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之探究

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之探究

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之探究
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之探究

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之探究

摘要:随着“文化教学”的观念逐步深入和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认识提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

识的传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0-0133-02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语言所必须的。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而不只是语言知识。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从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一角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下分别从词汇、听说、阅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要: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和扩大词汇量。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新一轮的改革后对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却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显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诸多学者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对策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之一,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对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高中生来说,阅读成了他们翱翔知识海洋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学能力的高低与阅读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当今60%~70%的知识是靠阅读获得的。”①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考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题的分值超过45%。阅读的分值高,正说明了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改以来,不少一线中学英语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如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划分段落、找出中心句、努力去明白作者的意图等,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见却又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时,只注重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对文章的讲解力求做到“无微不至”,对每一句每一个单词都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忽略了文章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而存在的,对文章的整体思想构建却没有进行足够的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对英语的阅读产生一个误区,可能会让学生片面认为阅读就是一个词汇的积累以及语言点的背诵过程。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以及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部分老师认为即便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就会马上提高;因此为了使学生“吃透”书本,老师总是抱着几本教科书“精耕细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书本知识的重复和枯燥地操练之上,把学生人为地圈定在与之密切相关的题海之中,无暇顾及阅读,从而忽视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及语感语义的培养。有些教师注意到语言输入的意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加大了阅读材料的输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教师找几篇现成的材料,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然后核对答案,草草了事。②这种教学与练习,学生从阅读材料除获取一些细节外,其他收获甚小,更无从谈起对篇章结构的了解。长久如此,教学就会很机械、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逐渐减小,以致受到抑制。 (三)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仍把阅读文章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授,不管文章的体裁,把教学的注意力放在词句的细节理解上,忽略了对文章的语篇理解和把握,以及对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的讲解。对于阅读材料的脉络搞不清楚,也就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从而就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准确性。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体裁多样,有小说、散文、诗歌等等。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文体,也会有相应不同的阅读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相对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就很难实现不同的教育目的。 (四)很多教师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解,而缺乏英语文化方面的教学 英语的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对学生在句法和语法方面知识的积累

(完整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在时代大背景的推动下,英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重“教”转变为如今的重“学”,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 能力、文化修为等都成了教师教学的重点,指引着教师教学的方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能力、英语修为等核心素养,就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作为学生接触、应用另一门语言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与学生的热切关注,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尤其是高中英语阅读,蕴含着丰富的英语知识、英语内涵、英语文化,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需要教师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逐步改善完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接下来,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谈一谈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相关实践研究。 一、阅读补益学生英语词汇学习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涉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蕴含着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阅读的这一包容性、多样性注定了

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不认识的词汇,甚至有的词汇影响着学生对阅读选项的判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结合阅读,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生活用语、专业术语等词汇,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但是,有的教师在阅读中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不论是常用的、不常用的词汇,都让学生背诵记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用阅读来补益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学生在阅读音乐类文章时,容易遇到不认识的音乐专业术语或是易混淆的音乐家的名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音乐类型进行字典查找,了解其所代表的流派,熟悉音乐家的英文名字,能够知道其代表的是谁……学生通过翻阅字典,对相关音乐知识有了大体了解,掌握了几个常见音乐家的英文名字及其缩写,进而加深了对音乐文章的整体理解。这样,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学习陌生词汇,增强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二、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阅读还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 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名比较多,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5.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6.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五、教学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教师用 PowerPoint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后问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 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这个词组 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使学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让学生解释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 2、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旧琥珀

(新)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 摘要: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内容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得到了过多的重视,但是却忽略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的事实。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学了很久的英语,但却没有培养学生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英语知识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英语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却大大地被忽略了。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对英语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无所知。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出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就读的大学课堂里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学校请美国的外教George Hank给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做“英美文化的交流”讲座,Hank先生站在了主席台的中间准备发言。我作为服务人员,默默地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他的后边,可是他却向旁边推去,于是我又把椅子凑了过去,

