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资产 加权平均法

第一章 资产 加权平均法

第一章  资产 加权平均法
第一章  资产 加权平均法

第一章资产第四节存货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例1-28】在【例1-27】中,假设甲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则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5月份期初结存存货金额 + 本期购入存货金额

D商品 =

平均单位期初存货结存数量 + 本期购入存货数量

成本

=(150×10+100×12+200×14+100×15)÷(150+100+200+100)

≈12.727(元)

5月份 D商品的发出存货成本=400×12.727=5090.8(元)

5月份 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7000-5090.8=1909.2(元)

【例题41·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 )元。(2007年考题)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元/公斤),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例题42·计算分析题】A公司2009年7月1日结存甲材料1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0元。本月发生如下有关业务:

(1)3日,购入甲材料5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5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5日,发出甲材料80公斤。

(3)7日,购入甲材料7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98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2日,发出甲材料130公斤。

(5)20日,购入甲材料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6)25日,发出甲材料30公斤。

要求:

(1)假定A公司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发出材料采用先进先出法,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材料5日、25日发出材料的成本以及期末结存的成本。

(2)假定A公司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发出材料采用加权平均法,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A公司当月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答案】

(1)先进先出法:

甲材料5日发出的成本=80×1000=80000(元)

甲材料25日发出的成本=10×980+20×1100=31800(元)

期末结存的成本=60×1100=66000(元)

(2)加权平均法:

甲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100×1000+50×1050+70×980+80×1100)÷(100+50+70+80)=1030.33(元/公斤)

月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00+50+70+80-80-130-30)×1030.33=61819.8(元)

当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100×1000+50×1050+70×980+80×1100)-61819.8=.2(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库存原有存货本次进货

存货的实际成本 + 的实际成本

单位 =

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例1-29】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作为D商品本期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如表1-5所示。从表中看出,存货的平均成本从期初的10元变为期中的10.8元、13.36元,再变成期末的14.016元。各平均成本计算如下:

5月5日购入 150×10 +100×12

存货后的 = =10.8(元)

平均单位成本 150 +100

5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50×10.8+200×14)÷(50+200)=13.36(元)

5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50×13.36+100×15)÷(150+100)=14.016(元)如表1-5所示,采用加权平均成本法得出的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分别为4897.36元和2102.4元。

表1-5 D商品购销明细账(移动加权平均法)单位:元

日期

摘要收入发出结存

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

单价金额5 1 期初余额150 10 1500

5 购入100 12 1200 250 10.8 2700

11 销售200 10.8 2160 50 10.8 540

16 购入200 14 2800 250 13.36 3340

20 销售100 13.36 1336 150 13.36 2004

23 购入100 15 1500 250 14.016 3504

27 销售100 14.016 1401.36 150 14.016 2102.4

30 本期合计400 - 5500 400 - 4897.36 150 14.016 2102.4

二、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

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1.科目设置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途物资”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贷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2.账务处理

(1)购入材料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①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

【例1-30】甲公司(一般纳税人,以下相关例题均同)购入C 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的货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额85 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1 0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C 材料 5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

贷:银行存款 586 000

【例1-31】甲公司持银行汇票1 874 000元购入D 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1 600 000元,增值税额272 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2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D 材料 1 60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72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1 874 000

【例1-32】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E 材料一批,货款40 000元,增值税6 8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5 000元,款项在承付期内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E 材料 4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800 银行存款等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

税(进项税额)

购入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51 800 ②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

【例1-33】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F 材料一批,发票及账单已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的货款为20 000元,增值税额3 400元,支付保险费1 000元,材料尚未到达。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途物资 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

贷:银行存款 24 400

【例1-34】承【例1-33】上述购入F 材料已收到,并验收入库。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21 000

贷:在途物资 21 000

③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

【例1-36】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H 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也无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暂估价值为30 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H 材料 30 000

贷:应付账款 ——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

下月初做相反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 ——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

贷:原材料——H 材料 30 000

【例1-37】承【例1-36】,上述购入H 材料于次月收到发票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31 000元,增值税额5 270元,对方代垫保险费2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应付账款

原材料

①月末,按材料的估计

价值入账 ②下月初作相反分录冲回

银行存款等 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

值税(进项税额)

