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作者:————————————————————————————————日期: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交通工程

姓名:韩小红

班级:08-2班

学号:20080500210

设计时间:2010\1\3-2010\1\9 指导教师:于德新常丽君

成绩综合评定表出勤及平时表现(40%)

考核项目

成绩分布

优良中及不及

出勤情况(10%)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10%)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20%)

出勤及平时表现成绩

设计成果(60%)

考核项目成绩分布

优良中及不及计算书质量(20% )

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30%)

答辩情况(10%)

设计成果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课程设计成绩

一、设计目的与任务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课程设计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学过《交通管理与控制》有关知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能力。

本课程设计对象为某城市道路交叉口,要求学生按指导教师要求集体进行数据调查,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较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步骤和内容

(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回顾

1、交通管理:交通行政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交通优先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特殊事件交通管理。

2、交通控制:单点控制、干线控制、区域控制、快速道路交通控制、智能监控。

(二)本次课程设计着眼点——交叉口改善设计

1、交叉口重要性

●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交通网的重要枢纽点

2、改善必要性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

●交叉口影响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

●改善交叉口见效快易实施

(三)交叉口改善设计的要素

1、基本要素:车道构成、道宽设计、视距、渠化、配时。

2、扩展要素:线形、标志标线、分隔带、人行横道、二次过街、景观。

(四)交叉口改善设计的基本流程

1、资料搜集整理

(1)道路信息调查

获取本课程设计所需的道路交叉口主要信息,包括:交叉口几何形状调查,要求画出交叉口示意图,并标明与设计有关的主要几何参数。

●车道数、车道宽、车道位置调查

●左、右转弯半径调查

●停车线位置调查

(2)交通信息调查

●高峰期车辆到达率调查(按方向和车道计算)

●左、右转弯车比例调查

●车辆(包括自行车)组成调查

●当前运行信号配时情况调查

2、现状交通评价

(1)以较为规范的形式描述或量化当前的交通状况;

(2)是否进行改善设计以及如何进行改善设计的依据;

(3)定性分析:

●交通秩序:各向交通流的冲突、交织情况是否严重、非机动车过街的混乱程度;

●交通环境:交叉口内影响交通流的障碍物、交通景观;

●交通便捷性:无障碍设计、停车线的最佳位置。

(4)定量分析:通行能力、延误、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冲突点、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

3、交通问题分析与对策

问题点问题表现形式改善措施对称说明

供给车道数不足

路面标示的设置和改善(车道线运

用和变更)

车道线的设置与改善

左转、右转专用道的设置与改善车道过宽或过窄

路面标示的设置和改善(人行横

道、自行车过街横道灯)

人行横道的改善与改善

人行横道预告标示的设置

自行车过街横道的设置和改善

停车道的设置、设置位置的改善车道功能不合理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

路面标示的设置和改善(导流岛、

导流线的设置和改善)

右转导流标示的设置与改善

左转导流标示的设置和改善

导流岛的设置和改善

周期过长

相位组合采用对称设置

交通信号改

信号机的设置和

改进

信号机的设置

信号机设置的改进

信号机功能的改进

信号相位的衔接不合理

需求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匀配时方案改善

安全交通岛的位置和大小不合

理,影响左转车的安全

交通组织的变更单行线

畸形交叉口的

改善

斜交叉口的改

尽可能改正相交

由于绿化或其他设施的存

在,影响到行车视距

多支交叉口的

改进

禁止某些流量较小的流向通行

人行横道过长,行人过街安全无法保障左转、右转专用道的设置

左转专用道的设置

右转专用道的设置

便捷交叉口处的无障碍设计不正

中央分隔带的改善设置、改善和撤去中央分隔带

人行横道上的障碍铺装的改善

醒目的彩色铺装及制动条件的改

其他设施人行横道位置不合理人行道、自行车道的改善

促进两类交通流统一的工程与管

理措施

标志、标线不清视距的改进清除影响视距的障碍

信号灯的功能不明确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与改善

完善标志、标识(特别是明确通行

权的标牌)

4、概略设计:

(1)由调查资料分析、总结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概略的设计方案,内容有:车道数的确定、车道功能划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处理以及控制方案的选取(按照相交道路的类别和流量大小确定信号相位)等。

(2)在概略设计阶段,应基于概略设计方案,对交叉口作通行能力及饱和度等的检验,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要修正概略设计方案。

5、详细设计:

(1)交叉口的设计就是要确定交叉口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通行权及其通行规则,使交通流运行安全、有序,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交叉口详细设计应按照机—非—行人—附属设施设计进行。呈环形分布,从内向外依次布置,保障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

(3)机动车道渠化设计要点:详细设计阶段,机动车道的渠化设计主要是车道宽度的确定以及占款段、展宽渐变段的处理。根据路口的断面尺寸,同时兼顾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必要宽度,确定合理的进出口道宽度。

(4)非机动车交通的常用处理方法:左转二次过街机动车设置双停车线(高峰及非高峰停车线)非机动车停车线前移。

6、方案评价:包括饱和度、延误、排队长度、运行效果等。

综上,交叉口改善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

1、根据给定的交叉口数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基本信息;

2、做初步的方案设计;

3、按照要求撰写改善设计报告;

