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实验室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实验室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实验室质量管理名词解释

1、临床实验室: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的实验室。实验室可以提供其检查范围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

2、管理: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3、室间质量标准: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4、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检测仪器所指的量值,与对应的有检测标准所浮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5、分析前质量保证: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转输。

6、生理变异:其是体内的固有变异,不可人为进行控制。如年龄,才血时间,妊娠等。

7、昼夜节律:某些检验指标存在昼夜变化,即在一天内有所波动。

8、质控图: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设计图。

9、正态分布曲线:以均值为中心,左右完全对称的中型曲线。

10、Z—分数:是质控测定值与各自平均值的差除以质控物的标准差。

11、误差检出概率:检出超过允许分析误差那部分误差的概率。

12、假失控概率:指当分析批除了本身固有的随机误差外没有其他误差时判断分析批失控的概率。

13、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有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14、能力验证:通过试验时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校准的活动,它是为了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项特定校准,以及检测其持续能力的活动。

15、不满意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80%得分,或每次室间质量评价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80%得分。

16、不成功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同一分析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动未达到满意的室间质量评价成绩,所有评价的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活动中的两次活动未达到满意的成绩。

17、检验后阶段:检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授权发布,检验报告发放及检验后样品的保存,处理所有过程。

18、危急值:检验结果如不及时处理,随时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检验值。

19、参考区间:一般指参考值在中央95%分布区间的分布。

20、溯源性: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一定的参考标准相联系的属性,参考标准通常是国际或国际标准,每一部比较都有给定的不确定度。

21、互通性:参考物质的属性,用不同测量升序测量该物质时,各测量程序所测得的测量结果之间的数字关系,与用这些测量程序测量实际临床样本时的测量结果的数字关系的一致程度。

22、被测量:待测的特定量。

23、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表征可合理的赋予被测量的值的分散性。

24、金标准:即标准诊断法,是诊断某疾病最可靠的方法,通常指活体组织检查、病原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特殊影像学检查,尸检、长期随访结果、专家共同制定且得到公认的诊断标准等。

25、测量准确度: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

26、正确度:在检验测量过程中被使用,指大数量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可接受参考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27、回收试验:用于评估试验方法正确测定在在常规样本中加入的被测物量的能力,通过测定比例系统误差,对实验方法的准确度进行评价。

28、精密度:反应测量程序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29、线性: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特征,是分析描述方法的浓度或活性反应曲线接近直线程度的量,不同于准确度和精密度,是分析方法得到与样本中被测物浓度成正比关系结果的能力。

30、检测限:可被检测系统检出的被测量的最低浓度。

31、测量范围:表明测量系统误差出于规定的极限内时,被测量值分布的高低接线之间的范围。

32、定型试验:仅给出阳性或阴性结果的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