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复习提纲

模块三:课内阅读

一、简答题略二、精读语段略

模块四:说明文阅读

一、文体知识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三、精选练习

(一)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

什么是SARS致病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是病毒,而不是细菌或衣原体。这就是各种抗菌素对此病无效的原因。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它比细菌、衣原体的组成简单得多,仅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包在其中的遗传物质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而细菌是完整的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染色体,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多糖、蛋白质、DNA和RNA核酸分子等。衣原体的结构类似细菌,但比细菌稍小。细菌的大小通常为0.5到5微米,衣原体为0.3到1微米,而病毒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100多倍。在生存能力方面,细菌能在自然界独立存活并繁殖;衣原体虽能在自然界存活,却必须进入被感染生物的细胞后才开始繁殖;而病毒却在自然界中无法独立生存,它们需要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所寄生的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因此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与宿主能够共存,不会引起明显的疾病。

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名称来源于此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 )出的一种花冠状外围的形态。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最典型的是通常于冬季或春季在人群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冠状病毒还有引发胃肠道感染的可能性。在动物中,冠状病毒会引起啮齿动物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猪的胃肠炎。冠状病毒颗粒的大小为60—220毫微米,这就是预防SARS需要戴12层以上的厚口罩、杀灭SARS病毒需要选用能使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失活的消毒剂的道理。

(选自2003年5月7日《大河报》,有改动)

1.选出填入第2段括号中最哈当的词语。( )

A.出现B。表现C.呈D.浮现

2.选文第1段从以下两方面将细菌、衣原体和病毒进行比较:

①从方面

②从方面

3.作者将生物细胞比作病毒的“家”,是因为病毒

。(用原文回答)

4.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1段中的“宿主”是指

5.在防“非典”期间,假如你母亲去超市购物,准备戴—个只有6层纱布的口罩,你如何溯艮她戴上12层纱布的厚口罩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提示:①说明理由时可用文中的原句;②说话要得体;③不超过40字。)

答:

(二)①在自然界的历史年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着平衡。生物的腐烂和呼吸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一得一失,大体相抵。因此,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例一直保持着某个水平,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②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千百万吨煤炭从地下开采出来,千百亿吨石油分馏各种燃料,他们又成为汽车、飞机、拖拉机等的动力,人类冶炼着数亿吨钢材和其他金属,煅烧千百万吨石灰以制造石灰等建筑材料。所有这些活动,同时生产着

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在逐渐升高。

③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使大自然失去了平衡,它引起地球发烧,精神失常。有些科学家认为,近一些年来全世界气候反常,暴雨成灾,罕见的飓风横扫南美大陆,这些反常与二氧化碳失衡有密切关系。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继续升高,地球就可能真的要发疯了,干旱,暴雨,飓风,奇寒,会使人类不得安宁。

④然而,更大的忧虑还在后头,二氧化碳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就是能产生温室效应。农民和园林工人为了在冬天栽培作物和花卉,就用玻璃建造暖房。红外线能通过玻璃照进暖房,却不易通过玻璃散射出去,这样暖房的温度就比较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也有这种作用,它能容易地让红外线照射到地球,却不让红外线散射到太空。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使地球的大气温度在不断升高。据估计,今后10年间,气温将升高2摄氏度;到了2050年,气温将升高9摄氏度。

⑤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气候的变暖将使两极的冰山融化。如果冰山全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将升高2—4米。这时,全世界大片大河流域肥沃的平原,如尼罗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都将成为汪洋泽国;世界上许多沿海城市,如纽约,开罗,上海等,都将成为海底城市,成为游鱼的乐园。这将给人类带来不少灾难啊!

⑥二氧化碳增加所引起的后果,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例如,日本科学家正在研究用遗传工程方法培植大量利用二氧化碳的生物,通过它的作用,来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地球大气的稳定。

1.这篇短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答:

2.第一段中的“一得一失大体相抵”中“得”指的是,

“失”是指。

3.第二段中加点的“逐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

4.“它引起地球发烧”中的“它”指的是;对“温室效应”的解释用了的说明方法。(

5.第四段中指出二氧化碳类似于暖房中的,它所起的作用是

。(

(三)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房顶或外墙壁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算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总的来说,21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象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文中绿色住宅指的是、、和

等几类。

2.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

3.请概括回答“小气鬼”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

答: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答:

5.请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自己设计一套“住得舒服”、“有新鲜感”、“富有个性化”的未来住宅。(要求用图设计住宅,对住宅的主要设施配上文字提示,设计图画在下边空白处)

