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接本中国文学史练习题

专接本中国文学史练习题

专接本中国文学史练习题
专接本中国文学史练习题

接本古代文学练习题

填空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 “诗三百”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 “国风”,共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 31 篇,后者有 74 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 31 篇、5 篇和4 篇作品,共 40 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今文:鲁人申培的鲁诗、齐人辕固的齐诗、燕人韩婴的韩诗、古文“毛诗”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毛诗”,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 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商周铜器铭文。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春秋》。

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国语》。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战国策》。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气势浩然的文风。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体认“道”的人生。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荀子。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韩非子。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说理文。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离骚》、《九歌》、《天问》、《招魂》、《九章》。

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 24篇。

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相草美人”。

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

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九章》。

7、“天问”意思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2、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楚辞章句》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和淮南王刘安。

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淮南子》一书。

5、汉代乐府洛阳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司马相如,司马迁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西京杂记》。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历史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以对现实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现实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武帝时期经公孙弘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毛诗序》中主张诗歌 “发乎情,止乎礼仪”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张衡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吴越春秋》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初创期全盛期中兴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 篇,二十多万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 “杂家”,其中主要包含了道家、儒家、阴阳家等家的思想。

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贵公》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大乐》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老子》的文风。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 “荆人涉澭”、“引婴儿投江” 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

3、鲁迅先生曾言:“秦代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谏逐客书》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 3 段,最精彩部分是中间段。

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著文 12 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新语》。《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 58 篇,收录于《新书》。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贾谊,他的作品可分为专题政论文、疏牍文、杂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过秦论》、《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论贵粟疏》是晁错的作品,它上承《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

6、《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7、《淮南子》原称《淮南鸿烈》 ,东汉高诱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其《览冥训》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排比式句子,与陆贾、贾谊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骈文之先河。

8、董仲舒的《贤良对策》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春秋繁露》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极谏用外戚封事》《谏营昌

陵疏》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战国策录》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

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东方朔的《答客难》桓宽的《盐铁论》及扬雄的《解嘲》、《解难》等俱为名篇。

10、王充、王符和仲长统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论衡》,全书共 85 篇,现存少一篇《招致》。此书以疾虚妄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九虚”、“三增”、《论死》、《订鬼》等篇。

12、王符的政论散文《潜夫论》成书于东汉中期,是一部愤世嫉俗之作,其《考绩》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务本》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

第二章汉代辞赋

1、“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吊屈原赋》,此文是以骚体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作者的另一篇赋作《鵩鸟赋》,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2、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汉书?艺文志》载乘赋九篇,其《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七发》最为著名。

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吕氏春秋?本生》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吕氏春秋?孟春纪》找出。

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楚辞》和《招魂》和《大招》,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否定性因素加以了处理。《七发》一文中以观潮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军阵。

1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 七体”。

6、梁孝王去世和汉武帝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东方朔、枚皋、司马相如等。

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哀二世赋》,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大人赋》,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长门赋》,还有《美人赋》《难蜀父老》等等作品。

8、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上林赋》中,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散文领起,中间用韵文铺叙,篇末又用散文结尾。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排比句,并间杂长短句。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短句,如描写游猎主要用三言,这就使得文章音

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

9、汉武帝以后至宣帝、成帝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扬雄,刘向、刘歆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

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赋的社会意义乃至文学的性质的讨论。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讽喻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娱乐为旨归的文学艺术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 辩丽可喜 ”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

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洞箫赋》和《甘泉赋》。扬雄赋作中,《蜀都赋》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刘向的赋多不出《楚辞》窠臼,刘歆的《遂初赋》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洞箫赋》。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杜笃作了《论都赋》,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占有一席之地,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

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前者开了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蔡邕,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另外,班彪的《北征赋》和班昭的《东征赋》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张衡,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思玄赋》《归田赋》等抒情之作。此类作品中,冯衍的《显志赋》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班固的《幽通赋》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东汉末年,赵壹创作的《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

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

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 7 篇,大都出自李斯之手。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琅邪台刻石》。其中除琅邪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三句一韵。

