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教案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教案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教案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教材分析教案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教

材分析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林立军本章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现实世界存在各种函数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学习后续各类函数的基础。

本章共安排了2小节以及2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大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7.1

反比例函数 3课时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二)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教科书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逐步从对具体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第17.1节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

(k为常数,)的图象分布在两个象限,当时,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减

小)而减小(增大);当时,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第17.2节的内容是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本章主要涉及到如下的4个现实世界中的反比例函数模型:当圆柱体的体积V一定时,圆柱的底面积S是高

(深度)d的反比例函数:;当工程总量k一定时,做工时间t是做工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在使用杠杆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则动力是动力臂的反比例函数:;电压U一定,输出功率P是电路中

电阻 R的反比例函数:。

此外,本章还安排了两个选学内容:第17.1节的“信息技术应用”中安排了“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1节的“阅读与思考”中安排了“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这两个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

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

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关系

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这种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5.使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之后,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本章编写特点

(一)突出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从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看,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讨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函数的内容在其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又如,计算机日渐普及,学习、使用计算机是需要函数的有关知识的。正是由于函数知识的重要性,在高中将更多、更深入地学习、研究函数。

反比例函数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特定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为了突出反比例函数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对本章内容的安排采取了如下的步骤:

本章引用了大量的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专门安排一节来说明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一方面说明在现实世界反比例函数大量存在,另一方面说明如何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阅读与思考”栏目提供了大量的,学生身边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函数的重要性,提高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正是由于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引入,标志着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迈进,尽管本章讲述的反比例函数仅是一种最基本、最初步的函数,但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十分有益的。

我们知道函数的定义不是惟一的,从不同的理解角度出发可以给出函数不同的定义。教科书在“第11章一次函数”已经给出了函数定义,这个定义突出了数学中的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其内涵主要有两个:首先,两个变量互相联系,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发生变化;其次,函数与自变量之间是单值对应关系,自变量的值确定后,函数的值是唯一确定的。

在本章的编写时,一方面十分注意具体题目的分析及求解过程,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转化思想的传授和渗透。

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注意做好与已学内容的衔接

教科书在“第11章一次函数”已经给出了函数的一般概念以及自变量、函数值等概念.,学生对函数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一方面要以前面所学的函数概念及相关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反过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从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所蕴涵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因此,学习好本章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例如,在引进反比例函数概念时,要适时复习第11章中的函数、自变量、函数值、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定义或概念,为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接受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二)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

在复习“第11章一次函数”内容的基础上,引进本章内容。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与正比例函数(k为常数,)之间的对比,对比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两种函数的解析式有何相同与不同两种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有何区别

2.在常数相同的情况下,当自变量变化时两种函数的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区别?

3.两种函数中的取值范围有何不同?常数的符号改变对两种函数图象所处象限的影响如何?

回答是这样的:

1.两种函数的解析式的相同点是,自变量只有一个,即x,都有一个常数k,且;不同点是自变量在解析式中的位置不同,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右边是一个整式,不为0的常数k是自变量x的系数,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

式的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处在分母的位置,不为0的常数k处在分

子的位置。

两种函数的图象都分布在两个象限内,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支曲线。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

2.在常数相同的情况下,当自变量x增大(减小)时,正比例函数的y值增大(减小),而反比例函数的y值减小(增大);在常数相同的

情况下,当自变量x增大(减小)时,正比例函数的y减小(增大),而反比例函数的 t值增大(减小)。

3.当常数的符号改变时,两类函数图象所处的象限都会随之改变。当

时,两类函数的图象都分布在一、三象限;当时,两类函数的图象

都分布在二、四象限。

对于这些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应该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会被激发起来,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就更牢固。

(三)把突出函数中蕴涵的重要数学思想作为本章的主要线索

无论从一次函数到反比例函数,再到以后的二次函数,甚至高中的其他各类函数,都是函数的某种具体形式,都是为近一步深刻领会函数的内涵提供了一个平台。随着学习的函数类型的增多,学生对函数内涵的理解也会逐步提高。可以说对函数内涵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对于一个具体的反比例函数来说,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质,但其中蕴涵的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是具有普遍性的。在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在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方面下功夫。

