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频率及电压降低时的处理

频率和电压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质量指标。若频率或电压不稳定,不仅给发电厂(变电站)及电力系统本身带来许多危害,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使用户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报废。因此,当系统频率或电压变化时,各发电厂(变电站)值班人员应按照规定主动调整,使其恢复至规定范围内运行。

1 频率的调整

电力系统的频繁应经常保持50周/s。其偏差要求是:在300万千瓦以上的系统不得超过±0.2周/s;不足300万千瓦的系统不得超过±0.5周/s。频繁发生变化, 是由于系统中发电机的功率和用户的负荷不平衡所引起的。当系统负荷增加或发电机出力减少时, 频繁就要下降,相反,将会升高。由于电力系统的负荷经常不断地变化, 又由于发电机功率的改变往往受原动机的影响而不能完全适应系统负荷的变化, 因此频繁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在电力系统中,为了保证频繁的稳定,中心调度通常将发电厂分为第一调频厂、第二调频厂及负荷监视厂三类, 并事先给予各发电厂日负荷曲线。调频厂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调整系统的频繁, 使它保持在允许范围内。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调频厂经常在高峰负荷到来前要开炉并机, 而在低峰期间停机压炉。若在条件时,调频厂选为水电厂较为理想。因为水轮发电机组,从起动到并列带上满负荷,只需1.5min~2min时间。各负荷监视厂,同样必须按调度员预发的负荷曲线来调整。只有全网各发电厂互相配合,才能保证频繁在允许范围之内。频繁的调整,一般采用人工调节,即当系统频率降低时, 值班人员应向增加方向操作调速开关,开大汽轮机的调速汽门,增加其进汽量,从而使频率增加,当系统频率增高时,操作方向相反。

2 电力系统频率降低的处理

当电力系统频率降低时, 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理。

(1)当电力系统的频率低至49.5周/s以下,但在48周/s以上时,各发电厂值班人员无须等待调度员的命令, 应自行增加发电厂出力。直至频率恢复到49.5周/s以上,或达到发电厂运行中机组的最大可能出力为止,同时并应将此事报告值班调度员。对于与系统联系较弱的发电厂, 增加出力可能使联络线过负荷, 则应根据联

络线极限允许负荷增加其出力。与此同时,值班调度员应命令将备用容量投入运行。若系统中所有备用容量均已投入运行,而频繁仍未恢复至49.5周/s以上时,庆立即与用户联系,停用部分用电设备。若限制负荷后不能使频率恢复至规定值,则值班调度员应下令切断部分负荷,使频率低于49.5周/s的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或低于49周/s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5min。

(2)当频率降低至规定值时(如48.5周/s以下时),值班人员应检查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的动作情况。当该装置在整定频率数值下没有动作时, 应立即手动切断送电线路。当系统中没有装设低频自动减负荷装置或装置容量不足时, 发电厂值班人员应按调度部门的事先规定, 立即自动切断部分送电线路。

(3)当电力系统频率降低至足以破坏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时,一般在46周/s左右,各发电厂值班长可以按现场规程的规定,将专用的厂用电发电机或将事先规定的供厂用电及部分重要用户的一台或数台发电机与系统解列,而无须得到值班调度员的许可。当厂用机组与系统解列后,待电力系统频率达到48.5周/s以上时,应尽快将厂用电机组与系统恢复并列。

3 电压的调整

系统用电的电压是供电质量标准之一。为了保证供电的电压质量,系统电压应维持在额定值运行,实际上,运行中系统的电压不可能始终保持在额定值。系统负荷不断变化,电压也随之变化。一般规定系统运行电压的变动范围不超过±5%,最低不应低于额定值90%。如超过电压变动范围,运行人员应进行调整, 使系统电压维持在允许变动范围内。电压的变化是系统中无功功率失去平衡的反应。当用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超过电源发出的无功功率时,电压就下降。反之就会升高。在电力系统中电压降低是经常发生的,它对电气设备的危害性很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电机在低于额定电压下运行时,要维持同样的出力,定子电流就必然增加,增加的程度略大于电压下降的百分数。如果定子线圈电流在额定电压下已达额定值,电压降低后要维持有功出力不变,那么发电机的无功出力将随电压降低而减少。理论分析,电压降低1%无功出力降低3%。

(2)静电电容器的出力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在电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1%,其出力减少2%。

(3)线路损耗受电压的影响较大,它与电压的平方反反比。在一定范围内,电压降低1%,线路的有功和无功损耗将增加2%。

(4)发电厂与用户的交流电动机,若定子电流增加,则会因电动机长期过负荷运行而烧坏;另外,异步电机的最大转矩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当系统电压低到额定值的70%时,在满负荷情况下,电动机就会停止转动。综上所述, 当系统的无功电源发出的无功功率不能满足用户负荷需要时, 电压就要降低。系统电压降低后,发电机、调相机和静电电容器的出力也降低, 交流电动机会停转或烧坏,电网损耗会显著增加,因此,在系统无功不足的情况下,应设法提高发电机端电压和主系统的电压, 以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在电力系统中,为了保证电压质量,必须进行电压调整, 使系统的无功功率保持正常的平衡。调度员为了监视系统的运行电压, 应选择地区负荷集中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母线作为监视系统电压的中枢点, 中枢点的正常电压值和允许电压变动范围是按用户电压质量要求来确定的。因此,此点的电压确定后,系统中其他处的电压也随之确定。调度是应经常监视系统中枢点的电压和规定电压曲线的发电厂、变电站的母线电压。当上述母线电压超出允许变动范围时,调度员应采取下列措施。

(1)增加或减少该区的调相机负荷;