4、最后上交改善设计报告

四、参考文献

1.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王建军,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同济大学.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上海,2001

5.周商吾.交通工程.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指南

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附录一:理论基础

(一)确定信号基本控制参数及信号配时方法

1、最佳周期时长: Y

L C -+=

15

5.10

∑-+=)(A I l L

其中:L —每个周期的总损失时间;

I —绿灯间隔时间(s )

; Y —组成周期的全部信号相位的各个最大y (i i i S q y =)值之和。

2、 信号配时:

每周期的有效绿灯时间为:

L G G e -=0

把e G 在所有信号相位之间,按各相位的最大流量比值进行分配,得各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如:

Y

y y G g e

e ]

,max[111 '

= 则各相位的实际显示绿灯时间:

l A g g e +-=

(二)饱和流率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观测方法

进口道饱和流率是指在一次连续的绿灯时间内,交叉口进口道上车队能够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折算为小轿车的最多车辆数。当交叉口信号变为绿色显示时,停在停车线后面的车辆便鱼贯地通过交叉口,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很快便增加到一个很大的值,即饱和流率。

在进行信号配时以前,对交叉口饱和流率进行观测,若无法观测,可按公式推导,一般取:h pcu S /18000=。饱和流率的具体观测方法如下:

1、 人员:3人,其中2人观测交叉口某一进口道的饱和流率,1人观测相应周期的绿

信比;

2、 仪器:秒表两块,如信号灯有倒计时排,可以只用一块秒表;

3、 过程:当绿灯起亮后,将前三辆放过停车线,从第四辆车开始,直到红灯期间的

最后一辆车为止,需要记录的数据是,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和这些车辆通过的时

间,有两名观测员分别记录;同时另外一人需记录这个周期的周期时长(C )和有效绿灯时间(e g ); 4、 数据记录与处理 (1)建议数据表格:

序号 车辆数(n ) 通行时间(t ) 饱和流率(S ) 周期时长(0C ) 有效绿灯(e g )

绿信比(λ)

1 2 ……

(2)数据处理 饱和流率:t n S /=; 绿信比:0/C g e =λ; 则可得通行能力:λ?=S C

附录二:设计资料

(一)现状基本信息

通过一个小时的调查,得到交通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型号 公交车

大车

中车

小车

非机动车

摩托车

方向 左 直 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

东进口

6

南进口

48 255 3

5

3

西进口

107 46

5

6

北进口

49 124 2

本交叉口为十字交叉口,交叉口各进口道的道路红线为18m 。目前信号周期为44s ,两相位。东西向直行左右转相位绿灯时间为18s ,南北向直行左右转相位绿灯时间为20s 。信号配时图如下:

本交叉口的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交通流类型

主要管理/限制措施 机动车

东西向机动车车速限速为40km/h

南北向全线段禁行大货车

东西向全线段禁行拖拉机 东西向全线段禁止鸣笛 各交叉口均可左右转

非机动车 南北向全线段机非车道白线隔离,非机动车不得超越

各交叉口和沿线进出口均可左右转

行人 未设置人行道

公交车

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无公交专用道 交叉口的冲突点调查结果如下:

冲突类型 机动车-机动车 机动车-非机动车 非机动车-非机动车 总计 占冲突总数

对向左转冲突 39 46 1 86 84% 对向红灯右转冲突 1 2 0 3 3% 右端车道右转穿越

冲突 4 7 2 13 13% 总计 44 55 3 102 100% 占总冲突总数

43%

54%

3%

100%

(二)问题分析

1、规划问题分析

东西向: 南北向: 绿18s

黄3s

红23s 红21s 绿20s

黄3s

周期44s

●道路无人行道,与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定位相悖;

●道路规划红线宽度过窄,不利于未来商业活动中各交通流的活动。

2、供给问题分析

●无人行道,不利于慢性交通组织;

●道路宽度太窄,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致使排队较长,延误较多;

●违章停车比较多。

3、需求问题分析

●非机动车多,车道通行能力不足;

●大中型车辆偏多,车道宽度不足。

4、管理问题分析

●非机动车逆向行驶,交通秩序紊乱;

●人行横道被占,阻碍行人过街;

●交叉口信号控制不完整;

●缺少交叉口渠化设施;

●路边标志混乱,标志标线不清楚;

●信号灯周期、相位、绿灯间隔、绿信比设置等不合理。

5、使用问题分析

●道路使用不当,导致路面损坏严重;

●道路空间被非法占用;

●路边绿化带树木过高,视距受阻。

(三)质量评价

方向评价

东进口道通行能力不大,实际流量较少,饱和度不大,车辆通畅,交通延误较少,排队长度不大,交通状况良好。

南进口道通行能力较大,但是实际需求也很大,道路已经接近饱和,延误较多,排队较长,停车次数较大,交通状况不好,有待改善。

西进口道通行能力一般,需求较大,道路已经超饱和,延误较多,排队较长,停车次数较大,交通状况太差,急待改善。

北进口道通行能力较大,实际流量较少,饱和度适中,但是由于信号问题交通延误较多,排队长度较长,停车次数较多,交通状况较差。

总体该交叉口除了东进口道运行较好,其他几个进口道饱和度、交通延误、排队和停车次数都较大,需要进一步改善。

(四)改善方案(设计思路)