通过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函数本身的性质,这体现的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而数形结合的思想早在学习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就已经学习到了。结合本章内容可以进一

步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顺其自然地理解,并逐步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较多的通过图象分析函数解析式、通过函数解析式分析图象的题目,这体现的既是数形结合思想,也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突出两者间的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

突出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材中“思考”栏目应有的作用,对实现上述任务是大有裨益的。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短暂的,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必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突破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图象是直观地描述和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具体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本章的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时在这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尽管本章中反比例函数的内容还是比较初级的知识,但是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却是为学习后续的函数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对本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不能有丝毫降低。要适时安排适当难度的习题,以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使用信息技术,在本章“信息技术应用”栏目中,给出了k变化时,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图象是如何变化

的。尽管这一性质不是必修内容,但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同学却可以从中获益。

2016-2017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4.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5.理解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6.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变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 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 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 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4.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 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 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 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获得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函数知识是初中代数的核心内容,反比例函数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初中学生必需体会和掌握的三 种函数基本形式之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象的初步知识,以及系统地研究了 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函数,作为重要的数学模型,在解决日常生活、物理化学学科学习等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 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引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重点内容是对反 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通过画特殊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出一般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 征和性质,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某些解 决实际问题的安排,力图加强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

(完整版)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

10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k为常数,k 0)的形x 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 某村有耕地346.2 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

2 有耕地面积 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 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 创新提高: 例 1 . (补充) 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 y 3x (2) y 2 (3) xy = 21 x (4)y 5 (5) y 1 3 x 2 x 例 2 . (补 充) 当 m 取什么值时,函数 y 2 (m 2)x 3 m2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 .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为 2.若函数 y (3 m )x 8m2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 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教学目标

函数教材分析解读

《函数》教材分析 1、哪儿发生变化,哪没变?从教材内容,(或添加、删减),内容 没变,但是呈现方式发生改变,体现的理念变化,为什么这么 变?实际上是要学有用的数学,身边的数学,应用数学,学是 为了用,设计思想,体现的理念。做数学,让学生参与。 2、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分析出来,要将知识串起来。 3、变化的内容引起呈现方式的变化,技术所起的作用。技术的使用,引起学习方式的改变,怎么用?明确指出需要用技术的地方,形与数要结合。使用技术到非用不可,举例说明。重点!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学生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

会中的简单问题。” 二、内容安排: 函数这章教材共分个大节:第一大节是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一般性质;第二大节是指数与指数函数;第三大节是对数与对数函数;第四大节是函数的应用举例和实习作业。 1、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中学的函数教学大致为三个阶段,初中初步探讨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函数图象,并具体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本章及三角函数的学习是函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用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通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后续的三角函数,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函数知识,并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第三阶段在选修部分,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是函数及其应用的深化与提高。 高中的函数知识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讲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并学习函数的一般性质。从映射的概念看,函数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A、B是非空数集),映射是特殊的对应,函数是特殊的映射,反函数也是映射。 2、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是不困难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是这一节的重点,要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来观察、归纳函数的性质,反之,函数性质又直观反映在图象上,指导准确作出函数图象。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7、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函数的表达式。 8、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探索并理解K>0与K<0时图像的变化。 9、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性质和图象、本章是在已经学习了图形与坐标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世界存在的各种函数及应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后续学习各类函数的基础。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教科书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逐步从对具体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4)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自由学习、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之后又一重要的基本函数,它为今后学习图象和曲线的关系(如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方法、反比例函数本身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许多直接应用,这对学生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的形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反比例函数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学生不易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建模,利用图象以及综合运用方程、不等式及其他数学模型,所以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是本章教学又一主要难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 【情感态度】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 【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 反比例函数:形如y =k x (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函数》教材分析

