指标。 1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13、余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仍保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14、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15、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16、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7、屈反射:肢体皮肤受到伤害刺激时,常引起受刺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屈曲,称为屈反射。 18、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的去大脑动物,会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特别是伸肌肌紧张过度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角弓反张,称为去大脑僵直。 19、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0、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变为不流动状态。 21、内环境: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中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大全1

1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 3 财务会计目标 4 会计假设 5 权责发生制 6 现值 7可变现净值 8公允价值 9会计制度 10会计准则会计准则11财务会计规范 12及时性 13谨慎性 14重要性 15实质重于形式 16可比性 17相关性 18可理解性 19可靠性 20现值 22历史成本 21重置成本 23会计要素 25 .会计分期 24货币计量 26持续经营 27会计主体 28财务会计基本假设29财务会计目标 30应收票据贴现 31货币资产 32性资产交换 33周转材料 34结算方式 35应收款项 36净价法 37总价法 38商业折扣 39现金折扣 40带息商业汇票 41其他货币资金 42可变现净值 43存货跌价准备

44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45永续盘存制 46实地盘存制 47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8计划成本法 49零售价法 50毛利率法 51个别计价法 52周转材料 53权益法 54成本法 55重大影响 56共同控制 57对联营企业投资 58对合营企业投资 59 实际利率法 60实际利率 61长期股权投资 6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3持有至到期投资 64交易性金融资产 65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66 弃置费用 67无形资产 68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69研究阶段 70商誉 71投资性房地产 72长期待摊费用 73应付票据 74带息票据 75职工薪酬 76职工教育经 77非货币性福利 78 股份支付 79营业税 80营业额 81印花税 82短期借款 83预收账款 8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85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86借款费用 87借款利息

88折价或溢价摊销 89公司债券 90可转换公司债券 91债券面值 92债券利率 93债券的溢价摊销 94债券的折价摊销 95实际利率法 96实际利率 97长期应付款 98未确认融资费用 99专项应付款 100或有事项 101债务重组 10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103未分配利润 104股权登记日 105宣告日 106留存收益 107等待期 108授权资本制 109资本公 110实收资本 111所有者权益 112负债的计税基础 113资产的计税基础 11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1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16暂时性差 117表结法异 118账结法 119营业外支出 120营业外收入 12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22资产减值损失 123销售费用 124财务费用 126期间费用 125管理费用 127成本加成合同 128固定造价合同 129完工百分比法 130商品销售退回 131售后回购

