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乐基础发声,打“嘟”练习详解

声乐基础发声,打“嘟”练习详解

关于“吐唇哼音(打嘟噜)”的练习.

所谓“吐唇哼音”,有的书上叫“吐乌的练习”就是在呼气气流的吹动下,使双唇发出均匀、延长的“嘟噜”声。这个动作,小孩子玩的时候都能很容易地做出来,可以说我们小时候都会做。
为什么要做这个练习呢?在王宝璋所著《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一书中,对“吐唇哼音”练习的目的有如下的论述:“吐唇哼音呼吸练习,有四个训练目的:1、培养、训练丹田习惯地完成歌唱呼吸支持点的动作;2、养成正确而适中的张开喉咙进行歌唱的感觉习惯;3、培养在歌唱时,体会咽壁自然而正确的站定能力;4、训练感觉,培养一种使声音获得集中、高位置,永远唱在气流上的高泛音头腔共振的意念。”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
一、这个练习,就是呼吸的练习,我们知道:没有学过声乐的人,歌唱时大多数人使用的是“胸式呼吸”。而声乐上则要求使用“胸腹联合式”的呼气。
“胸腹联合式”呼吸,要求气要吸得深,所谓“吸得深”,从我们自己的感觉来说,就是要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尤其后腰要有膨胀感,呼气时,要尽量保持吸气状态,不论是胸还是腰,都要保持吸气时的感觉,尤其是上胸,不要主动回缩,呼气歌唱时,“后腰膨胀、凸胃、收小腹,”要用腰和腹肌的力量呼出强劲的气流,吹开挡气的双唇,发出嘟噜声。如果能够真正按这个要求经常做这个练习,那就掌握了歌唱的呼吸方式。就能够体会到所谓“呼吸支点”的感觉。就知道歌唱时是哪里用劲,怎么用劲了。
二、“打开喉咙”是声乐学习中老师经常要求学生的内容。所谓:“打开喉咙”就是要求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或者说,喉头要保持在吸气时的位置。这是声乐学习中最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打不开喉咙,就是喉头不能稳定,而喉头的稳定与否,则影响歌声的质量,所以,学习声乐的人都特别注意解决喉头稳定的问题。
做“吐唇哼音”的练习,如果注意“打开喉咙”了,或者说,能够“打开喉咙”了,那就解决了声乐学习中的大问题了。
三、在做“吐唇哼音”的练习时,为了使哼出来的声音位置高,后咽壁必须能够坚定地站住。也就是说,做这个练习时,咽壁的动作是“哼音”,如果后咽壁不能站定,后咽壁不做“哼音”的动作,那么做“吐唇哼音”时,哼出来的声音就不集中,位置就低。如果这个练习做对了,那么,就锻炼了咽壁站定的能力,歌唱时,声音的位置就会高,如果做这个练习都感到困难,都做不好,那么,你歌唱时,歌声也一定是没有高位置的。
四、

做“吐唇哼音”的练习,既然能够体会气息的“支点”,能够“打开喉咙”,能够体会后咽壁的站定,使发出来的声音有高位置,那么,歌唱的基本要求就做到了,就具备了歌唱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这个 “吐唇哼音”的练习,在声乐学习中还是很起作用的。
但是,在学习声乐的时候,有的人就不会做这个“吐唇哼音”了。为什么呢?原因是,嘴唇没有放松,只要嘴唇放松了,用前边说的“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方式呼气,即用腰和腹部使劲呼气,“打开喉咙”,(嗓子不许挤、捏)。嘴唇就可以颤动发出嘟噜声了。
如果还不会做,那么,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只打嘟噜、不哼音,就是只让气流吹动嘴唇颤动发嘟噜声。先练习发短的嘟噜声,以后再练习发长的嘟噜声,会打嘟噜了,再把哼音加进去。还是先练短的嘟噜声,再练发长的嘟噜声。当“吐唇哼音”的练习能够很熟练的时候,就可以用“吐唇哼音”的方法,哼唱发声练习曲和整首歌曲了。
在哼唱歌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打开喉咙,下巴要放松,要有气息的“支点”,虽然是用嘴唇打嘟噜,但声音的位置不在嘴唇,应该觉得声音的位置是在鼻子的上端,在鼻咽腔,在嗅觉神经区,也就是说,一定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如果声音有了高位置,那么所哼出来的声音就明亮,就有穿透力。哼出的音,即有头声,也要有胸声,要有整体共鸣的感觉才行。用发声练习曲和用歌曲的旋律练习哼音时,一定要有歌唱的感觉。经常做“吐唇哼音”的练习,就是歌唱的练习,就是歌唱能力的锻炼,就是练习声乐。如果能用这种“吐唇哼音”的方法,流畅地哼唱歌曲了,那么,演唱歌曲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欧阳文博

2014.7.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