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近代時期的認識與發展

中醫腫瘤學是中醫藥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幾十年來中醫學、西醫學、生物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促進了它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學科,其所涵蓋的內容包括了腫瘤的起因,發病、診斷方法、治則、治法與康復、抗癌中草藥的篩選及作用機制,特別是中醫腫瘤臨床治療學的研究發展非常快,並且取得可喜的成果。

一、中醫腫瘤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近幾十年來中醫腫瘤學經歷了一個理論探索與飛躍的變化,眾多的醫家對我們祖先留下的中醫治療腫瘤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問世,為今天我們用中醫藥治療腫瘤提供了方便與依據。對中醫腫瘤學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診法的研究

舌診是中醫診病的一種獨特方法。許多資料表明,惡性腫瘤病人的舌質有明顯的變化,而且隨著治療後病情的好轉,舌質也會向好的方面轉化。如原發性肝癌病人的舌兩邊有“肝癭線”,一些病人在手術治療病情好轉後,“肝癭線”消失。有學者研究發現患有消化系統和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的病人,常常于口唇內出現紫色斑點,手指甲出現黑紋或紫紋,並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黑紋或紫紋的指甲數量增多,範圍擴大。胃癌患者的舌象變化明顯,有瘀斑,瘀暗,紅絳,青紫,舌苔厚。食管癌以青紫舌為主,約占69.5%。肺癌患者也以青紫舌為主。通過內窺鏡與舌診對照觀察食管癌病人的舌象變化,發現早期食管癌病人的舌質呈粉紅色,苔薄白而潤滑,偶有暗紅或青紫;中期食管癌病人以暗紫紅舌,肥胖,齒痕,舌面粗糙,苔垢,尤以舌根部綠豆樣丘疹為其特徵;晚期食管癌的病人灰暗舌,苔剝落或龜背樣裂紋,厚苔,尤以舌根部扁平丘疹和暗青舌為其特徵。一些研究表明,舌苔增厚與腫瘤有一定的關係。有學者收集了125例患有不同腫瘤病人的唾液與71例正常人的唾液進行比較,結果腫瘤病人唾液中的h-EGF含量高於正常人,並且厚苔者h—EGF的含量也高於薄苔者。EGF又稱表皮生長因數,可以通過與其相應的配體—受體結合,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王濟民統計了16865例癌症患者的舌象,認為青紫舌、裂紋舌、膩苔、剝脫苔等對癌症的診斷與預後有一定的意義。

三、治法的研究

使用中藥治療腫瘤已從單獨地在臨床上使用、觀察療效發展到研究其治療原則、方法、作用機制,從複方的使用到單味抗腫瘤藥物的篩選,以及到提取抗腫瘤藥物的單體。研究人員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層次研究抗癌中藥的機制、療效、治療方法和防止副作用的出現。

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可歸納為祛邪與扶正兩大治則。祛邪方面又可分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除痰散結、消瘤破積、外治抗癌等治法,茲分述具體治療大法於下:

(一)清熱解毒法

惡性腫瘤病情險惡,癌塊潰破則流血滲液腥臭,潰而難收,歷代醫家稱為“惡瘡”、“毒物”,認為是內有邪毒留著,鬱久化熱所致。如宮頸癌病人的五色帶下臭穢;肝癌患者煩熱黃疸,邪熱迫血妄行則吐血或便血;肺癌出現膿血痰;結腸癌見膿血便;白血病的吐衄發斑等等,並伴見發熱、五心煩熱,口渴溺黃,便結或帶下,舌紅苔黃,脈數者,皆為熱毒蘊積,治宜清熱解毒。此法在臨床腫瘤病治療中使用較廣泛。這裏所講的熱指裏熱證,裏熱證由於病情發展變化階段的不同,以及患者體質情況的

差異,臨床症狀可以有各種表現,因而處方用藥亦有不同。如以氣分實熱為主者宜兼用瀉火藥,以血分實熱為主者宜用涼血藥,屬瘀熱者宜配活血化瘀藥。所選用的藥物除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外,還兼有抗腫瘤的效果,本類藥物有較廣泛的藥理效應。本書所載清熱解毒藥物在體內及(或)體外均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或間接抑、殺腫瘤細胞的作用。如從長春花、三尖杉、喜樹、青黛、漢防己中分別提取長春花堿類、三尖杉酯堿類、喜樹堿類、靛玉紅、漢防己甲素等,皆為療效較肯定和藥理研究較深入的抗癌藥。有些藥物不但有抗腫瘤的效果,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漢防已、穿心蓮等,能提高單核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山豆根等藥物組成的複方與化學藥物同用,初步見到能增強化學藥物的治療效果;漢防己、青黛等配合放射治療有協同作用;某些清熱解毒藥尚能影響機體內分泌系統,如白花蛇舌草可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而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提高化學藥物的治療效果,這些機制可能有助於說明清熱解毒藥對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的增效原理。本類藥物多有較廣的抗菌譜,有消炎、退熱、散腫、排毒或中和毒素的作用,有的能抑制病毒。通過觀察感染瘤株及未感染瘤株的生長情況和進行動物試驗,發現炎症和感染是促使腫瘤擴散惡化的條件之一,由於這類藥物能控制腫瘤周圍炎症和其他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能有助於控制腫瘤的發展。目前在用中藥治療腫瘤中,使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較多,主要是取其有祛邪作用,對腫瘤細胞有直接的殺滅作用,對腫瘤引起的發熱有較好的效果。清熱解毒藥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影響運化,損傷陽氣,服用時間過長和用量過大,對身體會產生不良影響。凡脾胃虛弱、胃納不佳、腸滑易瀉及陽氣不足的患者宜慎用,或適當輔以健脾藥。

(二)活血化瘀法

人身氣血運行於臟腑經脈、四肢百骸,升降出入,流暢無阻,氣血相依,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若氣鬱、氣滯、氣聚等皆能凝血成瘀,出現積聚腫塊。明?董宿原《奇效良方?積聚門》謂“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裏不散,津液凝澀滲著不去,而成積矣。”清?王清任《醫林改錯》指出:“今請問在肚腹能結塊者是何物?若在胃結者,必食也;在腸結者,燥糞也。……腸胃之外,無論何處,皆有氣血。……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說明腫瘤的形成與氣滯血瘀有關。由於血行不暢,瘀血凝滯,“不通則痛”,患者每有固定性疼痛,疼痛時間較持續而頑固,因血行不暢或局部瘀血故可見顏面暗晦,指甲及皮膚粗糙無光澤,舌質瘀暗、舌面瘀點或瘀斑、舌下靜脈瘀血等,屬血瘀者宜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臨床上氣滯可以導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氣滯,故本類藥物常與行氣藥同用,以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又血遇寒則凝滯,對寒凝血瘀者宜配溫裏藥以溫通血脈。活血化瘀藥依其作用強弱又可分為和血、行血、破血之類,前者藥性較平和,後者較為峻猛。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腫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改善微循環,某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有直接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臨床上放療時配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可以減輕或防止放療後出現的纖維化。活血化瘀方藥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液迴圈,增加血管通透性,軟化結締組織,消炎止痛,可能改善實體瘤局部的缺氧狀態,提高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國外資料指出,由於癌瘤周圍有大量纖維蛋白沉積,並形成纖維蛋白網路,使抗癌藥物和免疫活性細胞不易深入瘤內。因而癌組織周圍纖維蛋白的積聚,是癌細胞得以在體內停留、生長、發展,最後形成癌塊或轉移灶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活血化瘀藥具有增強纖維蛋白溶解性和降低纖維蛋白穩定性的作用,從而可能防止或破壞腫瘤周圍及其癌灶內纖維蛋白的凝集。通過改善腫瘤組織的微循環及增加血流量,使抗癌藥物、免疫淋巴細胞到達腫瘤部位,發揮抗癌作用,並能提高抗體水準,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有助於減輕症狀,消除腫塊。有人認為惡性腫瘤病人血液中的血清蛋白(主要是纖維蛋白、免疫球蛋白)、脂質、血小板的異常等可使血液迴圈處於“高凝狀態”。上海觀察71例惡性腫瘤患者,發現其血液流變性異常,即血液粘滯度偏