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 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 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 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 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 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 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称为基因组。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命体全部遗传信息的一门科学。基因组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不同的种属,其所研究的内容触及到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对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模式生物---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由于进化的原因,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物种中是保守的,这是模式生物研究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基础。豌豆、果蝇、线虫、果蝇、非洲爪蟾、蝾螈、小鼠等基因组等容线(等值区)---大部分真核基因组表现出一种称为等值区(isochore)的组织形式。定义为“具有一致碱基组成的长区域”或“连续分布的具有相似碱基组成的DNA区段”,它们在基因组中成片相嵌排列。 CpG岛---基因组中富含GC碱基(60-70%)的DNA区段,一般长度为1-2 kb。CpG 岛总是与基因相连,可作为寻找基因的依据。 染色体组---染色体组(chromosome set):不同真核生物核基因组均由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单倍体细胞所含有的全套染色体。 序列复杂性---基因组中单拷贝的DNA序列称为单一序列,多拷贝的DNA序列称为重复序列,不同序列的DNA总长称为复杂性。 C值---一个物种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DNA的C 值。&C值悖理:生物的复杂性与基因组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例增加,也就是说,物种的C 值和它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一反常的现象即c值悖理,也是复杂生物的特性之一。 支架附着区(SAR)---与染色体骨架附着区结合的DNA顺序称为SAR 。与核基质结合的DNA 顺序称为MAR(基质附着区)。 遗传图谱---是以遗传距离表示基因组内基因座位相对位置的图谱 遗传作图---采用遗传学分析方法将基因或其它DNA顺序标定在染色体上构建连锁图。这一方法包括杂交实验,家系分析。 DNA标记---:一段DNA顺序,具有2个或多个不同的可以区分的版本;不同的生物,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DNA核苷酸排列顺序存在差异,这样DNA本身可以成为遗传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等 重组热点---染色体的某些位点之间比其它位点之间有更高的交换频率, 共分离---在有性繁殖的后代,这种分子标记与连锁的基因有最大的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的现象 物理图谱---表示DNA序列上DNA标记之间实际距离的图。通常由DNA的限制酶片段或克隆的DNA片段有序排列而成 物理作图---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将DNA分子标记、基因或克隆标定在基因组实际位置 重叠群,---相互重叠的DNA片段组成的物理图 稀有切点限制酶,---该酶识别的碱基顺序在基因组中只有很少数量,可产生较大的DNA片段。 染色体步移,---从第一个重组克隆插入片段的一端分离出一个片段作为探针从文库中筛选第二个重组克隆,该克隆插入片段含有与探针重叠顺序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光学显微部分 1.图像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结构特征分析。 2.衍射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及晶格常数。 3.成分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测定材料的化学成分。 4.光学显微镜按照成像原理可分为几何光学显微镜,物理 光学显微镜,信息转换显微镜。 5.光的波粒二象性:按照量子理论,光能量是由一束具有 极小能量的微粒即“光子”不连续的输送着,表明光具有微粒与波动的双重性,即波粒二象性。 6.自然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波)振动方式:垂直于光的 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任意振动 7.偏振光振动方式:只在垂直于光的平面内的某一方向振 动(自然光经过某些物质的反射、折射、吸收或其他方 法,使它只保留某一固定方向的光振动) 8.光性均质体: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与 振动方向均不会改变,因而只有一个折射率值 9.光性非均质体: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因而 折射率值有多个,一般发生双折射现象,即自然光分解成两束偏振光。 10.等轴晶系矿物和非晶质物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11.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矿物属于光性非均质体。 12.数值孔径为N.A. = n sin θ(n:镜头介质折射率θ:光 圈半角孔径),数值孔径表征了物镜的聚光能力,放大 倍数越高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对于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13.正交偏光镜:下偏光镜和上偏光镜联合使用,并且两偏 光镜的振动面处于相互垂直位置。 14.如果在正交偏光镜的物台上不放置任何晶体光片时,视 域是黑暗的,为什么? 因为:光通过下偏光镜,其振动方向被限制在下偏光镜的振动面PP内,当PP方向振动的光到达上偏光镜AA时,由于两振动方向互相垂直,光无法通过上偏光镜,所以视场暗。 15.消光现象:晶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黑暗的现象,称为 消光现象。 16.全消光现象:均质体以及非均质体垂直光轴切片,不改 变偏振方向 17.四次消光:非均质光率体切面均为椭圆,则椭圆长、短 半径四次重合消光,其余则有部分光通过。 18.四次消光是非均质体的特征。 19.偏光显微镜属于透射显微镜,用于透明晶体的观察。 20.金相显微镜属于反射式显微镜,用于不透明物体的研 究。 21.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 22.显微分析分辨率:仪器分辨两个物点的本领。仪器能分 辨两个物点间的距离或角度越小,则分辨率越大。 23.分辨率极限:最临近两个物点间的距离以及角度 24.瑞利判据 瑞利判据相邻物体的距离为r 25.提高分辨率的途径:更短的波长、更大的折射率、增大 孔径角 衍射部分 5、X射线的产生原理: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其他高能辐射流(如γ射线、X射线、中子流)被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 6、X射线管原理:钨丝发热释放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高速轰击阳极靶,电子突然减速,产生X射线及热能,X射线通过窗口射出为实验所用。 7、X射线谱由两部分叠加而成,即连续谱和特征谱。 8、连续谱的产生:由于阴极产生的电子数量巨大,这些能量巨大的电子撞向阳极靶的撞击条件和碰撞时间不一致,因而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波长的连续谱。 9、连续谱的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10、特征谱的波长一定、强度很大。 11、特征谱的产生:当管电压超过一定值V k(激发电压)时才会产生,只取决于光管的阳极靶材料,不同的靶材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谱线。特征谱线又称为标识谱,即可以来标识物质元素。 12、为什么特征X射线的波长为一定值?对于某一固定物质,各原子能级所具有的能量是固定的,跃迁时所转化成的光子能量为一定值,根据原子结构壳层理论,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也为一定值。 15、吸收限:μm与λ关系曲线中出现的跃增,是原子所俘获的光子量恰好等于该原子某壳层(K,L,M…)电子的结合能,光子被物质大量吸收,吸收系数就发生突增。在曲线的突变点处的波长称为吸收限。 7、外标法原则上只适用于两相物质系统的含量测试;内标法适用于多相体系。 电子显微部分 8、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主要由衍射效应和球差决定。 9、电磁透镜的几何像差:由于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像差。又可分为球差与像散。 色差: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像差。 10、球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与远轴区对电子束的会聚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个物点散射的电子束经过具有球差的电磁透镜后并不聚在一点,所以像平面上得到一个弥散圆斑,在某一位置可获得最小的弥散圆斑,成为弥散圆。还原到物平面上,则半径为 rs=1/4 Cs α3 rs 为半径,Cs为透镜的球差系数,α为透镜的孔径半角。所以减小透镜的孔径半角可减少球差。 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可减小孔径半角来减少像散。 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通电的短线圈就是一个简单的电磁透镜,它能造成一种轴对称不均匀分布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电子在磁场作用下将作圆锥螺旋近轴运动。而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入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将被聚焦在主轴的某一点。 1、透射电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系统、真空系统、 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2、透射电镜中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电子束 3、透射电镜中聚光镜的作用是会聚电子束。 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物镜的分辨本领。 4、电子衍射基本公式的推导 5、选区电子衍射:是指在物镜像平面上放置一个光阑(选 区光阑)限定产生衍射花样的样品区域,从而分析该微 区范围内样品的晶体结构特性。 6、扫描电镜的特点 7、扫描电镜成像的六种物理信号概念 8、背散射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多 9、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亮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凸起 处。 10、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暗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凹处。 11、吸收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少。 12、样品的质量厚度越大,透射系数越小,吸收系数越大。 13、扫描电镜的构造:六个系统组成: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扫描系统、信号收集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 系统和电源系统。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4、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5、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6、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27、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28、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29、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只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 30、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