(五)改善方案(具体内容)

● 进口道设计

● 信号控制方案(信号配时图) ● 车道展宽段及渐变段的设计 ● 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 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概略设计

机动车道设计方案

信号控制设计方案

慢性交通设计方案

信号配时初步检验

详细设计

进出口道设计

信号控制方案

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车道展宽段及渐变段的设计

非机动车交通处理

设计方案

Y<0

Y>0

交通管理与控制设计书

一改善方案

1.换算交通量

现状通过一个小时的调查,得到交通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公交车大车中车小车非机动车摩托车

左直右左直右左直右左直右左直右左直右向

0 6 0 进

48 255 3 5 3 进

西

107 46 0 5 6 口

49 124 2

表一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车型分类及换算系数表

编号车辆类型换算系数

1 公交车 3.0

2 大车 2.5

3 中车 1.5

4 小车 1.0

5 非机动车0.2

6 摩托车0.5

东进口:Q左=0+2.5*13+8+0.2*7=41.9

Q直=3*4+2.5*3+1.5*21+107+0.2*469+0.5*6=254.8

Q右=2.5+1.5*4+34+62*0.2=54.9

西进口:Q左=2.5*1+1.5*3+23+0.2*28=35.6

Q直=2.5*63+1.5*51+194+0.2*107+0.5*5=451.9

Q右=2.5*13+1.5*11+84+46*0.2+0.5*6=145.2

南进口:Q左=2.5*2+15*1.5+47+0.2*85+0.5*3=93

Q直=2.5*43+1.5*58+202+0.2*348+0.5*5=468.6

Q右=2.5*1+1.5*3+12+255*0.2+0.5*3=71.5

北进口:Q左=1.5+49+0.2*76+0.5*2=66.7

Q直=2.5*20+1.5*29+124+0.2*244+0.5*7=269.8

Q右=2*2.5+1*1.5+20+23*0.2+0.5*2=32.1

表二通过一个小时的调查,得到折算成小汽车交通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进口道东进口西进口南进口北进口

方向左直右左直右左直右左直右PCU 41.9 254.8 54.9 35.6 451.9 145.2 93 468.6 71.5 66.7 269.8 32.1

2.根据换算交通量设置车道渠化

东进口因为直行车量较多,向左向右行驶车辆较少,可以设置三条车道:直行左转,直行,直行右转;

西进口因为直行,右转车辆较多,左转车辆相对较少,可以设置三条车道:直行左转,直行,右转;

南进口因为直行车辆较多,向左向右行驶车辆较少,设置三条车道:直行左转,直行,直行右转;

北进口因为直行,左转车辆比右转多,所以设置三条车道:直行右转,直行,左转;

从现状交通量来看,公交车数较少,但是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所以需要设单独的非机动车道。

又因为本交叉口各进口道的道路红线为18m,所以机动车道每条车道宽3.5m,而非机动车道每条车道宽2.25m,设两条4.5m

3.车道渠化图

二 交通信号配时

1 计算各进口道的相位流量比 :i

i i S q y =

表三 各类进口车道的基本饱和流量

直行车道

左转车道

右转车道

东进口:

y 左

=s

q 左

=0.0233 s

q y 直

直==0.1416 s

q

y 右

==0.0305

西进口:

y

=s

q

=0.01978 s

q y 直

直==0.2510 s

q

y 右

==0.0807

南进口:

y

=s

q

=0.0517 s

q y 直

直==0.2603

s

q

y

==0.0397

北进口:

y

=s

q

=0.0308 s

q y 直

直==0.1500 s

q

y 右

==0.0178

综合上式得:

东西进口

=y

东西

0.2661 南北进口=y

南北

0.2773

2 将各相位的值相加得到整个交叉口的值 ∑=j

i

y Y =0.5434 3 确定L 和I 令I=3s A=3s Ls=3s 4 最佳周期时长: Y

L C -+=

15

5.10=31s

∑-+=)(A I l L =6s

5 信号配时:

每周期的有效绿灯时间为:

L C G e -=0=31-6=25s

把e G 在所有信号相位之间,按各相位的最大流量比值进行分配,得各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如:

Y

y y G g e

e ]

,max[111 '

= =g

e 东西

25*0.2661/0.5434=12s =g

e 南北

25*0.2773/0.5434=13s

则各相位的实际显示绿灯时间:

l A g g e +-=

l

A g

g

e +-=东西

东西

=12-3+3=12s

l A g

g

e +-=南北

南北

=13-3+3=13s

本交叉口为十字交叉口,交叉口各进口道的道路红线为18m 。目前信号周期为31s ,两相位。东西向直行左右转相位绿灯时间为12s ,南北向直行左右转相位绿灯时间为13s 。信号配时图如下:

东西向:

南北向:

绿12s

黄3s 红16s 红15s

绿13s

黄3s

周期31s

三问题分析

1管理问题分析:

怎样解决非机动车逆向行驶,交通秩序紊乱的问题?

非机动车在道路的通行能力中占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非机动车如果不遵守交通法规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环境,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存在着极大隐患。所以必须对非机动车遇停止信号闯灯越线、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加以管制。对违反非机动车交通法规的驾驶员可以采用罚款的措施,同时,各交通支大队将结合城区、近郊及远郊各自重点管理大街和路口非机动车交通特点和违法行为集中的时间分布

规律,科学设置执勤岗位、合理调整警力部署。配合交警指挥中心,利用电视监控设备及时发现路面上述违法车辆突出情况,并迅速安排部署专项整治小组前往查。

2供给问题分析

怎样解决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致使排队较长,延误较多?