(2)改变带负荷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

(3)投入或切除安装在变电站内的静电电容器;

(4)改变系统运行方式,达到潮流分布合理,使电压得以改善;

(5)经上述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减少或增加地区负荷。电厂值班人员, 应根据规定的电压曲线要求进行监视及调整。发电机的自动励磁装置应经常投入运行, 如未有自动电压调整器者,值班人员应及时进行手动调整,以保证电压的稳定。装有同期调相机或带有负荷调压变压器的变电站值班人员, 应根据规定的电压曲线进行监视和调整, 使电压保持在允许变动范围内。没有调压设备的变电站,值班人员应经常进行电压监视, 发现电压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系统调度员,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使电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4 系统电压降低的事故处理

电压下降可能与频率下降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出现。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系统无功不足所引起的。假如电压下降与频率下降同时发生,则提高频率所采取的措

施也可用于提高电压。发电厂和装有调相机的变电站, 当母线电压超过规定的变化范围时, 值班人员应不待调度员的命令, 自行调整发电机和同期调相机的励磁;使母线电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若发电机和调相机已带满负荷而母线电压仍低于允许变动范围时, 应报告值班调度员迅速处理。为了保证系统的静态稳定, 调度部门应对系统中若干中枢点规定事故极限电压值。当各点电压下降到此值时,值班人员应利用发电机和调相机的事故过负荷能力,增加无功出力以维持电压, 为消除上述过负荷,必要时可限制或切除部分负荷。在运行中, 当发电机或调相机过负荷时, 值班人员可以降低励磁电流以减少或消除过负荷。但应注意,不得使电压下降到事故极限值以下。电压降至事故极限值而发电机或调相机仍过负荷时,应根据过负荷的多少采取下列不同措施。

(1)如果过负荷小于15%,应首先将过负荷的情况及时报告,由调度员负责处理。同时, 电厂或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可将备用机组投入,消除过负荷,但不允许降低有功出力或进一步降低励磁电流。系统调度员应利用系统中所有无功和有功的备用容量来消除上述过负荷。如过负荷的发电厂位于系统中的受电端, 那么由另一端经长距离重负荷向本地区送电时, 降低过负荷发电机的有功出力不仅不能降低过负荷, 而且还会引起静态稳定的破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限制或切断受电端用户的负荷。

(2)如果过负荷大于15%而频率正常时,电厂或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应及时向调度员报告,同时自行采取措施,在事故过负荷允许的时间内,将过负荷消除。此时,若过负荷的电厂是送电端,可降低发电厂的有功出力;若是受电端,可切断用户负荷。当电厂内无地区负荷切断时,可根据调度员的命令将附近变电站的部分用户切断。当电压降至极限值而过负荷仍然存在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利用系统中的一切备用无功容量来提高电压消除过负荷。此时可将个别发电厂和变电站电压提高到最高允许值。

(3)当系统电压降低至足以破坏火力发电厂厂用系统的安全运行时,应采取紧急拉闸措施,保证发电厂的安全运行。

(4)在系统中对负荷比较集中的电压中枢点, 调度员应根据静态稳定时计算规定出极限电压,以极限电压的108%为允许的最低运行电压。

当电压降低到极限电压的103%,并有下降趋势时,为防止系统电压崩溃,调度员应

采取紧急拉闸措施, 使电压不致降到允许最低电压以下。

综上所述, 当系统电压降低到事故极限电压时,系统调度员应采取下列措施。(1)发电机自动调整励磁和强行励磁装置应经常投入, 因为它们是保证电压稳定的重要设备;

(2)改变运行方式,以进行潮流的强迫分布,提高系统电压;

(3)动用备用容量,迅速开起水轮机作调相机运行, 火电厂备用机组也要做好开机准备,同时,应合理加入静电电容器和充分利用用户的无功补偿装置;

(4)运用发电机、调相机的过负荷能力;

(5)适当提高频率运行,因为提高频率,电压可相应增高。在一般情况下,系统频率升高1%,电压相应提高4%~5%,无功出力可提高7%~10%。

(6)按现场规定的事故拉闸顺序切断部分负荷;

(7)投入低电压负荷装置,自动切除部分负荷;

(8)当系统电压降低到足以破坏电厂厂用电安全运行时, 应按事先规定将厂用发电机或专用厂用发电机与系统解列, 专供厂用电和部分重要用户。

电容量及滚动发展的依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220kV电网容载比RS=1.6~1.9;35kV、1 1 0 k V 电网容载比RS=1.8~2.1;县城电网各电压等级变电容载比RS,2010年可达到的实际值见表1所示(负荷年增长率均按+5%测算)。2010年后市区110kV电网变电容载比仍可达到1.9左右。

2.4 配网建设规模应满足“N-1”准则的需要10kV开闭所的10kV辐射状配电架结构,电源一回线带一个所全部负荷,努力争取考虑达到按经济电流密度,并按事故时一回线带全部负荷、导线电流密度不超过安全电流密度进行校核。实现上述条件的方式, 一是可待负荷逐年上升后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加挂复导线实现, 这可缓减建设初期投资较大的压力, 适用于负荷增长较慢的区域;二是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以减少运行中的改造工作量, 对负荷增长较快的区域可减少重复改造的费用和工作。无论何种方式, 如架空线路时杆塔荷载设计均应按最终规模考虑,以双回路预留位置;电缆通道设计均应按最终规模考虑, 以双图3回路以上预留位置以满足高中低压配电网实现“N-1”准则的需要。

3 结语

实现县城电网“ N-1”准则要求,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实现县城供电可靠99.6%

