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地质及构造简概资料

矿井地质及构造简概资料

矿井地质及构造简概资料
矿井地质及构造简概资料

矿井地质及构造

第一部分矿井地质和构造

一、矿井地质

矿井地质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而复杂,不同于地面地质,要求比较细严,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要求很快给予解决。

矿井地质问题有煤层沉积问题,煤层对比、煤层尖灭煤层分叉,煤层后期冲刷,煤层同期沉积夹矸变厚等;

构造问题判别断层性质寻找煤层断失翼,区域构造甚至大地构造特征井田构造,单一条件下主压应力及应力场分析,断层预报,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研究配套分析,煤层陷落柱,煤层地应力分析。

水文地质,包括用地质力学分析研究水文地质。

瓦斯地质等等,下面分别叙述。

(一)矿井地质中心煤层沉积问题以实例说明:

1、红水煤田、煤层对比问题

当时甘肃酒泉钢铁公司刚成立,急需在甘肃省附近找焦煤,甘肃省北祁连山北麓和内蒙古交接处发现焦煤并做详细勘探,当时煤层较多而且厚薄变化很大,虽然四年钻探已完成,但迟迟提不出勘探报告,按原煤炭指令,要我们搞清煤层对比,最终计算出储量。采用野外岩相对比法和室内煤层对比,煤层对比采用煤岩薄光片,孢子花粉分析,岩层重矿物分析、粘土颜色法分析,光谱分析等等,最终完成了任务;

2、煤层分岔及煤层Z字型构造沉积规律研究

辽宁阜新兴隆煤矿,煤层分叉的研究,贵州水城汪家寨煤矿,煤层厚薄变化及煤层对比;徐州闸河煤矿Z字型煤层分岔合并问题的研究;

3、永荣矿务局双河煤矿等10个矿井,煤层后期冲刷问题的研究;(二)构造断层问题寻找煤层断失翼

永荣矿务局贵州老鹰山煤矿随时听矿领导召唤下井,解决煤层掘进当中遇到断层,用地质力学方法确定煤层断失翼解决巷道向何方向掘进。

(三)矿井水害开滦范各庄煤层陷落柱突水灾害、四川龙滩煤矿特大突水事故

1、开滦范各庄矿煤层9号陷落柱突水特大灾害

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矿煤层9号陷落柱突水一夜淹井,次日相邻煤矿被淹,第二日和第三日林西矿浅部巷道有沟通被淹,威胁唐家庄矿和赵各庄矿,该矿全国开采标高最深的,达到1300m~1400m,造成全国煤炭产量亏损,需从波兰进口煤炭满足需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四川龙滩煤矿特大突水事故

可能在2009年10月4日平洞水平,长4000多米,顺岩层向上掘进,快速掘进到长兴灰岩底部暗河,造成28人死亡,特大岩溶突水事故。4000多米长平洞所有管道,局部变压器铁轨矿车扭成麻花状,有方形饭桌大小的石灰岩块42块,毁坏了所有设备和人员;

(四)瓦斯地质

成渝高速公路F1、F2断层瓦斯特大突出

成渝高速公路路面标高下20m有中梁山煤矿开采的煤层在背斜轴部有F1和F2两条大道断层落差165m走向长20~30公里。两条断在路面下穿过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采用我所研制的防爆矿井地质雷达,在两个逆断层中间和两条断层旁20~30m范围探测到瓦斯聚集区,而两个逆断层面探测及地质力学分析无瓦斯,掘进顺利通过,而探测的三处瓦斯突出点均准确突出,如老虎叫声,突出大量瓦斯和水,每一次突出根据全浓度瓦斯鉴定器测定换算每一次放出浓瓦斯量在两万多方,每次放出瓦斯10余天。

第二部分构造地质

一、地球起源

二、地质力学方法研究中国大地构造

三、中国大地构造的主要特征

四、中国最大的祁吕山字型大地构造特征

五、贵州黔南州范围及煤矿简介(见照片5-1、5-2)

六、黔南州大地构造特征

七、折曲断裂构造地质力学性质的划分及构造行迹特征与应用

一、地球的起源

地球已有30亿年~50亿年,地球发展的总趋势是除了个别时期有热膨胀外,温度在降低、地壳在收缩、硬化和地质构造趋于稳定。地球发展的历史,从大陆分开和海洋受到内力热膨胀分裂成现今的大陆,有大陆漂流说到现在的地球五大洲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其主要内动力,就是地球本身的自转。而我们研究的古生代到现在仅有两亿年。

二、地质力学方法研究中国大地构造

李四光教授所提出的“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岩石圈从南北两极向赤道方向转移,产生北南方向的挤压力形成椭球体,并形成东西方向构造系。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特别是自转速度变慢时,相当地球自转在急刹车,使得西部向东部产生挤压力,形成南北方向的构造系。

李四光教授早于1924年在英国大学讲学时,就提出了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大地构造。1929年,李四光教授对中国的构造线就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力学成因分析。1959年,他一直坚持着用地质力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创立了构造带的区划,如东西构造系、华夏构造系、山字型构造系以及各种弧形和旋转等扭动构造系。

