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_12BS 0015-2016DCAP-3040差动保护装置

Q_12BS 0015-2016DCAP-3040差动保护装置

Q_12BS 0015-2016DCAP-3040差动保护装置
Q_12BS 0015-2016DCAP-3040差动保护装置

L63

紫光测控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12BS 0015-2016 DCAP-3040差动保护装置

2016年11月08日发布2016年12月09日实施

紫光测控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制定。

本标准由北京紫光测控有限公司首次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荣尚、李明、尹明铉、杨新超。本标准为第四次发布。

本标准由紫光测控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DCAP-3040差动保护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CAP-3040差动保护装置的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及其它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DCAP-3040差动保护装置。该产品用于110KV以下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电动机、发电机等设备的纵联差动保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1-2008 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 2900.17-1994 电工术语电器继电器

GB/T 7261-2000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16836-2003 量度继电器及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

GB/T 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8367-1987 量度继电器直流辅助激励量的中断及交流分量

GB/T 14598.3-1993 电器继电器第五部分:电器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T 14598.9-2002 电器继电器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三

篇: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GB/T 14598.10-2007 电器继电器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四

篇: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GB/T 14598.13-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1部分: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

GB/T 14598.14-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 11287-2000 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

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震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7268-2005 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控制、保护装置用插箱及插件面板基本尺寸系列

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JB/T 7828-1995 继电器及装置包装贮存技术条件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的有关电气术语均按照GB2900.1、GB/T2900.17的规定。

4 要求

4.1 额定参数

a)交流电压额定值(Un):100V,380V

b)交流电流额定值(In):5A,1A

c)电源频率额定值:50Hz

d)直流电源额定值:220V,110V

4.2 环境条件

4.2.1 环境温度

工作:温度范围 -20℃~+55℃,24h内平均温度不大于35℃。

贮存:温度范围 -25℃~70℃,在极限值下不施加激励量,装置不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4.2.2 大气压力

80KPa~110KPa(相对海拔高度2Km及以下)

4.2.3 相对湿度

最湿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且表面无凝露。最高温度为40℃时,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50%。

4.3 功率消耗

4.3.1 交流电压回路

不大于0.5VA/相(额定电压下)

4.3.2 交流电流回路

不大于0.5VA/相(额定电流下)

4.3.3 直流回路

每个保护箱不大于15W(静态)或30W(动作)

4.4 热稳定性

长期运行2In,1.5Un

短时过载20In,1s

瞬时过载峰值50In,10ms

4.5 测控功能及其性能指标

4.5.1 功能

a)采集开关量并向远方发送,遥信变位优先传送。

b)直接采集电压、电流、频率,测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并向远方传送。

c)采集电度脉冲量并向远方传送。

d)接收、返校并执行遥控命令。

e)接收、执行校时命令。

f)与GPS对时。

g)模块可自诊断和自恢复。

h)主机具备显示打印数据和状态的功能。

i)装置可自调并可监视通信信道。

j)可记录SOE并向远方发送。

k)装置的所有动作、报警信息均可通过通信网络上报监控主机,装置的所有整定值均可在监控主机上进行设置。

4.5.2 性能指标

4.5.2.1 交流工频输入量

a)标称值

电流:1A,5A;频率:50 Hz。

b)测量精度

电流:±0.2%;

频率:±0.02Hz。

c)影响量

频率变化(45~55 Hz)的影响:

电流允许变差:±0.2%。

温度变化(-10℃~50℃)的影响:

电流允许变差:±0.2%。

被测量的谐波含量(20%)的影响:

电流允许变差:±0.2%。

被测量超量限(120%)的影响:

电流允许变差:±0.4%。

自热(30min)的影响:

电流允许变差:±0.2%。

4.5.2.2 遥信量

a) 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

b)遥信量电压标称值:直流电压220V/110V,根据需要,亦可提供直流24V输入。

c)遥信量分辨率≤2ms

4.5.2.3 遥测响应时间

遥测响应时间≤3s。

4.5.2.4 遥信响应时间

遥信响应时间≤1s。

4.5.2.5 遥控输出接点容量

直流220V,5A。

4.5.2.6 对时功能

精确到秒级。

4.6 保护功能及其性能指标

4.6.1差动速断

动作电流定值

整定范围:In~12In。

整定误差:不超过±2.5%。

动作时间:差流1.5倍整定值不超过20ms。

4.6.2比率差动

比率差动启动定值

整定范围:0.2In~2In。

整定误差:不超过±2.5%。

比率差动拐点定值

整定范围:0.2In~2In。

比率制动系数定值

整定范围:0.2~0.9。

整定误差:不超过±5%。

二次谐波制动系数定值

整定范围:0.1~0.3。

整定误差:不超过±0.02。

五次谐波制动系数定值

整定范围:0.25~0.45。

整定误差:不超过±0.02。

动作时间:差流2倍整定值不超过30ms。

4.6.3 差流越限告警

告警电流定值

整定范围:0.06In~2In。

整定误差:不超过±5%。

告警延时定值

整定范围:0.1s~20s。

整定误差:差流1.2倍整定值不超过±1%或±30ms。

4.6.4 CT断线告警

告警延时定值

整定范围:0.1s~20s。

整定误差:不超过±1%或±30ms。

4.6.5 四路联跳功能

四路联跳均具有现场可编逻辑功能。

告警延时定值

整定范围:0s~20s。

整定误差:不超过±1%或±30ms。

4.6.6 故障录波功能

当任一保护动作而发出跳闸命令时,应可启动故障录波。故障录波数据中应包含启动时刻前至少两个周波的采样值,其余为启动时刻后的采样值。

4.7环境温度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极限温度下各保护性能指标符合原技术要求。

4.8辅助激励量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当辅助激励量为80%~110%额定值时,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符合原技术要求。

4.9 辅助激励量中断对性能的影响

辅助激励量中断持续时间为100ms时,装置不应以错误的方式改变其工作状态。

4.10 绝缘性能

4.10.1绝缘电阻

装置的各带电的导电电路对地(即外壳或外露的非带电金属零件)之间,用开路电压为500V的测试仪器测定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

4.10.2 介质强度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绝缘击穿或闪

4.10.3 冲击电压

装置的直流输入回路、交流输入回路、输出触点回路对地,以及回路之间,应能耐受幅值为5KV 的1.2/50μs标准雷电波短时冲击试验,试验后应无绝缘损坏现象。

4.11 热性能

允许最高温度为:

a)当环境温度为4.2规定的标称标准极限值(上限值),产品输入激励量为1.1倍额定值时,产品的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应能长期工作,不致出现绝缘或其它电气元器件损坏,各线圈允许最高温度为105℃。

b)长期带电工作的发热元件,如电阻,稳压管等,当输入激励量为1.1倍额定值时和/或辅助激励量为额定值时,允许最高温度为105℃,并对其相邻的元器件不致产生有害的热影响。

4.12 抗干扰能力

4.12.1 承受衰减振荡脉冲群干扰能力

能承受频率为1MHz及100KHz衰减振荡脉冲群(第一个半波电压幅值2.5KV,差模为1KV)干扰检验,干扰过程中装置不误动或者拒动,干扰结束后装置工作正常。

4.12.2 承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

能承受严酷等级为4 级的静电放电干扰检验,干扰过程中装置不误动,干扰结束后装置工作正常。

4.12.3 承受辐射电磁场干扰能力

能承受场强为10V/M,频率为27KHz~1000MHz的垂直及水平方向的辐射电磁场干扰检验,干扰过程中装置不误动,干扰结束后装置工作正常。

4.12.4 承受快速瞬变干扰能力

能承受严酷等级为4级的快速瞬变干扰检验,干扰过程中装置不误动或者拒动,干扰结束后装置工作正常。

4.12.5承受浪涌(雷击)干扰的能力

能承受严酷等级为4级的浪涌(雷击)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产品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

4.12.6承受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抗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产品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

4.12.7承受工频磁场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抗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产品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

4.12.8承受脉冲磁场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4级的脉冲磁场抗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产品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

4.12.9承受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4级的阻尼振荡磁场抗干扰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的产品的性能应符合该标准的规定。