高者占59.15%,所以腫瘤患者常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對於惡性腫瘤的轉移,血凝異常已作為重要因素之一而引起充分的重視。活血化瘀法通過其促進血液迴圈,能減弱血小板凝聚性,降低惡性腫瘤病人的血液粘滯度,使癌細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著床、種植,減少惡性腫瘤擴散和轉移的機會,如活血化瘀藥莪術就有比較肯定的抗癌作用,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瘤細胞的免疫原性,改善微循環等作用,為活血化瘀法的抗癌機制研究初步提供了佐證。另一方面,有人提出由於包裹腫瘤的纖維組織的溶解破壞,也給腫瘤細胞的擴散創造了條件,若單獨使用無抗癌作用的活血化瘀藥有可能促進腫瘤擴散,故本類藥物應與抗癌藥配合使用為宜。在使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時要注意機體的情況,凡正氣不足者應酌情配伍補益藥物以扶持正氣。對出血患者、月經過多以及孕婦等,皆宜謹慎使用。

(三)除痰散結法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肺津液不布,功能失調,水濕內停,兼之邪熱熬灼,遂凝結成痰。中醫學中痰的概念較為廣泛,認為“頑痰生百病”。古人還有“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的論述,故腫瘤每與“痰滯作祟”有關。臨證常見痰熱在肺則咳喘吐膿血(如肺癌);在食管、胃脘則嘔穢痰涎,飲食難進(如食管癌、胃癌);流竄皮下肌膚則成痰核、瘰鬁、癭瘤、乳石癰(如腫瘤頸部淋巴結轉移、淋巴肉瘤、甲狀腺瘤、乳腺癌等);痰飲氾濫、痰熱瘀結經絡則足腫、腹水或黃疸(如肝癌),等等,並伴見脘腹滿悶,痰涎難咳,舌苔白厚或膩濁,脈滑。治宜化痰軟堅,除痰散結。痰的成因很多,從其性質來講,又可分為濕痰、燥痰、熱痰、寒痰、風痰、老痰等。《景嶽全書》告誡“見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為正本清源之法,若肺熱薰蒸生痰者宜清熱除痰;燥邪傷肺、津液被灼、津灼成痰者宜潤燥除痰;脾不健運,蘊濕成痰者宜配健脾燥濕藥;腎虛水泛成痰者又宜配溫腎壯陽藥;又氣滯易於生痰,痰鬱則氣機亦阻滯,故除痰散結藥中亦常加入理氣之品以調暢氣機。本類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殺腫瘤細胞的作用,善於消散囊腫及其他良性腫瘤,亦可能有減少或控制惡性腫瘤周圍炎症分泌物的作用。

(四)消瘤破積法

不少腫瘤在體內表現為癥瘕積聚,盤根錯節,留著不去,腫塊與日俱增,此時邪氣熾盛,治宜消瘤攻堅、通利破積之法,以蕩滌積滯、推陳致新、潰散癌塊。符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其實者,散而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實者瀉之”、“堅者削之”、“留者攻之”的治療原則。本法適用于各種腫瘤初、中期腫塊明顯、形體壯實、正氣未虛者。伴有熱毒證候者每與清熱解毒藥合用,以加強泄熱、潰堅、解毒之功效;邪實正虛者宜配補益藥用;癌瘤積聚多伴有血瘀,故本法常與活血化瘀藥合用,如大黃蟅蟲丸等。本類藥物都有一定的抑殺腫瘤細胞的作用,一部分藥物如蟾酥、蜈蚣、甜瓜蒂等在適量時尚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可能起到促進腫瘤消退的作用。由於本類藥物功效峻猛,且多有毒,對人體的正氣有一定的損害,給藥時應嚴格掌握份量及療程。當病邪已去大半,機體虧虛時應注意顧及正氣,使祛邪與扶正有機地結合使用。凡孕婦及體弱者宜慎用。

(五)扶正補虛法

《素問?刺法論》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強調了正氣對疾病的發生和防禦的重要意義。惡性腫瘤發病迅猛,邪毒囂張,證情險惡,病人多具有進行性消瘦乃至惡病質的特點,並出現陰、陽、氣、血偏虛的見證。人體氣血陰陽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陽虛者多兼氣虛,氣虛者又易導致陽虛,氣虛和陽虛常表示機體功能的衰退;陰虛者每兼血虛,而血虛又易導致陰虛,血虛和陰虛常表示體內精血津液的損耗。扶正培本就是指扶助人體的正氣,調節陰陽、氣血的不平衡,它可以提高患者抵禦腫瘤的能力,控制腫瘤的發展。明?李中梓《醫宗必讀?積聚篇》說:“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

早在宋元期間成書的《衛生寶鑒?卷十四》雲:“養正積自除,……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扶正補虛法的應用除了辨陰陽氣血之虧外,還要辨虛在何髒而採取相應的治法,故《難經?十三難》說:“治損之法奈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惡性腫瘤的論治,應注意祛邪中不忘扶正,扶正與祛邪結合。對於癌症患者來講,健脾益氣和調理脾胃是扶正補虛的重要內容,必須時時顧及“胃氣”,因為“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指出“脾是元氣之本,元氣是健康之本”。所以張仲景提出“脾旺不受邪”之說。食欲不振,脾不健運是癌症的通病,加之癌腫消耗體力,更加促進機體衰竭,只有脾胃健運,使“生化”之源不竭,才能耐受祛邪藥物之攻伐。扶正補虛法的運用,必須仔細分辨體內陰、陽、氣、血的孰盛孰衰,決不能不分陰陽、氣血的盛衰而採用面面俱到的“十全大補”,要把扶正與祛邪辨證地統一起來,扶正是為祛邪創造必要條件,要以中醫辨證論治的原理與方法來權衡扶正與祛邪之間的輕重緩急。在惡性腫瘤的臨證中,以氣虛及陰虛較為常見,故益氣養陰法也比較常用。然而癌症的病情複雜,變化也較迅速,在疾病的不同時期,要分別主次。故《內經》著重指出“謹察陰陽,以平為期”,強調了辨證的重要性,如腫瘤經放射治療後,常可出現“火毒內攻”或“陰虛火旺”之證,見口鼻焮熱,咽幹喜飲,小便短黃,心煩納少,舌紅少苦,脈象細數等證候,治宜養陰清熱,或養陰潤燥;有時出現口渴而不喜飲,怠倦乏力,短氣納呆,白細胞減少,脈數而無力等脾氣虛或脾氣虛兼有腎陽虛的證候,此時就應少用寒涼陰膩之品,宜予補脾益氣,或益脾氣、養腎陰兩者兼顧,每每強調使用血肉有情之品及飲食調養,重用參、芪之類以益氣培本。總之,有是證而用是藥,但由於“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故在補陽時避免耗陰,在養陰時防止礙陽,不僅如此,《景嶽全書》還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就是這個道理。扶正補虛藥依其各自不同的功效可分為下列四類:

1.益氣健脾藥能調中補氣,與補血藥同用有補益氣血、扶助正氣、增強體質的功效,常用藥物有黃芪、人參、白術、靈芝等。

2.溫腎壯陽藥能溫補腎陽,根據“陰陽互根”的理論,本類藥常與補腎陰藥配伍,常用藥物有刺五加、鹿茸、附子、淫羊藿等。

3.滋潤補血藥能滋補填精生血,常與益氣健脾藥配伍以增強補血功效,用於體弱血虛者,常用藥物有當歸、熟地、阿膠等。

4.養陰生津藥能滋養肝腎及肺胃,育陰增液,用於腫瘤呈現陰虛者,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中出現火熱內灼、耗陰傷津時也每應用本類藥物,如屬氣陰兩傷者則配補氣藥同用以益氣養陰,常用藥物有天門冬、人參、生地等。

惡性腫瘤病人免疫力低下,中醫的扶正固本法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抗突變,對細胞內的核酸、蛋白質合成和環核苷酸的代謝和產生有影響。在臨床上扶正固本法可以提高惡性腫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防止復發轉移,提高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

臨床資料及實驗證明,中醫扶正培本與增強或調整機體免疫功能有關。前已述及機體的免疫狀態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細胞免疫水準的降低和巨噬細胞吞噬能力的抑制,是腫瘤發病的重要內在因素,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常導致腫瘤發生率增高,或使已存在的腫瘤迅速發展。扶正補虛藥可提高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均有促進作用,又多有促進垂體—腎

上腺系統功能的作用,有的還能增加細胞中環磷酸腺苷及調節環磷酸腺苷與環磷酸鳥苷的比值,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六)外治抗癌法

本法包括外用中草藥及針灸治療惡性腫瘤。部分腫瘤在中醫學屬癰疽瘡瘍腫毒的範疇,歷代外科名家創立許多有效的外治膏、丹、丸、散,常選用金石礦物類及芳香走竄類藥物,辨明機體的寒、熱、虛、實,藥物亦配以溫、涼之性,通過外治敷貼,可以化散其毒。不令壅滯、消瘤潰堅。如用信棗散、鴉膽子外用治療宮頸癌,用皮癌淨、豬屎豆外敷治療皮膚癌、淋巴轉移癌等;用藥煙吸入法治療肺癌、鼻咽癌;用清熱解毒藥或瀉下逐水藥外敷治療肝癌或肝癌腹水等,每每取得效果。現在,人們利用外治法的熏、洗、敷、貼、滴、吹等方法,治療皮膚、五官九竅等淺表部位的癌腫,有良好的止痛、消塊、逐水的作用。近10多年針灸治療腫瘤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現已觀察到腫瘤病人經穴感應呈偏亢狀態;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和睾丸瘤施灸可以抑制其移植成活率,施灸皮膚的提取物對瘤細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目前已有用針灸治療癌瘤使症狀緩解和病變消失的個案報告。

四、抗癌中草藥研究現狀與評述

《神農本草經》記載一類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如大黃能“破癥瘕積聚”、斑蝥能“蝕死肌、破石癃癥瘕”、苦參“主……癥瘕積聚”、夏枯草能“破癥,散癭結氣”,是我國古代較為全面的總結抗腫瘤中藥的專著。迨至《傷寒雜病論》、《千金要方》、《普濟方》、《和劑局方》、《本草綱目》、《外科正宗》、《醫宗金鑒》、《外科證治全生集》等,皆在抗腫瘤中藥的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抗癌中藥的系統研究,則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使傳統中醫藥與現代醫藥學相結合,才得以跨進一個新的階段。

從1955年開始,全國各地從發掘流傳民間的單驗方著手,篩選了近3千餘種中草藥,對百餘種中草藥進行了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這些抗癌中草藥和複方,按照防治癌瘤的作用和途徑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1.對癌細胞有直接抑殺作用並經臨床驗證有效的中藥如從青黛中提取有效成分靛玉紅治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總有效率60.65%,配合清肝化瘀及健脾消食中藥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各20例,其完全緩解率及有效率分別為65%、90%與25%、70%,無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從三尖杉屬植物提取的三尖杉酯堿對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有較好的療效,總緩解率可達84.1%,其優點是同其他多數抗白血病藥之間無交叉抗藥性。莪術是活血化瘀中藥,提取1%莪術油注射液治療子宮頸癌459例,其中I~Ⅱ期343例有效率70.7%,Ⅲ~Ⅳ期116例,總有效率55.1%。從斑蝥中提取斑蝥素,衍生甲基斑蝥胺、去甲斑蝥素等,治療原發性肝癌344例,有效率為58.6%,治後1年生存率為30%,治療期間未出現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從冬淩草中提取冬淩草甲素治肝癌31例,治後1年生存率12%,2年生存率l0%。冬淩草糖漿對各期食管癌均有一定療效,可減輕症狀,使部分病人的腫瘤縮小並延長生存期。其他如喜樹(含喜樹堿)治肝癌;鴉膽子(含鴉膽子油)治宮頸癌及肺癌;山慈菇(含秋水仙堿)治乳癌;藤黃(含藤黃酸)治療皮膚癌、惡性淋巴瘤;甜瓜蒂(含葫蘆素)治療肝癌等,皆有較好的療效。這類藥是抗癌中藥研究的重點,有的已先後鑒定並批准投產,莪術和斑蝥還作為我國研製的抗癌藥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藥典(草案)》。

從中草藥中尋找更多有效的抗腫瘤藥物是目前腫瘤治療的研究熱點。從原來使用中藥複方製劑治療腫瘤,到現在使用從中藥中提取的單體治療腫瘤,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

2.有一定抗癌作用,能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時間的藥物:本類藥物繁多,為民間習慣及臨床醫師常用的中藥,如清熱解毒類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七葉一枝花、石上柏,活血化瘀類的腫節風、大黃、田七、澤蘭、徐長卿,消瘤破積的蟲類藥如蟾酥、蜈蚣、守宮、水蛭、土鼈等;多數抗癌中成藥也歸屬本類,如鶴蟾片治療支氣管肺癌的臨床研究獲1986年全國中醫藥重大科研成果乙等獎,單用治療62例Ⅲ、Ⅳ期肺癌,總有效率62.9%,1年生存率16%,中數生存期8個月,治後生存品質明顯提高;其他如蓮花片治肝癌,大黃蟅蟲丸、化癥回生丹、片仔癀、雲南白藥、平消片等治療消化系統腫瘤,六神丸、梅花點舌丹治頭頸及口咽部腫瘤,西黃丸、小金丹治胸腹腫瘤及惡性淋巴瘤等,皆取得較好的療效。動物實驗還證明西黃丸、六神丸等有較好的抗急性白血病作用。

3.通過增強機體防禦能力而起一定抗腫瘤作用的藥物:本類藥多數屬於扶正補腎方藥,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如促進淋巴細胞增殖,活化T淋巴細胞,增強巨噬細胞功能,延長抗體存在時間,調節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調節其與環磷酸鳥苷(cGMP)之比值,包括人參、黃芪、女貞子、冬蟲草、海參、燕窩、絞股藍,以及真菌類如豬苓、靈芝、香菇、猴頭菇、雪耳等,在癌症綜合治療中可以減輕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的毒副反應,改善機體免疫狀態,用於晚期或終末期癌症,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時間。有的藥物如黃芪、冬蟲草、海參、絞股藍、豬苓等,尚含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成分,成為兼具提高免疫功能和抗腫瘤作用的“扶正祛邪型”藥物。中醫學強調“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養正積自除”,因此,扶正補腎中藥可望廣泛應用于未來防癌和抗癌的綜合治療。