李四光教授在1951年又根据新的资料,进一步把1929年所作的中国构造型式作了修正和补充,发表在“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文章里。

新中国建设时期,“大庆油田”的发现,应用地质力学方法在山东金矿找矿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中国大地构造的主要特征

把地球上稳定的地区称为地台区,活跃的地区称为地槽区。

我国大地构造的主要特点是地台区比其他地台区活动性大,而地槽区则比其他地槽区活动性小。这是指比欧洲、美国的地台区地槽区。

地壳上的稳定区与活动区的出现,我们认为主要是取决于原始地壳的破裂程度。它的破裂是由于地球不均一的收缩和自转。

地壳上的主要构造带大致成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根据李四光教授的意见,中国的东西构造带有三个,北面是阴山,中间是秦岭,南面是南岭。南北构造带最清楚的是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和横断山脉,中间被秦岭东西构造带截断。

这两个方向的构造带,主要是深断裂形成的,而这两个方向的断裂带主要是分别迁就北西西的和北东东“X”型交叉断裂组与北北东和北北西“X”型交叉断裂组合而成。即东西构造带是迁就北东东和北西西“X”型断裂而成的;南北构造带是迁就北北东和北北西“X”型断裂而成的。由于东西构造带的存在,所以中国地壳的古生代发展历史,在南北方有显著的不同。

四、中国最大的祁吕山字型大地构造的特征

如前所述,李四光教授所提出的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也就使亚洲地壳表皮(即盖层)向南滑动的趋势,因此,在华北就

形成巨大的祁吕山字型构造系,山西省就在祁吕山字型东翼及反射弧部分,山字型脊柱在贺兰山,山字型西翼在祁连山,山字型前弧顶在西安附近,见图1-1祁吕山字型构造。

祁吕山字型是我国最大的山字型构造,在我国北方,南邻秦岭东西向构造带,是地质上南北方向构造分区的标志。祁吕山字型构造系,前面弧的西翼是祁连山,东西是吕梁山,脊柱是贺兰山六盘山南北向构造线。虽然祁连山是古生代地槽区,吕梁山是地台区,但是他们在古生代末即已硬化而具有地台性质。中生代使他们同时活化,发生断裂和褶皱,在同时期的盖层滑动的统一力学系统中形成了山字型构造。由于基底性质的不均一,所以它的西翼不很对称。西翼的走向为北西,而东翼的走向则为北东至北东东,可能分别受基底的西域系和华夏系的构造控制。喜马拉雅运动使西翼发生高角度的冲断,东翼发生雁行列式的汾渭断陷带,六盘山的褶皱隆起形成它的脊柱,由地震中的分布也可以看出这个山型构造系在最新构造运动中仍不失为一个统一的构造系。

10

五、黔南州范围及煤矿简介(见照片5-1、5-2)

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呈上小,下宽人字型,北部与遵义市相邻东部与黔东南苗族同族自治州相接,西部北段与贵阳市相接,西部的南段与安顺市相接,西部的南段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相接,南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

黔南州煤炭立业管理局位于都白市,所管辖的九个61座煤矿,从西向南有:1、瓮安县有24座煤矿;2、福泉市11座煤矿;3、荔波县4座独山1座在西部,5、惠水县有6座煤矿,6、长顺县2座煤矿,黔南州中部,7、龙里县有2座8、贵定有4座煤矿,9、都句市有2座煤矿,共计61座煤矿。