原材料

①购入时 ②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H 材料 3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270

贷:银行存款 38 270

④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

【例1-38】根据与某钢厂的购销合同规定,甲公司购买J 材料,向该钢厂预付100 000元货款的80%。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预付账款 80 000

贷:银行存款 80 000

【例1-39】承【例1-38】,甲公司收到该钢厂发运来的J 材料,货款100 000元,增值税额17 000元,对方代垫保险费3 000元,余款用银行存款补付,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①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J 材料 10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

贷:预付账款 120 000

②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4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000

2.发出材料

【例1-43】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1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K 材料原材料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①生产产品领用 ②车间一般耗用

③行政管理部门耗用

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

值税(进项税额)

③补付货款

①预付货款 ②收到货物 ④收到退回多

预付的款项

5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K材料4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K材料5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K材料4 000元,计549 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5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40 000

制造费用 5 000

管理费用 4 000

贷:原材料——K材料 549 000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2.账务处理

银行存款等材料采购原材料生产成本等

实际成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入库材料超支差异发出材料负担差异

入库材料节约差异

注: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1)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记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2)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3)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4)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5)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

【例1-44】甲公司购入L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3 000 000元,增值税额510 0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为3 200 000元,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3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000

贷:银行存款 3 510 000

【例1-45】甲公司采用汇兑购入M1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0 000元,增值税额34 0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为180 000元,材料尚未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000

贷:银行存款 234 000

【例1-46】甲公司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方式购入M2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额85 0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为520 000元,材料已经验收入库。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

贷:应付票据 585 000

【例1-47】甲公司购入M3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月末应按照计划成本600 000元估价入账。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60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0 000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0 000

贷:原材料 600 000

【例1-48】承【例1-44】和【例1-46】,月末甲公司汇总本月已付款或已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入库材料计划成本3 720 000元(即 3 200 000+520 000)。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L材料 3 200 000

——M2材料 520 000

贷:材料采购 3 720 000

上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为3 500 000元(即3 000 000+500 000),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为节约220 000元(即3 500 000-3 720 000)。

借:材料采购 220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L材料 200 000

——M2材料 20 000

【例1-49】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L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基本生产车间领用2 0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6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50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0 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 0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600 000

制造费用 250 000

管理费用 50 000

贷:原材料——L材料 2 900 000

【例1-50】承【例1-44】和【例1-49】,甲公司某月月初结存L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 000 000 元。成本差异为超支30 740元;当月入库L材料的计划成本3 200 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200 000元,则:

材料成本差异率=(30 740-200 000)/(1 000 000+3 200 000)×100%=-4.03%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成本差异——L材料 116 87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80 600

——辅助生产成本 24 180

制造费用 10 075

管理费用 2 015

【例题43·单选题】某企业对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2008年12月1日,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为6万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000

万元,材料成本差异借方发生额为12万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600万元。该企业2008年12月31日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万元。(2009年考题)

A.798

B.800

C.802

D.1604

【答案】C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6+12)/(400+2000)×100%=0.25%,2008年12月31日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400+2000-1600)×(1+0.25%)=802(万元)。

【例题44·判断题】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日常核算,应按月分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不应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分摊。()(2008年考题) 【答案】√

【解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日常核算,应按月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例题45·单选题】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万元。(2007年考题)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答案】A

【解析】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20+(110-120)]/(80+120)×100=5(超支)。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在土方测量中运用革新 地质测量部――李建政 随着我矿地面工业民用建筑的迅猛发展,土方测量、计算在各项工程预算、决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我矿地处太行山脉,地貌复杂多变,为各项工程的土方测量、计算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只采用传统的分块测量计算或简单的整体加权平均平均法计算工程的填、挖方量,已不能满足我矿各项工程的预算、决算要求。通过不断的测量方法改进和计算求索,我们采用了整体地形特征点标高测量和分块段加权平均法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土方计算的精度,攻克了这一新的技术难题。通过测量计算中的实际运用,该项技术革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该项技术革新的具体方法。 一、传统土方测量及计算方法的缺点: 传统土方测量和计算方法是对土方计算区域采用整体划分网格进行标高测量和分格计算或采用整体加权平均计算的方法计算出土方量。该方法运用的前提是对土方计算区域网格划分时必须是等网格划分,这种测量方法有着很大的缺点,在平原地区等网格划分可以做到,但在丘陵地区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而在山势峻险复杂的山区,这种测量方法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山区,因为不能有效的做到土方计算区域等网格划分就为下一步土方计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采用逐一分格计算,计算工作量就会增加数十倍,分块面积计算会和整体面积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而大量的数据计算过程也会提高计算本身的错误机率。而采用整体加权平均法计算土方量其前提也是等格网测量的配套计算方法,在没有做到等格网测量