答:

(四)预报沙尘暴

①沙尘暴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遍布各地的气象检测网站提供的测量数据,又需要卫星云图和巨型计算机的加盟。有人说,沙尘暴预报的复杂程度要比天气预报高出10倍,这并非夸大其词。

②天所预报一般要考虑气温、气压、温度、风力等因素,这些都是大气层本身变化的结果,只要掌握这些因素,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就能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趋势。沙尘暴作为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同样要考虑上述气象因素。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但是,除此之外,“沙尘”恶魔的现身还需要一些其他特殊条件。

③悬浮在空气中的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在同样的风速下,(1)的地表的沙粒比较大,它的传输距离(2)相对较近;(3),沙粒的传输距离较远。另一方面,如果沙源地的地表植被比较丰富,尽管具备了形成沙尘暴的气象条件,也未必形成大规模的沙尘暴。一块沙地上如果有50%的植被覆盖,起沙量就会减少70%-80%。此处,影响沙尘暴形成的地表条件还包括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等因素。由此看来,即使具备了形成了沙尘暴的天气条件也未必会形成沙尘暴;即使形成了沙尘暴,其强度、持续时间、途径路线也还需要考虑沙源地的地表情况。

④如何才能考虑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呢?这就要靠遍布各地的环境监测站多年来采集的数据。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很大部分在境外,所以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对于监测和控制沙尘暴有重大的意义。

⑤最近,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表温度、地表植被和积雪覆盖等,研制了“嵌套网格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科学家可以提前4天预报未来沙尘暴发生的地点、强度、路线和持续时间。2003年4月6日,在“9355沙尘暴”10周年到来前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沙尘暴预报系统成功预报出4天后在我国北方发生的今年第一场沙尘暴。

⑥科学的脚步从未止歇,人类总在不断进步。但愿那场“黑风”带来的悲剧不要重演。

1.通读全文,你认为要准确预报沙尘暴应考虑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A、B、

2在预报沙尘暴应考虑的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作者重点说明了哪个方面的因素?为什么?

答:

3.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由此看来”中的“此”指代哪些内容?

答:

4.文章第③段横线上应填入的恰当的关联词语依次是:

①②③

5.请你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短语的表达作用。

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

答:

6.文章最后说“但愿那场‘黑风’带来的悲剧不要重演”,请从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一谈我们怎样才能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呢?

答:

(五)红树林

①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它们一片连着一片,宛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缭绕海岸,点缀海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红树林。

②红树林是一类富有特色、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它生长在淤泥深厚的热带、亚热带海滩上。涨潮时,群落的部分或大部分淹没于水中,仅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成了一片“海底森林”;落潮时,一棵棵红树带着海泥的芳馨,婀娜多姿地重现在滩涂上,又成了一片“海上森林”。

③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红树采取“胎生”的繁殖方式,是一种“胎生植物”。当种子成熟时,先在树上萌芽,然后才离开母体,飘落于地,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来。倘若被海水冲走,在海上漂流两三个月也不会死,一旦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一至二年便繁衍成林。红树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

④红树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沿海生态系统。长势良好的红树林能为鸟类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成为鸟类的“天堂”。据有关部门调查,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就有鸟类122种,以鹭鸟为主,最珍贵的鸟类也来此居住,如属全球性保护的卷羽鹈鹕,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白琶鹭、黑脸琶鹭、小青脚鹜等。每当秋冬季节,候鸟南迁,这么便成了鸟类的乐园。清

晨,百鸟比翼,啼声清脆,令人心旷神怡。落潮时,海风吹拂,海浪声里夹杂着红树林的涛声,树上雀鸟啁啾,树下鱼虾跳跃……充满了一派生机。因此,红树林成了人们休闲赏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⑤红树林素来被人们誉为忠实的“海上卫士”。它深深地把根扎进海岸滩涂,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支柱根,依靠这些根系去吸取大地的营养,并借助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固堤护岸。

⑥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的作用。据测算,100米宽的红树林带,能把10级台风刮起的波浪化为平波。红树林还能净化海域环境,1平方米红树林一年净释放的氧气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这比一般的城市绿地高出4—5倍。

⑦由于红树林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植物,因此世界上有红树林的国家都把它列为生态保护对象。我国也于1986年批准20个红树林地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厦门部分沿海滩涂的土壤和水域特征非常适合于红树林的生长,一些有识之士已提议将红树林作为旅游项目和环保项目来开发。例如,在马銮湾地区的规划建设问题上,专家们就普遍认为马銮湾的护岸建设不一定全部采用钢筋水泥的传统做法,可以考虑用红树林来护岸,既能保护环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树林会成为海湾型城市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注释:[啁啾zhōu jiū] 形容鸟叫的声音。

