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军武器发展史2

我军武器发展史2

中国武器发展史

古代兵器

冷兵器:石兵器时期、青铜兵器时期、铁兵器时期

石器兵器的代表:埃及新石器时代石匕首及中国新石器时代石斧

木兵器:狼牙棒

铁兵器:剑、矛、戟、刀、锤、斧、枪、弓十八般武器在民间的说法不一。

冷兵器的防御性的武器:铠甲

火器:铁火炮、火球、火枪、火箭、火铳[chòng]

十八般兵器总述:

传统兵器「九长九短」

九短:刀、剑、鞭、锏[jiǎn]、拐、斧、棒、椎、杵。

九长:刀、枪、棍、钺[yuè]、叉、铛[dāng]、钩、槊[shuò]、戟。

看来「十八般兵器」和「十八般武艺」之说,是一种统称或概算。

成语俗谚中,与兵器有关者:一箭双雕、借刀杀人、回马枪、拖刀计、杀手锏、流星椎、历代名人所使兵器:关公青龙偃月刀、张飞丈八长矛、吕布方天画戟等……

十八般兵刃——刀

刀最早可追溯到青铜器时代,用作护体防身和进行一些简单的格斗。后来演变成铁质长刀、钢刀、环柄长刀、军刀、长柄大刀和短柄刀,但仍保持着汉刀的形制,抗击日冠的二十九军就是用大刀砍杀侵略者,从而以“大刀片”闻名中外。但在今天的现代化战争中,刀仍保留着有它不可替代的度位。

十八般兵刃——斧

斧钺[yuè]的确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的兵器之一,其名又叫扬、刘、鈇[fū]、戚。斧之溯源甚早,而最早之铜斧,见于商代,不仅用于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镂,极为精美,已为仪仗之用。人们先将石块打击碰砧,制成石斧,后来和弓箭一样成为战争的武器。到了汉代,斧钺多用钢铁锻造,在军队中使用。

八般兵刃——枪

长矛—习称“红缨枪”,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长久的品种之一。其共同的特点是安有长的木杆,上端安刃,下端装鐏,枪军中常备的格斗兵器之一,枪的击法,以拦、拿、扎为主,要求扎出平直。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因为长矛使用不便,因此矛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

十八般兵刃——炮

中国象棋中,红黑双方均有两个“炮”,当头炮、卧底炮,此二子颇具威力,出奇制胜。“炮”的走法很特别,它可以在棋盘上前后左右,通行无阻,但吃子时,必须中间隔着一个棋子,令人费解。据说,现在通行的中国象棋定形于宋代,“砲[páo]子”,就是当时的抛石器械的象征。

十八般兵刃——剑

在我国战国时期,剑是步骑兵的重要武器,已经历了三千多年。“剑”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

十八般兵刃——戟

戟的戟体较长,两侧是带刃的尖刺,由于有侧刃,所以除了向前扎刺外还可以横斫。在锋刺的一侧,横伸出一支向前弧曲的旁刺,称为戟支,即“小支”。因此,这种兵器兼有刺、

挑、叉、钩、斫等多种功能,具有较强的杀伤力。由于戟的制有单双、长短之分,练法也各有特色,但主要有剁、刺、探、片、压、带、勾、拦、钻、挂等。

十八般兵刃——铠甲

它不能刺击劈射,杀伤敌人,却可以防止敌人对自己的杀伤,这就是防护装具——甲胄。由3部分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缩,便于作战。同时在武术比赛中,散打选手要穿戴护具,头戴护面具,胸、裆、腿等部位都有护具,也可算是“甲胄”的孑遣吧。

十八般兵刃——锤

锤应该起源于原始人追赶野兽,敲砸果核的短木棒,而当这种木棒作为武器使用时,前端粗壮呈棒槌形的比起普通的木棒来肯定更为顺手。正因为如此,以后又出现了在木棒前端装上石质或铜质棍棒头的作法。锤,作为一种武术器械套路演练一直在民间流传。

十八般兵刃——戈

戈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兵器之一。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它就已经问世了。其名称和形象在处于初创时期的汉字中却大量地保存下来,许多与军事、战争、杀伐、兵器相关的汉字,都少不不了有戈字做组成部份。如今,由戈字构成的有关战争的文字、言词还在千古流传。

十八般兵刃——盾

盾,也叫干。在我国古代,作为一种防身卫体的兵器,可以用来遮蔽飞蝗箭雨,近战肉搏时,士兵一手挥舞刀剑砍杀敌人,一手持盾护卫自身。盾:盾是大家所熟悉的古代防御武器。但直到清朝末年组建用新式枪炮装备的“新军”以前,盾仍然是军队中必备的防护械具。

十八般兵刃——弓

弓箭它一出现,就显视出了石斧、木棒无法比似的优越性,可以击中远处目标。在箭杆的尾端装上鸟羽。这样,稳定性更强、杀伤力更大。长弓用桑柘木制成,比较大,适合步兵使用;角弓用筋角制成,尺寸较小,便于骑兵在于马上使用。