的基础上强行进行加权平均法计算,其结果也会相差很大。 二、整体地形特征点标高测量和分块段加权平均法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根据对传统方法的分析研究,为了有效的克服其缺点,我们在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上进行同时改进。在现场测量过程中,我们根据土方量计算区域的具体地形、地貌特点,将其划分成几个任意块段区域,并根据不同块段的特点进行地形特征点和地貌标高点的测量,地貌标高点的密度也会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调整,结合计算精度要求和测量工作量进行块段密度科学布局(如图所示)。下图为我矿塔里风井工业广场局部地形图,在土方量测量计 算时,根据地形实际的地貌情况我们将整个土方计算区域划分成A、B、C三个任意的块段,A块段地形复杂,标高点明显测量密度较大,B区域次之,C 区域地形最为简单,相对标高点密度最小。在内业土方量计算过程中,首先绘制出CAD电子版地形图,根据实际地形测量所划分的块段区域和和地貌高程点的测量密度,相应的在地形图上画出密度格网线,并根据地貌标高点用

移动加权平均法.doc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

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 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 发出产品的成本:(100+200)*2.1=630(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30=630(万元) 区别: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两种方法都是实际成本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加权。适用于价格变化不大或要求不是特别 精确的成本核算。核算起来比较简单,省时省力。 ●移动加权是指按照上一日结存来加权的。适用于价格变化大或要求精确核算的成本核算。 核算比较费时。 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a.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上次结存数量×上次结存单价+本次入库数量×本次入库单价)÷(上次结存数量+本次入库数量) b.本期(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上期结存数量×上期结存单价+∑本期入库数量×本期入库单价)÷(上期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

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第1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1. 投影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 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 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下面播放一段CBA(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赛季“广东宏远队”和“八一双鹿队”的一场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同学们思考: (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算术平均数

投影教材提供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2011—2012 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金隅队”和“广东东莞银行队”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1)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在小组交流。 (2)各小组之间竞争回答,答对的打上星,给予鼓励。 答案: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98m,平均年龄为25.4 岁; 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 m,平均年龄为24.1岁。 所以,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更为年轻。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一般地,对于n个数x 1,x 2 ,…,x n ,我们把 n 1 (x 1 +x 2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内容2:加权平均数 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1)÷(1+4+2+2+1+2+2+1)﹦25.4(岁)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知,小明的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只是在求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了乘法,因此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例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进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 0%”的比例计算(如P135图20.1.5).考试成绩更为重要.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6分,考试成绩为90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应该为70×40%+90×60%=82(分). 二、探究新知 (―)加权概念的引人 教师讲解;一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上例中的40%与60%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在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的学期总评成绩82分就是上述两个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上题计算下面问题:小青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第1次测验得89分,第二次测验得78分,第3次测验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上图所显示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的权重,那么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分? 学生计算后,教师给出答案.设置此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按权重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二)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某公司对应聘者A、B、C、D进行面试,并按三个方面给应聘者打分,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权”的差异对于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能 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权”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设置问题: 1. 数据2、3、4、1、5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平均数. 2.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多少?你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并做好接受新知识 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设置问题: 问题 : 计算意大利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小A 求得意大利队员的平均年龄为 你认为小A 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以前学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已经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 从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 问题:“权”的意义是什么?“权”可以是百分数或者分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从课本中寻求答案,之后小组讨论交流自 己的思考结果。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权的意义在于反应各个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推进新课 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 个数 的权 分别是 ,我们把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5.28431262928=+++=x n x x x ,...,,21n ωωω...,21,,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