第三章《函数》教材分析 本章为函数,共6节,内容如下映射、函数、作函数图像的描点法、函数的性质、反函数、函数的应用举例. 本章共需1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3.1映射约1课时 3.2 函数约3课时 3.3作函数图像的描点法约2课时 3.4函数的性质约3课时 3.5 反函数约2课时 3.6 函数的应用举例约2课时 小结与复习约4课时 一、内容与要求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进一步学习的数学分析,包括极限理论、微分学、 积分学、微分方程乃至泛函分析等高等学校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无一不是以函数作为基本 概念和研究对象的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等学科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函数的教学内容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好素材函数的思想方法也广泛地诊透到中学数学的全过程和其他学科中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通过这些函数的研究,能够认识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其初步的应用后续内容的极限、微积分初步知识等都是函数的内容数列可以看作整标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反映的点对(n,an)都分布在直线y=kx+b的图象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也可以看作关于n(n∈N)的二次函 数关系式,等比数列的内容也都属于指数函数类型的整标函数中学的其他数学内容也都与函数内容有关 函数在中学教材中是分三个阶段安排的第一阶段是在初中代数课本内初步讨论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等,并具体地讨论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 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通过计算函数值、研究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 函数、二次函数的慨念和性质,理解函数的概念,并用描点法可以绘制相应函数图象 及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内容是中学函数教学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即用 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从而使学生在第二阶段函数 的学习中获得较为系统的函数知识,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函数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在本章教学中完成 学的限定选修课中安排的,选修Ⅰ的内容有极限与导数,选修Ⅱ的内容有极限、导数、积分,这些内容是函数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化和提高,也是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工农业生产需要具备的 基础知识 (一)内容安排 本章的函数是用初中代数中的“对应”来描述的函数概念,这两个函数定义反映了函数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高一学生的数学知识较少,接受能力有限,用原始概念“对应”一词来描述函数定义是合适的而且有利于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自然过渡和衔接 映射是在学习完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之后学习的它是两个集合的元素与元素的对应关系的一个基本概念学习集合的映射概念的目的主要为了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 的“原象的集合A”“象的集合B”以及“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法则f”可以更广泛的理解集合A、B不仅仅是数集,还可以是点集、向量的集合等,本章主要是指数的集合随 - 1 -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教案

9.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是描 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小学里学过的,两个变量满足什么条件时成反比例关系吗?你能写出下列例子中的等式吗? 1.当路程s 一定时,时间t 与速度v的关系 2.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的关系 3.当三角形面积S 一定时,三角形的底边y 与高x的关系 学生通过回忆已学知识回答:如果两个量x和y满足xy=k(k为常数, k ≠0)那么x、y就成反比例关系. 现在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例子。 活动一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着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t吗?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3)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4)时间t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吗?是正比例函数吗? 引导学生回忆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有关的概念,引出新知:反比例函数. 二、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式 活动二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是64002 m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则a与b的关系式为_____. 2.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列车平均速度为v(km/h),全程运行时间为t(h),则v与t的关系式为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8,它的底边长y与底边上的高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 4.实数m与n的积是—200,m与n的关系式为_____ 【讨论、交流】 1. 函数关系式 6400 a b =、 1463 v t =、 16 y x =、 200 m n =-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它们与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3.你能仿照y=kx的形式表示一下上面函数的一般形式吗? 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形如 (k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注:(1)有时反比例函数也写成y=1 kx-或k=xy的形式. (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 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七章 《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一、内容定位 (一)注重函数建模过程,降低函数抽象图形分析的难度,融合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统一 (二)本章教材设计,体现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通过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 ①体会了常变量之间关系的普遍性。 ②感受了学习变量关系的必要性。 ③明确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解析式法、图象法、列表法。 ④研究了具体的、简单的一次函数的性质。 我们希望通过本章学习一次函数,使学生了解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与能力。这样为以后学习有关函数问题提供了研究的方法和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常量与变量、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意识与能力。 2、经历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4、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谈谈每一节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常量,并能举出常量、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获得探索常量、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重点:认识常量与变量。