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体散文,代表著作有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

3、刘向一生有著作多种,其中《说苑》《新序》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

4、《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5、司马迁,字子长,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少年时曾随孔安国学习

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后任太史令,并参与制定了《太初历》,因李陵案被处以宫刑。征和二年(前 91 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 14 年。

6、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 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记述了从黄帝至西汉武帝年间大约 3000 年的兴衰沿革史。

8、东汉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9、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作者是赵晔。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它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11、成书于东汉的历史散文《越绝书》内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它们都以吴越争霸为主线索,又都出自吴越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12、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崔瑗的《河间相张平子碑》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张衡的学问品格。胡广的《征士法高碑》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蔡邕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代表作是《郭有道碑》和《陈太丘碑》。

13、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乐府令,隶属于少府。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太乐令,隶属于奉常,主管郊庙之乐。

3、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另外,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在祭祀沛宫原庙时也用楚声演唱。

4、乐府的职能地位在武帝时进一步加强,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哀帝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裁减乐府人员。

5、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一个是黄门鼓吹署,后者在西汉时已有,实际上发挥了西汉乐府的作用。

6、沈约编篡《宋书》时,其《乐志》篇收录了大量两汉乐府诗。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把汉代至唐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共分为十二

类。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7、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大风歌》、《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铙歌》18首等等。相和歌辞中对人民苦与乐的反差进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别是:苦有《东门行》、《妇病行》、《孤兒行》等,乐有《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相逢行》中“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的描写对后世小说《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风、小雅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主要继承了楚文化的传统,是《庄子》《离骚》的遗响。

10、两汉乐府诗都是“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诗中既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其中以叙事诗的成就最为突出。

11、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假托动植物之口进行自述与植物和人对话两种类型,主要作品有:《雉子班》《乌生》《豫章行》《蜨蝶行》《董娇娆》等等。

12、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是四言诗,《安世房中歌》是用楚声演唱的三言七言相杂之诗,铙歌十八首各篇则均为杂言。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邪径败良田》,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

13、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第五章东汉文人诗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他的其他五言诗则收录在《太平御览》和桓谭的《新论?琴道》篇中。另外,他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赋末附诗,当始见于东汉。

2、张衡的五言诗《同声歌》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张衡的《四愁诗》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另外,附于《思玄赋》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

3、班固、张衡对乐府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承了朴素质实的风格,而张衡诗则继承了缛丽华美的特点。二人诗班固长于叙事,张衡则长于抒情。从张衡起,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成为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

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叙事向抒情、由模仿民歌到作家独创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诗人们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

5、东汉灵帝时期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

征。他们的代表诗歌分别是《见志诗》二首《疾邪诗》二首和《翠鸟诗》,其中后者又是一篇寓言诗歌。

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文选》之中,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桓帝时期。

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

五言之冠冕也 ”。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 196 年到公元 589 年,它共经历了 393 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建安、正始文学;第二期是两晋文学;第三期是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________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再加上肖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龟虽寿》。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

事。

4、《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燕歌行》是

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代表作有《白马篇》。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野田黄雀行》,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赠白马王彪》。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美女篇》、《七哀诗》。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王粲和刘桢。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七哀诗》,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赠从弟》三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1、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第二章两晋诗坛

1、西晋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有陆机、潘岳,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繁缛。与他们同时,号

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左思。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和技巧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拟古诗》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赴洛道中作》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

3、左思的代表作有《咏史》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4、刘琨的代表作是《扶风歌》,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审美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第三章陶渊明

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靖节先生。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 121 首,赋文赞述等 12 篇。其诗可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归园田居》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

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情、景、事、理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苏轼概括为“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1、南朝乐府民歌约 486 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其中吴歌326 首,西曲142 首,神弦歌18 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长江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东晋和刘宋居多。

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荆 (今湖北省江陵县)、郢 (今江陵县附近)、樊(今湖北省襄樊市)、邓 (今河南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宋、齐、梁、陈的居多。

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 怜 ”“丝”双关“ 思 ”;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