图5-2

济南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济南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坐落在渤海以西的陆地,济南本身处于一个直径大约150公里的隐形盆地中心区,正圆形盆地中心区构造通常有大面积的花岗岩山根,这奠定了她地质稳定性偏高的基础。 而在其最靠近渤海海岸的东面,有一个小型盆地,缓冲着来自海洋气流对其岩层的正面冲击。 济南构造的活动性。 济南的中心区构造虽然比较稳定,但她有较大的裂带穿越,同时还被两个中等盆地的环边区裂带穿越中心区局部地区,它们在济南几乎挤在一起,削减济南中心构造地盆,形成了一个对冲的关系。 它们,一个是以临沂为中心,另一个是以石家庄为中心的盆地。 这两个盆地对济南来说,有利也有弊。 利者,它们可破坏穿越济南及其附近的有关较大裂带构造,缓冲其对济南的直接冲击。它们本身的裂带规模不大,不会对济南造成震级 6 级以上活动性的隐患。 弊者,任何一条裂带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传输流体影响济南,甚至可以在对冲部位交换这些影响。如果同时发生影响,还可以形成“共振”。 因此,济南难免常常被其扰动,在地质和气象方面都会有所反应。 总体来看,济南的构造具有震级 6级以下活动性基础。是一个适宜建设中等以上规模城市的地方。 但在具体布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时候,最好能够规避一些具有隐型裂带的地方,和裂带流体进出口等敏感区域。 此外,其东南面郊区存在一些活动性比较高的岩层,它们是来自临沂盆地中心区的冲击波,在该盆地构造形成时、或大地震时冲击形成的。这一带如果规划和活动不当的话,比如,村庄不可以设置在岩层翻卷的山脚哦。这比较容易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有这样的情况,就要排查迁移啦! 济南岩层多为灰岩,这种岩石的特点是竖直多裂隙,而水平透水性差,加之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 南部山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后,流向市区,市区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等全群处多裂隙,由于地下水位差,便会形成泉水。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1、总则 1.1、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超前与准确预报的原则。地质工作要以现场观测与综合分析为重点,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手段,为煤矿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采掘中出现的各类地质问题。 1.2、地测科及技术科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正常工作的装备。地质人员要不断加深地质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地质资料,熟悉矿井地质条件,建立矿井三维立体的地质概念,运用动态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1.3、地质工作执行的主要规程、规定、条例、图例有 《矿井地质规程》 《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 《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等。 地测科及技术科应具备各项技术规程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 1.4、地测科及技术科必须有以下制度 地测科、技术科机构职责及岗位责任制,地质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地质资料、技术报告的审批制度、技术例会等。 1.5、地质工作必须有年度工作计划,并要坚持定期会议制度,各时期工作有目标、任务、措施、并落实到人。 1.6、生产中遇重大地质问题时,地测人员应尽快入井进行写实,并在升井后立即绘制素描图和平剖面图,同时会同技术科经审核后通知地测科报送矿生产调度室和总工。有疑难问题时,技术科应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核。 根据观测及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及时编制相关图件,向矿和主体公司汇报。 1.7、地测科的各种基础地质资料包括图纸、原始记录本、说明书、各种台账卡片等,要求内容齐全,有目录索引,做到查找方便,实现档案化管理。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一、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 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 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矿井地质学练习题

矿井地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地质年代可分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 2、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 3、矿井地质构造分为单斜构造、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4、褶曲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它分为向斜和背斜两种形态。 5、防治水害的基本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 7、断层要素是用以描述断层空间形态特征的几何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合线、断盘、断距等。 8、矿井地质“三书”是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和回采地质说明书。 9、矿井地质“三书”按其内容可分文字说明和图纸两部分。 10、煤层按稳定性分类,可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和极不稳定煤层。 11、煤层按倾角分类,可分为: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和急倾斜煤层。 12、评价煤层稳定的指标为可采性指数和煤厚变异系数。 13、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种类型。 14、根据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方式,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 15、处理综采工作面断层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硬过、跳采和超前处理断层。 16、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有:比重和容重、孔隙度、吸水性、软化性和耐冻性。 17、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有: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与抗弯强度和坚固性。 18、岩石按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 19、煤层采空后上覆岩层岩移形成的三带分别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20、瓦斯在煤内赋存状态分为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 21、煤层瓦斯含量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煤体内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之和。 22、绝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数量。 23、相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每产1吨煤的瓦斯涌出量。 24、煤层的赋存特征一般用厚度、结构、倾角和稳定性表示。 25、矿井地质勘探分为:矿井资源勘探、矿井补充勘探、生产地质勘探和专门工程勘探四种。 26、矿井地质勘探的手段主要包括钻探、巷探和物探。 27、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断层,用断层面与煤层面交线的水平投影来表示,其中上盘断煤交线用点和线(─·─)、下盘断煤交线用叉和线(─×─)表示。 28、根据岩层强度与垮落性,煤层顶板可分为:易冒落的松软顶板、中等冒落的顶板、难冒落的坚硬顶板、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和弱塑性弯曲的顶板五类。 29、经井巷、硐室或钻孔揭露的煤层,一般应观测其结构、厚度、顶底板、煤质、含水性和产状。 30、井田地形地质图是综合反映井田的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和地表情况的图件。

煤矿地质规程完整

煤矿地质规程(征求意见稿) 2013年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煤矿地质基础资料及类型划分第一节煤矿地质基础资料 第二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三章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第四章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 第一节地质观测 第二节资料编录 第三节综合分析 第五章建矿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开工前的地质工作 第二节施工中的地质工作 第三节建矿地质资料移交 第六章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二节采区掘进的地质工作 第三节工作面掘进和回采的地质工作 第四节煤矿水平延深的地质工作 第五节露天矿的工程地质工作 第七章煤矿闭坑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八章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 第九章附则

附录一建矿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二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三地质说明书编写要求 附录四煤矿水平延深补充勘探设计编写提纲 附录五煤矿水平延深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编写提纲附录六煤矿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加强和规煤矿地质工作,提高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地质保障能力,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程。 第2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于本规程。 第3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4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坚持“综合勘查、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5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煤层顶底板、陷落柱、地温、地应力和边坡稳定性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预先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二)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生产和建设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三)计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层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状况,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四)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6条煤矿企业(矿井)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柳江盆地地质发展史中国石油大学