箭:分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四种。自火器特别是枪炮问世以后,弓箭作为实战武器逐渐退伍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它,而把射箭作为习武健身和竞技体育项目保存下来。体育健儿们精湛射技淀积着我们祖先的勇武与智慧,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历代神箭手的勃勃英姿。

火药及火炮:火药及火炮的“鼻祖”是火铳。火铳初创于中国的元代。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火药的发明,最初是从炼丹家用硝石和硫黄炼制丹药开始的。炼丹家在炼丹时发生的灾祸中,发现了硝石和硫黄混合物的燃爆现象,启示人们配制最初的火药,后来用火药制成火炮用于军事作战。

红军时期

梭镖头和马镫

马镫:它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

梭镖头:是古代社会战士使用的一种冲刺式兵器。梭镖和长矛是古希腊甲兵的制式武器。这种甲兵配备有重型兵器和盔甲,是古希腊战斗队形——方阵的基本成员。希腊梭镖的普通长度为六至九英尺。但由于是手工制作,所以实际上是形状各异、长短不一的。

马尾手榴弹:带尾巴的手榴弹,也称麻尾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比较奇怪,一个圆圆的弹体后面结着一根粗粗的麻绳,很有点中国古代流星锤的味道,这种武器在红军和早期土八路当中相当流行。

毛瑟手枪:是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有全自动功能。

汉阳造步枪:又被称为“老套筒”,从1895年开始,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本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为革命党准备了充足的武器,在他死后两年,他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又称“开国第一枪”。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捷克式是比较复杂的武器,其部件较多,而且部分部件需要较细致的加工它比起二战时期苏联的转盘枪和后来轻机枪,结构要复杂的多。其中在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多。

三八式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俗称“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三八式步枪的枪身较长,三八式马枪是三八式步枪中短枪管的型号。在日本,被称为三十八年式骑铳(卡宾枪)。它不仅用于骑兵,也同样用于工兵,后勤部队和其他非前线部队。

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四四式马枪——九七式狙击步枪——五式步枪

自制迫击炮:迫击炮分为有膛线的和无膛线的两种,迫击炮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近射程小。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

大刀:大刀作为最典型的传统冷兵器之一,为中国所独有,外国人称之为“Chinesebroad -sword”,意为“中国宽剑”。大刀型制主要有砍刀型和马刀型两类。砍刀型是刀身长短不一,护手和刀柄型式各异。马刀型继承“长刀”的特点,刀型较为细长,且有弧度,刀前部比较尖锐,并明显向上弯曲。其特点是可砍可刺、灵活轻便。

建国以后

53式重机枪:53式7.62毫米重机枪是仿制前苏联SG43中型机枪,1953年生产定型,大量装备部队,后被67式轻重两用机枪取代。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二次供弹,实施连发射击。

54式手枪:中国的军用手枪的历史也很长,在抗战时期和国共内战除了十几万支毛瑟军用手枪(盒子炮以外)。中国专家和苏联专家详细研究了朝鲜战争中51式手枪的暴露出来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同时还考虑了中国士兵的自身特点。1954年,手枪正式定型并且大量生产装备部队,取名为54式手枪。该枪是中国建国以后正式装备部队的第一款制式武器。

56式半自动步枪:中国56式半自动步枪,苏联SKS半自动卡宾枪的仿制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制式列装的半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是步兵使用的单人武器,它以火力、刺刀及枪托杀伤敌人,有效射程达400m,集中火力可杀伤800m内集结之敌人。装上专用的发射器还可发射枪榴弹。

56式冲锋枪: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

56式班用机枪:56式7.62毫米轻机枪是仿制前苏联的RPD轻机枪。是我国装备时间最长、装备量最大的一种机枪。改进后,生产定型了56-1式轻机枪。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片撑开式闭锁方式,以弹链、弹链盒供弹,仅能进行连发射击,采用固定枪管。

81式自动步枪和81式轻机枪:81式枪族是1979年下达的研制任务,于1981年设计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产。研制81式枪族的目的是在装备小口径步枪之前提供一种过渡型武器。但通过实战证明,81式枪族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武器,精度好、动作可靠、操作维护简便,在老山前线的战斗中表现良好。

59式坦克:1959年生产出首批59式中型坦克,并完成了生产定型。该坦克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结构与苏式T54A中型坦克相同。随后,进行了很多试验型样车的研制,完成了59-1、59-2和59-2A式中型坦克的发展工作。

99式主战坦克:ZTZ-99式坦克是我军装甲兵目前装备的最新式的国产主战坦克。该型坦克自试装以后,命名为:“99改”。其具有较好的装甲防护力,乘员3人,战斗全重50吨,装有1门125毫米滑膛炮,火力较强,直射距离达2300米、机动性能较好,最高时速达65公里,最大行程45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32度。

70式自行火箭炮:国产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侧面视角三是携弹、带弹分“两家”,不用现装就能打。该炮主要使用杀伤威力较大的63式130毫米杀伤爆破榴弹。随车携行火箭弹20发,安放在车内的弹药架上,装填和使用十分方便,弹药架分别位于后门内两侧,左侧水平甲板上安装了引信盒。