之“匹”双关匹偶之“ 匹 ”,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

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 70 余首。

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 鼓角横吹曲 ”。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 梁鼓角横吹曲 ”。

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鲜卑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敕勒歌》。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1、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

墅》);“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等。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乐府文学的传统。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永明体。

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谢朓,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王融,梁诗人何逊和陈诗人阴铿等。

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 二谢 ”或“ 大谢小谢”,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谢康乐,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谢宣城” ,他们都是南朝最著名的山水诗诗人。

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和《王孙游》(绿草蔓如丝)等。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温子昇,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邢邵和有“邢魏”之称的魏收。还有由南入北,著有《颜氏家训》的颜之推,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王褒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庾信。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庾信,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 “徐庾体” 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寄王琳》和《望渭水》。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有通脱之风。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书札。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表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

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等。

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芜城赋》,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北山移文》,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别

赋》和各种人的遗憾的《恨赋》。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和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神话传说,其次是寓言故事,第三是史传。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搜神记》。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世说新语》共分 36 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刘孝标。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1、唐代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儒、释、道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政治功利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娱乐的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歌唱。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纤巧绮靡的写诗倾向,转向了刚健骨气。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近体诗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一百二十馀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1、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静逸明秀诗境。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关系。

3、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作诗深受禅风重染,作品多带有禅意和禅趣。

4、盛唐诗人中,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清刚劲健之美。这一些诗人有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

5、边塞诗人高岑共同的人生经历是都曾亲临边塞。

第三章李白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大约在李白五岁时,随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开元十三年(725 年)李白东出夔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2、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 “济苍生”、“安社稷” 的儒家思想。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3、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

4、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称为“三绝”。

5、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第四章杜甫

1、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杜甫 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

2、还在天宝年间,元结《箧中集》诗以悲愤写人生疾苦,冷眼旁观,走向写实。

3、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 ,生于巩县。青年时期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 的生活。

4、安史之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数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战乱生活 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

5、杜甫诗风格多样,沉郁顿挫之外, 萧散自然 是又一重要特点,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成都草堂 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6、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 集杜诗 》二百首。

第五章大历诗风

1、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 十才子 ”诗人,作品多为 题赠送别 之作;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 地方官 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祐、戴叔伦等,

作品大多描写 山水风景 。就题材内容而言,他们的诗歌并没有比前人提供更多的新东西,其清雅闲谈的艺术追求,则深受盛唐 王、孟 诗风的影响,有一脉相存的关系。

2、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 陶渊明 的冲和平淡,成为 韦应物 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往往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3、刘长卿的五言诗写的最好,曾自许为“ 五言长城 ”,早年爱写篇幅较大的叙事性的 五古五排 ,但意脉似不甚连贯。后来他用较短的五古和 五律、五绝 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的优秀之作。

4、所谓“十才子”有钱起卢纶李端等十人,其中 钱起 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5、顾况李益的诗,与大历诗风 淡泊寂寞 的主流情调有着不同的风貌,显示出异于同辈的艺术个性。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1、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韩愈、孟郊 ,此外还有 李贺、卢仝、刘叉 等人。这个诗派的主要风格 雄奇怪异 。

2、孟郊 与 李贺 为诗皆以苦呤著称。《寒地百姓吟》是 孟郊 的作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 贾岛 的佳句。

3、刘禹锡 既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又是善于摹仿民间俚歌俗调作诗的诗人。他的《竹枝词》等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歌,都是诗人在巴山楚水 之间生活时写成的。

4、“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 乌衣巷 》

诗;“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它们都是刘禹锡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5、《江雪》和《渔翁》都是 柳宗元 著名的 山水诗。

6、韩孟诗派里的重要诗人 李贺 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其诗歌的中心内容是 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 。其独特的诗风是 凄艳诡激 。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1、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 的新思潮,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 风 ”诗和汉魏 乐府民歌 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后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 杜甫的创作。

2、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 张籍、王建 的影响,但他们的“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 李绅 的启迪。 李绅 写《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在他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 新乐府 ”,并在序里明确提出其诗歌创作主张,于是形成了一个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创