版本一: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之后在元古代末期,柳江地区进入了裂陷槽沉积阶段,沉积了诸如长龙山组石英砂岩。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从古生代起,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地壳升降频繁,滨海沼泽中有大量植物繁衍,以厥类为主,海洋中则以珊瑚,腕足和双壳类动物最多;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堆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构造变动。 从晚震旦纪至二叠系末,柳江地区总体以相对稳定沉降为主,沉

积了近3000m的沉积岩系,成为燕山期区域构造运动和火山作用双重控制而形成的柳江火山一构造盆地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末期,由于海西-印支运动的影响,基底岩系遭受南北向的挤压,形成近南北向展布的开阔型柳江向斜构造。从三叠纪末到早侏罗世,受燕山运动的影响,柳江向斜再次遭受近东西向的挤压而进一步褶皱,并在其西翼形成纵向逆掩断裂带.同时,位于其向斜南缘和北缘的近东西向区域断裂带活化,从而形成北、西、南分别由断裂围限的箕形断块,断块沉陷形成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中的柳江向斜近南北轴线方向的断裂破碎带,是本区早、中侏罗世火山喷发的通道,是由多个岩浆喷发中心构成的裂隙一中心式火山喷发带。本区早、中侏罗世形成的火山岩系则分布于此裂隙一 版本二: 第一节地层发展简史 实习区属于华北克拉通的典型区域,在二十多亿年的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次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构造格局。在发展进程中,经历过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有几个阶段:太古代结晶基地形成阶段;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阶段;古生代稳定地台盖层发育阶段;中生代燕山期挤压褶皱、断裂和岩浆作用阶段;以及新生代的差异隆升作用阶段。 一、太古代地层发展史 这一阶段地槽处于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后,地槽回返,产生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绥中花岗片麻岩岩,构成结晶基底。

矿井地质概况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梁宝寺井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行政区划归嘉祥县,东南距嘉祥县城约20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6°10′~116°17′,北纬35°32′~35°38′。井田南北长约8km,东西宽约9km,面积约66km2。 本区交通方便,兖(州)新(乡)铁路经井田南部从嘉祥县城通过。该铁路从嘉祥县城向东56km至兖州,与京沪线相连;向西259km经菏泽至新乡与京广线接轨。京九铁路从井田西南部的菏泽经过。南部济宁机场已开航,可直达北京、广州等地。区内有公路直达梁山、郓城、巨野、嘉祥、济宁等城市。另有京杭运河从井田东侧通过,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 二、地貌水系 本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势略呈西南高东北低,地面标高一般为+37~+40m。水系比较发育,河流沟渠纵横成网,主要河流有红旗河、靳庄沟、赵王河,并与区内各沟渠相贯通,且多系人工开掘的季节性河流,旱季可引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 三、气象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日最高气温42.4℃,最低气温-18.7℃。最早冻结期为12月,最迟解冻期为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31m,最大积雪0.15m。年平均降雨量650mm,年最大降雨量1088mm(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156.2mm,雨季集中在7~8月份。该区春夏多南风及东南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 四、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确定: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五、矿区内工农业生产、建筑材料等情况 本区地处冲积平原,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村庄稠密,农、副、林业生产发达。在工业方面,除乡镇企业外,其井田东南部的济东矿区、济北矿区、兖州矿区均已建成投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唐口矿区正在建设当中,这些矿区的生产建设经验,为本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红薯、大豆等由于土地肥沃,本区 )煤层赋存区内大小小麦单产一般为300~500kg/亩。井田内村庄稠密,3(3 上 村庄80个,其中首采区内13个村庄。因此矿井生产期间应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的妥善处理占地和迁村事宜。 建材来源:矿井建设中钢材、木材等材料主要由外地供应,水泥、砖、瓦、砂、石等材料均可由当地或附近解决。 六、区域电源和水源 梁宝寺矿井附近已建有菏泽发电厂及济宁发电厂。菏泽发电厂已投入二台12.5万KW机组,第二期工程为二台35万KW机组。济宁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为30万KW。距本矿井22km的巨野县建有三里庙220KV变电所。距本矿井20km 的嘉祥县建有110KV萌山变电所和110KV城南变电所。设计自嘉祥萌山变电所和城南变电所以110KV向本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根据现有水文地质资料,奥灰水含水层富水性强,水质较好,可作为本矿井供水水源,并且解决了与农民争水的矛盾。矿井水经处理后,可满足矿井及选煤厂生产用水。矿井水源充足。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1、地层 本井田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地层特征见表1-2-1。