难点:理解变量的概念。 【教材分析】 通过长途客车从杭州驶向上海,引出问题:什么量不变,什么量在变,再根据合作学习,探讨了圆的面积公式、钟点工的工资额相关运算问题,在运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变与不变,从而深刻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第二节:认识函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会列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解析式;会求函数值和简单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重点:建立函数观念,掌握求函数解析式。 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解析式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大学生暑期打工的时间与报酬的关系图,跳远运动员的跳远的距离与 助跑的速度的经验公式呈现了两个生活化的场景,使学生明确“给定其中某一个 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从而归纳出函数的概念, 同时也明确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对于函数的概念,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到函数的概念即可,不必作不必要的拓展和加深,也不要作判断函数关系的抽 象训练.建议把P154骑车时热量消耗W(焦)与身体质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 关系图象,并设置问题情境,放入合作学习中,作为第三个问题。 ●第二课时是两个求函数解析式及其应用的简单例子,通过几何(等腰三角形)与 代数应用(游泳池换水)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求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 值范围,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很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实际问题的限制条件。探究活 动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又一次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第三节: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说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2)会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会求一次函数的值,会根据已知一次函数的值求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 数学模型。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章前图和实际生活中旅游的实例提出问题: 合肥到北京的铁路全长约1080km,一列火车从合肥开往北京,以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列车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2)列车距离北京的路程s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请学生完成,教师评析,并出示思考题(见教材P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2 m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 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完成,教师归纳:上述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n S x y t v 4 1068.1,1000,1463?=== 这三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一般式来表示吗? 二、探究新课 1、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把这些式子与已学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是x 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2、试试眼力 下列哪些式子表示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是多少? . 2)8(,)7(,32 )6(,123)5(,3)4(,16)3(,5)2(,4)1(1-=-=-===+=-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 y x y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完整升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教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内容: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 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 启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探究问题 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 ),全程所用时间t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n 的值。 (3)y 与x+1成反比例,当x =2时,y =-1,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 已知y 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2.求x =1.5时y 的值. (5)如果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反比例函数,那么是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三、练习:P21 1——4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另见练习卷 板书设计: 例1 例2 例2 解: 解: 解 练习 练习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1: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 =vt )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 [备注] 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 =m (m 为一个定值),则x 与y 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