4.抑制致癌作用及探索治療癌前病變的中藥:從廣義而言,腫瘤包括一大類類型既不相同,表現也迥然而異的疾病,它是由於多種不同的內、外因素協同作用而引起的機體組織細胞發生一系列質的改變,形成異常的反應性增生,因其生長特性及對人體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從正常組織至出現異常的反應性增生乃至出現惡性腫瘤,可以經歷數月、數年或幾十年,因此,常把各個組織器官中具有惡變傾向的不典型增生視為癌前病變,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萎縮性胃炎並腸上皮化生、肝炎後肝硬變、子宮頸鱗狀上皮增生、外陰白斑、乳腺纖維腺瘤、交界性黑痣等,在食管癌高發區探索應用六味地黃丸、冬淩草治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取得滿意療效,如服六味地黃丸者取得85%的好轉率,對治療組58例隨訪5年,服藥組癌變率明顯低於對照組;用小建中湯治療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斑蝥酊外搽外陰白斑,小柴胡湯或木雞沖劑預防肝硬化癌變等,皆有較為肯定的療效。新的研究還表明,體內有害自由基的生成對機體正常組織的損害加速了衰老和誘發癌變的過程,體液中水分子經電離輻射和在微量過渡金屬離子催化下可以生成超氧陰離子和羥自由基,機體內各組織細胞膜和亞細胞膜(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分子構成的脂質雙層結構,含有不同類型的脂質酸,在超氧陰離子和羥自由基的啟動下,極易誘發脂質過氧化作用,破壞膜的完整性,損害生理功能;自由基對細胞內核酸分子的損傷可引起複製、轉錄和翻譯紊亂,導致突變,是癌變早期誘發因數。實驗提示補腎類中藥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等具有清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本類藥物對於探討抑制致癌作用、防止細胞的逆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孕育中醫腫瘤學的中醫藥學蘊涵著豐富的哲理。中醫腫瘤學立足中醫自身的學術優勢,感受近代科學發展和中西醫學滲透交融,提出中醫腫瘤學的學術內涵源於《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歷代各家學說和臨床經驗奠定了以臟腑經絡學說為核心的認病辨

證施治原則,而經過臨床驗證、理論更新而日趨完善的中醫腫瘤學術體系建立後,已作為有效的抗癌手段進入自己的角色,如在癌前病變、臨床治療、康復治療中的廣泛參與,或在某種癌瘤或某一病期的療程中擔任主角,使中醫藥抗癌研究出現前所未有的學術繁榮局面。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辨证施治为核心。而癌症的发生,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程为中医药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其次,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领域还包括多个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等。第三,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若思路对头、应对有序、组合有方的话,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在这方面,中医药学将大有作为。总之,在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中,中医学有极其重要

的一席之地。走出“传统疗法”的一些误区传统中医药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性探索所积累的知识体系,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决性”实验的检验,故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或经验。尤其是当前有些广告的宣传性词语,值得引起人们注意。以毒攻毒传统的“以毒攻毒”,并非中医药治癌之优势。因为中药中许多毒药,它们的毒性是明确的;但有否抗癌药性,或者说临床是否真的有抗癌功效,是需要打问号的(根据分析,在动物实验中,得出某种提取成分有抗癌性和临床真实个体身上有否抗癌性,许多情况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后者却较难得出阳性结论)。退一步说,真的“以毒攻毒”,不如找化学合成抗癌药更妥当些。这些药物的问世,毕竟经历过较严格的药理学筛选与实验。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抗肿瘤很长一段时间也很时髦,但有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对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药不仅会促使肝内转移,而且容易诱发大出血,导致肝昏迷。一些实验结果也证实,活血药使用不当,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与转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慎之又慎!软坚散积“软坚散积”也是常用抗癌疗法,而且以往是作为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部分甲状腺肿瘤是“碘”依赖性的,而软坚药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藻、昆布等,故这些自属禁忌!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如果中医是主流医学,大多数癌症病人是不会死的。这当然是有条件的:不手术;不化疗;不放疗;但可以做不伤害性的检查。 中医治病研究天地人的关系,就是从生命生存的规律入手。生命的最重要的规律是什么?就是承认生命必然死亡。因此,中医认为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无论哪一个器官功能衰竭,都必然会死亡。中医不阻止死亡的自然产生。西医尽管承认死亡之不可避免,但是它的做法表明,他们认为可以阻止死亡。我们可以从西医的许多死亡统计报告中看出。他们总是这么说:现在每年死于心脏病的有多少,死于癌症的有多少,死于肾脏病的有多少……就是没有死于衰老的。死于衰老是什么意思?就是正常的死亡率。这些统计,他们从不排除正常的死亡率是什么原因?其目的就是拿病死者来恐吓活着的。他们就可以借研究治病来向国家、向人民要经费,掏人们裤袋里的钱。当然,西医医学不是医生或医院向老百姓掏钱,而是他们背后的一个医药财团。西方医学实质是医药财团手中的木偶。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现代西方的非主流的医学家们和研究者。有本书叫《现代医疗批判》,作者霍恩?罗斯,讲得最清楚不过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医学研究,把这个内涵联系起来。我在2008年11月,在北京开的“原创中医复兴论坛”上发言,突然想到了“市场医学”这个概念。我说:“现在的医学,可以叫做市场医学。市场医学究其实,是个怪物!因为,医学是要命不要钱的,市场是要钱不要命的,结合起来,岂不就成了怪物?!” 治病是为了生命与健康。可是,西医不研究生命与健康,而去研究尸体与细菌。他们认为尸体上有生病的原因。人生病死了,他们就解剖死了的人,研究生病的道理。他们的病理学家,在尸体的某些部位的改变上,判断分析生病致死的道理。外伤致死是可以用这种方法的,而人老或生病致死用这种方法却是错误的。癌症致死论就是这样的思想条件下分析出来的。生、老、病、死,这本来是一个自然过程。人活着是依靠各种器官功能的活动。这些活动就像一条相互衔接的链条在不停地转动。死亡,就像这链条的中断。老了,各种器官的功能由于某一种原因发生中断造成的。因此,用解剖尸体来判断老了死亡的原因,是不准确的。过去有的人老了生了病,未死之前却交代把尸体交给病理学家去检查死亡的原因,有巧查上了尸体上有癌肿块,就把这肿块判断为致死的原因。 癌症致死是因为手术(包括化、放疗)治疗引来的死亡,医学却把这个责任推给所患的疾病——癌症。没有人揭穿把手术称为除根术的错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病灶,而不能切除患癌的原因。既然原因未除就能够复发,而且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因为已经经过了手术的摧残,抗病能力已大大减弱。可见把称之为“除根术”就是一种明显的欺骗。“除根术”这个概念不无有市场的因素——为了吸引病人。如果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不能有假。而现在这个“手术除根”却是个明显的假货!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恐癌心理。现在大多数人不是