1.将第③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红树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观之一。”转换成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说明文依次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红树林的价值?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树林还能净化海域环境,1平方米红树林一年净释放的氧气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这比一般的城市绿地高出4—5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第①、②、④段中的描写性语句,从总体上简要说说这些描写在本篇说明文的内容方面和语言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只说红树的繁殖方式“与一般常见的植物不同”,但并没有明说“一般常见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请结合你平时对植物的观察和认识,简要说明“一般常见的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答:

6.有关专家提议在厦门建一个红树林生态公园。请你帮忙写一条旅游广告语,要注意突出红树林的观赏价值,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且语言要尽可能优美一些,最好能让游客过目不忘。字数不超过30个字。

答:

7.答完了上面的题之后,对于《红树林》这篇文章,你是否还有什么个性化的、有新意的阅读感受想说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试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一谈。(具体要求:①采用自拟问答题的形式;②或欣赏、或质疑、或联系生活实际,角度不拘。具体可从选材、情感、语言、结构、写法……任选一点谈谈。)

答:

模块五:记叙文阅读

考点分析、解答技巧

语文阅读技巧

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模块六:诗词赏析

诗词鉴赏

(一)望岳

1、“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请从“钟”“割”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作简要分析

(二)春望

1、诗题为“春望”诗人望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2、颔联中的“溅”和“惊”字在诗人表达“感时”、“恨别”的情感起了重要作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诗句“城春草木深”中的“深”能否改为“生”?为什么?

(三)《归园田居(其三)》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也有反映,如:。

3、“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

(四)使至塞上王维

1、根据此诗写出四种西北高原特色的自然景物。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的写作妙处。

3、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五)渡荆门送别李白

1、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颔联所展现的图景,并赏析.

2、试赏析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 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六)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1、试赏析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2、诗中表现岳阳楼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1、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老年生活的。

2、“夜阑卧听风吹雨”既是眼前的描写,又象征。抒了。

(八)鲁山山行梅尧臣

1、诗人山行中的“所见是;“所感。

2、“幽径独行迷”句中“迷”字传神,欣赏其妙处。

3、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有何言外之意?

(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诗的三、四句“蒸”、“撼”写得非常有气势,赏析其写作妙处。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长歌行汉乐府

1、诗的最后两句精炼醒目,与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首一首咏物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人们要。

(十一)黄鹤楼崔颢

1、这首诗的前四句书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其中两个“空”字写得好,简要分析好在何处?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为咏黄鹤楼的绝唱,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诗中春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

诗中塞外风景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雄心壮志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中乡情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豁达对待离别的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诗中不明送别但意味深长的诗句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

模块七:名著阅读

1.(贵州贵阳)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名著浩如烟海。为了便于记忆,有人编了一首二十八字口诀: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古今,聊斋史书西厢镜。

请你说出这二十字诀包括哪些古典文学名著,至少说出其中的十部。

2.(河南)填空。

名著是美的。《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美在它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美在它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_______ 美在他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

热情地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备选书目:《童年》《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

(1)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的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己的阅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贵州贵阳)

4. 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童年》

答: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和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

6.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八:作文

一、关于爱的作文题型:半命题居多

二、成长中的故事

答案:

——巍峨(高大)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认为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的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优美的景色。

——(1)站得高,看得远

(2)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沦陷的城池、破败的山河、草木、花鸟

——国破家亡,满目荒凉,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不能。“生”只表现了春天草木生长的现象;而“深”就有草木丛生,一片荒芜之意。表达了作者对“国破”的一种愁苦郁闷的心情。

——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辛苦而美好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在自然美好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

——归雁大漠长河落日

——一个“直”字,写出了大漠辽阔无边,狼烟笔直地冲向天空的壮丽景色;

一个“圆”字,与“长河”相映成趣,给人以温韵之笔。

诗人用一个“随”字,写出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立体感、流动感;用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河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的壮阔。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悲凉(凄凉)

现实的情景

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

强烈的爱国情怀。

——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

”惬意

——诗人游兴正浓

”千山霜落熊升树鹿饮溪

——“蒸”显示了洞庭湖丰厚的积蓄;“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伟。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愁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情绪(思乡)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五篇】.doc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五篇】 第26课三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 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 漱shù属zhǔ引凄异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襄:上。 (2)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6)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 (7)哀转久绝。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这篇演讲,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一起看看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欢迎查阅!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顾拜旦及其生平、贡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反复阅读,品味*语言;学会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并筛选口语交流中传递的信息。 3.感受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习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有个性和风度。 4.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情趣,树立演讲的信心。 重难点突破