正反比例函数的内容特点及教材分析

正、反比例函数的内容特点及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初中函数内容的知识框架结构 1.函数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刻画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工具。函数知识渗透在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中,它又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函数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运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加深对一些代数问题的理解。 2.初中学习函数的意义和要求 初中学习函数的意义是初步感受现实世界中除了确定的一些量——常量外,还有不少的量——变量,初步知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能利用这些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性质。 初中学习函数的要求是理解函数的意义,理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能画出它们的图像,并根据图像知道它们的一些基本性质。 3.教材内容安排的方式及要求所体现的思想 函数内容在初中教材中主要分布在八年级和九年级中,八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函数的概念,研究两个最简单的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有关图像和性质;八年级第二学期学习一次函数的有关图像和性质;九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二次函数的有关图像和性质,九年级第二学期在拓展II中进一步对二次函数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首先出示基本概念,然后由易到难研究一些特殊函数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函数的基本思想。 4.高中函数教学的介绍 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学习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函数是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反映;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再从直观到解析、从具体到抽象,研究函数的性质,并能从解析的角度理解有关性质。 函数的基本知识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函数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高中数学。 第二部分:函数知识内容的教学研究 (一)函数内容的知识体系 初中学习函数主要是让学生对函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生活中的变量关系,能用函数的思想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初中函数内容的知识体系是,先介绍函数的概念,然后以两个最简单的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作为载体,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图像与一些性质,再介绍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最后再分别研究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另外两个简单而常用的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使学生对函数有一个较完整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函数内容的教材分析及教学注意事项 1.函数的相关概念教材分析及教学注意事项 (1)函数相关内容的概念框架与知识结构 函数的定义域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反比例函数 第一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数学九年级下第26章26.1.2人教版范文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画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反比例函数主要性质的发现过程。 2.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多和同伴交流看法。 2.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体会做中学的乐趣,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画图。 难点:反比例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专家建议 1、前面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研究函数有了一定的方法;即画出图像并根据图像研究其性质。通过画图象,可以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一些性质特征。 2、本节课可以先由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方法,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画反比例函数图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探究分析,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行成过程,避免学生的知识由老师灌输得到,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在观察,感受,讨论,发现,探究总结,合作与交流中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感知数学的奇妙。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类比法、数形结合法、合作、探究 教学教程: 一、复习巩固,情景导入 问题1、教师出示投影,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答:形如(),0k y k k x = ≠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完成下列题目 (1).任意写一个在第二象限的点的坐标: (-3,1) . (2).直线y=-x+3经过第 一、二、四 象限. (3).已知矩形的面积为6,则它的长y 与宽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6 =y x ,y 是x 的__反比例_函数. (4).若函数y=2x m+1是反比例函数,则m= -2 . (5).反比例函数4 = y x ,经过点(1, 4_). 问题2、作出一次函数6y x =的图象,图象是什么形状?作图的步骤是什么? 答:一次函数6y x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作图的步骤包括列表、描点、连线。 猜测:反比例函数6 y x = 的图象会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画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答:(学生自由猜测,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板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 画出反比例函数6y x =与6 y x =-的图象(图一) (图一)

反比例函数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性质和图象.本章是在已经学习了图形与坐标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世界存在的各种函数及应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后续学习各类函数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之后又一重要的基本函数,它为今后学习图象和曲线的关系(如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方法.反比例函数本身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许多直接应用,这对学生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的形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反比例函数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学生不易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建模,利用图象以及综合运用方程、不等式及其他数学模型,所以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是本章教学又一主要难点. 三、课时安排 1.1 反比例函数 1课时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 课时 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课时 复习、评价2课时,机动使用2课时,合计8课时. 四、教学建议 (1)反比例函数概念和形成过程,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生活经验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两个量成反比例的概念,建立反比例函数离不开反比例关系这个基础;背景知识是八年级上册的“图形与坐标”及“一次函数”.所以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可先与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以上已学内容,对扫清障碍,理解接受新概念很有益处.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数学自身发展过程看,正是由于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引入,标志着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迈进,尽管本章讲述的反比例函数仅是一种最基本、最初步的函数,但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体会诸如变化与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建模思想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 (单位:℃)与冷冻时间t (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2x ;②3xy =1;③y =1-2x ;④y =x 2 .反比例函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①y =3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 =1可化为y =13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③y =1-2x 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 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 (k 为常数,k ≠0),y =kx -1(k 为常数,k ≠0)或xy =k (k 为常数,k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 2m 2+3m -3=-1,2m 2+m -1≠0,然后求解即可. 解:∵y =(2m 2+m -1)x 2m 2+3m -3 是反比例函数,∴? ????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 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探究点二: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类型一】 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已知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2时,y =-6.求: (1)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当y =2时,x 的值. 解析:(1)由题意中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出函数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2)代入求得的函数解析式,解得x 的值即可. 解:(1)∵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设y =k x (k ≠0),∵当x =2时,y =-6,∴k =2×(-6)=-12,∴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 =-12x ; (2)当y =2时,y =-12x =2,解得x =-6. 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 函数解析式,形如y =k x (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解决与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 已知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

高中数学_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1.4《函数的奇偶性》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的奇偶性是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B版第二章函数的第4小节,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知的函数入手,结合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感受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图像特征,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系统地学习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上,奇偶性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图象特征。 2.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建立过程,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f(-x)=f(x)及f(-x)=-f(x) 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难点: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理解与认识。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