中医治疗肿瘤的四个原则

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 1.扶正培本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分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2、白介-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 根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单体药理研究和人体正气的研究把扶正培本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一原则。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都认为血瘀对肿瘤的发生起很大的作用,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二大原则。 3.抗癌解毒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内的毒邪有关,尤其是痰凝湿阻、郁久化火、火毒内蕴、凝滞不化,渐成肿块。另外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有邪毒在体内郁滞不能外达。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肿瘤发生时往往是某些外因激活了体内致癌毒素,从而造成人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理论、实践和实验都证实解毒药物都有肯定的抗癌作用,所以我们把抗癌解毒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又一大治则。 4.辩证施治 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治疗上采用相同的治则,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它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变化,所以我们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主要治则,结合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种进行加减,研制成治疗各种脑部肿瘤的一系列药物。

战胜疾病—— 一位中医十几年治疗癌症的经验总结

战胜疾病——一位中医十几年治疗癌症的经验总结 2013-7-10 战胜疾病——一位中医十几年治疗癌症的经验总结 1、癌症病人舌苔大部分是薄白,舌质淡。其它的腻苔,黄腻苔,光剥苔很少见。

2、癌症病人九成是大便干。大便稀的比较少。病人手术后,凡大便次数多的,大便稀的,效果好。这个腹泻我认为是病人自体排毒,不能治疗。曾有一个食道癌术后三年的病人,让我治腹泻,我对他说,不是治不好,而是不能治。你现在除了腹泻,别的啥事没有,你治腹泻干吗,那是你的身体排毒呢。病人说,腹泻后觉的没劲儿。我说没劲儿也不能治。 这位病人很不高兴的走了。停了十多天,又来了,说医生,我后悔呀,我找别的医生把腹泻治好了,现在不能吃饭了。我只好开药给他,吃后又腹泻了,当然也能吃饭了。象这样除了拉肚子,别无毛病的癌症病人,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他。一般病人是不会复发和转移的。但要是治的病人不拉肚子了,那就麻烦了。我常给病人讲,癌症啊,不怕大便稀,就怕大便干。病人大便干咋办呢?小陷胸汤就不错。 3、【肝癌的治疗】上,配合介入十分必要。凡是介入1次或2次后吃中药的,失败的极少,好多病人都过了三年了,有的都六七年了,还很好。肝癌的西医治疗,数介入效果好,但不能按西医的要求一个月做一次,一般做一到两次就行了,然后吃中药,疗效理想。有的病人两三年后肝上又长了肿块,没事,再做一两次介入,然后吃中药又没事了。不介入光吃中药的,十个里也就好一两个,比起介入后再吃中药疗效差远了。

4、有的癌症出血,比如肺癌痰中带血,要用活血化瘀的药。我县一个肺癌,痰中血丝好几个月,一直没控制住,我让他吃了点水蛭,很快就不出血了。我现在很少用云南白药来止血,总感觉这个药效没有十年前好了,加量服用也不理想。有时候用三七粉,效果还可以。 5、化疗期间我从不让病人吃中药。以前有个病人肺癌,吃中药很好,偷偷去化疗,边吃中药边化疗,结果骨髓抑制死在医院了,家属问医院要说法,医院说是中药引起的骨髓抑制。所以后来我就不让病人化疗时吃中药了。但放疗时可以。这时一加一大于二。有个吕村的食道癌,放疗时吃中药,放疗后,医生说他的效果是多少年来最好的。当然西医不知道他吃中药了。把他的片子都放到医院的宣传栏了。 6、癌症这个病,年龄越大越好治。只要70岁以上的,十个里好七八个是不成问题的。40岁以下的,难度就大了,十个里能好一两个就不错了。宫颈癌最好治,乳腺癌是第二好治。难度最大的是白血病,难度第二的是胰腺癌,难度第三的是卵巢癌。我治过年龄最大的是鹤壁一个90岁的食道癌。吃了60副中药就好了,93岁时进屋摔了一跤,死了。忘了一句话,鼻咽癌也好治。 7、癌症病人不能过分增加营养,营养越丰富,癌细胞长的越快。我要求病人任何补品,营养品,保健品都不能吃,就连阿胶也不能。西药里的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胸腺肽,干扰素都不能用。有个病人光白蛋白就输了45万。来时全身扩散。邯郸有个乳腺癌,吃中药效果很好的,就是有贫血,他丈夫嫌好的太慢,就给她输了两袋血,还给我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1、夏枯草:应用于淋巴癌或者其他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效佳,常用量30--100克。取其解毒散结之效。 2、天花粉:一般应用于癌症肿块破溃,症见浓汁略稠,有臭味。如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等。用量一般15--60克,取其消肿排排脓之功。另外用于各种癌症引起的咽干,口渴,咽痛效果亦可,取其清热生津之效。 3、皂角刺:用于癌症肿块未溃或者已溃,未溃者引之消散,已溃者引之排脓。常用量30--60克,量小无效。 4、鸡血藤和石韦:此两味为对药,用于放化疗治疗癌症时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这是沈绍功家传经验,验证于临床,经得起重复。无论是白细胞还是红细胞等减少均效。常用量鸡血藤15克,石韦10克,石韦不能应用量大,对肾有刺激。由于是家传,用药机理无法解释。 5、石菖蒲和郁金:用于改善癌症病人的忧郁情绪,是沈氏所传的对药,我加于治疗癌症方药中,对神情抑郁,悲观的癌症病人确实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常用量是每味药各10克。 6、山慈菇:现代医学证实,山慈菇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治疗癌症的高效药物。能治疗多种癌症,如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甲腺癌其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打粉应用,6--15克左右,我常常作为治疗癌症的基础用药,基本上每方必加。 7、牡蛎、浙贝母,玄参:此三味药既是程钟龄的消瘰丸,凡是没有破溃的癌瘤大多加用,效果非凡。一般用量:生牡蛎30克,玄参15克,浙贝母6--12克;生牡蛎和浙贝母最好打粉应用,效果较佳。浙贝母也可以应用川贝母,平贝母和大贝母代替,但川贝价格昂贵。大贝母散结的效果比较优良。我现在正尝试应用,而且价格比较便宜。 8、生黄芪:生黄芪具有托毒生肌之效,不论虚实寒热之癌瘤都可以应用。一般用量30--200克,破溃的用量应该大些,如治疗乳腺癌已经破溃溃烂,应用量多在百克以上,同时还输液黄芪注射液30毫升,相当于生药60克。我们一般作为治各种癌症的基础用药,作为各种抗癌药的一个动力。 9、仙鹤草:现代医学研究其有抗癌之效,我把其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基础用药。用量15--100克不等,仙鹤草不单是一味止血收涩之药,其补虚之功亦宏,有类似于激素样作用,干祖望称仙鹤草为中草药中的激素. , 10、生薏苡仁:现代研究其可以治疗各种癌症,我治疗癌瘤时基本上每方必用,常用量30克。有时嘱咐癌症病人每天早晨用薏苡仁熬粥代替早餐。既可以增加营养,又可以抗癌,一举两得。 1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二药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癌症有效的药物之一,可以治疗多种癌症。但是用量必须加大,最少的30克打底,最大可以应用到200克。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一般不超过100克,这两药质轻,比较占空间。我应用此药,一般大手去抓,根本不用称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博文收藏 2014-04-11 1238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对肿瘤的治疗不能一种方案贯串始终,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按照早、中、晚不同期别,采取不同的综合措施,这时,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贯穿整个阶段性治疗的始终。中医药给中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中医药抗癌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协会,淄川鑫成中医门诊从事肿瘤研究,善于治疗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胆管癌、乳腺癌、脑瘤、脂肪瘤等以及各类癌症放化疗并发症、术后复发及转移。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传统中医药特色.中药治疗还是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等,均是发挥中医特色,取得较好疗效。研究系统、规范,包括了对传统中医理论、现代治疗进展、中医证候学、老中医治疗经验、自身临证治疗等,形成独特治疗方法。 2.低分化肿瘤就是全身血液性疾病,“绿色治疗”.治疗理念是:最有效的消除肿瘤瘤灶、控制全身转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清理血毒,同时最有效的保护患者脏器功能,这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肿瘤的“绿色治疗”。特别适合老年患者、体质差、经西医多程治疗无效及中晚期肿瘤患者。这种“绿色治疗”理念也符合目前国际上对肿瘤治疗的共识. 强调肿瘤综合治疗.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单纯一种方法不能治愈。采用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应用多种技术、多种方法是治疗肿瘤的最佳选择。 3.培本扶正有效治疗肿瘤 培本扶正法治疗肿瘤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用扶助正气、培补本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水谷运化。精微营养物质的生化,气血的生成都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后天之本是非常重要的。肾是先天之本,藏而不泻,管理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是人体生命的源泉。有些肿瘤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后常可见气阴两伤,采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法,能增强患者体质和抗癌能力,使之能耐受化疗及放疗,达到较好的疗效;如果肾气亏损,各脏器功能、气血阴阳就容易失调,从而引起疾病进一步恶化。另外,现代研究表明:培补先天之本可以增强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和免疫监视作用,提高和调节内分