他再次推开。我很不解,后来谈及这个事情,他说:“你并没有说让我坐啊,而且你也没有问过我需不需要椅子。”这次的文化冲突让我明白了原来很平常的一件小事,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了误解。再如,在公交车上有一位年约五十多的外国人上车,这时,一位小伙子出于尊老爱幼的文化习俗,给他让座,没想到外国人坚持站着,小伙子再次让座,外国人却发火了:“Do you think I am old enough to need a offer? I am not that old.”(你认为我年纪大到需要别人主动让座了么?我没那么老!)英美国家文化中,外国人崇尚自由、年轻和活力,很忌讳别人把他们当成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 二、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差异及其在中学英语教材和日常交流中的体现 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中学英语教材中也得到了体现。下面谈谈中英(英语国家)文化差异的几个主要方面。 1.问候习俗的差异。如祝愿式的问候:Wish you a good day!关心的问候:How are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recent job?交谈式问候:It is a fine day, isn′t it? 而中国的问候方式普遍为:到哪去?吃了吗?很显然,如果不注意其中的差异而混用则会造成尴尬和迷惑。例如,我曾经在高一的课堂上作过一次测试。教室外边细雨绵绵,我突然说:“It′s a nice day, isn′t it ?”结果,大部分的学生看了看窗外,很认真地回答: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2)班的学生。高二(2)班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教学方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来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高中语法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宾语补足语。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宾语补足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和用法。2.宾语补足语的认知与掌握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 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 识的意义建构。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倡学以致用。所以,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过程,注重学生 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力求把语言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呈现(认知)——辨识(发现与探究)——归纳(分类梳理)——巩固(学以致用) Ⅰ. 从教材例句入手,从认知到理解过渡 1.认知——辩识 简短地对宾语补足语的概念交代之后,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学过的带 有宾语补足语的句子,使学生初步认知宾语补足语的形式和结构。这一步的关 键是鼓励同学们感知和发现,而不是直接告之答案。 Now when people refer to England you find Wales included as well. So to their surprise the three countries found themselves united. They were going to get Ireland connected to the other three. I raised my voice to make myself heard. 2.辩识——拓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的用法,引导式地列出其他常接 宾语补足语的动词: have, get, make, leave等带有“致使”含义的动词。 see, hear, watch, feel, think, find, notice, observe等表示感觉和心理状态的动词。 like, want, wish, order等表示“希望”、“要求”等含义的动词。 3.拓展——理解 再以口头或笔头翻译的形式,给出学生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练习的同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浸润