复杂地质构造的拓扑构建方法研究

复杂地质构造的拓扑构建方法研究 三维地质构造模型是认识地下地层结构并开展地下油气资源勘 探的重要手段。构造建模包括三个要素:几何要素、拓扑要素和属性 要素。其中地质构造模型的拓扑反映了地质曲面之间的空间关系,对 构造模型的表达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复杂地质构造建 模向智能建模的方向发展,一个基础的科学问题是构造模型的计算机 认知问题。其中,构造模型的拓扑认知是模型认知的关键。现有对地 质构造模型拓扑的研究是将拓扑作为模型的基本属性从模型的合理 性和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本文从构造模型拓扑的语义描述出发,建立构造拓扑认知的语义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杂地质构造 的拓扑提取方法研究。研究工作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针对复杂地质构造模型拓扑的计算机认知问题,本文从构造拓扑 的语义描述和构造拓扑的提取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提出了地质构造模型的语义描述和计算机表征方法。从地质对象和地质对象之间的关系(构造拓扑)出发,建立构造模型计算机认知的语义 描述体系。随后本文定义了一个多层次复杂异质语义网络作为地质语义描述的载体,其中节点是实体的抽象,弧是拓扑关系的抽象,其中同 一层的实体间用邻接关系连接,不同层的实体间用关联关系连接。2、提出了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提取方法。在构造模型语义描述的基础上,针对复杂地质构造拓扑网络的构建和提取问题,提出了构造模型的语 义网络提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构造模型认知的过程出发,从宏观 的地质块到微观的特征点,自顶向下地建立构造模型的拓扑网络。通

过采用实际工区的构造模型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3、实现了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可视化。拓扑的表征模型实现了构造模型的逻辑描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拓扑网络的可视化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可视化提高复杂地质构造模型的交互分析能力。其关键问题是拓扑网络的布局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力引导算法的拓扑网络混合布局算法,充分展示了拓扑网络的层次和每个层次内各个实体节点的逻辑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可视化效果。本文利用实际工区的地质数据,从构造拓扑的语义描述系统设计、构造模型语义网络的建立及语义网络的可视化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地质构造对于煤矿开采的重要性

地质构造对于煤矿开采的重要性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煤炭资源逐渐萎缩。煤炭开采受地质构造影响极大,煤矿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主要指断层、褶曲构造、陷落柱、岩浆岩侵入体等。利用矿山多年探采结合取得的经验和理论成果,生产、开采、回收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对地质工作人员如何在越来越复杂的地质构造中优化开采、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威胁 (一)矿井水灾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地质构造是导致出水事故的关键,加强地质构造分析预测及防治措施落实,提高安全回采率,有利于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这对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剩余储量受水威胁严重的煤矿区来说尤其重要。研究分析矿井出水的条件,关键是弄清各种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在井下出水所起的作用,掌握其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总结近年来煤矿水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矿井水害发生位置方面,主要发生在矿井掘进巷道的迎头,由于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掘进前未探知)造成不同水源的水突入矿井; 2、采煤工作面突水,主要是回采过程中遇到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和顶底板采矿扰动诱发的导水破裂带导通不同水源水突人矿井。 二)瓦斯事故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煤与瓦斯突出常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地带已为大量实践所证实,煤

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有密切关系。地质观察及研究表明,矿区构造特征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布,构造的分级、分区和分带造成煤与瓦斯突出分布的不均衡。 (三)采煤沉陷采煤沉陷是我国煤炭矿区现存的最大安全隐患之一,如果不能完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难以保证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稳定、有序进行,甚至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对于社会的安定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煤矿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是引起采煤沉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不同的地质构造其岩石组成成分、硬度、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引发采煤沉陷的几率也有所区别。针对这一主要原因,在煤矿区设立时就要可采取如下措施: 1、煤炭矿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矿区实地情况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勘查; 2、逐步制定一套或多套详尽、合理、科学的煤炭开采计划和开采组织形式; 3、在煤炭开采中一定要尽量避开较易发生采煤沉陷的地区。 二、矿井地质构造预测 鉴于地质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严重的威胁,矿区必须做好对矿井地质构造预测、分析。准确地预报、预测未掘区或开采区的地质构造,不但要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必须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达到准确的预测预报效果,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在矿井中收集大量原始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和试验,利用一些小构造形迹变化来预测矿井地质构造,准确性较高,而且效果较好。 矿井地质构造预测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类:1、以锤子、罗盘、放大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复杂: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中等: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简单: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 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质作用的分类根据产生地质作用的能源及作用发生的部位,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

中国的地质板块结构分析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中国的地质板块结构分析以及四川盆地的形成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接太平洋板块岛弧南接印度洋板块-印度次大陆。就中国大陆的地质构造大地构造而言西北海西褶皱带、东北海西褶皱带、华北地台、扬子陆台扬子地块、华夏陆台华南地块及阿尔卑斯褶皱带青藏高原东中国海由新华夏隆起带与沉降带相间控制着陆、海地区。 中国西部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形成喜玛拉雅山使青藏高原不断的抬升、东部又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造就了中国东、西两大南北向强烈地震带。因此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地震震灾严重的国家。而日本处于西太平洋板块扩张挤压形成的岛弧更是一个多发地震震灾严重的岛国。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其余地区上升为陆。2.7亿…四川盆地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较稳定的地区但仍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浸。 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二叠纪时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矿。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峨眉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的玄武岩就在这时生成。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东起长寿、垫江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又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同时产生不少大断层如西部的龙门山大断层和东部的华莹山大断层把盆地分为三部分。巴蜀湖缩小为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蜀湖。封闭的盆地地形及急剧缩小的水面使气候逐渐变得干热沉积物由海相、海陆交替相变为陆相大量风化、侵蚀、剥蚀的物质在盆地堆积了数千米厚形成红色和紫红色的砂、泥、页岩。裸子植物不断衰退恐龙神秘的灭绝了。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浓度增大盐分不断积累形成盐湖后来泥沙掩埋而保存于地层之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岩层自贡一带是著名的井盐产地。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巫山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盆地之水纳入长江水系。从而四川盆地由内流盆地变为外流陆盆由封闭的内流区变为外流区由以堆积为主变为侵蚀为主经历了海盆--湖盆--陆盆的沧桑之变。第四纪是冰川广布的时代盆地西北山地发育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沉积物由岷江、沱江等携带堆积在西部的凹陷区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附北川为何遭到毁灭性破坏3-1.北川县城为何遭到毁灭性破坏2008.5.12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并持续了120秒左右最根本的强震动力来源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巨大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龙门山断裂带由三条具有发生强烈地震能力的主干断裂所组成西边一条叫龙门