作新高潮。

3、白居易的一生以 被贬江州司马 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 兼济天下 ”时期,后期是“ 独善其身 ”时期。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主张是 白居易 在《 与元九书 》一文中提出来的。

5、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 讽谕、闲适、和 杂律 四类。他的《琵琶行》是属于 感伤 一类,《卖炭翁》是属于 讽谕 一类,《大林寺桃花》是属于 闲适 一类。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1、唐代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而,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2、在韩柳以前,初唐的,盛唐的,中唐的等人,均曾努力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韩柳的古文革新活动准备了条件。

3、中唐士人中兴的愿望促成了的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体文风的改革得到了发展。换言之,是的需要促成了文体文风改革高潮的到来。

4、韩愈的杂文《》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寄寓了作者心中的不平。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是所作的《》一文中的句子。

6、晚唐讽刺小品继承柳宗元的传统,在晚唐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产生的,其主要作家有等。

第九章唐传奇

1、敦煌遗书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与,就是其中重要的两类作品。

2、敦煌变文是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和讲说故事的。

3、变文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讲唱故事和讲唱故事两类。

4、《伍子胥变文》是变文的重要作品,它取材于相传为赵晔所作的《》。?

5、唐传奇《游仙窟》是时期的作品,《离魂记》是时期的作品。

6、唐传奇中反映豪士侠客生活的作品,的《》的《》的《》等篇颇有影响。

7、现存唐传奇大部分收录在《》一书里,辑录的《唐宋传奇集》,廓清了明清书商“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流弊,是一个较好的辑本。

第十章晚唐诗歌

1、李商隐思想中,的成分兼而有之。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

过“愿为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的出世念头。

2、“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是李商隐诗《》中的名

句,王安石晚年喜吟之,以为“虽老杜无以过”。

3、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为中心的爱情诗。李商隐诗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常常统一在一起。

4、齐梁诗主要兴趣在描写闺阁楼榭与女子的容貌体态服饰,重而乏。李商隐的爱情诗,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以满足为特征的庸俗情调,以其把这一题材的诗境推向高峰。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1、“四大书院”指 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和 应天书院。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梅尧臣、苏轼、黄庭坚 。

3、叶夑《原诗》说:“ 韩愈 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 苏、梅、欧、苏、王、黄 ,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第一章宋初文学

1、宋初诗歌三体指 白体、昆体 和 晚唐体 。

2、晚唐体的盟主是 寇准 。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 林逋 ,其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 《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 和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等。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 晏殊 ,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2、在宋代词史上, 欧阳修 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 歌咏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 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 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 范仲淹 ,其代表作是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三影”得名是因写“ 云破月来花弄影 ”、“ 帘压卷花影 ”和“ 堕轻絮无影 ”。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古今一大转移 ”。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桂枝香·金陵怀古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 耆卿 ,大成于 清真 。”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清人子瞻 ,深婉开 少游。”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 柳永 的《 望海潮 》( 东南形胜 )。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

1、欧阳修议论文《 与高司谏书 》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 朋党论 》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 五代史记 》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 丰乐亭记 》,其文赋代表作是《 秋声赋 》;其散文中《 醉翁亭记 》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自然。

2、梅尧臣论诗说“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

3、宋诗畅尽而“ 伤直露 ”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已见端倪。

4、王安石散文风貌被清人刘熙载称为“ 瘦硬通神 ”。

5、王安石咏史诗的代表作是《 明妃曲二首 》《 贾生 》。

第四章苏轼

1、苏轼《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2、韩愈文依靠 雄辩 和 布局、蓄势 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轼文却依靠 挥洒如意、思绪泉涌 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 气势雄放 ,而语言却 平易自然 ,这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3、“不识庐山真面目”“雪泥鸿爪”出自苏轼的 理趣诗《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 。

4、清人赵翼评苏诗:“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 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瓯北诗话》)

5、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以“ 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僧 ”来比喻多元审美情趣和对各种不同风格的欣赏倾向。

6、近人陈衍说:“余谓诗莫甚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佑也。”(《石遗室诗话》)