试论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浸润 发表时间:2018-09-14T10:35:23.7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1期作者:王丽婷[导读] 本文就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简单地说一说,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730000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学当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但长久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语言交流的文化意识。恰恰是因为文化的不同,学生难以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从而造成学习方法上的不正确,最终难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更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本文就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简单地说一说,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文化教学 在注重英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深入语境地来理解英语、学习英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情感教学目标。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之后,学生就能听懂、会说、会用正确的英语,表达在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之中。 一、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相融合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更是英语发展的重要建构者。可以说,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就是词汇量的掌握。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的就是词汇。因为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发展不同,因此,单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非常准确,甚至于有些词语,在中文的意义里表示的是贬义词,而在英文的表达当中,是一个中性词。因此,教师要想真正地让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的使用用法,就一定要将其文化背景和地道的文化意识传达给学生。例如,教师在进行rest room这个词汇的讲授的时候,就要联系西方的一些文化,将这个单词翻译为卫生间、厕所,而不是我们传统学习中理解的休息室。词汇的教学,不仅局限在单词意义上的不同,更多的则表现在习惯表达和俗语之间的差异。英文当中的习惯表达和俗语都是基于西方文化上的引申含义。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不能让学生只局限在课本内容之中。通过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的融合,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文化教学与口语教学相结合 地道的口语表达一直以来都是衡量英语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准。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口语练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长时间给学生灌输地道的英文表达,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将英美文化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英语学习中。这样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注重口语,更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关注课堂的口语。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最简单的课堂中,你可以表现在鼓励和表扬这个角度,教师可以采用”You can make it.”” Have you got it?”这样的句式来组织课堂。除此以外,教师在进行虚拟语气讲解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文化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我们都知道,在中文的习惯表达当中,并没有虚拟语气这样的结构。因此,学生在进行虚拟语气这一个部分学习的时候,难度往往比较大。反事实推论的语气在中国应用比较少,其实教师反复强调是委婉语气的应用,学生也难以深度地理解所谓委婉的定义。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文化意识层面的教学,西方人的文化中更加强调独立,他们讨厌有指挥地参与别人的生活,因此在进行劝解和建议的时候,往往采用“If I were you, I’d….”这样的句型。如果教师在进行讲授的时候能不只关注内容,而是扩展格局关注文化,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能得到质的飞跃。 三、文化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阅读文章,语言环境真实,内容大多贴近生活,涉及到的话题也灵活多样,更加适合学生参考和学习。正是因为广泛的阅读题材,才使得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发挥。教师如果能够妥善地将这些阅读话题利用起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未来、关注眼下的生活,促进文化交流意识的提升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建构起具有竞争力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蕴藏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结合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传授历史文化方面的英美文化,甚至包括文学意识方面的内容,都要尽可能地进行渗透。课堂上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敏感度,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得体地理解和听说英语。尤其是涉及到中西方礼仪方面的问题,更是文化冲突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逐一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文化层面的分析来理解不同形式的传统礼仪,最终学会“入乡随俗”“尊重平等”,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不断推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引入文化层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育趋势和最终的必然结果。身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同时,钻研实际的教学内容,将这些文化内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差异,适应日新月异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迅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2,(25)。 [2]潘飞婷试论文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英语,2016,(46)。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探究 甘肃镇原县镇原中学陈涛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课文阅读,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但从目前总的教学情况看,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阅读能力不仅语言因素、还受到阅读方法、文化背景知识、知识结构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除词汇解码困难、长难句分析困难和文化背景知识短缺等现状,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相关研究成果,力图提出几种策略,以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影响因素;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课文阅读,它具有双重性:一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二是通过阅读,使学生不断学到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分值比例和阅读量一直在递增,已经占到总题量的85 %。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做好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学生高考英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为学生今后了解国外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阅读材料涉及各种题材、风格等领域,能够提供自然完整和系统的书面语言环境,包含了丰富的语法结构、词汇、信息内容以及其他各种语言现象,学生可通过阅读来掌握英语语言技能,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跟着作者的思维去体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信息,学习模仿作者运用英语的技巧。因此,阅读既可以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还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和写作的综合能力。但从目前总的教学情况看,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阅读能力不仅受到词汇、语法、固定短语、句型结构等语言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还受到阅读方法、文化背景知识、知识结构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其表征 1.语言因素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语言因素包括诸多方面的知识,其中之一就是基础的语言知识,如词汇、拼写、固定短语、语法与句型结构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并制约着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所读材料中生词太多都将无法准确理解原文内容。对文章中词汇含义的掌握占阅读能力的39%,而单纯的词汇量对了解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含义起到47%的作用。语法知识在中学阶段基本学完,而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大量阅读,掌握大量词汇,尽快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生词太多而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读起来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根本读不懂,太多的词汇障碍还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信心。所以说词汇量是阅读理解中的“拦路虎”,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扩大词汇量,为阅读扫除障碍。 薄弱的语法知识是制约阅读理解能力的又一重要的语言因素。虽然在中学阶段已经基本把语法知识学完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都掌握了这些语法知识。有些学生的语法基础比较薄弱,对于固定的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掌握得较差,这将极大地影响到对句子的理解。而在大学阶段教师一般不会再系统讲解语法知识,因为这不是大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所以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在语法方面的不足,通过自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尽快补上这一课。大学阶段虽然没有新的语法项目,却对中学的内容进行更多的补充和延伸,例如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点在中学时仅列有十二、三项,而在大学阶段却可以细分出二十多项。与此相似,不定式的用法、it的用法、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分词短语等在大学阶段的内容都较之中学阶段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这些知识又在阅读理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语法知识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作者:刁仁婧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第01期 【摘要】 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以往关注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转变为更加强调阅读以及英语使用的重要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从高中英语阅读中文化的渗透开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办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阅读中存在很多文化的差异性,这需要学生重点关注,通过文化的渗透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英语使用的技巧,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英语和准确的掌握英语,也给学生融入更多的文化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融入到国际一体化的语言氛围当中。基于此,本文以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的渗透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中文化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学习知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更多真切的感受,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英语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要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时间,以此能够体现出文化当中存在各种差异,让学生能够对异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日常用语的含义表达。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强英语交流的熟练程度。高中英语阅读当中教材量十分大,除了要有必备的词汇学习以及句式句型之外还要了解西方人的说话口吻、西方人的说话特点以及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领会阅读的主旨,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除了这些以外,不同的文化当中还有很多不同的文化风情,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事业,还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国际性意识和国际性观念,了解国际形势,并且了解国际政治。文化的碰撞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现代化英语学习意识,这也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所在。 %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办法分析 (一)课前导入工作的文化渗透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探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探究-英语论文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探究 赵丽花 山西省怀仁一中038300 1.学生探究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教材探究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由于这课出现的生词比较多,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很专业,起初比较担心,但是得知高一的学生地理课上已经学习了相应的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处理的时候就注意到详略的问题,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把握,这样才会更好地抓住要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太空知识和人类起源。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形成,和人类的形成。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这课讲述有点抽象,需要足够的图片,方便理解并形成感性认识。本课