最新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 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转载) helloznh 收录于2011-01-04 阅读数:查看 脑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包括星形胶质、少枝胶质、室管膜等组织的肿瘤。胶质细胞瘤化颅内各种类型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一位,约占颅内肿瘤的40%。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见于头痛、真头痛、头风、癫痫、眩晕、厥逆等疾病。 【概述】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 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从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 各型胶质瘤的好部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大脑半球。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

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彻底切除,术后的二年复发率在85%以上。平均生存期不足6个月,综合治疗生存期不足两年。 【文献回顾】 我国古代中医文献中“胶质瘤”这一病名无明确的记载,但在头风、真头痛、厥逆、癫痫等疾病中有类似症状的论述。如《灵枢?厥病篇》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明确指出了“真头痛”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素问?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海论》还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上虚下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素问?厥论》谓:“厥或令人腹

中医学肿瘤理论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 1.扶正培本 《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积聚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张景岳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这些记载都说明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2、白介-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另外中药的单体研究也证明中药扶正药物有抗癌作用。如人参,现已证明所含人参皂甙Rg3 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多种高转移恶性肿瘤的浸润生长的直接抑制率达90%以上;常用补气代表药物黄芪能提高人体白细胞数量,促进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根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单体药理研究和人体正气的研究把扶正培本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一原则。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在《古今医统》对食管写道“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清代医学家王清伍说“肚腹结块,必有有形之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系数、循环滞留时间均明显高于正常。晚期肿瘤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分子的表达与释放增加,处于广泛激活状态,这些都证实恶性肿瘤跟瘀血有关。中药单体研究如莪术中的榄香烯、喜树中提取的喜树碱,水蛭中的水蛭素等都有刺激免疫和抗凝促进抗癌物质进入癌组织的作用。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都认为血瘀对肿瘤的发生起很大的作用,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二大原则。

中医治疗癌症常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癌症常规治疗方法 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治法从属于治则,其内容十分丰富,一般概以汗、叶、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论之。中医防治肿瘤的常用治法有扶正培本、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袪湿、以毒攻毒、养阴清热、健脾益肾、对症治疗等。肿瘤发病较复杂,多属多系统、多组织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基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肿瘤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一)扶正培本法 扶正培本治则所属治法较多,包括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旨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扶正培本亦即补法,其常用的益气中草药有黄芪、党参、人参、黄精、白术、淮山药、甘草等;补血中草药有鸡血藤、当归、熟地、干地黄、白芍、紫河车、桂元肉、阿胶等;滋阴中草药有天门冬、麦门冬、沙参、生地、龟板、鳖甲、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等;温阳中草药有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 扶正培本法在肿瘤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收效较佳。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包括: 1.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 2.减轻放疗及化疗的毒副反应。 3.提高手术效果。 4.治疗癌前病变。 5.抑癌抗癌。 6.提高机体免疫力。 7.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等等。 (二)理气活血法 肿瘤的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瘀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肿瘤防治的重要大法之一,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与血瘀常互为因果,因此,理气与活血常需配合应用。 常用的理气药有:八月札、柴胡、木香、陈皮、青皮、枳壳、砂仁、玫瑰花、檀香、槟榔、沉香、苏梗、旋覆花、厚朴、川楝子、延胡索、降香、丁香等。 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丹参、五灵脂、王不留行、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

何世东名中医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

环球中医药2015年8月第8卷第8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ugust 2015,Vol.8,No.8985  四名医心鉴四 作者单位: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内科(邓丽娥);东莞市 中医院何世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邓丽娥二宁为民二房 志科) 作者简介:邓丽娥(1984-),女,硕士,主治中医师三研究方向: 中医内科学三E?mail:872714876@https://www.doczj.com/doc/d13030903.html, 何世东名中医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 邓丽娥 宁为民 房志科 【摘要】 何世东教授认为防癌二抗癌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产生 癌细胞”的 癌环境”,主张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调整人体内环境,恢复人体阴阳二气血平衡,从源头上控制癌细胞转移和扩散三其主要病机责之于正虚邪实,正虚在脾肾,邪实在痰瘀互结二情志郁结二热毒蕴结,确立攻补兼施,化痰散结二活血祛瘀二清热解毒时,不忘顾护脾肾之本为先的治疗原则,带瘤生存,辨病与辨证结合,动态辨证,分阶段审证,法随证立,方随法出,用药平和,灵活组方,综合调护三 【关键词】 何世东; 肿瘤; 中医药; 经验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8.029 何世东教授,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二硕士研究生导 师,201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深谙岐黄之道,对肿瘤的辨证施治有独到见解三何世东教授认为无论手术二化疗或放疗,都是暂时从表面上杀 伤了癌细胞,体内环境并没有彻底改变三因此,要想防癌二抗 癌就必须改变 癌”状态,改变产生 癌细胞”的 癌环境”,主 张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调整人体内 环境,恢复人体阴阳二气血平衡,从源头上控制癌细胞转移和 扩散三 1 辨根本,正虚邪实 何世东教授根据先人的认识及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肿瘤 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三外因 是由于毒邪入侵二饮食劳伤,蕴结于经络二脏腑;内因是正气 不足,情志抑郁,脏腑功能紊乱,使毒邪乘虚而入,蕴聚于经 络二脏腑,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致气滞血瘀,痰 湿凝聚,热毒壅塞而逐渐形成肿物三此乃本虚标实之证,多 是因虚得病,因虚致实,相互胶结,且 正虚”是形成肿瘤的 主要矛盾, 邪实”是形成肿瘤的重要条件三 2 辨阶段,攻补兼施 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何教授提出了肿瘤的中医 治疗应分为4个阶段而论,分别为围手术期,辅助阶段,稳 定期,晚期,不同阶段的肿瘤患者有不同的处理原则,各阶 段各具病机特点,处方用药显然不同,准确辨治方能提高 临床疗效三 2.1 围术期,重祛邪兼顾扶正通过化痰散结二活血化瘀二清热祛湿等遏制肿瘤的加速生长二转移;同时兼顾扶正,通过调理气血,健脾行气等提高患者对手术二放化疗等治疗的耐受力,帮助术后二放化疗后的恢复,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三2.2 辅助阶段,重扶正兼顾祛邪主要配合手术二化疗二放疗二生物靶向二免疫等治疗,提倡扶助正气,重视健脾补肾固本培元为主,适时攻邪作为辅助治疗三对于正在实行化疗的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正气虚弱表现,何教授认为防止化疗后期出现正气溃散必先顾护正气,主张 但留一分正气,便得一分生机”三在西医手术二化疗之后正气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应先以健脾二益气二养阴二补肾等法补益,待脾气健运二胃气充实二正气恢复二元气充足时,再配合化痰散结二清热祛湿二解毒泄浊等法攻邪三另外临床上鼻咽癌二肺癌等恶性肿瘤,除手术二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外,多配合放射治疗,何教授认为放疗为热毒之邪,容易伤人阴津,所以患者多表现为热灼津伤,治疗上注重清热解毒二养阴生津三2.3 稳定期,攻补兼施或称为缓解期主张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二气血和调,坚持抗癌食疗二运动,改善人体内环境,以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复发二发展二转移三2.4 晚期,重扶正轻祛邪多正气亏损,甚则精枯气竭二正气衰败,当以扶助正气为主,且多选用大补元气之人参二黄芪;温阳固摄之附子二鹿茸;大补阴精之龟甲二熟地黄二山茱萸等,倘若患者未经西医手术二放化疗等治疗,尽管晚期仍需扶正不忘攻邪三曾有一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化疗后造血系统损伤,血白细胞极低,面色黧黑,疲乏懒言,纳差,需中断化疗,建议寻求中医治疗,何教授通过首先重扶正边祛邪,健脾补肾二补益气血兼化痰之法,配合食疗3个月后,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但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大,所谓 补益容易助邪”,见此