交叉口的信号灯设置与车流不匹配会导致车辆排队较长,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交叉口信号灯配时,使信号周期与通过交叉口车辆数相匹配。如果是两车道可以把交叉口出口道改成三车道,进口道为单车道,这样可以减少排队较长,延误较多。

浅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系

浅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系 理论分析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其容涉及交通立法、法律性或行政性的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性的管理措施以及信号控制技术等各个方面,也就是实际工作中所谓“交通综合治理”中的各种治理措施。 1.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从宏观上来说,在交通管理中实际上是包含了交通控制的容的,所谓交通控制实际上是交通管理的某一表现方式。因此,在现代交通管理中,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类: 1)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订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 2)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譬如单向交通、公共交通专用道等,都是一些技术措施,并不列入交通法规,不具有法律意义,但在实施时,必须由交通管理部门在这些路上设立具有法律意义的交通标志或标示,才能强制实施,这类技术措施,可称之为交通治理,以有别于交通管理,但目前一般都统称为“交通管理”。 其实,区分“交通执法管理”和“交通治理”,对不同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是有意义的。譬如,“交通需求管理”,若因这译名中含有“交通管理”四字而也把它统归到“交通管理”中来,那“交通需求管理”的绝大部分容、措施和方法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难以承担和执行的。

运筹学

运筹学课程设计 报告书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1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2/07/12 黑龙江工程学院数学系 2012年07月1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运筹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定量优化技术,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学 生应用运筹学方法与计算机软件的独立工作能力,本着“突出建模,结合软件, 加强应用”的指导思想,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对一些实际题目进行构模,再运 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求解,对解进行检验和评价,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 本课程设计时间1周。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由于不同的同学选择的方向不同,因此给出如下两种要求,完成其一即可: 1.选择建模的同学:利用运筹学基本知识对所选案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 型,然后利用winQSB、LINDO、LINGO或者其它数学软件进行求解; 2.选择编程的同学:根据运筹学基本原理以及所掌握的计算机语言知识, 对于运筹学中部分算法编写高级语言的具有可用性的程序软件。 四.课程设计的问题叙述 网络中的服务及设施布局 长虹街道今年来建立了11个居民小区,各小区的大致位置及相互间的道路距离(单位: 100 m)如图所示,各居民小区数为:①3000,②3500,③3700,④5000, ⑤30000,⑥2500,⑦2800,⑧4500,⑨3300,⑩4000,○113500。试帮助决策:(a)在11个小区内准备共建一套医务所、邮局、储蓄所、综合超市等服务设施,应建于哪一小区,使对居民总体来说感到方便; (b)电信部门拟将宽带网铺设到各小区,应如何铺设最为经济; (c)一个考察小组从①出发,经⑤、⑧、⑩小区(考察顺序不限),最后到小区⑨再离去,试帮助选择一条最短的考察路线。

《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用《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知识和设计计算机应用课题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大作业要求的相关内容。 二、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安装和调试等。 三、开发环境与工具: SQL Server / https://www.doczj.com/doc/d13306235.html, 四、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功能分析。(应包含所给题目提供的主要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生成基本E-R图。(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表设计(主键与完整性约束)、范式分析。(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4、功能模块实现、集成及调试。 5、报告编写。 五、基本要求 1、接口设计

用户接口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全部操作应通过窗口完成,可以使用菜单上或按钮式。 2、功能设计 应用系统功能通常根据实际目标设定,一般应具有基本的增、删、改、查功能。 六、选题与时间 选题:每人选其中一个题目, 课程设计时间:12月1号---1月15号 指导时间:郑义民(每周三下午)黄彩虹(每周三上午); 地点:机电信息实验楼A226。 注:凡有抄袭现象一经发现,课程设计成绩均为不及格。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概述(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内容); 2、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程序流程图) 3、概念模型设计(E-R图); 4、逻辑设计(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指明所满足的范式并给出理由); 5、界面开发、源代码及查询截图、数据库链接方法; 6、总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的体会)。 八、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1、报告一律A4纸双面打印打印,每人1份。 2、全班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 内含课程设计报告、源文件、说明文件。

《交通管理与控制》教学大纲

《交通管理与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管理与控制 英文名称: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学时与学分:48 /3 先行课:道路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课程学科类别:工学交通运输类 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教材:《交通管理与控制》,吴兵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参考书目:杨佩昆,《交通管理与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 段里仁,交通工程学,北京出版社 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平时作业+课程设计及答辩评分+考勤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课,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课程教学40学时,实验8学时。 本课程的目的是探讨对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如何科学地采取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各种交通治理措施来提高其交通效益与交通安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介绍交通管理的内容、设施、交通控制的原理、技术及设备,使学生掌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法,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信号设计方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主要内容: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原则和方法;交通管理概论;交通管理法规;交通行政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优先通行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特殊事件交通管理;交通信号控制概论;单个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联动控制;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快速道路交通控制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概论。

