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一、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意义

羊肚菌又称羊肚蘑、羊肚菜、麻子菌、羊雀菌、包谷菌、狼肚,因与盘菌结构相似,菌盖褶皱似羊肚而得名。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性平、味甘寒、无毒,具有帮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羊肚菌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抗辐射、抗肿瘤、抗疲劳、抗氧化、降血脂、护肝等功效,并且能够减轻癌症患者的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名贵食药用菌。我省栽培羊肚菌具有以下突出优势。首先,栽培原料丰富易得:稻草、谷壳、玉米和大豆秸秆等农作物秸秆,以及木屑、竹屑等均可作为栽培羊肚菌的原材料。江西是水稻产区,稻草谷壳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为了减少秸秆焚烧,减轻环境污染,我省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展秸秆利用工作,通过羊肚菌大田栽培,可以大量消耗稻草等这些农作物废弃料和下脚料;其次,气候环境和水资源条件适宜,羊肚菌菌丝适宜温度15~22℃,子实体适宜生长温度为5~18℃,我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20℃,秋季平均气温为19℃,冬季平均气温为7.2℃,秋冬季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在大田栽培羊肚菌。同时,我省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灌溉条件得到充分的改善,为羊肚菌的灌溉提供了保障;再次,我省晚稻收割后,大量的农田冬季休耕,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空档期栽培羊肚菌,可以以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羊肚菌种植后的废渣可以成为农田或者林地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

增加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生态效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部分省市先后制定了羊肚菌生产技术地方标准,但多为西北和北方高原或平原地区,南方丘陵地区地方标准仍为空白,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适用范围受区域限制,通用性差,不同省市对同一技术要求差异较大,适用性很差,制约了羊肚菌大田栽培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和优势的充分发挥。

基于以上羊肚菌大田栽培的突出优势和标准现状,制定和颁布实施适宜南方地区的“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规程”对加快羊肚菌大田栽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羊肚菌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编制情况

(一)基本情况

标准起草单位为江西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标准编制成员由魏云辉、孙鹏、李菁、陈绪涛、胡佳、王洪秀、戴朝阳、沈少华等9人组成,编制小组成员均来自食用菌技术人员,承担过相关的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项目,有着较强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魏云辉为标准起草负责人,来自江西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主要负责标准的统筹、编写提纲,确定标准内容、技术路线、技术要求及技术制标等工作。孙鹏、李菁、胡佳、王洪秀、陈绪涛、戴朝阳、沈少华等人主要负责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分析,调研国内标准情况和生产技术情况,起草标准初稿等工作。本标准自2019年3月开始起草,2019年9月形成初稿,2020年2月形成专家修改稿,2020年3月形成送审稿。

(二)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规程技术的确立

为了做好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编写小组在省内羊肚菌栽培的企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等20多个业主和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调研,为羊肚菌和茬口安排等各环节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的确立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编制小组通过反复的认真讨论,确定了本规程编写提纲、规程内容、技术要求和指标。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确立了羊肚菌生产、产地环境选择、栽培管理等环节的生产技术要求。

(三)主要依据和部分条款说明

本标准内容共分7章,包括:标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定义和术语、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要求。

1、范围

本章中在适用性和实用性原则下,根据地方气候条件和技术特点,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中在安全性和环保原则下,引用了相关10个标准引用的标准和条例基本覆盖了与生产过程中相关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章中在兼容性原则下,规定了GB/T 12728中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保证了标准结构和形式的准确性。

4、产地环境

本章对羊肚菌大田栽培的栽培场地选择和生产用水做了明确要求和规范,确保产地环境的绿色安全。

5、栽培管理

本章对栽培季节、栽培方式、整理土地、作畦开沟、制作基料、铺撒基料、播种、覆土、搭建遮阳棚、发菌期管理、营养转化袋配方

及制作、摆放营养转化袋、淋水转化、出菇期管理和等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力求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做到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6、病虫害防治

在本章中对羊肚菌大田栽培病虫害防治场地选择和杀虫剂选择进行了规范,以保证种植出羊肚菌产品符合无公害产品要求。

7、采收

本章中对羊肚菌采收时期、采收标准和采收方法进行了规范,各个环节技术要求的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标准的编制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来自大量的试验论证和生产实践,在标准的技术内容上力求完整统一,确保标准内容覆盖整个羊肚菌生产流程,力求标准内容简单明了、适用、实用,同时,标准内容和技术要求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注意与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相互衔接与协调,避免发生冲突,体现了标准起草的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以及实践性原则。本标准中规定的菌种、种子、原材料、生产用水、杀虫药剂、消毒药品等以及各项技术操作做到在现行的标准和条例前提下,力求安全优先、环保优先、绿色生态优先,体现了标准起草的环保性原则。

四、其他说明

标准名称:羊肚菌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起草单位:江西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二〇二〇年三月五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