名老中医治疗肿瘤50年经验(王三虎教授)

名老中医治疗肿瘤50年经验(王三虎教授) 导读:大家公认的《伤寒论》中直接描述肿瘤的条文可以说只有第167 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但经典就是经典,《伤寒论》作为中医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也具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初读还比较好理解,每一次读都有不同感受,常读常新”的特质。我读《伤寒论》40余年,感悟颇多。但在2008年7月我的代表作《中医抗癌临证新识》定稿之时,我还不敢说《伤寒论》与肿瘤有多大关系。所以上有《内经》,下有《金匮要略》《千金方》与肿瘤的关系而独缺《伤寒论》。《伤寒杂病论》自晋代王叔和重新编次改名《伤寒论》以来,不少医家长期认为书中的六经辨证理论只适于指导外感病,直至清代,始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首次提出“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当代医家陈亦人后来居上,对“六经钤百病”多有所发挥。但百病是否包括肿瘤,专家避而不谈,当然也不是一个口号所能服人的。只能以事实为依据,理通为准绳。近几年来,随着临床阅历渐丰,经方感悟愈多,我顿觉《伤寒论》与肿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写不足以释然,唯有一吐为快。

一、太阳经 太阳经主人体之表,为诸经之藩篱。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津液不循常道,到处流动成饮,日久凝聚成痰,不仅阻塞气道,也可阻塞食道,进而造成气机滞涩,吞咽不利。一方面,痰饮上犯,吐涎沫不绝;一方面,脏腑失却濡润,肠道干涩,便如羊屎。这两个症状就是判断食道肿瘤预后的“金标准”。吐涎沫越多,大便越干涩难解,预后越差。对于舌体胖大,阳虚明显者,我经常用小青龙汤原方获效,可谓阴霾散尽,阳回津生。风邪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水津不布,少腹乃至腹部胀大、下肢水肿不消,这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难症,五苓散就是的对之方。若血水互结,或寒邪化热,伤血动血,瘀血在少腹不去,硬满疼痛,腹部肿瘤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取抵当汤的水蛭、虻虫活血化瘀,力量强大而不伤正气。其中水蛭用12克,虻虫用3克,都已经高出现在《中国药典》规定的3克和1.5克的常用量。根据就是《伤寒论》抵当汤用水蛭三十个、虻虫三十个,我就不信汉代的水蛭、虻虫比现代的小那么多。寒主凝涩,与风相合,深入经络脏腑,损筋伤骨,疼痛难忍,表现在肿瘤临床往往是癌症骨转移的证候,与麻黄汤证的“头痛身痛,骨节疼痛”常有相合,可大胆用之。阳和汤用麻黄,《日华子本草》谓麻黄“破癥坚积聚”,良有以也。麻黄是我们学的第一个中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及对其影响。 [方法]对20例肿瘤患者各阶段治疗进行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 [结果]通过对各阶段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精心中医护理,大部分患者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精心护理是整体治疗的保证,使患者更能主动 地配合治疗。 【关键词】:肿瘤中医护理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为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对20例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病人进行护理指导。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在接受中医治疗和护理的肿瘤病例中,肝癌10例,肺癌2例,食道癌1例,乳腺癌5例,肠癌2例, 一.护理方法 1.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如:思虑过多、心脾亏弱、忧劳过度、胃中不和等,会有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方面的变化,而产生因七情内起之郁,其过程大多是“始 而伤气、继而及血、终乃成劳” 1. 1. 中医情志护理 情志是古代文人首先提出的。古代医藉认为,情志不仅指情绪情感也包含了属于认识 过程中的“思”,思与情都是会通过影响人体“气机”而致病,故中医把这类心理现 象归纳为情志。中医情志护理,即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 握其心理状态,设法防止和清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使病人处于治疗中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提倡心理治疗及 心理护理。 1.2 情志护理技巧与措施 1.沟通根据病人的性别、性格、职业和不同,与病人谈心交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在不违反医疗制度的原则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解除病人的恐惧、紧张、苦闷等不良 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肿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肿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肿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在肿瘤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肿瘤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肿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肿瘤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

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肿瘤诊疗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开设专业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开设病房(原则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3%),二级中医医院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肿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制定中医特色治疗(如外治及非药物治疗)等肿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肿瘤科医师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经验

中醫藥治療腫瘤漫談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訪問學者王禹堂教授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覆雜的漫長過程,其病因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遺傳、免疫……等諸多方面。80%以上的癌症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長期的過度精神緊張,慢性病的不徹底治療,易導致癌症。癌症從發生到臨床上能夠查出,(直徑1㎝以上,重約1克,癌細胞數約10億個),一般是要經過30次以上的倍增,時間是數年乃至數十年。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異常”,外感六淫之邪、內傷七情過度,飲食不節,勞傷過度,過嗜煙毒酒酪,生活起居失常,久病失治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正氣內虛,氣滯血瘀、痰凝濕聚,蘊熱結毒,久之結聚,日以漸大,為腫為瘤。 腫瘤如何防治呢﹖總的來講,加強腫瘤病因發病機理研究,改善生活環境,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鍛煉身體,防治慢性病,提高免疫功能。宣傳學習癌症智識,定期自我檢查結合醫生檢查,或開展防癌普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腫瘤的治療目前巳進入綜合治療的時代。全面的綜合治療,應當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的范圍(分期)和發展趨向,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多科學的參與,個體化的綜合實施,力求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強調“有計劃”、“合理”、“多學科、“個體化”。國際上通常的綜合治療指的是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及其他西醫療法綜合實施,在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勢。 中醫藥怎樣治療癌症呢?總的來講可以用“整體觀念,辨証論治”來概括。具體地說就是用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取得病史、症狀、體征,用中醫的理論辨証、分析、歸納、找出病因、病機、病位、性質,結合病人整體情況,明確疾病本質,發病條件,估計發展趨勢和轉歸,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總的治療原則包括﹕治未病(包括預防和早治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治療大法包括﹕扶正培本,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祛濕,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和以毒攻毒。 目前的社會實際情況是,疾病的診斷、治療不可能離開現代醫學(或稱西醫),腫瘤的診斷治療更不能脫離現代檢查、診斷和治療,因此現代的中醫腫瘤學治療原則應當是“整體觀念,辨証論治,辨証辨病相結合”,而“辨病”包括中醫的“病”和西醫的“病”。就是說既有純中醫的治療,又有中西結合的綜合治療。 中醫治療有哪些方法呢?首先是中藥的治療。臨床上最多的是根據辨証辨病