银川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摘要:银川盆地总体走向北北东向,为一夹持在贺兰山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之间的断陷盆地,是在贺兰构造带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地堑式盆地。从三叠纪开始,由于阿拉善地块向东逆冲,形成贺兰山山前拗陷盆地和内陆盆地,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使现今贺兰山和银川地堑一起抬升,形成“银川古断隆”,渐新世“银川古断隆”开始解体,第三纪末银川盆地持续断陷,受青藏高原隆升朝北东方向挤压影响,银川盆地南部第四纪断裂边界开始活跃,从而加剧了银川盆地纵向断层的垂直断陷,基本形成了银川盆地同两侧地块明显分异的地貌格局。 关键词:宁夏银川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特征 笔者在开展新一轮地质大调查项目--1:25万银川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时,针对银川盆地的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在资料收集、分析和野外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特征、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历史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

识,现论述如下。 1 概况 银川盆地南起青铜峡,北至石嘴山,西依贺兰山,东靠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北长165km,东西宽42—60km,总面积7790km2,银川盆地在地质构造上被称为“银川地堑”[1]。地质历史时期银川盆地经历了多次拉张与闭合过程,并伴随着一系列岩浆活动,特别是新生代时期受青藏高原抬升的影响,构造应力场发生了与中生代末截然相反的变化,由中生代末的NW—SE向挤压应力场转变为新生代的NW—SE向拉张应力场,在“古贺兰山”基础上沿先形成的NNE 向断裂破裂分化,盆地深部上地幔物质上涌和地壳减薄过程,加剧了盆地的拉张断陷作用,堆积了厚达7000余米的新生界沉积物[2]。 2 沉积特征 银川盆地及其周边出露地层自老而新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的古近系、