4.12.10传导发射试验

装置应能符合GB/T14598.16中规定的射频传导发射限值的规定。

4.13耐湿热性能

产品在最高温度为40℃的环境中,按交变湿热试验程序和试验方法,试验两周期(48h)后,用开路电压为500V的测试仪器,测定各规定部位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MΩ;4.10.2条规定的各带电的导电电路对地(即外壳或外露的非带电金属零件)之间,应能承受规定介质强度检验电压的75%,而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4.14振动响应

产品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响应试验,在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时,产品处于规定的状态,在检验过程中,不应改变原来的工作状态。

4.15振动耐久

产品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1级的振动耐久能力试验。检验后,不应发生紧固零件松动及机械损坏现象。

4.16冲击响应

产品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响应试验,在施加规定的激励量时,产品处于规定的状态,在检验过程中,不应改变原来的工作状态。

4.17冲击耐久

产品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1级的冲击耐久能力试验。检验后,不应发生紧固零件松动及机械损坏现象。

4.18碰撞

产品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1级的碰撞试验。检验后,不应发生紧固零件松动及机械损坏现象。

4.19触点性能

产品的跳合闸出口触点容量:电压不超过250V,电流不超过0.5A,时间常数为5ms±0.75ms,

容量为50W的直流有感负荷。装置应能可靠动作及返回1000次。

4.20 结构及外观要求

金属外壳应有安全接地设施,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标记,产品内各接地线应按规定接于接地点,并保证接地可靠。

产品外部(即壳体外部)任意两外露的带电部分之间的间隙不小于4mm(对工作回路额定电压不大于60V时为2 mm),外露的带电部分与暴露的金属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6mm(对工作回路额定电压不大于60V时为3mm)。

产品装配后元器件排列整齐、匀称、美观;各部分的机械联接与电气连接应牢固、正确、可靠、无松动现象。

所有焊接处应牢固可靠,无虚焊现象。焊接处应清理干净,不允许对所联接的零部件和元器件产生腐蚀作用。

产品的外部色彩配置应协调、合理、无眩光,同一颜色应均匀一致。

产品内采用的电子元器件,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并经老化筛选处理后,再按有关技术文件检查其规定项目,并具有检验合格证明。

产品内使用的继电器及元件(如开关、按钮、连接器等),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并具有检验合格证明。

产品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GB/T7268-1987或其它有关规定。

4.21 连续通电

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不少于100h连续通电试验,各项参数和性能应符合4.5和4.6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按GB/T7261-2000第4章的有关规定。