重点:强化阅读及读听结合,培养倾听能力,学会在倾听中抓住主要信息。 难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实践,培养演讲信心,提高演讲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活动体验法:指导朗读课文,引导倾听演讲,在朗读和倾听的活动体验中形成理解。 2.情境创设法:结合演讲学习,创设演讲情境,开展演讲活动,提高演讲水平。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实现“1+l2”的合作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交际能力。 学法: 1.情感体验法: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学生自己探索演讲的魅力所在。 2.倾听筛选法:通过倾听,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作者和背景资料、CAI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内容大意,初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探究新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整体把握*主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梳理*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1.情境导入。 播放20XX年奥运会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一段视频解说。 师:圣火传递奥运的步伐,画面定格健儿的意志,人类奏响时代的强音。20XX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让盛会走进了北京,让世界了解了中国。那么,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又是什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姓名分数 一、古诗阅读(共16分) (一)默写(5分) 1、有情芍药含春泪, ______ _____。(秦观《春日(其一)》) 2、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 ___。(曾畿《三衢道中》) 3、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乌纱掷去不为官,______ _____。(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5、当年万里觅封侯,。关河梦断何处,。(陆游《九诉衷情》) 6___________ ,准拟岳阳楼上。(张孝祥《阻风山峰下》) 7、,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江晚正愁余,。(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0——12题(11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与他同时代的著名爱国诗人还有等。(3分)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出了 的场面。(2分) 1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中用“”“x”表示)(4分)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豪壮而颇具边地特色的军旅生活。() B.“的卢”代指奔跑迅捷的战马。() C.“可怜白发生”的“可怜”应解释为“可惜”。()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有机会杀敌报国的欢快心情。() 13、这首词最后三句情绪低沉凝重,与前文的昂扬激越构成对比,这是为什么?(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24分) 孔孟论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书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1. 《消息二则》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消息正文一共是五句话,第一句是导语,交代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第二句交代作战的主要地域,第三句写战况,第四句插入描写,具体展现战场情景,第五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显示出宏大的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太水比赛冠军。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

4.《一着惊海天》选自2012年11月25日的《人民海军报》。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二、单元字词汇总 (一)字音字形 1、《消息二则》 溃kuì退泄xiè气督dū战要塞sài业已yè yǐ 摧cuī枯拉朽(xiǔ)锐ruì不可当dāng 芜湖(wú)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港(dí) 歼灭(jiān)杜聿明(yù)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颁bān发遗嘱yí zhǔ建树仲裁zhòng cái巨额é 3、《“飞天”凌空》 凌líng空翘qiáo首酷似kù sì潇洒xiāo sǎ轻盈yíng 悄qiǎo然由衷zhōng 新秀xiù屏bǐng息敛liǎn声 眼花缭liáo乱如梦初醒震耳欲聋(zhèn) 4、《一着惊海天》 桅wéi杆浩瀚hàn娴xián熟咆哮páo xiào紧绷bēng 镌juān刻一丝不苟gǒu 殚dān精竭虑lǜ舰艉wěi 着陆(zhuó))凛冽(lǐn liè)默契(qì)

沪教版八年级上古诗词(完整版)