晚期肿瘤骨转移的中医药治疗

晚期肿瘤骨转移的中医药治疗 发表者:刘胜 据文献报告, 在美国每年诊断新的癌症患者超过百万, 其中约50%的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 发生于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及下肢为多, 尤其髋关节区域, 原发癌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依次为乳癌(73.1 %) 、肺癌(32.5 %)、肾癌(24 %)、直肠癌(13 %)、胰腺癌(13 %)、胃癌(10.9 %)、结肠癌(9.3 %),卵巢癌(9 %),其他常见的骨转移原发癌还有前列腺癌。发生于脊柱的骨转移癌最多,其次为骨盆和下肢长骨,膝、肘关节以远较少见。骨转移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三种类型。一般说来,乳腺癌和肺癌的转移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前列腺癌则以成骨性转移为主。骨转移癌最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疼痛,并持续加重,常使患者难以忍受,骨肿坚硬,如针扎锥刺,并且可以引起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及截瘫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而骨转移癌的疼痛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简单的腰腿痛,如果您是经常腰腿痛的患者,必须提高警惕,当出现无法耐受的异常疼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上治疗骨转移癌通常采用化疗、放疗、骨吸收抑制剂及麻醉镇痛剂,这一方面阻止癌细胞对骨质的破坏,而另一方面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中医将骨转移癌归属于“骨瘤”、“骨蚀”等,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正气虚为其本,痰瘀邪毒互结为其标,故治以温肾壮骨止痛,散结解毒,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中医中药的治疗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化疗期间,配合中药,可以明显增加骨密度、控制骨的病变和改善疼痛,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我们治疗56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病人,观察其服用中药与不服用中药的治疗效果对比,发现服用中药的病人情况明显好转,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机体免疫能力、减轻血液学毒性以及升高白细胞方面疗效显著。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骨痛病人应注意: 1、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宜食海带、海藻、紫菜、牡蛎、芦笋、鲜猕猴桃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能的食物。 2、放疗时,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饮食宜食用甘凉滋润之品,如杏仁霜、枇杷、梨、乌梅、香蕉、莲藕、胡萝卜、海蜇等。 3、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化疗时,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现象,可食和胃降逆、益气养血之品,如鲜姜汁、甘蔗汁、鲜果汁、陈皮、番茄、粳米、灵芝、黑木耳、葵花籽、辽宁刺参等。 4、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少食肥肉、乳酪、奶油等,忌食辛辣之品,如辣椒、胡椒、大蒜、蒜苔、大葱、洋葱、芥末、韭菜,及老南瓜等,以免助火生痰。带子的虾不要吃;大闸蟹的膏少吃;牛奶、豆浆可以少量饮用,但不建议长期饮用。上海龙华医院乳腺科刘胜 5、水果的摄入上,建议一天一个品种、一个水果就可以,吃的太多,可能影响脂肪代谢; 6、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中医治疗癌症的几个阶段

中医治疗癌症的几个阶段 项先生今年60多岁,退休不久发现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得很厉害,经常性高烧,体重也明显减轻。经多家医院检查确诊,项先生患腹膜后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淋巴肿瘤是公认的比较凶险且极其难治的癌症,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根据医生的建议,项先生开始化疗,可单纯化疗效果也不太理想,经过友人及中医建议,他开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在化疗期间,一直坚持服用中药。如今,项先生转危为安,临床上基本达到了痊愈的程度,目前已健康地生活了10多年。 项先生属于幸运者。恶性淋巴瘤死亡率相当高,在发达国家,恶性淋巴瘤位居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仅次于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高发肿瘤。非但恶性淋巴瘤,就是一般的恶性肿瘤在全世界都属于最难治疗的疾病。无论手术、放疗、化疗,抑或是最新的靶向治疗等等,

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肿瘤治疗方面,我国提倡的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界的共识。在肿瘤的综合治疗过程中,中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中医药在大多数情况下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过对于某些病种,以及肿瘤的特定阶段,中医药却发挥着主导治疗的作用。大家几乎都公认,中医有助于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吃得好、睡得着、有力气、心情舒畅,这也是中医治疗的一种价值。 肿瘤治疗常见的两个极端。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临床上最常见两个极端态度。要么是放弃西医西药治疗,无条件依赖中医药;要么是完全不信任中医药。有人认为,中医治肿瘤比西医效果好。其实是个伪命题,在肿瘤治疗方面,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绝对最佳的方式,没有哪种治疗是绝对优于另一种的。一般情况下,往往是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辅,是比较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如肺癌一期的早期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后,可通过中医调理迅速恢复;中晚期癌症患者在确定使用放化疗手段后,

中医治疗癌症一般采用的九大方法

中医治疗癌症一般采用的九大方法 癌症发病复杂,属多系统、多组织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主,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癌症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一. 扶正固本法:癌症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属本虚标实之候,故治之方法,当以扶正固本、抗癌祛邪为务,扶正与驱邪又当辨证应用。一般而言,癌症早期机体正气尚盛,多属正盛邪轻之候,治当以攻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即以祛邪扶正之法;癌症中期正气多已受损,但正气尚能与邪气抗争,治当攻补兼施;癌症晚期多正气衰弱,治当以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即扶正以祛邪。扶正固本法即补法,包括补气养血、健脾养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皆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 二. 中药热敷法:是深入挖掘古老的中医文化,继承、整理前人临床医案、疗疾效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开创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是中草药方剂的体表热敷、口服和患者体温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方法用于肿瘤、癌症、顽固性疼痛病的治疗和美容、强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国内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拟的优势。中药外敷、内服,药效与温热效应协同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对“风、寒、暑、湿、燥、火(统称六淫)”的立体攻势,侧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统称八纲)”的整体综合辨证调治,达到事半功倍、标本兼治之目的。

三. 清热解毒法:癌症中晚期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当以清热解毒之法。清热解毒*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熟解毒*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 四. 软坚散结法:肿瘤多为有形之肿块,治疗除当据证分别予以不同治本措施外,还应兼以软坚散结以图其标,消除肿块。一般而言,软坚散结法虽较少单独用治肿瘤,但在肿瘤的全过程治疗中,却常常不乏软坚散结之品,软坚散结法又为肿瘤的常用治法之一。 五. 理气活血法:癌症的发病原因与气滞和血瘀相关。气机不畅,则致津、液、血运行代谢障碍,积而成块以生肿瘤;肿瘤多有形,症积、石瘕、痞癖及肚腹结块等皆与淤血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某些肿瘤的形成与局部外伤淤血有关,肿瘤的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淤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癌症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方用中医免疫排毒疗法,家属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相当重要。 六. 化痰除湿法:肿瘤之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故而对某些肿瘤或肿瘤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除湿为主,处方用*,审因论治,凡有痰湿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湿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结法。同时根据证之夹杂轻重,又常常与理气、清热、软坚、通络、健脾、利水等法相合而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