基本要求: (1)掌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熟悉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法,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信号设计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理论知识;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调研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部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优先通行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特殊事件交通管理;交通信号控制概论;单个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联动控制。 难点部分:单个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联动控制。 四、实验安排 本课程安排实验教学8学时,每次实验2学时。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教学目的 就是要服务于我国交通事业发展需要,以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交通为主,突出西部区域交通特色,加强国际化进程,与世界交通技术发展同步。 六、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行管理、交叉口交通管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影响分析等交通管理思想与方法;理解和掌握交通控制思想、车流运动机理、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感应信号控制、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等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学习运用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其调研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并通过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二层办公楼工程量清单使用班级工程102班 设计时间1周 指导教师陈德义谭湘倩李军红

2013年6 月17 日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一份工程量清单文件,是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于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以及今后的估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一课程设计阶段的学习,应力求实现对已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为今后参加全国造价员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以及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任务 1、熟悉设计资料 (1)熟悉设计文件 (2)在开列项目前认真学习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等相应设计依据 2、计算清单工程量 计算清单工程量是一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由于其精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今后工程估价的质量,因此请同学们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防止产生漏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漏算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漏项,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章节的顺序,对本工程项目一一开列和计算。 (2)清单工程量小数位的取定,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计算过程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开列清单项目时,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做到完整和准确。 3、编制工程量清单表

根据前面已计算出来的清单工程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单文件。 二、设计要求 1、每人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列项,工程量计算以及清单文件的 编制。2、设计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3、最后成果按A4纸规格打印。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详见《建筑工程估价》附录工程2设计图纸。 四、进度安排 1、熟悉图纸开列清单项目0.5天 2、计算建筑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项目0.5天 3、计算基础与砌筑工程项目1天 4、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 1.5天 5、计算其他房屋工程清单项目0.5天 6、计算装饰装修工程清单项目1天 7、措施项目1天 8、编写设计说明和成果汇总0.5天 9、检查并完善设计文件0.5天 六、设计成果 1、封面(见附录一) 2、设计说明 3、目录 4、清单表部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 (见附录二表-01---表-12) 5、封底 七、参考资料 1、设计图纸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方法 本次设计,提供一次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数据库工具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完成设计任务,你将对设计实际有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有更深入的理解。 先导课程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设计环境和开发工具: 操作系统, Windows98(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ybase 公司的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开发工具,选用PowerBuilder 7.0(或更高版本)。 : 1、数据库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背景资料,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编写详细的数据词典。 2)概念结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 体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3)逻辑结构设计: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特别注意实体的1:n联系,优化 数据模型。详细说明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2、创建数据库:(详细内容请阅读Help文件) 创建数据库时,缺省的user ID为DBA , password为sql。 ●使用Sybase Central创建数据库 1)在Sybase 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文件夹中,打开Utilities 。 2)双击 Create Database。 3)按照向导(wizard)提示,完成数据库创建。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数据库 1)运行PowerBuilder,选择Databsae画板。 2)打开Utilities。 3)双击Create ASA Database。 ●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例如,在C:\ex\文件夹下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C:\\ex\\mydb' TRANSACTION LOG ON PAGE SIZE 1024 COLLATION '437' ENCRYPTED OFF BLANK PADDING OFF JAVA ON JCONNECT OFF 3、创建表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表 2)连接数据库 3)打开Tables文件夹。

《交通管理与控制》重点

1.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是一种静态管理。 2.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它是一种动态的管理。 3.交通管控的目的: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设施的通车效率。更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并降低汽车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4.交通管控的原则: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通行权:在平面分离上,车辆、行人按规定在各自的道路上有通行的权利;在时间分离上,车辆、行人按交通信号、标志或交通警察指挥指定在其通行的时间内有通行的权利。 6.先行权:各种车辆或行人在指定平面和时间内共同有通行权的前提下,对车辆、行人在通行先后次序上确定优先通行的权利。 7.问: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答:交通管理能整合现有的道路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道路的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的潜力,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而保证道路畅通。 8.交通所带来的问题:安全问题,能源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 9.TSM: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交通系统管理 10.TDM: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交通需求管理 11.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1.交通治理五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可持续交通发展阶段 2.交通管理分类:交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 3.交通管理规划内容:城市交通管理现状问题与需求分析,制订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目标和策略,建立交通管理长效发展机制,近期交通系统管理改善方案制定,智能交通与高新技术发展应用规划,拟定交通管理规划实施行动计划。 4.交通规划编制原则: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相一致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应遵循远期讲战略、中期粗、近期细与标本兼治的原则。可实施性和滚动原则。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技术标准规范所赋予和规定的交通管理职权和事权,是国家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施行交通管理权力的主要依据。 2.全局性管制:在全国或某地区范围内,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的那些措施。 3.局部性管理:仅在局部范围内,在较短时间内才有效的一些措施。 4.交通法规的层次:交通法规按其有效性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性法规。(全国性法规应具有全局意义,是一种必须在全国统一执行的一些规定。全国性法规是制订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应是当地具有全局性含义的管理措施。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及交通特点,在全国性法规为依据的前提下,制订当地必须统一执行的一些补充规定。地方性法规是对全国性法规作的一些不矛盾的补充。)局部性管理措施。(可认为是交通法规的补充和外延。) 5.交通法规的内容:对人的管理,对路的管理,对车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 1.交通行政管理的内容:交通行政管理是最高层次的交通管理,它的内容涉及交通管理的职能、体制、手段等多个方面。在宏观层面上,……在围观层面上…… 2.车辆驾驶人的管理主要包括:驾驶证管理、驾驶人教育管理、驾驶人驾车管理等。 3.对驾驶员的日常安全教育:技术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4.车辆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行驶性能,保证交通安全。