移动加权平均法详解_多批次入库的成本计算

移动加权平均法 公式:(原成本x 原库存+ 新成本x 新入数量)÷总库存数(新+原)= 新成本例:退热贴单位:张销售规格8元/张 场景1:原库存为零、原成本与入库成本相同 原库存: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1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0+10=10 新成本:(5x0 + 5x10) / 10 = 5元/张 场景2:原库存为零、原成本与入库成本不相同 原库存:0张原成本:8元/张 入库:1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0+10=10 新成本:(8x0 + 5x10) / 10 = 5元/张 场景3:原库存大于入库数量、原成本与入库成本相同 原库存:3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2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30+20=50 新成本:(5x30 + 5x20) / 50 = 5元/张 场景4:原库存小于入库数量、原成本与入库成本相同 原库存:2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3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20+30=50 新成本:(5x20 + 5x30) / 50 = 5元/张 场景5:原库存大于入库数量、原成本大于入库成本 原库存:30张原成本:8元/张 入库:2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30+20=50 新成本:(8x30 + 5x20) / 50 = 6.8元/张 场景6:原库存大于入库数量、原成本小于入库成本 原库存:3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20张入库成本:8元/张 总库存:30+20=50 新成本:(5x30 + 8x20) / 50 = 6.2元/张

场景7:原库存小于入库数量、原成本大于入库成本 原库存:20张原成本:8元/张 入库:30张入库成本:5元/张 总库存:20+30=50 新成本:(8x20 + 5x30) / 50 = 6.2元/张场景8:原库存小于入库数量、原成本小于入库成本 原库存:20张原成本:5元/张 入库:30张入库成本:8元/张 总库存:20+30=50 新成本:(5x20 + 8x30) / 50 = 6.8元/张 说明: 原成本:上次入库时的单品成本 原库存:上次入库时的单品库存 新成本:本次入库后的单品成本 总库存:本次入库后的单品库存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平时只计算增加,不计算减少,月末一次计算减少数)计算过程及公式如下: 1、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2、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

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举例:假设期初库存10个,金额60元。 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1月10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1月11日发出15个, 4、1月15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5、1月20日发出10个, 6、1月2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7、1月22日发出8个 解答: 1、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60+50+60+70+80)÷(10+10+10+10+10)= 2、发出数量=15+10+8= 3、发出商的成本=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自己动手练习: 期初A材料库存:3 000千克,单价4元,金额12 000元。7月8日购入2 000千克,单价4.4元,金额8 800元。 7月18日领用4 000千克。 7月25日购入3 000千克,单价4.6元,金额13 800元。7月29日,领用2 000千克。 7月31日,领用500千克。 请用加权平均法计算7月份发出材料的成本。 1、加权平均单价= 2、发出材料数量= 3、发出材料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 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 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 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销售11;采购 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 ;销售后结存数量:-1 ;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 ;

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 )/(- 1+10 )=11.111111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 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 +月初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 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 权平均单价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加权平均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2006-12-28【大中小】【打印】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 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 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2014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学习提高:移动加权平均法

2014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学习提高: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注:每购入一次货物就需从新计算一次成本 第一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 =(150×10+100×12)/(150+100)=10.8 第一批发货的存货成本=200×10.8=2160 当时结存的存货成本=50×10.8=540 第二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 =(50×10.8+200×14)/(50+200)=13.36 第二批发货的存货成本=100X 13.36=1 336 当时结存的存货成本=150X10.36=2 004 定义: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 =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多选题】下列税金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A、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

B、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继续用于生产应纳消费税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 C、进口原材料交纳的进口关税 D、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委托加工继续用于生产应纳消费税的商品负担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进口原材料交纳的进口关税应计入原材料成本;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原材料交纳的增值税不能抵扣,应该计入原材料成本。

加权平均数教案

20.1 加权平均数 一、教与学目标: 1、让学生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2、能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三、教与学方法:探究与自学教学法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表是小红和小明参加一次演讲比赛的得分情况: 计算得出: 85+70+80+85=320 90+75+75+80=320