矿井地质构造现状分析 香元军

矿井地质构造现状分析香元军 发表时间:2018-07-25T15:41:21.4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香元军 [导读] 摘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地质构造直接决定着煤矿的安全以及能否顺利地进行建设和生产。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839003 摘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地质构造直接决定着煤矿的安全以及能否顺利地进行建设和生产。现阶段,大量的矿井地质工作人员开始深入研究矿井地质构造,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人员,从而有利于确保矿井的正常生产。另外,深入研究矿井地质构造也有助于促进煤矿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进而大大地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矿井地质构造现状。 关键词:矿井地质构造;现状;分析 矿井构造是对媒系形态、位态以及体态进行控制的第一地质要素,构造作用基于对瓦斯、岩浆运动、顶底板以及其它地质条件的改变,进而对煤矿的安全性与顺利建设生产造成了间接地影响。随着综合开采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开采设施的不断更新,矿井生产对地质构造的预测准确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将矿井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始终贯穿于矿井地质勘测、建设以及煤矿开采的全过程,这也是建立安全高效矿井地质保障体系的关键工作。另外,在对煤炭资源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几乎完全弄清了矿井中的大型和大规模的中型地质构造,而且中型和小型地质构造的发展特点为随意性、潜在性与模糊性,从而导致建设矿井的过程中发现此种构造所占的比例只达到了百分之十七左右,开发的过程中则未出现遗漏,因此,它常常造成煤矿开采生产处于被动的位置。基于此,文中针对矿井地质构造的类型,重点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现状。 1.矿井地质构造的类型 按照影响矿井生产的程度和规模,可以将矿井地质构造划分成大型、中型和小型三个级别。以下对其进行简单介绍:小型地质构造主要指在同一工作面或巷道内部就能够清晰看见所有面貌的次两级的地质构造;中型地质构造主要指巷道设置、采区布设以及影响程度次一级的地质构造,基本布设在井田附近;大型地质构造主要指整个煤矿的中心构造。其中,中型地质构造是煤矿矿井地质构造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对象,尤其是中型断裂地质构造。然而,除了中型地质构造,还需要研究大型和小型地质构造。这主要是由于大型、中型以及小型地质构造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概括来说:小型地质构造是识别大型和中型地质构造的标志,因此,小型地质构造能够体现出大型和中型地质构造;而且小型和中型地质构造受控于大型地质构造[1]。由此可见,不能只侧重于对中型地质构造的研究,却忽视了研究大型和小型地质构造,所以,有必要以中型地质构造为核心,并且同大型和小型地质构造相结合来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2.对矿井地质构造现状展开的研究 一直以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在矿井工作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全球其他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其中,矿井构造是对煤矿正常建设和生产以及矿井安全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从而既能够导致采矿技术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损失了大量煤炭资源,同时也能够较好地控制不同类型的开采条件,所以,始终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据矿井构造方面的相关研究显示,之前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基本从断裂的特点与展布等方面出发来分析采区的断裂发展规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获取到了较好地研究成效。矿井构造评估就是对构造地质学和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加以运用来综合评估矿井中未开采区域的构造特点、布设以及组合规律、对煤层开采造成的影响以及瓦斯突出的限制关系。然而,矿井构造的定量评估却是在矿井构造的研究过程中应用了有关学科的先进方法与理论,因此,不管是在现如今飞速发展的重要行业中,还是在矿井地质构造的研究工作中均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 2.1定量分析构造应力场 矿井地质构造是由各期具有不同性质的构造应力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基于构造应力场的不同作用可能导致构造组合形成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讲,早期构造往往会约束晚期构造,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晚期构造又会改造早期构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对矿井的地质构造规律加以了解和掌握,就一定要充分了解矿井的地质构造以及各期构造应力场之间的配置关系。换句话说,矿井地质构造实际上就是对矿井或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研究。因此,应该根据各种构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研究构造应力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断层擦痕电算法在研究各期构造应力场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此种方法的应用需要以大量断层擦痕测量为基础,立足于断层和擦痕的特征,通过计算机分期定量分析构造应力场[2]。 2.2分析矿井层滑构造 随着对滑脱构造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人们对矿井层滑构造形成了初步认知。当代构造地质学研究出来的一项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并且对地壳内部存在的各种规模和各种层次的拆离滑脱构造形成了新的认识。顺着煤层夹层和顶底板四周分布的层滑断裂是对矿井生产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由于存在于煤层与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并且存在于原始界面,基于地壳应力的作用较易导致顺层产生剪切滑动,因此,在煤矿矿井中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地质构造类型,从而直接影响着矿井生产。层滑构造带及其附近区域都较易造成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形,尤其是会极大地改造煤层的赋存状态。基于此,往往会导致煤层发生变薄、变厚或次级褶皱等问题,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区域出现无煤带,进而对煤矿矿井生产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矿井地质构造应该将矿井中层滑构造发展的层位、大小、规律和煤层厚度基于层滑作用而产生的变化规律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 2.3定量评价分析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性 人们通过矿区与区域断裂构造对矿井的断裂构造进行评估与分析,应用节理对断层加以分析,基于显微断裂对宏观断裂加以研究,均是以显微断裂、节理和断层在动力学、几何学以及运动学特性上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为依托的,这也是将分形思想应用在对断裂构造进行研究时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3]。分形分析就是指按照同一种形式可以导致某种现象根据不同的比例不断出现,分形分析的变量基本以分形维数为主。现阶段,尽管分形维数评价并未广泛应用在研究矿井地质构造的过程中,但是,却获取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2.4分析矿井地质构造规律 通常情况下,煤层或岩层内部各种形态的地质构造情况实际上均是由于地质历史演变进程中部分或区域构造应力场产生变形而形成的产物,基于此,这些构造形态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国内对矿井地质构造规律的分析已经开始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变。从国际上来看,只有西欧和前苏联的部分盛产煤炭资源的国家就此项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基于数理统计评估和定性评估,并且同国外的构造指

地质构造题目

1.试述生物层序律的涵义 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生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生不可逆转的发展演化;所以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地质时期的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则都含有相同的化石,这就是生物层序律。根据生物层序律,寻找和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就可以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2.简述如何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及其本身的穿插构造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根据岩浆岩体与周围已知地质年代的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1)侵入接触:当岩浆侵入于沉积岩中,使围岩发生变质现象,说明岩浆侵入体的地质年代,晚于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2)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之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侵蚀面上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的底部往往有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岩浆岩风化剥蚀的痕迹。说明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穿插的岩浆岩侵入体总是比被它们所侵入的最新岩层还要年轻,而比不整合覆盖在它上面的最老岩层还老。如果两个侵入岩接触,岩浆侵入岩的相对地质年代也可由穿插关系确定,一般是年轻的侵入岩脉穿过较老的侵入岩。 3.如何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答:岩石(体)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可依据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以及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三种方法。 (1)地层层序律: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原始产状应当是水平的或近似水平的。并且先形成的岩层在下面,后形成的岩层在上面。 (2)生物演化律: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故可根据岩层中保存的生物化石来判断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3)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根据沉积岩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判断。与不整合面上底砾岩岩性相同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早。另外与角度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沉积接触,则沉积岩形成较晚,如果岩层与岩浆岩为侵入接触,则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早。