目的要使学生了解宇宙形成和人类起源,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引入宇宙形成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宇宙空间图并展示给学生看,弄清楚星际空间的划分,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两人围绕人类起源进行讨论 5.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6.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7.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环境意识) 4.教学策略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宇宙形成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的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会用英语口语判断别人给出的依据,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些有关宇宙的精美图片,引起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兴趣,减少陌生感。 5.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引入 教师用PowerPoint分别展示宇宙空间,并不需要学生详细记录细节,因为不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卢凤 (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江苏扬州225800) 摘要:在外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高中教育课程中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词汇的改善、文化对比、加强语言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高中英语;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2)-10-0126-01 语言是各个国家必不可少的文化,就如美国的语言家所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文化的载体。但是,由于国家的情况不同,导致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差异,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只有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就是将这些文化与本国文化差异或者冲突的文化、习惯等有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接受。所以,培养跨文化意识已经是高中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本文将结合高中英语教育实践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现状和途径进行讲述。 一、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跨文化意识是针对本国文化和异国的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英语文化对自己的语言和语言理解来调整自己,使自己有自觉性。跨文化意识对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一)在日常实践中应用 在日常英语的教育中,学生会因为缺乏跨文化意识而对影响理解。在进行英语阅读时,虽然对文章中的单词都认识,但是对于句子的结构不进行分析,导致不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例如:在牛津译林版中的一句话“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andgame.”时,学生常常会把它翻译成:“约翰是可靠的,他既不吃鱼也不玩游戏。”意思没有错,并且每个单词都懂得,但就是翻译的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这个句子按照英国人的翻译时:“约翰为人可靠,他即正直又忠诚。”句中的“toeatnofish”实际上是英国的一个典故,代表的是忠诚的意思。所以,在实践学习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二)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使英语学习缤纷多彩 对于英语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英语的语法学习、语音学习、语法结构上,那样会使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慢慢地会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应该在教育中加强跨文化教育。例如,讲牛津译林版Unit4时,除了给学生介绍这部分的英语组成,还可以给学生讲讲方格裙、伦敦概况、英国的国旗组成等知识的渊源。这样有趣的跨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缤纷多彩。 (三)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视,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于人才英语教育的素质要求正在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频繁,使社会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人们加强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必须掌握异国文化习俗。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重视跨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王萃 摘要:在英语课程的改革中,方方面面都在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合作与探究英语阅读 一、前言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与同学分工合作。学生认真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发,然后通过讨论、调查、专访、文献检索等活动,完成一个特定的课题。模块六第一单元Project的课题是Putting on a play.包括两个舞台剧:The invisible bench和The important papers。现将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与诸君交流,探讨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让学生参与“备课”,备教材在本课的两个舞台剧中,台词较为简单,但旁白和转场很多,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非常丰富。所以,同学们主要应在揣摩人物内心方面做足功课。 二、学生分析 根据《新课标》精神,高中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二学年的英语教学将继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

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它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文本信息。根据《课标》,《课标》在“使用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因此,此教学设计着眼于把project 部分根据现在所教生源的实际情况,设当地化繁为简,让学生自己从两片喜剧中选择一个小组合作表演。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强化每个任务环节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而言,随着不同任务的转化,对他们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注重在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坚持先读(课文,课外阅读材料),后说(合作探讨如何表演),再演(完成舞台表演)的教学三部曲。 四、教学策略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谈那就行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困境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困境 摘要:英语文化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长期以来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部分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导致其对英语的学习没有深入理解,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就对如何走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困境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困境 在英语语言课程中实现文化教学,就是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将英语语言国家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逐渐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英语词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了走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困境,教师可以从词汇教学入手。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词汇,掌握与该词汇相关的文化内涵。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 例如,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英语单词及短语都有