66式152毫米加榴炮: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是根据前苏联D-20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仿制而成,是目前我军的主力加农榴弹炮。该炮采用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只是将单筒身管更换为152毫米口径的身管,该炮与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有60%以上的零部件通用。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榴弹、发烟弹。

037型猎潜艇:037型猎潜艇是在苏联转让的部分6641型艇的图纸基础上,由701所设计。建造数量达到了100余艘。该型艇长58.8米,宽7.2米,吃水2.2米,标准排水量375吨,满载排水量392吨,续航力为1300海里/15节,人员编制78人。动力为4台40Ⅱ柴油机,总功率10000马力,4轴推进,最高航速30.5节。

江湖级护卫舰:该型舰由上海沪东造船厂设计建造,1975年12月28日首舰510号服役。除在我军服役外,还出口到埃及。1986年,“江湖”3型全封闭型护卫舰535号建成服役,成为中国第一艘全封闭、长桥楼型的护卫舰,中国护卫舰从此开始与世界接轨。

江卫Ⅱ级(053H3)导弹护卫舰

旅大Ⅰ型:“旅大Ⅰ”级导弹驱逐舰是“旅大”级驱逐舰的基本型级,标准排水量3250吨,2台蒸汽轮机,72000马力,最高航速32节。2座三联“HY-2”反舰导弹发射架,2座130毫米双管主炮,4座37毫米(或57毫米)和4座25毫米(部分舰)双管防空炮,2座12联反潜火箭和深水炸弹等装置。

旅大Ⅱ型:“旅大Ⅱ”级导弹驱逐舰是在“旅大Ⅰ”的基础上带有试验性的改进型。1980年代中后期,105舰拆除了后甲板的主炮和防空炮,加装了直升飞机平台和机库,可搭载2架直九反潜直升机。这是“旅大”级导弹驱逐舰中唯一一艘能够搭载直升机的。此后又改装4座4联C802舰舰导弹和新37毫米近防炮。其反舰、防空能力大大提高。

旅大Ⅲ型:“旅大”级Ⅲ型是北约对中国“051型导弹驱逐舰”的改进型的命名,仅建成了一艘,命名为“珠海”号(舷号166)。是051型舰的最后一舰。除武器装备(4座双

联C802舰舰导弹发射器,4座37毫米双联全自动近防炮,2座324毫米3联鱼雷发射装置)有了较大改进或增加以外,雷达、火控等也有更新和变化。

052C“中华神盾舰”:170舰和171舰

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江南造船厂的船台上有四艘新舰正在建造,其中前两艘为较低档的052B导弹驱逐舰,而第三、第四艘则是近来中国大陆最引人注目的新锐舰艇——编号170、171的052C导弹驱逐舰,配备了众人期待已久的相控阵雷达系统和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系统,是大陆造舰技术的一大突破,因此获得了“中华神盾”的美称。(西方则称为“宙斯盾”或“神盾”)。

明级常规潜艇:“明”级潜艇。为中国自行研制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该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线型,合理布置了上层建筑的管路和阀件,缩小了甲板的空间,改进了流水孔,设计了高效率螺旋桨等。采用了航向自动操舵仪和深度自动操舵仪,在所有航速范围内潜艇保证有正常的操纵性。

中国海军的基洛级潜艇:基洛级柴电常规潜艇是由俄罗斯的大名鼎鼎的“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基洛级潜艇采用了前苏联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柴电机组、推进电机、水声设备以及武备系统等方面都足以和西方媲美。潜艇由克斯曼斯克船厂建造,国内型称法霞夫扬卡级。出口型编号877EKM,即基洛(Kilo)级。

汉级攻击型核潜艇:“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共五艘,采用水滴型艇体是国际先进技术,汉级核潜艇为单壳结构,外形短粗,艇体没有很多明显的开孔。潜艇水面排水量非常优良,高航速。装备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电子与声纳系统,以保证潜艇在远洋活动。

米格-15:是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喷气式战斗机,被视为世界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的代表之一。米格-15是一种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米格-15是米格设计局扬名立万的标志性机型。我军首次获得米格-15,有可能是在1950年10月。

歼6战斗机:歼-6是中国沈飞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歼-6是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86年停产,共生产了数千架。该机有歼-6Ⅰ、歼-6Ⅱ、歼-6Ⅲ、歼教-6)、歼-6甲等多种改型。

歼-10B双座战斗/教练机:歼-10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性能先进、用途广泛。首批成建制装备歼-10战斗机的航空兵部队。先后组织了战斗特技单机进攻、对地攻击、双机空战、编队出击、导弹攻击等多个课题的训练。创新出多套克敌制胜的新战法,部队比原计划缩短一半的时间,成建制形成实战能力。

海军航空兵的“飞豹”战斗轰炸机:“飞豹A”是中国第一款采用CAD辅助设计的作战飞机,改造后“飞豹A”采用的是JL-10A“神鹰”脉冲多普勒雷达。在机体结构和气动外形做了35项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改进,单腹鳍改为双腹鳍,“飞豹A”空重减少了4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增加10%,航程也增加了许多,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