以上。以上设想具体化涉及电网各个专业,除设备容量和电网结构外, 还需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努力来提高设备的质量、性能和运行效率;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不断适应用电负荷变化和电网发展的客观需求。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负荷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变动幅度很小,周期又很短,这种负荷变动由很大的 偶然性。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较长,属于这类负荷的主要有电炉、电气机车等带有冲 击性的负荷。第三种负荷变动幅度最大,周期也最长,这一种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变 化引起的负荷变动。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大体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一次调整或频 率的一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速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二次 调整或频率的二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 整。三次调整其实就是指按最优化准则分配第三种有规律变动的负荷,即责成各发电厂按事 先给定的发电负荷曲线发电。在潮流计算中除平衡节点外其他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之所以可 以给定,就是由于系统中大部分电厂属于这种类型。这类发电厂又称为负荷监视。至于潮流 计算中的平衡节点,一般可取系统中担负调频任务的发电厂母线,这其实是指担负二次调频 任务的发电厂母线。 一:调整频率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频率变动时,对用户的影响: 用户使用的电动机的转速与系统频率有关。 系统频率的不稳定将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 频率变动地发电厂和系统本身也有影响: 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厂用机械—风机和泵,在频率降低时,所能供应的风量和水量将迅速减少, 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低频运行还将增加汽轮机叶片所受的应力,引起叶片的共振,缩短叶片的寿命,甚至使叶片 断裂。 低频运行时,发电机的通风量将减少,而为了维持正常电压,又要求增加励磁电流,以致使 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温升都将增加。为了不超越温升限额,不得不降低发电机所发功率。 低频运行时,由于磁通密度的增大,变压器的铁芯损耗和励磁电流都将增大。也为了不超越 温升限额,不得不降低变压器的负荷。 频率降低时,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负荷将增大。而无功功率负荷的增大又将促使系统电压水 平的下降。 频率过低时,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 调整系统频率的主要手段是发电机组原动机的自动调节转速系统,或简称自动调速系统, 特别时其中的调速器和调频器(又称同步器)。 二:发电机原动机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 电源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通常可以理解为就是发电机中原动机机械功率的静态频率特性。 原动机未配置自动调速时,其机械功率与角速度或频率的关系: 221212m P C C C f C f ωω=-=- 式中各变量都是标幺值;通常122C C =。 解释如下:机组转速很小时,即使蒸汽或水在它叶轮上施加很大转矩m M ,它的功率输出m P 仍很小,因功率为转矩和转速的乘积;机组转速很大时,由于进汽或进水速度很难跟上叶轮 速度,它们在叶轮上施加的转矩很小,功率输出仍然很小;只有在额定条件下,转速和转矩 都适中,它们的乘积最大,功率输出最大。 调速系统中调频器的二次调整作用在于:原动机的负荷改变时,手动或自动地操作调频器,

电力系统频率的二次调节.doc

电力系统频率的二次调节 一、频率的二次调节基本概念 上一节分析了系统频率特性系数Ks的组成和特点。从分析中可知,系统的频率响应系数愈大,系统就能承受愈大的负荷冲击。换句话说,在同样大的负荷冲击下,Ks愈大,所引起的系统频率变化愈小。为了使系统的频率偏差限制在教小的范围内,总是希望有较大的Ks。 Ks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有负荷本身的频率特性所决定,电力系统的运行人员是无法改变的;另一部分有发电机组的频率响应系数决定的,它是发电机调差系数的倒数。运行人员可以调整机组的调差系数和机组的运行方式来改变其大小。但是从机组的稳定运行角度考虑,机组的调差系数δ%不能取得太小,以免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系统的频率响应系数Ks是随着系统负荷的变动和运行方式的变化二变动的。这对用户和系统本身都是不希望的。也就是说,仅靠系统的一次频率调整,没有任何形式的二次调节(包括手动和自动),系统的频率不可能恢复到原有的值。为了使系统的频率恢复到原有的额定频率运行,必须采用频率的二次调节。 频率的二次调节就是改变发电机组的频率特性曲线,从而使系统的频率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范围。 如图3-15所示,发电与负荷的起始点为a,系统的频率为f1。当系统的负荷发生变化,负荷增大,负荷特性曲线从PLa变化至PLb时,当系统发电特性曲线为PGa时,发电与负荷的交叉点为a移至b点。此时,系统的频率从f1降至f2。当增加系统发电,即改变发电的频率特性曲线从PGa变到PGb,就能使发电与负荷特性的交叉点移至d点,可使系统的频率保持在原来的f1运行。 反之,当系统的负荷降低,在如图3-15中,发电与负荷的起始点为d,此时,系统的频率为f1。当系统的负荷发生变化,负荷特性从从PLb变化至PLa时,当系统发电特性曲线为PGb时,发电与负荷的交叉点为d和c点。此时,系统的频率从f1上升至f3。为了恢复系统的频率,适当减少系统发电,即改变发电的频率特性曲线从PGb变到PGa,就能使发电与负荷特性的交叉点从c点移至a点,

电力频率调整及控制

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 电力系统频率是靠电力系统内并联运行的所有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总和与系统内所有负荷消耗(包括网损)的有功功率总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的。 但是,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时刻变化的,从而导致系统频率变化。为了保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之内,就需要及时调节系统内并联运行机组的有功功率。 频率质量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规定,大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不得超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规定频率偏差不得超过。 说明电力系统元件及整个系统的频率特性,介绍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概念。 12.1.2.1负荷频率特性 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在没有旋转备用容量的电力系统中,当电源与负荷推动平衡时,则频率将立即发生变化。由于频率的变化,整个系统的负荷也将随着频繁率的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负荷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叫做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 综合负荷与频率的关系可表示成: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一般在额定频率附近,频率偏移也很小,因此可将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近似为直线,如下图所示。