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古诗词(完整版)致建平中学西校初一13 14班全体同学 以下内容由初一13班施启翔编辑、整理绝对正确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三衢(qú)道中曾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辛弃疾词二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人教版八年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精读课文知识点复习 1.新闻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3.新闻的语言:准确、简明。 4.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描写、抒情。 5.新闻的特点:真实、及时、准确 6.新闻的电头组成及作用:组成: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作用:强调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新闻体裁 ..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其中用来考查考生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消息。一篇消息稿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要统一考虑,统一布局,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消息的标题,其作用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所需的信息。标题拟写要求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简要评价事实,语言表述简明得体。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最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或补足导语中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以便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的内容;同时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以扩充消息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新闻(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意思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 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告事实,起索引作用。是导语的概括。 导语:第二次叙述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是主体的概括。 主体: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据此,考查该考点的常有题型主要有:①表述题:限定字数为新闻拟一个简洁的标题;找出一则消息的导语。②概述题:限定字数将一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限定字数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信息;从语段中筛选出两条主要信息;限定字数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观点。在新闻概括题中,考生只要抓住理解、概括、表述三个关键词就可以了。 例1.下面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字。 汶川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她说:“在下面,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另一个被埋在废墟里的名叫罗瑶的女孩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睡着,结果她战胜了死神。 答案: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死神却步;或: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生命更加坚强;或:她们靠书、乐曲战胜死神。 透视:这是一道概述题。试题材料来自汶川大地震中的一篇新闻报道,要求考生用不超过10字的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报道中被压在废墟里的两名女孩,一名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另一名则靠哼乐曲激励自己不要睡着。结果两人都凭顽强的意志战胜死神最终获救。正确答案(示例)为“文学艺术(书和乐曲)使死神却步”。解答这道题,考生要注意三点:一是题干要求:概括的信息不能超过10个字;二是两名女孩的共同点:两人都是凭坚强的意志战胜死神最终获救;三是用综合性强的术语包含“书”和“乐曲”。 题目演练 1.阅读下面文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给其拟一个新闻标题。 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日隆重开幕,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近日从月球轨道传回一段祝福语音。“嫦娥一号”的祝福语:“今天,全世界最灿烂、最夺目的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主题将在北京一一呈现!中华文明的光彩将随着‘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林匹克精神将在北京完美演绎。我们祝愿,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届奥运会!”“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在此之前,科技人员录制好了一些语音数据储存在卫星中,每到一些特定的日子,如元旦、春节等,“嫦娥一号”就会发回相应的语音。 我拟的标题是: 2.下边这则新闻报道的核心信息是什么?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5月18日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 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 凌(líng)空翘(qiáo)首轻盈(yíng)由衷(zhōng) 悄(qiǎo)然屏(bǐng)息敛声眼花缭(liáo)乱震(zhèn)耳欲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 第一课《消息二则》 溃退kuìtuì泄气xiè qì督战dūzhàn 要塞yào sài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业已yè yǐ 锐不可当ruìbù kědāng 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颁发bān fā遗嘱yízhǔ建树jiàn shù巨额jùé 仲裁zhòng cái 第三课《“飞天”凌空》 凌空línɡkōnɡ翘首qiào shǒu 酷似kùsì潇洒xiāo sǎ轻盈qīnɡyínɡ悄然qiǎo rán 由衷yǒu zhōnɡ新秀xīn xiù屏息敛声bǐnɡxīliǎn shēnɡ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如梦初醒rúmènɡchūxǐnɡ 第四课《一着惊海天》 桅杆wéi ɡān 浩瀚hào hàn 娴熟xián shú咆哮páo xiào 紧绷jǐn bēnɡ镌刻juān kè一丝不苟yìsī bùɡǒu 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jiā殚精竭虑dān jīnɡjié lǜ 第五课《藤野先生》 挟jiā樱花yīnɡhuā绯红fēi hónɡ宛如wǎn rú掌故zhǎnɡɡù落第lu? dì畸形jīxínɡ不逊búxùn 匿名nìmínɡ诘责jié zé 呜呼wūhū凄然qī rán 教诲jiào huì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ɡjí 油光可鉴y?u ɡuānɡk? jiàn 杳无消息yǎo wúxiāo xī 抑扬顿挫yìyánɡdùn cuò 正人君子zhènɡr?n jūn zǐ