盆地构造演化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沉积经历多期构造演化而形成的叠合盆地,在地质盆地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构造运动各具特色。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基底形成期、克拉通演化期、盆地形成期三个演化期与五个演化阶段。 1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期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陆上第二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35-38]。目前,认为盆地基底是由阴山块体、阿拉善块体、银川块体、伊盟块体、晋陕块体、豫西块体经历阜平、五台和中条运动的变质、变形和花岗岩侵入及混合岩化作用后,于早元古代末期逐步固化、链合、拼接形成典型的不均一性的镶嵌陆块基底结构,在盆地沉积盖层的演化中,这些基底结构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2 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克拉通演化期 该时期是比较重要的时期,它是盆地沉积盖层以及下古生界储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元古代,中国陆块构造活动强烈,其中华北地块两侧发育了规模较大的裂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裂谷系,从西至东分别有贺兰、晋陕坳拉槽,与秦祁海槽相连接从而组成了三叉裂谷系。晚元古代,盆地周缘裂谷系大为萎缩或开始闭合,盆地内部已经闭合,较稳定的克拉通已初步形成[40,43]。该期在盆地西缘沉积厚度巨大,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稳定,沉积厚度小,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盖层。 早古生代时期,盆地东北地区接受来自于华北海沉积,而西缘和南缘受秦祁裂谷海槽的影响,发生了构造沉降。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三次海侵海退,呈现隆起与坳陷并存的构造结局,至奥陶纪,盆地西南部呈“L”型的中央古隆起基本形成。之后,由于加里东运动,海槽关闭,鄂尔多斯盆地整体隆升遭受了剥蚀,至晚古生代晚石炭系,才又发生沉积,中间发生了沉积间断,长达1.2亿年,形成了上、下古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古岩溶带因强烈的溶蚀作用,发育了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近些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质量标准化各专业台账资料和制度

质量标准化各专业组需要建立的台账资料和制度 一、采煤专业 台账、资料: 1、工作面设计批复 2、生产作业计划及安排 3、采掘工作面搬家通知单 4、采煤班评估表 5、顶板动态监测记录、分析资料 6、工作面地质、水纹预报表 7、综放队作业规程及考试题(遇到地质变化的安全技术措施及环境措施) 8、作业规程复审记录 9、支护材料基本台账 10、工作面顶板四人联合签字台账 11、顶底板位移量观察记录台账 12、顶板离层仪观察记录台账 13、零星工程及特殊作业措施 14、工作面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5、变化管理台账 *、隐患排查台账(现场) *、作业规程(现场) *、交接班台账(现场) *、作业人员操作规程(现场)

*、乳化液浓度检测情况及维修记录(现场) 制度: 1、顶板动态监测处理制度 2、作业规程编制制度 3、作业规程审批制度 4、作业规程贯彻制度 5、作业规程实施制度 6、敲帮问顶制度 7、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8、综放队管理制度(作业规程编制、审批、贯彻、实施) 9、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图板类:(现场) 1、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2、工作面生产系统图 3、设备布置示意图 4、供电系统示意图 5、通风系统及路线示意图 6、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7、工作面综合防尘示意图 8、工作面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 *、巷道交叉口有避灾标识牌

二、掘进专业 台账、资料: 1、掘进工作面生产接续台账 2、施工巷道技术工作总结 3、顶板动态监测记录及分析资料 4、掘进工作面月地质、水纹预报 5、巷道开工通知单 6、巷道搬家通知单 7、巷道贯通通知书 8、巷道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9、掘进班评估表 10、综掘一队作业规程及考试题 11、综掘二队作业规程及考试题 12、开拓队作业规程及考试题 13、准备队作业规程及考试题 14、探水队作业技术措施 15、抽放队作业技术措施 16、掘进面作业规程复审记录 17、巷道过地质构造技术措施 18、零星工程施工会审措施 19、工作面顶板四人联合签字台账

贵州地质构造.

贵州地质构造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其特点是:(1贵州的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2变形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 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该运动的表现是:在毕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起伏的间断面上。在黔南地区下志留统中部超覆于奥陶系的不同层位之上,其间缺失地层达数百米,志留系底部常见底砾岩,部分地区见风化壳。这是一次大面积的抬升运动。 独山抬升:王约1994年命名,系指独山地区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与下伏宋家桥段之间的抬升运动。在该区独山组鸡窝寨段之底有风化残积的褐铁矿层,其上为底砾岩。另外,根据遗迹化石组合在区域上的对比,可以确认独山组宋家桥段上部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剥蚀。鸡窝寨段底部直覆在凸凹不平的基底上。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独山组宋家桥段沉积之后,地壳有一次极为广泛而明显的上升运动。 黔桂运动:赵金科等(1959年命名,原指广西栖霞组与马坪组之间的假整合。在贵州除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马坪组与其上覆的梁山组、栖霞组为假整合,故沿用此名。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地质年表,这次运动发生在中、下二叠统之间。 碧痕运动:林树基(1994命名。命名地点在晴隆碧痕营。在那里早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