两人的总分相等,似乎不相上下? 作为演讲比赛的选手,你认为小明和小红谁更优秀?你用什么方法说明谁更优秀? (通过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给出对四项得分适当划分比例,突出各项成绩在总分中所起的作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仿做教材99页例2 (2)例2中的4:4:2表示应聘者期末各科平均成绩、作文比赛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项目在评聘中的重要程度。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 (3)一般地,如果n 个n 个数据1x ,2x ,……,n x 的重要程度用 连比1f :2f :…:k f 表示,其中1f ,2f ,…,k f 也叫做数据1x ,2x ,……, n x 的_______,那么这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做教材100页例3 2、合作交流: 小颖在做例2时,用的是以下算式,判断小颖做得是否合理? 解:∵4+4+2=10 .20102 .40104== ∴小颖、小亮、大刚的个人总分分别是: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利用过去若干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变量的观测值并以时间顺序数为权数,计算出观测值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以这一数字作为预测未来期间该变量预测值的一种趋势预测法。 加权平均法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公式 加权平均法是指标综合的基本方法,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加法规则与乘法规则。 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一个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优缺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 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举例 事例1 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问买了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这时肯定不能用算术平均,直接(34+45)/2,因为他们买的数量不一样,因此要计算他们的平均价格,只能用所买的数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个 事例2 数A有2个,数B有3个,数C有5个,求他们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一:(2A+3B+5C)/(2+3+5),意思是各个数与它们各自个数的乘积之和,再除以总个数,这是初级时期所学的形式。方法二:A*所占权数+B*所占权数+C*所占权数,这条公式由上面的式子变化而来,公式中的权数就是各数的个数在总个数中所占的比例。A的权数是2/ (2+3+5)=20%,B的权数是3/(2+3+5)=30%,C 的权数是5/(2+3+5)=50%,所以式子是20%A+30%B+50%C。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6.1.1平均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根据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与启发性。 教学设计 一、课堂引入 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常常需要对大量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判断。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的基础——平均数。(黑板写课题,ppt展示出) 二、新知讲解 师:每年NBA扣篮大赛都十分精彩,运动员的弹跳、力量、创新都是评分的标准。现在你们就是评委,对2位运动员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 (观看视频,让3个同学对一号打分,4个同学对2号打分) 师:如何比较谁的成绩更好? 生:比较平均分数。 教学说明:通过对两位选手的打分评委数不一样多,让学生排除通过总分比较运动员的成绩,转为比较平均分数确定运动员的成绩,这样才公平。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作用,自然中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师:怎么算? 生:全部分数相加,再除以人数。 (女生算一号成绩,男生算二号成绩,进行比较。师口头表达快速算法) 师:用这种方法算得的平均数叫做算术平均数 师:若3名同学对一号的打分分别是x1,x2,x3,则一号的平均分数是?若n名同学对一号的打分分别是x1,x2,x3…xn,,则一号的平均分数是?(板书公式) 教学设计: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归纳出算术平均数的一般公式。 师:我还统计了几位同学对一号的打分,它们分别是… 小明整理后的数据: 师:此时求平均分数可以如何列式?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8:教材例1-28】接【1-26】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元) 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 【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

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5月5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11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2160(元) 5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2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336(元) 5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2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160+1336+=(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0+=(元) 或者: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元)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技能与方法:(1)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必要性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2)认识“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形成;理解“权”的意义,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光绪是一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皇帝,只可惜他有心兴国,无力回天,因为当时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光绪大婚后慈禧将还政于光绪,所以在光绪选秀时,慈禧想找一个自己人继续监视光绪。而光绪则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这是隆裕皇后,她相貌平平,性柔懦,是慈禧太

后的亲侄女。这是后来的珍妃,她性格活泼开朗,工翰墨,善下棋,自小受西方思想影响,思想开明维新。 教师结合PPT 中老照片予以简单的人物简介及事件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鲜活的,生动的例子,尤其是有故事背景的例子。此处老照片的逐张呈现,配合教师的讲解,成功地捕捉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环节二】合作探究、理解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的引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观点来戏说历史,若这是当时选秀时隆裕和珍妃的得分表。 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对两人的得分进行评价吗? 预设学生1:用品貌志趣和政治背景两项成绩的和 预设学生2:求品貌志趣和政治背景两项成绩的平均数。 师:以隆裕皇后的得分为例,你能列式吗? 预设学生: 师总结:将两个数据求和再除以它们的个数,这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平均数的算法。现在我们给它起个名字:算术平均数。 师追问:如何是 n 个数据 ,你会求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总结归纳公式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算术平均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这里教师通过问题驱动,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自然地引出算术平均数,接着乘胜追击,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算术平均数的一般公式。使学生对算术平均数的认识得到巩固和提升 (二)“权”和“加权平均数”的出现 1.铺垫 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将刚才在黑板上的式子整理成“ ” 2 8070+%5080%50702 180217028070?+?=?+?=+n x x x ,,,21 n x x x n +++ 21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 【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5月2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4.016=1401.6(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160+1336+1401.6=4897.6(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0+5500-4897.6=2102.4(元)