12.1.2.2发电机组频率特性 发电机组的频率静特性:当系统频率变化时,发电机组的高速系统将自动地改变汽轮机的进汽量或水轮机的进水量以增减发电机组的出力,这种反映由频率变化而引起发电机组出力变化的关系,叫发电机调速系统的频率静态特性。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如下图:在不改变发电机调速系统设定值时,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则频率下降,而当功率增加到其额定功率时,输出功率不随频率变化。图中向下倾斜的直线即为发电机频率静态特性,而①和②表示发电机出力分别为PG1和PG2时对应的频率。

等值发电机组(电网中所有发电机组的等效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如下图所示,它跟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相似。 12.1.2.3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电力系统的频率静态特性取决于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和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由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和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可以经推导得出: 式中――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变化量的百分值: ――系统频率变化量百分值; ――为备用容量占系统总有功负荷的百分值。 12.1.2.4一次调频 一次调频:由发电机特性和负荷调节效应共同承担系统负荷变化,使系统运行在另一频率的频率调整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摘要 在现实中系统功率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而是随时变化的,在系统中,每时每刻发电功 率和用电功率基本平衡。而功率又是影响频率的主要因素,当发电功率与用电功率平衡时,频率基本稳定,当发电功率大于用电功率时系统频率则上升,反之则下降,所以系统对有功 功率和频率进行调整。本文研究了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论证。 关键词:频率有功功率自动调节 第一章频率和有功功率自动控制的必要性 1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的必要性A频率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1)电力系统频率变化会引起异步电动机转速变化,这会使得电动机所驱动的加工工业产品的机械的转速发生变化,转速不稳定会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会出现次品和废品。 (2)电力系统频率波动会影响某些测量和控制用的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和性能,频率过低时有 些设备甚至无法工作。这对一些重要工业和国防是不能允许的。 (3)电力系统频率降低将使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降低,导致其所带动机械的转速和出力降低,影响电力用户设备的正常运行。 B频率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频率下降时,汽轮机叶片的振动会变大,轻则影响使用寿命,重则可能产生裂纹。对于额定频率为50Hz的电力系统,当频率低到45Hz附近时,某些汽轮机的叶片可能因发生共振而断 裂,造成重大事故。(次同步谐振,1970、1971年莫哈维电厂790MV机组的大轴损坏事故) (2)频率下降到47-48HZ时,火电厂由异步电动机驱动的辅机(如送风机、送煤机)的出力随之下降,从而使火电厂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下降。这种趋势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就会在短时间内使电力系统频率下降到不能允许的程度。这种现象称为频率雪崩。出现频率雪崩会造 成大面积停电,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3)在核电厂中,反应堆冷却介质泵对供电频率有严格要求。当频率降到一定数值时,冷却介质泵即自动跳开,使反应堆停止运行。 (4)电力系统频率下降时,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增加,使无功消耗增加,引起系统 电压下降,频率下降还会引起励磁机出力下降,并使发电机电势下降,导致全系统电压水平降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及控制汇总

12.1.1.1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 电力系统频率是靠电力系统内并联运行的所有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总和与系统内所有负荷消耗(包括网损的有功功率总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的。 但是,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时刻变化的,从而导致系统频率变化。为了保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之内,就需要及时调节系统内并联运行机组的有功功率。 频率质量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规 定,大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不得超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规定 频率偏差不得超过。 说明电力系统元件及整个系统的频率特性,介绍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概念。 12.1.2.1负荷频率特性 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在没有旋转备用容量的电力系统中,当电源与负荷 推动平衡时,则频率将立即发生变化。由于频率的变化,整个系统的负荷 也将随着频繁率的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负荷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叫 做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 综合负荷与频率的关系可表示成: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一般在额定频率附近,频率偏移也很小,因此可将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近似为直线,如下图所示。 12.1.2.2发电机组频率特性 发电机组的频率静特性:当系统频率变化时,发电机组的高速系统将自动地改变汽轮机的进汽量或水轮机的进水量以增减发电机组的出力,这种反映由频率变化而引起发电机组出力变化的关系,叫发电机调速系统的频率静态特性。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如下图:在不改变发电机调速系统设定值时,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则频率下降,而当功率增加到其额定功率时,输出功率不随频率变化。图中向下倾斜的直线即为发电机频率静态特性,而 ①和②表示发电机出力分别为PG1和PG2时对应的频率。

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的控制

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的控制 【摘要】频率是电力系统重要的运行参数,也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为某些安全稳定装置动作提供判据。现代电力系统中装设了大量的频率量测装置,从而可以记录系统中发生的频率动态过程,然而对实际电网进行频率动态过程研究发现,仿真所得的频率轨迹与实测轨迹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迫切需要对电力系统中影响动态频率特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频率异常;控制分析 一、频率异常的特点和控制措施 由电力系统事故所引起的频率大幅度变化的动态过程称为频率 异常。它不同于正常运行的频率波动.主要表现在频率变化幅度大、速度快。在电力系统尚未解列时,伴随有振荡的出现。当电力系统解列后,在功率严重缺少的被解列的区域网内,又往往会出现频率的单调衰减,即所谓的频率崩溃。 引起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出现了功率的不平衡,而导致功率突变的直接原因是:①联络线出现故障开关跳闸,两侧功率出现了不平衡;②电力系统内有大容量发电机组突然投入或切除;③电力系统内有大的负荷突然投入或解除。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措施和控制手段来减少频率事故的出现: ①合理设计电力网结构。如采用双回路联络线,以减少线路故障