运筹学课程设计

目录 一问题提出 (1) 二问题分析 (1) 三模型建立 (1) 3.1模型一的建立 (3) 3.2模型二的建立 (5) 3.3模型三的建立 (6) 四结果分析 (8) 五模型评价 (8) 5.1模型优点 (8) 5.2模型缺点 (8) 六参考文献 (9)

旅游最短路 一 问题提出 周先生退休后想到各地旅游。计划从沈阳走遍华北各大城市。请你为他按下面要求制定出行方案: 1. 按地理位置(经纬度)设计最短路旅行方案; 2. 如果2010年5月1日周先生从沈阳市出发,每个城市停留3天,可选择航空、铁路(快车卧铺或动车),设计最经济的旅行互联网上订票方案; 3. 设计最省时的旅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修订你的方案; 二 问题分析 第一问要求按地理位置(经纬度)设计最短路旅行方案,求最短路径是一个典型的旅行售货商(TSP )模型。TSP 模型可解的是知道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华北各个城市所在的经纬度,所以首先就需要通过经纬度计算出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个距离矩阵,再建立()TSP 模型, 对模型进行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为 ij n i n j ij x d z ∑∑==1min ( )j i ≠ 其中10或=ij x , 若1=ij x 表示周先生直接从i 市到j 市。建立整数目标规划,用Lindo 软件求解,找出所有1=ij x ,确定最短路的旅行方案。 第二问要求最经济,所以应从票价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查阅资料可得各城市之间航空、铁路(快车卧铺或动车)的不同票价,由于要求最经济的旅行互联网上订票方案,所以选取三种类型票价中最低的票价,构建票价矩阵。用票价矩阵代替第一问中的距离矩阵,求解出一条最经济路径。 第三问要求设定省时的方案就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因为以上三种交通工具中航空用时最短,选择飞机作为旅行交通工具。通过查阅资料得到各城市间航班的时间矩阵,用时间矩阵代替第一问中的距离矩阵,求解一条最省时的路径。 三 模型建立 在具体的实现上,我们采用了整数规划法,并辅以LINGO 软件编程实现 在下述意义下,引入一些0—1变量: ???≠=其他情况 且到巡回路线是从0,1j i j i x ij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订教师:张娟 城市学院 2015年12月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模块01 “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设计步骤 工作任务 任务1:“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任务2:“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概念设计 任务3:“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任务4:“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熟悉数据库设计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掌握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绘制E-R 图的方法 掌握将E-R 图转换为数据表逻辑形式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化方法 2、设计内容 任务1-1 “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个阶段。在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则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说明书 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特征 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特征 数据库概念模式 数据库逻辑模式 数据库物理模式 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形式加以描述。 概念设计 主要是把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化为概念模型。概念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我们将使用E-R 模型作为概念模式设计的工具。 逻辑设计 就是将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模式转换为逻辑模式。因为逻辑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密切相关,本书以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讨论逻辑设计。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

名词解释 1.交通需求管理(TDM):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简言之,交通需求管理主要管理的是:人们理性地使用汽车,而不是人们是否拥有汽车。 2.视距三角形:为了提高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它通过绘制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保证在交叉口前,驾驶员对横向道路两侧的可通视范围,它是全无控交叉口设计和设置的基本依据,必须注意,“视距线”应画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在双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对从左侧进入交叉口车辆的视距线,应画在最靠近行人道的车道上;而对于从右侧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则应取最靠近路中线的车道。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高于1.2米妨碍视线的物体。 3.绝对时差: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终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终点的时间之差。 4.绿信比:绿信比是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一般用λ= Ge/C表示。 5.通过带:在时-距图上,各个信号交叉口绿灯时间始端连线与终端连线中最窄的一组平行斜线所标定的时间范围称为通过带。 6.交通系统管理(TSM):交通系统管理是把汽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人和自行车等看成为一个整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和服务政策来协调这些个别的组成部分,使这个系统在整体上取得最大交通效益。 7.路边存车:在道路沿侧石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路边存车管理的目的是使道路在“行车”及“存车”两方面能够得到最佳的使用。 8.相对时差: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者终点之间的时间之差。相对时差等于两信号绝对时差之差。 9.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把区域内的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指挥控制中心管理下的一套整体的控制系统,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系统和网络信号系统的综合控制系统。 10.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11.全无控制交叉口:是指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的两条相交道路,因其流量娇小,在交叉口上不采取任何管理手段的交叉口。 12.交通信号:在道路上用来传送具有法定意义指挥交通流通行或停止的光、声、手势等。道路交通常用的信号有手势信号和灯光信号。 13.饱和流量: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列连续车队能通过进口道停车线的最大流量,单位是Pcu/绿灯小时。 判断题 1.路宽小于10m时,一般认为道路两侧1m为非机动车道,其余为机动车道。(错) 2.最高行驶车速的限制是指对各种机动车辆在有限速标志路段上行驶时的最高形式车速的规定。(错) 3. 单向交通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对) 4.变向交通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错) 5.路边存车是指在道路沿侧石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对) 6.道路交通标志的视觉性要素有形状、颜色和文字。(错) 7.警告标志的颜色为白底、红边、黑图案。(错) 8.在正常的周期时长范围内,周期时长越长,通行能力越大,但车辆延误及油耗等也随之增长。(对)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

