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22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文言文的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文言文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理解文言文大意,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三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

学生准备:练习朗读文言文;搜集与文言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2.揭题:囊萤夜读。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4.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

(1)谁囊萤夜读?

(2)他为什么要夜读?

(3)他是怎样夜读的?

(4)夜读的结果怎样?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释题质疑中梳理学习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2.学生评价。

3.教师引导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课件显示课文停顿)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相机指导学生读准“恭”和“焉”。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1.学生按要求自学。

(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2)其他学生补充。

要教给学生理解译文的方法:除了结合注释

理解关键词,还可以给关键字扩词理解意思。

(3)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①屏显:

②学生照样子试填。

③小结: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④屏显译文: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4.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囊萤夜读?(车胤)

(2)他为什么要夜读?(家贫不常得油)

追问:只是因为家贫不常得油他才夜晚读书吗?

引导学生品读“恭勤不倦”。(相机板书:恭勤不倦)

(3)他是怎样夜读的?(以夜继日)(相机板书:以夜继日)

(4)夜读的结果怎样?(博学多通)(相机板书:博学多通)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即使家境贫苦,也要创造条件刻苦读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我们日后必有成就。)

5.欣赏课文插图,你想对车胤说些什么?

6.同桌间、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

7.小结学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后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质疑解惑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道理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拓展阅读

1.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拓展阅读。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将

课内外的学习有机结合,丰厚学生的积淀。

(1)导思:有个成语叫“囊萤映雪”,其中“囊萤”是我们今天学的《囊萤夜读》。那“映雪”讲的是谁的故事,你知道吗?

(2)学生试讲《孙康映雪》的故事。

(3)教师屏显故事,学生自由读文言文,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理解内容,并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①学生自由读后尝试理解内容。

②屏显故事:

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使他成为饱学之士。

③引导学生交流道理,使学生明白孙康和车胤一样是一个勤学苦读的人。

(4)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以一篇带多篇,既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进行了迁移,又拓展阅读,厚重了学生的积淀。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囊、萤、恭、勤、博、贫、焉”,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囊”“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萤、恭、勤、博、贫”,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文言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搜集体现勤奋好学的文言文并试读理解。

3.说一说:你从车胤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示?把你的感想动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将学习的文言文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勤奋好学的文言文试读理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厚重了学生积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1.听写生字,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2.学生接龙式背诵《囊萤夜读》。

3.导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揭题,学生齐读课题。(相机板书:铁杵成针)

5.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6.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

(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夯实了基础,在释题质疑中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复习方法,自学课文

1.导学: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3.学生按要求自学,想好后组内交流。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4.汇报交流:

(1)指名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教师相机正音。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并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品文悟理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及时疏通、点拨。

2.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李白、老媪)

①引导学生质疑:到底是老媪还是李白?说明你的理由。

②预设一:老媪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谈感受。(相机板书:磨铁杵欲作针)

指导学生朗读。

③预设二:李白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和“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谈感受。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弃”的意思。(相机板书:感其意还卒业)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出示铁杵和针的图片。

②在针的图片下出现老媪的图片。

③导思:猜猜看,老媪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磨针的?

适当引思:每当老媪想要放弃时,她想——

每当李白想要放弃时,他想——

(3)指生接龙背诵李白的诗。教师相机补充李白的资料:在恰当的时机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4)导学:你想对李白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1)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指名朗读。

(3)齐声诵读。

4.多种形式朗读。

(1)变成诗歌朗读。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4)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5)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6)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在品词析句、多元朗读中加深感悟,明晰道理,导学促思。

四、拓展阅读,明理促行

1.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和铁杵成针相近的故事?

2.导读:请在组内读读《闻鸡起舞》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先自己做批注,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一篇带多篇,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逢、卒”,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逢”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学生再次观察生字“卒”,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5.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文言文读给或背给喜欢的人听。

2.搜集勤学苦练的文言文或成语,制作手抄报。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内化积淀。 板书设计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

恭勤不倦以夜继日博学多通 铁杵成针??

??

??

老媪:磨铁杵 欲作针李白:感其意 还卒业勤学苦练 教学反思

1.多元朗读,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中感知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教给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在学习第一篇文言文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总结方法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第二篇。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并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教学难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囊萤夜读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2.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主人公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1.出示文章,生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囊萤夜读》。(板书齐读课题)

2.借助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

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囊萤夜读:把很多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用来照明以便夜间读书。

3.对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提示: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地方做好标记。

(一)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

2.根据学情引导读准节奏。

3.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生练读。

5.指读,齐读,评价。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文言文识字生僻,拗口难读,教学中更应该强调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以读为本”。

三、解疑。

师:谁囊萤夜读?为什么囊萤夜读?

(一)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诗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看注释,借助工具书,看插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读古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2.小组学习。

3.交流反馈。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勤:肃敬勤勉。倦:疲倦。通:通晓,明白。

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家贫不常得油。

贫:穷。常:经常。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灯。

(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盛:装。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4.引生想象:囊萤夜读会遇到哪些困难。

5.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学法迁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受车胤的精神品质。

四、感受人物形象。

车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学习刻苦)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刻苦学习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1.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2.谈感受。

【板书设计】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刻苦勤奋学习

22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教学难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铁杵成针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铁杵成针》,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划分朗读节奏:铁杵/成针)

2.猜一猜。

根据部首,猜测“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铁杵”又是什么意思。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杵”字是木字旁,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意思呢?)

3.看一看。

课件出示铁杵图片,铁杵就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谈何容易。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

设计意图:

随文识字,音、形、义相结合。

二、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朗读节奏。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教师引领,慢慢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一句话:相同语句,不同断句。“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或“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读,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细读感悟。

1.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1)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在哪里?

(2)联系文中的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字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3)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2.人物称呼,不断变化。

(1)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

(2)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3)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3.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1)出示句子:太白感其意。

(2)议一议:太白被谁的意志感动了?

(老媪,“其”在这里指老媪。)

(3)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4.小组内讨论意思,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

准确把握学情,师针对难点点拨,引生恰到好处地理解文意。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1)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指名朗读。

(3)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引生悟其理。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

【板书设计】

22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有恒心、有毅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