5.2 结构及外观要求检查

按GB/T7261-2000第5章的有关规定。

5.3 功率消耗试验

按GB/T7261-2000第9章的方法。

Q/12BS 0015-2016 5.4 测试允许最高温度

按GB/T7261-2000第12章的方法。

5.5测试辅助激励量变化影响

按GB/T7261-2000第14章的方法。

5.6测试辅助激励量中断影响

按GB/T7261-2000第15章的方法。

5.7 测试极限短时耐受值

按GB/T7261-2000第22.1条的方法。

5.8 测试极限动稳定

按GB/T7261-2000第22.2条的方法。

5.9 测试绝缘性能

按GB/T7261-2000第19章的方法。

5.10 测试耐湿热性能

按GB/T7261-2000第20章的方法。

5.11 测试承受振动响应、振动耐久能力

按GB/T7261-2000第16章规定的方法。

5.12 测试承受冲击响应、冲击耐久能力

按GB/T7261-2000第17章规定的方法。

5.13 测试承受碰撞能力

按GB/T7261-2000第18章规定的方法。

5.14 测试触电性能

按GB/T7261-2000第23章规定的方法。

5.15 测试承受衰减振荡脉冲群干扰能力

按GB/T7261-2000第25.1条规定的方法。

5.16 测试承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

按GB/T7261-2000第25.2条规定的方法。

Q/12BS 0015-2016 5.17 测试承受辅射电磁场干扰能力

按GB/T7261-2000第25.3条规定的方法。

5.18 测试承受快速瞬变干扰能力

按GB/T7261-2000第25.4条规定的方法。

5.19 测试承受浪涌干扰能力

按GB/T7261-2000第25.5条规定的方法。

5.20 测试承受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的能力

按GB/T7261-2000第25.6条规定的方法。

5.21测试承受工频磁场干扰的能力

按GB/T7261-2000第25.7条规定的方法。

5.22测试承受脉冲磁场干扰的能力

按GB/T17626.9中规定的方法。

5.23测试承受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能力

按GB/T17626.10中规定的方法。

5.24传导发射试验

按GB/T7261-2000第25.8条规定的方法。

5.25 测控功能试验

5.25.1 交流工频输入量基本误差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2条规定的方法。

5.25.2交流工频输入量的影响量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3条规定的方法

或GB/T13729-2002第4.2.8条规定的方法。

5.25.3 开关量输入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5条规定的方法。

5.25.4事件顺序记录站内分辨率的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6条规定的方法。

5.25.5 脉冲量输入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8条规定的方法。

5.25.6 与主站通信正确性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9条规定的方法。

5.25.7 遥控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10条规定的方法。

5.25.8 信息响应时间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12条规定的方法。

5.25.9 遥测扫描周期试验:按GB/T7261-2000第2

6.13条规定的方法。

5.26 保护功能试验

5.2

6.1 动作性能试验:按GB/T7261-2000第7章规定的方法。

5.2

6.2 时间特性试验:按GB/T7261-2000第8章规定的方法。

5.27 连续通电试验

a)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电源电压为额定值;

b)连续通电试验时间为100h;

c)在连续通电试验过程中,装置应正常工作,信号指示正确,不应有元件损坏或其它异常情况

出现,如出现元件损坏,更换元件后重新计时通电。试验结束后,性能指标应符合4.5和4.6的规定。

6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6.1 出厂检验

每套设备出厂前必须由公司技术检验部门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本标准4.5、4.6、4.10.1、4.20和4.21进行成品检验。各项目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6.2 型式检验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由公司技术检验部门组织对出厂检验合格的设备进行型式检验。

6.2.1型式检验周期

a) 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 大批量生产的设备(每年500台以上)每二年一次;

c) 小批量生产的设备每三年一次;

d) 正式生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f) 产品长时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g)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6.2.2 型式检验判定原则

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任意抽取1~2台进行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各项目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发现有不符合技术要求项目应分析原因,处理缺陷。对产品进行整顿后,再按全部型式检验项目检验。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产品的标志要求

7.1.1 铭牌

每台产品应有铭牌,铭牌上主要包括:

a)商标;

b)制造单位名称;

c)产品名称、型号;

d)安全标志;

e)出厂日期。

f)认证标志。

7.1.2 安全标志

产品相应部分应有安全标志,例如接地标志。安全标志的要求见GB 16836。

7.2产品的包装要求

7.2.1 随机文件

每套产品应有下列随机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使用说明书。

7.2.2 包装要求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盒,外包装盒应有防尘、防雨、防震措施等标志。

产品的内包装、外包装及包装方法应符合JB/T 7828的有关规定。

7.3 产品的贮存要求

包装好的产品在制造厂和使用单位应保存在温度为 -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周围空气中不含有酸性、碱性或其它腐蚀性及爆炸性气体的防雨、雪的场所。

7.4 产品的运输要求

产品的运输要求应符合JB/T 7828的有关规定。

8 质量保证

8.1 产品质量保证条件

a) 产品出厂后,用户在完全遵守本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贮存、安装和使用规则时;

b) 用户在开箱检查时发现由于运输原因产品或配套件损坏时。

由于用户使用、安装不当造成产品或配套件性能达不到本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规定或出现损坏时,则不属于产品质量保证范围。

8.2 质量保修期限

在符合本标准8.1规定条件下,自制造厂发货之日起,产品质量保修期限为一年。

8.3 质量保修办法

a) 在符合标准8.1和8.2规定的产品质量保修期限,如产品或配套件性能达不到产品企业标准和

本标准规定要求,或配套件损坏,制造厂应负责更换或修理。

b) 符合标准8.1和8.2规定条件,但超出8.2规定的质量保修期限,如出现8.3 a)情况时,用户

可同制造厂商协商,采取有偿方式进行更换或修理。

c) 不属于本标准规定的质量保证条件时,用户可同制造厂商协商,采取有偿方式进行更换或修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