名词解释

像素:衣服CT图像是有许多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成为。。 体素: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质子在驰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受接受,空间编码和图像重组等处理过程,产生MR图像。 CT值:体素的相对X线衰减度,表现为相应像素的CT值,单位为亨氏单位。 T1:纵向驰豫有0恢复到原来63%时所需的时间。 T2:横向驰豫有最大衰减到原来值的37%所需的时间。 CR:X线平片数字化比较成熟的技术,不以X线胶片作为记录和显示信息的载体,而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DR: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 PACS:以高速计算机设备及海量存储介质为基础,以高速传输网络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终端,管理并提供、传输、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和相关信息,具有查找快速准确、图像质量无失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特点 DAS:以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常规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是数字X线成像技术之一。 螺旋CT:螺旋CT扫描是,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同时X线球管连续旋转曝光,采集的扫描数据分布在一个连续的螺旋型空间中。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学导引或监视下利用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等资料以明确诊断 Mass effec t常因肿瘤,出血所致的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及脑池移位,变形,脑池扩大,脑沟狭窄,闭塞,脑体积增大。 脑膜尾征:肿瘤与硬脑膜广基相连,增强扫描肿块临近的增厚硬脑膜呈狭窄状强化,随着远离肿瘤而逐渐变细,即。。 .Definition-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 .Lung Markings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在充满气体的肺野,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立位时下肺野纹理较粗。 Lung Hilar肺门:主要由PA、肺叶、段动脉、伴行B、及PV构成,正位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可分上下两部。 肺门角:上下两部相交形成的一钝角 lobulation分叶征:肺部的恶性结节和肿块在X和CT上显示结节边缘成细小深分叶或锯齿状,状如桑葚。病理基础为肿瘤自身生长速度不均等,肿瘤生长遇到的阻力不同,小叶间隔纤维性增生限制肿瘤生长。 .spiculation毛刺征:X和CT显示结节边缘呈浓密的细短毛刺,坚硬,状如毛球。病理基础为肿瘤的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周围间质反应。 pleural indentation胸膜凹陷征:病灶与胸膜间致密影,呈V字形或索条状。病理基础为肿瘤内瘢痕收缩致胸膜凹陷,多见于肺癌和支气管肺癌。 空泡征: air bronchogram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时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部分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阴影即支气管充气征 反S征:X胸片上,右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相连构成。。见于右上叶支气管肺癌。 垂位心:`见于瘦长体型者,其胸廓狭长,横膈低位,心影狭长,呈垂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心膈面小,心胸比率常小于0.5,甚至可达0.3左右。 横位心:发生于矮胖型体格,胸廓短而宽,横膈高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小,心膈面大,心胸比率常大于0.5 斜位心:中间型心脏,常见于体格适中或健壮者,胸廓宽高适中,心呈斜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约45度,心胸比率0.5左右。 心膈角:右心缘与横膈的交角为心膈角,有时此处可见略向右倾斜的三角形下腔静脉影。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与胸廓横径之比 二尖瓣型:肺动脉凸出及心尖上翘,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状如立卵或梨型。通常反映右心负荷或以其为主的心腔变化,常见于二尖瓣疾患,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资产】中需要理解的概念,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其他货币资金 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应收票据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应收账款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其他应收款 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原材料 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低值易耗品 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委托加工物资 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习题集名词解释 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 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 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 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 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 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 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 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 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 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 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 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即硬化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 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 体。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 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 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 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全

会计概念 会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简史 司会:司会官阶中大夫,是西周时期的会计长官,主要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 司书:官阶下大夫,是西周时期管理账簿登记的会计官员。 四柱结算法:是萌芽于东汉时代的会计账簿金额结算方法。所谓"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见在四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代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见在龙门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作为会计平衡等式,“进”相当于各类收入,“缴”相当于各种费用,“存”相当于各种资产,“该”相当于负债和资本。龙门账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三式簿记:在12世纪前后,形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三地的三种薄记,即佛罗伦萨式薄记、热那亚式簿记与威尼斯式簿记。是借贷记账法的前身,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借贷记账法。 天地合法账:又称“四脚账法”,是产生于我国清朝中期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相合"。同“龙门账法”相比,它在会计科目体系、账簿体系、损益计算方法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会计的涵义与对象 会计一般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一般对象。 盈利组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它拥有独立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一般指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的事业单位。 会计的具体对象: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具体内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通过提供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价值形式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管理经济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记账:是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上记录的方法。 算账: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的方法。 报账: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状况,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方式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