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 溺爱nìài 佃农diàn nónɡ劳碌láo lù私塾sī shú 周济zhōu jì宽厚kuān hòu 仁慈rén cí连夜lián yè 慰勉wèi miǎn 不辍búchuì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 为富不仁wéi fùbùrén 第七课《列夫·托尔斯泰》 脸颊liǎn jiá黝黑yǒu hēi 粗糙cūcāo 崎岖qíqū平庸pínɡyōnɡ滞留zhìliú愚钝yúdùn 器宇qìyǔ蒙昧ménɡmèi 缰绳jiānɡsh?nɡ轩昂xuān ánɡ酒肆jiǔsì诚惶诚恐chénɡhuánɡchénɡkǒnɡ胆怯dǎn qiè 鹤立鸡群hè lìjī qún 正襟危坐zhēnɡjīn wēi zuò 入木三分rùmùsān fēn 藏污纳垢cánɡwūnàɡòu 第八课《美丽的颜色》 微妙wēi miào 燥热zào rè 沥青lìqīnɡ骤雨zhòu yǔ窒息zhìxī吹嘘chuī xū荧光yínɡɡuānɡ 筋疲力尽jīn pílìjìn 和颜悦色hé yán yuè sè 第十三课《背影》 迂腐yūfú 擦拭cāshì搀扶chānfú 交卸jiāo xiè 狼藉lánɡjí游逛y?u ɡuànɡ赋闲fùxián 簌簌sùsù 踌躇ch?u chú马褂mǎɡuà蹒跚pán shān 颓唐tuítánɡ琐屑suǒxiè 触目chùmù伤怀shānɡhuái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篇目练习(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所有重点文言文篇目练习(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指南 1.本文是孟子的一段游说之辞。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 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强有力地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3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4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2.写法上,第一、二段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 辩驳的力量。第一段用了六个“于”、五个“举”字,来概括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 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的六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 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三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 起,进而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在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 惕,而国家一旦遇到内忧外患便顷刻间走向灭亡。这种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 扩展、深化了论点的丰富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巩固检测 一、默写 1.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佛乱其所为…… 3.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_________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5.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词语解释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间: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 3.衡于虑.,而后作虑:____________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____________ 5. 管夷吾举.于士举:____________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____________ 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__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入: ____________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入: ____________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入: ____________ 7.行.佛乱其所为行:_____________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行:_____________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行: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沪教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沪教版附答案) 一、文言文(共28分) (一)默写(10分) 1、,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2、昨夜江边春水生,。《观书有感》?3、纸上得来终觉浅,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4、,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5、当年万里觅封 侯, 。《诉衷情》 (二)古诗赏析。(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词中“天下事”是指。(2分)?8、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写给挚友陈同甫,并与之共勉的作品。?B、“壮词”是指战前豪迈出征的“雄壮”与战场奋勇杀敌的“悲壮”。 C、“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接受检阅的画面。? D、“可怜白发生”一句包含着作者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6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9、本文选自《》,作者是清朝的书法家、文学家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2分) 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第一段提出论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B、第二段以名人事例强调深入研读的重要性。?C、第三段以读史为例阐明反复诵观的必要性。?D、文章作者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深入研究。

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字词整理

溃 kuì 退 泄 xiè 气 督 dū 战 要塞 sài 业已 yǐ 荻港 D ígang 歼 jiān 灭 摧枯 k ū拉朽 xi ǔ 锐不可当 dāng 颁 bān 发 遗嘱 zhǔ 建树 仲 zhòng 裁 cái 巨额 卓 zhuó 有成就 凌 líng 空 翘 qiáo 首 酷 kù 似 sì 潇洒 轻盈 yíng 悄 qiǎo 然 由衷 zhōng 新秀 屏 bǐng 息敛 liǎn 声 眼花缭 liáo 乱 如梦初醒 桅 wéi 杆 浩瀚 hàn 娴 xián 熟 咆哮 紧绷 镌 juān 刻 一丝不苟 gǒu 白手起家 殚 dān 精竭 jié 虑 挟 xié 樱花 绯 fēi 红 宛 wǎn 如 掌故 落第 畸 jī 形 不逊 xùn 匿 nì 名 诘 jié 责 呜呼 凄然 教诲 huì 油光可鉴 jiàn 杳 yǎo 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 wù 痛疾 烂熳 màn (烂漫) 喝采(喝彩) 溺 nì 佃 diàn 农 劳碌 私塾 周济 宽厚 仁慈 连夜 慰 wèi 勉 miǎn 不辍 chuò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妯 zhóu 娌 li 颊 黝 yǒu 黑 粗糙 崎岖 平庸 滞 zhì 留 愚钝 dùn 器宇 蒙昧 酒肆 sì 缰绳 轩 xuān 昂 áng 胆怯 藏污纳 nà 垢 gòu 正襟 jīn 危坐 入木三分 鞘 qiào 诚 chéng 惶 huáng 诚恐 髭 zī 髯 rán 绺 liǔ 鬈 quán 禁锢 伯爵 jué 侏 zhū 儒 rú 锃 zèng 亮 盎 àng 然 微妙 燥 zào 热 沥 lì 青 骤 zhòu 雨 窒 zhì 息 吹嘘 荧 yíng 光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炽 chì 热 2017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字词复习 1.消息二则 . . . . . .. . . . .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 . . . 3.“飞天”凌空 . . . . . . . . . . 4.一着惊海天 . . . . . . . 5.藤野先生 . . . . . . . . . . . . 6.回忆我的母亲 . . . . . . . 7.列夫托尔斯泰 . . . . . . . . . . . . . . . . . . . . . 鹤立鸡群 8.美丽的颜色 . . . . . . 景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 所向披 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 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