案例6.1网络中的服务及设施布局 (a)在11个小区内准备共建一套医务所,邮局,储蓄所,综合超市等服务设施,应建于哪一个居民小区,使对居民总体来 说感到方便; ●问题分析 为满足题目的要求。只需要找到每一个小区到其他任何一个小区的最短距离。然后再用每一小区的人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后累加,结果最小的便是最合理的建设地。 ●以下表中数据d ij表示图中从i到j点的最短距离

设施建于各个小区时居民所走路程

由以上数据可知。各项服务设施应建于第八个居民小区。 (b)电信部门拟将宽带网铺设到各个小区,应如何铺设最为经济 ●问题分析 要解决这个问题时期最为经济。只需要找到图找的最小部分树便可以。 ●以下是最小部分树。 起点终点距离 1 4 4 4 2 5 4 5 5 5 6 4 6 3 5 4 8 6 8 7 4 8 9 4 7 10 5 10 11 0 所以按照以上路径进行线路铺设,就可达到最经济。总的距离为42 (c)一个考察小组从小区1出发,经5.8.10。小区(考察顺序不

限),最后到小区9再离去,请帮助选一条最短的考察路线。 问题分析 找出这几个小区通过的不同组合,计算出路程总和,最短的就是最优路线。 以下是不同组合以及各个路程 一·1→5(11)5→8(8)8→10(9)10→9(12)40 二·1→5(11)5→10(17)10→8(9)8→9(4)41 三·1→8(12)8→10(9)10→5(17)5→9(6)44 四·1→8(12)8→5(8)5→10(17)10→9(12)49 五·1→10(13)10→5(17)5→8(8)8→9(4)42 六·1→10(13)10→8(9)8→5(8)5→9(6)36 由以上数据可知最短的考察路线是 1→10→8→5→9 案例8.2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最短路问题 说明:为了解题的方便,现将图中的代号修改如下。A、B1、B2、B3、C1、C2、D1、D2、D3、E.修改为1、2、3、4、5、7、8、9、10。

浅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系

浅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系理论分析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其内容涉及交通立法、法律性或行 政性的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性的管理措施以及信号控制技术等各个方面,也就是实际工作中所谓“交通综合治理”中的各种治理措施。 1.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或采 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从宏观上来说,在交通管理中实际上是包含了交通控制的内容的,所谓交通控制实际上是交通管理的某一表现方式。因此,在现代交通管理中,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类: 1)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订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 2)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譬如单向交通、公共交通专用道等,都是一些技术措施,并不列入交通法规,不具有法律意义,但在实施时,必须由交通管理部门在这些路上设立具有法律意义的交通标志或标示,才能强制实施,这类技术措施,可称之为交通治理,以有别于交通管理,但目前一般都统称为“交通管理”。 其实,区分“交通执法管理”和“交通治理”,对不同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是有意义的。譬如,“交通需求管理”,若因这译名中含有“交通管理”四字而也把它统归到“交通管理”中来,那“交的绝大部分内容、措施和方法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难以承担和执行的。”通需求管理.2.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交通管理与控制随车辆与道路交通而生。随着社会及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也在不断变化。初期的交通管理的目的是最基本的交通要求——保障交通安全。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道路上出现了车辆拥挤、阻塞的现象,因此,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交通管理与控制达到疏导交通、保障交通畅通的目的。在采取各种疏导措施之后,车辆还是不断地增长,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严重;由于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建设速度总是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交通效率总是有限的,因此,迫使近年来在交通管理与控制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采用“交通需求管理”的方法,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量的需求。 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除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设施的通车效率的传统目的外,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并降低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3.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姓名:潘园园 班级:信管1班 学号:1108210127