导致电力系统解列的可能性;环形网供电,以减少辐射阀所引起停电的可能性;用电负荷和供电电源应尽可能就地平衡;②适当地控制系统传输功率。在图1中,为了使联络线故障切除后不引起两侧系统频率急剧下降,应该预先将联络线交换功率限制在适当的限额内。在考虑电力系统的电流分析时,应该尽量保证在一些线路故障切除后,在电流转移的情况下,不会造成其他线路或区域过负荷。 ③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备用容量。在电力系统中为了防止系统因大量功率缺额而造成系统频率下降,一般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发电机作为旋转备用(热备用),当频率下降时可以立即使旋转备用机组提供输出功率;④在电力系统内装设控制频率异常的自动控制装置。能够自动投切发电机组和负荷。 二、消除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的自动控制装置 按照频率异常时频率上升和下降的不同,自动控制装置可分为:①反映电力系统频率下降时动作的自动控制装置;有低频减负荷自动控制装置颁发电机自启动控制装置、低频蓄能改发电自动控制装置等;②反映电力系统频率上升时动作的自动控制装置。有高频切除发电机组自动控制装置、高频率发电机组输出功率自动控制装置、电气制动自动控制装置等。 这些自动控制装置用频率变化作为测量信号,经过一定的逻辑判断后由控制操作指令,它们都属于反事故自动控制装置。按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是一种有着高度选择性的反事故自动控制装置。当电

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

电力系统频率偏低偏高有哪些危害 电力系统频率的频率变动会对用户、发电厂、电力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1.对用户的影响:频率的变化将引起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雷达、电子计算机等会因频率过低而无法运行;2.对发电厂的影响:频率降低时,风机和泵所能提供的风能和水能将迅速减少,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频率降低时,将增加汽轮机叶片所受的应力,引起叶片的共振,减短叶片寿命甚至使其断裂。频率降低时,变压器铁耗和励磁电流都将增加,引起升温,为保护变压器而不得不降低其负荷;3.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频率降低时,系统中的无功负荷会增加,进而影响系统,使其电压水平下降。 当供电电路的频率偏高时,1、电动机的转速回高(n=60f/p(1-&) ),当电动机转速增大时,其实际功率成倍增加,其结果电动机很容易过载烧毁;2、中国电气设备是按50赫兹设计的,如果大于其允许的频率数,电气原件容易损坏。当供电电路的频率偏低时,电动机转速会过低,会使有的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水泵可能不出水,风机风量、风压过低。 频率变化对电力用户及电力系统的影响包括哪些 对用户: 1、用户使用的电动机的转速与系统频率有关,频率变化将使电动机的转速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例如,纺织工业都会因为频率的变化出现次品。 2、近代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都已经广泛使用的电子设备受到频率影响较大。 系统本身: 1、低频运行,会对发电机的叶片所受到的应力有影响。甚至引起共振,降低叶片寿命。 2、增大励磁电流,提高温升等。 系统频率的变化主要是引起负荷端异步电动机转速的变化。 如果频率降低的过多,将使电动机停止运转,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比如,火电厂的给水泵停止运转,将迫使锅炉停炉。另一方面,如楼上所讲,对于汽轮机在低频运行状态下时,会缩短汽轮机叶片的寿命,严重时会使叶片断裂。(这是因为汽轮机转子一般瘦长,转速较快,可达1500r/s,突然频率过低,会使叶片断裂)。 如果频率过高,则会出现失步等问题。 推荐楼主看《电力系统分析(上)》诸俊伟和《电力系统分析(下)》夏道止 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原因

4.3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4.3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4.3.1发电机组自动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调整系统频率的主要手段是发电机组原动机的自动调节转速系统,或简称自动调速系统,特别是其中的调速器和调频器(又称同步器)。以下,就从自动调速系统的作用开始,讨论频率调整。 自动调速系统的种类很多,以下介绍的是一种相当原始的机械调速系统—离心飞摆式。这种调速系统比较直观,但它的调节机理又和新型调速系统(如电液式调速系统)没有很大差别。 离心飞摆式调速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7。 图4-7离心飞摆式调速系统 其作用原理如下: 调速器的飞摆由套筒带动转动,套简则为原动机的主铀所带动。单机运行时,因机组负荷的增大,转速下降,飞摆由于离心力的减小,在弹簧的作用下向转轴靠拢,使A点向下移动到A``。但因油动机活塞两边油压相等,B点不动,结果使杠杆AB绕B点逆时针转动到A``B。在调频器不动作的情况下,D点也不动,因而在A点下降到A``时,杠杆DE绕D点顺时针转动到DE`,E点向下移动到E`。错油门活塞向下移动,使油管a、b的小孔开启,压力油经油管b进入油动机活塞下部,而活塞上部的油则经油管a经错油门上部小孔溢出。在油压作用下,油动机活塞向上移动,使汽轮机的调节汽门或水轮机的导向叶片开度增大,增加进汽量或进水量。 与油动机活塞上升的同时,杠杆AB绕A点逆时针转动,将连结点C从而错油门活塞提升,使油管a、b 的小孔重新堵住。油动机活塞又处于上下相等的油压下,停止移动。由于进汽或进水量的增加,机组转速上升,A点从A``回升到A`。调节过程结束。这时杠杆AB的位置为A`CB`。分析杠析AB的位置可见,杠杆上C 点的位置和原来相同,因机组转速稳定后错油门活塞的位置应恢复原状;B`位置较B高,A`的位置较A略低;相应的进汽或进水量较原来多,机组转速较原来略低。这就是频率的“一次调整”作用。 对应负荷的增大,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频率略低于原来值;如果负荷降低,调速器调整作用将使输出功率减小,频率略高于原来值。这就是频率的一次调整,频率的一次调整由调速器自动完成的。调整的结果,频率不能回到原来值,因此一次调整为有差调节。 为使负荷增加后机组转速仍能维持原始转速,要求有“二次调整”。“二次调整”是借调频器完成的。调频器转动蜗轮、蜗杆,将D点抬高。D点上升时,杠杆DE绕F点顺时针转动,错油门再次向下移动,开启小孔。在油压作用下,油动机活塞再次向上移动,进一步增加进汽或进水量。机组转速上升,离心飞摆使A 点由A`向上升。而在油动机活塞向上移动时,杠杆AB又绕A逆时针转动,带动C、F、E点向上移动,再次堵塞错油门小孔,再次结束调节过程。如D点的位移选择得恰当,A点就有可能回到原来位置。这就是频率的“二次调整”作用。由于调整的结果,频率能回到原来值,因此二次调整为无差调节。 4.3.2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