SAP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ERP环境下采购核算的两种方法:标准成本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同时还介绍了新环境下对存货采购的控制。 关键字:存货计价,信息化,ERP,SAP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种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比重,有的企业甚至在其流动资金中占了70~80%的比率。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重心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加强,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很多大型的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从手工或小型的物资或库存管理信息系统(MIS)转向集成的企业信息化来管理企业。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规划)是集成了企业采购、库存、生产制造、销售、财务成本、人力资源、资产、质量、资金、项目投资管理等在内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传统的存货管理和财务软件核算上,ERP环境下存货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于会计师审计存货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ERP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集成性和数据的共享。在高度集成的ERP环境下,大多数和库存相关的财务核算都是由系统在业务发生时自动产生的,而不再需要财务单独计帐完成。 由于ERP环境下的存货管理出现了这些新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弄清楚ERP系统中的物流及资金流的情况以加强存货管理控制。ERP系统中的存货计价一般都支持计划/标准价、移动平均价、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这里主要介绍ERP系统中最典型也时最常使用的两种计价方法:标准成本和移动平均价。本文将以ERP软

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加权平均 统计学名词. “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中,平均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广泛用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词: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平均产量、人均年收入等;而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名词更为同学们所熟悉.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如,要想比较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同学学习成绩,如果用每个班的总成绩进行比较,会由于班级人数不同,而使比较失去真正意义.但是如果用平均分数去比较,就可以把各班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内的情况利用平均数反映出来,例如,通过两个不同时间人均年收入来比较人们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状况. 但是,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重复出现几次时,那么它们的平均数的表示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某人射击十次,其中二次射中10环,三次射中8环,四次射中7环,一次射中9环,那么他平均射中的环数为: (10 *2+8*3+7*4+9*1)/10 = 8.1 这里,7,8,9,10这四个数是射击者射中的几个不同环数,但它们出现的频数不同,分别为4,3,l,2,数据的频数越大,表明它对整组数据的平均数影响越大,实际上,频数起着权衡数据的作用,称之为权数或权重,上面的平均数称为加权平均数,不难看出,各个数据的权重之和恰为10. 在加权平均数中,除了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的频数称为权重外,权重还有更广泛的含义. 在评估某个同学一学期的学生成绩时,一般不只看他期末的一次成绩,而是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成绩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一同学两次单元测验的成绩分别为88,90,期中的考试成绩为92,而期末的考试成绩为85,如果简单地计算这四个成绩的平均数,即将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同等看待,就忽视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鉴于这种考虑,我们往往将这四个成绩分配以不同的权重。 由于10%+10%+30%+50%=1,即各个权重之和为1,所以求加权平均数的式子中分母为1.下面的例子是未知权重的情况: 股票A,1000股,价格10; 股票B,2000股,价格15; 算数平均 = (10 + 15) / 2 = 12.5; 加权平均 = (10 x 1000 + 15 x 2000) / (1000 + 2000) = 13.33 其实,在每一个数的权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值就等于算数平均值。 此外在一些体育比赛项目中,也要用到权重的思想.比如在跳水比赛中,每个运动员除完成规定动作外,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自选动作,而自选动作的难度是不同的,两位选手由于所选动作的难度系数不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8:教材例1-28】接【1-26】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12.727(元) 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 【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5月5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0.8(元) 5月11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10.8=2160(元) 5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3.36(元) 5月2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3.36=1336(元) 5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4.016(元) 5月2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4.016=1401.6(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160+1336+1401.6=4897.6(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0+5500-4897.6=2102.4(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