1. 杂粮销售问 一贸易公司专门经营某种杂粮的批发业务,公司现有库容5127担的仓库。一月一日,公司拥有库存1000担杂粮,并有资金20000元。估计第一季度杂粮价格如下所示:一月份,进货价2.85元,出货价3.10元;二月份,进货价3.05元,出货价3.25元;三月份,进货价2.90元,出货价2.95元;如买进的杂粮当月到货,需到下月才能卖出,且规定“货到付款”。公司希望本季度末库存为2000担,问应采取什么样的买进与卖出的策略使三个月总的获利最大,每个月考虑先卖后买? 解:设第一月买进a x 1卖出b x 1,第二个月买进a x 2卖出b x 2,第三个月买进a x 3卖b x 3 MaxZ=3.1*b x 1+3.25*b x 2+2.95*b x 3-2.85*a x 1-3.05*a x 2-2.9*a x 3 1000-b x 1+a x 1≤5127 1000-b x 1+a x 1-b x 2+a x 2≤5127 b x 1≤1000 1000+a x 1-b x 1+a x 2-b x 2+a x 3-b x 3=2000 1000+a x 1-b x 1≥b x 2 1000+a x 1-b x 1-b x 2+a x 2≥b x 3 20000+3.1*b x 1≥2.85*a x 1 20000+3.1*b x 1-2.85*a x 1+3.25*b x 2≥3.05*a x 2 20000+3.1*b x 1-2.85*a x 1+3.25*b x 2-3.05*a x 2+2.95*b x 3≥2.9*a x 3 a x 1, b x 1……. b x 3≥0 利用winQSB 求解1x ,2x ,3x ,4x ,5x ,6x 分别代表a x 1,b x 1,a x 2,b x 2,a x 3,b x 3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长春建筑学院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玄敏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水1402 15 指导教师: 日期:2016.11.4-20.16.11.25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给水管网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进行绘图练习及计算机绘图,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通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方案的设计、参数的选择、说明书的编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原始资料 1.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规划图1张(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总平面图上等高线间距:1m; 3.城市人口分区、房屋层数见下表; 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其位置见图纸: (1)冶炼厂,生产用水为9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27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2)纺织厂,生产用水为8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12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5.浇洒绿地和道路用水:每次每区70m3。 6.火车站用水:300 m3/d 。 7. 用水量逐时变化: 逐时用水量(%) 四、设计任务 新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计算要求 (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 (2)结合地形条件划分给水区域,布置给水管网,确定水流方向与管网节点; (3)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水力工况分析; (6)泵站与清水池的计算。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周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从开始的系统需求分析到最后的软件测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书写。 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应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软件界面要友好、安全性高。 软件要易于维护、方便升级。 编程语言可由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悉。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参考使用的语言有:C#。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周一: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周二:详细设计 周三-周四:上机调试 周五:应用程序打包并撰写实验报告,做好答辩准备。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程序设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本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本课程设计成绩由集中指导出勤情况、完成设计质量、答辩效果、综合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 具体考核时间与考核方法: 周五晚上7点-9点(地点五教204(暂定)):考核。 1)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成员在下面随时准备回答问题)做PPT,汇报本组工作流程与系统运行情况,并要演示。 2)针对具体问题作答(提问,至少两位老师在场提问)。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每组限选一项,且各组不能重复,请各位同学抓紧时间自行分组, 周一把分组名单报老师) 题目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表,课程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对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3)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4)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5)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6)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课程设计

运筹学是一门以人机系统的组织、管理为对象,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等工具来研究各类有限资源的合理规划使用并提供优化决策方案的科学。通过对数据的调查、收集和统计分析,以及具体模型的建立。收集和统计上述拟定之模型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数据,并最终将数据整理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模型。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某食品企业希望向消费者推销低脂类早餐谷物,希望通过广告来吸引各个年龄段的男女消费者,这些广告投放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上,价格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在既能满足观众的要求,又为广告支出的费用最低的情况下做出一个规划。根据各种限定性因素得出目标函数和各个约束条件,运用运筹学计算软件(主要是指Lindo软件)求解所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另外利用LINGO软件求解某摩托车厂四个季度生产量的分配问题,使得每个季度的生产量合理安排,达到生产成本最少的目的。然后利用Lingo求解某游戏机厂运输问题,得到一个最优运输方案。 所以对基本情况的分析,经过抽象和延伸,建立起了购买电视广告的线性规划模型。结合模型的特点,对模型的求解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将模型应用于案例的背景问题,得出相应的最优解决方案,就可以对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关键词:线性规化软件;Lingo;Lindo软件;数据分析;灵敏度分析。

1.购买电视广告问题 (4) 1.1.问题的提出和分析 4 1.1.1.问题提出 4 1.1. 2.问题分析 6 1.2.问题求解 7 1.3.结果分析 8 2.运输问题 (11) 2.1.提出问题 11 2.2.问题分析 12 2.3.结果分析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系(部):建工系 实习名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实习负责人: 联系电话: 2013 年 5 月20 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单元住宅设计(题目自拟) 二、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及构造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3.进一步训练建筑绘图的能力。 三、设计条件 1.本设计为某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为单元式、多层住宅4~6层,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 2.设计要求,见下表。 户型A:四房二厅二卫二阳台户型B:三房二厅二卫*阳台 户型C:三房二厅二卫*阳台户型D:二房一厅一卫*阳台 户型E:二房二厅一卫*阳台户型F:一房一厅一卫*阳台 学生选做表 3.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但必须满足总建筑面积,墙体均采用240mm墙。 4.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皿级。 5.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

6.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参考(自己可以调节)如下: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 主卧室12~16 m2 双人次卧室 12~14 m2 单人卧室8~10 m2 餐厅≥8 m2 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单元平面图:至少2-3个套型,比例1:50(选做)。 2.建筑平面图(至少2个单元):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比例1:10O,标准层必须有一个户型布置家具,其他房间标有名称和面积。 3.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100。 4.建筑剖面图;1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1:100。 5.建筑详图: ①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楼梯详图比例1:50、节点详图比例1:20。 ②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选作内容),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 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数 量、比例自定。 6.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m2)/总套数(套) 使用面积系数=〔总套内使用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X 100% 五、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 101-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21-88)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 6.《房屋建筑学》教材 7.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8.《建筑构造资料集》 9.有关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 10.《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