返回>> 第三章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通常,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不是单一频率的正弦信号,而是各种不同频率分量组成的复合信号。由于三极管本身具有电容效应,以及放大电路中存在电抗元件(如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因此,对于不同频率分量,电抗元件的电抗和相位移均不同,所以,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 u和相角φ成为频率的函数。我们把这种函数关系称为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1频率特性的一般概念 一、频率特性的概念 以共e极基本放大电路为例,定性地分析一下当输入信号频率 发生变化时,放大倍数将怎样变化。 在中频段,由于电容可以不考虑,中频A um电压放大倍数基本 上不随频率而变化。,即无附加相移。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来说,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反相。 在低频段,由耦合电容的容抗变大,电压放大倍数A u变小,同 时也将在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间产生相移。我们定义:当放大倍数 下降到中频率放大倍数的0.707倍时,即时的频 率称为下限频率f l 对于高频段。由于三极管极间电容或分布电容的容抗 在低频时较大,当频率上升时,容抗减小,使加至放大电 路的输入信号减小,输入电压减小,从而使放大倍数下降。 同时也会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间产生附加相移。同样我 们定义:当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区放大倍数的0.707 倍时,即时的频率为上限频率f h。 共e极的电压放大倍数是一个复数, 其中,幅值A u和相角都是频率的函数,分别称为放 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我们称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差为通频带。 表征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响应能力,它是放大电路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二、线性失真 由于通频带不会无穷大,因此对于不同频率的信号,放大倍数的幅值不同,相位也不同。当输入信号包含有若干多次谐波成分时,经过放大电路后,其输出波形将产生频率失真。由于它是电抗元件产生的,而电抗元件又是线性元件,故这种失真称为线性失真。线性失真又分为相频失真和幅频失真。 1.相频失真 由于放大器对不同频率成分的相位移不同,而使放大后的输出波形产生了失真。 2.幅频失真 由于放大器对于不同频率成分的放大倍数不同,而使放大后的输出波形产生了失真。 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本质上的区别:非线性失真产生新的频率成分,而线性失真不产生新的频率成分。

电路频率特性概要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 第四次实验 实验名称:电路频率特性(EDA) 院(系):专业:电班 姓名:学号: 实验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电路频率特性的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低通、带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2. 应用Multisim 软件测试低通、带通电路频率特性及有关参数; 3. 应用Multisim 软件中的波特仪测试电路的频率特性。 二、 实验原理 研究电路的频率特性,即是分析研究不同频率的信号作用于电路所产生的响应函数与激励函数的比值关系。通常情况下,研究具体电路的频率特性,并不需要测试构成电路所有元件上的响应与激励之间的关系,只需要研究由工作目的所决定的某个元件或支路的响应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本实验主要研究一阶RC 低通电路,二阶RLC 低通、带通电路的频率特性。 (一):网络频率特性的定义 电路在一个正弦电源激励下稳定时,各部分的响应都是同频率的正弦量,通过正弦量的相量,网络函数|()|H jw 定义为:. ().|()||()|j w Y H w H jw e X ?== 其中Y 为输出端口的响应,X 为输入端口的激励。由上式可知,网络函数是频率的函数,其中网络函数的模|()|H jw 与频率的关系称为幅频特性,网络函数的相角()w ?与频率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后者表示了响应与激励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 (二):网络频率特性曲线 1. 一阶RC 低通网络 网络函数: 其模为: 辐角为: 显然,随着频率的增高,|H(j ω)|将减小,即响应与激励的比值减小,这说明低频信号可以通过,高频信号被衰减或抑制。 4590 (a) RC低通网络(b) 幅频特性 (c) 相频特性 ()H j ω()) RC ?ω=().0.1/1 1/1i U j c H j R j C j RC U ωωωω=== ++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1.4 R、L、C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 1.4.1 硬件实验 1.实验目的 (1)熟悉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的使用。 (2)研究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现象、特点及元件参数对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3)了解RC 串并联电路的选频特性。 2.实验预习要求 (1)阅读附录,了解功率函数发生器、双通道交流毫伏表和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能否用普通万用表测量本实验中各交流电压?为什么? (3)掌握R、L、C 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在图 1.4.1 中,若功率函数发生器输出电压U =2V,R =51Ω、C = 33nF、L = 9mH、线圈电阻r L = 0.7Ω(由于各实验板上电感线圈的电感、线圈电阻各不相等,这里取近似值),试计算电路的性能指标: 谐振频率f0 =____9.235k_____Hz 品质因数(需考虑r L)Q =_______10.1______ 谐振时电感和电容电压U L0=U C0=______16.6______V 通频带f BW =____0.92k_____Hz 3.实验和设备 4.实验内容及要求 (1)R、L、C 串联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