7、苏轼《祭张子野文》说张先“ 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物研情,刮发幽翳,微词婉转,盖诗之裔。”

8、金人元好问认为东坡词“ 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新轩乐府引》)

9、苏词既向 内心的世界 开拓,也朝 外在的世界 拓展。

10苏轼较成功的“以诗为词”表现手法有二:一是 用题序 ,二是 用典故 。

11、宋人胡寅《酒边集序》称苏词:“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

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即揭示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类作品所创造的一种新美学风范。

12、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而作歌,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弄笔者始知自振。”

13、苏诗不仅影响 有宋一代 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 公安派诗人 和清初的 宋诗派诗人 有重要启示;苏轼的 词体解放精神 直接为南宋 辛派词人 所继承,形成了与 婉约词 平分秋色的 豪放词派 ;苏轼的小品文,是明代 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 散文的渊源,直到清代 袁枚、郑燮 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1江西诗派“一祖三宗” 是指 杜甫 ,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2陈师道以冥心孤往的苦吟形成了 朴拙 诗风,正是“有意为拙”的典型例子。

3曾季貍《艇斋诗话》说“后山论诗说 换骨 ,东湖论诗说 中的 ,东莱论诗说 活法 ,子苍论诗说 饱参 。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 悟入 不可。”

4、江西诗派 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

5、吕本中 和 曾几 都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

6“新体”指 陈与义 晚年诗风的主体风格。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1、苏门词人群以 苏轼 为领袖,还有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毛滂 等,此外 晏几道 和 贺铸 也与苏门词人过从甚密。

2、大晟词人群以 周邦彦 为主帅,还有 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 等。

3、苏轼重抒情言志的自由,其词 可读性 胜于 可歌性 ;周邦彦重词的协律可歌,对 词艺 的追求重于对 词境 的开拓。其后 南宋词 就是沿这两种方向分别发展。

4、晏几道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从 语言的精度 和 情感的深度 两个层面上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展到了极致,故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说叔原“ 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

5、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是“ 古之伤心人 ”(冯煦《蒿庵论词》),淮海词妙处在于 情韵兼胜 。秦观和晏几道皆长于情景结合,但二人取景角度有所不同,晏词多取 高堂华烛的室内景致 为意象,秦词常用 自然山川景物 来铸境。

6、苏轼开创了以词抒写 自我性灵 的新格局,而秦观另辟一途,把深

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 类型化的离情别恨 之中,即周济所说的“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眉批)。

7、秦观词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 丽 ,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 典雅富丽 ,李清照得其 清 ,而朝更加 本色自然 的方向发展。

8、贺铸《青玉案》得名句是“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9、贺铸一方面沿着苏轼 抒情自我化 的道路,写自我豪侠气概,开辛词先河,另一方面,又继承晚唐 温、李密丽 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 吴文英 等人。

10周邦彦所作咏物词既多,又将身世之感等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开启了 重寄托 的门径。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1、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的是以 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 和 叶梦得、李纲陈与义 等为代表的南渡词人。

2、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 别是一家

”之说。

3、清人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 卓然一家,不在 秦七、黄九 之下。

4、朱敦儒词继承和发展了 苏轼 抒情自我化倾向,具有鲜明的 自传性特点。

5、南渡词风由柔丽婉向豪情悲慨的转变,以 张元干 最为典型。

6、岳飞代表作是 《满江红》(怒发冲冠) 。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1、中兴四大诗人是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

2、陆游诗影响南宋后期诗人 戴复古和刘克庄 等人。

、杨万里最著名的小诗是《 晓行望云山 》、《 小池 》等。

4、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 使金纪行诗 和 田园诗 。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1、世纪下半叶,以 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 和 姜夔 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到高峰。

2、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代时的 红粉佳人 、北宋时的 失意文士 和南渡初年的 苦闷志士 。辛弃疾登上词坛则拓展出了 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

3、张孝祥一方面学苏轼的“ 豪 ” ,以“诗人之句法”抒发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学苏的“ 放 ”,并兼融 李白 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入神之笔表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4、如果说辛弃疾是以文为词,那么 陈亮 几乎可以说是“以词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