其来源和典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因此,学生对其含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的认识。如:He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句话蕴含eat no fish和play the game两个短语。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非常简单。但是,直译出来意思却相当不明确。第一句直译是:他可以依靠。第二句直译出来是:他不吃鱼但是他玩游戏。学生通过直译很难理解其含义。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短语相关的文化知识,如eat on fish是曾经英语伊丽莎白女皇时代,耶稣教徒为表示对英政府的忠诚,拒绝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吃鱼的习惯,因此eat on fish又表示“忠诚”的意思。而play the game表示“公平对待”“为人正直”的意思,与play pair是同义词。这时学生能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他很忠诚且为人正直,值得依靠)。但是,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两个短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很容易忘记。而教师通过这种为学生讲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知识并且记忆深刻。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阅读中蕴含着大量的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从文本中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英语理解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 浙江省奉化中学吴碧芳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意识”一项目标要求以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明显增加。为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外,还得加强英语国家的文化教育,只有熟悉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一、文化渗透的内容和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八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 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 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二、文化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单元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因素。 2003年秋季开始推广使用的人教社新SEFC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对文化内涵的覆盖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名胜古迹等等。许多课文充满跨文化交际信息。教师可结合课文,更新观念,将文化教学列入教学目标,使文化教学有计划、有阶段、有层次地进行;灵活地在任一个环节: warming up,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 , 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的渗透 , 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语言 ; 文化 ; 课堂教学 ; 文化渗透 ;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事实上,语言习得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由 J.Schumann 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 ( Acculturation Model )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文化移入( acculturation )。Schumann 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just one aspect of acculturation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a learner acculturates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ll control the degree to which he acquires the second language.”(Schumann,1978) (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中学语言,将外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归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下是课程标准中对八级文化目标的描述: 1.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 2.理解英语交际中常见典故和传说; 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 4. 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 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 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 8.了解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 9.通过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001]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授课教师: 课程:V o c a b u l a r y–l e a r n i n g i n s m a r t w a y s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SEFC Book 6必修阶段性词汇学习方法探究 2.教材处理: 这是一堂笔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对词汇教学方法的实践积累和思考进行设计的一堂探究课。该课创造性地选择了授课内容,对使用性较强的词汇方法进行了整理与补充,改变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和探究。 该课的中心话题是“三鹿毒奶事件”,内容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思考。该课旨在启发学生去思考自我梳理知识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习过程有一个延续的趋势。同时,提供一次实际运用英语表达交流思想的机会,增强使用英语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笔者首先考虑为什么和怎么上这节课,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实在可行。笔者的授课对象是普通平行班,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是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培养的。怎样使得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思考和帮助,也是笔者要考虑的问题。综上因素,根据学情,笔者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上一堂关于词汇学习的课,期待对今后的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连接有所帮助;同时注意运用鲜活真实的语言材料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同时便于设题。兼顾设计内容简单化,便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并改善词汇学习的效果;

2、能根据词汇的构成特点,归纳整理学习和记忆的方法; 3、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设计理念: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 英语单词的学习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磨练。新教材的词汇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新、长、杂、多。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怎样继承传统的词汇教学的精华,把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掌握生词和短语除了坚忍不拔的毅力之外,还需要两样东西:已经掌握的单词和短语和不同的记词法。因此,将生词与熟词以各种方式捆绑记忆,是诀窍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归类的知识要比零散的知识记得牢固。因此,综合运用多种记忆法,将词汇以链式或发散式的形式联系,而非一盘散沙,是诀窍之二。这样,既可以系统整理要记忆已经学会的词汇,又可以使其以有效的方式扩展词汇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Step I lead—in Skill one: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Greet with a typical tongue-twister. 1.Greet with a tongue twister to the students and then l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some tongue twisters. 2.Arrange a competition among the students. 3. Explain a specific example to arouse their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Skill one: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设计说明]:一开始以一则英语绕口令和绕口令竞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分析一个典型,挖掘例子中的同词不同词性的特点,引出第一种词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