→按图 1.4.1 接线,R = 51Ω、C = 33nF 。由函数发生器的“功率输出端”提供频率和幅度可调的正弦电压。示波器通道 CH1 显示信号源电压 u 的波形,通道 CH2 显示电阻电压 u R 的波形(此处电流 i 与电阻电压 u R 同相位)。 →把电路调到谐振状态,测量谐振频率 f o 测量谐振频率 f o 可以采用调节信号源频率,使电压 u 和 u R 同相的方法。本实验用李沙育图形法(实验原理见本实验后附录)。 调节信号源频率等于本实验“预习要求(3)”中的估算值 f 0,信号源输出电压 U =2V ,用示波器观察 u 和 u R 波形的相位关系,微调信号源频率,使 u 和 u R 同相。 将示波器“扫描频率开关”(TIME/DIV )旋钮选择“X-Y ”工作方式,CH1 成为 X 轴通道。谐振时示波器显示波形为一斜直线,此时信号源频率即为电路实际的谐振频率 f 0,电阻上电压 U R = U R0 为最大。 注意:a) 示波器 CH1、CH2 的“VOLTS/DIV ”旋钮应选取相同档位 (可置于 1V)。 b) 由于除电感线圈有电阻外电容器也有功率损耗,所以谐振时电阻电压 U R0 的实际测量值小于理论计算值。 →测量 RLC 串联电路的电流谐振曲线 根据表 1.4.1 给出的频率值,调节函数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每一频率上 U R 的数值,填入表 1.4.1 中。在谐振状态下,加测 U L0、U C0,并记入表 1.4.1 中。 注:表 1.4.1 中 f 2 和 f 1 分别是通频带 f BW 的上、下限频率,应在测出 f 0 及相应 U R0 后,经计算获得 U f1、U f2 ( = 0.707U R0 ),再由 U f1、U f2 的值测出 f 1 和 f 2。 L ( r L ) 功 率 输 出 函 数 发 生 器 示 波 器 CH2 CH1 黑 红 C R i 图 1.4.1 RLC 串联电路 u u R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及控制汇总

12.1.1.1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频率是靠电力系统内并联运行的所有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总和与系统内所有负荷消耗(包括网损的有功功率总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的。 但是,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时刻变化的,从而导致系统频率变化。为了保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之内,就需要及时调节系统内并联运行机组的有功功率。 频率质量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规 定,大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不得超过I血7」狂,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规定 频率偏差不得超过I Q菲& 说明电力系统元件及整个系统的频率特性,介绍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概念。 12.1.2.1负荷频率特性 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在没有旋转备用容量的电力系统中,当电源与负荷推动平 衡时,则频率将立即发生变化。由于频率的变化,整个系统的负荷也将随着频繁 率的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负荷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叫做负荷的频率静态特 性。 综合负荷与频率的关系可表示成: rzT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一般在额定频率附近,频率偏移也很小,因此可将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近似为直线,如下图所示 12.122发电机组频率特性 发电机组的频率静特性:当系统频率变化时,发电机组的高速系统将自动地改变汽轮机的进汽量或水轮机的进水量以增减发电机组的出力,这种反映由频率变化而引起发电机组出力变化的关系,叫发电机调速系统的频率静态特性0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如下图:在不改变发电机调速系统设定值时 ,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则频率下降,而当功率增加到其额定功率时,输出功率不随频率变化。图中向下倾斜的直线即为发电机频率静态特性,而① 和②表示发电机出力分别为PG1和PG2时对应的频率。

对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综述

对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的综述 摘要:频率和电压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质量指标。若频率或电压不稳定,不仅给发电厂(变电站)及电力系统本身带来许多危害,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使用户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报废。因此,当系统频率或电压变化时,各发电厂(变电站)值班人员应按照规定主动调整,使其恢复至规定范围内运行。 Abstract: the frequency and voltage is two quality index for power system operation. If the frequency or the voltage is not stable, not only for power plants (substation) and power system itself bring a lot of harm, but more important is can'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users of power quality, the user's product quality declining even scrapped. Therefore, when the system frequency or voltage changes, the power plant (substation) on duty personnel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just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 make its restore to regulations within the scope of operation. 关键词:1.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 2.频率的调整 3. 调整频率的必要性 正文: 一、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 电力系统频率是靠电力系统内并联运行的所有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总和与系统内所有负荷消耗(包括网损)的有功功率总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的。 但是,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时刻变化的,从而导致系统频率变化。为了保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之内 ,就需要及时调节系统内并联运行机组的有功功率。 频率质量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规定,大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不得超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规定频率偏差不得超过。 二、频率的调整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大体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一次调整或频率的一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速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二次调整或频率的二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三次调整其实就是指按最优化准则分配第三种有规律变动的负荷,即责成各发电厂按事先给定的发电负荷曲线发电。在潮流计算中除平衡节点外其他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之所以可以给定,就是由于系统中大部分电厂属于这种类型。这类发电厂又称为负荷监视。至于潮流计算中的平衡节点,一般可取系统中担负调频任务的发电厂母线,这其实是指担负二次调频任务的发电厂母线。 1.频率的一次调整 /G G K P f =-?? 称为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以MW/Hz 或MW/(0.1Hz )为单位。它的标幺值则是 */G N G G N GN GN P f K K f P P f ?=-=? 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标志了随频率的升降发电机组发出功率较少或增加的多少。这个单位调节功率和机组的调差系数σ互为倒数。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 调整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题目:_浅谈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 系别___电力工程系____ 专业_继电保护及自动化 班级___ 15 继电 3 班____ 学号__ 姓名____张高原____ 论文成绩答辩成绩综合成绩指导教师 主答辩教师 答辩委员会主任 1

浅谈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的基本知识,有功功率的应 用、意义及;频率调整的必要性,电压频率特性,频率的一二次调整,以及互联 系统中的频率的一二次调整,调频与调压的关系,以及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在个类电厂中得作用。 关键词:有功功率频率调整互联系统 2

目录 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的意义 ...................................................................... (1) 2 频率调整的必要性........................................................................................ (1) 频率变化的危 害 .................................................................................................... (1) 电力系统负荷变动规律............................................................................. (1) 3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2) 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电源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同步发电机组的调试系统 .................................................................... .. (2) .................................................................... .. (4) ..................................................................... .. (4) 调速系统框 图 ................................................................................................ (4) 同步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 -频率静态特 性 (4) 4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6) 频率的一次调 整 .................................................................................................... (6) 基本原 理 ................................................................................................ (6) 基本关 系 ................................................................................................ (6) 多机系统的一次调频......................................................................... (7) 频率的二次调 整 .................................................................................................... (9) 基本原 理 ................................................................................................ (9) 基本关 系: .............................................................................................. (10) 基本理 论: .............................................................................................. (10) 互联系统的(二次)频率调整 ...................................................................... (10) 基本关 系 ................................................................................................ (10) 注意要 点: .............................................................................................. (10) 调频与调压的关系 .................................................................................. (11) 频率变化对电压的影响电压变化会频率的影响....................................................................... .. (11) ....................................................................... .. (11)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及控制

12.1.1.1频率与有功功率平衡 电力系统频率是靠电力系统内并联运行的所有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总和与系统内所有负荷消耗(包括网损)的有功功率总和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的。 但是,电力系统的负荷是时刻变化的,从而导致系统频率变化。为了保证电力系统频率在允许范围之内 ,就需要及时调节系统内并联运行机组的有功功率。 频率质量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规定,大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不得超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规定频率偏差不得超过。 说明电力系统元件及整个系统的频率特性,介绍电力系统调频的基本概念。 12.1.2.1负荷频率特性 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在没有旋转备用容量的电力系统中,当电源与负荷推动平衡时,则频率将立即发生变化。由于频率的变化,整个系统的负荷也将随着频繁率的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负荷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叫做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 综合负荷与频率的关系可表示成: 由于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一般在额定频率附近,频率偏移也很小,因此可将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近似为直线,如下图所示。

12.1.2.2发电机组频率特性 发电机组的频率静特性:当系统频率变化时,发电机组的高速系统将自动地改变汽轮机的进汽量或水轮机的进水量以增减发电机组的出力,这种反映由频率变化而引起发电机组出力变化的关系,叫发电机调速系统的频率静态特性。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如下图:在不改变发电机调速系统设定值时,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则频率下降,而当功率增加到其额定功率时,输出功率不随频率变化。图中向下倾斜的直线即为发电机频率静态特性,而①和②表示发电机出力分别为PG1和PG2时对应的频率。

第三章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概述 1)并列运行的每一台发电机组的转速与系统频率的关系为: 60 n P f (3-1) 式中 P ——发电机组转子极对数 n ——发电机组的转数(r/min ) f ——电力系统频率(Hz ) 显然,电力系统的频率控制实际上就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转速。 2)在稳态条件下,电力系统的频率是一个全系统一致的运行参数。 3)在稳态电力系统中,机组发出的功率和整个系统的负荷功率以及系统总损耗之和是相等的。 4)当系统的负荷功率增加时,系统出现了功率缺额。因此,机组的转速下降,整个系统的频率降低。 5)调频与有功功率调节是不可分开的。 6)调频是一个要有整个系统来统筹调度与协调的问题,不允许任何电厂有一点“各自为政”的趋向。 7)调频与运行费用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8)力求使系统负荷在发电机组之间实现经济分 配。 9)负荷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分量: 一是变化周期一般小于10s 的随机分量; 二是变化周期在10s ~3min 之间的脉动分量; 三是变化十分缓慢的持续分量并带有周期规律 的负荷,负荷预测中主要就是预报这一部分。 10)第一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一般利 用发电机组上装设的调速器来控制和调整原动 机的输入功率,以维持系统的频率水平,这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 11)第二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较大,仅仅靠调速器的控制作用往往不能将频率偏移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这时必须由调频器参与控制和调整,这种调整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 12)第三种负荷变化可以用负荷预测的方法预先估计得到。调度部门预先编制的系统日负荷曲线主要反映这部分负荷的变化规律,这部分负荷要求在满足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条件下,按照经济分配原则在各发电厂间进行分配。 P t 负荷瞬时变动情况 随机分量 持续分量 脉冲分量 图3-1 电力系统负荷变动情况

防止电力系统频率崩溃的紧急控制

防止电力系统频率崩溃的紧急控制 摘要 防止电力系统频率崩溃是防止系统大面积停电的一项重要措施。系统频率崩溃往往由于系统频率降低情况超出发电机组承受能力,形成连锁反应所致。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讨论了机组在频率异常时的运行能力,分析了系统在低频减负荷等紧急控制作用下的频率特性及其与机组特性协调的问题,给出了有关的实用分析计算方法和计算示例。 关健词:系统频率降低;连锁反应;频率调整。 Abstract Prevent frequency collapse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event the system to a large area blackout. System frequency collapse often due to system-frequency reduced circumstances beyond generating units capacity, creating a chain reaction caused by. According to many research achiev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d the operation ability in the abnormal frequency when the unit, analyzes the system frequency character is ti c in low frequency burden load emergency control under the action of unit and its coord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blem, giv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calculation of relevant practical example. Keywords: Reduces the frequency of the system;A chain reaction;Frequency adjustme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